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南昌起义观后感

南昌起义观后感

南昌起义观后感集锦(5篇)。

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昌起义观后感 ”,好电影给人好心情,也给人好收获,此时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写一篇观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记录好眼睛看见的事,说出内心的感受,就是观后感,写观后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

南昌起义观后感(篇1)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南昌起义》,给我的触动很大。

它主要讲述了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两万多北伐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的率领下,在南昌举行起义的故事。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肆意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十分残忍。

为了拯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随着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中国历史由此改写。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它成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觉得它有两层意义:第一是保存了最重要的革命骨干力量,使得后来这支骨干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第二则是它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创建伟大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昌起义改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使中国革命从此慢慢走向了成功,它告诉世人: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未来。这是血的教训,这条教训使得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8月1日是建军节。

南昌起义观后感(篇2)

文/黄子辰

读完《南昌起义点燃人民军队的光荣岁月》这篇文章,我才明白,每年的8月1日建军节是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是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

记得前一段时间,老师曾带我们去南昌研学。没想到繁华的南昌,曾经经过那么多的磨难。那时我们去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只见一只大手紧紧握着一只枪,枪口指着一个蔚蓝的天空。因为有很多同学在那里,所以我光顾着玩儿了,现在真后悔没有多看一下。

那些红军们,那些伟大的红军们,用火与血的语言,宣告了我们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他们用火和血,冲洗了那些强暴的心。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想想,如果没有红军的坚决反抗,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南昌起义观后感(篇3)

文/张欣怡(大)

1927年春季和夏季之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背叛了革命。

因为他们的背叛,许多党员和革命者被逮捕、屠杀,终于共产党人意识到武装斗争的战重要性了,便开始了武装的准备。

在1927年8月1日凌晨2:00时,起义部队2万余人,向守卫南昌的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经过了4个小时的战斗,起义军终于拿下了南昌。

正是因为他们用鲜血和勇敢,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安宁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得起他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们。

那些付出生命的英雄战士们,谢谢你们换来现在的新时代美好的生活,谢谢你们让祖国变得越来越美好。我向你们致敬,向你们表示感谢!

不是你们,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有这种安详的生活。我现在一定会好好学习,像你们一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南昌起义观后感(篇4)

翻阅着历史的画卷,望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潮澎湃。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20世纪20年代这个不平凡的时期,革命的暴风雨猛烈地打击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21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光荣诞生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红色经典《南昌起义》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霹雳乍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照耀着中国大地。它以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雄健的文笔再现了革命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一个个详细生动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这本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

第四篇:甘棠湖上大决策使我记忆犹新。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吗,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这就是着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磨刀霍霍﹑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这种大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缺少的。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拥有一颗关爱他人﹑支持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心!

第十八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邻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追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家人,便离开了。后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战。为了占领消灭敌军阵地的最佳位置,为援兵争取时间,朱德率领第二十军三师与敌人展开了一番激战,虽然战士们都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他们依旧为援军取得了时间,挺到了最后。尤其是那两位娃娃兵,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对革命的理解却认识得很深,他们奋不顾身,冒着子弹和炮弹的袭击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那该有怎样坚定的决心,怎样的胆识与魄力我想,如果以现代人的懦弱﹑胆怯与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镇定地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锻炼,在如烈火般残忍的社会浴火重生,是崭新的自己能为国家带来荣耀,为国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残酷考验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仅解决了名族之间的矛盾,还为处于疾苦的人民排忧解难,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员们,我向您致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份情谊,我将牢记于心,并时时刻刻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热爱他人,坚强不屈,勇敢,乐于助人等好品质,尽量完善自己!

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坚强的为革命牺牲的人们,他们目视着远方,高举着革命的火炬,昂首挺胸地站在一片火光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神情,更多的是喜悦之情,他们跟着革命火炬的光辉向前走,他们在烈火中永生!

南昌起义观后感(篇5)

文/王子宣

我读了《南昌起义》,知道了我们的平安和平的家园是由一个个烈士牺牲换来的。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2万余人向驻守南昌的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起义军天敌3000多余人占领南昌城。此时我们的军人一个个伤得都很重,这坚持不懈的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现在的和平是一个个战士牺牲换来的,我很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么好的生活。

我会以行动来谢谢他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因为这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这平静祥和的日子,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他们。

这篇稿子别看他很短,里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们在南昌英雄城的英雄事件,字里行间都有深深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感谢那些英雄吧,是他们换来了这么美满的生活!我们不能只靠嘴上说,要行动起来。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南昌起义》观后感800字


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共产党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共产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南昌起义》观后感500字


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共产党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共产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南昌起义观后感1000字精选10篇


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时,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感悟,陶冶情操的同时让我们产生自己的感悟,观后感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影视作品的立意和主题。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作品观后感记录下呢?以下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南昌起义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1

故事发生在1927年6月那个风云突变的夏天。第二次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大败军阀张作霖。这时,汪精卫又突然下令北伐军撤回武汉,蒋介石又想趁机拉贺龙入伍,但遭到拒绝。后来由蒋介石与汪精卫引领的反革命一步步威胁着共产党,而陈独秀却置之不理,反对武装工农队革命。而就在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就这样,第一次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黯然,中国共产党难道就要因失败而放弃吗?不!在这千难万险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放弃,而是带着更加毅然的决心面对。

于是在1937年8月1日这个红色的日子,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革命党员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抗反革命军统治的第一枪。就是这一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崛起的开始,是摆脱国民党反革命势力阶下囚的开始,也是建立军队的开始。

战争的硝烟逐渐消散,胜利的光辉中,托出共产党人鲜明的英姿。这场激烈的战争以成功谢幕,成为中国伟大历史的篇章。可成功的背后,是多少共产党人的鲜血凝聚而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每时每刻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信心。他们心中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强国梦、民主梦。为了实现它,共产党人日夜埋头苦干,鞠躬尽瘁,他们眼中,祖国利益似泰山,个人利益如鸿毛。

影片中,一句话我们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不断地在我耳边萦绕使我难以忘怀。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从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一句话体现出周恩来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常提醒我要珍惜时间。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望着如今科技发达的中国,我不禁对为革命的先烈们大公无私肃然起敬。在以后的生活里,那些英勇献身的共产党人时刻警醒着我,他们的精神使我不再浪费,甚至是一张纸。同时我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也更加珍惜现在富强的祖国带来美好的生活,因为今天美好的一切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的肩上从此刻负起重任,我要替先烈完成比他们期盼更为美好、富强的中国梦!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2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南昌起义》,给我的触动很大。

它主要讲述了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两万多北伐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的率领下,在南昌举行起义的故事。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肆意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十分残忍。

为了拯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随着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中国历史由此改写。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它成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觉得它有两层意义:第一是保存了最重要的革命骨干力量,使得后来这支骨干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第二则是它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创建伟大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昌起义改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使中国革命从此慢慢走向了成功,它告诉世人: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未来。这是血的教训,这条教训使得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8月1日是建军节。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3

翻阅着历史的画卷,望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潮澎湃。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20世纪20年代这个不平凡的时期,革命的暴风雨猛烈地打击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21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光荣诞生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红色经典《南昌起义》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霹雳乍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照耀着中国大地。它以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雄健的文笔再现了革命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一个个详细生动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这本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

第四篇:甘棠湖上大决策使我记忆犹新。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吗,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这就是着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磨刀霍霍﹑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这种大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缺少的。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拥有一颗关爱他人﹑支持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心!

第十八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邻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追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家人,便离开了。后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战。为了占领消灭敌军阵地的最佳位置,为援兵争取时间,朱德率领第二十军三师与敌人展开了一番激战,虽然战士们都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他们依旧为援军取得了时间,挺到了最后。尤其是那两位娃娃兵,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对革命的理解却认识得很深,他们奋不顾身,冒着子弹和炮弹的袭击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那该有怎样坚定的决心,怎样的胆识与魄力我想,如果以现代人的懦弱﹑胆怯与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镇定地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锻炼,在如烈火般残忍的社会浴火重生,是崭新的自己能为国家带来荣耀,为国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残酷考验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仅解决了名族之间的矛盾,还为处于疾苦的人民排忧解难,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员们,我向您致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份情谊,我将牢记于心,并时时刻刻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热爱他人,坚强不屈,勇敢,乐于助人等好品质,尽量完善自己!

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坚强的为革命牺牲的人们,他们目视着远方,高举着革命的火炬,昂首挺胸地站在一片火光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神情,更多的是喜悦之情,他们跟着革命火炬的光辉向前走,他们在烈火中永生!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4

火热的8月,火热的英雄城,我们江西医学院研究生部所有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怀者一份赤子之心,来到了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和胜利路交接处----八一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车水马龙之中,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胜地。绿树繁花之旁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楼房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就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第一枪的地方。经历过枪林弹雨,她早已成为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见证。站在高高耸立的楼顶上,我们又仿佛回到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时代,看到了红军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场景。耳边,八一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面对着这鲜红的党旗,我们庄严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发至肺腑,震撼灵魂的声音,久久在空中激荡。

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凝重的历史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徐徐展开画轴。踏进馆门,一眼就能看到矗立在院中的一座群雕。这座前年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5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这恰恰是纪念馆的用独具匠心所在。几年没有再来过这座纪念馆,确有耳目一新之感。纪念馆附近的旧房子拆除了;馆内不再是冬寒夏暑,因为每个展厅都新安装了空调。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纪念馆希望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观众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受教育的氛围。目前纪念馆已与南昌大学等2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近百所中小学建立了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建网络。建馆以来,先后接待参观人数达600万人,它是我们英雄城的骄傲与自豪。

缓步穿行于各展厅,只需稍稍留意,便会发现这里的展墙、展布全部换成了蓝灰色,恰如当年起义战士的军服颜色;展墙上,新添了不少近年来关于南昌起义史实研究的新成果,其中首次展示的起义部队团以上干部名单,填补了南昌起义史学研究的空白。先进的电脑多媒体信箱在生动地展示着朱德设宴巧擒敌团长的故事,声光电同步沙盘模型则形象地模拟了南昌起义的战斗经过,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在各个展厅之中,有这样一组雕塑深深的吸引着我,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同在国外留学让他们相识相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们重返英雄城,开办学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活动,最终双双为国捐躯。展墙上张贴着他们当年的亲笔书信。虽然年代久远,墨迹早已干涸,可字里行间,夫妻情、革命爱却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我们的革命战士也是凡人,有血有肉,有爱情亲情。可在革命岁月里,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尔语我侬的甜蜜,枪炮声是他们的乐章,战场是他们婚礼,可她却是如此的伟大而圣洁,穿越时空,千古流芳。

在最后一个展厅里,我见到了我最敬仰的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塑像。他身材高大,一身戎装,军刀在握,威风凛凛。对视他睿智而深远的目光,仿佛站在我眼前的是一位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英雄。橱窗里陈列着他就义时穿过的棉袄,子弹穿过的枪眼,依稀可见的血迹,刺激着我的双眼,一旁狱中带过的脚镣手铐,击痛我的胸扉。展墙上是方志敏在狱中亲笔写下的不朽诗篇《可爱的中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看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遍布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联系到我们目前的保先工作,她是具体而实在的,让我们每一位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受到教育,接受洗礼。

回顾那段悲壮英勇的历史,我们深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当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牢记这一历史使命,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5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6

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0xx年那难忘的时刻。1920xx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7

自从我上学后,爸爸每次从西宁回来都要带我去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在中山路西端,爸爸告诉我它的前身是江西大旅社当年的起义总指挥部。在纪念馆的大院子里,有许多革命者的雕像,爸爸告诉我其中一组雕像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八一起义就是他们领导的。进入馆内,里面有许多图片。实物展,我印象最深的是起义时朱德用过的手枪。

通过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对历史资料的了解,我知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而发动的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这也是南昌人最值的骄傲的,我们也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8

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GCD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GCD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9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南昌起义观后感 篇10

今天上午,妈妈和我一起到青少年宫看电影《南昌起义》,是学校给我们包场的。目的是让我们受受教育。电影一开始,我就被影片中悲壮的一幕幕吸引住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胜利,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流血牺牲,血流成河。共产党的领导人周恩来,为了革命成功,带领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革命者,组织领导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向反动派打响了革命着的第一枪。

影片中有一位在起义中英勇牺牲的赵老三团长,是贺龙军长情同手足的兄弟。因为军粮的事情,与兄弟部队发生了打斗,对方出口伤人,骂他是土匪,大大地伤了他的自尊心。一怒之下他动手打了人,而且拒不认错。贺龙军长为了整顿军纪,把他绑在柱子上示众。他很心疼自己的兄弟,认为是自己没有教育好他,自己自罚背着枪跑步,每跑一圈再加枪一支,直到赵老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累得他连人带枪摔倒在地上。正直的贺龙军长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每一个革命军人,不管是谁,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在攻打南天门时,战斗很激烈,牺牲了许多革命军人,为了减少伤亡,前来增援的叶挺部队里的一个团长,点燃了炸药车推着冲到了南城门下,赵老三团长被炮火炸得遍体鳞伤,在奄奄一息时,忍着剧痛用尽最后的力量,升起了革命的旗帜,到死手里还死死地抓住旗杆上的绳子。那场面是多么的悲壮!南城门上空,鲜红的红旗高高飘扬!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一首英雄的赞歌

回到家里,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地滚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去珍惜呢?我想我已经有答案了!

领航观后感集锦5篇


敬读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领航观后感。优秀作品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是在观看作品时我们内心都会有很多感触。这个时候不妨动笔将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份观后感,观后感能保存当下最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可是观后感要怎么写才合适呢?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领航观后感 篇1

“支棱起来”原本是一句东北话,这句话里的“支棱”代表逆袭,或者是重生,就是说一个人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了人生艰苦的磨练,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和努力取得了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年轻干部,热情高、思路活,但难免经验少、毅力弱,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既要“千磨万击还坚劲”,也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做到“支棱起来”,这样才能让自己既“想干事”,又“能干事”,还能“干成事”。

把理想信念支棱起来,激发干事创业的源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的志向,是人最根本的东西,是一种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依然无怨无悔为之奋斗的执着。忠诚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武器。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这种精神融入血脉,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和实际行动中。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摆在首位,要经常自省,找准自身的差距,自觉向崇高理想信念努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补精神之钙,常培思想之源,以志为引,坚守初心,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

把能力素质支棱起来,增强干事创业的硬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外部压力,实现“兴邦”不能只“喊号子”,更要有真本事。年轻干部大多学历高,有冲劲,更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把学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积极面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生的必修课,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同时下功夫。同时,要把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主动到防疫一线、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招商引资、扫黑除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练自己。

把为民情怀支棱起来,把准干事创业的真方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无论是疫情期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洪水肆虐之时不放弃任何一名困难群众的决心,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都体现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的分量。年轻干部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岗位、手中所拥有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只能用于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要主动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站稳人民立场,秉持赤子情怀,以百姓心为己心,以百姓事为己事,主动俯下身子倾听民声,自觉贴近群众收集民情。要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领航观后感 篇2

张梦雪

新学期开学学校发我们一本《红船领航》的书,捧着书一艘小小的红船首先映入我眼帘,那不就是我们嘉兴南湖的红船吗?一直以来我略知红船是共产党曾经开会的地方,不知道红船发生的故事,更不知道红船与红船精神的联系。有幸在班主任老师的安排下开启了一趟红船之旅。当我怀着各种期盼的心情读完这本书时,“红船”在我心中早已不是一艘鲜红颜色的小木船那么简单了。

《红船领航》全书分为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插图和故事,有耻辱,更有骄傲。读着读着,我对“红船”有了新的认识,红船就是胜利,是理想和信念,更是精神。红船伟大,红船精神更是了不起。我是一个00后的孩子,是初升的太阳,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对世界充满了期盼,红船精神将成为我小学生活一抹亮丽的彩虹。《红船领航》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将刻在我的心底,李大钊、陈望道、屠呦呦等英雄伟人的精神品质都将成为我以后学习的动力和希望。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因此书本中一个个英雄伟人都将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要把学习到的精神思想坚定不移地发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对于同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对于老人我们可以在公交上给他们让座,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我也要努力给朋友们做榜样,积极参与公益之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一个满满正能量的人。

一艘红船,召唤出无数英雄伟人;一艘红船,成就出无数条成功之路;一艘红船,开启无数个梦想未来;一艘红船,引领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红船是光明,是希望……我要传承“红船”,拿好“红船”接力棒。

领航观后感 篇3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决胜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盛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分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_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宏大振奋催人奋进,使人倍感鼓舞。报告是一份兴党兴国兴邦的划时代纲领性历史文献,是一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和进军号角。大会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目标明确,举措得力,思想性强。至少体现了六个新: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举措、新方略、新征程。

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伟大飞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创新的最大成果,是开启新时代,迈向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因此,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思想:新思想的核心是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新思想是新时代的行动指南,没有新思想就不可能形成新时代理论。因此,在决胜小康,实现社会主强国,坚持“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道路自信决定党的命运和前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决胜小康,实现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坚持新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谋福旨,坚持以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奋斗方向。

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着眼当前谋划长远。到20_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使8000万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造成现代化,到本世纪中造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并造成世界一流军队。使中华民族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富国,实现从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目标。

新举措:十九大提出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具体举措。特别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和养老问题等。农村联产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并建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在现行普及初中基础上,全面普及义务高中教育。彻底改革和取消以药养医。全面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新增就业4000万人。防止堵塞妙房行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和看到更多的改革成果。在党政机关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红山的新发展理念。以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已经过去。不断加大脱贫攻坚新举措和硬性措施。

新方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进程中,中央采取很多新方法新战略,在政治上加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力度和新思想新观念,做到了从严治党力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做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和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力度,改进干部培养提拔使用理念。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贯彻“四个全面”,发展理念。做到更加坚定地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拥戴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理念。提出经济全球化。不断调整供给策结构,坚持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经济发展不断从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形成了以京津共协调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观念。在外交上提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军事上提出新的强军目标,提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立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新型人民军队。

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指导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已经确立,措施方法已制造。因此,全党必须学习和领会,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奋进。在充分认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基础上,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不平衡不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思想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做到艰苦奋斗,继续努力,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新征程就有新斗争,新的奋进新的革新和新的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新的征程就是新的万里长征,需要付出代价和艰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持“四个自信”,全面贯彻“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决胜小康,全面实现代代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宏伟目标不懈努力奋斗。努力做出我们应尽贡献和责任,发挥我们应尽的义务

领航观后感 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工商联人,我格外关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部分,因为这里提到与我们工商联的商协会工作息息相关。包括商协会组织在内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有生力量。十九大报告先后5次提到社会组织,十八大报告为3次。时隔五年,两次提及,本质区别在哪里?

在我看来“五年前着眼顶层设计、原则要求和基础工作,五年后则体现在作用发挥、深入推动、多方发力。与五年前相比,这次党中央对包括商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的要求高、落点实,期待重。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这里提出“共建共享”。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共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治理的核心思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体制转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所有制形式,除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快速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不是都集中在党委政府手上,其他的经济主体也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对社会成员的服务和管理,也不能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社会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服务和治理。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有80%的劳动力在非公经济组织就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政府已经不是计划体制下的全能政府,而是一个有限型政府,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各类社会主体,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多个主体来共同参与对群众的服务和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局面,努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才能共享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商协会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聚焦发力: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真作为。发挥商协会在协商民主、社会治理、环境治理中的独到优势和积极作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抓好商会党建工作。二是通过商协会组织平台,将更多的非公经济企业家代表人士,吸收到统一战线队伍中来,积极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奉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三是要引导区域性商会特别是行业性商协会组织在所属行业细分领域中发挥专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具有专业、信息、人才、机制等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让他们做企业想要做,但靠单个企业做不到的事;让他们做市场需要做,却又无人牵头去做的事;让他们做政府想要做,却无精力去做的事。四是进一步指导引导商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会员的能力和水平。要发挥好商会的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调,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增进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当好桥梁纽带,加强信息交流;增进与有关兄弟商协会的沟通,增添助力,形成合力。

领航观后感 篇5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树立拥护核心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浪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的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鞭策着全体党员干部不负新时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为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乡镇属于最基层,要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使人民从感情上客观、积极地体悟新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自觉衷心拥戴新思想的创立者。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共产党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流感观后感(集锦5篇)


随着观看时的各种联想,总会涌现很多感悟。观影后,我们不妨将自己的想法整理为一篇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作品名中哪些情节让你感到震撼呢?或许"流感观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流感观后感 篇1

故事的情节很曲折,准确说是女主角的命运总是那么悲惨,悲惨让人觉得习以为常。但是她身边又有一个如此之优秀的好心的齐铭,他总是站在易遥身边。但却就因为这一点易遥遭到很多暗中攻击,因为一般灰姑娘都会被人妒忌的。

所以易遥的处境愈发困难,易遥又总是有一些麻烦,一些她自己惹来的麻烦,但是她的身上又有一些发光点吸引着齐铭。

故事不断曲折发展,到最后易遥还是死了。但是易遥选择的自杀就连那么维护她的齐铭到最后对易遥都带有一丝的仇恨之意。

我觉得一个人活到那种地步,是因为她,还是因为其他人呢?是因为她的家境不好,母亲为了供她上学做鸡,还是什么别的,还是她自己造成的?

这些我都无法明白,但我知道易遥走到最后一步有一部分是她自己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别人的原因吧。因为各种原因所迫?其实这无非是接口了罢。

我一直都不懂易遥和齐铭是相互喜欢的吧,那为什么不在一起呢?为什么都选择了不是对方的第三者呢……

“生活到处都是这样悲伤的隐喻。

如同曾经我和你在每一个清晨,一起走向那光线来源的出口。

也如同现在他载着我,满满离开那个被我抛弃在黑暗的你。其实在自行车轮一圈一圈滚动着带我逐渐远离你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到了,被熟悉的世界一点一点放弃的感觉。

在那个世界放弃我的时候,我也满满地松开了手。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清晨了.”

在这事情总是变化多端的世界里,生命在河流深处沉默,婷到悲伤在唱歌。一声一声,在这所谓的世界里。

流感观后感 篇2

《悲伤逆流成河》就明白这又是一部充满悲伤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让人沉浸在悲伤中的作品!唯一于以往不一样的是,他的写作风格转型了。从以前那些华丽而忧伤的文字转变为简单直白的描述、但却更加触动人心。那些字字见血的简单平和的语句和字里行间浸透着的悲伤,让读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编者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如果发表在年前会立刻在文坛掀起波澜。

如果发表在十年前也会在文坛引发骚动。”我也觉得应当是这样,作者用简单的对白将单亲家庭的血与泪,将暴富家庭的虚伪和抓狂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少年少女心中的压抑与疼痛描述的入目三分。尤其描述两个女主人公死的时候,一个用信息做了死的宣告,鲜血带着甜腥的味道;一个从楼上轻轻一跳,像影子一样砸在地上。她们的死像蝴蝶一样轻盈柔美,而正是这样的轻盈柔美才让我们感到更痛。

本书的主人公齐铭有一颗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揽在自我的身上!可是塑造了易遥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显得懦弱无助。他想把易遥从无尽的黑暗深渊拯救出来,但却无能为力。反而一次次让她陷得更深。到最终只得选择远离她而去,因为他认为这女孩丢掉了原本干净纯洁的东西。殊不知这只是她对这个“肮脏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遥从三次忍耐一次反击到之后的一次忍耐三次反击、包括她所伪装出来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恶毒都只是她对周遭虚伪的世界和人们的反抗。她活下去的勇气,只是因为齐铭的关心、信任和支持,所以当齐铭也不信任她时,她选择了死在他面前来换取她的信任和证明自我的清白。用生命来做赌注,这就是一个必输的赌局,然而输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的生命。这本书从一开始就让悲伤黑暗浮出水面,偶尔送来一阵温暖来迷惑读者的心。

结果却是揭开真相后更切肤的疼痛。顾森湘和顾森西这对姐弟的出场,就像是清新干净的百合,让人以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结果他们却成了悲伤哀痛的陪衬者!让悲伤更刺痛人心。既然书名叫《悲伤逆流成河》就证明我们战胜不了悲伤。

流感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阳光姐姐写的书《生命流泪的样子》,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她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她的美好生活破碎了。

故事开始是从周六的上午发生的,当时他们一家去拜访小姨家,她小姨不但不打扫卫生,还让身为客人的妈妈来打扫,可在打扫的时候,妈妈突然摔倒了,心疼妈妈的爸爸立即去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吃惊。她妈妈患上了癌症并且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爸爸和妈妈立刻傻眼了。癌症本来就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并且还是晚期,那就基本没有治疗的可能了。为了能治好妈妈,他爸爸到处打听偏方,到处借钱,攒下来的积蓄也全部花光了。她爸爸还把家里的大房子卖了,把小轿车卖了,但那些钱还是犹如石沉大海,妈妈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欣怡为了照顾这个家,开始做家务活,做饭、洗衣、洗碗,代替了妈妈的所有工作,但死神还是毫不留情地夺取了妈妈的生命,就在一个早晨,她姑姑给学校里的欣怡带来了个不幸的消息--妈妈死了,欣怡一下子跌倒了,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到这里我也不仅为欣怡的生活而感到悲伤,健康是许多年前古人们就在探索的一条道路,健康对人们生活来说非常的重要,所有的事业、生活、家庭都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我要警示身边的每一个人:健康是一切开头的基础,要保护、爱护身体,让疾病离我们远去,让健康幸福向我们走来。

流感观后感 篇4

有这样一本书,它不好笑,却深受读者喜爱,它讲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却生动无比,它叫:《生命流泪的样子》。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新华书店。那天,我正在找好书看,突然,发现了它,嫩绿的封面,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生命流泪的样子。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书里讲了一个名叫盛欣怡的12岁女孩,多愁善感,美丽......几乎具备了所有12岁女孩的特点。她还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能干,妈妈贤惠,尽管有一个讨人厌的小姨,但她还是在努力接受。终于有一天,这个家被打破了:盛欣怡的妈妈被查出了癌症,吃什么都吐。这对一个六年级的女孩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呀!可是,无论欣怡怎么服侍妈妈,怎么帮妈妈做家务,妈妈却还是越来越烦她了。欣怡为此很不爽,还有些许恨妈妈了。有一次,她无意中看见妈妈在电脑里写的日记,感动地痛哭起来,原来,妈妈怕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故意疏远了欣怡。但是,欣怡的悔过并没有挽回妈妈的生命,在一个悲伤的夜里,她安详地睡去了,再也没有醒过来......

它是一本凄惨的书,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孩,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没有平静......

流感观后感 篇5

一口气读完了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只觉得读这本书有像以前看过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纪城》那般好。直至现在,我依然可以清晰背出上两部书中我自认为优美的名子。

《悲伤逆流成河》看到最动容的时候,我也会感觉鼻子酸酸的,似乎有眼泪要流出来,但眼泪终於还是没有流下来,不是祂描写得不够悲情,只是很多时候觉得易遥会有最後的结局,虽然有很多原因都是别人的不理解和对她残酷无情的摧毁。但是她自己犯下了不可能挽回的错误。

若当初她不是怀了李哲的小孩,她怎么会有後面一系列的悲剧呢?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与她朝夕相处的同学,不但没有谁伸出手帮她一把,相反的,她接受的只有别人的冷嘲热讽。

作者笔下的生活太阴暗,连开篇也这样写道:

拉开门,浓重的雾气朝屋里涌。头顶是深冬里飘荡着的白寥寥的天光。

还是早上很早,光线来不及照穿整条冗长的弄堂。弄堂两边堆放着的箱子,锅,以及垃圾桶,都只能在雾气里浮出一圈浅浅的灰色轮廓来。

两个人走向光亮的弄堂口,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浓雾里。

该怎么去形容自己所在的世界。

头顶是交错而过的天线,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云很低很低地浮动在狭长的天空上。铅灰色的断云,沿弄堂投下深浅交替的光影。

每天放学上学,经过的一定是这样一条像是时间长廊般狭窄的走道。头上是每家人挂出来的衣服,梅雨季节会永远都晒不干,却还是依然晒着。

结局的时候,易遥跳楼自杀了,如果是我,我想我也会选择死亡。

秋收起义观后感模板9篇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难忘的一些影片,随着观看的继续,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将看法记录下来,写进观后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观后感可以帮我们整合从影视作品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如何写出一篇有条理化的作品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秋收起义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1】

昨晚陪爸爸看《秋收起义》的碟子,再次重温那段青春激昂的岁月,再次被主人公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心中感慨颇多,特作此观后感如下:

一.救助山伢子

故事开篇毛泽东以毛委员的身份入场,独自一人前去参加秋收暴动的领导会议,路上他遇见一个少年吹着悲怆的号角,身上衣衫破烂,毛泽东走向前问他怎么回事,少年哇地一声就哭了。原来他的父亲被反动派杀害,还叫他拿三块大洋赎回他父亲的人头。少年哭诉着,毛泽东扶起他,给了他五块大洋,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要振作起来,要主动拿起武器起来反抗,才能为你的父亲报仇,并告诉他安葬好父亲后可以去找他,一起参加革命暴动。少年点头答应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也为他后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笑释前疑,显示宽阔胸襟

毛泽东进入红区,不料却被巡逻民兵当成奸细抓住,押到指挥所,几位起义将领正焦急地等待他到来,突然看到几个士兵对着远道而来的毛委员大声呵斥,顿时怒不可遏,参加暴动的于师长当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紧张时刻毛泽东急忙拦住于师长,并微笑着说,这是士兵们觉悟高.积极性强的表现,应该值得表扬,何苦要打板子呢?就这样,那几个手脚无措的起义士兵释去了身上本不该扛负的重担,满脸愧色地出去了。

一个起义委员会书记,迢迢赶来组织暴动,竟然被误挡作奸细抓住,弄得狼狈不堪,而毛泽东却能一笑了之,设身处地为士兵着想,其勇气和心胸坦荡令人钦佩。这件事表明毛泽东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摆官架子,而且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确保起义的成功发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它显示出毛泽东非凡的品格魅力。

三.坚定不移,力挽狂澜

起义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国人称之为团圆节的日子,而我们就要在明天发动暴动,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反动派和土豪劣绅不让我们团圆!所以,我们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

大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落幕,标志着秋收起义正式打响。

后来,起义遭到敌人的顽固抵抗,起义军伤亡很大,前进受阻,关键时刻毛泽东毅然决定撤退,放弃中共中央攻打长沙的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2】

有幸观看经典红色革命电影《秋收起义》,使我对那个革命年代感触颇多。在新时代如何发扬那个时代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实事求是,是我收看《秋收起义》后最大的收获。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坚持这一精神,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1927年,乃中国共产党存亡之秋也。外有蒋委员长、汪精卫的迫害,内有陈独秀左倾错误。这个时候需要一盏明灯指引着共产党人突破这白色恐怖的笼罩。年轻有为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为党乃至全中国万万劳苦大众寻求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秋收起义发动后,我方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战斗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人数的差距以及某些人的盲目自信、大意轻敌使我方节节撤退。这种情况下攻打__,谈何容易。敌人手里是装备尽量的机枪大炮,我们手里却是子弹都供应不上的枪炮;敌人有坚固的城墙,而我们只有血肉之躯。攻打__城,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苏联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苏联模式行不通,那就自主创新,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革命之路。当时的神州大地,富的是官商地主,穷的是工人农民。既然城市被你蒋委员长牢牢控制,那么我们转向控制薄弱农村,先帮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大手一挥,我们去井冈山,去建立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我们打地主,分土地。首先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这座大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这火如同星星一般微弱,但是足以为中国革命指出前进的道路!秋收起义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胜利,而是在于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实事求是也成为我党的一大法宝。

在学习中如何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一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问题。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于《汉书·__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用实事求是作成语,告诫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其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行动,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3】

《秋收起义》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推出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实而艺术地表现了秋收起义这一代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转折点的重大事件,简洁清晰地把秋收起义的背景、进程、后果以及起义部队内部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反映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个性是塑造了毛泽东不信洋教条,作出由进攻中心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方法决策的光辉形象。

影片着力描述毛泽东为实现这一方法转折所遇到的艰难和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当时的中共中央受共产国际控制,仍然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要求攻打中心城市长沙;起义军官兵充满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愤怒复仇情绪,有的担心重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的盲目服从共产国际和党中央关于攻打长沙的既定决策,纷纷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向湘赣边界转移的主张,他们讽刺说这是占山为王,甚至骂毛泽东是胆小鬼、逃跑主义。在这种上有左倾领导的巨大压力,下有受传统思想影响、盲目听命上级的重重阻力,毛泽东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坚定、果断的气魄,他用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进行了艰苦的说服工作,在起义部队领导集团内部进行了紧张尖锐的斗争(毛泽东同师长余洒度在士兵大会上舌剑唇枪的辩论,把这种斗争气氛推向白热化)。由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及他生动的说理艺术,他的上山的正确意见,最后得到多数干部战士的赞同和拥护,实现了向井冈山进军,从而为中国革命开拓出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影片透过一组组镜头表现了毛泽东在起义部队受挫、处境危急的关头,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冷静思考,力排众议,力挽狂澜的非凡气概,反映了他善于及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打破对所谓本本的教条束缚,从实际出发,独立思索正确革命道路的远见卓识和胆略,使人看出毛泽东作为领导者的过人之处。影片最后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新型人民军队向井冈山进发时,把手中的拐杖奋力甩到远处,这启示人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者,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务必扔掉拐棍,学会自己走路,摆脱洋教条框框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和开创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道路。这天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正是毛泽东所开始的艰难的探索的继续吗!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4】

《秋收起义》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推出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好影片,好就好在它真实而艺术地表现了秋收起义这一代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转折点的重大事件,简洁清晰地把秋收起义的背景、进程、后果以及起义部队内部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反映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异常是塑造了毛泽东不信洋教条,作出由进攻中心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光辉形象。

影片着力描述毛泽东为实现这一战略转折所遇到的艰难和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当时的中央受共产国际控制,仍然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要求攻打中心城市x;起义军官兵充满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愤怒复仇情绪,有的担心重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的盲目服从共产国际和党中央关于攻打x的既定决策,纷纷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向湘赣边界转移的主张,他们讽刺说这是占山为王,甚至骂毛泽东是胆小鬼、逃跑主义。在这种上有左倾领导的巨大压力,下有受传统思想影响、盲目听命上级的重重阻力,毛泽东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坚定、果断的气魄,他用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进行了艰苦的说服工作,在起义部队领导集团内部进行了紧张尖锐的斗争(毛泽东同师长余洒度在士兵大会上舌剑唇槍的辩论,把这种斗争气氛推向白热化)。由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及他生动的说理艺术,他的上山的正确意见,最终得到多数干部战士的赞同和拥护,实现了向井冈山进军,从而为中国革命开拓出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影片经过一组组镜头表现了毛泽东在起义部队受挫、处境危急的关头,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冷静思考,力排众议,力挽狂澜的非凡气概,反映了他善于及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打破对所谓本本的教条束缚,从实际出发,独立思索正确革命道路的远见卓识和胆略,使人看出毛泽东作为领导者的过人之处。影片最终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新型人民军队向井冈山进发时,把手中的拐杖奋力甩到远处,这启示人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者,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扔掉拐棍,学会自我走路,摆脱洋教条框框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和开创一条适合自我国家特点的道路。今日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正是毛泽东所开始的艰难的探索的继续吗!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5】

忆古思今,今日我们总想着人际交往究竟有什么秘诀,或者捷径。确实,应对社会这个庞大的网,人与人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无从忽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我从来不相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亦从来不觉蝴蝶效应的夸张。也许秘诀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心诚。如同影片中的毛泽东,在其军事才能外,还有他为人民着想的诚心,诚心诚意地理解他人,诚心诚意地包容别人,诚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

影片从中间开始,越来越沉重。敌强我弱,内部纷争,无一不是棘手的问题。在这些重重困难下,他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动摇,反而用过人的胆识,突破教条,冷静地寻找方法,走前人没走过路,一条新的路子——工农武装割据。看到此,我思绪万千。我们的人生道路何尝是一帆风顺?家境不富裕的我,以往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总觉得生活处处受羁绊。其实,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认为你所坚持的是正确的,谁又能阻挡你前行的道路?好好的一个文化生,中途突然一个念头的转变,就走上了艺术生路子的我,当中怎样少得了反对的声音。也许没人会明了,可是你必须要坚定,必须要明白,自我在做着什么。你要沉默着忍耐着,默默做好自我,等待一个为自我证实的时机。如同影片中,秋收暴动,毛泽东怎样不明白其重要性?如此重的担子,在节节败退、死伤惨重、爱将痛失下,难以力挽狂澜,谁能不悲恸?可是谁又能说秋收暴动是失败的?如果不是这一场战争的失败,又怎能引出这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所以,就算今日的我们是失败的,并不代表以后的我们也是失败的,谁。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因果也总是错综迷离,我们无从把握,只能用高昂的心,去期盼每一个明天,筑造我们的人生。

每个人视角不一样,站的立场也不一样,而以上,与战争相关的包括战争的意义我很少提及,大多都是一个小情景,就让我想到了自身与身边,可是我想,相比那些过去的历史来说,历史留给我们今日的思考,才最是重要,并且珍贵的,读史使人明智,大概如是。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6】

很久之前就梦想着申请进入党并成为一个党员,却迟迟没有递交申请书,而今天观看秋收起义这部影片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党初建,由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动派统治的工农革命。

诚然,党领导人在领导初期翻过一些错误,然而,仅仅通过秋收暴动这场起义,党的最高领导人泽东同志便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之为基础,包围城市,实现革命的目标。秋收起义初期,党中央领导人未意识到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意图通过占领长沙来实现革命的目标,然而,仅仅通过机场战役的失败,泽东同志便敏锐的察觉到晋工程师就等于自杀的形式,不顾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克服重重阻力,果断地领导军队撤出该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泽东同志这种勇敢并矜持自己正确决定的思想,在党的历史长河中栩栩生辉,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7】

为了加强我们对党及党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材料学院党组织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秋收起义》、《长征》两部红色电影,观《秋收起义》,我看到了革命崛起的艰辛,览《长征》,我看到了

..及中国红军为了解放中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同时,经过秋收起义和长征,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待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不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逐渐构成及完善的历史环境与过程。

1927年,蒋介石的叛变无疑是给中国革命一个沉重的灾难与打击,当时一片白色恐怖弥散在整个中华大地。在敌我力量悬虚很大,中国革命面临消亡的紧要关头,

..召开了具有历史性转变点意义的八七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认真分析和总结了革命当前面临的困难,同时敏锐地发现中国革命缺少一个属于自我的立脚点,他提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要让中国革命先站住脚跟,这样敌我力量悬虚的形势下,有必要先保存我们的革命实力,重新整顿好队伍,并鼓舞广大红军战士“我们这块硬石头迟早能砸破蒋介石那鼎水大缸”。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提议结束了中国工农革命长期漂流的命运,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克服艰难险阻攀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扭转了中国革命当时的局面。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迈出了不一样寻常的一步,这一步虽然走得很艰辛和沉重,但历史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那里不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中国工农军的努力。

而从长征过程来看,中国红军用自我的智慧与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创下了这一令全世界人们惊叹的壮举。

..在革命面临中大危机时自觉承担了拯救中华民族、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这个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义无反顾,卧薪尝胆,先后经过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惊心动魄的战争。他们饿着肚子,光着脚丫走出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这种为了中国远而长征,为了人民而战斗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忍不拔的净胜,是..所特有的,与其说..改变了历史,其实是历史选择了..这支先进的队伍,仅有..才能承担起历史使命,才能拯救中国。

经过这次对《秋收起义》和《长征》两部记录了中国革命艰辛的影片之后,我对中国革命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革命,就得要人牺牲,就得出汗流血,而正是中国红军用鲜血来谱写了革命的历程,让我感觉到此刻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更加坚定仅有

才能救中国,仅有才能带领广大的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为人民创造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一名党员,我更应当主动承担起当今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发奋图强,为能建设祖国而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同时,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一切从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发挥进取带头作用,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8】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共面临巨大危机,所以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个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战争思想。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仅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比较不可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战争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众而决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的战争。必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阶级,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战争要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次来跳动和坚持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长期支持的进取性。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严灵芝和樊策青。受毛泽东思想的阎灵芝反对地主父亲的做法,把自我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农民;樊策青冒着被会被活埋也要跟随毛泽东进行武装暴动。毛泽东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参加起义的人们群众,乞丐蓝顶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还帮忙细呀儿赎回父亲的头。在攻打下一座城市后,就把当地地主和官绅的土地和财物平均分给当地农民,军队不拿一分一毫。对于想要逃跑的士兵,毛泽东也是仁慈对待。在余洒度想要槍毙逃兵时,被毛泽东及时救下,还给与他们金钱,让他们好好回家生活。为以后人民军队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就是毛泽东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没有像在余洒渡选择继续攻打湖南的大城市长沙,而是转而向湖南和江西的边界的罗霄山脉进军。他正确分析给余洒渡听,若是攻打长沙,则武汉和广州的反动军队便会在半天之内赶到长沙,而我军在此时却无法很好的还击敌军,而要进军湘赣边界的山区,因为在那里的“三不管”地带,我军既能够整顿好,也能够为日后的武装暴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落后的农村经济上,农村一向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能够不依靠城市而独立发展,这样就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供给了经济基础,而农村又是遭受到压迫最大的地区,农民受到当地的地主、官绅的打压,生活困苦,民怨极大,只是由于没有一个领导人来领导,他们一向不敢反抗,也不知如何反抗。因而也给建立革命根据地供给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之,湘赣边界的农村地区受到大军阀的管制少,能够说是军阀管制的空白区,当地军阀军力少,这样一来就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供给更多的有利条件。

秋收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起义过程中,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不能让人忽视。秋收起义在日后我军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秋收起义观后感【篇9】

秋收起义是继x起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x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

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由此发端。

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起义虽然在初期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地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

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有幸观看经典红色革命电影《秋收起义》,使我对那个革命年代感触颇多。在新时代如何发扬那个时代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实事求是,是我收看《秋收起义》后最大的收获。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坚持这一精神,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1927年,乃中国共产党存亡之秋也。外有蒋介石、汪精卫的白色反革命迫害,内有陈独秀左倾错误。这个时候需要一盏明灯指引着共产党人突破这白色恐怖的笼罩。年轻有为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为党乃至全中国万万劳苦大众寻求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秋收起义发动后,我方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战斗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人数的差距以及某些人的盲目自信、大意轻敌使我方节节撤退。这种情况下攻打**,谈何容易。敌人手里是装备尽量的机枪大炮,我们手里却是子弹都供应不上的土枪土炮;敌人有坚固的城墙,而我们只有血肉之躯。攻打**城,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苏联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苏联模式行不通,那就自主创新,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革命之路。当时的神州大地,富的是官商地主,穷的是工人农民。既然城市被你蒋介石牢牢控制,那么我们转向控制薄弱农村,先帮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大手一挥,我们去井冈山,去建立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我们打地主,分土地。首先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这座大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这火如同星星一般微弱,但是足以为中国革命指出前进的道路!秋收起义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胜利,而是在于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实事求是也成为我党的一大法宝。

在学习中如何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一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问题。"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于《汉书·**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用"实事求是"作成语,告诫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其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行动,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在我们大学校园中浮华之气越来越严重。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崛起读书"的思想渐渐被主流思想而忘却。现在校园中过分关注是游戏爱情,穿着打扮。盲目攀比之风日益高涨:玩游戏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比人家级数高,装备好;生活中,买各种昂贵高端电子产品,却又用处不大,只为人前炫耀。我认为,我们大学生首先应该以学业为主,然后再劳逸结合,业余爱好只要是脚踏实地,我们都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盲目跟风,为了攀比绝对要制止。我们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也离不开实事求是,正如我们党在治党治国中离不开实事求是,我们大学生都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来解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有望把问题解决;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不佳或者其它的原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例子都能表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踌躇满志,都希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都希望能过着潇洒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更确切地说,只有少数同学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做到了实事求是;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背离了实事求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追求学习效率,必须大量投入学习时间,必须按时完成各项作业,这便是客观事实,能符合此要求的人便做到了实事求是。然而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大学世界里,各式各样的诱惑都试图吸引着我们,一旦我们被吸引,必将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不实事求是,学习将毫无保证,优异将无从谈起。

古人云:"误以恶小而为之,误以善小而不为"这不仅仅是教诲我们做人的原则,也告诉我们不管做大事还是小事,都是水滴石穿,日久天长积累的结果。那有天生下来就是伟人、英雄的。他们都是在不段的在小事中磨练自己意志和追求。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傲视群雄。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你难道愿意碌碌无谓、平平凡凡当个井底之蛙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然而,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使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秋收起义》中的青年毛泽东有些过人的胆识和远见,成功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针,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所值得佩服和学习的。

喜欢《南昌起义观后感集锦(5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南昌起义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