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侨女日记观后感

侨女日记观后感

侨女日记观后感5篇。

下面编辑给大家分享侨女日记观后感,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随着时代发展,看电影是人们主要休闲的方式之一,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完整表达出来,写观后感能显著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侨女日记观后感(篇1)

“青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青春岁月最让人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青春风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然而,什么是青春,人们理解各有不同,而我在看了《侨女日记》这部电影,我才找到了答案。这部影片是为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李林为国捐躯73周年而拍摄制作的。看完后,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电影主要讲的是:从新加坡来的.李雯雯一家为了完成爷爷落叶归根的愿望回到故土厦门诚毅中学读书, 恰巧学校恢复了诚毅大讲堂话剧的排练,而导演是诚毅中学最受欢迎的高三班的萧峰,他品学兼优,许多女生都来参加他的话剧,雯雯班的陈晨也不例外。就在雯雯来上的第一节课下课,陈晨带着雯雯到高三班找萧峰,让自己陈晨担任话剧表演的主演——李林,可萧峰看中了雯雯,想让雯雯当主演,于是,陈晨对雯雯产生了嫉妒。

有一次,雯雯班去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恰巧碰见了萧峰,他也正来陈嘉庚纪念馆收集资料,萧峰让雯雯当上了主演,并拍掌、碰肩,而这个瞬间正好被陈晨拍到了,她的嫉妒心更强烈了,之后还故意把雯雯的脚给扭了,她知道错了,还去雯雯家给雯雯送水果。

雯雯的爷爷患有老年痴呆症,但他有爱国精神,提起李林的故事时,他总滔滔不绝,雯雯的爷爷有一本日记,里面详细的记载着李林的事迹,给雯雯的话剧表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雯雯的爷爷是革命的老一辈先烈,当他站在鳌园的墓碑时,他站得笔直,向墓碑宣誓,我热泪盈眶,虽然他患有老年痴呆症,但他却始终记得他是共产党的一员,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陈晨拍的照片被老师看到了,他坚决反对萧峰他们排练、演出话剧,经过心理老师的一番劝阻,老师同意只要他们成绩上五十以内就同意他们演出。由雯雯和萧峰带头,最终雯雯他们的成绩都上了五十以内,可萧峰因为发挥不好没有上五十名以内,只好退出话剧,到了话剧表演的那一天了,本想给爷爷一个惊喜,可这天早上,爷爷却因为脑溢血再也没有醒过来了,雯雯的话剧表演圆满成功,可惜爷爷没有观看……

看了这部电影,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地懂得了“诚毅”二字的意思,还知道了要遵守承诺,团结一致。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爱国心,为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美丽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侨女日记观后感(篇2)

5月12日上午,黄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厦门市青少年宫,参加由文明小博客组织的观看电影《侨女日记》活动。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女主角李雯雯随父母从新加坡归国,就读于爷爷当年的母校集美诚毅中学,参加了学生社团,与男主角萧峰、陈晨等同学共同正在排演一部宣传该校早期校友爱国女英雄李林生平事的话剧。因为演出者都是高二、高三的学生,所以排演活动遭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由于他们的坚持,且做到排练与学习两不误,最后将这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精彩话剧呈现给大家,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李雯雯和萧峰坚持参加排练话剧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李雯雯为了避免与家人的责怪,总是偷偷摸摸地去;萧峰则为了这件事跟爸爸吵了一架。他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成功。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到绘画班学习。半年后,我就以“报了太多的兴趣班”为理由,便不再去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每周六上午我想睡懒觉,不想一大早就往少年宫奔去。直到读四年级时有一回学校组织绘画比赛,我报名参加。当我拿起画笔时,才发现一切都变得难以描述的生涩,我知道,对于画画,我不再熟练。当看到周边的同学、好友手捧着红红的奖状,接受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喝彩,我是无比的羡慕与后悔。唉,要是当时能坚持那该多好呀!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坚持是走向梦想的终点。譬如,美国前总统林肯,在遭遇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的重重打击下,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于1860年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再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之初,国际上很多权威科学家认为水稻的基因性状是无法通过人工来改变的,但袁隆平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成功培育出了南优2号,震惊了世界。所以说,一个人想要干大事,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朋友们,只要你心中永怀一个梦想,并能坚持赋予行动,你就能成功!

侨女日记观后感(篇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说的这句话正是《侨女日记》所表达的思想。

《侨女日记》讲述了时隔八十余年的两代侨女在集美学校成长的经历,李雯雯一家为了完成爷爷李隆落叶归根的愿望,回到了家乡厦门,李雯雯回到了爷爷的母校具有百年历史的诚毅中学就读,和陈晨等成为同学。正好诚毅中学恢复重办“诚毅讲堂”,学校话剧社的同学们决定以本校校友著名爱国女英雄李林的生平事迹为题材,排演一部话剧在“诚毅讲堂”上进行演出,话剧社社长萧峰选定了李雯雯担任这个角色,然而话剧排演的过程并不顺利……

电影中李雯雯天真开朗善良,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萧峰,文质彬彬,文貌双全,是同学们中的“明星”。陈晨是一个外表淑女、文雅的女生,可是心胸狭窄。雯雯爷爷李隆,遵纪守规,热爱军队,为国奉献。

这部电影让我学会了什么叫做友谊,只要团结起来,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影片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那些画面并不是悲伤的伤感的,而是和朋友在一起互帮互助还有那种永不改变的为国精神。例如,陈晨为受伤的李雯雯穿上鞋,还比如,爷爷逝世后把遗产捐给诚毅中学。在话剧社这个大团体,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诚信与毅力。

让我们一起向前冲,创造更崭新的未来,大家一起携手共创奇迹。

侨女日记观后感(篇4)

5月10日上午,我们38个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观看了电影《侨女日记》。

影片讲述了女主角李雯雯一家刚从新加坡回到厦门,就读于爷爷当年的母校——诚毅中学,正巧赶上学校重办诚毅大讲堂、学生社团的成员正在排演一部以该校早期校友——爱国女英雄李林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话剧,李雯雯因才貌双全,应邀出演话剧的主角。由于演出者均是高二、高三的学生,排演活动便遭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但是他们做到排练与学习两不误,最后将这场精彩的爱国主义精神话剧呈现给大家。

看完电影后,除了让我感动以外,剧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李雯雯出演主角后,引起了陈晨的妒忌,陈晨不断地排挤她,甚至在打篮球的时候,故意推了她一下,致使雯雯的脚扭伤了。看到这一幕时,我不禁义愤填膺起来,忍不住想站起来,朝陈晨大吼几声……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学习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处处可见呢?譬如,我们班的班长夏薇长得漂亮,学习也好,很多男生喜欢她。与剧中相似的是——班里的几个女生非常妒忌。于是,她们就联合起来,经常与夏薇作对,背后进行指指点点,甚至组织的一些活动不让她参加。看完电影,再回想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倍感疑惑: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嫉妒心呢?

爸爸告诉我,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最可怕的是嫉妒者的心理是“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不能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因此,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争强好胜,想法设法地阻止别人发展。于是,就产生这种后果——同学、朋友不愿和你交往,形单影只。《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吐血身亡就是佐证。

爸爸还告诉我,每个人都会有妒忌心,但我们应该学会把妒忌变成羡慕,把羡慕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行动慢慢地超越别人。爸爸还举了《将相和》这个例子教育我,正是廉颇勇于改正妒忌蔺相如的缺点,主动负荆请罪,两人成为至交,同心协力保护赵国。最后,爸爸笑呵呵地对我说:“有嫉妒心的人是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更无法完成伟大的事业!”爸爸的一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同学们,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如果我们能摒弃心中的嫉妒,那么,我们一定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信赖,因为妒忌者无爱!

侨女日记观后感(篇5)

早晨,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和学校小记者团的38个同学参加了文明小博客在厦门市青少年宫组织的观影活动。我们观看的影片名叫《侨女日记》。

影片讲述了新加坡华侨李雯雯一家回到了厦门,李雯雯就读了爷爷当年的母校诚毅中学,她恰巧赶上了学校诚毅大讲堂的话剧排练,正当大家积极排练的时候,学校老师要求参演同学在模拟考试能考进年段前50名,否则他们必须退出话剧社。李雯雯和萧峰忙着排练话剧外,带头帮大家补习功课,使大家成功通过了考试,最后将这场精彩的爱国话剧呈现给了大家,做到了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两不误。

看完电影后,除了感动,还带给我思考。当今社会,老师、爸爸妈妈都很注重学习成绩,只是注重升学率,忽略了实践性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人缺乏实践品行。我看了一些名人的成长史,实际上,他们踏进社会、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成绩,而是自己的特长。

当然,并不是说成绩不重要,应该说,成绩是内在能力的表现,我们的能力越强,成绩自然越好。譬如,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团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的活动,如厦门晚报小记者写作分享会厦门小黄鸭慈善漂流公益活动义卖报纸献爱心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做事能力,更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作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习作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同时,我的作文也时常刊登在各种报刊上,尝到了成功喜悦。

同学们,能力与成绩同等重要!当我们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请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

hdH765.com更多作文大全扩展阅读

武汉日记观后感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会不断回味里面的情节。 让我们把新发现记录在观后感上,观后感既可以是情绪化的表达,也可以是理性思考下的产物,如何修饰自己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武汉日记观后感,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武汉日记观后感【篇1】

四月初《方方武汉日记》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迅速出版,网络哗然一片,反对的声音大大地盖过了支持的声音。在看过几篇煽动性文章后我也不理智地站起了队。作为一名对祖国未来抱着美好希冀的青年,看到这些“危害”祖国的言论时我的内心是愤懑难平的。

正当我打算提笔下场加入骂战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武汉日记》这本书了解尚浅,缺乏理论的“刀枪”。而网络上对作家方方的攻讦大多是指责其“失实”或只对作品中的只言片语进行“复读机”式的谩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脱离作品本身,进而上升到语言人身攻击。

回到作品本身,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日记,作者方方用简单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她并不是客观的,仿佛带着某种目的写下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政府疫情防控不力的怨念和不满。

其实她本不该承受这些骂名,她错就错在了,在错误的时间(国内防疫战攻坚期),错误的地点(海外)出版了这本书。

反对她的声音大多都是强调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力统一的“左派”,当然也不乏企图从中分一杯羹的眼红的同行。

她错了吗?是的,她错了。她抱怨政府在防疫初显成效时,一面大张旗鼓彰显功绩和社会正能量,一面对人民和社会遭受的苦难避而不谈,三缄其口。

仿佛苦难就是这类作家赖以为生的笔墨,她讨厌社会欣欣向荣的声音,指责政府对社会不当言论的“一刀切”。美其名曰为“时代微尘下的普通人”发声,其实就是在以作家的身份明里暗里地抱怨社会,以泄私愤。

社会更需要的是纪实性的文字,而不是一句一个“我听说”“我朋友”,这和疫情期间漫天飞舞的谣言有何区别?

她完全错了吗?也并不是。的确,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我想起了Bilibili的马前卒工作室,他们能说、也敢说出现时制度下社会的弊端,但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而方方这种夹带着私欲和私愤的言论当然会受到批评。

只有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柴静《看见》

很多人反对方方是因为他们觉得《武汉日记》是“方方递向西方资本主义的刀剑”。其实大可不必过于偏激。就我长期以来混迹在外网的所见所闻而言,《方方日记》和外网上的排华的恶臭言论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中国的形象也不会就因为这本书就大受损害。

外国民粹主义对中国的恶意解读已然不可调和,过度愤怒只会让那些“恨国党”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罢了。

武汉日记观后感【篇2】

今天是武汉封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特意为九集的《武汉封城日记》,每一集写下了我的心得体会或者说是读后感吧。为当代年轻人摇旗呐喊!

第一集:1月23日上午10点,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一天!“武汉市封城”的消息是这一天的最大新闻热点,各大媒体、微信、微博铺天盖地的争相报道,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武汉市封城”这五个字也是点击量最多,家喻户晓的热词,“新冠肺炎”四个字也不径而走,天天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视野,它不可磨灭的刻进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武汉市封城的第一天,阴雨绵绵。一场远远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市铺天盖地的大爆发,传播速度之快、感染人数之多也是远远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每天耳濡目染的救护车的鸣笛声和新冠肺炎患者的不断攀升,一时间压得武汉人喘不过气来。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不得不让我佩服,在这种谈虎色变、疫情恐怖、人人自危的关键时刻,虽然我不知道这位武汉青年姓氏名谁?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勇士。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随后都以“作者”当作他的代名词吧。作者临危不惧并挺身而出地冲在疫情的最前线,冲在人们望而生畏的地方。他不但有勇气,而且足智多谋。他是一位有血性的武汉市青年,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穿梭在武汉市各个街道,以个人的身份观察封城第一天的真实面藐。所有交通工具全部停运,商店、银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门店都已关门,所到之处都呈现一派萧条凄凉的景象。他把武汉市的所见所闻,清晰、可信的真实情况用视频加口述的形式制作成9集《武汉封城日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感同深受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封城第一天,只有几个大的超市还在营业,寥寥无几的人都戴着口罩在这里购物,作者花20元买了一袋医用口罩。作为一座超过一千万人口,GDP居二线城市之首的武汉市,面临无比沉重的压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在这位年轻人身上看到的是冷静、勇敢、自信、担当和充满正能量的人间大爱。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第二集:1月24日(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要是往年的大年三十,街上人头攒动,各大商场人满为患,一派节日气象已是习已为常的事情。而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无论多远都会赶回家吃团圆饭。而今天却大不一样,街上空无一人。仿佛一千多万的城市消失了?笼罩在人们心中忐忑不安的心情占据了上风,这一天有多少武汉人由于封城不能回家团圆?这一天有多少武汉人在新冠肺炎的侵蚀下而被感染?这一天有多少武汉人正在痛苦不堪中呻吟?这一天有多少武汉人死不瞑目?仿佛武汉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空城,变成了一座海市蜃楼,变成了瘟疫肆虐成灾的地方。昔日繁华喧嚣、人山人海的城市仿佛已不复存在,整个武汉市瞬间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一点生气。

作者在网上看见医院医务人员急需车辆上下班,他就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中来,先是接了一位人民医院的医生,据这位医生说,不光是没有车上下班,医院饭都没有吃,医务人员都是从家里面自带饭菜。后来分别接送了同一医院的一位医生和护士。在接送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时候,途经了武汉市三医院和七医院,感觉患者不是很多。为什么没有车辆送医务人员上下班?这是与时间赛跑,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是争分夺秒的生命通道,这是救死扶伤的绿色通道,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当中的百密一疏,也是重大工作失误!给本来就供不应求的武汉市各大医院雪上加霜!医务人员去各自医院的交通工具绝对不能停摆!好在武汉市的一大批志愿者们及时弥补了这一致命短板,否则,会让已经人心惶惶、甚至少数面临崩溃的武汉人感到屋漏又逢连夜雨了。

第三集: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封城的第三天。这三天一直下雨,腥风血雨。解放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天灾人祸降临在武汉,加上阴雨连绵,沮丧和恐怖甚至绝望的的心情伴随而来。这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压得人们心里面,惶惶不可终日。作者说这几天一直失眠,昨晚凌晨两点睡觉却睡不着。失眠参夹着复杂难以言状的事情,导致失眠也实属正常。今天早上六点半预约了一位医生,送她去医院。这位医生上车后送了一个N95口罩给他,也讲了一些医院新冠肺炎的情况。从他俩交谈中得知医院患者越来越多了,一路上救护车的鸣笛声也是一种佐证。他路过一家“兰州拉面店”,店虽然开着却没有一个人进去吃,都害怕被感染病毒??。作者说,从明天开始禁止私家车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担心交叉感染。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安排在附近的酒店,吃住都在那里,这样做很好!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隔断和避免医务人员自己本身在潜伏期还蒙在鼓里,从而交叉感染了自己的家人。当然,各种各样的谣言四起,如“加油站断油,6000台出租车上路行驶以及过江隧道关闭等”。也有不少武汉市民在网上看见了作者的“武汉封城日记”,点击量超过他预期也鞭策他勇往直前。同时好心的市民提醒他注意安全,也约他到指定地点送口罩给他。看似简单的事情,传递出来的都是爱。城市被封闭了,但爱是不可阻挡也是不可能封闭的!这在关键时刻尤为重要!

第四集:1月26日(大年初二),武汉封城的第四天。作者今天由于睡得比较晚,因此起床也相对较晚。当他的《武汉封城日记》在网络上热传的沸沸扬扬,媒体记者也争先恐后同他联系。他今天可以不用自己开车,已经有人加入他的行列,替他开车,这样他可以甩开膀子干起来。今天他计划去正在建设的雷神山医院看看,了解一下施工情况。到达目的地后,工地上热火朝天,与悄无声息的武汉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种工程机械在24小时不停的工作即机器不停,人员轮流进行。

不少设备是私人提供的,一万人的工地都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听说边施工边修改图纸。他们使用的与火神医院一样都是17年前的北京对付非典的“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资料,容纳住院病人可达1500位,比火神山医院多500名,是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3倍。计划15天完成,如果能够如期完成将创造了又一个世界纪录!现在来看,已经按期完工,这就是把中国速度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工地管理很严,严禁活禽进入。在返回途中,还不到晚上七点钟,整个武汉市死一般的寂静,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我想:就是战争年代也都不会是如此这般。城市十分萧条且没有生气。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人才会生气勃勃,才会倍感温暖。最后,当作者与外地的家人和孩子通电话的时候,让我感觉到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他同女儿天真无邪的对话,顿时使得作为父亲的作者情绪激动,瞬间将阴霾一扫而光。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集:1月27日(大年初三)武汉封城的第五天,武汉市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了。作者采访了他们,首先是通过微信组织一个“志愿者微信群”,充分发挥微信群的快捷、方便的强大功能,越来越多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种无形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的!你们看:一个四五十人组成的志愿者车队集结到了康师傅食品厂门口,按数量、地点有条不紊地运送方便面、矿泉水、饮料等到各个医院。

武汉日记观后感【篇3】

“今天是大年初二,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前所未有,想必大家也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接到上级取消休假通知后,1月26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大部分机关干部都连夜返回了镇里,整装待发,书记、镇长将疫情形势、上级文件精神、我镇防控工作安排等在紧急调度会上迅速传达给了班子成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拉开了帷幕。

“我们社区干部有6人,镇里只发了10个口罩!”26日下午,一社区书记无奈地道出了自己的苦衷,社区干部要负责统计辖区内“三类”人员的信息,甚至与卫生院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测量湖北返乡人员的体温,然而乡镇下发的医护物资实在有限,他们自身的健康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面对镇里缺少医护物资的难题,28日,镇长在朋友圈发布捐助信息向社会各界求助,短短一天时间,社会各界朋友纷纷向河洑镇伸出援手。大量口罩、防护服的到来对我镇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一些好心人连名字都未曾留下,回头望去,是他们匆匆离去的美丽背影。

29日开始,区疾控中心每日向各乡镇街道提供充足的口罩等物资,缓解了我们的物资压力,让每日的医护物资处于紧平衡状态。

30日,镇里要求每名干部下沉到各个村社区再次开展入户统计工作,挨家挨户地登记“三类人员”情况。我来到了镇内的安置小区。“小伙子,能不能给我一个口罩啊。”小区的门卫大爷眼里充满着渴望,我从包里掏出了一只口罩递给了爷爷。“谢谢!我口罩已经几天没换过了!”爷爷激动地立马换上新口罩。后来才了解到,爷爷早餐吃的竟然是方便面,年过古稀的爷爷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实在令人感动。我逐户敲门登记,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表示非常理解与支持,有的从睡床上爬起来配合我们填写表格,令我感动。小区实行严格的车辆登记,不论是否是小区住户,只要进出,一律登记,且所有进出人员一律必须佩戴口罩。

31日,几位区领导和往常一样分别来到镇里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反馈了部分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疫情防控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村村响”宣传车开进了镇里的每一条小路,疫情防控知识回荡在镇里的每一个角落,在镇、村(社区)干部们入户后,每一位村民都意识到了此次肺炎疫情的严重性,都表示尽量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2月1日上午,我再次来到区疾控中心领取医护物资,这里离我的小学不远,我徒步走到小学门前,十年了,小学面貌几乎没变,疫情防控知识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我隔窗望去,门卫应该早已不是小学时我每天搭餐的爷爷奶奶。想到SARS病毒爆发时,我还未读小学。如今的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正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日夜努力,时间真是一晃而过。

一周时间,镇、村(社区)的每一位干部都坚守在岗位上,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的居民推迟了自己的婚宴,有的老党员志愿为社区站岗,守护美丽的家园,镇里没有一起赈酒活动,茶馆全部关停……

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中国人民定能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日记观后感【篇4】

始于疫情,情系武汉,从疫情爆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被武汉的“一举一动”所牵动。在关注疫情消息的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在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大爱与坚持奋斗,在感叹敬佩与赞美声中,我们还看到了疫情下的人间百态。

有些百姓因此次疫情的突然来临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冲击,疫情下的人间百态是艰难且艰辛的,但能被压倒的是疫情,压不倒的是我们14亿国人团结的心,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却从全国到武汉,疫情虽寒冷,但人间有真爱。

面对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阻击战是不二选择。中国对此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集中领导、积极应对、组织动员、贯彻执行,为世界防御赢得时间,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疫情需要财力物力,疫情需要人力,疫情需要医疗设施,疫情防控需要专业医疗队伍,疫情防控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疫情我们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栉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武汉日记观后感【篇5】

为了全国疫情防控大局,武汉关闭所有离汉通道,将这座华中重镇“封”了起来。承受着巨大压力,这座城市运行依旧保持平稳有序。

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激荡起为家为国的英雄气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打赢这场艰辛的战“疫”,许多普通人都主动参与进来。逆向而行,爱心传递,让万千“疫情”抗击者备受鼓舞,切身感受到全国人民构成的坚强后盾。

每次坚守,每份付出,都在增添抗击疫魔的力量——

2月15日,武汉飘起鼠年首场大雪。鹅毛大雪中,急救医生、环卫工人、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快递小哥依旧值守、奔走在街头,守护着这座遭遇巨大冲击的城市。

从医40多年的张广道退休后,得知医院医护人员紧缺情况,65岁的他迅即请战,拎起行李,赶赴一线;90后快递小哥苍禹威,每天清晨骑着电动车出门,为周边多户街坊邻居们买菜送菜。

每次奋起都在加速战局的推进,每次拼搏都在驱散疫情的阴霾——

人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召之即来,日夜奋战,全力以赴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全国多地康复不久的患者,又回到医院,卷起袖子、捐献血浆、让爱回流……

当一个个英雄拼尽全力,一群群凡人正在奋力前行,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还有什么阻挡不能跨越?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6篇


可能你想看看"女水手日记读后感"这种类型的文章,如果你读了作品,你一定会对这部作品的情节感兴趣。这时我们应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1)

本书说了在1832年的夏天,一个来自上层社会的13岁女孩陶雪洛,独自一人登上了“海鹰号”,而等待她的'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途。航行途中,水手们一直在暗中谋划叛变。起初,雪洛站在尊贵优雅的谢克利船长这一边,但渐渐地,在她了解到他残忍的本性后,便毅然加入水手们的行列。很快,她被卷入一场离奇的谋杀案受到审判,并且被宣判死刑,但她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逃过劫难。最后,当她经过千辛万苦回到父母身边时,却发现自己与原来熟悉的世界已格格不入。

她,陶雪洛,本书的主人公,一个13岁的女孩,当她在上船时还是位旅客,下船时却成了一名船长。这是船员老查在陶雪洛当上船长的那一刻说的一句。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因为,要从一个对船上什么东西都不懂的小姐,变成一个来指挥全员的船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付出!的确,为了船员,她放弃了小姐的身份,来与船员一起同甘共苦。最后,谢克利船长的意外死亡,让雪洛当上了船长。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只会有许多的挫折,只有像陶雪洛一样,一个一个地去克服,去突破,才能得到成功。

我从前经常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去求助他人。直到当我读到这本书后,才猛地发现自己太娇滴滴的了,她一个人,要对付几个凶恶的成年人,这要多么勇敢啊!

我觉得,我不能像一朵温室里的小花,而要像一棵野草,顽强的成长在这片天地里!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2)

1832年夏天,当来自社会的十三岁少女陶雪洛独自登上驶往美国的“海鹰号”时,还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一场惊心动魄、惊险无比的大西洋之旅……

航行途中,陶雪洛虽被家人贯为淑女、公主等,可在后来的旅行中发现,渐渐变成水手,和船员们一起疯狂。

起初,雪洛“站”在尊贵优雅的谢克利船长一边,但逐渐加入到水手们的行列,原因是她在后来毅然了解了船长的残忍本性。但很快,她被卷入了一场离奇的谋杀案,受到审判,并且被宣判死刑——吊死!她却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逃过劫难。在和船长言行争执后,船长被海水又卷到不见人影。最后,在“海鹰号”抵达目的地——普洛维顿斯——她的家乡时,她成为了统率全体船员的一船之长。但是回到家却发现自己已经原本熟悉的世界格格不入了,她只好回到自己的另一个家:海鹰号。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并坚信一个道理,个人做事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加上努力再难的事也能做到。陶雪洛刚上船的时候,自然是站在谢克利船长一边,对那些干活的水手不去理睬。但当她了解到船长残忍的本性后,便毅然加入到水手们的行列。为了取的水手的信任,答应了水手考验的条件是,必须爬上全船最高的桅帆桁,天哪!她才比我大一岁,要知道那最高的桅帆桁,足足有一百三十英尺高啊!而且船在海浪上始终摇晃不停。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向主帆桁迈进,我滑了一跤,不禁松开了手,整个人也向后倒去,但腿脚还缠在绳网中。就这样,我头下脚上挂在那儿”她就是凭着信心和勇气最后终于成功了。我虽然没有她那样的经历,但我在学习中如果能有一点点她那样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成绩一定能飞速的提高。陶雪洛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两个月的海上生活,使自己从一朵娇贵的花朵变成坚强的少女。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要动脑筋思考不要满足于别人给予的答案,应该凭着自己的力量找出答案。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3)

我看了《女水手日记》后,发现往往好的事情总是会变成不好的事情,往往好的人却是对自己最坏的人,想自己打主意的人。但是,无论是对你好的,或是对你不好的,你都要对他们好,不能偏心。这样,你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对你的想法,别人对你的看法等。但是如果你刻意的去伤害他,或是可以的去对你第一眼感觉好的人很好,那你就永远都无法知道认识好的还是坏的。

十四岁的小陶(陶雪洛)独自上来恐怖的海鹰号,在这艘船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惊恐事情。表面看上去尊贵优雅的谢克利船长其实上他是凶残的“野兽”。但是雪洛一直都被骗在其中,蒙在鼓里。但是最后,雪洛认清了谢克利的真面目,他其实是一个凶狠可怕的“野兽”或是说像个可怕的“吸血鬼”。但在最后,事实早已摆在了面前,她出卖了对自己一直很好的老查,她不敢相信自己认为很慈祥的谢克利船长会是“野兽”是“吸血鬼”。但最后,她和水手们摆脱出了困境,雪洛也当上了船长,也平安无事的,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家中,甚至还有些不太习惯。

一个惊险而刺激的故事,既不会吓人,也看的不会腻,甚至还想再看几遍呢。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4)

我在图书馆里乱转,毫无选择性地随意挑拣着书架上的书,眼睛的余光看到了这本书。想到冒险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的眼球,又记起它就是本学期宋老师的推荐书目之一,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才将这本书带回了家。

说实话,当我浏览到书的目录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想看,一个十岁的女孩竟然要独自坐船,穿越大西洋,去追寻远方的父母、弟妹,而在这几个月的旅途中,与她为伴的只是一群五大三粗的水手,这在别人以及同龄的眼中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或许是旅行中的几个月改变了着一切,使雪洛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几个月以来,经历太多情感波折的她再也不是初上“海鹰号”的那位小姐,而是一个真正懂得人情事故的女孩。相比同龄的那些人,她收获的要比他们多得多。“人在经历磨难后往往会变得更成熟”,雪洛的故事再一次证实了这句至理名言。

读后,我仿佛还沉浸在故事当中,每个人物,让我难以忘记,故事情节非常诱人,我满怀希望地看完这本书,对人生的启示,对雪洛的称赞,书里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与惊险。

雪洛是一面镜子,使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5)

美国的艾非写了一本意味深长的书,书名叫《女水手日记》。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把主人公刻画得栩栩如生。它讲述了女主人公陶雪洛身处逆境,迫使她从一个淑女转变到一个水手的故事。

我之所以这样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刻画的船长这个人物,他的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给我的印象最深。

首先,书中的谢克利船长,是个残忍可怕的人,他视水手为粪土,任由他摆布。他利用陶小姐受到过良好教育,让她把所见所闻都如实一一通报自己——这是多么可恶的行为!他明明知道陶小姐一定会站在绅士这边,但还是让陶小姐混在水手中间做他的耳目。任何一个人如果有些良知的话,是怎么都不会让一个女孩儿参加一场的。可见船长的心是有多么邪恶!任何人都会来谴责这种小人的!

其次,是老查——这个引领水手们叛变的老黑人。暗中不停地帮助陶小姐,可他却在叛乱中被船长打死了,但他的灵魂却被藏在了地下室,也就是说,老查没有完全死。一开始,我还以为查先生“死”后会憎恨陶小姐,可谁知道他仍在不断地帮助陶小姐。这让我是多么地意外与感动!如果换做是我,就算不会恨她,但起码是再也不会去帮助她了!毕竟是陶小姐害自己受苦的呀!这体现了老查的心胸是多么的宽广!他的这种品质真让我欣赏!

坚定就会成功,信任就会团结,勇敢就会胜利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最深感想!

女水手日记读后感(篇6)

女孩子也能成为一名水手?你可能会回答:“绝对不可能!”但是你错了,接下来,这本《女水手日记》将会给你讲述一个13岁女孩当水手的经历。

一个暑假,年仅13岁的女孩陶雪洛,踏上一艘名叫“海鹰号”的船,开往她的故乡——罗得岛,一上船,她才发现,原本说好一起去的两个家庭居然都有事不能来,船上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和一些粗鲁的水手,所以当她遇到优雅的谢克利船长时,她整个人都激动地抖了起来,本来雪洛是站在船长一边的,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她认出了船长残忍的庐山真面目,毅然站到了水手这一边。可是,因为雪洛背叛了船长,所以船长在暴风雨中杀了和他有仇的大副格林,把罪嫁祸给雪洛,还给她判了死刑。看到这时,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为雪洛的命运感到担忧,但后来,雪洛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气揭开了真相,最后,船长被淹死了,大家推选雪洛做了船长,后来,雪洛又回到了“海鹰号”,开启了她又一次的航海旅程……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充满智慧的陶雪洛,她遇到危险还能临危不乱,处事果断,而且善恶分明,虽然开始她站在谢克利船长一边,但当她了解了船长的真面目后,最终弃暗投明,站到了水手们一边,这种精神与行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不能只看外表来确定一个人的本质是好还是坏,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有没有兴趣也来读一读这本好书呢!

日记(集锦5篇)


周记是一种表达个人想法的方式,几乎大家都有接触过。写周记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但是要想让自己的周记在众多人中突出,该怎么办呢?根据您的要求,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享受阅读本文!

日记【篇1】

有一天,我回到外婆家,外婆杀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鸭子,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拔鸭毛,我拔了一根翅膀上长长毛玩,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因为买不起笔壳,所以就把圆珠笔的芯插进鸭毛的管子里,把鸭毛当笔壳用。”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就在想,我的铅笔用短了不好拿就扔掉了太可惜了,说不定把我用短了的铅笔插在鸭毛管子里,也可以少浪费一点呢,我正兴高采烈可是再一想,不行啊,鸭毛管子这么小,铅笔那么大,怎么插的进去呢?哎,用什么东西好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想出来了,喝奶茶用过的吸管刚刚好,一想到这我就破不期待的找了根奶茶吸管,把短铅笔插进管子里,哈哈,刚刚好,笔也变长了,又可以用了,可是,吸管是软的,拿在手上会折弯,于是我灵机一动,又用另一支短铅笔塞进管子中间,这样就固定住了,我的这个实验也彻底成功了。

只要善于动脑,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乐趣!

日记【篇2】

20xx年 xx月 xx日 晴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还做着甜蜜的梦,妈妈大声地说:“下雪啦‘下雪啦!”我从梦中惊醒,快步跑到窗边看雪景。雪就像仙女撒下的花,一阵风吹来,它们就翩翩起舞。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被。花朵戴上了美丽的蝴蝶结,漂亮极了。雪一层层地堆起来,不到半小时,我们的世界变成了洁白无暇的了。

哇,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到楼下去玩,妈妈也跟了下来。我和妈妈一起打雪仗,只见一颗雪球飞来了,我敏捷地闪开,雪球从右边飞了过去。我向妈妈扔了一球,妈妈来不及躲闪,被我打中了,我和妈妈开心地蹦啊跳啊。

我真希望瑞安能年年下雪!

日记【篇3】

美术课上,我用纸杯、纸筒、彩纸和双面胶制作了一个望远镜。

我先用铅笔比着纸筒在纸杯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用剪刀把那个圆圈小心翼翼地剪下来。最后从那个洞洞插上纸筒,再把四周用纸装饰下就可以了。你觉得简单么?

答案是“NO”,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光剪圆圈那一步可就费了我不少力气呢。我先从中间用剪刀把纸杯戳一个洞试了试,不行,那样剪得圈圈太小了。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突然。灵光一现,有了!最早,我用铅笔比着纸筒在纸杯上画了一个圆圈,从那条线上戳了洞比这剪不就行了么?我试了试,果然剪得又快又好。

我高兴地把我的这项“发明”带回家,爸爸妈妈直夸我做得好!

日记【篇4】

书就像是一盘杂果粹,把酸的、甜的、涩的、醉的滋味都搅拌在了一起,让你说不准那是种什么样的味道,但却让你迷上它的种种滋味.。

我看书从不挑,只要有我就看,因为我认为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书,自有它值得读的地方。看书时我总要联想,喜欢把自己变入书中,即使不做主人公,也要亲眼目睹,领悟文中人的情感,从中找寻处世之道,至少要享受一番.。这样我时常会变成个多面人。

读>一类的书时,我总喜欢变成一个老谋深算的谋士,混入一片尔谀我诈的尘世之中,与书中人捣个天昏地暗。试想着与书中人一比高下,为局势扭转乾坤,最后往往是古人的做法较为周全,于是自己相形见绌,却又喜欢倒转时空,想考究考究古人是如何想出这如此妙计。虽说以我的智慧,无法想出些什么的,但我却喜欢着种挑战的滋味。

我也喜欢读些感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自己会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常常坐在当事人的身边,默默地守护,伴着主人公高兴而高兴,悲伤而悲伤,为他们的高尚人格或善良本性而感动得泪流满面,仿佛自己已经变成了书中人的一个知心挚友,形影不离,相知相慰。

在读一些学者的文章时,我又会变成了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细心聆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和那谆谆的教诲,生怕丢失哪一句至理的话语,再把这些与自身的现实结合,取其精华,与自身校正。

“书中只有黄金屋”,在书海中,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品尝到了各种各样让人迷醉的滋味。

日记【篇5】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_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在日记中,她写道: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的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丧命大片乌云像一堵墙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日记观后感7篇


相信大家在学生时期都写过作文,写作文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总结和概括能力。一篇好作文起码要做好和读者共情。简单通用的作文要如何写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安妮日记观后感7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1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安妮以及她的家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捕而躲避在她父亲的香料仓库中。仓库当中的生活乏味、压抑、又时刻提心吊胆。安妮没有朋友,更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她把她的日记本当成了知己,她把自己的心事都记载于日记本上。整本书充斥着一种悲伤,是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未知的害怕。“不能有光,不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只有夜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样压抑的气氛可能会让人丧失理智。安妮是一个美丽又聪颖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电影明星、喜欢阅读、有才气,渴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是作家。但是她的一切都在小屋当中被扼杀了。安妮在小屋当中经历了两年多的时光,这期间有对青春期的叛逆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对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安妮日记》通一个小女孩的直面倾诉,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孩子是无罪的,德国人犯下的罪孽却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受罪。

看完了《安妮日记》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坚持存活下来的孩子们,他们的勇气令我钦佩,也想起当今社会当中一些孩子因遭受小挫折而想不开,种种的对比在我心中铺展开来,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存活下来了,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么一场浩大的战争,你还会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任么?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关于二战的电影,尤其是这本《安妮日记》,在惋惜安妮不幸离开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这本片子给予我们其他的教育意义: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2

“当人类开始在废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时,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双来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召唤我们。”我知道,这就是安妮·弗兰克。

这是一本神圣而精妙绝伦的书,一个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心声。她勇敢、善良,尖锐清晰地写出了人类精神中高贵的闪光点,在倔强高傲地保持着尊严时,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本应可以当上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安详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精致的硬皮笔记本,并从此称呼为基蒂,并得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她与基蒂谈心,把一切特别的事情都写成日记。

德国占领荷兰,对荷兰犹太人进行严重清洗,弗兰克一家为了避免迫害,与达恩一家躲去了奥托办公楼的一间密室。在秘密小屋里一直生活了两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炮火的轰炸,人心的不安,听着广播里的情况,期待着营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无知调皮,口无遮拦,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里的嬉戏这是这个女孩掩饰自己孤独寂寞的保护色,她认为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这个女孩经常在被窝里独自地哭泣,可是谁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诚恳的心活着。

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发现了这里,幼小的安妮带着她破碎支离的梦一起离开了人间。不过几年,德国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她的最大的梦想是当上一名记者或者作家,来发现与记录这个世间的美。是什么力量让她在这种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毅然决然地坚强?因为她的心中有梦,她渴望着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么伟大,世界多么渺小。愿逝者有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寄托。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读安妮日记有感。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中学生作文《读安妮日记有感》。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学习、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4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儿,却能以乐观的心态一边自学,一边保住生命!

她们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间仓库里,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安妮说:“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的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个性鲜明的安妮,我认为这样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特别令我们感动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丑恶暴露,世界正在变成荒漠而无比痛苦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我也要向安妮一样坚强,努力学习,好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5

在希特勒执政的那几年,战火不断,许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但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女孩开始在这时写出了她人生中的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日记。

《安妮日记》原来是一本是与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安妮给这本日记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吉蒂。安妮向吉蒂诉说了很多事,例如全家移居去了荷兰、和父母搬至密室、迎来新邻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父母搬至密室。安妮在日记里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我们了解到希特勒对犹太人是多么的残暴与苛刻。“赶早上班的行人同情地看着我们,我们狼狈的样子一定使他们难过,身上刺眼的黄色星星已经说明了一切。”大雨倾盆的日子里,安妮一家还是坚持背着包袱,提着行李,披着印有黄色六芒星的外套走向密室,他们没有因为是下雨天而有丝毫松动,可见他们已经被希特勒折磨成了什么样子!

安妮一直都是一个坚强的女孩。虽然当时的局势对于犹太人出身的他们来说非常不妙,但她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绝望,反而有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她始终都相信,自己能平安生活到战争结束。安妮一开始是一个任性的小女孩,非常讨厌战争,但是,纵然她再不想,也要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在密室的日子里,她一点一点地蜕变,逐渐成为一个略带着一丝倔气的乖巧明理的女孩。所以,安妮也是一个学会成长的女孩。

我们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在困境中的不屈,学习她在困境中的坚持。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6

我们亲爱的安妮小姐如果能够活到战争结束的话,我敢打赌世界上肯定又会出现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或是记者。可惜,上帝太过喜爱他的这位聪慧而美丽的“选民”了,在安妮15岁时就将她带去了天堂。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少女的内心竟然是如此得丰富多彩。在书的前半部分中,描绘了一个真实的青春期少女和她家人的关系:她与母亲关系交恶,更深爱她的父亲。甚至,在书中称呼父亲为“甜心”。这完全符合同样生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先生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节。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是在讨论宗教、艺术、哲学、人类的本性这样深刻的主题。这使我十分震惊,这真的是出自一个少女的手笔吗?怪不得曾经有学者质疑这部书是由成年人润色过的。但从整部书的连贯性来看,应该是完全出自安妮本人之手无疑的。后来的笔迹鉴定专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以我的理解是,在极端恶劣的状态下,一个人的内心会疾速成长。

我们迷人的安妮小姐,在14岁时就开始广泛阅读严肃文学类、艺术类、哲学类、历史类等书籍了。这点让在下十分羞愧,想想我14岁时还沉浸在低劣的漫画中无法自拔。而且,通过她的介绍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和她一起躲在密室的另外7个犹太人,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无一例外的都对阅读很痴迷。即使是在那种恶劣的、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犹太人经常自豪地宣称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其他民族的人们虽然很不服气,但也不得不佩服犹太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的人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犹太人智商高超,由于在下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好妄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读书地热爱,是他们取得那些伟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安妮小姐正是由于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才能写出闻名世界的《安妮日记》来。

珍爱生命,拒绝战争。希望安妮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了。

安妮日记观后感 篇7

用了四天时间完成了《安妮日记》的阅读。为了躲避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安妮随家人藏到了父亲公司的隐蔽房间里,当时她刚刚过完13岁生日,一同躲藏在这里的还有父亲的朋友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牙医杜塞尔,8个人在封闭狭窄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们每天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任何响动,不敢开窗,不敢大声说话,在这与世隔绝的密室里他们忍受着恐惧、饥饿、压抑、病痛,乏味,可以想象这对于一个活泼开朗,又爱思考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

面对一切苦难,安妮没有绝望,她把日记本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她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密室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倾诉心中一切的感受,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的邪恶战争,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通过日记我们仿佛看到了安妮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可爱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她爱思考,有主见,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她用睿智的思想,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她也对渐渐发育的身体充满好奇,对理想的爱情满怀憧憬与期待,她还用自我反省的精神不断的检验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下,她逐渐变得独立、成熟起来。这个深处逆境不屈服、不沮丧、反而怀抱理想、勤奋学习的小女孩令人敬佩不已!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尽管理想被摧毁,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仍然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他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上的匮乏,她用心灵的坚定和丰盈,直面艰难险恶的处境。

1.读书。她令人敬佩不已!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尽管理想被摧毁,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坚强乐观。

3.真实。有人性的自私恐惧,也有坦诚相待,热爱生活。生日礼物。

喜欢《侨女日记观后感5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帮你找到优美作文,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侨女日记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