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脑海中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跟着情节思考。此时不妨静下心来撰写一份自己的观后感,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很好地记录下我们的所感所想。“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情绪操控台。而这个情绪操控台里还住着一群情绪小人,他们是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在迈入四年级教室的门槛之前的日子里,我一直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小女孩,整天都与乐乐为伴。可一转眼,我就变成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将头每天都埋在“作业山”中,乐乐邀请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绝了。自从那以后,乐乐就逐渐变成了忧忧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决心将乐乐拯救回来。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的寻找乐乐,可是连她的半个身影都没看见。既着急又绝望的我低下了头,“再也不能获得快乐了”,一想到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颗晶莹的泪珠从我的眼角滚了出来。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乐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乐乐邀请我去游泳,乐乐应该很喜欢游泳吧。我换上游泳衣,来到了以前我经常去的游泳馆,“扑通”一声跳下水,在久违的游泳池里犹如一条小鱼似的欢快的游了起来,在水中不停的变化着各种花样,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马上就能找到乐乐了,我还兴奋得呛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过去了,我也没看见乐乐的踪影,我只好沮丧地回到了家。突然,我发现了找不到乐乐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书桌没收理干净,乐乐便会眉头紧锁,比手画脚的指点我整理书桌,可是现在,没有乐乐的监督,我的书桌变得乱七八糟,书本没有秩序的乱甩在书桌上,折断的铅笔到处都是。我一鼓作气,将书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这时,我发现,我的肩上趴着一个小精灵,她穿着红色的小裙子,齐耳的短发是橙红色的,红润的脸庞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呀,这不就是乐乐吗?我不由自主的牵起她的手,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飞快的奔跑,嘴中也随着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乐你懂的》……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
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
第一遍,没看懂,第二遍,似懂非懂,第三遍,好像懂了,又好像还有些地方不太懂。
什么电影这么“烧脑”?一部儿童动画片而已,值得看三遍?太夸张了吧!
我与莱莉很像,都是十一岁的女孩,聪明却又调皮,懂事却时常任性,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搞得全家鸡犬不宁。
我与莱莉也有不像的地方,莱莉最讨厌吃西兰花,我却喜欢吃西兰花,当然更喜欢吃牛排和巧克力。
莱莉经常为一些小事情而闹情绪,我更是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我发脾气时的表现与莱莉几乎一模一样:气冲冲地跑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下把门关上,然后一个人在里面生闷气。
爸爸妈妈说,这是成长过程中“叛逆期”的表现,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叛逆”?但是前几年我确实没有这么“叛逆”。
莱莉的爸爸妈妈很爱莱莉,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莱莉的妈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莱莉的爸爸偶尔也会发脾气。
我闹情绪发脾气时妈妈总是对我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能够自己轻易控制好的情绪还是情绪吗?
妈妈有时候自己也控制不好她自己的情绪,这时候的妈妈就从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变成“面目可憎的妈妈”。
即使我不闹情绪不发脾气时爸爸也总是唠叨:“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爸爸说:“没有为什么,小孩就是应该听父母的”,我很不服气,我也没有见到爸爸什么事情都听爷爷奶奶的。
《头脑特工队》与其说是一部“故事片”其实更像一部“科普片”,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与其强行的“控制它”还不如自然的“顺应它”,遇到伤心难过的事,痛痛快快地哭出来;遇到开心高兴的事,敞开胸怀地笑出来。
影片的最后,莱莉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开朗的女孩,我也一定会像莱莉一样,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让父母不再为我操心。
仔细想一想,自己每次去看电影,要么是科技大片,要么是悬疑、文艺片,却几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动画片。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看动画片有点不符合年龄阶段吧。然而国庆假期里,好朋友极力推荐看一部叫《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说是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放映,她也期待已久。抱着找找童真的想法,我跟她看了这部电影,却没有想到自己被它感动,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女孩莱利。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对她关爱有加,让她拥有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大脑里有个“总部”,由五个性格鲜明的小人掌管,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五个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任务。乐乐主要负责随时发现生活的乐趣,让莱利保持好心情;厌厌是控制莱利的口味和品位这方面的,就算小到花椰菜也不愿轻易妥协;怒怒是个急性子,一不顺心就随时发火;怕怕相当于是安全负责人了,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而忧忧,却被大家所“嫌弃”,认为她让莱利伤心,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每天结束后,他们共同把莱利的记忆球进行处理:剔除伤心难过的记忆,留下美好的。这其实算是一种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吧,五个小人象征着平时大脑里控制我们情绪的神经,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我们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平静的生活因为莱利爸爸的工作原因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一家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莱利没有迎来憧憬的梦幻公主屋,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学校里难以适应,对冰球的热爱被冲淡;昔日的好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自己却受到冷落……而这时因为一次意外,乐乐、忧忧离开了“总部”,于是控制莱利情绪的只剩厌厌、怒怒和怕怕,情况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莱利记忆中的家庭岛、诚实岛、友谊岛等相继崩塌。与此同时,乐乐与忧忧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总部”。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原本她俩打算走长长的小道,但因为岛的崩塌而放弃;想到坐火车回去,因为莱利睡着后火车停运;最后她们与莱利的儿时想象中的角色Bingbong通过努力,回到了“总部”。当我看到她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即使失败也不辞劳苦,心里不免受到触动。想起自己之前参加各种社团的面试被刷下来,不想被人察觉内心的难过,只能在角落悄悄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由重新振作,只为兑现自己在大学参加社团的承诺。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打击也不退缩,仍然擦干眼泪向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影片中关于忧忧的几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她因为不小心碰到记忆球时,被乐乐规定站在一个圆圈里不四处走动;Bingbong想出办法不能奏效而心情低落,她陪伴在身边静静聆听;回到“总部”后大家让忧忧头一次操控情绪处理器,使得莱利在家人前哭泣,倾诉内心想法,得到安慰。这些都让我对忧忧,也就是忧伤情绪改变了看法。在大多数人看来,忧伤可能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弱者的家常便饭,逃避努力的借口。但是,谁能保证自己在生活中不会遇到挫折呢?又有谁能轻松避免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自己忧伤,允许自己哭泣,发泄情感,好让自己绷紧的弦稍微放缓,适当减轻压力。就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歌词所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痛苦一会”。其实不只是男人,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展现自己坚强的一面,但有时也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恐惧,哪怕是忧伤。
最后五个小人继续在大脑“总部”操控莱利的情绪,莱利大脑里的家庭岛、友谊岛等等得以重建,还增添了其他新的有趣的小岛。快乐的她健康地成长着。同时看到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大脑里同样有五个“自己”在控制,欢乐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由不同的情绪所控制,它们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各种不同的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表露,就像是不同的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反应。正是这各异的情绪才有了情感丰富的真实自我,才有独特多彩而又完整的人生。所以说,少了你们,人生怎能完整?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
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教师点评: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个人时心里会问:TA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脑袋里有好几个声音在吵架? 为什么 “长大”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这些问题,就是彼特-道格特和他的制作班底打算在《头脑特工队》里一探究竟的问题。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静静地坐到片尾,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献给我们的孩子,愿永不长大”,我看在眼里,却觉得这话像是说给我心里的那个孩子听的。走出影院,看见那令人毫无兴致的海报,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九十年代像素游戏风格的人设以及孩子脑海中的那点事儿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故事里,五个情绪小人主宰着大脑司令部,他们产出的五色记忆球构成了庞大的记忆仓库和脑海之城.........
亲情,是人生当中比较美好的情感。我们成长的世界里,从婴儿到儿童,再从儿童到少年,进而从少年到青年等等,陪伴我们左右的常常是那种幸福的亲情世界。
电影《头脑特工队》,就向我们观众展现了那么的一个亲情的世界。在电影故事当中的表现,便是那个带着快乐与开心的淘气岛。淘气岛由记忆中心的金黄核心球影响,记忆球里常常向我们展现莱莉与爸爸、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一家子,每天开心地过着美好的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爸爸与妈妈,未曾放弃过对女孩莱莉的关心与照顾。
尤其是在莱莉试图出走,试图离开她与爸爸、妈妈搬进去的新家时,爸爸和妈妈就非常着急地打电话以图找到出走了的莱莉。莱莉脑海中的快乐情感记忆衰弱的时候,她曾经与父亲、母亲发生过争吵。可是,这些经历永远也比不过他们友好相处、快乐生活的美好记忆珍贵。所以,乐乐拼尽全力要回到控制中心,只是为了莱莉的快乐,为了莱莉的爸爸与妈妈在她记忆中建立的淘气岛,可以发光发热,可以让温馨常伴莱莉的左右。
是的,人生的'旅途当中,我们需要守护那片来之不易的亲情世界。我们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珍惜与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才不会失去美好的情感,我们才不会被各种不好情绪所左右。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忧忧触碰了莱莉那些美好记忆的记忆球,让莱莉收获了珍贵的感动,收获了珍贵的亲情,让莱莉心中的那片淘气岛重新建立起来。
人生的长路,我们当珍惜我们记忆深处的淘气岛,珍惜那种童年时光里与父亲、母亲的美好相处,珍惜那些我们生命里来之不易的亲情和缘分。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童年电影头脑特工队充满了丰富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是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1
这部电影是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少年拉着我一起看的,中间夹带各种吐槽各种乱入所以看完了也并没有泪目。可能那个所谓幻想的朋友已经离我远去太多年,以至于我们俩在讨论剧情的时候我还言之凿凿的说我就没有意淫过BingBong这样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从未如此孤独与无聊过。然而当我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似乎又不那么确定了。
片中有个场景,是那些在废墟里堆着的一个个记忆球,都还会在joy的触碰下熠熠闪光,重现着当年的温度与色彩,然而它们的主人却都已经不记得了。可能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惋惜,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我一直很庆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来,因为遗忘就像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些被我们亲手埋葬掉的并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则是忧愁,苦闷与绝望。如果能让我不记起后者,我心甘情愿将与之相关连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对一个小时候受过欺凌的人来说,可能他的整个中学时期都是晦暗无光的,即使是中间夹杂着的短暂而微小的快乐,他也不愿意无端想起。而对于一段结束得异常狼狈不堪的恋情,也没有人想要一直记得前任当初对自己说过的情话,因为那些甜蜜的耳语远远抵不过最终背叛劈腿所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无法剥离记忆,那就只能选择连根拔起。
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只是自己强迫自己忘记,但等过了几年,就会发现自己是真的什么都记不得了。即使你翻开当时所写的日记,听到曾经单曲循环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当时纷繁复杂的心情。很多记忆就这么在你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虽然快乐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快乐的体验却是可以再现的。就像成年后升职加薪后的雀跃就并不一定比小学春游前的兴奋来的少,下一段恋情的开花结果也会比之前的惨淡收场来的更心满意足。然而如果我们记得太多,就一定不会快乐,不管过去的记忆是好是坏。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2
这是一部讲述了11岁小女孩莱莉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不得不离开她原本的生活跟随家人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五种情绪所掌控,尽显了大脑内情绪的多彩世界。
像我们所有人一样,莱莉被她的情绪引导着,它们分别是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忧伤。这些情绪住在莱莉的大脑中,控制着一台控制机器。五个人合作为莱莉的生活出谋划策。在这里,所有的记忆被存储在水晶球里,摆放在记忆库中。其中金色是快乐的记忆,蓝色是忧郁的记忆。而核心记忆则连着小莱莉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家庭、友情、诚实、兴趣……
有一天意外发生,快乐和忧伤意外脱离了控制中心。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莱莉小时候的幻想玩伴,一头粉色的大象——冰棒。“莱莉11岁了,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和我玩了,”乐观的冰棒讲到这些时哭了出来:“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用属于我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
可是,此时,莱莉的友谊、诚实……小岛一个接一个地轰塌。火箭船和快乐、冰棒却一起掉到了深渊里,面临着即将风化的凶险,快乐和冰棒一次次地唱着能让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着它冲上去,却因为两人太重,最后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快乐回到平地上。最后风化后被吹散。
其实快乐一直不希望忧伤出现,她曾经一味地想要封闭忧伤,比如画地为牢,希望忧伤不要离开圆圈,不让忧伤触碰记忆球……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3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
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4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
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教师点评: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5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的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我们总希望正面的情绪能抵抗负面的情绪,社会一直让我们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但是我们也需要一些悲伤,有时我们遇到什么坎坷,即使你看无数遍搞笑的电影也不会开心,反而大笑一场可以让我们满血复活,重新再战!就里面的有一句话:“正是这些五彩缤纷的小岛,才成就了现在的莱莉”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每一个小情绪,害怕让我们小心翼翼的驶着小船在海面上行驶,厌厌让我们有自己的个性,不随便跟风,怒怒让我们再收到外界刺激从而保护自己,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正视,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还记得除了莱莉的脑袋里有小人还有很多人,正说明了一句话每个人的心中不都是像乐乐那样开朗活泼,所以这样我们才要正确看待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我们在这些即没了童年又没有成年的感觉,也许现在有人跟失去乐乐的莱莉,变成暴躁,敏感,多疑,叛逆……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但最后还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个性之岛。
到了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正视自己,正因为有了这些性格,我们的人生才能这么有意义……
不过本片没有续集,但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教师点评:能从平凡中读出伟大,能从情绪的悦纳和成长与失去的关系来探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找寻自己的路上奔忙,孩子,加油!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
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canfix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
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教师点评: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仔细想一想,自己每次去看电影,要么是科技大片,要么是悬疑、文艺片,却几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动画片。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看动画片有点不符合年龄阶段吧。然而国庆假期里,好朋友极力推荐看一部叫《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说是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放映,她也期待已久。抱着找找童真的想法,我跟她看了这部电影,却没有想到自己被它感动,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女孩莱利。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对她关爱有加,让她拥有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大脑里有个“总部”,由五个性格鲜明的小人掌管,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五个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任务。乐乐主要负责随时发现生活的乐趣,让莱利保持好心情;厌厌是控制莱利的口味和品位这方面的,就算小到花椰菜也不愿轻易妥协;怒怒是个急性子,一不顺心就随时发火;怕怕相当于是安全负责人了,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而忧忧,却被大家所“嫌弃”,认为她让莱利伤心,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每天结束后,他们共同把莱利的记忆球进行处理:剔除伤心难过的记忆,留下美好的。这其实算是一种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吧,五个小人象征着平时大脑里控制我们情绪的神经,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我们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平静的生活因为莱利爸爸的工作原因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一家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莱利没有迎来憧憬的梦幻公主屋,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学校里难以适应,对冰球的热爱被冲淡;昔日的好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自己却受到冷落……而这时因为一次意外,乐乐、忧忧离开了“总部”,于是控制莱利情绪的只剩厌厌、怒怒和怕怕,情况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莱利记忆中的家庭岛、诚实岛、友谊岛等相继崩塌。与此同时,乐乐与忧忧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总部”。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原本她俩打算走长长的小道,但因为岛的崩塌而放弃;想到坐火车回去,因为莱利睡着后火车停运;最后她们与莱利的儿时想象中的角色Bingbong通过努力,回到了“总部”。当我看到她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即使失败也不辞劳苦,心里不免受到触动。想起自己之前参加各种社团的面试被刷下来,不想被人察觉内心的难过,只能在角落悄悄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由重新振作,只为兑现自己在大学参加社团的承诺。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打击也不退缩,仍然擦干眼泪向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影片中关于忧忧的几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她因为不小心碰到记忆球时,被乐乐规定站在一个圆圈里不四处走动;Bingbong想出办法不能奏效而心情低落,她陪伴在身边静静聆听;回到“总部”后大家让忧忧头一次操控情绪处理器,使得莱利在家人前哭泣,倾诉内心想法,得到安慰。这些都让我对忧忧,也就是忧伤情绪改变了看法。在大多数人看来,忧伤可能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弱者的家常便饭,逃避努力的借口。但是,谁能保证自己在生活中不会遇到挫折呢?又有谁能轻松避免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自己忧伤,允许自己哭泣,发泄情感,好让自己绷紧的弦稍微放缓,适当减轻压力。就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歌词所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痛苦一会”。其实不只是男人,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展现自己坚强的一面,但有时也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恐惧,哪怕是忧伤。
最后五个小人继续在大脑“总部”操控莱利的情绪,莱利大脑里的家庭岛、友谊岛等等得以重建,还增添了其他新的有趣的小岛。快乐的她健康地成长着。同时看到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大脑里同样有五个“自己”在控制,欢乐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由不同的情绪所控制,它们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各种不同的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表露,就像是不同的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反应。正是这各异的情绪才有了情感丰富的真实自我,才有独特多彩而又完整的人生。所以说,少了你们,人生怎能完整?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观后感印象深刻呢?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故事的情节,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影片本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
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
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教师点评: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情绪操控台。而这个情绪操控台里还住着一群情绪小人,他们是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在迈入四年级教室的门槛之前的日子里,我一直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小女孩,整天都与乐乐为伴。可一转眼,我就变成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将头每天都埋在“作业山”中,乐乐邀请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绝了。自从那以后,乐乐就逐渐变成了忧忧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决心将乐乐拯救回来。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的寻找乐乐,可是连她的半个身影都没看见。既着急又绝望的我低下了头,“再也不能获得快乐了”,一想到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颗晶莹的泪珠从我的眼角滚了出来。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乐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乐乐邀请我去游泳,乐乐应该很喜欢游泳吧。我换上游泳衣,来到了以前我经常去的游泳馆,“扑通”一声跳下水,在久违的游泳池里犹如一条小鱼似的欢快的游了起来,在水中不停的变化着各种花样,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马上就能找到乐乐了,我还兴奋得呛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过去了,我也没看见乐乐的踪影,我只好沮丧地回到了家。突然,我发现了找不到乐乐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书桌没收理干净,乐乐便会眉头紧锁,比手画脚的指点我整理书桌,可是现在,没有乐乐的监督,我的书桌变得乱七八糟,书本没有秩序的乱甩在书桌上,折断的铅笔到处都是。我一鼓作气,将书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这时,我发现,我的肩上趴着一个小精灵,她穿着红色的小裙子,齐耳的短发是橙红色的,红润的脸庞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呀,这不就是乐乐吗?我不由自主的牵起她的手,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飞快的奔跑,嘴中也随着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乐你懂的》……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个人时心里会问:TA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脑袋里有好几个声音在吵架? 为什么 “长大”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这些问题,就是彼特-道格特和他的制作班底打算在《头脑特工队》里一探究竟的问题。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静静地坐到片尾,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献给我们的孩子,愿永不长大”,我看在眼里,却觉得这话像是说给我心里的那个孩子听的。走出影院,看见那令人毫无兴致的海报,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九十年代像素游戏风格的人设以及孩子脑海中的那点事儿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故事里,五个情绪小人主宰着大脑司令部,他们产出的五色记忆球构成了庞大的记忆仓库和脑海之城.........
昨天看了头脑特工队,感觉太对我胃口了!观影过程中不断联想到现实生活。对心理的准确把握让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讲故事和笑话。我相信它即使是多年以后也还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经典的~以下便是我的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_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接受偶尔的消极情绪,并尽量找信任的人倾诉。就像心理咨询领域有一句很棒的话:“求助是强者的表现:)”。
故事的最后,茉莉的核心记忆变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样是单调的黄色了,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喜怒哀乐。我想当我们慢慢学会感知、面对、处理和接受多种复杂的情绪,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整体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慢慢成长了:)
下面是一些其他的杂感或吐槽:
这个动画我印象很深的是,小象牺牲自己,帮助乐乐逃离遗忘深渊。我感觉童年的美好幻想虽然有些都被我们遗忘了,但是它所带来的快乐心情我想是一直在我们脑海中的吧。(我小时候幻想过我有数码宝贝)也让我想起了,回忆童年趣事是唤起快乐心情的好方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是代表人的五个基本情绪,快乐(happiness),忧伤(sadness),害怕(fear),厌恶(disgust)和愤怒(anger)。如果把它们看做人,它们各自也是以各自情绪为主导的人。乐乐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多血质的人,他是积极的代言人任何时候思想都很积极,但是专注度欠佳经常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忧忧则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思想很消极,比较像抑郁质的人。怕怕恐惧所有陌生的事物。厌厌对事物总是抱着嫌恶的态度经常挑刺。怒怒则是胆汁质的典型,很暴躁,经常怒火中烧。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人。他们虽然也有其他情绪,但是有一种情绪是长时间占主导的(就像儿童时期的茉莉就是快乐占主导)。我们会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非常不同,即使遇见同一件事,乐乐会高兴,忧忧会难受。其实他们说的都不是错的,只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我们的感知其实是外界事物和我们的关注点的共同产物。
故事对抽象思维的几个步骤的演绎挺有创意的!
虽然这个动画片小孩看不懂,但是小孩子们看到本片对幻想乐园的描绘一定会很兴奋的,所以说不定会受小孩欢迎哦。
动画片的中文译名总是挺敷衍的...已经有多少《__特工队》《__总动员》啦~
结尾的彩蛋描写猫猫狗狗那一段太萌啦!
亲情,是人生当中比较美好的情感。我们成长的世界里,从婴儿到儿童,再从儿童到少年,进而从少年到青年等等,陪伴我们左右的常常是那种幸福的亲情世界。
电影《头脑特工队》,就向我们观众展现了那么的一个亲情的世界。在电影故事当中的表现,便是那个带着快乐与开心的淘气岛。淘气岛由记忆中心的金黄核心球影响,记忆球里常常向我们展现莱莉与爸爸、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一家子,每天开心地过着美好的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爸爸与妈妈,未曾放弃过对女孩莱莉的关心与照顾。
尤其是在莱莉试图出走,试图离开她与爸爸、妈妈搬进去的新家时,爸爸和妈妈就非常着急地打电话以图找到出走了的莱莉。莱莉脑海中的快乐情感记忆衰弱的时候,她曾经与父亲、母亲发生过争吵。可是,这些经历永远也比不过他们友好相处、快乐生活的美好记忆珍贵。所以,乐乐拼尽全力要回到控制中心,只是为了莱莉的快乐,为了莱莉的爸爸与妈妈在她记忆中建立的淘气岛,可以发光发热,可以让温馨常伴莱莉的左右。
是的,人生的'旅途当中,我们需要守护那片来之不易的亲情世界。我们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珍惜与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才不会失去美好的情感,我们才不会被各种不好情绪所左右。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忧忧触碰了莱莉那些美好记忆的记忆球,让莱莉收获了珍贵的感动,收获了珍贵的亲情,让莱莉心中的那片淘气岛重新建立起来。
人生的长路,我们当珍惜我们记忆深处的淘气岛,珍惜那种童年时光里与父亲、母亲的美好相处,珍惜那些我们生命里来之不易的亲情和缘分。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
仔细想一想,自己每次去看电影,要么是科技大片,要么是悬疑、文艺片,却几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动画片。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看动画片有点不符合年龄阶段吧。然而国庆假期里,好朋友极力推荐看一部叫《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说是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放映,她也期待已久。抱着找找童真的想法,我跟她看了这部电影,却没有想到自己被它感动,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女孩莱利。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对她关爱有加,让她拥有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大脑里有个“总部”,由五个性格鲜明的小人掌管,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五个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任务。乐乐主要负责随时发现生活的乐趣,让莱利保持好心情;厌厌是控制莱利的口味和品位这方面的,就算小到花椰菜也不愿轻易妥协;怒怒是个急性子,一不顺心就随时发火;怕怕相当于是安全负责人了,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而忧忧,却被大家所“嫌弃”,认为她让莱利伤心,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每天结束后,他们共同把莱利的记忆球进行处理:剔除伤心难过的记忆,留下美好的。这其实算是一种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吧,五个小人象征着平时大脑里控制我们情绪的神经,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我们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平静的生活因为莱利爸爸的工作原因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一家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莱利没有迎来憧憬的梦幻公主屋,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学校里难以适应,对冰球的热爱被冲淡;昔日的好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自己却受到冷落……而这时因为一次意外,乐乐、忧忧离开了“总部”,于是控制莱利情绪的只剩厌厌、怒怒和怕怕,情况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莱利记忆中的家庭岛、诚实岛、友谊岛等相继崩塌。与此同时,乐乐与忧忧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总部”。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原本她俩打算走长长的小道,但因为岛的崩塌而放弃;想到坐火车回去,因为莱利睡着后火车停运;最后她们与莱利的儿时想象中的角色Bingbong通过努力,回到了“总部”。当我看到她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即使失败也不辞劳苦,心里不免受到触动。想起自己之前参加各种社团的面试被刷下来,不想被人察觉内心的难过,只能在角落悄悄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由重新振作,只为兑现自己在大学参加社团的承诺。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打击也不退缩,仍然擦干眼泪向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影片中关于忧忧的几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她因为不小心碰到记忆球时,被乐乐规定站在一个圆圈里不四处走动;Bingbong想出办法不能奏效而心情低落,她陪伴在身边静静聆听;回到“总部”后大家让忧忧头一次操控情绪处理器,使得莱利在家人前哭泣,倾诉内心想法,得到安慰。这些都让我对忧忧,也就是忧伤情绪改变了看法。在大多数人看来,忧伤可能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弱者的家常便饭,逃避努力的借口。但是,谁能保证自己在生活中不会遇到挫折呢?又有谁能轻松避免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自己忧伤,允许自己哭泣,发泄情感,好让自己绷紧的弦稍微放缓,适当减轻压力。就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歌词所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痛苦一会”。其实不只是男人,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展现自己坚强的一面,但有时也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恐惧,哪怕是忧伤。
最后五个小人继续在大脑“总部”操控莱利的情绪,莱利大脑里的家庭岛、友谊岛等等得以重建,还增添了其他新的有趣的小岛。快乐的她健康地成长着。同时看到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大脑里同样有五个“自己”在控制,欢乐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由不同的情绪所控制,它们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各种不同的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表露,就像是不同的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反应。正是这各异的情绪才有了情感丰富的真实自我,才有独特多彩而又完整的人生。所以说,少了你们,人生怎能完整?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canfix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无处不在,有一句话说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做自己的主人。《头脑特工队》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情绪大战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走出一个小精灵,蓝色的头发,黄绿相间的连衣裙,微微泛着米黄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显得无比精神,满脸笑容显得十分活力,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来了。是的,她叫乐乐,他掌管了快乐让她按一下按钮,小女孩笑了,那是多么善良啊,《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小女孩纯洁的心灵,净得像纸一样白,突然他的眼泪如断了线一般,一滴两滴相继滚落脸庞,如大雨倾盆一般落了下来,挡也挡不住,原来是忧忧按了按钮,它一身的蓝色显得压抑,显得感伤,就连声音也是低沉的,这个人没精打采,没错,他就代表忧伤。小女孩长大了,可以奔跑了,拉着小车满屋子跑,这时怕怕出现了,他从头到尾都是弱不禁风的,皮肤呈淡紫色,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敏感,总是处于害怕之中,他帮助小莱莉避开危险。当小莱莉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抱上餐桌时,爸爸喂他吃西兰花,厌厌出现了,他彻头彻尾全是绿色,长睫毛,大眼睛,长得和西兰花像极了油光发亮的头发,瘦长的身体真是十分相似,但他讨厌西兰花,所以小莱莉讨厌西兰花,于是小莱莉硬是不吃,爸爸便逼着她,怒怒出现了,它红红的肤色,一生规规矩矩的便装,却脾气暴躁,他生气的情绪影响着小莱莉,小莱莉就把盘子打翻了。
五个情绪小人掌握着各自的五种情绪,脑中也有令人向往的幻想乐园。
薯条森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我深深痴迷其中。云朵镇上一切都是轻飘飘的,随便扒拉一朵云,都是一张床。纸牌屋十分梦幻,轻轻一触就会倒,平常大大咧咧的人住在这里,都会变得小心翼翼。沸腾的岩浆岩热极了,只能站在浮物上,一个空中跳跃也如梦境一般。
幻想乐园如梦一般让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曲折蜿蜒的长期记忆区也不逊色于任何建筑。
这比长城更壮观的走廊,比胡夫金字塔更雄伟的记忆球架,那就只有长期记忆区了,五色的记忆球排列在架上,快乐闪耀的光彩照人,伤心的泛着一圈暗淡无色的光,愤怒的闪着夺目的耀眼的红光,害怕则闪着紫色的幽光,讨厌泛着绿色的令人厌恶的光。脑内世界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得啧啧赞叹,这奇丽的景色,让人情不自禁想吟一首诗为其称赞。
看了这一幅脑内世界的画,让人情不自禁的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想象力佩服,做到了,唯美的感情,细腻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启示,让我不由得为这部引人入胜的,精彩绝伦的电影献上我的掌声。不得不说迪士尼和皮克斯真的是太厉害了!
相信《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