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最新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

当我们从一部正能量影片中得出新的感悟时,优秀的影视节目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观后感就是记录一部影片给你的感悟和人生道理。写观后感抒发感想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那么,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模板有哪些?急你所急,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日子!因为,我国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

听!“嘭”的一声,返回舱成功着陆,接着,耳边传来一阵沙石与返回舱的摩擦声,瞬间,又响起了一声声热烈的掌声。看!返回舱如同一只巨大的椰子,快速从空中向下落,刹那间,这只焦黄的“椰子”张开了巨大的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这把降落伞在空中逐渐张开,被风吹得鼓鼓的,带着返回舱缓缓在东风着落场着陆。顿时,着陆场上尘土飞扬。医护人员迅速赶来,确定航天员身体健康后,把他们一个个扶了出来。椰子似的返回舱、宽广的着陆场、三位航天员,构成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

妈妈一边看,一边摸着我的脑袋,给我介绍:“三位航天员返回地面一共要9个小时。其中,经过大气层时温度高达几千度,所以返回舱外面好像被烧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问:“他们出舱为什么要让人扶呢?”“太空中没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飘着的,与地面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从太空回到地面后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妈妈回答道。

看到最后,我不禁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扬我中华魂!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奔月”带回的月球特产,再到“天问一号”留下的中国脚印……中国航天事业“梦圆九天”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争当乡村振兴“急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结出香甜“硕果”。

以信仰为灯,找准“筑梦”主基地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从“东方红一号”问世到“北斗”造访苍穹,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为重、家为轻,以科学为重、名利为轻,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投身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事业,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断实现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点亮一条条“中国轨迹”。广大驻村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以奋斗为基,夯实“实干”发射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九天揽月、漫步星际、遨游太空……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坚守、是深山峡谷里的风餐露宿,它们无一不闪耀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基层一线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繁杂,驻村干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压的思想准备,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去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驻进群众“心坎”。

以探索为炬,点燃“创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特产……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梦圆九天”的逐梦路上,创新是化解危机、孕育新机的制胜法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一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驻村干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学深吃透,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善于结合乡情民意,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在探索新办法中带领乡亲群众开创致富增收新局面,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20xx年4月16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三位航天员回家了。

看!三位航天员正“安详”地躺在座椅上看报纸似的手册。而地面上东风着陆场空无一人,已经为火箭着陆做好了准备,这次有5架直升飞机,搜救部队和医护人员。

听!地面正与航天员对话呢!“请航天员上报自身情况。”“洞一感觉良好—”翟志刚拉长了声音说道。“洞二感觉良好!”王亚萍用清脆的声音说。“洞三感觉良好!”叶光富不急不慢地说道。顿时,“啪啪啪……”的掌声响了起来。

此时,返回舱已飞出了“黑障区”如同火球一般快速下降,到了距地面五千多米的地方,返回舱扔出了引导伞,紧接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大伞快速打开,返回舱的速度慢了下来。不一会儿,返回舱一摇一晃地掉在了地上。搜救队员立刻架上为航天员准备的“滑梯”,两名搜救队员和一名医监医保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将三位航天员拉了上来,他们躺在特制的床上,被“睡袋”包着,被六位搜救员依次抬进了医保车中。

妈妈说这些航天员真不容易呀!而我在想:他们在外太空生活了半年之久,可真伟大!王亚萍的女儿一定会满怀期待妈妈会给她摘什么样的星星呢!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直播、教育部网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探索太空给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方便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中发明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发明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别了“通讯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中国航天员顺利从太空回家了!

看!远远地一个白点从天空快速地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开启了降落伞,红白色条纹的降落伞像一朵盛开的大红花。只见,一个船舱掉落在沙土之中,扬起了很多沙土灰尘。直升机飞了过来,准备迎接三位航天员。就连一些小动物也来见证这一时刻。舱门打开了,工作人员赶快拿来一张小床,小心翼翼地将宇航员拉出舱外,让他们躺下。

听!“砰”的一声,随着一声巨响,飞船停留在沙漠中,静静地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紧接着直升机的呼啸声,汽车的鸣笛声,工作人员的脚步声,现场记者的采访声,接踵而来。返回舱内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地球,感觉良好!”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着这令人振奋的场面,妈妈激动地说:“这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在太空中做实验、装机械臂、上’天空课堂’授课,任务很多很重要,这些都离不开他们辛苦的学习和训练。”

我觉得只要明确目标,一往无前,就会有新的发现和线索,能使国家的科技更强大,让中国声音响彻太空。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0

第一次是东方红卫星上天,标志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问天成功,那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完全有能力独立发射自己的卫星了。第二次是杨利伟乘坐神五顺利升天并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人实现了载人航天梦想。神州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探索外太空以及登月的成功为期不远了。神八天宫对接成功激励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激励着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成绩差,有些同学的成绩好呢?那可能是因为有些同学太懒,不好好学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不能提高。我们可以借助航天员刻苦勤劳、细心钻研的精神,在学习方面:平时,要刻苦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考试前要认真的、反复的复习;写完试卷,要细心的检查。这样,成绩肯定会提高上去的。中国的航天人通过辉煌的航天成绩,给全体中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要相信自己,发展主要依靠自己,学习外人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自我造血能力。

中国人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只有依靠自力更生创造出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值得自豪的成绩。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中国航天人的自力更生精神,都应该有航天人的底气和勇气,把所有的行业都做成航天事业一样的地步,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祖国真伟大!向中国的全体航天英雄们致敬!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就是把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变成自己的理性思考。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xx年。终于,在20xx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嫦娥一号登月完成了环绕任务,嫦娥三号完成了着陆巡视的任务,而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将会实现在月球上的预定区域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嫦娥五号的落月是探月工程中“绕,落,回”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嫦娥五号的着月,标志着我国圆满地完成了探月的战略规划,接下来将要开启对月球与深空的探测。嫦娥五号登月的任务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因为首先要成功地落到月球上,然后再到月球上的物质进行采样,然后再从月球表面升起,在太空中与轨道对接,最后需要成功地返回到地球上。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地艰难,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整个操作的过程也是最为复杂的。嫦娥五号的任务已经并不是要落到月球表面那样简单了,因为在月球上采完样要返回到地球进行检测的,所以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上起飞是需要很强大技术要求的。

而且由于目前为止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月球上环境非常地复杂,这也增加了起飞难度。而且在起飞以后,还要实现完美对接,使嫦娥五号顺利地返回地球,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会令人激动万分。嫦娥五号成功落月以后,我国将要实施进一步的探测计划,计划在接下来的嫦娥六号将要在月球的南极进行采样并且返回到地球,而嫦娥七号的任务是对月球上极区的资源进行详细勘察,而且,还要对月球的地理环境和月球上物质的组成成分,已经气候环境的变化进行探测分析。

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登月的愿望,现在正在向着全面探测月球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着,嫦娥五号的登月也为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同志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扬“航天”精神,我也愿做一只“飞燕”。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穿云燕”。

我上学的时候必须每天翻越过家门口那座高山,才能到达6公里外山下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我攀越了业务、能力、意志、挫折、考验等座座高山。我作为一名有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当前所负责的宣传、组织、文秘、基层服务、群众来访等工作,面对再高再峻再险的“业务大山”,无论再苦再难再累的任务,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燕”,学习航天人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坚定信仰,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率先垂范。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加强学习、抓住时间的“惜时燕”。

每天抽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加油”“充电”,加强政治理论,边看边当“键盘侠”及时记下感悟、心得和收获,补充知识理论和营养,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生意义和内涵,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我愿意学习航天人惜时奋进的精神,做一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燕”,将时事新闻关注于心,浏览、分析和借鉴改革形势和各地经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珍惜每一天。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笨鸟先飞、自觉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工作、紧迫的任务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岁的我反应迟缓,文凭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须“笨鸟”先飞、自觉加班、未雨绸缪,弘扬航天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做一只忙碌中永远乐观、青春勃发、统筹兼顾的“燕”,否则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只有望洋兴叹。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这段稍微自由的时间,做好第二天的准备,把分内的工作再次回顾并做到极致,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总结和梳理一天以来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公私分明、守纪自律的“廉洁燕”。

“心底无私天地宽。”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为了干好工作、处理突发情况,办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唤、一有任务,需要我们立即到位,需要我们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弘扬航天精神,既视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俭又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洁身自好,既严以律己更守住底线,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心无杂念、内心坦然,传勤俭之德,明公私之念,树法纪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欲望之戒,扬奉献之帆,我们就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燕”。

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也是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精神和风格的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做穿云燕、惜时燕、拼搏燕、廉洁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每一只勇敢翱翔的“飞燕”、每一名务实奋斗的干部最美的诗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为有效提升广大师生科学素养,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3月23日下午,尊桥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下午15:40,“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尊桥小学师生准时收看。本次课题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授课,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学们被精彩的“天宫课堂”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个实验,领会着科学世界的神奇与魔力。

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对中国空间站有了更多了解,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精彩纷呈的“天宫课堂”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航天事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筑梦太空,英雄领航。”虽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像航天英雄一样翱翔太空,但是这些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却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读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无我境界,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众望”的为民情怀。为了心中的航天梦,航天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数次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只为了那万众瞩目的一飞冲天,只为了全程工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航天英雄聂海胜更是“三探苍穹”,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谁知道,太空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哪怕发生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永远不能回来。但是,因为心中有梦,他们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努力工作、奉献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

读懂“一腔热血报国志”的爱国境界,点燃“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精神火炬。爱国,是公民最朴素最深刻的感情。发展航天事业,建设世界航天强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了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三位航天英雄无惧无畏,满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最佳状态、尽最大努力完美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各项任务目标,并成功返回地球。这样的历史功勋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积极培育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读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奋斗境界,激发“志存高远,逐光而行”的磅礴力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梦上九天,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作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英雄,聂海胜三人执飞任务的圆满完成,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如今,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有追求卓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胆识,努力开创新辉煌,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xx年6月17日9时22分,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试问这是一件多么傲人、多么喜人的事情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舟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0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1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专题“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我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当我们高高兴兴看完电影后,就有一篇观后感等着我们去完成,观后感可以将自己所看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条理化,加深印象。作品的观后感怎么写才算优秀呢?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1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2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天空课堂”第二课开讲了,宇航员带领我们感知宇宙的奥秘。

主讲王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由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触碰后变成了一颗“冰球,实际是“热球”。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在太空用液体可以搭“一座桥”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只有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才分层。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王老师拿出可爱的冰墩墩向外抛出后,冰墩墩没有下落,而是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行。实验做完后,叶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实验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无容器实验柜能让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最后宇航员还回答了网友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识,也认识到了宇航员们“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也要克服种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4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炎黄子孙从未停止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今,五星红旗终于能够飘扬在太空之中。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向地面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几位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四个有趣的太空实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又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随后,两位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天宫中的两个实验柜,顿时我的目光便无法离开实验设备,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心中不断感叹它们的强大功能,老师讲到:这些科研试验柜可以完成上千种科学实验。我惊讶地想:多棒啊,我国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但他们永不言弃。我们的祖国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理想,从不退缩。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他们的梦想是手可摘星辰,他们的信念是伟大的祖国。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站起身,立正站好,向着航天员们端正敬礼,眼含热泪:中国加油,航天加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身负重任,一起向未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5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7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8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车里经常放的一首歌,因为歌词郎朗上口,旋律激扬,因此我很快就会唱了!唱着,听着,思考着……我慢慢明白了歌词的深意!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要在我伟大的祖国怀抱里实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的航天梦!

我们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的发明和创造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撼,特别是让我们为之深深自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它们的出现让很多国家走出野蛮,走向文明,同时也让有些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甚至到了近代以来:指南针给他们找到东方财富之路,火药让他们轰塌了我们的国门,造纸术和印刷术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一本本不公平的条约!那个曾经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开始暗淡了!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这_年来,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才慢慢的重回了世界的舞台,并努力向世界的中央迈进!对祖国辉煌和苦难历史的认知使我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四大发明是辉煌的,我们的飞天梦同样也是大放异彩的。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从鲁班的削竹制鸟到敦煌的飞天仙女,再到被誉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的明朝勇士万户,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送给俄国的两厢现代火箭的雏形,中国人的航天之梦从未停止。而这些航天之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变成现实,曾经的东方红卫星上传来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助推器火焰艳丽夜空,在为那个真正的“飞天第一人”保驾护航,终于勇士——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向了太空,成就了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梦想!能飞上天,但我们从未满足,天宫一号,二号,三号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让我们不仅能飞天,还能驻留太空,这奠定和巩固了祖国航天大国地位!更要的是,千年来“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相信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常,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梦想自己穿着宇航服,飞行器舱内接受各种地面指令,熟练的操作,飞向太空,遨游太空的样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啊!可我也深深的知道,梦想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多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继承那些为了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追梦人的情怀,用自己行动实践我的祖国情,我的航天梦!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 篇9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_年_月_日15点40分,南宁市秀田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授课,一起感受了奇妙的天宫。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张萦校长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神奇魅力,祖国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科技的梦想,努力做祖国科技事业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通过本次“天宫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树立了长大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通用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光是会看可不行哦,还是要写一篇观后感的,你在查找作品观后感范文吗?你是否会对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9)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8篇


如何就作品名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 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永久保留这种感动,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实际联系,要有时代气息,才能有真情实感,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的内容,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场战“疫”中,党员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正如入党誓词中“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那样,再次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对党忠诚,是参加这场战“疫”的“准入门槛”。本次疫情来势汹汹,绝非善茬,人传人更是令人生畏。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成效,如果一旦有出工不出力、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藐视的医护人员,那么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封封“请战书”、一支支“逆行”队伍。只有怀着绝对的“对党忠诚”,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身战“疫”中,才会在“大家”和“小家”中选择保卫“大家”而离开“小家”。因此,有这样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积极工作,是阻击这场战“疫”的“定海神针”。“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教授一边在提中肯建议,一边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正是钟南山教授这样的“泰山北斗”出场,才给了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近日,钟南山教授基于数学模型、最近的疫情发展和政府采取的行动,给出了“疫情可能会在4月份结束”的预测,这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网上有句顺口溜:“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可见大家对钟南山教授的信任。因此,有这样“定海神针”的人物在积极工作者,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牺牲一切,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锦囊妙计”。取舍,是最难的选择。面对这场战“疫”,最好的“药方”就是一个字——“宅”。然后,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字,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牺牲了很多。这场战“疫”给服务业、实体零售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疫情,企业经营,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停滞,有的不得不面临歇业倒闭的境遇;由于疫情,有的人们需要配合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家居家观察。然后,在疫情面前,要始终坚持把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才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只要我们牢记入党誓词,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入党誓词,我们何愁战“疫”不会胜利。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与病毒抢时间,用强大的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全。

人是感性动物,他们也并不是“铁打”的,也会偶尔想念家人。各地在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关爱“疫”线人员的同时,还应特别针对“疫”线医务人员家庭,拿出具体“干货措施”,关心关爱这些人员的家庭,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疫”线更加勇往直前。

落实家庭生活保障,让“疫”线医务人员“不分心”。目前,各地纷纷实行社区、小区封闭式管理,旨在切断病毒蔓延“渠道”,或多或少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一些不便。谁没有父母、儿女,谁不关心家人的安全,“疫”线那群最美“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成为最美“逆行者”,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他们何尝不想念家人,但是肩上“救死扶伤”的医护责任让他们不能“三心二意”。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关心关爱“疫”线人员,就该从以人为本出发,主动了解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家庭在采购生活物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联系社区及相关商家,组织青年志愿者或“青年突击队”成员为其家庭无接触配送所需生活物资,全力保障防疫时期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家庭物资供应,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家人而分心。。

落实子女在线关爱,让“疫”线医务人员“不忧心”。由于疫情防控,全国各地学校均推迟开学,这些“疫”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大多成为了“留守儿童”,由老人帮为代管,子女在家身体是否健康,有没有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在家复习、自学,学习情况如何,应该是“疫”线医务人员最为忧心的事情。因此,各地要主动关心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子女,针对学校延迟开学,青少年、儿童留守在家,课业需要辅导等问题进行摸排了解,利用“青年之家”“童伴计划”等平台,组织青年志愿者、童伴妈妈为其提供优质、多样、有趣、实用的作业辅导、自护教育、休闲娱乐等线上活动。并且注重做好延期开学期间青少年、儿童安全宣传,引导青少年科学安排新学期学习计划,做到“停课不停学”,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子女而忧心。

落实家属心理疏导,让“疫”线医务人员“不愁心”。一场灾难必定会给一定人群心理造成“阴影”,像“疫”线医务人员的家属,特别是作为父母的老人更是多了一份对他们的担心,再加之由于疫情防控,“剥夺”了他们习以为常的散步、跳广场舞、下棋等老年活动,长时间“宅家”,更加重了心理的不顺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各地要主动关心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组建高质量的心理疏导志愿者团队,与一线医务人员、援鄂医疗队及其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给予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积极的精神关怀,让他们互相支持鼓励,减少心理焦虑,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家属而愁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庚子之春,我们正面临着两线作战的考验,打赢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两个战役,必须全胜!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辨别、考验、砥砺劲草真金的时刻。这几天,有一段中国女篮赛前动员的视频在社交媒体流传,在视频中,教练鼓励球员: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勇气的时候,那就是使命,是信念,是一往无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战“疫”战“贫”中发扬斗争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硬核”力量。

越是艰难越彰显政治定力。张富清同志,身体瘦弱,面对枪林弹雨,却总是作战勇敢、回回要求参加突击队,他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两场战役,时间紧、任务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我们看到无论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争分夺秒”,或是复产复工现场的“保质保量”……共产党员始终冲在一线,他们的一言一行为社会公众注入了“强心剂”。两场战役,大浪淘沙,只有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才能栉风沐雨、站到最后,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在斗争一线那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越是艰难越锤炼素质本领。两线作战,是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本领也是一次综合检阅。为什么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在重任面前接得住、扛得起、干得好?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工作实践中干出来的。正是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急难险重中,“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有了疫情防控中的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各地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在疫情防控面前同样表现突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正在经受疫情防控阻击战洗礼的党员干部,既是战“疫”的主心骨,又是战“贫”的加速器。

越是艰难越需要凝心聚力。两场战役,没有“局外人”!两场战役,都是人民战争!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迹,防控物资企业及时复工、全面保障,科技人员争分夺秒、强力公关,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出征武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人民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看到共产党员的金色名片,让我们看到中国之治的优越性。打赢两场战役,需要站稳群众立场,聚集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相信干群一心构筑战“疫”战“贫”的同心圆,必将无往而不胜!

春节来临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喜庆的气氛全部打乱,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病魔就像乌云笼罩在我们上空……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在全力加速。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打响疫情防控总体战。

在前线,他们是最美丽的“逆行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给人民吃了颗“定心丸”。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更有许许多多医护工作者坚守防控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为国不计生死报酬,舍小家为大家,冒着被传染被隔离的生命危险,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康。

在幕后,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危难时刻显担当。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战“疫”,有人在台前冲锋陷阵,也有人在幕后默默耕耘。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尽全力给老百姓一份安全感。他们冲锋在前,带头自觉落实防扩散措施,实行网格化跟踪管理,带头分片包干;带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带头做好群众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少走动;全面深入摸排,对武汉返乡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责任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防止病毒繁衍传播。

在民间,他们是防“疫”抗“疫”的“力量源泉”。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紧缺,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海外华侨纷纷通过各渠道捐款、捐口罩、捐防护服……更有许多志愿者加入口罩厂,成为一群特殊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身份各异,只为在口罩厂当一名“临时工”,加快生产口罩;受武汉疫情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延迟上班,多行业受挫,这时“中国好房东”也纷纷涌现,主动减免租金,与企业共克时艰;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政府号召,相互理解,选择居家过年,微信视频拜年,不聚会、不出门、不串门,以减少走动所带来病毒的传播。

他们的身影中有无数的你我,共同加入了这场抗“疫”。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困难总会过去,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能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守土有责、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心系百姓。这是一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这是一个考验党委政府意志信念的考场,这是一场检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考试。在“疫”考场上,考验干部的政治素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力,从“疫”情考试中,考察、识别、评价党员干部,充分运用“考卷”成绩,使用敢担当勇作为的干部,凝聚力量明确导向,真正把讲政治、顾大局、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这形式严峻的考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同时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这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动员令”,也是吹响党员干部专业能力素质考验的“集结号”,更是人民群众给各级领导干部开出的“考试卷”。“疫”考场上,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心里有一杆公平秤,疫情防控效果是一台计分器。

答好“疫”考卷,人民打高分,能者上!

疫情是检视干部、考察干部的“试金石”。在关键时刻,领导干部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出来、冲上去。他们用“初心”为燃料,点燃了驱散疫情的“春火”,舍生去“疫”,他们被记功奖励、火线提拔、委以重任。“渐冻症”院长,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被记大功奖励,湖北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四级主任科员罗浩因工作表现突出,被通令嘉奖,并火线提拔其担任天城镇党委委员职务。湖北省委委员、常委王贺胜同时兼任湖北省卫健委主任,他在履新前已赴鄂工作多日等等。疫情面前他们还有更多领导干部当机立断、因情施策,不避讳、不搪塞,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他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换来的是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疫”考场上,能者上!

敷衍进考场,“官”状病毒留,庸者下!

疫情防治需要杀灭的不仅是NCP还有“官”状病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种“顽固疾病”。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搞填表抗疫!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基层干部的心声,网格式排查、地毯式防控、大数据监督,落到实处的往往是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对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口号式传达、机械化贯彻、工作层层转包。有的则打着抗击疫情的名号四处奔波“亮相”,看似关心关爱群众实则中看不中用,让基层干部和群众难以招架。因不配合疫情防控,呼和浩特多名公职人员被处理。黄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处理处分党员干部337人。此外,河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份纪委监委网站近日也通报了多名干部应对疫情工作履职不力等问题。防治疫情各级领导干部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容不得一丝麻痹侥幸、搞不得片刻表面文章。“疫”考场上,庸者下!

遇“题”绕道走,坐享避风港,劣者汰!

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使出“看家本领”,勤政务实对抗疫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不愿担当,不敢作为,忘却初心使命,没有斗争精神,防控不精确,落实不到位。在“狙击战”中没有冲锋姿态,战时状态当逃兵,关键时刻“掉链子”,坐享避风港。被火速提名免职的“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市卫健委唐主任,连收治数字和床位接待量这些起码的日常工作数据都摸不清,湖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因失职失责引发网友众怒被免职。他们的“光速下课”彰显了战时思维钢铁意志,对他们严肃问责,让他们红脸出汗,是对不作为的“零容忍”。“疫”考场上,劣者汰!

一路荆棘一路歌,“疫”考场上,党员干部在“疫”线要把平凡岗位当作“磨刀石”,把重大任务当作“试金石”。越是冲锋的时候,越要为担当者撑腰,为奋斗者加油。我们步伐铿锵有力,信念无比坚定,我们定能战胜疫情,交出满意答卷!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思政课部根据学校具体安排并结合本部具体情况,于3月2日在全院范围内正式开始线上直播教学。本部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思考怎样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在网络集体备课会上确定了把疫情变成教材,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将疫情防控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案。

在思政第一次课上,教师以“时代新人如何看抗疫”为主题,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这场抗疫:一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向学生传递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定信心,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的抗疫举措,避免轻信网络谣言,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二是通过给学生播放主题讲座“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的视频、介绍“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的举措、对比国内外政府的防疫政策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从而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三是通过对“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的讲解,弘扬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四是通过讲述学院在抗疫中涌现出的师生先进典型事迹,展现身边人物的奉献精神和全民抗疫的团结精神,鼓励学生在各方面勇敢担当、积极作为。

线上教学中,同学们通过授课软件与教师积极互动、相互讨论。物联网61901班的马子灏同学表示自己作为一名退伍学生,在疫情中感受到了军民融合的力量,对于抗疫胜利充满信心,自己退伍不褪色,积极志愿为社区做贡献、尽责任。英语61803班的刘雪芬同学认为抗疫中党和政府以民为先积极应对,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世界防疫争取了窗口期,体现了大国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局外人。这场“抗疫”阻击战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勇敢、关于付出、关于担当……它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堂人生大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除了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外,还要上好这五堂课。

数百台机器、四千余名工人争分夺秒修建医院;成千上万的物资调配武汉;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落实到户,精准到人;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看着新闻报道的这一件又一件事,它们时刻感动着我。无论是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还是全国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的相互支持,都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没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哪来的安稳幸福温情的家。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是无数幸福小家的坚强保障。

越是这样的危难时刻,越是能感知来自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作为教师,我们要告诉学生: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有细致的防护准备,科学的预防治疗,强有力的合理保障,这场战争,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一定会挺过去,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我们的一定是美丽的春天。

时光会证明一切,这样的灾难也必将成为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生命的暗示无所不在,疫情与突发灾难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再次感受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一颗小小的病毒竟然可以使成千上百人陷入生命危机,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病毒居然来自于野生动物身上。非洲的埃博拉,前的非典,都与猎食野生动物有关。这样的伤痛还未过去,病毒又再次出现。一部分狂妄自大、无知无畏的人,无视野生动物生命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惨痛的教训必须让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如无敬畏之心,便常常会以征服、攫取、破坏为主。而一旦伤害的次数到达了某个“临界点”,大自然就将以人类不可承受的方式加以返还。

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身。

疫情蔓延,全国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的时间,这个“加长版”的假期使得同学们拥有了将近2个月的在家时间,不知道此刻的你是每天再刷朋友圈,还是通宵刷怪玩玩游戏,还是是每天躺尸18个小时,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无端浪费。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防疫在家,适当的休息、适可而止的游戏是可以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查漏补缺,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人生、思考未来职业、人生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和她的团队正忙碌在武汉抗疫一线。央视记者采访时关心李院士的身体,她回复道“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每天只睡3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道:“70多岁的老人,不分昼夜,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也有许许多多“90”后医护人员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与责任担当向世人证明了:她们行!他们能!

正是因为有了钟南山、李兰娟、“90”后医护人员等这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们,才使得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更加自信。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担起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困难,要有坚韧不拔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以及敢讲真话、敢干实事的担当精神。在这场灾疫面前,青年学生要勇于担当,知行合一,不为防疫抗疫添乱,积极传播正能量,为打赢这场“抗疫”大战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疫情当前,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更新的疫情实况,都在考验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与理性。

有的人无知无畏、心存侥幸,不加防护,不听劝阻;有的人无视规则,没有理性,造谣传谣;前两天,更有两名学生不听国家号召、学校安排,无视校规校纪,擅自提前返校,给当前的防疫抗疫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有规则意识和理性成熟的公民。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遵守规则,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当前发生的一切,决不能做无视规则、失去理性的事情。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人们活动的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没有圆规和直尺,就无法画出方圆。正是因为有规矩的约束,线段才不会偏离预想的轨道,才能刻下美好的痕迹。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保持理性,分清是非。两名学生因擅自提前返校而被处分,再一次告诉我们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这是一堂代价极大、影响极坏的规则教育课,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历练,我们会出现更多具有规则意识和更具理性的新时代公民。

每天伴随疫情数字更新的,还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大爱故事。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再次投入抗疫战场,他说“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他看真相,讲真话,用大爱仁心为这个春节撑起了一片晴空。

“算我一个,我报名!”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最近几天,这样的一段段话感动了无数人,让人泪目。一个个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一队队临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医者仁心。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迎难而上,走在防疫第一线,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和被传染的危险,疫情面前,他们有着一颗无价的大爱之心。想起之前看到的医闹伤医事件,更觉他们可亲可敬可贵。

病毒无情,战役残酷,但人间有爱。这些逆行者的背影,温暖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不能串门拜年的中国年充满别样的温情,充满爱的力量。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从“抗疫”故事中选取素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爱与感恩教育,适时告诉学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引导他们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对于“抗疫”阻击战中这些心怀大爱的“逆行者”们,我们要心存感恩,要从他们的大爱中学会感恩,并努力争做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一下子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那些奋笔写下“请站书”的医护工作者;开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节目中,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爱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战疫情、稳发展,群策群力、守望相助,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今后的接力棒就交给我们吧,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生使命。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习近平总书记1月27日再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党中央专门发出通知,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疫情发生以来,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话语让人动容,一个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义无反顾,鼓舞人心。“我先上”,展现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体现的是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的忠心与赤诚。在战“疫”这样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闻令而动、有令必行,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冲锋在最前线、战斗在最前沿,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正有力有序开展。

党员要带头落实防控举措。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加强个人防护,带头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带头配合追踪排查。积极主动提供有效信息,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带头做好舆论宣传。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应对疫情,对身边亲友开展正面宣传。带头坚守岗位。党员干部带头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

广大党员要坚定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在疫情发生时,党员同志放弃春节休息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依靠群众、依靠科学,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打赢同新型冠状病毒斗争这场硬仗。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二十一世纪20年代的第一年,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

九省通衢,又值春运大潮,很快,这次疫情就扩大到了全国,甚至于全世界。

一时间,人们纷纷慌了神儿。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惶惶不可终日。

不过,幸好,我们的身后还有国家,还有我们的党。

面对紧急情况,我国再一次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显著优势。党中央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各省市也迅速反应,相应中央号召,把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起来,在积极防控自身的同时,把物资集中起来,驰援湖北,驰援武汉。

我们再一次展示出了中国速度,短短的十五天内,我们就建起了两个设施齐全,规模宏大的专科传染病院,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再一次展现了中国人的热血,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都主动请缨,站在了防疫一线上,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搭起了保护墙;我们再一次展现了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加油,小女孩砸开了心爱的存钱罐,拾荒老大爷捐出自己所有积蓄的场景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再一次做到了团结一致,为相应号召,大多数人都自觉在家防疫,村口大爷大妈的硬核演讲让不少人捧腹大笑,可这背后展现的,更是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觉。

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暴露了我们治理中的一些弱点,但我们更能看到的,是我国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中华民族走到今天,遭受了很多苦难,可我们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多难兴邦,我们在数次苦难中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强大的领导能力。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应该做到查漏补缺,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积攒经验,使我们的国家有更好的明天。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面临这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共同跨过疫情大关,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但正因多难兴邦,我们得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此次疫情中国家政府精准施策,社会各界积极援助,基层人民积极响应,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战役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指挥与调度,正真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时六十多天,如今已进入了此次战役的决胜阶段,相信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中国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也充分体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正如“生于种花之家,何其荣幸”所说,我为我的国家自豪。作为国家的青年一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练就过硬本领,置身于国家未来的建设之中。同时永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做到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春天已来,樱花已开,才刚刚开始,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全国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春节。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突发考验着武汉人民,也考验着全国人名,更考验着全世界各国人民。

在所有人都在心系疫情的这一时刻,教育部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以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党中央坚强领导之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今天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是中国信心、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是中国智慧的集体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准时观看了此次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四位教授,关于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的授课。

四位教授的授课题目分别是:艾四林教授---《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

秦宣教授---《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

王炳林---《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

冯秀军---《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王炳林教授讲到的,关于1958年我国成功抗击流行于全国上千年的的史实,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两句诗,来告诉我们,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终将被战胜。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抗击疫情攻坚战!

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作为中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我们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应该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而骄傲自豪。更应该为前辈们对我们的爱护与帮助而心怀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是啊,我们是国家的希望之力,我们是国家的未来之柱。因此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铭记历史,创造未来。让我们的青春与家国同行,勇担大任,不负韶华!

举国抗疫不放松

战疫任在进行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看我中华战役情

思政大课观后感9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思政大课观后感9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春节。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突发考验着武汉人民,也考验着全国人名,更考验着全世界各国人民。

在所有人都在心系疫情的这一时刻,教育部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以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党中央坚强领导之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今天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是中国信心、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是中国智慧的集体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准时观看了此次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四位教授,关于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的授课。

四位教授的授课题目分别是:艾四林教授---《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

秦宣教授---《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

王炳林---《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

冯秀军---《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王炳林教授讲到的,关于1958年我国成功抗击流行于全国上千年的的史实,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两句诗,来告诉我们,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终将被战胜。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抗击疫情攻坚战!

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作为中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我们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应该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而骄傲自豪。更应该为前辈们对我们的爱护与帮助而心怀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是啊,我们是国家的希望之力,我们是国家的未来之柱。因此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铭记历史,创造未来。让我们的青春与家国同行,勇担大任,不负韶华!

举国抗疫不放松

战疫任在进行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看我中华战役情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直播、教育部网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探索太空给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方便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中发明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发明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别了“通讯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冬奥赛场上,当短道速滑选手武大靖冲过终点时,解说员王濛呐喊道:“肯定赢了!首金诞生了!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顿时,国人热血沸腾。除了眼睛如尺的金牌解说员,冰壶运动员亦是目光如炬。在光滑的冰面上,运动员们手扶冰壶、双目紧紧地盯着前方,随后,后腿迅速在冰面上蹬起,前腿蹲曲,后腿有力地支撑在身后,身形狭长,犹如一支利箭。滑行一段距离后,运动员便将冰壶向前方轻轻投掷出去。投手的眉头拧成一股绳,双目炯炯有神,紧紧地盯着着那决定命运的冰壶,似乎要用这凌冽的气势迫使冰壶滑进“大本营”。此时坐在电视前的我仿若置身于那个犹如空气凝固般的奥运场地,心脏在胸腔里“咚咚——咚咚——”地跳个不停。脑海里又浮起刚刚那个投丢的冰壶,祈祷着不要重蹈覆辙。直到这只争气的冰壶拖着优美的弧线滑进圆心,我才松了口气。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因其考验参与者的体能和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被喻为作“冰上的国际象棋”。

冰壶运动员需要在光滑的冰面上仅凭冰刷改变摩擦力,改变冰壶的行进方向,使之最接近营垒圆心,这是何等艰难啊!运动员可真厉害啊!望着这犹如玄学般的比赛,我不由得感慨,心里油然而生一缕敬意。他们定然是日复一日地起早贪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经历成千上万次冰壶滑过冰面时漫长的等待。他们必须拥有超出常人般的钢铁意志,才能在举世瞩目的时刻,夺得荣耀。想到这,便觉得那双能洞察玄机的眼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别说身经千锤百炼奥运健儿了,连我这个普通的中学生也对体育训练深有感触。就拿我每天坚持的跳绳来说。让双腿从绳子里跳过去,十分容易。但是掌握快速、稳定,甚至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的跳法,便需要经过千万次的训练才行。

三年前,我为了长高苦练跳绳。刚开始的时候,调皮的绳子总是不服管教,上窜下跳,使我逐渐失去耐心,甚至感到暴躁,浮出放弃的念头。可妈妈那句“坚持就是胜利”让我又重拾信心。经过不断地训练,我跳得越来越熟练。和从前只要几天没有练习就跳得缓慢无比相比,如今跳绳的节奏已深深刻入我的骨髓,使我总能及时找回那轻盈的感觉。手中的绳子像飞轮般旋转,带给了我极大的自豪感。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坚持就是胜利”。想必,冬奥会的运动员们也是这样激励自己的吧。从一场冬奥中,我看出了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和奥运健儿们一起忍住寒冬,磨练意志,不负韶华,奋力拼搏吧!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青春,梦想,拼搏。所有人都知道这几个名词,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它们的含义。

看完《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以后,你就能真正理解这些滚烫的词语吗?说实在的,并不能够。你只不过是被那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时刻给短暂地惊艳到,等热度一过,你还是从前那个你,那个一直磨磨蹭蹭、不愿意改变的你。

你说,你羡慕杨倩小姐姐少年意气,在别的少年仍在彷徨的时候,她不仅拿了奥运首金为国争光,还能在全国最高学府潜心修学。你说,你羡慕全红禅小妹妹年仅14岁,就有机会登上国际舞台,绽放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你说,你李雯雯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的极限。你说,你也想像他们一样,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可是,为什么你的行动永远跟不上你的话语呢?为什么你只是偶尔抬头看看太阳,惊叹一声,然后又要倒下?

我知道,在燃烧青春、追寻梦想、不断拼搏的路上,每一刻的痛苦都是真的。也许,你要在烈日炎炎下淌着无止尽的汗水;也许,你要在漫漫长夜中吞下敲不完的键盘;也许,你还要独自一人忍受所有人的嘲笑和讥讽……这些痛苦会实实在在地折磨着你,压弯你的脊梁,虐干你的泪水,把你沸腾着热血的心反复煎烤。可是,你还是要咬紧牙关,你还是要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的未来,不会时时刻刻停在此处。”

因为上帝已经明目张胆地不公平了,你必须要捍卫自己偏执的权利呀。

即便你知道,可能拼尽全力,也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你会坠落、破碎、掉入深渊,可你还是要成为一个光明炽热的人啊。你的青春不可以没有梦想,你的梦想也不可以让别人替你去实现。那些被万夫所指的困难,都不可以成为你退场的理由。

你忘了你的父母深夜里踮起的脚尖了吗?你忘了你的老师清晨里惺忪的睡眼了吗?你忘了你竭尽全力也要奔赴的未来了吗?

不要去羡慕他们,要去追随他们,成为他们。

这还不是最好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抗衡、去面对、去冲破、去呐喊。

因为青春、梦想和拼搏,就是这个样子啊。

或许,我们没有天赋,没有背景,甚至是不完整的。但只要你还在向前奔跑,那总比你现在躺着要强。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冬奥,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数以亿计人类的青睐。2022年举世瞩目的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它激励人生。中国的奥运健儿们也一次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荣誉,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一枚枚奖牌的获得,是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奥运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冬奥健儿们为了心中的梦想,抛洒过多少血泪?为了神圣的奖牌,流淌过多少汗水?多少次摔打,几经拼搏奋斗,才有了运动场上那英姿潇洒。奖牌和鲜花属于为国争光的体坛强者,更属于众多的无名英雄。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它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年!学习党史,从我党100年的历史来看,我党是在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中一路走来!

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中国人民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官僚主义的残酷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

建国初,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同时也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党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把我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在我党100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精神。有我党建立初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长征精神,这精神体现了我党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以及对革命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在对抗外来之敌,涌现出许多热血感人的事件,有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和新四军“刘老庄连”等等,这是抗日战争的抗战精神,一大批共产党人无不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强不拔的必胜信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数爱国人士始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青春。有干惊天动地,却做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制造出“两弹一星”,让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不再受西方列强的核威胁;也有扎根基层里的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无数人民的艰苦奋斗,使中国在新世纪里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党史,通过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亲历,让我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当代青年的志向要做大事,要将“青年志向”融入“报效祖国”之中,“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不管时光如何流传,立志报国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追求的回音。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是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詹天佑在留洋学成归来,将所学报效国家的志向;“面壁十年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留学远航途中立下的报国志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卫国戍边牺牲前写下的报国志向……无数有骨气,有胆识,有担当的立志报国者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家国情怀,奋力拼搏,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试问高山大川,何谓以身许国?”历史回答我们,先辈引领我们,时代召唤我们;青年是国之光,族之望,青年立志报效祖国,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树立远大志向的青年才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早年的青年之志救中国,今日的青年立志强中国。让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奋发图强,闪起微芒,照亮祖国复兴之路。

,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苍山滚滚,初生朝阳掀起惊涛骇浪;赤旗怏怏,热烈身骨担起国之希望。

百年征程,薪火相传。愿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观看了“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我感动于那些一个个运动员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拼搏,感动于英雄的惺惺相惜,感动于人性的纯朴,真诚,灼热,无私,忘我,热爱!在奥运健儿的身上我看到了赤忱的爱家,爱国的热血!北京冬奥会结束了,但是那些中国的奥运健儿不怕苦,不怕累,永不放弃,顽强拼搏,面对一次次跌入谷底的失败,又一次次收拾心情,勇敢,坚强地站起来,战胜自己!强大,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运动精神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着奥运健儿们带给我内心满满的震撼和感动,那一幕幕竞技的霎那间让我内心充满着希望和力量。奥运健儿们不怕失败,强实用,平稳淡定的心态,比赛时的专注,忘我,和运动心神合一的境界真让人为之着迷,羡慕。看完“同上一堂冰雪思政课”后让我感受至深,让我们向奥运健儿学习,做好新时代新青年。

奥运健儿们用拼搏诠释使命,展现出“冰上尖刀”的勃勃使命,用热爱成就使命,在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实现热爱与使命;用坚守践行使命,担起“传薪者”的使命,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冰雪梦想;用实干诠释了何谓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使命在肩的责任感,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更是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时代。无奋斗不青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目标,国家才有希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暑来寒往,立春与冬奥,不约而遇;冰晶雪华,世界与中国,未来可期。从这堂公开课,我了解到了冰雪运动的发展情况:起步阶段从1952年至1978年,这一期间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季运动会和单项全国冠军赛、锦标赛,奠定了我国冰雪运动的赛事基础。成长阶段从1979年至2001年,我国首次参加世界冬奥会、成功举办亚冬会和全冬会,群众参加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1993年我国颁布《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奠定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从2015年开始,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北方到南方、从冬季到夏季、从企业到个人,宣传力度前所未有、冰雪活动丰富多样、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力量,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冰雪运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在全国普及和发展。此外,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而中国用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向世界如期呈现了这场美轮美奂的精彩盛会,兑现着“一起向未来”的诺言。

喜欢《最新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