读了陈钱林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修养的上好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以此为指导去处理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把教育的本质归纳起来有四种。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第一,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教育的变化。所以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第二,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或基本上是生产力。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层建筑,教育内容中的自然科学就不属于上层建筑。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的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的统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直接联系,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联系,还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因此,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是不妥的。
第四,认为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标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的。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个体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句话,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教育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并不奇怪。实际上,如何理解把握教育的本质,直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持久争论下去的永恒的教育理论难题。围绕教育本质的抽象争论,根源于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变迁,同时这种教育本体论的深层研宄,又不断深化着人们对教育的新认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围绕教育本质的争论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写得很朴实,却引人思考。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s://www.dhb100.com/
一、学生活动,不一定看上去很精彩
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参与碧桂园实验学校的校运会,很不习惯。我印象中校运会的开幕式,应该是每个班穿着统一的班服,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主席台,声嘶力竭地喊出表达必胜信心的口号。但这里,没有隆重的开幕式,设计的比赛项目几乎全员参与。在这里,校运会的主旨好像并不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更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协作,你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
好的活动是普惠的,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孩子参与进来。好的活动要把握是否精彩的“度”,不必为了精彩而对孩子提高要求,把“弱者”排除在外。“朴素办节,不折腾学生,让学生获得精神成长”。以这个为指导,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呢?
二、“赏识-期望-引导”模式更有成效
曾经有一位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班里的存在感很低,总是沉默着。直到有一次,在评讲一个难题时,我问:“大家还有其他解法吗?”他破天荒地举了手,当他把自己的解法讲完后,其他同学自发地鼓掌。我说了一句:“你真的太棒了,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呢!连这么难的题你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呀?”
改变就是这样开始的。他越来越自信了,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不断地跟他说,老师希望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如果能这样做一定会更好。然后,他也真的做得更好了。
三、分数拔尖不一定就好
我是带着疑问看这一节的。关于个性化学习,关于自主作业,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跟我一样有过疑虑。但我现在越来越认同,会自学的孩子能走得更远。
陈柏均是七一班的一个“怪小孩”,这段时间迷上了解决“用尺规三等分角”,一想出方案就找我验证,但往往到最后又被推翻。虽然“用尺规三等分角”已经被数学家证明过是不可实现的,但他一直乐此不疲,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熟练操作几何画板,知道了矩形和椭圆的相关性质,遇到问题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案。他不是成绩最拔尖的,却一直对学习充满热情。
每个孩子都不同,根据能力和水平定制学习方案,给学生适当留白去发展其他的兴趣,这才是好的教育吧。
四、班干部轮换制与AB岗合作自主管理
我儿子小学时也参加过班干部竞选。从政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左手拿着鸡毛,右手拿着放大镜,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到处挑刺,还动不动就去找老师打小报告,特别讨人嫌。所以,我特别认同班干部轮换制,让孩子既有管理者的岗位体验,又有被管理的体验,既利于情商教育,也有利于能力培养。其实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在轮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你认为不会胜任的孩子做得比你想象的要好。什么是好的班级?每一个成员都尽力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好,这样的班级就是好的班级。
AB岗合作自主管理的方式是班干部轮换制的升级版,把AB岗作为一个一个的小单位,两人同呼吸共命运,这种革命友谊让人觉得特别温暖,也体现出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教育的本质》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书,在我被青春期的儿子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书里的一些教育理念和交流技巧,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出于智慧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各有不同,大家也许正在读作品,会为作者的精妙的文笔所赞叹。人们在读过这个作品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您是否对于写读后感存在很多疑惑呢?读后感大全为您整理了一些《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资料,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当我热血澎湃的读完这本小说时,不知不觉我已经热泪盈眶,书中那些勇敢、善良、聪明、坚韧的形象一遍又一遍的浮此刻我的脑海中:品性纯真、善良的安利柯;富有正义感的卡隆;总就是得第一的德罗西;获取了金牌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波列科西;孝顺、勤奋的克莱地;知恩图报的克罗西;学习刻苦的斯代地。
《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就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人士,曾参加过意大利解放战争,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了许多特写、报道及短篇小说,后汇集成《军营生活》出版。
这本书就是小学生安利柯四年级时的日记,其中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各种各样的感人小故事。透过这些小故事,作者在最平实、朴素的字里行间歌颂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同时,这部小说还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的生活,醇厚、朴实、友爱的品德,以及他们善良、勇敢、宽大、无私的博爱精神。
那些平凡、真实的故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几乎无从挑剔的各种伟大的爱—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等等,处处流淌着或温馨、或浓郁的真情。虽然我没有拥有过和书中完全一样的经历,但想想自己身边的人,我同样感受到了类似的感情,这都就是我过去从来没有重视过去的。我还发现,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怀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就必须能够感受得到。发现爱、感受爱、付出爱、分享爱,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沐浴在爱的温暖中,这就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迪。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xx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经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是一颗五彩糖,吃了暖人心;爱是一盏灯,让我们走向道路;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爱是无私的,爱使我们得到呵护。
我在网上读到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这本书没有任何豪情壮语,却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伟大的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争吵》。内容是这样的:有一次克莱谛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我们没有理对方,后来我们又和好如初了,回到了家,我给爸爸讲了这件事情,爸爸教育了我,使我终生受益。
读到了这里,我低下了头,非常惭愧。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中午,宋老师布置好做什么作业,走开后以后一会儿,王梦阳的胳膊肘碰到了我,墨水滴到了作业上,字也写歪了,我对他小声说:“你碰到我了,小心一点儿。”过了没几分钟,王梦阳又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我火冒三丈地对他说:“你超线了。”他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那么凶,“母老虎”。”我气极了,整个下午都不理他,他也不理我。放学时,我回忆起以前快乐的事情,鼓起勇气,跟他到了歉,我们又好了。读了《爱的教育》后,我知道人要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我爱这本《爱的教育》的书!
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出了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爱的教育》,以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平凡、但却是最真实感人的生活。亚米契斯将“爱的`教育”巧妙地融入了这些故事,让孩子缓缓流淌在“爱”的旋律中。 题记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爱的教育,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认为爱的教育由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组成。
1、爱是尊重。尊重是爱的契机,尊重孩子的独立存在,尊重他的独立个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长规律,平等与之相处,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书中有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安利柯结束三年级升入四年时,新换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看似相当的严肃,所以学生们对他都有些敬而远之。但在一节上发生的事,让所有的孩子对他开始喜欢起来。在那节课上,有一名学生趁着先生没看见,便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老师一回头看见了,这名学生赶紧坐下来等着挨训。当时我觉得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会对这样贪玩的学生大发雷霆,可这位先生却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就转身走开了。当全班学生默写完,他深情地对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有规矩。我没有一个亲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可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现在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就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我们全班成为一家,成为我的荣耀。我现在并不要让你们用口来答应我,但我却已经知道你们在心里已经答应了我,我感谢你们。话间刚落,下课铃声响了,所有学生都一改往日的吵闹,都静静地离开了教室,而那名玩洋娃娃的学生听了他这番话以后,也走到先生身边,哆哆嗦嗦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短短的篇幅被我抄来大半,我读着这些文字,也品着佩尔波尼老师凝重的爱。当一个老师那么真诚地袒露心扉,向学生说起自己的家事、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的脊背不觉会挺直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尊重,老师完全像是对待大人一样对自己说话;他们则要向成年人一样用事实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2、爱是理解。理解是爱的前提,这本书中还有个懂事的《小抄写员》,为了帮助父亲,每晚半夜起来抄写资料贴补家用,宁愿受到不明原因的父亲的批评责备……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没有理解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融洽。老师家长应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
3、爱是关心。安利柯一年级时的老师每年都会找到曾经教过的学生交流,甚至于每逢月考,她都会到校长那儿打听曾教过学生的成绩,有时还会站在校门口等着,检查他们的作业,看看是否做得认真,是否学习进步。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具有怎样的博大胸怀女老师,但我相信,这位一年级的老师一定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她真正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爱护着。然而这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初学者来说又是多么幸运,他们从这位真诚博爱的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怪不得那么多已经上了中学、大学,乃至成家立业了的人都忘不了她,常常回校来看望她。这也使我明白为什么这群好朋友那么爱戴老师,当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那么诚恳地接受。
4、爱是责任。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教师责任感的最好量化。”责任心的体现,就是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就要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它要求我们老师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丝丝缕缕: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既关心学生,又关注生活;既注重大处,又注意小节因此,当学生思想出现情绪波动时,我们不妨同学生谈谈心,了解第一手开导情报,以便展开教育、指点迷津;当学生学习表现疑惑难题时,我们何不主动与他沟通,或辅导方法,或补习知识;当学生之间呈现误解、沟壑时,我们做老师的应做好调解员、当好裁判员,让学生重拾友情、再温友谊……林林总总,我们不能不说这就是责任,这就是爱的教育!
我看完《爱的教育》以后,深受启发。作者亚米契斯,写他上小学四年级的生活。这本书有他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感情。内容感人肺腑、扣人心弦,是风靡世界的文学名著之一。
最令我感动的是《伦巴第的小哨兵》。故事讲述的是六月的一个早晨,一小队意大利骑兵正在前进。他们看到了树林中有一个农舍,里面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这屋子里只有少年一个人,家人都逃走了,他想看打仗,所以留了下来。军官爬到屋顶,向远处望,可是屋顶很矮,看不到远方。于是军官让少年爬上树,看看远方有没有敌人。少年不一会儿就爬上了树顶。他往前看,看见有两个敌人,离这儿只有半里路。军官又让他看右边,他说:“墓地那边的树林里有东西在发光,好像是刺刀。突然一颗子弹飞了过来,落在了房屋后面。他仍然看左边的情况,军官大声喊他下来。这时,又一颗子弹飞来了,这次更低了,声音尖利,从少年身旁掠过,少年吓了一跳。“快下来!”军官又喊道。少年把身体左转,大声说:“左边,在教堂那儿,好像——”第三颗子弹打断了少年的话,他从树上掉了下来死了。军官把三色旗盖在他的身上,把他埋好了。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是多么感动啊!伦巴第的少年为了他的国家,把自己牺牲。这多么伟大,多么光荣,当第一颗子弹向他打来的时候,他仍然在树上看敌情,第二颗子弹飞向他的时候,他吓了一跳,但是他还在树上看情况,但是第三颗子弹向他打来的时候,他中弹了。我为这个伦巴第少年的死,而感到惊讶。
《爱的教育》让我深深的知道,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应当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珍贵的生命。
《爱的教育》是依据意大利小学生日记改编成的一本书。内容包含着父爱、母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孩子对家长的尊重、对祖国的爱……
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每一个故事都能打动人心。爸爸、妈妈的每一封信,都有着一个道理,寄托着对孩子的希望。这本书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男孩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阅读了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罗贝蒂是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炮兵大尉,这孩子从小倍受宠爱。就在早上上学的途中,罗贝蒂碰到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他眼看着那个低年级学生就要被一辆疾速行驶的车撞倒,罗贝蒂赶忙冲上去,一把推开了那个学生,而他自己却不幸被车碾轧了过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也都会受到他人的帮助。就拿我来说,有一次在学校,课间同学们在玩,无意中,我的手被门夹了一下,当时我心中充满恐惧。我告诉了老师,老师了解了情况,同学们也都围过来问我疼不疼?好一点没有?那一刻,我心里暖洋洋的,我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暖。爱,看不见、摸不着,却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能时刻感受到。我要在我的内心种下爱的种子,在生活中无私的献出自己的爱,从小事做起。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有爱心,共同建立一个充满爱的社会。
暑假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光临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小学生活当中经历的许多百感交集是的事情:离开以前的老师,接受新老师、新同学的那种陌生,面对各种各样的同学、见到那舍己救人的场面,认识了一个愿意饶恕人的卡隆。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离开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光阴似箭,我们总要依依不舍地狱朋友分别,无比悲伤。但我们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在这本书中,作者巧妙地用一个字---“爱”,把所有的故事联系了起来,让我知道了世界上的爱是多种多样的,父母的关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爱就像是空气那样无影无踪,但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了爱,世界将会变得冷淡。
在生活中,父母很爱我。有一次,我发高烧到了40度,我父母打了120救护车。在医院里的时候,我我睡着了,可是父母一直守护在我身边,寸步不离。我知道,父母一夜也没有合眼;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我知道,父母为了我,牺牲了许多许多……在校园里,老师也很爱我,有一次,我在体育课上脚扭伤了,颜老师把我慢慢的扶到教室,轻轻的柔我额脚,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来爱我,我的脚虽然很痛,但是,我感觉到了无比的幸福。
在生活中,父母很爱我。有一次,我发高烧到了40度,我父母打了120救护车。在医院里的时候,我我睡着了,可是父母一直守护在我身边,寸步不离。我知道,父母一夜也没有合眼;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我知道,父母为了我,牺牲了许多许多……在校园里,老师也很爱我,有一次,我在体育课上脚扭伤了,颜老师把我慢慢的扶到教室,轻轻的柔我额脚,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来爱我,我的脚虽然很痛,但是,我感觉到了无比的幸福。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展示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还展示了现代孩子的优点、缺点。我们要将缺点改正,优点保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爱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拥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的书,希望你有机会来阅读一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书中从头至尾都透露着一个“爱”字,这不正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需要的吗?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每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在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是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
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一位不是以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想转化好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常热情地与学生长谈一次,而更多的时间对他们不闻不问;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成绩优异、不断进步,而对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痛痒一无所知。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恒”的爱的教育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径。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每个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著,主要讲述了主人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日记中也讲述老师如何用爱感染意大利少年的故事。《爱的教育》中,同学之谊,兄弟关怀之情,父母伟大之爱,师生尊重之爱,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书中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时时洗涤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走进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又是怎样去爱的,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流泪,但是,我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真得很伟大。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之爱、朋友间互相安慰之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加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当你,我,他都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每个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爱,你会发现: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如果你真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永远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读了作品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此时如果能写一篇读后感,就再好不过了。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爱的教育》,书名引人深思,爱到底是社么?带着这个疑问,我紧跟着书中的主人公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的脚步,去探寻这个未知的答案。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通过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观察他所在的班级,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用笔尖将其渲染得淋漓尽致,那些充满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常常催人泪下。
以爱编成的教育令我学会不少。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小故事:《爱国少年》,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名意大利少年,他的父母又病又贫,他们为了生存,将孩子卖给了马戏团,他经受了非人的折磨,巨大的侮辱,终于有一天逃离了这人间地狱踏上回国邮轮。可是他身无分文,几天没有进食,很快引起了几个外国人的注意,他们知道了这位少年的身世,深表同情,纷纷捐钱献爱心,少年心头涌上真真感激之情,思量着父母一定会高兴。到了晚上,这位少年无意间听见了几位“好心人”的谈话,得知他们在侮辱自己的祖国,感激之情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怒气滔滔不绝得自心底发出,流遍全身,毫不畏惧的将那些铜币用力砸向那几个“好心人”。
这就是所谓的人穷志不穷,他宁可饿死也不要这些人的钱财,尽管势单力薄,却毫不退缩,深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不惜失去生命也不愿为祖国为民族抹黑,如同维护生命班维护自己的国家,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呀。
我想,看完了这本书,我理解了爱不会是一种标准答案,但不管怎样的爱,都是伟大的,都是神圣的。
我们做人应该随时心怀一份爱,这样,也许人类方才能生存下去。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文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受颇深,有一个叫克洛西的残疾孩子被一群孩子欺侮,克洛西将一个墨水瓶掷去,正巧掷在了先生的胸部,当先生问是谁是,卡隆挺身而出,然而先生眼盯着卡隆,又看看呆着的学生们,静静地说不是你,结果先生说了一段话,你们欺侮了无罪的人了,你们欺侮了不幸的小孩,欺侮弱者了,你们做了最无谓、最可耻的事了,卑怯的东西,最后只说了一句我饶恕你们。从这些小小的细节上可以看出,这位先生了解他的每位学生,关爱他的每位学生。在书中有写道,先生有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回想我们所教育的学生,一群淌着鼻涕流着口水行动木纳的低智商孩子,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命运所捉弄,残忍的剥夺了普通人所拥有的权力,注定了这一生不能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比起正常儿童,他们没有了以后做学问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爱,要超越正常人,从而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使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使他们将来能融入这个社会。
正如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理论中阐述了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以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智障学生的教育就是吃饭、穿衣的教育,有人说我们的教师就像保姆,的确,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所以我们比起保姆还要多一样,那就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学生在身理上已经落后于正常儿童,我们要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来弥补身理上带给他们的缺陷。
班中有一位自闭症学生,不会开口说话,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吐口水,玩口水,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他的周围全都是口水,包括身上,课桌上,椅子上,地上,甚至是同桌的身上,怎么办,打他,那是犯法的,骂他,那是不道德的,讲道理,他又听不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缺陷而放弃,学校和家长都期待着我们用最先进最科学的理念来开发这些孩子的智力,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簇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爱的道路。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就算是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爱,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我们要把这种爱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书,他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安利柯,他升入了四年级后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正直高尚的卡隆、真诚热情的可莱蒂、刻苦顽强的泼来可西、品学兼优的代洛西、不幸的耐利、虚荣的华悌尼、坏孩子勿兰谛……安利柯他是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他帮助了泼来可西等人。最后,安利柯因父母的原因,不得不转学到外地,但他会记得丘林的所有一切,包括他的朋友、老师。在这一切中,他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爱。
只有心中有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回想我的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是这样吗?有和我们团结有爱的同学、朋友,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有关心我,照顾我的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的健康成长。有视我们如掌上明珠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管着我们的一切,生怕我们饿着、冷着。父母的爱是最细的,最暖的。当我们背上书包跨上车时,耳畔就会传来妈妈那亲切的话语:“路上小心,慢慢骑。”虽然每天如此,但我却无比喜欢听,以前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真正明白,那里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如果父母是陽光,那我们就是陽光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如果父母是泥土,那我们就是美丽的小花。
爱无处不在,但更需要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爱的国度的我们需要被爱,但别忘了人人付出一点爱,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接过爱的火炬,怀揣着爱的梦想,编织出一幅爱的蓝图并实现它,让爱充满人间。
《爱的教育》是一本博爱的小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爱,细细品读之后,我感到爱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玩耍中、学习中处处有爱,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在“受伤的工人”中,我看见了父子情。从“他被吓得面无血色”写出了小泥瓦匠对父亲的担忧;从“你还笑,一个大胡子一巴掌把弗兰蒂的帽子打掉了”写出了大家对泥瓦匠的关心。
在“病中的老师”中,我体会到了师生情。从“墙上挂的照片”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尽管学生那么调皮,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孩子。
在“争吵”中,我看见了朋友之谊。从柯莱蒂微笑着拨开尺子,温和的对我说:“不,恩里科,让我们像以前一样做好朋友吧!”从这句话我感到了柯莱蒂对恩里科的友谊。
在“我的姐姐”里,我感悟到了姐弟之情。从姐姐照顾生病的我,为我去挣面包、挣学费,看出姐姐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爱的教育》一听就是一本好书,一看就知道里面都是充满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享受爱吧。
偶然得到了这本《爱的教育》,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所以也没急着去看,反而将它搁置一边任其生灰尘。直到一天翻开,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在一学年十个月里记载的日记,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簇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前几日,闲来无聊去了趟书店,随手拿了本《教育从爱开始》。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教育专著应该是枯燥的,可随便翻看了几页后就发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认真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来编写此书,该书通俗易懂,书中要阐明一个道理,不是用简单的说教,如果是那样的陈词滥调,恐怕没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认认真真的饶有兴趣地从头读下来,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从爱开始》一书是由张玉芬老师编写的,此书共分为三辑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道理都使人警醒。在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成绩不好的于冬在一次测验中得了满分而被其他同学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里没底却依然选择信任于冬,而结果也是可喜的,因为作者的信任,于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测验每次都是满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发生在我自己的班级,我所教的学生身上,我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会不会也像作者一样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也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教育便充满无限生机;没有爱,教育就是苍白的,必将枯萎直至消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世界是纯洁的、简单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维护孩子心中的纯洁与简单。有人说,严师出高徒。但我却觉得,严师不一定出高徒,特别是在容易出现叛逆期的中学生身上,过于严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情况下,“爱的教育”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却会在其他地方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优生和差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在学生迷茫无助,找不到自我时,作为一盏明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发展的目标,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有时候鼓励的语言,赞扬的语言可能会事半功倍。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一辈子产生影响。你对孩子付出了爱,孩子也会用爱来回报你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去与学生交往,相信教育将不会那么困难。”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这篇读后感将阅读《爱的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语言精炼,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作者感受深刻,有自我独特的思考。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有关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带给大家。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此刻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十分十分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十分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以往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忙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忙,如果当时我能够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必须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自从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性情也有了很大变化,这是一本有爱的书。
这本书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作。书中讲述了小学生涯中几十个不同性格的人,所发生了一件件充满爱的故事,让人想到很多。
这本书很让人发自内省,书中的一件件事教会了读者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还有许多不同特点的人。爱帮助人的卡隆,虽长得高大,但他心地善良,从不欺负别人,反而帮助别人。泼来可西,坚强,虽然他喝醉酒的父亲整天打他、骂他,但他能忍,并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得了奖,使他父亲悔改。保护妹妹的斯戴蒂,在勿兰谛凶恶的攻击下,为了替妹妹出气,挺身而出,和勿兰谛作斗争,最终勿兰谛落荒而逃。代洛西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无论再多苦的环境下都在学习,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趴在桌子上,只有他不畏疲倦在学习。还有自力更生的可莱谛,每天早上5点起床,替爸爸运柴到7点,之间还不忘读书,真是孝顺的好孩子。
这本书让我懂得很多。人要爱帮助别人,这样才能赢取更多的信任与帮助。泼来可西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我们更要学习。斯戴蒂保护妹妹与别人作斗争,我们也要怀着正义之心做事,不能被邪恶势力压倒。学习更要像代洛西一样刻苦。还要多孝顺父母。
《爱的教育》最让我懂得: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了一起。
在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
"消失",但是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好的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传遍世界的作品。是一个孩子的日记写的。虽然每本书都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多么闪亮可爱的字眼。人追求爱情,希望拥有爱情。爱可以让人变得更好。想要完全拥有,就要丰富。让我们携手创造世界上最好的爱情。这正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卖炭者与绅士》和《义快的行为》。第一节描述了父亲对儿子诺比斯的爱。没有人叫裴迪的父亲乞丐。当诺比斯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他坚持要诺比斯向裴迪和他的父亲道歉。虽然裴迪的父亲一再拒绝,但诺比斯的父亲坚持要让诺。第二部分是关于一个墨盒击中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斯受辱,最后受不了。他拿起墨盒,朝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给了刚从外面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想帮他背黑锅,但是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出来,没有惩罚他。他听了事实后逮捕了那些人,但卡隆对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没有惩罚他们。这里展现了卡隆关爱他人、宽恕他人的高尚精神,这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处事方式。
看了这些,我觉得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里,自私自利、自我导向、嫉妒、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健康的作风越来越多,关爱他人的精神也逐渐淡化。在加强社会精神建设的同时,也要学会在学校和家庭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去陶冶他人,让爱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质之一就是无论何时都不可停下学习的脚步,最近,我仔细阅读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的理念我很赞同,也颇受启发。
教育遵循自然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此刻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思考孩子的想法。就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理解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有时惶恐,害怕自己只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小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应当是我的基本责任才对。
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幸福
那么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期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貌。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同时,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用心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潜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好处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情怀。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成长,需要高质量阅读的滋润,需要经典名著的引领。近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了解了许多关于教育和爱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都要读给少年听的关于爱的故事。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除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孩子了。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亳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孩子。
同学们,第十届书香班级为我们开启了“名著阅读之旅”。名著就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这些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精彩的语言,在于动人的故事,在于丰富的人物,在于深刻的主题。这些名著往往能扣动我们的心扉,获得心灵的滋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已经出版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名著——《爱的教育》。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XX年完成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势,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里的小故事。
【阅读建议】
阅读这本书,你首先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你不妨潜心体味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验。
1.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本书中的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和姐妹,安利柯的生活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安利柯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世界。
其次,安利柯每个月收到的一、两篇父亲或母亲的留言,他们纠正安利柯的过失教导安利柯要惜福感恩,如:“我在窗口望着你,你碰到一位妇人。……遇见老人或乞丐,抱着小孩的妇人,……一定要亲切地让路给他们。”要帮助他人:“有一个抱着瘦小苍白的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讨钱,而你却什么都没给他就走开了。”要尊敬师长:“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还有一篇姐姐雪儿写给安利柯的信。许多优秀的品德就是在这些生活的旁枝末节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促使安利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观自己,心生惭愧。
而每月故事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每个月老师讲一篇杰出少年的故事,由大家记录下来作为榜样。《爱国少年者》讲述了流浪少年即使穷途潦倒,也不肯收受说自己国家坏话者的施舍。《少年笔耕》描写了懂事的贫苦少年叙利亚为了帮父亲多赚点钱,瞒着父亲在半夜爬起来抄写文件,以至成绩退步令父亲失望个人遭到斥责,虽有委屈但不抱怨的令人无比感动的故事。“六千英里寻母”讲述了热那亚少年玛尔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国外打工的母亲,由于它的矢志不渝才救活了危病中的母亲。这些故事篇篇都是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人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丰富的人物形象
⑴不同的教师形象。这本书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因此,介绍了学校各种不同形象的老师。安利柯最难忘的是一、二年级的女老师,她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就连假日也总是带学生参观展览,但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令人感动。他也非常怀念三年级慈祥又和蔼的红发老师。升入四年级之后,他慢慢发现新老师严肃的背后是一如关心与责任。而高大和善又威仪的校长呢,留着白须、穿着黑袍,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才离开,他的儿子不幸在战斗中死亡,但他默默忍受了丧子之痛,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管理学校和教育学生的工作中……
⑵亲密的同窗好友
在学校安利柯最亲近的是他的同学们,他的同学遍布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都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与人格。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变成跛子的洛佩蒂;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保护弱小;考试总考第一名,学习刻苦勤奋的代洛西;乐观进取的可莱蒂,服侍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父亲因犯案进了牢狱,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克洛西;经常被酒醉的铁匠父亲打伤,却从不抱怨的泼来可西……
⑶永恒的文章主题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题就表现在一个“爱”字上。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教会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含义。就好像红玫瑰代表对教育的付出和热情;黄玫瑰代表珍重自己,祝福别人......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色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m.dhb100.com
起初被书名吸引,怀着对教育的探索和一丝浪漫情怀,我走进了窦佳梅老师的“玫瑰花园”,希望能在玫瑰园中获得启示但也有不少疑惑:平时令人焦头烂额有时还吃力不讨好的琐碎教育工作是怎么和这么美的“玫瑰”形象联系在一起。
窦老师用真挚的文字在“清淡与忧患”中抒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随她走近“听说读写的背后”伴随老师的脚步“管窥”日本教育的现状,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的风景,我才明白正式对教育的激情和热爱为她平凡的教育生涯注入新的力量,令教育之花越发灿烂。“玫瑰”是窦老师的网名,在窦老师的心中,教育就是一朵开不败的花,正是怀着这样的热情和思想,玫瑰才四季芬芳。
在对教育的忧思中,玫瑰老师谈到:要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老师。确实,教师的专业只有先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才能够真正的发展,只有提高自身,在时间中不断反思成长,拥有宽泛的人文视野,在坚持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岁岁年年循环的工作中找到灿烂的教育轨迹。
在寻求本真的课堂中,玫瑰老师谈到“小红花的背后”,我也感触良多。一堂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类似“小红花”的奖励是老师一贯运用的方法,然而,在课堂中,也常常能听到“又没有叫我”的叹息,看到学生失望的神情,小花儿并没有开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正如窦老师所说“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机器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耀的尊重”“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一如到小学的学习中去”。那么我们除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予以奖励,恰如其分地奖励学生。更应该在奖励的同时,教师寻求语文课堂的本真,激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把文字语文引入生活语文,把生活语文化成文字语文。这样的方式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还需要我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玫瑰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因为她找到了教育中传递关心与爱的艺术。我常常感慨个别学生太难教,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为他们感到惋惜,恨铁不成钢,。可仔细想想,或许还是经验不足,一味地用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对他们的方式缺乏了“爱”的艺术。在教育实践中,当有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会显得急躁,对他严厉批评甚至大发雷霆,学生可能当下“老实”了,但也仅仅是一种假象,学生迫于老师的权威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正如玫瑰老师所说,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掌握一定的艺术,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心底关爱学生,付出耐心,细心、同情心,或许当状况出现时,深吸一口气,压下暂时的火气,听学生说一说,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想一想。
读罢《玫瑰与教育》,我钦佩玫瑰老师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在自序中她写道“当我真正开始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那么笨拙,有时候心里的感受的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这何尝不是我的感受,每次写东西,才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收录了窦老师的部分书评,阅读这些深度理性的文字,让我感受到窦老师的睿智、内涵,让我更加懂得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多读,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使我们有效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窦老师是教育阳光下一朵美丽四射的玫瑰,她的孜孜以求,热情好学让我敬佩。我自知还是一株无名的小草,我也会在前行的道路上采集知识的阳光,沐浴智慧的雨露,望有一天,让每人手有余香。
受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读书积淀促成长。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就是现在,她依然每天流连于图书馆,玫瑰园,不知疲倦。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我们身边的很多实例,也的确证明了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实践常思考。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敢于创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被周围环境所左右。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时间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是窦桂梅老师告诫年轻朋友的话,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反思之路的总结。《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写作,记录着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很多名师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由此可见,实践反思再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名师之所以成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敢想敢干,敢拼!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反思自己,也常常会热血沸腾,可这热度维持不了几分钟,就会慢慢冷却。还会以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忙,是我们惯用的理由。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想要退缩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打打气:成功贵在坚持!
假日,独坐窗前,聆听院外枝头鸟儿的鸣奏,手捧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我慢慢走近名师,了解名师,感受名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育艺术。《玫瑰与教育》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书中的四辑分别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大全。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在书中,有许多地方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观念。窦老师没有因为自己在教育行业已赫赫有名而固步自封,依然在教学的同时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地反思,借鉴日本的教育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应试教育的中国,在新课改努力下,虽然取得成就,可还是有“应试”,但我们有梦才有奋斗的激情。为了心目中的“教育梦”,我们得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名师身上,总有一种热爱学习的激情,这种品质让我佩服,她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勤奋学习。没有谁是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心中应该有追求,有梦想,饱读诗书,勤于笔耕,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真正从内修炼,打造有底气、接地气的优秀教师.
其次,倡导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这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窦老师谈到“小红花的背后”,我是深有体会。一堂课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优胜者星星、红花等等奖品。孩子也开始兴致勃勃地举起自己的手。但仍然有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我是也如此。一堂下来,我总看到那些没有得到星星的孩子眼中满满的失落,久而久之,这些无法得到奖励的孩子,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那么怎么来对待孩子的奖励呢?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机器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耀的尊重”“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一如到小学的学习中去”。那么我们除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予以奖励,恰如其分地奖励学生。更应该在奖励的同时,教师寻求语文课堂的本真,激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把文字语文引入生活语文,把生活语文化成文字语文。这样,枯燥的“学以致用”就不会使趣味的语文丧失在课堂中。有了趣味性,孩子才会主动去学,而不是老师和家长硬塞的。
最后,窦桂梅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她倡导的主题阅读的教育思想十分精辟,她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了好的捷径,让我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了路子,更多的是让我知道怎样引导学生爱上语文,作为老师,我们教的知识永远有限,在教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鼓励孩子拓展他们的视野。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还依旧在。窦老师说的好,“从小,没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满人性的‘真善美’的书籍及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有严重缺失的人”。语文来源于生活。现在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孩子的生活常识缺乏,老师只能用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给孩子。我们经常应该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多积累,这才是源头活水。
手捧这本《玫瑰与教育》,遇见有窦老师这样的名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自己。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不断奋斗,用心浇灌,相信自己的学生会像玫瑰一样散发迷人的芳香。
怎么去正确的撰写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每次开始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触。这时我们可以将心得感悟梳理出来,总结成一篇读后感,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
你象一丝丝春雨,将"美丽的教育"渗透到我的心田。今天重新拾起,你的美丽依然。倚栏轩文学网
有幸读了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全书有八章,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高尚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着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全书共八章,罗列了大部分班主任可能会碰到的178个问题。联想到我自己,班主任工作也多多少少碰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感到幸福,我也感到幸福;我的学生感到快乐,我也感到快乐;同样,我也得到了他们最真挚的爱,爱是没有时间、距离的。
美丽,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彩夺目。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才是持久永恒的美。淡淡的,从容的,心平气和的,就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一个老师只有先成为拥有平和心态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心中才能真正写下"爱"字。孙蒲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时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试想:一个急功近利,心气浮躁的教师怎能做到这样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呢?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比以往何时候都要喧嚣热闹,生存和竞争是大多数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这当然也包括教师。他们积极上进,不甘人后,为了做出成绩日以继夜地扑在工作上,这种拼搏精神是值得人赞赏和敬佩的。可是,你可曾看到,一边是教师在各种比赛载誉而归,不胜荣光,一边却是学生对教师敬意的缺失。难道是老师不够水平吗?当然不是。他教学功底扎实,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那是为什么呢?原因出在他的追求上。要超过同行,成为名师!于是他要不停地参加培训学习,不停地钻研教材,不停地参加各种比赛,不停地拿各种奖。他在意本班的成绩排名如何,在意学生在竞赛中能否获奖,在意自己的论文能否发表,他在意好多好多的和名利有关的事情,与同行们的竞争占据了他大半个心房。这样功利的他,还能平心静气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吗?一个不会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怎能收获学生的敬意呢?孙老师书中的诸多案例都是怀着一种安安静静的心情完成的,不气不恼,不温不火,就连她写的每一个文字也都流淌着静谧的气息。只有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字吧。
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锁事烦恼也曾让我带着一脸灰沉的心情走进教室。学生天真烂漫的阳光笑脸没有引起我的审美兴趣,相反,我的目光越发显得狭隘,看到的都是学生们的缺点:怎么那么爱吵闹?一点儿也不遵守纪律;反应真慢,连这么简单的题也做不了;素质真差,专门欺负弱小同学……一连串的糟糕塞满了我的眼球。于是,批评学生和埋怨别人成了我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后果可想而知,不仅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我的工作情绪也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在工作中不能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一切都以一种自然的,平和的心境面对,那么局面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脚踏实地,对学生增加尊重和宽容,对于他人的评论也会不予理睬,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认为高兴事。这样,你才会享受到教育工作的美丽,你才会发现美丽原来是藏在平和的心态中。
许多人感叹班主任工作枝蔓纷杂,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发现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又好像什么也没做,垫起岁月砝码的日子,就这般消逝于平庸的忙碌里,忙了三五年又忙了三五年,蓦然回首,生命除了收获一把年纪,别无所获,我们给学生解释过"碌碌无为"这个成语,此刻,这成语又是如此真切地描述着教育本身的生命状态。现代教师需要在蜡烛燃烧照亮学生的同时,擦亮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工作的状态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变蜡炬成灰后连泪也干了的喑哑人生。"投入工作,赢得乐趣",正是书中给了我启示,正是调整了心态,改变了对学生的态度,我才收获了很多,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我会收到往届学生最真诚的祝福。
假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事业中发掘出快乐和幸福,用宁静的、美丽的心情来看待我们辛苦的工作,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就教师而言,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赏心悦目的心情至关重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赞美,所以做孙蒲远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作为一名教师能够从《美丽的教育》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你的学生也将是幸运的。
炎炎酷暑,令人慵懒,索然无味。在凉爽的室内,沏上一杯绿茶,捧一部名著,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既富有情趣,又增长见识,一举两得。
一部作品,一个时代背景,一段风土人情,一些人生哲理。每一部经典都有它值得回味和学习的地方。融入角色,用心体会,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种成长与收获。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依然愿读书,工作后读书是个人的事,喜欢也好,憎恶也罢,与他人无关。或许有人提醒,但绝无他人强迫。
漫长的假期终于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充电,自从学校倡导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一些象韩忠玉的《信心教育法——赢就赢到底》、《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集》、《卡尔维特的教育》等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些作品集,在荡气回肠的云荒陆地里体会文字带给我的强大艺术感染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当前,学生学不好,我们教师也就常常埋怨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根本原因应该从教师自身多找找。试想:现在许多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教学参考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学生多读书呢?学生要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食粮,积累知识,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就更需要通过广博、独立的阅读来获得专业的发展、自己的提升、精神家园的营造。
《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它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读一本好书,记住一个美丽的名字——孙蒲远,记住了一个令我为之震憾的美丽句子:“我觉得我头顶上的阳光最灿烂,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美丽的教育》中,孙老师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案例向我们展现着爱的力量。字里行间,散发出快乐和幸福的气息。孙老师,是一个真正把学生装在心里的人。
孙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为这样的孩子带来了欢乐而孩子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她的班里有个孩子患了耳聋病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影响班级的平均分而要求孩子退学。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顺水推舟而是执意要求孩子留了下来。在孙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这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在看望孙老师时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更需要爱和教育的群体。孙老师就是以她母亲般的温暖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用教育家的执著与睿智呵护着幼苗的成长。正是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一些孩子就得益多一些”的无私之爱让孙老师的人格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在体会着孙老师的工作方式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孙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她深爱着学生,所以她能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孙老师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是可以犯错误的,是可以被原谅的。即便孩子犯了很大的错误,令人十分气愤,老师最好也不要声嘶力竭、暴跳如雷,这头的话,做过头的事。有失教师的尊严,破坏了教师的形象。
孙老师说:“爱学生不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品质。”的确,爱是装不出来的,不是一种方式方法。孩子如果爱你,会在路上大声叫:“老师好!”害羞的学生也会腼腆的对你笑笑。看到这些爱自己的孩子,可爱的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呢?爱孩子就要表现出来,多多关心爱护这些花朵。
淘气的孩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往往能够做出一般‘好学生’做不出来的‘业绩’。的确如此,淘气的孩子常常比较聪明,一旦聪明在不好的地方会令老师头痛不已,但只要给予他们时间和教育,他们真的就会变成一匹黑马,给你惊喜不断。我不会放弃班上任何一位调皮的学生,只要多关心爱护他们,即使小学初中阶段他们不怎么样,但长大懂事后一定也会有一番成就。
“有些话是我们非常容易说出口的,却绝对不可以说出口。”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打击孩子。不要总是说他怎么不好。这样是不利于改错的。应该告诉他改正错误的方法,树立他的自信。使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完全是这样,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守住一份童真会年轻一生,坚定一份信念会执著一生,铭记一份关怀会感动一生,放飞一份爱心会收获一生。”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会向孙蒲远老师以及身边所有这样的老师学习,不断地提醒自己,让爱心永驻心田,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成就美丽的教育人生!
美丽的教育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著名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学生涯的总结。这本书受到各个媒体各个专家名人的推崇,虽不像荐言所说的好的无以复加,但是这本书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雷夫在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他所带领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开这本书,笔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们所诟病的那些教育问题在美帝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
“种族歧视、贫穷以及无知长期在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不懂得感恩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下的人,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建立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
“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趴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看来这些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国家的教师。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感到疲倦沮丧的我,花了好几个星期寻找自己灵魂的本质,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惩罚反反复复的重复的“再生产”,而没有充满创新和智慧的“再生产”,那么教育也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了。
每一个踏进教育行业的人之初可能都带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然而可能在几年后这个梦就被消残殆尽了。因为教育这个行业,如果努力了很难成功,处处碰壁,失败的挫折感挥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却可以过的很轻松。因此,真正爱教育并愿意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披荆斩棘更显得弥足珍贵。正如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样的一本书或许可以唤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梦想,因为他所创造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愿景。这样的愿景饱含着无畏的付出和坚持,无敌的智慧和创造力,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美丽的像梦想一样的奇迹。
带孩子们去旅行:
带孩子们去旅行。在这个连课间都不敢让学生下课的时代,带孩子们去旅行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仍然有学校敢带学生去游学。我同学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全校师生带着军训教官浩浩荡荡坐着火车从深圳出发到武汉游学。且不说参观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带给学生的文化的洗礼,光是这样全校师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荡荡,全班同学一起互相关照、彼此分享的情谊,在途中为了学校荣誉而自我约束的自觉……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或是课堂教育都无法匹及的。我想这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吧,愿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校长越来越多,这样开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多。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在书中讲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号教室进行阅读教学的。很庆幸的是,我们也终于迎来了整本书的阅读。笔者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周集中进行《活着》的整本书阅读,那一个周我们对《活着》进行初读和再读,我们进行提问和质疑,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精彩纷呈,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汇报更是惊艳。通过阅读和问题的引领学生自行解决了双层叙事结构、余华的写作语言与风格,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探讨了活着的意义……很多之前设想的难以给学生进行交流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这是一次疯狂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告诉我们,有了适当的指导和充足的时间,学生是可以与作者沟通的。但是离雷夫“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的理想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这一次的实验仍然是值得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有怎样的阅读指导,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的天空:
经济学的天空。我想雷夫的这个经验不仅值得应用于班级管理还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号教室制定了独特的经济制度。在开学初雷夫会给学生一个工作清单供学生选择:教室管理员、警官、办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资。孩子们必须选取工作存钱来支付课桌椅的使用费,存下来的钱还可以在拍卖会来购买文具和礼券。这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自我管理能力。
小结: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练戏剧、科学创新、体育课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智慧和坚持。所以,要想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须充满智慧的去创造并持之以恒。当然这过程中必然有头破血流的挫败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无波澜,这更有意义不是吗?
雷夫在书中的叙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观。例如丽莎做过的作业却找不到急于向雷夫解释时,雷夫选择相信她,并请她的好朋友帮她一起整理她的书桌。从那以后,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然而现实中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这样散乱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变的。纵使是这样,雷夫在教育中这些智慧的尝试和难能可贵的坚持仍然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假期中,我细细品读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的由教育工作者钱丹慧老师所撰写的文集《教育如此美丽》。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也是一名才华出众的专家型小学教师。读罢全书,我不由得被作者优雅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所深深地吸引,为作者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操、美好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翻开钱丹慧老师所着的《教育如此美丽》,我就跟随着钱老师走进了她的教育世界,从她的眼里看到了许多自己没注意过的教育风景,也被她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牢牢吸引,也被她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怀、美好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行为所折服和感动。
钱老师在这本书里摘录了很多的思品课堂实录,一堂堂生动的思品课让我看到的不是教师的教学而是孩子们那一股股爱的涌动。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让孩子们浴着课堂爱的光辉,象山花一样自然生长,烂漫绽放。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中,我们都可以把爱深深地灌入孩子们的心底,在那个暖暖的地方生根、发芽。
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教育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平凡的我,也能收获教育的美丽吗?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教育道路上的航标灯。是啊,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这需要我平时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美好,内外兼修的教师。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时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智慧,长才干,不负年华。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学生才会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把教育演绎得更加美丽多彩。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最诗意的童年生活。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献给教育,献给课堂,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灵的天空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我们也能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也能收获教育田地的一点美丽。
我由衷地认为这是一册美丽的书集。作者也是一个慧质丹心、才华横溢的女教师,她的娓娓细语,如涓涓细流,流进我的心田,她让我深深体悟到:教育事业虽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丽,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虽然是繁忙着、辛苦着的,但也是幸福的。
我细细品读了钱丹慧老师所撰写的文集《教育如此美丽》。钱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也是一名才华出众的专家型小学教师。读罢全书,我不由得被作者优雅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众多动人故事与情节所深深地吸引,为作者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操、美好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行为所折服和感动。我由衷地认为这是一册美丽的书集。作者也是一个慧质丹心、才华横溢的女教师,她的娓娓细语,如涓涓细流,流进我的心田,她让我深深体悟到:教育事业虽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丽,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虽然是繁忙着、辛苦着的,但也是幸福的。
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教育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平凡的我,也能收获教育的美丽吗?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教育道路上的航标灯。是啊,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这需要我平时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美好,内外兼修的教师。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时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智慧,长才干,不负年华。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学生才会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把教育演绎得更加美丽多彩。
冰心老人最让人感动、难忘的经典之语是,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心中有爱,美丽便不再遥远。真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具有神奇的魅力,也是一切教育之基石。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最诗意的童年生活。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献给教育,献给课堂,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灵的天空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我们也能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也能收获教育田地的一点美丽。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面向个体教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