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

2023-01-20

声声慢读后感900字汇总。

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时从哪些角度去写比较好呢?在读了作品后,对于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悟有解颇多。只要我们勤加练习,每个人都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声声慢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声声慢读后感【篇1】

凄凄不似向前声

读罢《声声慢》,心情一时转不出来,那感觉,犹如走进雨巷中,怅惘,迷离。

开篇连下十四个叠字,你仿佛看见诗人正缓步中庭,寻寻觅觅,心有千千结,欲藉外物振奋心神,然触耳无非秋声,盈目皆是落英,一片冷冷清清,内心更增一层寒意,不由人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番由内入外,由外复入内的往还之后,诗人心中的愁苦更深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番感慨,既是说时令,何尝不是说人生?今日虽得一夕安寝,然国已破,家已亡,深悲巨痛深入骨髓,身易安,心难宁。把盏劝斜阳,可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伤心处,雁阵声声,云中谁寄锦书来?良人已逝,云中再无锦书来!旧时相识又添新恨。想当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今日满地黄花憔悴,可即使黄花照眼,簪了却与谁看?清角吹寒,渐黄昏,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雨,滴在梧桐上,更是滴在伤心人的心上,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花似旧,人非昨。

南渡后,易安词多是如此,读之令人无语凝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声声慢读后感【篇2】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篇3】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声声慢读后感【篇4】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悲惨命运。

声声慢读后感【篇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大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她写的每首词我都能理解透彻。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声声慢读后感【篇6】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篇7】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读后感【篇8】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菊花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声声慢》,你虽说写愁,但实为写真情大志,你的词如你的人格,你把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仇愁就这样轻轻几笔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美得震撼人心,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声声慢读后感【篇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声声慢读后感【篇10】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声声慢读后感【篇11】

在众多词人中,虽然很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很喜欢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很喜欢李煜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凄;也都很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柔情。但是,最爱还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丽质。

她的词非常特别,缘于她是一位女性,更缘于她的一生的经历。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她都是那样敏锐捕捉外界事物,细腻的感受和悲凄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于词中。柔婉而不失素雅,凄清而不失清丽,平淡却不俗。无论是苦涩还是幽怨伤感写出来的词,清照的词仍是一种艺术上完美享受。

易安后期的作品更能代表她的文学地位。国破夫亡,飘荡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遭遇,易安的词满是凄凉,满是泪,满是愁。前已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飞江万点愁如海”。这些写“愁”的已经达到高锋,但是易安更胜一筹,甚至是无人能比。

《声声慢》中易安巧妙运用叠字将凄凉愁绪渲染得催人泪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更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比沉重。读罢,犹如“才下心头,却上心头”之感。

清照虽然一生坎坷,国亡家破夫死重婚,流离失所,飘荡在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造成的心灵上的痛和怨,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文学,哀怨离愁分别是她文学创作的魂。

晨露清流,银桦初引,多少绿色窗临。夏日梦舞诗词,更待明日之晴。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张语洋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 (600字)


一声更比一声忧,愁来的快却道的慢。窗外狂风暴雨,梦中人呢喃细语,她窗边独守的无言语,一把辛酸泪。

寻寻觅觅,在悲伤里寻觅悲伤,在忧愁里寻觅忧愁。没有目的,不知尽头,没完没了的寻觅,没完没了的悲伤与忧愁。

冷的不是天气是心脏,清的不是流水是空气。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冷情清意,是冷清的人儿还是冷清的屋儿。

可曾听到那蜀国帝王化为杜鹃的日夜哀鸣,凄凄惨惨戚戚,千里相知,伴着那窗边的孤人儿。

秋,悲秋,凉秋,清秋,乍暖还寒的秋,春夏秋冬,她随着时节的衰凉,心凉情义亮。念国,念家,念夫君的相思浓,回忆美,暖入心田,如这乍暖还寒的天,暖了身子。只念是国破,家亡,夫君去的痛恨与撕心裂肺,跟这还寒的天一起凉了,凉了,凉透骨,毁了的身子如何回到过去的年轻壮美?

抿了抿杯中的烈酒,为何如清水般平淡无味?外头那强劲的风,为何堵塞了空虚的内心?空中南飞的大雁,为何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

满地黄花,挤得容不下空隙。见了不禁心生羡慕与哀愁,谁与共摘?谁与共赏?谁与共游?空气吗?一个叫没有人的人吗?守不得花儿,只独自守着窗儿,守着旧烛杯盏,看长夜漫漫,如何蹉跎?

点点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打在地上,打在心上,一滴更比一滴冷

吾见心忧,吾见难眠,如何与你共分?你的愁,你的伤,只愿随梦而息

蒙蒙秋景,绵绵细雨,声声慢愁,凄凄女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高一:吴姝含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一)

秋日的暮蔼里,一阵风接一阵风,掠过湖面,涟漪四起,掠过柳林,一层黄叶纷纷零落。呼呼的风声吹来一种浓郁的感伤和怅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万物萧索,雁阵惊寒,凉意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斜雨纷飞,雨水敲击着每一片枝叶,如千万只木鱼的合奏,敲击着心灵的海岸,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风声,雨声,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声声慢》把秋天的寥落景致写到了极致,把作者失落的心情写到了极致,也把她的诗歌和精神境界推向了至高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这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很低沉,但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及遭遇,可知这些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不是无病呻吟,夜不是纯粹的心理宣泄,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透过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一样漂泊,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用锐利的笔篆刻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多桀。抨击政治的腐败,忧国忧民。

她的其他作品夜是和愁字2020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的情愁和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幸福生活的结束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2020闺中的少女。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就是形容李清照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org)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原因,她和夫君赵明诚先是分离,最后是诀别。她的幸福生活也就结束了。他的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声声慢》就是经历了三次磨难后用心灵洗练的华章。此后,她的心应该是宁静的,安然的,她的愁也该渐渐随风飘散了吧。

李清照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她的情很真,她的愁很浓。几千年的秋天几千年的愁,我们在秋风中一遍遍领悟她的诗情画意,感悟她的情才风华,感叹她人生的真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2020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生生漫,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题记

我独见,那幽帘,香残剪秋,恨不知所起。

记也不是,忘也不是,笑也不是,泪也不是,问天,天不语。

故园不再,伊人不再,华笺不再,旧梦不再,但问,深情何在?

繁华落,是非空,这离愁,似一首忧伤的琵琶曲,弹尽千年的孤寂,独自叹息。

寻寻觅觅,寻一位故人,我还记着,记着他的脸,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觅几许苍怨,我还记着,他的音容笑颜。画笔凌乱,总是脑海中一次次浮现,手中执笔却画不出相识的那眼。一眼忘川,情慕彼岸,是你,我憔悴了容颜。

凄凄惨惨戚戚。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永不相见。旧城脚下,老槐树遮蔽了天,像记忆般蔓延。红尘似海,前尘隔梦,半梦半醒间,流光依然。我还依稀听见,马蹄声渐行渐远,只留下黄沙漫天。穷尽心间爱,缘分却犹如夏花般媲美不了一眼万年的悠远。

花前。月下。一坛饮恨。双目氤氲着雾气,连星星都模糊了眼睛。一步一步,走不出,是你圈下的牢;一眼一眼,看不穿是你我前世的恩怨。我举杯,对月吟,风吹,鬓纷飞。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你的话在耳边碎落,海誓山盟转眼便烟云成空,要我如何淡然。

爱像断线纸鸢,怨逃不出蓝天,只怪情深缘浅。一人飘摇的孤单,没有人为我分担,谁又能懂我的怨言。手捧落花,断不了牵挂,心里全是你的话,房里全是你的画,园里全是你的花。轮回几载,才换回一世姻缘,许是为了完成一个夙愿,便弃了那些流年。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的纪念,全都遗失在那天。

轻抚瑶琴,朱弦断。生生漫,日堪年。

凉亭初见,若能解甲归田,可别忘了,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一)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2020,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2020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org)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2020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大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她写的每首词我都能理解透彻。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


翻开宋词读着你的《声声慢》,闪现在我眼前的青纱女子一定是你,读透了你那双哀怨的眸子,似乎太匆匆。你叹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殊不知你声声悲叹只换来了你青春的空虚;你怨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不想你的黑暗便成了你一生的束缚;你哭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不晓,你怨恨的离音注定了你一生的悲苦命运。

试想,你若不“薄雾浓云愁永昼”,便可“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豪迈的风度为何你却始终不能拥有?却要把自己锁在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狭小天地”。如果你能释放自己,相信照耀你的,将是似火的朝霞,而绝会不是如血的残阳。

但,我想:你也曾尝试过挣扎,只是太脆弱了,被封建礼教这把至酷的枷锁囚在永无天日的深闺。“九万里冯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你向着云海茫茫,望着红日挣扎着跳了出来,你的心一点在问自己:难道我就该永远如此哀怨却不去追求幸福吗?但是,你毕竟是一个女子啊!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如此社会,岂能容如此的你!

夕阳下,黄花满地,西风吹过,珠帘微响。一个孤寂的身影倚着竹篱,把酒而歌,两行清泪洒落在黄花上,闪闪烁烁。一只纤手摘下黄花默默地嗅着,一番苦意别情涌上心头,醉倒在中秋黄花间……

易安!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你,只有这样的你,才能写出如此的悲寂之音,才能穿透千年历史,带着你一生的离愁和怨情,给我们展现最真实的你。无论你最终命运如何,我都知道:你在蓦然回首间,都不会有后悔和遗恨。因为:

你用你的才华和思想最好地诠释了你一生的传奇!

[古诗文《声声慢》读后感]相关文章:

声声慢读后感(精选8篇)


该怎么写才能全面的书写下来内心的想法呢?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声声慢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声声慢读后感 篇1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 篇2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悲惨命运。

声声慢读后感 篇3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读后感 篇4

在众多词人中,虽然很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很喜欢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很喜欢李煜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悲凄;也都很喜欢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柔情。但是,最爱还是清照的水中芙蓉般的丽质。

她的词非常特别,缘于她是一位女性,更缘于她的一生的经历。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她都是那样敏锐捕捉外界事物,细腻的感受和悲凄的情感以清新淡雅的文字表述于词中。柔婉而不失素雅,凄清而不失清丽,平淡却不俗。无论是苦涩还是幽怨伤感写出来的词,清照的词仍是一种艺术上完美享受。

易安后期的作品更能代表她的文学地位。国破夫亡,飘荡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遭遇,易安的词满是凄凉,满是泪,满是愁。前已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飞江万点愁如海”。这些写“愁”的已经达到高锋,但是易安更胜一筹,甚至是无人能比。

《声声慢》中易安巧妙运用叠字将凄凉愁绪渲染得催人泪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更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比沉重。读罢,犹如“才下心头,却上心头”之感。

清照虽然一生坎坷,国亡家破夫死重婚,流离失所,飘荡在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造成的心灵上的痛和怨,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文学,哀怨离愁分别是她文学创作的魂。

晨露清流,银桦初引,多少绿色窗临。夏日梦舞诗词,更待明日之晴。

声声慢读后感 篇5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 篇6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声声慢读后感 篇7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声声慢读后感 篇8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菊花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声声慢》,你虽说写愁,但实为写真情大志,你的词如你的人格,你把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仇愁就这样轻轻几笔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美得震撼人心,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202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读后感书籍900字汇总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读后感书籍”,欢迎阅读。

关于读后感的一些内容书写,你是否理清思路了?作品是作者写的,相信您已经对其中的情节有所思考了,此时不妨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撰写成一篇读后感。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读后感书籍”,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读后感书籍 篇1

读书,能给学生带来欢乐,能为学生的学习带给指引,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好的掌握。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提高。

我校开设了阅读书籍的研究专题,我们学习的是:“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海无边”,“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老师们都要读书、摘书、思考。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思维素养和理论素养。我们的教育要求是让学生成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学习,人人能进行学习……”的一代新人,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读一本好书,做一个书虫”,“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境界。”因此,我们老师要读书,我们老师也就是要读书,读书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材”,“用之无穷”。

阅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方式,是对生活、对精神、对知识的态度和心灵的体验。读书,让我们与书为伴,与书为友,与书同行,让我们在书香里成长。

读书,就像一座山,它给了我们奔流的劲头和力量。在这个充满书香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读书的环境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体验读书的快乐,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读后感书籍 篇2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海娃虽然比我们大几岁,但是,他沉着冷静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的。他不怕鬼子,用智慧赢了鬼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海娃是全世界儿童中,最勇敢,最沉着冷静,不向困难低头的人!

读后感书籍 篇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一个人的一声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题记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许多名人智士都是在挫折中锻炼自己,在风雨中摔打自己,而被历史所铭记。保尔——本书的主人公,一生坎坷。但是他热爱和忠于祖国人,对敌人无比仇恨;他在战斗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对学习刻苦钻研,对工作严肃认真、勤奋进取;他对生命和生活有坚强的意志,对困难和病魔顽强搏斗。 为了保卫祖国,造福人民,无数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生命与敌人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有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英雄人物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劳动中,在时代的洪流中锻炼出来的,成长起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出一个人生真谛:一个人,如果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如果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热爱自己的青春年华;如果热爱生活,又渴望生活;如果你的心中永远想着祖国和人民,永远忠于人类的进步事业;那么你就会刻苦地学习,忘我地工作,永远搏击进取,你就会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乃至于生命,就会使你的青春年华放射出光彩,就会使你的生命放射出光彩,你就可以成为时代的骄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让我们永远牢记:生命

读后感书籍 篇4

霍金,一个思想上的巨人,用他的两个手指为人类,为这个世界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新天地,一个与众不同的、亦真亦幻的新世界——宇宙。

虽然霍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霍金用他独特的视角以及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想象在科学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以至他做出的成就与前人的理论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著名的“大爆炸宇宙论”为人类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宇宙形成说,即宇宙始于大爆炸,在那之后的宇宙在不断的膨胀,所有的恒星都在离我们远去,亦猜想了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会坍缩,最后走向终结。“黑洞学说”也为科学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神秘的黑洞更使科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黑洞是个可怕的“洞”,是由质量极大的星体坍缩而成的密度极大的的“洞”,它的密度大到连恒星都会被它吞噬,足可令人毛骨悚然了;也有人说黑洞是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但是可没有人敢以身试法呢。

相比于大爆炸宇宙论、黑洞学说等,人类对于时空穿梭的兴趣则更为浓厚。无论中外,各种影视作品中穿越时空的片段都体现了人类对此的奇思妙想,而“虫洞”(爱因斯坦—罗森桥)的提出更是为时空穿梭提供了可能。“虫洞”在《时间简史》中的定义为连接宇宙的遥远区域的时空细管,“虫洞”还可以联结到平行或婴儿宇宙,并且能够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虽然人类现在还无法在时空中自由穿梭,但就算仅凭着好奇,人类对时空穿梭的想象还是会一直延续下去。

在当今社会,尽管还是有绝大多数人对物理学、宇宙学不甚了解,但人类文明的发展让人类相信了科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付出努力,人类逐渐的开始用自己的视角探索、发现这个神秘莫测的宇宙。

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发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整个宇宙中是否只有我们孤独的生活着?”于是便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人。他们渐渐的摸索到一些规律,并进行总结,又渐渐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人存原理中说“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任何事物的对与错都是相对的。即使这样,人类不断追寻真理、探索世界的热情还是无穷无尽的。

在看这本书时不知为什么,我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类似恐惧的感觉。是被广袤无垠的宇宙所震撼,还是对未知世界、能量的迷茫,亦或是宇宙对人类探索的威慑,我自己也不知其缘由。但这本书的魅力是无可抵挡的,我相信,任何人只要能完整的看一次这本书,一定不会再认为物理学、宇宙学是空洞无聊的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严谨、清晰、丰富,而且包罗万象。并且常用通俗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些深奥难懂的定义或理论,使读者不会被大量的专业术语或词汇弄昏头脑,反而更有阅读的热情,而且还时不时出现一些幽默的句子,使原本严肃、刻板的文字顿时生动起来。我认为,这本书不只是介绍了一大堆物理学定义、理论,更是系统的叙述了整个人类的科学发展史、认识史,体现了无数科研人员不懈探索的执着精神,以及追寻真理的艰辛历程。

我们是这个社会的新一代,追寻真理的接力棒终有一天会交到我们的手中,或许我们该庆幸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敢于提出质疑,挑战权威。

“平行宇宙,量子力学,狭义、广义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穿梭于手掌间的宇宙语言,真理在未知的远方,人类只能追寻者那一点点光亮,在追寻真理的轨道上摸索爬行。

读后感书籍 篇5

最近,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姐。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 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 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面对国民 党的酷刑,坚贞不屈,誓死不肯透露共产党的秘密,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面对江姐,国民 党只能给她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她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和江姐大无畏的精神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勇敢去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读后感书籍 篇6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着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读后感科学故事900字汇总


处理文档相关事宜一般都是在工作中,练习写作时,我们往往会重点学习优秀范文。范文是我们可以作为模范的文章。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读后感科学故事,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1)

在我的四年小学生涯中,我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读过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讲述科学家故事的书——《科学家故事100个》。

《科学家故事100个》叙述了104个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和最精彩的一个镜头。里面讲述了许多科学家,有好学、孜孜不倦的爱因斯坦,勤奋、惜时如金的爱迪生,还有勇敢、不迷信权威的哥白尼。但我最喜欢的是高斯的“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

故事里面讲了高斯在19岁时,老师让同学们做一道“星级题”,就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在两千年间,没有一个人做出来,高斯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将这题做了出来。高斯交作业后,整个学校沸腾了!大约过了半天,“高斯”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德国。高斯画出了正十七边形这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坚持,不放弃。

读完此书,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认真学习,努力读书。科学家们已经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像他们一样,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为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努力吧!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2)

古代欧洲着名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们的宇宙只是上帝手中的一粒沙。"然而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却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旅途中打趣道:"我在那里看了看,没看见上帝。"没错,不同的科学家都对科学有着不同的探索和理解。他们努力地在各自的领域用汗水铺设科学的道路,向着真理的殿堂进发,从事着他们神圣的事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即便是公认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读完了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我从伟大的科学家们所犯的错误中获得了许多启示,这也是我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有虚心谨慎的态度,切记不能粗心大意或是因为获得了一些成果就固步自封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例如:1954年,21岁的陈景润写了质疑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论文《塔内问题》。已经身为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的华罗庚并没有因为受到名不见经传,素不相识的陈景润的质疑而暴跳如雷。相反,他不仅虚心接受了这个意见,还对陈景润的数学才能大加赞赏并提拔了他。同时,提出问题的人也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说道:"明星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只有拥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与人合作,共同推进科学的发展。我想,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青少年的。

其次,在科学研究中不能盲目乐观,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能总是沉浸于过去的成就中而忘记了继续向前。正如当着名的美国物理学家麦克尔森说:"绝大多数重要的原理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下一步的发展看来主要是把这些原理认真利用。"然而,在他发表了这一番言论之后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发现,物理学翻开了新的篇章---原子物理学并发展至今,经久不衰。同样的,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会把目光放长远,不要为了一点点小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学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从事科学研究还需要有过人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才能拥有常人所无法发现的真理。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被人们称作"电波报春人",但他并没有成为"电波发明人".这一切仅仅因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总是停留在自己的定向思维之中,不相信电磁波能够为人类的远距离交流做贡献而信手扔宝直到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利用电磁波来进行通讯。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总局限于书本等已知领域,还要动用自己的智慧发掘新的知识,极有可能有新的发现。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由衷地感叹:科学家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新的生活方式,不断的突破,还有对后人深刻的启迪。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3)

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从《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一些故事、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1+1"这样的,都有争论。还有的是以前的科学家们设计的一些题目,都令人琢磨不透。比如数学上的"梅比乌斯带",不用翻面就能走过所有的面,我也一直想不通,看了书上的详细解说,这才弄明白了:把一个长纸条弯折成一个圈,在接头处,把一头转动180度,就形成了。也就是让这个圈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起来,就能走通了。

还有一些可以欺骗眼睛的图片,我在电脑上查阅了,真的感觉那图片在动,没想到竟是近代科学家设计的。比如三根柱子,在墙的映衬下,看上去很像是方的,但仔细一看,发现是圆的。还有一幅图,在一幅图里,有些人,一开始数是13人,然后他把部分人的上身换了一下,看上去没变,但你再数确实12个人。更有一个最令我不解,就是五个大圆花,你盯着它看,发现它在转动,而实际上他没有转动。

看了这么多的悖论,我有很多感想。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去证实原理,去弄清自己的疑问。还要爱发明创新,多动脑,让自己的思维出类拔萃。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4)

利用这次的假期,我从一堆中小学生网络读篇目中选中了它——《科学机遇故事》。这对我来说,即是一个作业的要求,也是一次打发时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

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才刚阅读了几个小短篇,就被它吸引住了,就不知不觉得看了下去。 这本书是由许多小的短篇故事构成的,讲了许许多多的中外科学家发现伟大的定理离奇古怪的过程,其中有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着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有许多“绰号”的勾股定理;年轻聪明的数学家——笛卡尔,发现了几何,开启了又一扇数学的大门;聪明的中国数学家——贾宪,较先发现了奇妙的三角形,教堂吊灯的秘密——伽利略发现单摆规律, 水为什么抽不高——大气压的发现, 孩子游戏的启示——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 静脉血为什么更红——医生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罗素偶见“河上奇观”——离奇水波引出“孤子”, 十年面壁和八年破壁——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桥断和船裂之后——断裂力学的诞生, 飞机失事引出新学科——疲劳力学的诞生, 从傅科摆到澡盆漩涡——科氏力如此“直观”, 解决声音浑浊之后——赛宾奠基建筑声学, 一箭双雕的发现——“热质”与“燃素”的覆灭, 它们为何“顽固不化”——气体临界点的发现……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据的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发现几何和阿基米德发现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的过程。先说笛卡尔吧,他是再一次梦境中,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欧几里得几何宫殿的大门,看见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拿起一根线刚把珠子串起来,线就断了,珠子撒了一地。突然,这些珠子都不见了,宫殿里顿时空旷如洗。这时,他看见窗前一直苍蝇疾飞,眼前留下了苍蝇飞过的踪迹——各种各样的曲线和直线。这不正是他最近全力研究的曲线吗!他呆住了,一会,苍蝇停住了,在他眼前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小黑点……

还有一种传说是,笛卡尔梦见长官检查军营时把两支箭搭成了一个十字架,这就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与时他受到启发。所以,有人说:“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科学征途中的副产品。”

而阿基米德,则是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发现自己站起来,浴盆中的水就下降,蹲下去,浴盆中的水就上升,从而引发了他对检验金冠真假的思考,发现了用测量体积的替代法来不破坏金冠又检验了金冠的真假。

这本书,既有趣,又能引人深思。其实,科学家的发现与灵感,都是来自生活之中的,你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浴盆之中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笛卡尔从梦中发现几何,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有和他们一样,洗澡、做梦,那为什么他们能发现而我们不能,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冷静的,善于思考的头脑。

用眼睛去认真的观察生活,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你会发现,科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遥远,它其实就在你身边。你离科学只有一步之遥!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5)

我特别喜欢看书,每当我看书看在兴头上的时候,爸爸妈妈喊我吃饭我都充耳不闻,为此没少挨爸爸妈妈的骂。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看一会书,我从书籍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书籍伴我成长。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有趣的书—《科学悖论故事》,书中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很多科学悖论,如“上帝万能悖论”、“追龟悖论”、“理发师悖论”、“异性悖论”、“禁止涂鸭者悖论”和“秃头悖论”等等很多悖论。给我印像最深的,而且我认为也是最有趣的就是“秃头悖论”,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迷人的“秃头悖论”。

一群学生来看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他们大学时代的张老师。“啊,岁月不饶人啊!老师已经变成秃头了!”一个学生看到老师的光头,不由得发出感慨。张老师摸了摸已经谢顶的头,说“是吗,我真的`变成秃头了吗?”“老师,对不起,您头上已经没多少头发了,确实是秃头了。”学生说。张老师:“你秀发稠密,当然不算秃头。可是,我问你,若你头上掉了一根头发,能说是秃头吗?”学生:“我只少一根头发,当然不能说是秃头。”张老师:“那再少一根呢,再再少一根呢……总结我们的讨论,就得到下面的结论:如果一个人不是秃头,那么他减少一根又一根头发仍然不是秃头,你说对吗?”学生:“对!”张老师:“我年轻时候也和你一样,满头秀发,当时没人说我是秃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一根根减少,直到今天这样子。但是,每掉一根头发,根据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我都不是秃头。这样,经过多次头发的减少,并且每一次减少都使用这个结论,就得到一个新结论:我今天依然不是秃头。推而广之,任何人都不是秃头。”

这就是著名的“秃头悖论”,逻辑上确实没问题,但忽视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以后还将看更多的书,从书中吸收营养,从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使我能够茁壮成长。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声声慢读后感900字汇总”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声声慢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