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关于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为您准备了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相信大家看完作品后一定会有不少感慨。这时我们可以把心中的想法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因数材料,概括文章内容。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有“铁肩膀”,担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责任”,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贫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语言的障碍等问题,扶贫干部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脱贫攻坚的春夏秋冬

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长很长,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万川,没有休止;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轮换的春夏秋冬,红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组织开展的“结帮扶对,拍全家福”活动,将全镇62名帮扶干部、229户困难群众、508张温柔欢笑的面庞汇聚成了齐心携手、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同心圆”,留存下了波澜壮阔的属于脱贫攻坚的“四季”。

生于春,携手并肩的岁月在脸庞刻出了雨雪风霜。数千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三伏三九,纵使困难重重,你我都身披铠甲无所畏惧,你若问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便是我的回答;纵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你若问我是否值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是我的回答。我们一起迎过风,闯过雨,我们脸上的雨雪风霜,群众扬起的嘴角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长于夏,同舟共济的努力用双手照亮了前行之路。开展洁净扶贫、开办扶贫励志超市、开设扶贫公益岗、实施“农村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穷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只为困难群众的收入能高一点、愁容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帮扶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扶贫部门面面俱到的举措,让全镇广大困难群众有了保障、有了依靠。现在,房子变得明亮了,饮水变得清澈了,就连此刻的风都变得温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硕果在眉眼闪烁出璀璨星光。时值金秋,丰收的芬芳点缀着火热康庄。困难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与收获的盛景相得益彰。转过了四季、走过了雨雪、斩过了荆棘,在庚子盛秋我们汗水浇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229户困难群众,446名困难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计超过100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残疾困难群众全部发放辅助器具,爱心企业实现常态化帮扶……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浇灌出的硕果。

藏于冬,四季无缺的坚守深情潜藏于这方寸之间。亲如一家,心心相交,帮扶帮出了希望,更结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着帮扶干部如山的责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结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张的全家福不仅是深情厚谊的彰显,更是帮扶干部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此刻,号角吹响,我们依旧在路上;此刻,战鼓擂擂,我们依旧在拼搏。征程未有穷期,此刻我们正在携手并肩、众志成城,朝着更加伟大的、更加壮美的未来勇敢前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云端鹊桥”让教育扶贫“燃”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直指致贫落后的根源,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助燃教育扶贫之火炬,支持贫困地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孩子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缩小城乡、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成为提高教育脱贫质量、完成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这项硬任务的重要推手。

架好“云端鹊桥”,千里情缘一网牵。今年疫情期间,视频会议让工作部署快速落地,健康大数据让跨地域排查变得迅捷,网络直播带货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在线学习让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增强教育扶贫的后劲,需要发掘云端网络优势,筑牢结对帮扶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落后地区的持续快速流通。架好“云端”鹊桥,受援地政府应抓住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契机,加快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支持受援学校与支援校实现“鹊桥”匹配对接。支援地要通过调研把握受援地教师“云端”交流需求,精选教育资源,优化交流方式,构筑互联互通的网络立交“车道”;要紧扣受援地教育的动态发展需求,对本地教育云的功能进行拓展升级,让“云端”鹊桥稳固耐用、功能强劲。

开好“云端”学堂,隔空相会续情缘。“云端鹊桥”担负着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的使命,承载着受援地教育振兴的希望。增强“鹊桥”承载力,发挥其巨大优势,需要开设好多样的“云端”学堂。要赋予优质教育资源查阅调取的最优权限,让受援地师生的自学随时随地、各取所需;要制定结对帮扶地区之间、结对校之间的“云”教研制度,定期举办网络协同备课、在线教研,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经验时时在线、交流不断;要建立“云端”教师研修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头羊”作用,带动受援地教师的团队建设与专业成长;要开展远程互动课堂,让受援地孩子跨越空间阻隔,与同龄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让“云端鹊桥”有说不完的教育话题,有讲不完的暖心故事,演绎绵绵不断的教育情缘。

做好“鹊桥”养护,携手同行不打烊。“鹊桥”要耐用,时刻需养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既防止有害信息的嵌入、传播,也防止师生个人信息的泄露,还要警惕外来“黑客”的干扰,确保“云端鹊桥”坚固耐用;要不断更新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受援地师生的发展性、多样性需求,帮助他们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节拍;要不断完善“鹊桥”上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5G优势,让“云端”沟通更流畅、更接地气;要同心协力提升“云端”活动品质,用高质量学习增强“鹊桥”相会的愉悦感、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云端鹊桥”成为受援地师生发展的空中“加油站”,尽快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让受援地教师早日攀上专业发展的五彩祥云,为受援地孩子们播撒更多甜润的成长甘露,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滴水穿石 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期,各地扶贫工作攻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下党致富的甜头增涨了我们脱贫劲头,更为各地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指明了奋进奔头。

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滴水穿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这是自然于我们的启示。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挖穷根”“拔坚钉”的紧要关头,容不得歇脚松气,决不能半途而废。书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既要保有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激情,更要坚持发扬绳锯木断的胆识、铁杵成针的韧劲、金石可镂的信心,才能翻越扶贫“蜀道”,击碎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石”。

“狭路相逢勇者胜”,涵养敢扶贫的“攻坚水”。滴水穿石,表面上有以卵击石的不可能之感,实则蕴含破土而出的必然深意。“脱贫梦”“致富梦”就像种子发芽,只有破土而出,才有机会茁壮成长,突破第一步最重要。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正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再苦再难,下党人从未放弃,始终昂扬敢想敢干、先做先行的斗志风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年努力,下党以强大的人和战胜了天时地利的不便,打造了振兴通途和新貌。脱贫攻坚,不能因为顽石就忽视了滴水之力,脱贫攻坚就要敢于“硬碰硬”。我们要比问题更坚、比硬骨更硬,咬紧“敢”的牙关,捏紧“干”的拳头,做到尽锐出战、迎难而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永葆真扶贫的“民心向”。滴水穿石,水滴落的方向永远向下,只有方向唯一,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将石头穿破。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人负重前行,而是干部群众并肩同行,共同奋斗开创美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打破“贫困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不惧艰辛“三进下党”,正是一颗为民初心激励他披荆斩棘。不走百姓走过的路、不去群众生活的家,如何真正找准脱贫攻坚痛点难点,怎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脱贫攻坚,要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下基层和真调研力度,创新人民参与脱贫方式方法,凝聚强大的脱贫合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修炼真脱贫的“穿石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的执着韧劲是成功的根本。一方面,脱贫摘帽不是“雨后春笋”,企图一场“扶贫雨”就能脱贫的急功近利思想要不得,虚假脱贫、“算出来的脱贫”更要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没有“完成时”,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防止返贫、新贫出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功夫要继续做下去,严防“享乐官”“甩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既是对下党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新希望,也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的新要求。脱贫攻坚,久久为功。各地要坚持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大力整治脱贫攻坚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淬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功。

滴滴“攻坚水”,穿破“贫困石”。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在这个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下党为榜样,激发弱鸟先飞敢干、滴水穿石苦干、愚公移山实干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6

观《山海情》走乡村振兴路

近日,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这部激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也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该剧以丰富感人的剧情、技艺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也生动再现了扶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剖面,触动着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同时,让基层干部坚定信念,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接棒。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奋力构筑基层堡垒,凝聚乡村“战斗魂”。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有关经济任务,所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同时,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引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积极招纳技术人才,提升乡村“兴旺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向基层回流,这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以利益激励为后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进人才发展的推动力,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就医、子女读书等琐事,彰显对人才的满满诚意和浓浓情意,如此他们才能安心创造价值。其次,还要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将自己在外界所学知识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同时与村民互助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再次,以真心实意的情感关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让人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弘扬发展大国之风,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绘制发展蓝图,指明乡村“发展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具体谋划和长远布局,就匆匆上马各种项目,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要以准确判断的前瞻性谋划工作细则,不仅要把握各项任务的时间点,确保按时完成;更要留出巩固提升时间,确保工作实效。乡村的发展蓝图就好似乡村振兴宏伟画卷上的一个个“像素”,要以深思熟虑布局发展蓝图。因此,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必须积极考虑发展远景,深挖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各类意料之外的风险困难,唯有先一步发现解决难题,方能赢得发展先机。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更要借鉴以往的优秀经验,确保行动到位、措施有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7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好历史篇章的翻页。此时热映的《山海情》,不仅仅是讲述黄土地上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扶贫历程,它还是一场引领我们回归大山的寻根之旅。这部剧将当年那段扶贫岁月的喜怒哀乐演绎得酣畅淋漓,扶贫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遇到“问题人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这样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才充满了人情味。

扶贫最先扶思想,敢做敢为当为先。剧中当凌一农教授坐着三八大杠的后座,揪着得宝的衣角,呛着漫天黄沙带来了蘑菇技术,却被村民笑话。能赚钱都想弄,要垫钱又都缩回去了,贫困的乡民对于一丝一毫的花钱都不敢尝试,越穷越保守,越保守越穷,这就是制约发展的“小农思想”,但经历过一番生死回来之后的马得宝,却有着这样的勇气。而蘑菇换来的千把块钱真正地冲破了他们的思想,政府下发了扶贫无息贷款,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启了大棚种植菌菇之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打消乡民的疑惑、顾虑、不信任,他们远请专家、近访乡贤,排查情况、摸底调研,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信任。做事冲在前面,拿自己当排头兵,带着村民们一起走,这才是干部。

扶贫其次畅通达,四通八达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常喷涂在墙壁上的宣传语,但却真真切切反应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是当地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缓慢、单一,是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的闭塞,是村民的蘑菇滞销和被压价收购的无奈。先修路通电通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所以在扶贫路上,我们不断在建设交通,干部们哪怕只有铁镐、铁锤,也要带着村民遇山开山、遇水劈水,凿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才能打通乡村的“财路”。

扶贫长久看教育,坐吃山空要不得。白崇礼校长,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应该保持着自己的体面,斯斯文文用言语、用文字批判。可他却做得不像读书人,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尽了家长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只因他知道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的开始啊!他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拥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我们的脱贫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成功不会以放弃任何一个人为代价,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都将并肩前行。

听到大西北悲怆苍凉的曲调潸然泪下,回顾那个筚路蓝缕、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山海情,满是官民情、兄弟情、师生情!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8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1000字精选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写观后感呢?以下“电视剧山海观后感1000字精选”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山海情》为我们呈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没有“偶像光环”,只有一群满身“土气”的人,没有“公式化”剧情,只有朴实无华的画面,它让许多人的泪水唰唰往下掉。但20多年来发生在西海固的那些真实故事,远比电视剧中还要感人。

《山海情》原名《闽宁镇》,宁夏是“山”,福建是“海”,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工作小组,走访调研、科学谋划、全力推动,开始了福建对宁夏的对口帮扶。25年来,铁打的闽宁协作,流水的扶贫干部,变换的是人员面孔,不变的是责任情怀,更迭的是西海固面貌,凝结的是扶贫干部的初心。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xx年7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身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25年,坚守初心,人民至上。《山海情》中的吴月娟,其原型是对口帮扶办公室原主任林月婵。1997年虽然她心中已有了“苦瘠甲天下”的心理准备,但是第一次踏足西海固时,仍然被现实情况深深震撼着。老师们在沙地上用树枝写字上课,衣衫破旧的农民严寒深夜在工厂前排队卖土豆。她下定决心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和小组成员一起帮助农民牵线搭桥、介绍工作、洽谈待遇、安排生活,让西海固的农民收入翻了几番。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像他们一样,深入山区走村串户,诚心诚意帮助老百姓,解决民生困难,办好每一件涉及人民利益的小事。

2183名干部、专家志愿者,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现在西海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这背后离不开无数扶贫干部和志愿者兢兢业业的付出。陈金山人物原型是援宁干部樊学双,“凌教授”是“菌草之父”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创新形成“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模式,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包种包销包技术指导,形成“幸福草”种植“一条龙”服务,实现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胜利,党员干部们莫要歇气松劲,还要真抓实干、接续奋斗,检查项目进度,巩固脱贫成果,织牢产业网,绘制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0,不求回报,真情奉献,久久为功。闽宁协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场跨越2000公里持续25年的“山海之恋”,是一颗又一个颗爱心的接力。“厦大高才生”郭闽航,代表的是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福州女教师李丹瞒着父母来到隆德县支教,她一年入户家访35人次,自掏腰包资助6名贫困学生,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最后身患白血病,牵挂的依然是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她永远走了,却引来了更多“李丹”,数年来1146名教师、267名支教大学生足迹遍布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时代画卷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像他们那样有爱心、有恒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后任接着前任继续干,书写服务基层的精彩篇章。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基层干部您的“三心”小妙囊请签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脱贫攻坚的春夏秋冬

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长很长,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万川,没有休止;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轮换的春夏秋冬,红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组织开展的“结帮扶对,拍全家福”活动,将全镇62名帮扶干部、229户困难群众、508张温柔欢笑的面庞汇聚成了齐心携手、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同心圆”,留存下了波澜壮阔的属于脱贫攻坚的“四季”。

生于春,携手并肩的岁月在脸庞刻出了雨雪风霜。数千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三伏三九,纵使困难重重,你我都身披铠甲无所畏惧,你若问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便是我的回答;纵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你若问我是否值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是我的回答。我们一起迎过风,闯过雨,我们脸上的雨雪风霜,群众扬起的嘴角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长于夏,同舟共济的努力用双手照亮了前行之路。开展洁净扶贫、开办扶贫励志超市、开设扶贫公益岗、实施“农村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穷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只为困难群众的收入能高一点、愁容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帮扶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扶贫部门面面俱到的举措,让全镇广大困难群众有了保障、有了依靠。现在,房子变得明亮了,饮水变得清澈了,就连此刻的风都变得温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硕果在眉眼闪烁出璀璨星光。时值金秋,丰收的芬芳点缀着火热康庄。困难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与收获的盛景相得益彰。转过了四季、走过了雨雪、斩过了荆棘,在庚子盛秋我们汗水浇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229户困难群众,446名困难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计超过100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残疾困难群众全部发放辅助器具,爱心企业实现常态化帮扶……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浇灌出的硕果。

藏于冬,四季无缺的坚守深情潜藏于这方寸之间。亲如一家,心心相交,帮扶帮出了希望,更结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着帮扶干部如山的责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结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张的全家福不仅是深情厚谊的彰显,更是帮扶干部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此刻,号角吹响,我们依旧在路上;此刻,战鼓擂擂,我们依旧在拼搏。征程未有穷期,此刻我们正在携手并肩、众志成城,朝着更加伟大的、更加壮美的未来勇敢前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集锦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愉悦我们的精神。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总结从作品中得出的感受是需要用到观后感的,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您是否也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1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有“铁肩膀”,担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责任”,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贫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语言的障碍等问题,扶贫干部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2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3

近日,电视剧《山海情》热播,真实展示了我国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自身局限,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打出扶贫“组合拳”,形成东西联合、多方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啃下了脱贫“硬骨头”。剧中西海固地区的“穷”“土”“真”是很多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剧中为了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和扶贫干部都是年轻人,勾引起了一代“奋斗者”深深的回忆。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也应学习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开拓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启新时代奋进的“序章”。

坚定理想信念,“干沙滩”亦可变成“金沙滩”。从一天三顿吃洋芋,共享一条裤,只剩一只“扶贫鸡”,到后来完成异地搬迁,并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脱贫换新颜。这是党的扶贫政策在农村深度贯彻的典范,也是冲锋在前的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体村民绘出来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动画卷。“干沙滩”的巨变,充分展示了扶贫中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劳奉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认真践行群众路线,“黄沙漫天”变成“塞上江南”亦是可能。

敢于开拓创新,“黄沙地”亦可蹚出“致富路”。面对漫天黄沙,身为基层干部的马得福,不甘于贫穷落后的现状,勇于做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敢于做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将时代交付的重任扛在肩上。其弟马得宝更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在发展理念上不断突破,学会善于用创新的思路谋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难题,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开辟新途径。相信我们也会像“福宝”兄弟一样带领人民群众蹚出自己的“致富路”。

勇于同甘共苦,“石漠隙”亦可结出“金蛋蛋”。劳务输转开启了闽宁村致富的新思路,但产业的融合发展才是喜结出“金蛋蛋”可持续之路。这条可持续之路,是扶贫干部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斗出来的。这累累的硕果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在这特殊的一年,广大党员干部更应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坚持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自觉做到克己奉公、为民奉献、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提醒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不能因为脱贫攻坚取得成功就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而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4

扶贫路上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初心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上决不能让一人掉队。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打赢这场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信念坚如磐石,作风扎实务实,意志坚韧不移,久久为功,不达目的决不收兵。那么,在扶贫路上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初心?

不辞辛苦坚持走村入户知民意的初心。扶贫,知贫是基础,扶智是关键。贫困人群的底数、因何致贫、如何脱贫,这些数据和情况是坐等不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准确掌握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扶贫一线人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轻车简从不讲排场,贫困对象走访不落一人、不落一村,确保扶贫对象全覆盖,知贫底数无死角。深入群众倾听呼声,拉近距离打成一片,敞开心扉增进感情,视贫困群众如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道出真实情,将扶贫对象的底数和情况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在知贫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进行示范引领、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能力培训,让贫困人群看到新希望,掌握新技能,增添新动力,为彻底摆脱贫困打下坚实思想和能力根基。坚决不能坐等数据上门,底数不清着急实施,情况不明无序推进,好政策落实变样走形,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畏艰难坚持爬山涉水察实情的初心。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靠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正定的各个村落。在宁德主政时期,刚上任就外出调研一个多月,走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为宁德如何摆脱贫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扶贫路上布满荆棘、充满艰辛,既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也有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更有荒草丛生人迹罕至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扶贫人员,不畏艰难主动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冒着酷暑常到穷乡僻壤看政策落实,顶着烈日常到田间地头看产业扶植,翻越高山险阻常到百姓之家看脱贫进展,跨过沟壑河流常到贫困之户看生活改善等情况。不能仅走出办公室在附近走马观花看看,选择车子能到的交通便利地方走走,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基础较好能出亮点和成绩之地,而短时间难以出成效的地方作为空白、无人问津,要真正将扶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点子上,点亮贫困人员心中希望之灯,让扶贫政策惠及真正贫困之人,温暖贫困人员之心,用我们的苦凝聚贫困人员自觉谋幸福、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不怕麻烦坚持事事用心解难题的初心。当年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在霞浦县调研接待群众来访时,有一位老教师在农村教学几十年,想在临退休前调回城里,更好地照顾家庭陪伴家人。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习近平同志听了老人诉说后将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回到宁德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抓紧落实。这位老教师原本对调动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很快他调动的通知就到达单位,终于在退休前如愿所偿。扶贫工程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发展利益,事事无小事,件件都是大事情。今天在扶贫第一线,我们要像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那样,真正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诉求牢记心中,面对群众诉求有求必应,困难尽力帮助。扶贫路上难事难题千万条,群众利益永远都是第一条。只要我们不怕麻烦也不嫌麻烦,时时坚守承诺,事事用心尽力,帮助在点子上,关心到需要处,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理不清的乱麻、捂不热的心肠,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坚决不能将问题从这个办公室推到那个办公室,从这张桌子推到那张桌子,从这个人推给那个人,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群众的问题积攒一大堆,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严重影响脱贫的进展和效果。

今天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唯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怕麻烦,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在扶贫道路上披荆斩棘闯过道道难关,为贫困人群闯出一条奔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5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6

@基层干部您的“三心”小妙囊请签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7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


春节假期,我观看了电视剧《山海情》,这部扶贫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夏西固的移民在国家政策号召下、福建对口帮扶下将飞沙走石的荒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一部剧、一群人、一种情,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这部剧代入感很强,故事情节和场景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近人心。所有演员均操着当地方言本色演出,因语言不通,还搞出不少笑话,增添了不少魅力。这部剧很土,却是真实农村场景的再现。涌泉村民家中那用格子布拼成的花门帘、那家家户户的土围墙、那亲切的大喇叭……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触动,于细微处震撼人心。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人都是有情感的,谁也不愿意被迫离家,可是由于村子里太穷了,马得福的弟弟马得宝带着水旺、尕娃、麦苗和水花姐,天不明就从家里逃了出来,最后一个个又被揪了回来。孩子们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辽阔贫瘠的大地上奔跑的镜头,让我感受到那是贫瘠生活中的活力和诗意。当得福批评着把四个弟弟妹妹拉下来,从身上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让水花坐火车离开,让我为之感到,得福爱着水花,他已经尽力了。

为了移民,张树成和马得福挨家挨户,苦口婆心说服动员,移民的好处。终于动员了两批涌泉村的社员移民搬迁到了吊庄村,可是在第二次搬迁半路上遇到了沙尘暴,又返回去了三四户。两次搬迁共59户。村子里尚未通电,达到六十户人家的指标才可以通电。为这事情,得福半夜去给镇站长求情,去县里找领导,均未获得批准。正当得福实一筹莫展时候,李水花用手推车拉着丈夫和女儿,顶着风沙,七天七夜行程400余公里来到了安置点!这一情节令我深受震撼,我突然明白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正是水花的到来,搬迁户从59增加到了60,正好达到了通电的标准。吊庄村通电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剧中,一个个平凡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情”字,在西北农村,黄土高原的这一片土地上,有一群人怀着炽热的心,不放弃求生的欲望,为了一件事情而努力。

得宝不仅是一个仗义、孝顺和能干的人,还是一个特别有商业头脑的人,得宝去新疆做过苦力,又去挖过煤,又成为金滩村第一个种植双孢菇的人,他也是第一位尝到种植甜头的人,但他不止步于此。

福建农科院教授凌一农专家,带着徒弟和双袍菇菌来到村里教村民们种双袍菇,除了传授种菇技术,还要帮着销售,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自己掏腰包垫付农民卖菇的钱。我被凌一农教授身上所流露出的精神感染。

再苦再穷不能没有教育,白崇礼是那个村的小学校老师兼校长,他是最可敬的人!白校长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白校长坚持天天放学后到小明家里给他补课。他不惜搭上自己的前途,卖掉了捐赠的电脑,给孩子们定做了校服,修了操场,……白老师是好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高尚的师德。

随着画面从最初的苍凉贫瘠一直走到最后的苍翠辽阔,从最初的原始落伍走到充满着未来感的勃勃生机,内心又跟着时代奔腾了一次。

这是一部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真实、深情又严肃。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马得福、张树成、陈金山、吴文娟、凌教授、白老师等一群人,为了让移民过上承诺的好日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移民解决困难,不推诿,敢担责的精神,感动着观众。

[荐]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受启发,观后感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时我们最好专心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善于总结零碎和模糊的思想,找到其中具有突出性的进行描写。针对作品有什么好的观后感可以参考呢?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1)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2)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3)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4)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5)

扶贫路上: 我与第一书记的对话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7篇


观后感的叙述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算是优秀的,你是否在找一篇就参考意义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3天,追完了《山海情》,很久没追剧了,身体还真有点儿吃不消,因为又哭又笑的,情感也透支了。

网上对于《山海情》是好评如潮,导演和团队以及过往作品免不了又被拿出来科普一番,作为孔笙导演的老粉丝,我们笑笑,看剧就好。

此剧的好,立意、题材、故事、团队……无一不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用力过猛失之矫作,少一分则隔靴搔痒流于表面。甚至连播出时间,也是恰恰好,正值我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内胜疫情外斗美帝、士气刚猛的关键时期。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但这一切,必须立足于两个字——真实。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的努力拼搏,如果不是脱贫攻坚在决胜年如期取得那么好的成果,再好的团队也讲不好再好的故事。

如果不是看了此剧,即使是身为福建人的我,也会有很多的不知道。

原来,多年以前听友人说的“援宁一年归来,此生再也不想吃马铃薯”并非夸张之词;(剧中“顿顿洋芋洋芋还是洋芋”,“卖不出去的蘑菇也只是个带把的洋芋”等台词,没有亲身经历过,想必体会不深。)

原来,街上常常可见的宁夏特产店,他们的背后,还连带着那么多的家庭产业,我们原该多驻足;(看过了西海固地区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景象,就不要再惦念小时候爱喝的发菜汤了,枸杞、葡萄酒、滩羊,才是更有营养符合环保的好东西啊。)

原来,小时候常听的段子里,我们闽南地区在全国各地跑的业务员,说着“同几,你家的棉被骚(烧)不骚(烧)啊”,那是要顶着多大的风险在住店;(不但有露宿街头的风险,还有被骚扰的风险啊,谁能知道,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冷怕了,想知道旅馆的棉被够不够暖和而已。没有人知道我们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比谁都努力,舌头牙齿嘴唇齐齐上阵,还落了个发发发发的笑话,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很想说好普通话,天生没有唇齿音的福建人,才会遇到花哈就害怕,一着急,就发发发上了。)

现在我才知道,那时候住完店,出去谈生意的业务员,风险就更大了,尽管福建业务员们带着十二万分的诚意,但一口语音不标准语义更令人捉急的普通话,是很容易被看成骗子的;(剧中挂职的陈丁双县长,面对群情沸沸的金滩村村民,还能不怕死地说去福建打工只招女娃娃,不要男娃娃,他能不被打,全仗着马德福护身啊。陈金山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组织语言,把话说得不那么引人误会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因为从小没那语言环境啊。)

现在我才知道,不要羡慕钟南山去了广东,袁隆平在湖南,原来在自家门口,就有同样可亲可爱的专家权威呀。(剧中的凌一农教授原型就是林占禧教授,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纯真与善良,更有属于福建人的豪爽和好面子,他死撑着2元收菇和跟菇贩子打架,真不能再真实了。2元收菇,不要非给凌教授拔高,凌教授真正巨大的贡献,电视剧并没有全表现出来,电视剧塑造的,是凌教授扶贫工作中作为“人”可爱真实的一面。)

现在我才真正地体会了,全国一盘棋,东西部协作,不止闽宁,不止粤桂,不止沪昆……有这样可爱的国与民,100周年,是何等的有说服力!

志合者,山海不以为远,剧终不是终点,前进的道路上,必将有各种新的困难,但凝聚力,是最重要的法宝。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谨以此片,献给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伟人们,献给时代楷模闵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最近,同事们见面都是“看《山海情》了吗”,不仅是因为电视剧本身让扶贫线索变得清晰,连同那些岁月一起活过来,更是因为每个基层干部在这部剧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知到现实生活的明媚。

小马干部的进阶之路,是初心和坚守的力量。剧中马得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基层干部,看似简单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能感受到涌泉村“马书记”带领老百姓脱离贫苦日子的内心坚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持,一米一米延伸到无限的康庄大道,一寸一寸铺就了现在的小康之路。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创造,要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凌教授的种菇成功,是追求和奉献的一生。在对口扶贫的政策里,来自福建的专家凌教授,不仅带来技术、带来资源、带来渠道,更是带来一颗热情的心。如果说本地扶贫干部是在铺路,那凌教授就是在戈壁滩上架桥,一座延伸得很远很远的桥,把移民百姓的视野托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思想和文化才有了进步,正是因为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才让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变成绿洲,走出贫穷、走向幸福。获得“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的樊锦诗先生也是这样可爱又伟大的人,她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年轻干部才有了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

“农村女子”水花的命运,是温情与坚韧的代表。扶贫离不开扶贫对象,有人等靠要,有人勤奋踏实,而李水花正是用自己的双手赢回人生。她娇小却坚强,温情却大气,脸上挂着对生活的无限希冀,身体里都是认真生活的韧劲,当面对命运的接连重击,她没有退缩,以宽容的胸怀,扛起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基层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遭遇艰难坎坷,千万不能一有困难就叫、一压胆子就倒,抓工作要一抓到底,担起应有的责任。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持续奋斗,基层干部要答好新时代的考题,做奔跑在路上的“追梦人”。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以苦难为对照的坚韧和乐观才是发光的东西。祝愿所有人都可以如电视剧的大结局一般,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扶贫路上: 我与第一书记的对话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6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上决不能让一人掉队。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打赢这场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信念坚如磐石,作风扎实务实,意志坚韧不移,久久为功,不达目的决不收兵。那么,在扶贫路上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初心?

不辞辛苦坚持走村入户知民意的初心。扶贫,知贫是基础,扶智是关键。贫困人群的底数、因何致贫、如何脱贫,这些数据和情况是坐等不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准确掌握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扶贫一线人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轻车简从不讲排场,贫困对象走访不落一人、不落一村,确保扶贫对象全覆盖,知贫底数无死角。深入群众倾听呼声,拉近距离打成一片,敞开心扉增进感情,视贫困群众如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道出真实情,将扶贫对象的底数和情况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在知贫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进行示范引领、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能力培训,让贫困人群看到新希望,掌握新技能,增添新动力,为彻底摆脱贫困打下坚实思想和能力根基。坚决不能坐等数据上门,底数不清着急实施,情况不明无序推进,好政策落实变样走形,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畏艰难坚持爬山涉水察实情的初心。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靠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正定的各个村落。在宁德主政时期,刚上任就外出调研一个多月,走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为宁德如何摆脱贫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扶贫路上布满荆棘、充满艰辛,既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也有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更有荒草丛生人迹罕至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扶贫人员,不畏艰难主动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冒着酷暑常到穷乡僻壤看政策落实,顶着烈日常到田间地头看产业扶植,翻越高山险阻常到百姓之家看脱贫进展,跨过沟壑河流常到贫困之户看生活改善等情况。不能仅走出办公室在附近走马观花看看,选择车子能到的交通便利地方走走,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基础较好能出亮点和成绩之地,而短时间难以出成效的地方作为空白、无人问津,要真正将扶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点子上,点亮贫困人员心中希望之灯,让扶贫政策惠及真正贫困之人,温暖贫困人员之心,用我们的苦凝聚贫困人员自觉谋幸福、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今天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唯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怕麻烦,不忘初心使命,才能在扶贫道路上披荆斩棘闯过道道难关,为贫困人群闯出一条奔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7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精选


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功勋电视剧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我们对于电影的喜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观后感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生发感想,怎么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名观后感呢。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1】

最近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展播的电视剧《功勋》,八个人物的真实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李延年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些战斗英雄们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为了保卫国家不让亲人们受到侵犯,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每次冲锋号的响起都让我热泪盈眶,细细想来,何其有幸,生在华夏。

于敏的事迹让我知道了是科研工作者他们的默默无闻地奉献,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执着。

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宪法》,让中国妇女不再受到歧视。

张富清的默默无闻,让我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扎根基层的好干部。

孙家栋的天路,让我们在太空中有了一双“眼睛”,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黄旭华即使受到了委屈和不理解,为了国家,隐姓埋名保守秘密30年。

袁隆平为了我们能吃上饱饭,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这不仅仅是让我们中国人不再忍饥挨饿,乃至全世界都受益。

屠呦呦的青蒿素让我们不再遭受疟疾的折磨,尽管研制过程不易,可她依旧没有被打垮,没有退缩。

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正如片头所写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一生的榜样!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2】

袁隆平超过1000亿元的身价,足以让富豪榜上的大款们黯然失色。虽然这样的比较不那么崇高,但它对当代青年仍有启迪意义。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7000万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管声誉、贡献还是身价都达到了别人难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这种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赞叹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读了自己的人生真谤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本色农民。审视袁隆平的衣着打扮,可能无人能将那黝黑单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联系起来。但正是这种朴实、憨厚的品性,铸就了袁隆平大功至伟的业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袁隆平是农民的儿子,他的根在农村,他血液里沸腾的是农民的执着、坚韧与忍耐,崇尚的是农民的朴实、朴素与节俭。既使在他成为名人后,依然一副农民模样,一点也不讲究,上商场专挑便宜货买。一次他看到衬衫打折10块钱一件,一口气买了10多件,下田时穿起来方便,典型的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说学者和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穿越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圣贤之人,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很淡,常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科学家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道德情怀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本色种子。袁隆平对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为世界农学泰斗,为使人类少一份饥饿、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种子一样处处生根发芽,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带给他们的惠泽。从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后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也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等几十个国家无私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尽管袁隆平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那颗奋进的心,永无休止的拼搏精神却一如既往,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景仰。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3】

《功勋》在祖国72岁生日期间播出,意义非凡,它在告诉我们,经过了72年风风雨雨,今天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个李延年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于敏和黄旭华们用智慧拼搏出来的,是像有张富清这样基层干部,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争取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不管是李延年还是张富清,不管是于敏还是黄旭华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尽忠,为前辈尽孝,为人民服务。

我们从李延年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军功章,而是他那种为了新中国“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和气壮山河英雄气概。

我们从于敏身上读懂了,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地砥砺前行,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从张福清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众多优秀品质。他不畏牺牲,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他可以挺身而出,不惧生死,奋勇杀敌。他不争名夺利,告别军旅退役转业时,他不恃功而傲,主动要求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地区奉献一生。

我们从黄旭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讲真,《功勋》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都知道,“共和国勋章”,是以共和国的名义对英雄与先锋致以的最为崇高的敬意,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勋章背后的巨大贡献与艰苦付出。《功勋》以写实的手法,彰显着功勋们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与情怀。作品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表达,在每个单元剧中,用独特的人生“切片”展现英雄与先锋的高光时刻,让这些在国家史册上闪闪发光的名字走向普通大众。想到他们就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这才是真正中华脊梁!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4】

小安东逃跑了,他想回家娶二妞,李延年问他,你回去,你能挡得住飞机大炮吗?我们在这儿,是为了保护千千万万个二妞。班长说,他有个弟弟,很像安东,他可能回不去了,让陈衍宗保护好小安东,让他回去娶二妞。陈衍宗说,自从他们听了小安东的故事,整个连都想让小安东回去娶二妞。他们实现不了的梦想生活啊,只要小安东能实现就好啦

陈衍宗,这个名字寄托了他爹对他的美好期望,早娶媳妇,多生孩子。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他天天念叨着,念叨着,最终,睡在了战场上,再也醒不过来了

罗厚才,一个热爱武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一个从国民党逃过来的兵,他也只是想早点回去生活,没想到碰上了抗美援朝,又一次在无奈中上了战场,他聪明,知道怎么开坦克,他知道坦克的弱点,他勇敢,想入党,想当战斗英雄,最后,他真的开上了坦克,他也真的,当上了,战斗英雄,开着敌人的坦克,打败了敌人的坦克

还有那个穿着美军军装,混入敌营,舍身炸毁敌人的弹药库的排长,那个抱着炮筒扑向美军的班长.......

虽然这一单元的主角是李延年,可一个高地的坚守,一场战役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靠某一个指导员就能成功的。是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了自己的战斗力,才有的一点一滴的胜利,是这一个个小胜利的累积,才有了一场战役的胜利。

突然就能理解,那些退役的志愿军,为何能坚守信仰,为人民服务。他们的命,是战友给的,好好活,才对得起战友们的命。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5】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篇6】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电影观后感: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


《山海情》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移民搬迁的故事。《山海情》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1

扶贫干部 今天你“山”“海”“情”了吗?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该剧艺术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的感人故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20多年来,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真心奉献,一波波闽商在宁创新创业,一代代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剧中马得福这样的扶贫干部们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干担当,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

山花落尽山长在,终日看山不厌山。扶贫干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坚决响应党的号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剧中扶贫干部马得福也曾对政策一知半解,当村书记向他解释清闽宁协作的重大意义时,他眼中看到了未来,脚下坚定了步伐。东部支援西部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在“马得福们”带领下,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笑声多了,村里小康住宅鳞次栉比,通村公路整洁干净,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中一片繁荣盎然的景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扶贫干部要有海一般的伟力努力克服艰难险阻,铆足干劲,攻坚陷阵。都说“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在艰苦条件下、在百般困难中“马得福们”以“越雪山、涉险滩”的精气神,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成长为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他们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为的就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生成泽广时芳茂,鱼水情通乐韵谐。扶贫干部要时刻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马得福们”深知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扶贫干部要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起乡亲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要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常穿梭于农家小院,让大家闻到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味儿。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因此,扶贫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贫干部务必要结合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原因,逐人逐项走访摸底,询查贫困现状、探寻贫困根源,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靶向用药”、“一户一策”,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准施策。

山海相会,东西协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贫干部当不以山海为远,勇挑责任重担,提高工作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2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3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4

乡村振兴须下“滴水穿石”之功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福建宁德地区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为扶贫工作留下嘱托,“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在下党落地生根。

过去“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如今已是“鸾峰桥上沐春风,茶叶香里说丰年”。下党从全省唯一的“五无乡”到有了“下党小高速”,从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6元,30年的惊人变化,有力地证明了“滴水穿石”精神的巨大作用力。

下党乡成功脱贫“摘帽”,既是全国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路标,又为乡村振兴敲响了催人奋进的鼓点,激励人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证乡村振兴的质量效果。乡村振兴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特别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

乡村振兴不是瞬息巨变,而是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默默为家乡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老党员黄大发历时36年,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把荒山秃岭打造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科学治沙的探路人”王有德二十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志之所向,一往无前;滴水穿石,方有神奇。乡村振兴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如钢的决心,下“滴水穿石”之功。

为者常至,行者常成。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襟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和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接好建设美丽乡村的“接力棒”,推动乡村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5

以“滴水穿石”精神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这些“硬骨头”,还需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穿石贵在“准”,瞄准目标不放松。滴水惟有对准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才会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形式主义的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的调研活动,切实给扶贫一线干部“减负”“松绑”,让他们全力出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滴水穿石贵在“恒”,牢记使命不退缩。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靠的就是永不退缩的韧劲,靠的就是愚公移山的执着。福建寿宁县下党乡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闽东山村,正是干部群众三十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就要像下党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滴水穿石贵在“柔”,扬优成势破难题。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的实干,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更要配合善于钻研、科学合理的巧干。面对一些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必须转变扶贫方式方法,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从强化贫困群众脱贫意识着手,注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


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这个时候就应该把感悟整理进自己的观后感里,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直接的知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怎样写才是一篇合格的观后感?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 篇1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1)

暑假里,我看了电视剧《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很搞笑,我特喜欢看。

今天下午,我在家又看了《老年英语之星》这一集,讲的是刘星的姥姥和邻居吴大爷争“老年英语之星”的事。刘星的姥姥看见吴大爷在读“Howareyou?”,声调拖得老高,样子还非常神气,回家就让刘星的爸爸夏东海教她,夏东海说他工作很忙,没时间。就让小雨教她(小雨在美国住过),小雨说:“在美国的事,我都记得,就是英语忘了。”刘星知道后,就想:“教姥姥还可以多挣点零花钱。”于是刘星就主动要教他姥姥英语。

刘星教姥姥读“allright”,他姥姥非读“哦赖他”。刘星教姥姥读“nothing”,他姥姥非读“闹醒”。刘星教姥姥读“banana”,他姥姥非读“不拿拿”,而且姥姥自己心里还想:“这香焦怎么叫这个名呢?”后来刘星的姥姥觉得很难学,就对吴大爷说:“这个老年英语之星还是您一个儿当吧!我往别地儿发展去了。”于是吴大爷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呀!就等你这句话了。其实,我到现在也只学会了一句“Howareyou?”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要想学成一件事很难,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有没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都学不会。我还感受到良好的基础就要从小练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前段时间我从报纸上知道《家有儿女》还有第四部呢!我真高兴,我好想让第四部快快播出呀!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2)

《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那古灵精怪的三个小家伙,幽默搞笑的夫妻,慈祥的姥姥和老爷。无不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的主要内容说的是平平常常的一家人家平平常常的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体现出的兄弟情,父子情,夫妻情,剧中的一家五口人时而争吵,时而打闹,但一番风雨之后依然是阳关灿烂。憨厚可爱的夏雨,调皮捣蛋的刘星,骄傲聪明的夏雪,死要面子的夏东海和容易冲动的刘梅,每当刘星犯错刘梅气的发疯要打他时,貌不惊人的爸爸总是能及时的制止,及时的解决,总是让人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是90后的孩子,我也和他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我有一个忠厚老实的爸爸,聪明能干的妈妈,啰嗦和蔼的奶奶。在我的家里没有打骂,没有惩罚,有的是宽容,讲的是道理。我的一切可以说都很一帆风顺,也没什么大的犯错。可是有一次我带了几个同学在家捉迷藏,一不小心把一个漂亮的小花瓶打碎了,我吓得哭啦,不知道怎么是好,因为这是妈妈的至爱,听妈妈说这个花瓶是妈妈的一段美好的怀忆,妈妈只要有空就把它擦得干干尽尽,插上妈妈最喜爱的花。妈妈虽然从没有打过我,可这次……,我决定死不承认。我把碎花瓶往垃圾桶里一扔,上面再盖上别的垃圾就赶紧装模作样的去做作业,有开门的声音了,我知道是妈妈下班回来啦,我不知道是怎么样才好,哟,今天这么乖在做作业啊,显然妈妈还没发现我犯的错,说完亲亲就去烧饭啦,突然,妈妈很平静的问我,昱昱我的花瓶呢,怎么不见了啊,不知道,我轻轻的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吗,不知道,我又不帮你看花瓶,妈妈没有任何表情的哦了一声什么也没说,爸爸回来后妈妈只是很平淡的说了一句,我的花瓶不见啦,我很高兴,我的办法真好,死不承认谁也拿我没办法,我美美的进入梦乡,怎么梦中有人哭呢,我慢慢的起床,慢慢的推开们,只见妈妈在把一个个花瓶的小碎片在一块块的拼,一边喃喃的自语,花瓶已碎已无法挽回,如果我的女儿不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我的心如此碎花瓶,……妈妈,我再忍也不住了……

还有一次,我考数学考的很差很差,我很要面子,放学回到家,我偷偷的在房间里哭,哭自己的粗心,哭自己的不争气,哭自己的……妈妈平时对我可以说是事事顺我,可学习对我可很严,昱昱,我已看过啦,你觉得哭能解决什么呢,如果哭能解决问题,妈妈帮你哭吧,我抬起满含眼泪的双眼,我发现妈妈一手拿一支眼药水,正往眼里挤呢,我露出一口白白的牙笑啦,孩子,不能为一点点的小挫折而放弃。我的爸爸在我妈妈后面做着加油的手势,我再一次笑啦。

世上最舒心的事莫过于沐浴在温暖而和谐的阳光下了。成长在阳光下,你会倍感自信;成长在阳光下,你会充满热情;成长在阳光下,你能忘记一切。

我的家庭是个平常的家庭,但平常中却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我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家庭里,我爱我家。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3)

家有儿女这些天我都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

我给你们说一说剧中的角色吧:妈妈刘梅—宋丹丹扮演;爸爸夏东海—高亚鳞扮演;夏东海的大闺女小雪—杨紫扮演;夏东海的儿子小雨—尤浩然扮演;刘梅的儿子刘星—张一山扮演。

我最喜欢剧中的刘星,我觉得他又滑稽又可爱,他虽然不爱学习,成绩差,但是有时有点小聪明,歪点子很多。

有一次,他历史考试得了100分,家里人全都不相信他。每个人给出一道跟历史搭边的题目,他们想考考他。结果,他都答不上来。最有趣的两道题是,刘梅问他:“孔子的老师是谁?”他想了想,回答说:“是钻子,没有钻子,那里来孔子!”夏东海问他:“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比窦娥还冤,那你给我们讲讲窦娥的故事!”刘星问:“窦娥!窦娥是谁?”

最后还是夏东海还了他清白。原来是刘星的亲爸爸胡一统给他买了一套《三国演义》的游戏软件,那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玩那套游戏软件,所以他对三国的这段历史很熟悉,考试时才会得100分。就说到这里吧,“家有儿女又开始啦!”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4)

《家有儿女》是一部喜剧,主要是讲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重组家庭,三个孩子与父母、老师与同学之间有趣的事,就像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正经历的故事一样。

剧情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像剧中的保姆妈妈——刘梅,刘梅勤劳善良、很唠叨,而且明察秋毫,大事小事都要管一管,非把事情弄得水落石初。夏东海——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小雪,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但心里总想独立。独立这一点跟我很像。刘星,调皮捣蛋,常常惹事,但一到刘梅妈妈发威的时候常常把事儿推得一干二净。

有一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讲述的是刘星破天荒地考了第一名,正在家美滋滋地等着刘梅妈妈给他颁发大闸蟹的刘星殊不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正在庆祝刘星考第一的时候,老妈刘梅接到一个电话,明天刘星班开家长会,这个消息给了刘星一个沉重的打击,犹如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刘梅妈妈开家长会回来了,她一声不响地坐在沙发上,手上拿着鸡毛掸子。刘星回来了!却把昨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进门才发现大事不妙,眼看“火山”即将暴发,刘星万不得已只好求助于老爸,冲动的老妈在老爸的幽默劝阻下,火气小了下来。

我很羡慕刘星他们家的民主主义,我如果能像小雪在班中名列前茅,爸爸能像夏东海先生一样幽默、诙谐的话,我们也一样能组成一个美满、和谐、幽默的家庭。

《家有儿女》给我极大的快乐,我相信不久以后它就像一颗浓郁的奶糖,在我的记忆中慢慢溶化,溶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让我的记忆多了一份芬芳与甜蜜。在现实生活中《家有儿女》也一定会在我家上演的。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精选篇5)

前不久,我看了《家有儿女》,我从里面得到了许多感悟。

《家有儿女》里面讲了一个虽然不富有,但是却生活得幸福、快乐的家庭。父亲夏东海单身一人带着女儿夏雪和儿子夏雨,千里迢迢地从美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和刘梅结婚了。刘梅也带了一个名叫刘星的淘气小男孩。从此,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开始了。

夏雪、夏雨和刘星这姐弟三人,虽然性格不同,也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嘴,但是他们却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其中有几段非常精彩,例如说其中的一段,我就简单的说一说:

有一次,小雪为了主持晚会节目,老爸就暂时借她买给她妈妈做生日礼物的蝴蝶胸针。可是,小雪却一不小心给弄丢了,姐弟三人都心急如焚。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三人凑五百块钱。但是,当小雪从商场回来时,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刘星和小雨着急地问:“蝴蝶胸针呢?卖完了吗?”“没有,只是昨天促销完毕,价钱又涨回去了。”小雪泄气地说。“多少钱?”“一千二百元”,然而,他们为了凑齐还差的'七百元,刘星忍痛割爱地把自己最心爱的明星签名的恤衫以一百元卖给了自己的好朋友键盘。终于,他们凑齐了一千二百块钱,可小雪还是再次垂头丧气的从商场回来了,“胸针卖了”,小雪绝望地说。

瞧,这姐弟三人为了还回被弄丢的蝴蝶胸针,为了凑齐一千二百元,刘星和小雨为了帮小雪,想尽了办法去帮她,刘星甚至不惜把自己心爱的明星签名。从中看来,团结就能解决难题,这可真验证了那些名句“团结就是力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

他们的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 篇2

《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感触颇多,今天我也来说说观后感吧!

《家有儿女》采用重组家庭作为故事展开的平台。主人公夏东海曾跟随前妻到美国陪读工作,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归国发展,并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本剧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的共同特点都是富有爱心,关心孩子的成长,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快乐生活的下一代。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姐弟仨,尽管血缘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倒也相处得犹如亲生一般。不过由于三人生长环境的迥异,使他们有着迥然的个性和爱好,所以争执在所难免。三人时而团结一致,联手对付难缠的父母,时而又会相互争斗,争取自己的权益。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这一家五口,由于性格各异、习惯各异,孩子和父母之间、孩子们中间、父亲和母亲中间,难免有争执和冲突,再加上他们的爷爷、姥姥、生父、生母时常介入,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情趣连连。在形式风格上,该剧喜剧色彩浓郁,人物语言幽默诙谐,富有个性,剧情让人忍俊不禁,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带入捧腹大笑的情境。

整体感觉它虽然没有过多的说教,但看完后却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知道应该如何轻松快乐地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如何去与孩子相处。比如其中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

由于刘星“生在福中不知福”,还有一种逆反心理。有一次,他因为反对妈妈不让他画画,被妈妈赶出家门,然后刘星就非常气愤,在外边生妈妈的气,还在同样“遭遇”的小女孩的.支持下画了三幅画。

第一幅画的是妈妈瓷牙咧嘴地打他,第二幅画的是他被妈妈赶出家门,第三幅画的是刘星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外流浪。这时爸爸过来了,看见他画的那几幅画,先是表扬了他一番,说:“你画的漫画非常好,可以上杂志呢!但是你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呀,是不是应该给它起个名字呢?”刘星说:“我就给它起一个—————更年期的妈妈”然后他爸爸就笑了笑,说:“如果你起这个名字,那你的画里边就少了一副图画,还是我帮你补充一副吧。”接着爸爸拿起画笔就在上面补充了一幅“妈妈偷偷流泪”的图。

刘星很是奇怪,为什么爸爸要补充一幅妈妈在哭的图呢?他就问爸爸:“爸爸,这幅图里边不是在说妈妈在镜子面前哭吗”爸爸对刘星说:“是啊,这幅图是在说你妈妈在镜子面前哭呢!你妈妈在每次打完你后,总会一个人在镜子面前哭上老半天呢!”刘星终于明白了妈妈是很爱他的。

我觉得剧中的主人公夏东海这个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即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让孩子懂得了道理,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一下夏东海,我希望自己以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像他一样。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 篇3

第一次《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我忘记是什么时候了,记得那时候还小,在自己家里看了一次我发现我喜欢这部电视剧了,其实这部也可以说是综艺或者生活日记。这部电视剧带给我很多的欢乐和笑声,想起剧中的刘星和夏雨以及小雪三个重组家庭的孩子各种搞笑,也想起来了这部电视剧的部分剧情。

现在自己也长大了,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那么地让人难以忘怀。剧中夏东海是一名作家,离过婚,后面跟宋丹丹演的本剧女主角重组了家庭,他带着小雨和小雪,一开始这个家庭很不和睦,其中发生了很多小矛盾,也有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都在“双方”家长的调节和教导下言归和好,家庭中的事跟我们那时候是那么地相似,就因此引起了自己内心的共鸣,记得那时候每天都守着看这部电视剧,还不止看一遍,几乎那个频道有播放我就会看哪个频道。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如果一个重组家庭下面还有三个小孩子,都是挺有个性的那种,那家里都翻天了,当然,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内心的向往,以至于这部电视剧当时很火,各大频道争相播出,也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前段时间看娱乐新闻,有几张图片,里面是现在的刘星和夏雨的合影,看着这张图片瞬间感叹,时间带走的太多了,十几年后是否还记得当初快乐的曾经。

不得不说《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演得很好,尤其觉得三个小孩子,那时候就特别喜欢夏雨,觉得她是一个很懂礼貌、很会照顾人的姐姐,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也是有姐姐的人,夏雨不仅成绩优秀还漂亮乖巧懂事,能够体会到别人心里的感受。夏雨很可爱,作为海龟的他在姊妹中多半扮演的是一个和事老,当然也是“霸道”刘星欺负的对象。刘星是一个活波开朗的小滑头,当然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分得出轻重。大爱这么一家子。

这部电视剧也是自己曾经清楚的一个回忆吧,每每看着这些字眼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这部电视剧。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 篇4

重温一次,很想哭,想起以前小学的时候蹲在茶几旁看着家有儿女,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着刘梅做着一盘盘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看着三个小孩互怼,我傻笑着,有好几集我看过不下三遍,似乎只能在电视剧中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甚至会幻想自己家就在那儿,家里有好多有趣的矛盾和善解人意的双亲,而我的生活似乎不曾见过波澜。那无数个周六周日的午后,我只能凭借家有儿女才能度过,是的,我的童年是缺少父母的,他们健在并有空但往往见不到。

小时候的少儿频道总会把片尾跳过,我很喜欢那首歌,却从来没听过完整版,没想到如今18岁竟是含着泪听完的,我想知道我在哭什么。

18岁的我,依旧没能感受到家庭的含义,我已经有了一点心理疾病,毕业后的三个月平淡无奇,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我不过是一个帮他们写字和玩微信的工具,他们不过问我的大学,不过问我的理想,我不过是他们用来攀比孩子高考成绩的“人”,我的事从来没有真正引起过注意,三个月的最后两个月我几乎没出过房门,没和他们交流了,他们似乎也不过问,不过是家里不用再顾及我的菜了,不用打扫我房间的卫生了,我心寒过,也已经有过绝望,甚至寻短见,我问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不过是在不断接近死亡。

我的前xx似乎是刘星,不断有新点子,却不断被否决,我要承受所有的不愉快,可是我真的没有体会过家有儿女的温馨,多年后的重温真的很暖。

很累,我的.家庭意识也很淡薄,一个人没有家庭是什么样?我甚至羡慕,父母没尽过责任,却要求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动辄“你看看谁谁谁”。

不要和没见过光明的人谈论太阳。当我向人诉说我的苦恼时,别人总是说你总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父母还是很爱你的。

谢谢家有儿女,你给无数人理想的童年。也恨家有儿女,你给我带来了不切实际的幻影。

我无法说决心一死,也无法自信向前,我身处家庭,家里每个人都厌恶彼此,都想要逃离,为什么所有人都出不去。

家有儿女电视剧观后感 篇5

观看《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时时刻刻在我们身旁。

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刘星,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夏雨和夏雪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无论这个家庭发生了多大的事,他们总能乐观地去面对,最后总会很快乐地去解决。它没有过多的说教,看完后却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知道了如何轻松快乐地去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如何去与孩子相处。

确实,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是快乐的,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其实想一想,我也是很幸福的。我有一个勤劳、善良、对我百般体贴的妈妈,也有一个除了懒惰没有任何缺点的爸爸,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来看待,为我的成长付出一切,我还有什么烦恼呢?可是,任性的我总是认为自己不快乐。当妈妈为我做了排骨让我吃时我却像吃毒药似的,还一个劲儿嚷道:“我要吃虾,我要吃虾。”吃完鱼后,还要埋怨一顿爸爸妈妈。当爸爸让我背诗词看古文时,我是那样的抵触不配合,从不认真去背。害得爸爸只好想各种办法来激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段时间他竟和我一起背,我背一首他背一首,最后比赛看谁背的多。正是在爸爸的激励下,现在的我百余首诗词烂熟于心。细细想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我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快乐无比的,不是吗?

快乐如草般散发着一种清香,快乐如蝴蝶般在花丛中寻找着生活的花朵。快乐真的是无处不在,如同空气一样。

《家有儿女》让我感到生活是快乐的,你呢?

相信《关于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电视剧山海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