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童年的读书笔记

童年的读书笔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集锦。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集锦》,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2】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半年前的新教师培训大会上,主讲教师向我们推荐的,本书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她从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抓住“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作者温柔的话语打动,蒙台梭利女士把儿童放在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观察儿童的行为,分析成人应该改进的方面,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的智慧》这一章节。

儿童热爱成人,并且尊重成人。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成人,发出的命令如果儿童没有听从时,就会认为是儿童在闹脾气,却没想到,这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即大发雷霆,而是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用爱去包容儿童,用爱去理解儿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一味地指责。

我一直认为,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不同的。在学校里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会非常勇敢地表达内心的爱,会在课余时间大方自然地与老师表达情感,不畏惧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成人和他自己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但有的孩子总是很腼腆,甚至有时面对老师的主动关怀,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甚至无助地涨红脸跑开。用爱浇灌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般,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友善和真诚。

奇奇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珠子总是骨碌骨碌转,他常常蹦出几句天真的话语,老师们听了都忍俊不禁。就是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总是在早晨偷偷地将一盒牛奶,或者一只苹果放在讲台上。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奇奇获得了满分,一年级的练习难度并不高,全对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拿过练习纸,只有他,快步跑上来,轻轻地拥抱了我,对我说“谢谢你,石老师”。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他说,因为是你教了我知识,我才能全部做对。

那一刻,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喜悦。晚上和他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的声音很温柔,但又充满力量,对我多次地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对孩子的付出,也为孩子这么暖心的举动感到自豪。

在和他妈妈聊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果然,只有心中充满善良和爱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说奇奇是一件“小棉袄”,那他的妈妈,就是温暖的太阳。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爱,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棒,我很爱你”,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此以往,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吝惜表达情感的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3】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利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始于出生,满足不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遵守他们的要求,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应为‘解放儿童的思想’创造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应消除他们行动的一切障碍。

真正的新型教育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和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从心底里摒弃愤怒和傲慢,应该懂得谦逊和善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判断,忽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是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育。

儿童代表未来,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而不懈努力,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并告诉了全世界。也许,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可能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4】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 ...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5】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

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6】

这本书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7】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8】

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9】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0】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读到作品的什么内容能令您身临其境呢?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中常有波澜。而相对应的,我们要在读完后做好总结,把知识和感悟写进读后感里,你也许需要"童年秘密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1

假期,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我翻开《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读起来如沐春风,不忍释卷。当放下手中的这本书时,内心感到无比羞愧,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可是读过书后我却发现,自己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的了解却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有一个观点引发了我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蒙台梭利指出: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文中写道:“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自发性的活动?

她在书中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同时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由此我想,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积极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通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因为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不同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一定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能力,当然了,此时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保持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助,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形成一定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能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不能再习惯性的用父辈们教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而应遵循教育科学,沿着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精神世界的需求顺势而教。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2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因为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马上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这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因为我年纪小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今天,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3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对儿童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读童年的秘密,能够解释你教育生涯遇到的许多琐碎问题。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行为和儿童心灵成长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尤其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虽说是通过教授身体动作来掌握技术动作的规律,但此学科更接近自然贴近生活,关乎学生身体和内心成长的学科,而此书对幼儿时期的“不理解现象”之谜进行探索和解答,本书阐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秘密,是对儿童发育与成长特征最生动的刻画,所以,此书更应该细细的读一读。

如果问体育老师,小学生体育课是什么样子的呢?估计十个有八个老师会说,上课学生没有纪律性,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大堆,组织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想发火但是学生当时能够安静一会,下一节课以上种种又“重复”,对与“油盐不进”皮孩子打不能打,骂不能骂束手无策,以至于体育教师都是感觉苦不堪言,在加上每天有2-3节室外的体育课,身心俱疲;课间十分钟总感觉时间太快,惧怕学生到操场集合,感觉学生来到操场,从他们的语文数学“正课”解脱,而体育课就成了“放松课”、“度假课”、“室外聊天课”。经过读取这本书,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灵成长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儿童能够让我更好的驾驭课堂,更好的对待他们,重心定位自己,不做“暴力式武夫”体育老师,静心、镜心、精心,对学生以爱的立场从心开始。

本书的“缺乏理解力”章节提到:“由于成年人没有意识到儿童身体活动的重要性,他们就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这成了儿童失调的原因”。作为室外的体育课,铃声响起,学生的心早就将飞向室外,室外有新鲜的空气,冬日有暖阳,夏天有微风,这一些这一切都是儿童内心敏感期所需要的元素,是儿童对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途径。而作为体育教师视角认为,体育课堂也应该是“无声”“安静”,学生就要像“植物”,是花朵,吵吵闹闹就应该是阻止,体育课就不应该发出声音。其实,体育课就应该“放一放”,这里的放不是无目的无法则的放。应该是在规则要求之下,教师有引导有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去玩,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探索运动项目的内在结束。这与“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学生立场,教与学重心下移异曲同工之处。体育课堂就应该是乱的,就应该是吵闹的,但是也需要“规则”,体育课程规则是保证学生安全,保证学生学习更好顺利的进行,教师与学生都是规则维护者,是学生来享受“自由”的前提,但是这需要一天一点,一年级一年级的培养。如果从学生上学那一刻起,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在“规则”允许下,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只告诉教学任务,耐心让学生尝试,静心的纠正他们错误,当不规范的动作出现时,在作为示范者去教,而不是一上课就是:“你给我这样必须这样做!”,“这就是正确动作,不容置疑”。不给他们发展身体活动空间,不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低段学生上课时表现还够让人接受,学生还能够积极配合,可是上了高段学生,就像拖了缰绳的野马,各种顶撞,各种反抗,各种狂乱都来了,感觉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不到他们身上的朝气蓬勃。这或许是书中所说的“儿童乐于服从成人。但是,当成人要儿童抛弃那些有助于他发展的本能时,他就不可能服从了”。如果老师不知道心理发展是这样规律,不顾儿童天然的尊严感,一味的批评指责,总感觉有些毛病怎么批评就是改不了,最后导致结果是老师身心俱疲,对班级学生失去信心,轮到这个班级时就是硬着头皮上课流程走完,而学生还是“无动于衷”消耗着体育锻炼时间,且心理对老师“不公平待遇”哀声抱怨。蒙台梭利指出孩童做事没有耐心,没有纪律性,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不快活,心理被扭曲,如果作为教师能够多一下耐心,在教学中“等一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少去干预,那么他们心理恢复了健康,自然会守秩序,有耐心。

这是我的第四篇读书感悟,读这本书时,感觉吃力,且本书学术理论性强,短短的一篇读书感悟,逻辑性甚微,且是一些对工作烦事唠叨,继续行走在探索教育奥秘之旅。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4

主旨:是固执还是意志坚定小孩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在他们的想法里某些事一定要按照某种顺序去做才行,当看到妞妞日记爹地妈咪一切请按标准程序来时,只是觉得很有趣,我没怎么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情形(可能是小孩多由我在照顾,都是按小孩熟悉的方式在做),当家中来了另一个家庭的小朋友,我才发现儿童的秩序感真的很强,而这一特性很容易被大人解读为固执。

似乎这种大人与小孩的冲突特别容易发生在由多个照顾者照顾的情况,如果小孩心中已经形成某一件事的流程(如妈妈教会了某一刷牙的步骤),他会很坚持要这么做,当另一个大人换了另一种方法,小孩就可能会生气,或者要求要找知道要怎么做的大人(通常都是妈妈)。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例子一:一个二岁多的孩子坚持用某一种汤匙才肯吃晚饭时,父亲认为这是一种无理取闹,反而斥责孩子不吃饭的行为,同样的要求在午饭时也出现,当时妈妈就顺着孩子的意思去拿那个汤匙给他,孩子拿到汤匙后很快安静下来吃饭,在晚饭时出现同样的事,因为父亲的做法不同,父子为此都很不高兴,结果最后小孩没有在斥责后吃饭,还是等拿到对的汤匙才吃。

例子二:外婆不断劝说三岁多的外孙去睡觉,说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小孩就是一直说「不要」,外婆已失去耐性。妈妈过来问了一句「你要拿什么一起去睡觉」,孩子拿了一个火车头,然后非常顺服的牵着妈妈的手去睡。这件事有人的解读可能是孩子比较听妈妈的话,但Motessori在类似的儿童行为观察中发现了儿童的秩序感的存在,是因为妈妈比较了解孩子的需要,才显得孩子的行为较为顺服,有人称之为爱,但这种说法易让人误以为是用错方法的人不爱孩子,其实不然,在上个例子中,外婆也爱孙子,只是讲大道理不若理解儿童更能符合孩子的需要。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有关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2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3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4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5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6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慢慢研读。虽然我看了一遍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但书中的许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节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使我们明白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已经可以感觉到。当一件物品被置于不恰当的地方,是儿童发现了它,并且把它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两三岁的儿童会注意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例如,在小班,我们经常发现儿童会有把一把放在不恰当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进篮子等行为,而这些并没有老师的提醒。看到某些东西放置零乱,这似乎相当于一种刺激,也是使儿童活动的信号。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在幼儿园里,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练习后,会把器械等东西放回过去习惯安置的地方。这是他们所执行的一个最高兴和自发的任务。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如成人看到儿童试图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梳头时,他知道儿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达到他的标准。这时,尽管儿童正在进行一种令人欣喜的建设性活动,但成人走过去强制地“帮助”他完成,儿童所有的企图都受到阻拦。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系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读到《爱的智慧》这一章时,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为在我和儿子之间也曾经有这种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讨厌呢?我们来听听蒙台梭利是怎么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

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由此再引申到我与班级里的孩子,仔细想想一些孩子平时的表现,在当时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但现在再好好想想,就会知道那是孩子一种爱的表现了。感谢蒙台梭利告诉了我们这种爱的重要价值,今后我要向孩子们学习,学习这种爱的智慧。

这真是一本伟大的著作,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7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 ...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汇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童年秘密》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1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 。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2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 ...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3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教育专家,假期读了她《童年的秘密》一书收获颇多。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

我们要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我们成人的失误。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成人的放手也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我们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作为老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桌子、凳子、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特别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后是要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和发展规律准备好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促使他们健全地发展。

《童年的秘密》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让我能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施教和他们共同相处,对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4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半年前的新教师培训大会上,主讲教师向我们推荐的,本书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她从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抓住“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作者温柔的话语打动,蒙台梭利女士把儿童放在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观察儿童的行为,分析成人应该改进的方面,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的智慧》这一章节。

儿童热爱成人,并且尊重成人。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成人,发出的命令如果儿童没有听从时,就会认为是儿童在闹脾气,却没想到,这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即大发雷霆,而是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用爱去包容儿童,用爱去理解儿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一味地指责。

我一直认为,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不同的。在学校里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会非常勇敢地表达内心的爱,会在课余时间大方自然地与老师表达情感,不畏惧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成人和他自己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但有的孩子总是很腼腆,甚至有时面对老师的主动关怀,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甚至无助地涨红脸跑开。用爱浇灌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般,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友善和真诚。

奇奇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珠子总是骨碌骨碌转,他常常蹦出几句天真的话语,老师们听了都忍俊不禁。就是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总是在早晨偷偷地将一盒牛奶,或者一只苹果放在讲台上。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奇奇获得了满分,一年级的练习难度并不高,全对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拿过练习纸,只有他,快步跑上来,轻轻地拥抱了我,对我说“谢谢你,石老师”。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他说,因为是你教了我知识,我才能全部做对。

那一刻,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喜悦。晚上和他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的声音很温柔,但又充满力量,对我多次地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对孩子的付出,也为孩子这么暖心的举动感到自豪。

在和他妈妈聊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果然,只有心中充满善良和爱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说奇奇是一件“小棉袄”,那他的妈妈,就是温暖的太阳。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爱,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棒,我很爱你”,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此以往,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吝惜表达情感的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5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降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6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

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7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8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童年的秘密》


1、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2、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潜在生命力精神胚胎期肉体化过程吸收性心智

3、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4、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 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5、工作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

6、儿童是成人之父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并不是成人的天敌,或成人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也不是等待我们修剪或修理的花园里的花朵。

7、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但精神分析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蒙台梭利倡导通过系统的科学观察来开创一个科学研究儿童的新领域,关注儿童身心发展,帮助儿童建立正常的心理生活。

8、成人不理解儿童,总是在与爱与牺牲等名义或伪装下潜意识地压抑儿童,阻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总是与儿童处于矛盾冲突之下。

9、这些痛苦骚扰了儿童完整而又脆弱的心灵,导致儿童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看作低等的人,而这和自然的本意是截然不同的。

10、弗洛伊德使用压抑一词来说明成人心里紊乱根深蒂固的起源。

**弗洛伊德认为,为了减轻或消除个性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个性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特点:它们是潜意识的;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脱离的特性。

内容:1.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2.否定,伴随着痛苦感情一起产生,是一种为了减轻痛苦的保护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现实状况。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消极方法。

3.投射,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不良品质、思想或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

4.反向作用,使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5.合理化,文饰作用。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等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的、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6.替代和升华,替代: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转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

升华: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7.退化作用,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示较为幼稚的行为的方式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8.固着作用,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映方式的刻板化。

9.认同作用或自居作用,指个体潜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11、人类精神的整个发展就是一个获得意识的过程,即意识之外的东西自我呈现的过程。

12、成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影响儿童心理的一切,所以才会误解儿童。正是这种看法导致成人把儿童看成必须通过成人的努力去填满的白板,看作一切事情都必须由成人代劳的没有生机而且无能的人,看作成人必须寸步不离地加以指导的没有内在指引的人。最后,成人还充当儿童的缔造者,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的善恶。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600字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

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

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

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

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

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

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

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

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

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600字


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

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

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

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

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

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

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

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800字(精选)


假期里利用闲暇之余阅读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该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又颇具代表性的例子,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我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到达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主角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我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书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日,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我的学生。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细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想看到花开的灿烂模样,现在就要用心学习浇花的理论,不是提了喷水壶的人都能成为好园丁!为了我们的孩子,加油吧!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在产假期间就听过一部分,觉得当时都记在脑海中了,但现在又感觉忘得一塌糊涂了。最主要的是对于现在的我听这本书应该是恰到好处。人们都说,生了二胎后老大都会变得很懂事,但我想说的是,那估计是逼得让孩子懂事。我——就是这样子的。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总觉得越来越难,而且方式方法特别重要,心理都明白这些事,但做起来就有些难了,可能由于二宝的出生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是忙乱,主要是二宝从生下到现在一直夜醒比较频繁,所以长期处于休息不好导致白天精神状态糟糕,然后就导致在大宝身上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时不时的去吼叫孩子,什么不如自己的意愿就会冲着孩子发火,或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必须按我说的去做,但事情过后自己又特别后悔,这样的吼叫和控制只会伤害到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我又再次回放《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觉得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道路上应该学习很多。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m.dhb100.com

这本一百年前的书确实有冲击到我的心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确实影响了无数个家庭,整本书是围绕三大方面来写的。

1.儿童的心理发展。

2.儿童之家的教育。

3.儿童与社会。

首先在第一方面让我觉得特别受益的是书中的原文:当一个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压抑时,她的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马上就踮起脚来,怎么可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我们不让他做这做那是怕他受到伤害。父母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的犯错误,每一个人都犯了有意识的错误却感到后悔,但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我们往往都会犯这种潜意识的错误,而导致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次在第二方面谈到自卑,有些控制型的成人因为其潜意识的对儿童的防御,不仅限制儿童的行为,还会引致儿童的沮丧和自卑。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什么都在控制,非得按你的意愿去做,那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出现。本书最后说到,教育子女是大工程,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坚持。孩子的优点、缺点,最初和最终的来源都在父母。引导儿童走在正确的路上,是每位成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的路上我会继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这是因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模板9篇)


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1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降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百年前风靡欧美的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对书中内容钦佩的同时,不由得想到了那时的中国儿童。当时已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但直到百年后的现今,这句话在更多人眼中还是做为口号的意义更大些。特别是对做为孩子第一老师的父母而言,在如今社会的浮躁中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及怎样让“少年强”以及更深层的源由,更不要说从中反思其对成人世界潜意识层面深远影响。

而本书作者从实践中总结与思索后,在百年前已指出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并形成理论有效践行,使其理念广泛传播延续至今。以蒙台梭利命名的儿童之家、幼公园遍布世界。但书中有部分宗教类讲解,只能是仁智各有所见吧。

成人的世界碌碌匆匆茫茫然,儿童的世界充满活力热情和欢快,叫成人怎能不对其念念不忘。可每个成人都是儿童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就变成两个“世界”的人了?其实就像儿童的眼晴,那么清澈透亮,让人看一眼都几乎能忘了忧愁,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可随着成长,如宝玉蒙尘,变得浑浊变得灰暗,早已不知初心,成了世界规则的傀儡,任其摆布。所以偶尔对童年的回忆怀念都是一次拂尘的机缘,可以让你去寻觅人生的源头,了解人生与自我的成长秘码。

曾经对“三岁看一生”这句老话很不解不屑,但人好像就是不断在推翻自己的观念中成长的,所以说“打自己脸”是成长。打得越深越狠成长越多,不过必须适度因为脸会肿的。或者说就是因为怕肿就拒绝了成长。

其实童年对人的影响虽缓慢但却深刻持久,而成年人的性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成定局。但孩子长大后已记不清儿童时期的性情,而长辈也只说些浪漫夸张的所谓趣事,所以个体很难自我验证这句老话的道理。不过自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在内心深处告诉你这是非常正确的。虽仍不认可“定局”二字,但这个模糊的意识让我有一种明悟,懂得了很小的时候对人生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并且神秘而悠远。

所以回顾本书会有一种探索人生为何会如此的感受,拂去无数尘埃,揭开一层层面纱,向着那清澈透亮追寻而行。回顾就从成人对儿童的不理解说起。

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而来,为什么却不理解儿童呢?因为不想!或者说不值得!这是一种成人专有的傲慢。人们更困惑更无知的地方还有他们意识不到儿童同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自行慢慢完善,而这需要时间去完成。可这期间,成年人就会喜欢凭借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儿童,他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出来的儿童才是完美的,完全忽略自己本身实际的现状。只要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成年人的方式,那么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原谅的,会被要求立即改正。这就是成年人教育儿童的方式。纵然他们说自己为儿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付出式教育只不过是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成人对儿童的轻视,这种不理解的轻视是因为儿童会有很多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大人们却从来不去深思儿童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儿童是内心空白什么也不懂,需要被教育被填充的对象。

而不懂儿童心理的成年人,在与儿童交往时,更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霸道强制,并且都会以为孩子好为名义。孩子这时是弱势的,即使不满也只能妥协。这就为日后的叛逆埋下了伏笔。而将来孩子的叛逆有多严重,就知道父母曾经有多么的自私霸道。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个弱者,孩子要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发展,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把理解孩子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也是教育的起点。

所以回顾探索童年的秘密,第一步是要去理解儿童,也是了解曾经的自己与成人的关系,而这首先需要成人以平等的心态与儿童去形成沟通。理解只是开始,之后是更深入的认识那些成人失去了又怀念不已的儿童的神奇。

我们对儿童表现出的惊人的征服力早就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对儿童身上发生的“奇迹”都熟视无睹。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成年人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行。那么一无所知的儿童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如何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并且学会所有说话的细节呢?r这就要说到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在这个时期不但会自学新的东西,而且会自我调节。就像自备能量源,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能量。

很多儿童的敏感期能从出生一直持续到五岁左右。这个时期是非常神奇的,儿童会用惊人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在这个时期内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它能让儿童轻松地征服事物,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的知识。但是如果这个时期里儿童的敏感性被阻碍,无法发挥出来,儿童的心理就不会正常发育。儿童的心理会发生紊乱甚至是扭曲,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创伤。但人们对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却了解很少。事实上,儿童心理的大多数伤痕是由于成年人的疏忽而不知不觉造成的。

其中秩序敏感相对最典型突出。秩序对儿童和成年人来说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带给成年人一种外在的愉悦。但却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同鱼与水一样。孩子不能语言表达时经常莫名的哭闹,往往是他心中的秩序被破坏了。如水瓶经常放在那里,在孩子心中形成印象后,就不能换位置,否则就会不高兴甚至哭闹。

更典型的比如孩子总是将玩具玩完后弄得满屋都是,有时还不让收拾,只有等其睡觉了才可以收拾。这其中的原因是,在他心中对此形成一种秩序印象,就是孩子本身就是负责玩后面自会有大人收拾,第二天一切都会恢复好,这样孩子继续玩并继续弄得满屋都是,如此在他心中才算正常。

还有如小孩子爱玩的捉迷藏,特别是他们较小时,他们的玩法总让我们感觉不理解感觉幼稚。因为他们会看着其中一个藏到桌布下面,然后一起关门出去再进来,之后掀起桌布后就找到了,这时他们就非常高兴地一起蹦蹦跳跳,并且会持续玩下去玩得乐此不疲。这些让大人很费解,或者直接认为孩子可能就是这样幼稚的。

其实不然,东西被儿童找到的时候,并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儿童的不是找到东西,而是在物品应有的地方找到它。这就是孩子敏感的秩序性。

这样就知道孩子的行为大多是其自我秩序的一部分,而秩序的形成是儿童对外界的观察与模仿。成人将物品乱拿乱放全无定性,儿童自然会学到。而最可叹的就是,成人的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说过即忘。其实孩子从家人身上学到的基本都不是用语言来传导的,而是行为。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答应你一件事却又不去做时,就一点都不需要惊讶了。

成人应该要更多的了解与重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并且要明白秩序敏感只是敏感期的一小部分。这样就能理解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也能让孩子更自在更快乐。

探索的第二步,是要明白孩子的敏感期就是那个三岁看老的源头。会决定一生啊!如何重视都不过份。可惜有太多人的敏感期是被忽略甚至阻碍的。而且越了解敏感期的神奇,就会心存敬畏,所以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平等就可以的了。

性情在敏感期有所成型后,下面就是看其与外部的融合与对抗后的成效。

一个动物所处的位置和性情,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例如:羊羔性情温顺,狮子性情暴虐。小蚂蚁是勤劳者的象征。与动物不一样,儿童的心理本能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的。儿童不受既定本能支配,这个事实证明,他有更宽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个儿童以后的发展都不相同,这就跟其外部环境紧密相关,而成人是这外部环境的主导。当成年人看见儿童在付出很多的努力后,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的时候,自然有种想要帮助儿童的冲动。r儿童对琐碎又无聊的事情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会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去做,最后也不会有什么意义,这在成年人看来实在是奇怪。一个儿童拿起衣服开始往身上穿的时候,这种可贵的行为不但不会得到成年人的赞扬,反而会招来一顿批评。因为成年人觉得孩子不可能快速把衣服穿好,而自己可以帮孩子快速穿好,于是就替孩子穿衣穿鞋。r可是穿衣这个简单的活动只是儿童进行的尝试,是个体会快乐的过程,是自我成长。而当成年人走过来夺过衣服,替孩子做时,在孩子眼中,成年人如同巨人一般,让孩子无法抗争。

这种匆忙霸道让儿童无所适从,当然成人匆忙霸道的原因大多还会自以为是为了孩子,但却实打实的本末倒置。

第三步就是充分认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多的让孩子自然的接触外部环境。并逐步了解孩子们在没有利益驱动,并且也无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他们学习努力的源动力是什么。这个源动力很可能是成人与孩子的差距所在。

总体来看对童年的秘密的回顾探索,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态才能理解儿童,才能反思本身的成长困惑;之后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神奇并知晓了性情的产生根源,就要对孩子敏感期的发展心存敬畏,对自我性格有一个溯源认知的同时也要反省督促自我治愈与成长;再后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尊重孩子的自然性发展。经过这些的探索回顾,对儿童成长秘密有了一些领悟。

这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儿童已越来越接近成人的世界。这时候人性的基本规律就会渐渐占据上风。爱、依赖、占有、控制、抵触、自卑等等人性的基本点都一一登场。这时成人又会想当然地以为很明白这些并给予孩子指导,但千万不要忘了这些的根源忘了其发生成长的过程。

父母家长应该牢牢记住,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爱我们,他们爱我们胜过一切。在孩子这样对你最尊崇的爱的目光下,希望成人们都要明白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尽量最少限制又充满爱的环境,期间再尽可能少的加以有益引导。如孩子们能拥有美好的儿童时光,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惊喜,乃至再次延续他们敏感期的神奇。这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最近看的一本书中备加推崇一种成长型思维,并称之终身成长,我本身也很认同。但这种思维在孩子面前就几乎是个笑话,因为孩子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在自然性的成长,根本不需思量更不用费劲什么思维模式,孩子本身就是成长。而之所以这种思维大行其道,是因为太多人的成长早就止步于儿童期。所以与其说是家长成人造就了儿童,还不如说儿童是成年人的老师,而且是最接近完美的那个。

最后虽然读此书已百年后,但愿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4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5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

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6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因为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马上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这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因为我年纪小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今天,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7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8

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9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集锦》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童年的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