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毛泽东读书笔记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5篇。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毛泽东传读书笔记”。我们如果不趁早多读书的话,将来只会徒增懊悔,作品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写读后感时,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内容。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篇1)

每当面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美好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着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么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么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应该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篇2)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篇3)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毛泽东。它不仅是我国政治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一定的文学成就。

《毛泽东语录》不仅收录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还体现了我国曲折的革命历程。从武昌起义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红军长征这些虽然都以诗词的方式记录,但都详细的写出了革命军人的艰苦、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国家走向繁荣,走向昌盛。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民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就站起来了!

虽然我国现处于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也就不需要献身,但是我们要学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不朽的革命者的精神。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屈不挠,面对困难要勇于战胜它。我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毛泽东思想是阳光,伟大的共产党是我们的园丁,他辛勤的哺育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从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不懂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不辜负党、国家为我们提供的良好条件。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要吸收阳光、水分,茁壮成长。我们是新中国的希望,国家新一代的接班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让我的国家更加强盛。

在有阳光、园丁的呵护下,我们充满希望、充满信心,我们永远相信将来的中国会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锦旗下,我们一定会成功!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篇4)

作为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先生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将他放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气候中,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土壤里,进而揭示了一个“历史之谜”——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历史的引力无处不在。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懂了中国人和中国的事。

“青史如鉴耀千秋!”在一篇访谈录里,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谁也无法抗拒,毛泽东拥有的强烈而长远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

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点名批判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但在毛去世后,铁托却称赞毛是一位“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对此,连特里尔先生也感到大惑不解:“事情总是这么奇怪,50、60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分量,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毛泽东,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毛泽东传》中找到答案。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篇5)

毛泽东,一代伟人,曾在中国革命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广大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缔造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但是他的成就并非只表现在经天纬地雄图大略,他还用如椽巨笔,挥洒了一阕阕瑰词华章。

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一遍遍诵读他的诗词,我心潮澎湃,仿佛江河扬波,仿佛大鹏展翅,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个性张扬的人格魅力。

毛主席,当你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书生,在《沁园春。长沙》中,你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度过了难忘的峥嵘岁月;你雄心勃勃地把握中国的命运,你无比自信的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傲视群雄,纵论历代帝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是旷古未有的巨人,你的文采风流,征服了多少饱读诗书的民主人士,包括个性奇崛的柳亚子,包括大名鼎鼎的黄炎培。

革命才子郭沫若心悦诚服,赞颂你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你的伟大抱负,是世界的和平,是人民的幸福,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你大公无私,你心里装着老百姓 ,你说六亿神州尽舜尧,你赞美劳动人民遍地英雄下夕烟。你的好多位亲人为革命献出生命,你深情流泪,泪飞顿作倾盆雨。

你永远斗志昂扬,你说战斗的青春最美,战地黄花分外香。你永不屈服,你永不满足,你说而今迈步从头越,你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那么乐观,国运艰难时期,你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你那么幽默,你嘲笑蒋总统为营步步嗟何及,你嘲笑反动势力是几个苍蝇碰壁。当我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哭哭啼啼,诵读你的诗句,我惭愧,我知道自己的渺小,我需要汲取无穷的力量。

在最艰苦的红军时期,你把困难看得那么微不足道,你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一些革命同志斗志松懈时,你清醒冷静,你熟读史书,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你的真知灼见,你的运筹帷幄,你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由,在今天,举国欢庆共和国六十周岁华诞时,人民衷心感激你!

毛主席,你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你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激励我百折不挠,谱写我自己的人生华章!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通用9篇)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泽东传读书笔记(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1

毛泽东的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其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觉,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我在读过毛主席的诗词后,对毛主席的了解更深,不仅仅是以前脑海中神圣领袖、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形象,而是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的睿智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诗人魅力。

在《毛泽东诗词》中,不仅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更有?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些对于中国经历磨难的深刻感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除了这种慷慨激昂,毛主席诗词还有挥手从兹去的离情别意,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殷切勉励,使我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要有坚强的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有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2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作者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他熟悉,是因为从义务教育开始,很多课程里就有他的名字;说他陌生,是因为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一般也不会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爱他的人奉若神明,恶他的人视如仇寇;民间议论纷纷但无明面辩议,官方看似盖棺定论却又语焉不详。总体来说,在当前的语境下,他的存在感是逐渐虚化了。但我想,比较全面、系统、立体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对我国近现代的变化历程,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剖析,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往前走。本书搜集的早期文稿,可以看出作者早年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后来的实践中存在强化、保留、修正、推翻等各种情况,如果对应历史的进程来读,颇有一些趣味。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就不进行太过具体和实际的分析了,谈一篇比较务虚的作品:《问题研究会章程》(362页)。

这篇文章开宗明义,表明主要研究“尚未得适当之解决,影响于现代人生之进步者”的问题,用今天的语言说,主要是人文社科类的问题。文章共列问题七十一大项,按今天的分类法,主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

政治类项数最多,其中外政比内政更多一些。时局动荡,外患重于内忧,作者更关心外政应该是受氛围感染。关注的主要国家俄国、德国、奥匈、印度、爱尔兰等,都是在当时经历较大政局变动的国家,也可以说是处于较为被动境地的国家,作者或许想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借鉴,又或是考虑中国是否有乱中获利的可能性。内政问题主要是政体制度与治理架构设计方面的问题。比较有趣的是飞渡大西洋、飞渡太平洋、飞渡天山、在三海峡(白令、英吉利、直布罗陀)开凿隧道通车这四个“国际大项目”问题,从中可见作者对冲破地理束缚的渴望,这可能也是国人对巨大基础设施工程有激烈热情的共性体现吧。

经济类主要有实业、国内交通、财政、货币几方面,我们现在说起实业问题非常庞杂,但文章里列的很简单,仅蚕丝、茶、棉、林、矿、纺织、海外贸易几项,虽然也列出国民工厂,但未细化具体产业,可见当时国内实业基础之薄弱、发展选项之单调,与今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文化类项数不多,但到今天基本也没有哪个有结论。比如孔子、东西文明会合、宗教,这些今天说起来也都是争论不休的“友尽”话题。文化其实很难用什么力量去主动影响,或者说文化本身就是力量最大的,会影响其它各方面,而自身的改变困难又漫长,或许不要执着于探寻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才是理性的做法吧。

这篇文章写于1919年9月,其时作者26岁,想一想我自己26岁的时候即使有文献库与现代检索科技的加成,可能也很难列出同一水平的大纲。另据本文注释,问题研究会最后实际上没有成立,而之后时局越发混乱,作者更无法安静研究了,而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反过来看这篇文章,就会有更强的沧桑感。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3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毛泽东。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仔仔细细地看完了《毛泽东传记》这本书。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故事。毛泽东十四岁时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一本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棵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书。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着了,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担粪时,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了。父亲好不容易地找着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父亲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这些粪在半天内挑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得到了有益的熏陶,他还深深感到: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毛泽东曾经说:中国也要有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至于遭受到列强的欺辱,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当一名人民教师,更应把毛泽东的思想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懂得也要像毛泽东一样刻苦读书,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为了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决定发愤读书,从书中吸收养料,增长知识与才干,沿着毛泽东开辟的道路走下去的道理。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4

《老三篇》是毛泽东的著作,这三篇分别是《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这三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至今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们的理念值得我们跟随,他们的思想值得我们颂扬。以下是我对老三篇的读后感: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作,主要表达了白求恩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有难的时候,却能无私的伸出援手,为中国革命付出了自己的性命。他是何等伟大的人啊,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精湛的医术,更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毛泽东写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白求恩的伟大,更让我们懂得了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是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精神延伸至今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人民服务》这篇著作,主要指明了我们党的宗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子,中国的社会道路才会走得更加顺利,对于实现更高的目标才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在革命的时候,人民是主力军;在建设国家的时候,人民仍然是主力军;在发展国家建设的时候,人民仍然还是主力军。所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人民的。所以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发展。

《愚公移山》告诉了我们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在革命时期,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对付我们的敌人。在建设国家时期,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会更加的坚信,有信心克服困难。在发展国家时期,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保持我们的作风,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安全。

不屈不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正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弘扬了这种浩然之气,带领亿万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又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上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范。

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威力。“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至今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老墙上,仍可看到这五个大字。

要大力弘扬“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作风正派,尊纪守法,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单位文化;重温“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用老三篇思想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老三篇》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新时代,引导着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引导我们走向全世界。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5

这是一本伟人的礼赞,记叙着他的传奇与精彩的革命之路。风风雨雨,自当磨砺是我对伟人最大的怀念。《毛泽东》一书讲诉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爷爷从出生到逝世的历史故事。有艰苦求学,有斗争白色恐怖,有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有在革命的前头高呼正义。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读了它必定会受到已逝伟人的熏陶,对自己是大有益处的。

毛泽东爷爷出生在一个湖南的大家庭,家里兄弟很多,家境自然也不好。但他的思想十分进步,坚持刻苦的上学。磨砺自己,坚强自己。有空的时候就多读书,还练毛笔字。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苦寒的冬天,他都是这样的。在校园里,他只结交一些正气的青年,从不做有悖常理的事。所以他的成绩,品格,德性都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读到这里我感慨我们现在的少年则缺乏毛泽东爷爷这样的品格。我们有了好的条件却不思笃学,不思进取,浪费春光。我们应该学会毛爷爷在贫困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学习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在学习修身之时,要有良好的品德,不与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做一个像毛泽东爷爷一样正直,有为,刚毅的少年。

我特别喜欢毛泽东爷爷的远大志向,他在学成之时,在自己的诗篇中写了一首《呈父亲》,其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名句最有气魄。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富强中华,人民自主的宏图志,并且始终如一的奋斗。这让我感到毛泽东爷爷是一个胸襟广阔的人,心里装载着祖国和人民。在革命刚刚兴起的几十年里,他顽强拼搏,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高举着解放人民的旗帜,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就告诉了我们要像毛泽东爷爷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大志,有信仰的人。光有大志还不行,得还要有决心。为了理想可以不停的奋斗,一直勇敢的走下去。到最后,一定会有一片胜利的果实属于自己。

是的!领袖毛泽东爷爷一直坚持国家独立与国家和平,因此可以放下党派的分歧。让我感动的是在一九三六年蒋介石被擒时,他亲自劝说张学良,杨虎城放了蒋介石,避免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凝聚了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心。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6

对中国人来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父亲,是一位伟人,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但是,他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建立者的呢?他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他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的视界又是怎样的,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他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

毛泽东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徘徊的,是崎岖的,忽上忽下,忽进忽退。在这条道路上,他在不停地修炼自己,磨练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锻造一颗强大的心。这颗强大的心,是沉着的,是冷静的,是“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永远是晃晃悠悠,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呆着的话,这个人绝对不会成功,绝对不会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这个强大的心的背后,藏着许许多多伟大的传奇,这些传奇一点一点地累积,造就了新的中国!

人,是什么?是一个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有的复杂,有的清晰明了。这个关系,就是线。许许多多的点,构成了一个人群。一个又一个的人群和许多线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庞杂的大网。这,就是社会。而毛泽东的视界,就是这张网,而不是自己的那个点。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国家级的人物,目光只在那个小小的点上。长此以往,这个网将不复存在,点点们也会像一盘散沙在宽广的大地上漫无目的地滚动。

这样看来,毛泽东是个有目的、有遥远的目光的人。

同时,我认为毛主席是个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人。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冷酷,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残暴,也许是因为奇怪的性格,总而言之,他的“相”很稳重,但是他的有些行为却看似很随意。他有的事情做得特别认真,有的事情却是淡淡而过。这说明,他分得清事物的轻重。他的一切做法都是跟着理性走的,是跟着那颗安定的“心”走的。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也不算是完美的、安详的,他也有想错的时候,也有懊悔的时候。他也“杀”过很多人,得罪过很多人。但是,这是一种大局观,是伟大的人才有的视界观。他这么做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拯救了更多的人!

我,是个感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就像是水中的一片叶子,漂来漂去,随着水波游动,没有一个稳定的位置。而毛泽东,他更偏向于理性,这是他成功的关键。理性的人有很好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会因环境或周边的人改变而改变。不过,他们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有点“认死理”,只坚持于自己的想法,而果断地拒绝他人的建议。就像是“是”与“否”之间,理性的人只会择其一,而感性的人会在其间徘徊不定。我不是毛泽东那样的人,但这并不说明我就不会成功。我的视界不像毛泽东的那样宽广、深远,我以为是我还太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不愿意,我不愿意做的事我永远做不成。如果我愿意去扩大它,填补它,充实它,它自然就会变得深远、饱满。

我的语文陈老师曾说到过:“阅读一个人,就像是看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照亮自己。”是的,阅读毛泽东这个人,我找到了我自身上的缺陷,我觉得自己在迅速成长。但是,我不会成为他的复制品。我只会从他的身上看到我的不足,我会去弥补这些不足,以完善我的生命。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7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8

评价一个领袖,一个事业的带头人,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如果来进行一下客观的评价,大概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党的建设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两个先锋队”,这个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反腐倡廉的问题。

第二,他创建了人民军队,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支部建在连上,主张打人民战争,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和巩固的国防。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家。

第三,他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第四,他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掉了斯大林的怀疑,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可小视。有人说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湾,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美军第七舰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开进台湾海峡的,而不是中国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开进去的。

二是两弹一星。如果当初没有下决心搞,今天我们还搞得起来吗?人家还会让你搞吗?

三是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循环,什么都能够制造,有螺丝钉,也有机床,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依靠别人过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当然,这种独立是无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

这些还不是虎气?

毛泽东传读书笔记 篇9

作为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先生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将他放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气候中,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土壤里,进而揭示了一个“历史之谜”——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历史的引力无处不在。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懂了中国人和中国的事。

“青史如鉴耀千秋!”在一篇访谈录里,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谁也无法抗拒,毛泽东拥有的强烈而长远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

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点名批判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但在毛去世后,铁托却称赞毛是一位“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对此,连特里尔先生也感到大惑不解:“事情总是这么奇怪,50、60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分量,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毛泽东,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毛泽东传》中找到答案。

[荐]《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精选


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随着自己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悟之后。需要好好的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1

推荐理由:

《毛泽东选集》作为革命领袖的著作选集,不仅是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字如其人,在富有逻辑与理智的一篇篇文书中,我对毛泽东伟岸的形象也有了更为生动的认识。《毛泽东选集》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虽然远去,但其中蕴藏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每一大卷大体上都是以一个时期为主题。我主要拜读了第一卷至第四卷,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前思想发展历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期,中期,后期的文章。

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从毛泽东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毛泽东面对复杂局势的冷静分析与发自内心诚恳的呼吁各界人士团结起来维护国权。各界对抗日战争的主张各异,毛泽东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独道的见解,并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各界,此般坚定与勇气值得后世学习。

在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毛泽东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xx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

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对中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走向民族复兴,对解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2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作者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他熟悉,是因为从义务教育开始,很多课程里就有他的名字;说他陌生,是因为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一般也不会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爱他的人奉若神明,恶他的人视如仇寇;民间议论纷纷但无明面辩议,官方看似盖棺定论却又语焉不详。总体来说,在当前的语境下,他的存在感是逐渐虚化了。但我想,比较全面、系统、立体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对我国近现代的变化历程,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剖析,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往前走。本书搜集的早期文稿,可以看出作者早年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后来的实践中存在强化、保留、修正、推翻等各种情况,如果对应历史的进程来读,颇有一些趣味。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就不进行太过具体和实际的分析了,谈一篇比较务虚的作品:《问题研究会章程》(362页)。

这篇文章开宗明义,表明主要研究“尚未得适当之解决,影响于现代人生之进步者”的问题,用今天的语言说,主要是人文社科类的问题。文章共列问题七十一大项,按今天的分类法,主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

政治类项数最多,其中外政比内政更多一些。时局动荡,外患重于内忧,作者更关心外政应该是受氛围感染。关注的主要国家俄国、德国、奥匈、印度、爱尔兰等,都是在当时经历较大政局变动的国家,也可以说是处于较为被动境地的国家,作者或许想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借鉴,又或是考虑中国是否有乱中获利的可能性。内政问题主要是政体制度与治理架构设计方面的问题。比较有趣的是飞渡大西洋、飞渡太平洋、飞渡天山、在三海峡(白令、英吉利、直布罗陀)开凿隧道通车这四个“国际大项目”问题,从中可见作者对冲破地理束缚的渴望,这可能也是国人对巨大基础设施工程有激烈热情的共性体现吧。

经济类主要有实业、国内交通、财政、货币几方面,我们现在说起实业问题非常庞杂,但文章里列的很简单,仅蚕丝、茶、棉、林、矿、纺织、海外贸易几项,虽然也列出国民工厂,但未细化具体产业,可见当时国内实业基础之薄弱、发展选项之单调,与今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文化类项数不多,但到今天基本也没有哪个有结论。比如孔子、东西文明会合、宗教,这些今天说起来也都是争论不休的“友尽”话题。文化其实很难用什么力量去主动影响,或者说文化本身就是力量最大的,会影响其它各方面,而自身的改变困难又漫长,或许不要执着于探寻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才是理性的做法吧。

这篇文章写于1919年9月,其时作者26岁,想一想我自己26岁的时候即使有文献库与现代检索科技的加成,可能也很难列出同一水平的大纲。另据本文注释,问题研究会最后实际上没有成立,而之后时局越发混乱,作者更无法安静研究了,而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反过来看这篇文章,就会有更强的沧桑感。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3

毛泽东的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其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觉,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我在读过毛主席的诗词后,对毛主席的了解更深,不仅仅是以前脑海中神圣领袖、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形象,而是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的睿智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诗人魅力。

在《毛泽东诗词》中,不仅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冈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些历览名山大川的感慨;更有?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些对于中国经历磨难的深刻感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除了这种慷慨激昂,毛主席诗词还有挥手从兹去的离情别意,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殷切勉励,使我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要有坚强的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有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4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毛泽东。它不仅是我国政治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一定的文学成就。

《毛泽东语录》不仅收录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还体现了我国曲折的革命历程。从武昌起义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红军长征这些虽然都以诗词的方式记录,但都详细的写出了革命军人的艰苦、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国家走向繁荣,走向昌盛。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民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就站起来了!

虽然我国现处于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也就不需要献身,但是我们要学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不朽的革命者的精神。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屈不挠,面对困难要勇于战胜它。我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毛泽东思想是阳光,伟大的共产党是我们的园丁,他辛勤的哺育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从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不懂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不辜负党、国家为我们提供的良好条件。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要吸收阳光、水分,茁壮成长。我们是新中国的希望,国家新一代的接班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让我的国家更加强盛。

在有阳光、园丁的呵护下,我们充满希望、充满信心,我们永远相信将来的中国会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锦旗下,我们一定会成功!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5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6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告别父母所写的诗。从这首诗中可见少年毛泽东的志向之远大。

《毛泽东早期文稿》更是记录了毛泽东从1912年6月到1920年所写的文章,通信,日志……等等。为我们真实还原了毛泽东,也从书信中带我们了解了各个时期毛泽东的不同思想。

拿到本书,我首先惊叹的是它的封面,颜值很高,是我想要的中国红没错了,再配上封面的烫金字体,更是让人仿佛在欣赏一件美丽的工艺品。还有,本书的排版,格式各方面都很不错。

毛泽东在中学读书时,便因为他行为之奇,胆识之奇,志向之奇,被同学们称为毛奇。在青年时期,更是将“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立为自己的座右铭。

就像毛泽东的在湖南省高等中学时所写的作文一样,《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样,毛泽东在作文中大谈自己对商鞅徙木的看法,他感叹我们的的国民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同情统治者们为了造福于百姓而操碎了心,想法设法地让他们信服。才有了这一出商鞅徙木立信。老师给他的评价也很中肯,“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精理名言,故未曾有”。

毛泽东在少年时期就有这样的志向,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呐,我青年时期,可望其项背。

这本书中的许多书信,内容,历史典故,如今的我们也有些难以企及,知之甚少。内容也很深奥,不是很理解,自觉惭愧。现在能做的只能静下心来,多读书,向前辈学习。毛泽东爱读书可是出了名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外出,身边便带着一个装满了书的大箱子。不管走到哪,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要拿出书来读,可见毛泽东的伟大成就,非凡智慧,是其必然的结果。这不正值得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学习吗?由此,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写出了《抗持久战》,在小小的窑洞里,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能洞悉纷纭变幻的国家大事,深刻地把握了中国历史的脉络走向,被当时国民党中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大为赞赏。

君子立志,应有包容万物万民的气概,有内圣外王之业,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之间一完美无缺的圣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传》的读书笔记 篇7

今天,我认真地阅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济南张思德同志写得《为人民服务》一文。

张思德同志是在煤窑崩塌时救助战友而壮烈牺牲的,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张思德牺牲的那一天,毛主席写了为人民服务。对张思德的牺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张思德同志的死,重于泰山。因为他是为人民的利益,为救助战友而牺牲的。对此,我想到了雷锋同志、黄继光同志、董存瑞、欧阳海等为人民的利益,为了解放全国人民的痛苦,而牺牲在各条战线的烈士们,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

我长大了,也要为人民服务。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上学时便听说过毛泽东的很多文章,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毛泽东文选》读后感。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对毛泽东思想更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认真阅读了《毛泽东文选》后,则是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文选》,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着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后感《《毛泽东文选》读后感》。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也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着作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是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好。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毛泽东传读书笔记5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毛泽东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