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别编辑了“遇见未知自己心得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各种角色,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1000字:
首先知道自己不是谁?和真正的自己连接。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太注意别人的眼光,贴近自己的内心。
回到你的内心世界,发掘内在能量。我比较喜欢这本书,文中讲述了一个女白领生活的起伏,以及遇到智慧老人,由对话来解答生活的难题。还有很多大佬为这本书推荐。李娜:“《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充满智慧。”
吴淡如:“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说,也是现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灵指南。”刘亦菲认为,这本书呈现一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最真实的本我,富有创造性。
杨幂:这是一本对自己有用的书,因为它不单纯讲述心理疗程,更告诉读者如何寻找真正的本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书中讲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的结果。”这讲述了如何情绪控制,摆脱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支配。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大声告诉全世界:我足够了解自己。大概,就算是下一秒就要直面死神的可怜人,也不会有足够的自信说:这一辈子,我彻底了解了自己吧。世界是充满未知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充满未知的,如何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掘全新的自我,这恐怕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既然这样,那倒不如先给心灵来趟正能量的旅行,净化心灵,重新出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这本书以一位都市白领阶层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这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记忆中依旧清晰的留存着前年此时,面临着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措,对于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感觉一切都是空白的。然而那又怎样,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坚强的走下去,即使头破血流,那也不过是成长的代价。大家是不是也会常常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工作、生活都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谁又会知道呢。生活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只愿到那时,我们都能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用最平和的心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既然我们不能掌握,那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而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寻找内在的真我。或许,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过,也是,谁又会平白无故的去问自己"我是谁"呢。然而我们不妨从这一刻起,试着问下自己:我是谁?在抢救大厅的短短两年,见到太多各型各色的病人,见到太多生死之间,他们又有几人能明白内在的真我。为了一点小事寻死觅活的年轻人,若有一天当他想通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价值,不为取悦任何人,那他该有多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命悬一线的中年人,想到更多的依旧是家庭,殊不知就连"自己的事",可能都回天无力。身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这漫长的一生,也不知他究竟找没找到自己的心,是不是活成了他所希望的样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句"我是谁",又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三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北京青年》,正如它的主题:重走青春。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疯狂,也许天马行空,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妨大胆迈出这一步吧。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有时越是抗拒就越会持续,当真正放开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病人是脆弱的,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更强大的心,去教会他们接受;也许病人是坚强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无限生命力,教会了我们活在当下。人们总说,医院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没错,就在这样一个直面生死的地方,臣服和活的精彩或许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未知没什么可怕的,未来也未必会充满荆棘,既然这样,为何不调整好心态,准备遇见未知的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平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最近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渐渐的认识、了解、掌控自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遇见未知的自己吧。
心灵的动力可以化为行动力。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困境、失落等,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我们又在不知不觉的长大成熟。比如说一次演讲,一次比赛,一个对懵懂感情的跌落……生活难免会给我们各种你未曾遇见过的事,而这一次次的经历在你心灵的积攒,对自己,对生活,亦是对人生的认知,渐渐的熟知自己想要什么,慢慢的像大树般长大。因为当你找到自己心中的那束光时,你便会不遗余力的拼命长大,最后成为参天大树。卓别林曾说: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会写下你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每次的经历与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强大诱导力会驱使你变的更加强大,不问西东,一路前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恍惚自己一年又长大不少,也似曾某面未知的自己。有时长大会是一瞬间的事,遇见未知的自己也会是一瞬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理想中的自己,可能还从未谋面,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有个自己的样子。时间会一刻不停的溜走,而界定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人们常说成功是无时无刻的你都一样优秀,也即把优秀变成一个习惯,习惯自己优秀的样子。没有人可以阻止你长大,长大会是一瞬间。
把控自己,遇见未知的你。在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这样我们会犯些糊涂事,读张德芬的书知道她是心灵大师,会教会我们怎么把控自己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控后你会渐渐的熟知你的样子,你会明白什么事对,什么是错,我要做什么,该如何做。也正是自己懂得怎么控制自己,然后好好的把控自己。所以它会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有时甚至琢磨不透,有时又比谁都明晰。未知的自己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这样的年龄需要多多经历,更需要努力的尝试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生活百态,需要我们去历练,在痛苦时去追寻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听过很多次这本书,今天终于抽出时间去阅读它了。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以的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两个可爱的小人儿,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孩和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女孩在虚掩的门后探出个脑袋望外面的世界,男孩凑到女孩的耳朵旁轻轻的说了这句话。那两个小人儿都是我自己来着。
还有,我觉得老者是位很厉害的人物,那么与众不同,说出的话总能引人思考,我试着跟着他说的话去做,好像我就是故事里的女主,也有幸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老者问:思想是什么?并指导女孩闭上眼睛几分钟什么都不要想。然后,我闭上眼睛,想要放空,我自我催眠:不要想任何东西不要想任何东西…放空几秒,我的脑袋又开始不受控制了。我依然记得我那5分钟里想了什么。最主要的3个内容是:1.虽然我闭上眼睛,好像也可以看到图书馆里坐着的其他人,当时我是坐着闭眼而不是趴着睡觉状的,书是开着的,我的手指正压着我所看到的那一页,我闭着眼睛,心里有个怪声音对我说话:他们不小心看到我这样闭着眼,会不会觉得我很怪异呢?这时候,有个脚步声从我旁边走过,我有些不安,害怕别人觉得我怪异,想睁开眼睛,最后没那样做。2.我拉回思绪,继续放空,我想到了那句触动的话:所有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然后,为了让自己尽量不要想东西,我不断重复这句话。3.接着,我想到了各种人际关系,我想到了我的舍友。前两天,舍友看到我站在阳台,以为我在心情不好,胡思乱想,课外并没有心情不好,所以我为她的误解感到心情不好,难道我的样子看起来像总是心情不好吗?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不好。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舍友的形象是我臆造出来的,人家可没觉得你“总是”心情不好呢!都是我的内在投射出来的!当然,舍友也用她的内在投射出了一个:“我”,她所说的:独自一人站在阳台的时候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想家的时候,其实是在描述她自己,而我当时站在阳台,心情不错,在听着校园广播里的对话还有音乐,心里想着:我这是在享受生活呢!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确这个“内在投射出外物”的含义!
不知怎么,突然地,5分钟后,大概觉得几分钟过去了,我睁开眼睛,看到图书馆里的其他同学都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并没有怪异地偷瞄我,我松了口气,有些好笑呢!我和女主一样惊喜的发现这个秘密:原来不能不想东西!
虽然只有大约6分钟的时间,我却发现了自己的思想:原来我在乎的是外界对我的看法。虽然时间很短,可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好像看透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给自己几分钟不要想东西,实际操作起来是神奇的一件事,在那几分钟后,你会得到很大的力量。
这本书的确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确是最近才开始阅读。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结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笔下的一个职场女子将整个心灵教程串联了起来。从认识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后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话,更浅显易懂,而二者确实有很多理论上的共同点,只是阐述方式不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关于能量和频率的问题,解释为,我们发出的能量和频率(隐形的)决定了我们一天,一个月甚至是未来所发生的事。简单来说,如果你发出的是积极的能量,那么你会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发出的是消极的能量,你只会感觉到越来越倒霉和不顺。
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物以类聚的概念,为何我们总是和【相似的人一起玩耍,大概就是我们发出的频率类似吧。而为何你总是看某些人不顺眼,大概就是你们的频率有些距离咯。
于是反观最近的生活,TEN,兔子,小平,这三个人仿佛成为了我朋友圈的主线。
看着兔子休假听到生病的我就过来送肠粉,TEN哥哥翘班两小时过来送药,小平除了黑我还是黑我,却觉得彼此很投契。这大概又可以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关于朋友类型分布的话题,以后再谈谈好了。
大概就是这样子的读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欢和生活联系一起。
想想,当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达到了默契和共通点,是都喜欢音乐也好,是都喜欢自由也好,是都喜欢挑战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后来分开的原因只能解释为:能量不再相同了。
玛丽说,不入流的人才会称自己是文青。我不敢评论。只能说,是真的能量不同罢了,所以,才会在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那么看不顺眼彼此。
就当我的确是疲惫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知道,原来爱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比爱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小脾气,而你却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笨和幼稚,而你爱的是我的聪明和优秀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需要被照顾,而你爱的是我的独立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肯为我不计较付出,而你常常选择被动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强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远走在前头
而我爱他的是他肯替我着想,而你认为life is like this
或许在一开始,我给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强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护我;同时,我一直期待,甚至幻想你可以成为这样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却忘记了,你从来都只是一匹野马……而我的确没有草原呀。
这样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来,也不再纠结了。
就像我后来也明白,曾经笃定说不喜欢那些没气质的浓妆艳抹,为何会深爱她了。
或许她就是那个能给你草原的人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习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
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读她的书的时候,有一句话确实震撼到我,也瞬间让我觉得很可怕:“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等等,那么你就在重复的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我在想,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不开心的那条神经应该很粗吧,也至此让我决定,往后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成最佳,要乐观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下面由我们给大家来分享遇见未知自己心得感悟,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获奖场合或者其他重要场合。都会上台发表一些激动的感言,感言最纯粹的目的就是表达我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感受,怎么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静坐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习下表达,平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灵修的书,总觉得所谓灵修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呈现给大家。告诉我们如何走出困境快乐地生活。
本书的主人公若菱深感“活的好累”,她被外面的人和事评判着,同时也评判是对方。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老人教导若菱:“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烦恼,比如讨厌某人、怀才不遇、不公平等等,这些看似外界对我们的困扰,实际是对自己的不了解、不认可。种种的痛苦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是我们自己主观创造出来的,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为这些事情找到能够安抚自己的解释。这些问题和困扰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我们要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臣服于我们无法改变的结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抱怨和不满就会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自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受害者的思想让我们总是寻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陷入痛苦。
其实,外面没有人,只有自己。我们到底有没有真心关注过自己的内心世界?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一直在拼命地往前冲,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内心的声音。改变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换一个方式对待别人也是换个方式对待自己,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严苛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戴上了无形的枷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尝试放松一些,换个方式想想,在理解别人的同时理解自己,包容和接受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深呼吸——似乎有些释怀了,有些沉静了,有些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渴求了……。
给自己一个微笑,期待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美玉前阵子来南宁时,送了本书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没看完,先借给面条看了。因为她有心理困扰,正好有朋友建议她看这本书。
她没看完,便建议说:元家族的成员都该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都市修行的心灵书籍。周末的读书会,我便以此为主题,分享此书心得。其实这本书对我触动不大,因为我已经过了那种发现内在自我、唤醒心灵觉醒的阶段。当然里面有很多学识可以令我补充新知,完善我的个人系统。
因为没看完这本书,所以我分享的更多是近期我的阅书心得。
一是,有好书,我会尽量推荐给大家;
二是,你是否要接受,随缘。
所谓的人讲人缘,书讲书缘。就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对面条小姐的触动大,因为她刚好处在这样一个心灵迷茫的人生阶段,所以恰当的书籍能给她指明灯的作用。所以,书讲机缘,处在不同的人阶段,有不同的人生需求,倾向的书籍就不同。
就我自己及大部分的女性阶段而言:15-25岁的阶段,一般就是《女友》、《花溪》《瑞丽》《时尚》之类的书籍。25-35岁的阶段,会更喜欢看张爱玲、张小娴、仓央嘉措、纳兰性德等小资书籍,也能静下心来看身心灵修行、养生方面的书籍。35-45岁的阶段,喜欢重读古典名著、喜欢佛禅类书籍,也喜欢疏通知远的历史类书籍。45岁之后,喜欢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易经》《茶经》之类的。同样的,人讲人缘。往往你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很迫切地推荐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会采纳,这个时候,授者也要考虑和尊重受者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人家。
我以前专门和元真研究过这个话题。好比说,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体验、一个课程推荐给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很希望他们跟我有同样的体验。可是对方不领情,我会觉得失落,觉得可惜和遗憾。后来和元真探讨,便释然。对方不领情,那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对方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另一方面,对方的缘分没到。你何必拿自己的缘分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呢?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但凡我向别人推荐好东东时,便不会那么地急切。如同我办这一次读书会,不是要大家都要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我们是长期的朋友,我是希望通过不定期的活动,让我们彼此之间,逐步建立更多沟通上的共识。
而,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什么东西,必定是那个东西是好的、对他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体晾这份用心和善心。
不管是授者,还是受者,希望你们随缘就好。
《遇见未知的自已》,这本书是上次跟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终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资料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经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能够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可是,必须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我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欢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能够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仅有你自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明白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够吸引到进取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我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我。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我,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我的一份娱乐……
看了张德芬女士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看到开篇那场奇怪的对话,一个神秘睿智的隐居老者问女主人公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是谁?”我怔住了,我默默沉思了良久,一直想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是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我自己而言,曾几何时我一直都很迷惑: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我是杨欢,不,名字只是个代号。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不,职称只是个身份认同。我到底是谁,恐怕我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管我是谁,最起码我是我的身体和我的一切思想情感的集合体。
撇开“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为了享受生活而来到了世上;我来到世上不为什么,只为一生平平安安;我为了赚很多钱,买名牌车,买豪宅……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当母亲诞生下我那一刻,我就自然地来到这个世上,我来到这个世上是由先天决定的。不错,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生,但既然来了,就得好好地过,有所追求,有所梦想,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从我们懂事开始就得彻底想清楚。我们不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而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彼此有感觉的人;我们不是为了结婚而去结婚,而是遇到能牵手走一辈子的人。如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急着为儿女找对象,闪婚现象层出不穷,但闪离也不在话下。所以,我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来到这世上,最想要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一点,就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的需求奋斗,这才不枉此生!
很荣幸在有生之年巧遇《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它让我彻底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初衷,不懈奋斗。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1000字:
首先知道自己不是谁?和真正的自己连接。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太注意别人的眼光,贴近自己的内心。
回到你的内心世界,发掘内在能量。我比较喜欢这本书,文中讲述了一个女白领生活的起伏,以及遇到智慧老人,由对话来解答生活的难题。还有很多大佬为这本书推荐。李娜:“《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充满智慧。”
吴淡如:“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说,也是现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灵指南。”刘亦菲认为,这本书呈现一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最真实的本我,富有创造性。
杨幂:这是一本对自己有用的书,因为它不单纯讲述心理疗程,更告诉读者如何寻找真正的本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书中讲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的结果。”这讲述了如何情绪控制,摆脱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支配。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各种角色,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
最近在读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时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装帧设计吸引的,所以决定要看她。很直白易懂,在平实的故事里面倒是的确潜藏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不像书评家渲染的那样浓烈,但也的确不赖的感觉。
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开始过一种回归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还是喜欢贴着地面,踏实,安全感;我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开始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必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为长板自傲而离群索居,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要学会在人群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惑和劫难,都请记住: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能力,未来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明天的自己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
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一种淡定和自然——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拍被别人喜欢,也不怕被别人讨厌,因为,我们只不过就是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已》,这本书是我上次去金瀚展览中心参加书展时买的。第一次去书展的时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那么多,却意外的有那么多喜欢读书的人。逛了一上午,一无所获,就买了一些香港的英文报纸,公考的热门理论书,还有这个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
断断续续翻了好几天,终于又看完了。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仔细想想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很模糊,记不住几个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而是很多都挺专业的,懒得去理解。书的封面上有“都市身心实践班”、“中国世界第一部身心小说”等字样。广告上的信息看似很大,其实讲的是一个城市白领遇到老人的故事。像大多数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只是告诉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崇尚爱、欢乐与和平。然而,通过讲故事,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内心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改变许多现实。
说实话,也有点像鼓吹“唯心主义”。但是,“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必要的。人往往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扭曲。太现实了,会很辛苦。想要单纯的快乐,平凡的幸福,可以更容易的从“心”开始,在意识上做一些改变。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看完整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外面没有人,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投入的结果。意思类似于“吸引定律”。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吸引进取之光,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负面想法惹出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心,勇敢一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喜欢泡一杯绿茶,听着轻柔的钢琴曲,静静地翻页,放松自己,享受宁静,享受自己的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平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09国贸4班 陈楚凤 0925060140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遇见未知自己心得感悟通用,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面对一个陌生人,有时候我们无来由的感觉到亲切,而有时候恰恰相反;在一个公众的场合,情绪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快乐与悲伤都可以互相感染;也会碰到传说中的气场,看着就是V587。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都想让自己的能量压倒别人的能量,都想从别人的身上获取能量,像一群在山洞里争夺火源的原始人,忘记了洞外面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那太阳,便是我们自己。
弗洛伊德说人有本我和自我,这本我与自我的区分,就是洞内火把与洞外太阳的区分了。
从赤裸裸出生到现在,我们穿上了衣服,也穿上了这个社会赋予的太多无形的束缚:社会伦理、世界观、价值观、身份、地位……,让我们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了各种各样的像征,有了思想、有了情绪、有了身份,于是以为这些思想、情绪、身份便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个不停忙碌不断追求着的就是真正的自己,而要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就不停的争夺这些可以移动的能量。
我们在争夺中,有了不同的情绪,养成了不同的情绪模式。这种情绪模式最终成为一种反射,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暴发。这种情绪的经常性暴发会让人体上瘾,所以有些人的在追求能量的过程中有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古怪性格。
然而这种能量的争夺终究是辛苦而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能携取的能量的根源在于自身,但各种无形的东西把我们真正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最终断绝了联系。
要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并从那里获取能量,就要突破这些隔膜,这一共有四层:
最外面的一层是我们的身份和角色,我们要认同,并且思考为什么会成为这种角色,尝试从其中获取这些角色扮演的本质。无论是婆媳、朋友、同事、爱人,倾听自己的声音,抛开别人或者社会给予的成见,这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再内一层是思想,对思想的控制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如之前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思想也是。我们散发出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有不同的外观,有言: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写到这里想到一句佛言,相由心生。思想的声音是我们要倾听的,而如何真正听到我们的思想也需要好好的想想。我们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对行为产生影响的。
第三层是情绪,情绪是会上瘾的毒药,然后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父母教我们坚强、能干、聪明……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立的,有坚强便有软弱,有聪明便有笨拙,有能干便有无能,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对待负面的情绪,我们要臣服,一切过去的东西我们都要臣服、认同。对情绪的控制,就是要肯定自己有这方面的情绪存在,并且告诉自己,我已经不需要它了。
第四层是身体。我们要学会和身体对话,这种对话的方式就是经常停下来,认真地去感受某一个部位。坚持锻炼身体、珍惜自己,珍惜生命。
总之,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手里捧着一本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细细读着,看着一串串难懂的文字,不得不咬文嚼字地消化其中的内容。既然里面充满着无异于火星文的名词,为什么还要读完它呢?不是因为任务,也不是因为它有趣,他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引我思索自己,每读完一章节我都得费很大力气去消化,去反思自己。
书的开篇就引出了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我是谁?废话!我是谁谁谁呀!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这只是生存在世界上的代号而已,与编了号的产品没有差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心里想着什么、想做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谁又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像那些功利的人不会说自己功利,而伟大的人不会说自己很伟大。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试图把自己变得成功进而获得更多的喜悦。终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大多数人是不快乐的。何不大大方方地评价自己,就如评价别人一样公道?不必害怕别人看待自己的世俗眼光,凭着会变好、会变得更好的信念活下去,坦诚面对自己,我们会笑得更开怀,感受到更多的快乐。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名女子,不论她成什么样子,我们好歹爱她。诚然学会接受一个怎样的自己,如拨开云雾,才会更加清楚懂得自己是“谁”。
书的中间有一幅插图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插图的内容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有马儿、车夫、乘客。关于插图,书是这样介绍的:马是我们的表意识,车夫是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就是真我。“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车夫收紧了左边的缰绳。”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情绪操控着我们,支配我们不做这样或那样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存在于世上的许多事经不起我们心情的什么大起大落,只有处于一种冷静沉着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尽量好。我们并不缺少开怀大笑的天分,但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心如止水,接受并处理好它,并不是用笑来抑制它掩饰它,否则,负面情绪有一天会爆发,后果更加严重。心如止水地面对问题,这样,人生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自己操控。
刘亦菲说:“这本书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陌生又熟悉,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其实这本书是献给那些悲观消极的人的。在我情绪处于一个极其烦躁的低谷时,我选中了它当我的导师,让我在迷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看清自己真正重要及想要的东西,向着它们前进。我从一位朋友那看过一句话,我把它送给了自己,也送给你们:把一切悲喜交付给自己。
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
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张德芬说,心想事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相信而来的。你相信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真心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
对于如何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
读完这本书,很震撼人心。就像张德芬在书的开头写到的一样,不要一口气看完,边看边实践出来。实践之后,效果甚好。我相信她说的:“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我们可以选择臣服过去,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未来,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找到自己真正是谁,和自己连接,跟随自己的内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习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若菱”遇见了神秘的老人,老人教她修心、正心、养心,提升她的心态,让若菱破茧而出,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合上这本书,心里很多触动。老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你。老人画的圆圈也让我受益良多。最里面的圆圈写着小小的真我,在身体的最里层。因为我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真实的自己,真我向往的是爱、喜悦、和平;最外面的是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就是人们戴的面具,最大的面具,它先让我们失去了真我。
还有一句让我似懂非懂却又记忆犹新的话,“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这种东西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会更强;同时你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如果答案是“不行!”也没关系,接下来你问自己:“我可以允许它存在吗?”然后你会发现,允许不允许,它还是存在了,当你回答“可以”时,你内在就会有种力量升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
你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比如当你的手够不到脚尖时,试着把你的精力放到身体紧绷的地方,告诉它们:“没关系,慢慢来”。然后你的手一会就能够到脚尖了,太神奇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躺在草坪上,徐徐的微风中,蓝蓝的天空下,看着我,微微地笑……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朴素的笔触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用平实而朴素的语言诠释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里解释了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但只能用五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追求不到想要的幸福?真我与爱、喜乐、平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己?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演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愿意演多少?为了在这些生活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戴上一些面具。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也这么认为我也同意这个观点。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在自我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着你的内在自我。当外界有什么东西触碰到你的时候,记得往里看,看看自己的哪一面又被触碰到了,看看哪些阴影没有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情上。首先在内心层面做一个调和,然后把精力放在应该付出什么,外部能改变什么上面。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的执着和追求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所以一旦让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而快乐,则是由内而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外界也拿不走。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思想,那么好的人、好的事、好的事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悲观、愤世嫉俗,那么他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概就是书里说的味道相近,物以类聚的原因吧!
几年前,初涉职场,经验不足的我很是焦虑,正当迷茫的时候,有朋友推荐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她说张德芬的见解很能宽慰人,我却武断地抵触这类心灵鸡汤的书,认为它的作用像一块软布,拭过伤口,却不能治愈根本。
如今有了婚姻,工作尚可,却也有困惑不已的时候。偶然到书店逛逛,我看到最新印刷的版本,封面上沙漠黄的背景上,坐着位长发翲逸的托腮女子,像极了梦中的场景,于是把书买回来读。
全书以女主角若菱的视角,当她面临工作、婚姻同时出现问题,寻求高人指点的过程。若菱与志明是大学同学,在周围人的眼里是绝对的才子佳人,两人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就各自奔向工作岗位,志明留校当上教授,而若菱成了外企骨干。随着各自工作上的压力,交流越来越少,互要以冷战应对,感情出现危机。工作上,若菱兢兢业业,却要遭受不公正的排挤,她异常的愤怒;回到家,看到志明与不认识的女子搂在一起,她更是沮丧。一切的不顺利,加上儿时痛苦的回忆,让若菱顿觉崩溃,人生不知如何继续,这时出现了位灵修的老人,宽慰她,帮助她慢慢找回本我,认同自己。
读完,我感觉豁然开朗,若菱的故事没有结局,并不像众人所愿的美好团圆,而是顺期自然,认同自我。市面上很多类似题材的书籍,能做到通俗易懂的并不多,作者将理念融合到故事对话里,对简单事情的讨论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我们看见的世界,是我们选择看见的世界。有个小故事,男子天天打老婆,后来抛下妻子和三个儿子,远走他乡。三个儿子长大后,老大认为是罪恶的世界造就父亲,而父亲的抛弃造就了他痛苦的一生,他到处偷窃抢劫,报复社会;老二认为父母的模式就是自己人生的模式,娶了老婆回来,天天拳打脚踢;老三认为母亲很可怜,自己长大了成为男人,要疼爱自己的老婆,对母亲更是孝顺。
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事件的发现,源自于观察者的主观判断,然而事件本身就是那样的。所以要追求内心的真我,主要是四层:关心身体的变化,与身体联结;臣服于发生的事实,不被情绪左右;负面思想是自己加上去的,检视自己的心态;认同自己的身份,所处工作、社会地位、家庭、财富,接纳自己,才能欢迎别人。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大声告诉全世界:我足够了解自己。大概,就算是下一秒就要直面死神的可怜人,也不会有足够的自信说:这一辈子,我彻底了解了自己吧。世界是充满未知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充满未知的,如何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掘全新的自我,这恐怕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既然这样,那倒不如先给心灵来趟正能量的旅行,净化心灵,重新出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这本书以一位都市白领阶层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这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记忆中依旧清晰的留存着前年此时,面临着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措,对于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感觉一切都是空白的。然而那又怎样,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坚强的走下去,即使头破血流,那也不过是成长的代价。大家是不是也会常常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工作、生活都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谁又会知道呢。生活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只愿到那时,我们都能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用最平和的心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既然我们不能掌握,那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而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寻找内在的真我。或许,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过,也是,谁又会平白无故的去问自己"我是谁"呢。然而我们不妨从这一刻起,试着问下自己:我是谁?在抢救大厅的短短两年,见到太多各型各色的病人,见到太多生死之间,他们又有几人能明白内在的真我。为了一点小事寻死觅活的年轻人,若有一天当他想通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价值,不为取悦任何人,那他该有多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命悬一线的中年人,想到更多的依旧是家庭,殊不知就连"自己的事",可能都回天无力。身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这漫长的一生,也不知他究竟找没找到自己的心,是不是活成了他所希望的样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句"我是谁",又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三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北京青年》,正如它的主题:重走青春。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疯狂,也许天马行空,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妨大胆迈出这一步吧。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有时越是抗拒就越会持续,当真正放开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病人是脆弱的,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更强大的心,去教会他们接受;也许病人是坚强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无限生命力,教会了我们活在当下。人们总说,医院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没错,就在这样一个直面生死的地方,臣服和活的精彩或许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未知没什么可怕的,未来也未必会充满荆棘,既然这样,为何不调整好心态,准备遇见未知的自己呢!
当初购买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也因着自己的不着边际而困惑,所以,这“未知”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若菱之于我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痛苦过、彷徨过、失意过……我们时常感叹“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却不曾发现,这诸多的不如意,其实源于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这个“自己”,又知之甚少,所谓“真我”,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悟得到“爱、喜悦、和平”这层含义?
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模式下的我们,每天为了名誉、财富、地位等奔波劳顿,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最表象的东西,即所谓的“身外之物”,因此,我们忽视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即爱、喜悦、和平。在古代,儒家推崇性善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中,深藏大爱。那么,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竟然摒弃了自己的“真我”,将“爱、喜悦、和平”用表象的物质蒙蔽。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名为《房前种树,屋后栽花》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北大高材生,哈佛女博士,曾在华尔街纵横职场。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期,她却放弃所有,毅然回国,买下一块地,建一处房屋,房前种树,屋后栽花。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包括当时的我。然而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许多人寒窗数年,刻苦读书,其实不一定喜欢读书,或许在悬梁刺股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正呼啸着要冲出现实的桎梏。于是他们忽视真我,压抑那种寻求“爱、喜悦、和平”的渴望,去追求升学,寻找高薪职位。可能到最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他们才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得到的,无非是地位高于他人时的优越感,同学聚会上被视为焦点的满足感,亲友见面时人人艳羡的目光……这些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可是,这些又都是最为表象的东西,而他们把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平藏在了最深处。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但我们若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书中的一系列看法,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书中“能量振动理论”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每当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我总会想办法看到相反的一面。而这些不如意,往往会使我收获颇多。同蒋方舟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不曾经历沧桑”。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说生在农村,可我并没有经历那种寒门学子的艰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我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如果非要指出我生活中的“大挫折”,我想那便是我人生中的两次落榜吧。
我第一次“名落孙山”是在20xx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那一次的考试,说是发挥失常,却也是情理之中。我本身不是什么踏实之人,况且是在那个需要张扬的青春年纪。在那个被成为“全市第一学府”的私立学校里,到处是竞争、攀比,学生之间的交谈无时不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虚荣。老师之间对于自己学生的攀比,使得那种因学习成绩好坏而划分的等级观念愈演愈烈,加之那个年纪的学生之间对于各自家庭、财富、地位等的虚荣,使得大部分人活在这种混沌的泥潭中而不自知,拼命地证明自己。而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愈显张扬,觉得自己从此高人一等。现在开来,还真是天真得可笑,换句话说,是愚笨得可笑。而我本人,恰恰是那成百上千的愚笨者之一。
也正因此,初三时的成绩极其不稳定,大起大落。说是落榜,现在中国教育这种大学生遍地都有的年代怎么可能真正让人没有学上呢?我不过是从省重点落到市重点。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塑造出的学校,哪有不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的?我高中的母校向来有个传统,按照学生的成绩高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经过此班级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成绩可以高于省重点的二类考生。而我,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B班,说不出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是,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波三折的,往往在你接受了现实之后就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开学没多久,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新规定——B班成绩出色的同学可调动至A班。我当时早已对自己失去信心,根本无心争取什么调动机会。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时常想,假如自己被调去A班,就会怎样怎样。但转念又告诉自己,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要被那些虚荣迷失了心智才好,况且班上那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七名,觉得好多人比我好太多了。)但是,当命运的转机真的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刻,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至今仍记得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时的场景,也至今都弄不懂为什么老师没有调动期中考试的第一名同学而调动我这个第四名。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认得我,知道我的名字。而自从我调动到A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母校从此废除了这项制度,A班和B班不再实行人员滚动制。所以,我的这次调动,空前绝后!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我的人生从此出现转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感激这位老师(W)。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解释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诚然,我的心想事成是最后一种。
我的第二次落榜,就显得问题严重多了——高考落榜!而我的分数,还不算很低,能够考一个好的二表本科了,这自然归功于本文提到的第一次“心想事成”,然而,因为估分过高,导致我以四分之差与目标学校擦肩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还真是够潇洒了。除了在父母愁容满面的时候也难过了几天,接下来我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很轻松地和所有人提出了“我要复读”这个计划。除了心里有点因为即将上大学到又要回高三“吃苦”的落差引发的失落,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我很自然地背起行囊(绝大部分是母亲为我打理的),做了一次往届生,“回炉再造”。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这便也是潜意识的力量。因为我在高三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的事情的时候时常想,若是再来一年,我一定会努力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最终,老天真的给了我一次“再来”的机会。事实证明,高考落榜,对我来说,的确是“又赚了一笔”。第二年,我考取了全市文科第十名的成绩。回想初中时处处比我强甚至考上省重点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我如今的成绩。因此,我由衷地感激命运里出现的两次“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我一直坚信!
最后,我想说一遍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却不知,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遇见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追求爱、喜悦、和平的自己。
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个未知的自己其实就是被小我封闭的真我本身,我们从出生时的思想空白,到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家庭、学校老师授以各种教育层面的思想,聪明、勇敢、自信、成熟、善良、温柔等等这些,都是教导我们我成为的模样,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面性,我们遵从这些正面的思想的同时,会把它们反面的思想进行压抑和排斥,假如有一天我们遇到一个不聪明的人或者胆小的人,我们会感到厌恶,这是一种身份上的不认同,同时也是一种自身的投影,我们害怕自己也是这种身份的人。
我们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是会受到自身思想的影响,但我们很多时候不会质疑自己脑袋里的声音,所以让我们心理上受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是谁?”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问得住绝大多数人,你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一切,老天都可以随时拿走,而它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拥有的,所以你不是某某岗位的员工、不是某某公司的管理、不是哪一个才华出众的画家、作家,真正的你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思想、情绪、感觉和知觉的见证。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负责情绪,我们只有正视它、接纳它的存在,才能放下对它的需要,书中讲到的那部电影《我们懂个X》中提到的胜肽,当我们受到某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时,大脑便会产生这种物质并扩散到全身的细胞中,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瘾”,当身体过久缺少这种胜肽时,大脑潜意识中会让我们做或思考能产生这种情绪的事情,从而制造出这种胜肽。但我们并不能去消除这种负面情绪,只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就像光明照亮黑暗一样,去接纳它而不是抗拒它,心灵会更进一步的得到升华与成长。
书中提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老天的事,我们无力也无法去挽回和阻挡,选择泰然面对,才不会受到小我思想上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事我们无法直接去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事,把自己做好,也许就能够影响到他人向好的改变发生。
我们对自身的身体是有很多不了解的,我们一直在扮演着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而从来没有想过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模样,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也只有当我们真正解除掉自己既定的人生模式,全心全意去观想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的时候,那个未知的自己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吧。
联结身体,臣服情绪,检视思想,觉察身份,突破真我的封闭,发现更真实的自己。
美玉前阵子来南宁时,送了本书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没看完,先借给面条看了。因为她有心理困扰,正好有朋友建议她看这本书。
她没看完,便建议说:元家族的成员都该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都市修行的心灵书籍。周末的读书会,我便以此为主题,分享此书心得。其实这本书对我触动不大,因为我已经过了那种发现内在自我、唤醒心灵觉醒的阶段。当然里面有很多学识可以令我补充新知,完善我的个人系统。
因为没看完这本书,所以我分享的更多是近期我的阅书心得。
一是,有好书,我会尽量推荐给大家;
二是,你是否要接受,随缘。
所谓的人讲人缘,书讲书缘。就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对面条小姐的触动大,因为她刚好处在这样一个心灵迷茫的人生阶段,所以恰当的书籍能给她指明灯的作用。所以,书讲机缘,处在不同的人阶段,有不同的人生需求,倾向的书籍就不同。
就我自己及大部分的女性阶段而言:15-25岁的阶段,一般就是《女友》、《花溪》《瑞丽》《时尚》之类的书籍。25-35岁的阶段,会更喜欢看张爱玲、张小娴、仓央嘉措、纳兰性德等小资书籍,也能静下心来看身心灵修行、养生方面的书籍。35-45岁的阶段,喜欢重读古典名著、喜欢佛禅类书籍,也喜欢疏通知远的历史类书籍。45岁之后,喜欢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易经》《茶经》之类的。同样的,人讲人缘。往往你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很迫切地推荐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会采纳,这个时候,授者也要考虑和尊重受者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人家。
我以前专门和元真研究过这个话题。好比说,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体验、一个课程推荐给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很希望他们跟我有同样的体验。可是对方不领情,我会觉得失落,觉得可惜和遗憾。后来和元真探讨,便释然。对方不领情,那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对方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另一方面,对方的缘分没到。你何必拿自己的缘分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呢?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但凡我向别人推荐好东东时,便不会那么地急切。如同我办这一次读书会,不是要大家都要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我们是长期的朋友,我是希望通过不定期的活动,让我们彼此之间,逐步建立更多沟通上的共识。
而,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什么东西,必定是那个东西是好的、对他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体晾这份用心和善心。
不管是授者,还是受者,希望你们随缘就好。
感言是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方式,当在毕业之际或者军训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感言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表达情感。以下内容“遇见未知自己心得感悟”是由小编给您提供的,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
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读她的书的时候,有一句话确实震撼到我,也瞬间让我觉得很可怕:“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等等,那么你就在重复的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我在想,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不开心的那条神经应该很粗吧,也至此让我决定,往后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成最佳,要乐观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面对一个陌生人,有时候我们无来由的感觉到亲切,而有时候恰恰相反;在一个公众的场合,情绪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快乐与悲伤都可以互相感染;也会碰到传说中的气场,看着就是V587。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都想让自己的能量压倒别人的能量,都想从别人的身上获取能量,像一群在山洞里争夺火源的原始人,忘记了洞外面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那太阳,便是我们自己。
弗洛伊德说人有本我和自我,这本我与自我的区分,就是洞内火把与洞外太阳的区分了。
从赤裸裸出生到现在,我们穿上了衣服,也穿上了这个社会赋予的太多无形的束缚:社会伦理、世界观、价值观、身份、地位……,让我们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了各种各样的像征,有了思想、有了情绪、有了身份,于是以为这些思想、情绪、身份便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个不停忙碌不断追求着的就是真正的自己,而要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就不停的争夺这些可以移动的能量。
我们在争夺中,有了不同的情绪,养成了不同的情绪模式。这种情绪模式最终成为一种反射,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暴发。这种情绪的经常性暴发会让人体上瘾,所以有些人的在追求能量的过程中有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古怪性格。
然而这种能量的争夺终究是辛苦而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能携取的能量的根源在于自身,但各种无形的东西把我们真正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最终断绝了联系。
要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并从那里获取能量,就要突破这些隔膜,这一共有四层:
最外面的一层是我们的身份和角色,我们要认同,并且思考为什么会成为这种角色,尝试从其中获取这些角色扮演的本质。无论是婆媳、朋友、同事、爱人,倾听自己的声音,抛开别人或者社会给予的成见,这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再内一层是思想,对思想的控制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如之前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思想也是。我们散发出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有不同的外观,有言: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写到这里想到一句佛言,相由心生。思想的声音是我们要倾听的,而如何真正听到我们的思想也需要好好的想想。我们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对行为产生影响的。
第三层是情绪,情绪是会上瘾的毒药,然后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父母教我们坚强、能干、聪明……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立的,有坚强便有软弱,有聪明便有笨拙,有能干便有无能,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对待负面的情绪,我们要臣服,一切过去的东西我们都要臣服、认同。对情绪的控制,就是要肯定自己有这方面的情绪存在,并且告诉自己,我已经不需要它了。
第四层是身体。我们要学会和身体对话,这种对话的方式就是经常停下来,认真地去感受某一个部位。坚持锻炼身体、珍惜自己,珍惜生命。
总之,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初次捧起这本书,只知道它是一本关于身心灵的著作,想来应该是很枯燥无味的吧!后来才发现这本书把心灵的哲学、人生的思考全都融入一个小说里,我们随着主人公一起与老人对话,深入浅出地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地探索,于是很快便勾起了我的兴趣,不由自主地随主人公一起去探寻“真我”。
人生可曾有“真我”?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哪五个字呢?那就是爱!喜悦!和平!这也就是真我,真我一直都不曾离开我们,那我们为什么有时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呢?我想正是因为有了盲目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而让真我被封闭起来。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但我想如果我们随着老人的引领去找寻真我的话,会让自己越来越喜悦。
“真我”--爱、喜悦、和平,我想,正如老人所说:一个没有吃过冰淇淋的人是不会有对冰淇淋的渴望,也许正因为我们都享受过“真我”,所以今天听来对于它才会有如此热切的渴望,不以外在为转移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和平,恐怕是生活在凡尘中的芸芸众生所望尘莫及的吧!
人生若只有“真我”!
每次捧起这本书,总能让我的心灵回归宁静,不断地去探寻真我,重新审视自己。现在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相信随着内容的深入,会让我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也会努力去探寻“真我”。
人生若只有“真我”……
当初购买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也因着自己的不着边际而困惑,所以,这“未知”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若菱之于我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痛苦过、彷徨过、失意过……我们时常感叹“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却不曾发现,这诸多的不如意,其实源于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这个“自己”,又知之甚少,所谓“真我”,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悟得到“爱、喜悦、和平”这层含义?
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模式下的我们,每天为了名誉、财富、地位等奔波劳顿,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最表象的东西,即所谓的“身外之物”,因此,我们忽视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即爱、喜悦、和平。在古代,儒家推崇性善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中,深藏大爱。那么,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竟然摒弃了自己的“真我”,将“爱、喜悦、和平”用表象的物质蒙蔽。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名为《房前种树,屋后栽花》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北大高材生,哈佛女博士,曾在华尔街纵横职场。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期,她却放弃所有,毅然回国,买下一块地,建一处房屋,房前种树,屋后栽花。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包括当时的我。然而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许多人寒窗数年,刻苦读书,其实不一定喜欢读书,或许在悬梁刺股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正呼啸着要冲出现实的桎梏。于是他们忽视真我,压抑那种寻求“爱、喜悦、和平”的渴望,去追求升学,寻找高薪职位。可能到最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他们才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得到的,无非是地位高于他人时的优越感,同学聚会上被视为焦点的满足感,亲友见面时人人艳羡的目光……这些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可是,这些又都是最为表象的东西,而他们把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平藏在了最深处。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但我们若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书中的一系列看法,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书中“能量振动理论”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每当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我总会想办法看到相反的一面。而这些不如意,往往会使我收获颇多。同蒋方舟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不曾经历沧桑”。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说生在农村,可我并没有经历那种寒门学子的艰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我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如果非要指出我生活中的“大挫折”,我想那便是我人生中的两次落榜吧。
我第一次“名落孙山”是在20xx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那一次的考试,说是发挥失常,却也是情理之中。我本身不是什么踏实之人,况且是在那个需要张扬的青春年纪。在那个被成为“全市第一学府”的私立学校里,到处是竞争、攀比,学生之间的交谈无时不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虚荣。老师之间对于自己学生的攀比,使得那种因学习成绩好坏而划分的等级观念愈演愈烈,加之那个年纪的学生之间对于各自家庭、财富、地位等的虚荣,使得大部分人活在这种混沌的泥潭中而不自知,拼命地证明自己。而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愈显张扬,觉得自己从此高人一等。现在开来,还真是天真得可笑,换句话说,是愚笨得可笑。而我本人,恰恰是那成百上千的愚笨者之一。
也正因此,初三时的成绩极其不稳定,大起大落。说是落榜,现在中国教育这种大学生遍地都有的年代怎么可能真正让人没有学上呢?我不过是从省重点落到市重点。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塑造出的学校,哪有不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的?我高中的母校向来有个传统,按照学生的成绩高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经过此班级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成绩可以高于省重点的二类考生。而我,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B班,说不出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是,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波三折的,往往在你接受了现实之后就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开学没多久,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新规定——B班成绩出色的同学可调动至A班。我当时早已对自己失去信心,根本无心争取什么调动机会。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时常想,假如自己被调去A班,就会怎样怎样。但转念又告诉自己,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要被那些虚荣迷失了心智才好,况且班上那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七名,觉得好多人比我好太多了。)但是,当命运的转机真的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刻,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至今仍记得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时的场景,也至今都弄不懂为什么老师没有调动期中考试的第一名同学而调动我这个第四名。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认得我,知道我的名字。而自从我调动到A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母校从此废除了这项制度,A班和B班不再实行人员滚动制。所以,我的这次调动,空前绝后!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我的人生从此出现转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感激这位老师(W)。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解释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诚然,我的心想事成是最后一种。
我的第二次落榜,就显得问题严重多了——高考落榜!而我的分数,还不算很低,能够考一个好的二表本科了,这自然归功于本文提到的第一次“心想事成”,然而,因为估分过高,导致我以四分之差与目标学校擦肩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还真是够潇洒了。除了在父母愁容满面的时候也难过了几天,接下来我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很轻松地和所有人提出了“我要复读”这个计划。除了心里有点因为即将上大学到又要回高三“吃苦”的落差引发的失落,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我很自然地背起行囊(绝大部分是母亲为我打理的),做了一次往届生,“回炉再造”。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这便也是潜意识的力量。因为我在高三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的事情的时候时常想,若是再来一年,我一定会努力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最终,老天真的给了我一次“再来”的机会。事实证明,高考落榜,对我来说,的确是“又赚了一笔”。第二年,我考取了全市文科第十名的成绩。回想初中时处处比我强甚至考上省重点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我如今的成绩。因此,我由衷地感激命运里出现的两次“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我一直坚信!
最后,我想说一遍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却不知,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遇见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追求爱、喜悦、和平的自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若菱”遇见了神秘的老人,老人教她修心、正心、养心,提升她的心态,让若菱破茧而出,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合上这本书,心里很多触动。老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你。老人画的圆圈也让我受益良多。最里面的圆圈写着小小的真我,在身体的最里层。因为我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真实的自己,真我向往的是爱、喜悦、和平;最外面的是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就是人们戴的面具,最大的面具,它先让我们失去了真我。
还有一句让我似懂非懂却又记忆犹新的话,“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这种东西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会更强;同时你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如果答案是“不行!”也没关系,接下来你问自己:“我可以允许它存在吗?”然后你会发现,允许不允许,它还是存在了,当你回答“可以”时,你内在就会有种力量升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
你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比如当你的手够不到脚尖时,试着把你的精力放到身体紧绷的地方,告诉它们:“没关系,慢慢来”。然后你的手一会就能够到脚尖了,太神奇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躺在草坪上,徐徐的微风中,蓝蓝的天空下,看着我,微微地笑……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
最近在读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时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装帧设计吸引的,所以决定要看她。很直白易懂,在平实的故事里面倒是的确潜藏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不像书评家渲染的那样浓烈,但也的确不赖的感觉。
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开始过一种回归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还是喜欢贴着地面,踏实,安全感;我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开始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必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为长板自傲而离群索居,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要学会在人群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惑和劫难,都请记住: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能力,未来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明天的自己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
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一种淡定和自然——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拍被别人喜欢,也不怕被别人讨厌,因为,我们只不过就是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习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个未知的自己其实就是被小我封闭的真我本身,我们从出生时的思想空白,到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家庭、学校老师授以各种教育层面的思想,聪明、勇敢、自信、成熟、善良、温柔等等这些,都是教导我们我成为的模样,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面性,我们遵从这些正面的思想的同时,会把它们反面的思想进行压抑和排斥,假如有一天我们遇到一个不聪明的人或者胆小的人,我们会感到厌恶,这是一种身份上的不认同,同时也是一种自身的投影,我们害怕自己也是这种身份的人。
我们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是会受到自身思想的影响,但我们很多时候不会质疑自己脑袋里的声音,所以让我们心理上受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是谁?”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问得住绝大多数人,你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一切,老天都可以随时拿走,而它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拥有的,所以你不是某某岗位的员工、不是某某公司的管理、不是哪一个才华出众的画家、作家,真正的你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思想、情绪、感觉和知觉的见证。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负责情绪,我们只有正视它、接纳它的存在,才能放下对它的需要,书中讲到的那部电影《我们懂个X》中提到的胜肽,当我们受到某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时,大脑便会产生这种物质并扩散到全身的细胞中,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瘾”,当身体过久缺少这种胜肽时,大脑潜意识中会让我们做或思考能产生这种情绪的事情,从而制造出这种胜肽。但我们并不能去消除这种负面情绪,只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就像光明照亮黑暗一样,去接纳它而不是抗拒它,心灵会更进一步的得到升华与成长。
书中提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老天的事,我们无力也无法去挽回和阻挡,选择泰然面对,才不会受到小我思想上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事我们无法直接去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事,把自己做好,也许就能够影响到他人向好的改变发生。
我们对自身的身体是有很多不了解的,我们一直在扮演着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而从来没有想过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模样,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也只有当我们真正解除掉自己既定的人生模式,全心全意去观想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的时候,那个未知的自己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吧。
联结身体,臣服情绪,检视思想,觉察身份,突破真我的封闭,发现更真实的自己。
手里捧着一本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细细读着,看着一串串难懂的文字,不得不咬文嚼字地消化其中的内容。既然里面充满着无异于火星文的名词,为什么还要读完它呢?不是因为任务,也不是因为它有趣,他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引我思索自己,每读完一章节我都得费很大力气去消化,去反思自己。
书的开篇就引出了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我是谁?废话!我是谁谁谁呀!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这只是生存在世界上的代号而已,与编了号的产品没有差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心里想着什么、想做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谁又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像那些功利的人不会说自己功利,而伟大的人不会说自己很伟大。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试图把自己变得成功进而获得更多的喜悦。终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大多数人是不快乐的。何不大大方方地评价自己,就如评价别人一样公道?不必害怕别人看待自己的世俗眼光,凭着会变好、会变得更好的信念活下去,坦诚面对自己,我们会笑得更开怀,感受到更多的快乐。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名女子,不论她成什么样子,我们好歹爱她。诚然学会接受一个怎样的自己,如拨开云雾,才会更加清楚懂得自己是“谁”。
书的中间有一幅插图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插图的内容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有马儿、车夫、乘客。关于插图,书是这样介绍的:马是我们的表意识,车夫是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就是真我。“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车夫收紧了左边的缰绳。”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情绪操控着我们,支配我们不做这样或那样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存在于世上的许多事经不起我们心情的什么大起大落,只有处于一种冷静沉着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尽量好。我们并不缺少开怀大笑的天分,但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心如止水,接受并处理好它,并不是用笑来抑制它掩饰它,否则,负面情绪有一天会爆发,后果更加严重。心如止水地面对问题,这样,人生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自己操控。
刘亦菲说:“这本书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陌生又熟悉,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其实这本书是献给那些悲观消极的人的。在我情绪处于一个极其烦躁的低谷时,我选中了它当我的导师,让我在迷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看清自己真正重要及想要的东西,向着它们前进。我从一位朋友那看过一句话,我把它送给了自己,也送给你们:把一切悲喜交付给自己。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大声告诉全世界:我足够了解自己。大概,就算是下一秒就要直面死神的可怜人,也不会有足够的自信说:这一辈子,我彻底了解了自己吧。世界是充满未知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充满未知的,如何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掘全新的自我,这恐怕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既然这样,那倒不如先给心灵来趟正能量的旅行,净化心灵,重新出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这本书以一位都市白领阶层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这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记忆中依旧清晰的留存着前年此时,面临着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措,对于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感觉一切都是空白的。然而那又怎样,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坚强的走下去,即使头破血流,那也不过是成长的代价。大家是不是也会常常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工作、生活都会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谁又会知道呢。生活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只愿到那时,我们都能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用最平和的心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既然我们不能掌握,那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而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寻找内在的真我。或许,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过,也是,谁又会平白无故的去问自己"我是谁"呢。然而我们不妨从这一刻起,试着问下自己:我是谁?在抢救大厅的短短两年,见到太多各型各色的病人,见到太多生死之间,他们又有几人能明白内在的真我。为了一点小事寻死觅活的年轻人,若有一天当他想通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价值,不为取悦任何人,那他该有多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命悬一线的中年人,想到更多的依旧是家庭,殊不知就连"自己的事",可能都回天无力。身患重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这漫长的一生,也不知他究竟找没找到自己的心,是不是活成了他所希望的样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句"我是谁",又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三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北京青年》,正如它的主题:重走青春。只要你愿意,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疯狂,也许天马行空,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妨大胆迈出这一步吧。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有时越是抗拒就越会持续,当真正放开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病人是脆弱的,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更强大的心,去教会他们接受;也许病人是坚强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无限生命力,教会了我们活在当下。人们总说,医院才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没错,就在这样一个直面生死的地方,臣服和活的精彩或许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未知没什么可怕的,未来也未必会充满荆棘,既然这样,为何不调整好心态,准备遇见未知的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平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读后感大全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感悟。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想法,我们不如试着去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六百字九年级1
人生一辈子,每个人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健康,快乐……总结起来不外乎是爱,喜悦,和平。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别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说到底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雾,才能在谷底惊见阳光。
生活中许多事情会让我们愤懑,痛苦,伤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没考上大学,好朋友在背后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亲人离世而走等等,这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自己心里多么心如刀绞别人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还只有自己。
“臣服”。__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对已发生的事臣服,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而希望把他撞开。因此在这种时候自己能做的就是只有臣服,从心底接受他,并想着去解决它,不要让情绪蒙蔽自己。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所谓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惊喜反而会更多。而且,正因为你把注意力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而不至于让情绪左右自己。
臣服已发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诱惑下,蒙蔽了自己的内心,迷失自我。()拨开情绪的迷雾,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绪只是一种发泄,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确的路。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我情绪中走了出来,找到了前进的路,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情绪的蒙蔽下徘徊不前。
管是人生的大挫折,还是日常的小事情,懂得接受,懂得臣服,懂得找到真我,才能尽快走回“正道”。人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金钱、名誉,而是心灵的满足、宁静,不管是去追求,还是满足当下,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被现实蒙蔽,找回失落的真我,找到人生的平静,即使波澜壮阔也会倍感平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六百字九年级2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现代修心的书,感触良多,虽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帮助自己找到自己还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现实,不愿意直接面对,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为害怕改变,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身心灵修行的书。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书里面有一段话很有用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所以我们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会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那怎么带进光来呢?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dqu;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六百字九年级3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平。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六百字九年级4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关于探寻内心真我灵修的书。讲的是一个老人引导处于人生最低谷女主的探寻真我整个过程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让我从起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幡然醒悟,震惊又开心!
还记着刚读这本书时,对“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在追求着什么?”很感兴趣,时常清醒又时常迷茫,因为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简单又深奥,得用一生来好好探索吧。
读完三分之二,还是会有点疑问,觉得作者是一个唯心主义,她说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我想反驳,但细想生活中所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却哑口无言,好像确实是这样。我们总是受情绪和思想控制,但其实大多时候思想是错误的,而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并不知道这是错误的。
读完这本书了解到了能量守恒作用,以及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的思想,学会接受事实,认识并且肯定自己的不足,从无到有,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引用文末老人写给女主的话: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六百字九年级5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习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我想推荐的这本书,是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完这本书,就好像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身心灵修行课,醍醐灌顶;又好像是练完一次高难度的瑜伽,酣畅淋漓。这本书其实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一种影射,她用主人公的故事暗示了自己的蜕变过程,在这过程中领悟与透析人生,看似受高人指点,实际上她完全依靠自己,实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找回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自我。
书中分享了几个有趣的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吸引力法则。一个人充满快乐、充满正能量,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共鸣,被吸引过来。同样,一个人如果总是带着悲观、带着愤世嫉俗的负能量,那么经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他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召唤好的事情呢?首先总结一下我们内心追求的是什么,或者说这世界上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健康、美丽、金钱、权力等等,但是这些快乐是建立在外在基础上的,比如老年人追求身体健康,生病了就不快乐了;男人追求事业有成,一事无成就不快乐了;女人追求幸福的婚姻,离婚就不快乐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乐,都追求到了吗,为什么真正快乐的人那么少?书中有句话: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我们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比如前面说的那些人。
那么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呢?书中用3个词概括出来:爱、喜悦、和平(拥有爱、喜悦、和平的“真我”)。这里的爱不是狭隘的爱情,而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这里的喜悦不同于快乐,喜悦是从内心油然而生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不依附于任何事物,不会因为外在事物的缺失而消失。
那怎样去追求“爱、喜悦、和平”呢,以“真我”为圆心,往外不停的画同心圆,一层一层往外,分别代表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知等等。
同心圆的第一层代表身体,不同于我们的思想,思想通常都在过去或者未来,但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在当下的,是最直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与身体对话,倾听身体发出的信息。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助你与身体建立联结。比如跑步、快走、游泳、太极、瑜伽等等,不喜欢运动的朋友,可以尝试最简单的静坐冥想,采用腹式呼吸法,来联结自己的身体和呼吸。
通过与身体联结开始,慢慢的,你就会感知自己的身体,感知自己的内心,你真正追求的、需要的就会渐渐明朗起来,你吸引的、你召唤的都会慢慢跟着你来了,或者说相同频率的人事物被你吸引了。
当然了,我们需要更多更长远的修炼,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与身体联结的浅层,不能单单依靠跑步、冥想,应向深层次发展。同心圆往外,下一层就是情绪,情绪就像能量一样,每天围绕我们、牵引着我们。这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一辈子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比如新闻里经常看到的,类似去面馆吃面发现涨价了,就把老板给砍了;在医院和人发生口角,结果年轻小夫妻一死一伤;新手妈妈因为被老公责骂把孩子扔下5楼,然后自己也跳下去等等。这些人,就是没有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如何管理我们自己的情绪呢,在另一本书中看到过,人的情绪与认知有着很大的关联,认知层面越高,越容易管理情绪,所以单纯地学习掌控情绪不如说努力提高认知,有多种方法,读书,健身,冥想等等。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把世界上的事情分成了三类:“上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比如堵车,这是上天的事,你没有办法改变,所以堵车着急也没用,不如听听音乐,或者呼吸呼吸。对于“他人的事”,无需改变也尽少去干涉。已经发生的事实,要全面接受,因为事实最大,没法改变。但是如果你的情绪真的受影响,真的是“自己的事”带来的烦恼,那么臣服于他,接纳他,不要抗拒,越抗拒的越来,不要试图去驱赶心里的阴影,只要把光带进来照亮它就好了。
几年前,结识了一位朋友。工作成绩显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赠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我认真的拜读后,写下一些体悟,与各位分享。
作者从一位知书达理的电视新闻主播,转行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张德芬融汇贯通了理论与现实,通过一个主人公的小故事,传达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引导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价值。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环绕了女主人公若菱与智者老人的多次对话,揭示了人身的奥秘。“你是谁?”这是老人问若菱的第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书中,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我。真我由爱、喜悦、和平三者构成。那么真我对于人生有何影响呢?书中老人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这辆马车的前进要靠这匹马,如果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利决定怎么行进吗?马儿会说:“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它“那你刚才为什么往左转哪?”它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转弯了。这这匹马其实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读到此处你会明白,这个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这位乘客才是人生的真我。真我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向身边靠近。
那么,如何找寻真我呢?书中介绍了一种瑜伽寻找法。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接,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态。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体上需要净化外,我们还需要摆脱负面情绪的圈套。负面情绪就像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成一格。想要扼制负面情绪,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小方法。每天要念,要写——我看到我正在寻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负面情绪,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久而久之,潜意识接受这种信息,我们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大人不要过多地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界有任何事物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应对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每一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丰盛美好且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印照出我们心态的阴影面。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生命来去匆匆,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对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着关照内心并时刻感恩的心态,一切事物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最近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渐渐的认识、了解、掌控自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遇见未知的自己吧。
心灵的动力可以化为行动力。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困境、失落等,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我们又在不知不觉的长大成熟。比如说一次演讲,一次比赛,一个对懵懂感情的跌落……生活难免会给我们各种你未曾遇见过的事,而这一次次的经历在你心灵的积攒,对自己,对生活,亦是对人生的认知,渐渐的熟知自己想要什么,慢慢的像大树般长大。因为当你找到自己心中的那束光时,你便会不遗余力的拼命长大,最后成为参天大树。卓别林曾说: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会写下你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每次的经历与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强大诱导力会驱使你变的更加强大,不问西东,一路前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恍惚自己一年又长大不少,也似曾某面未知的自己。有时长大会是一瞬间的事,遇见未知的自己也会是一瞬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理想中的自己,可能还从未谋面,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有个自己的样子。时间会一刻不停的溜走,而界定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人们常说成功是无时无刻的你都一样优秀,也即把优秀变成一个习惯,习惯自己优秀的样子。没有人可以阻止你长大,长大会是一瞬间。
把控自己,遇见未知的你。在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这样我们会犯些糊涂事,读张德芬的书知道她是心灵大师,会教会我们怎么把控自己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控后你会渐渐的熟知你的样子,你会明白什么事对,什么是错,我要做什么,该如何做。也正是自己懂得怎么控制自己,然后好好的把控自己。所以它会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有时甚至琢磨不透,有时又比谁都明晰。未知的自己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这样的年龄需要多多经历,更需要努力的尝试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生活百态,需要我们去历练,在痛苦时去追寻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
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最早是在王仁义老师推荐下读的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是在2017年刚入职,我用了两个月读完这本书。说实话,当时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有形的、可以说得清的感受,只是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比以前平和了,遇事不再像从前一样急了。我再次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这次对于这本书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和平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冰激凌的孩子不会留恋冰激凌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我觉得错不在于我们追求外物,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因为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是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喜悦、和平。
这篇读后感,我只是摘取了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三句话谈了一些我自己的浅显感受。《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我应该时不时地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觉得这本书会成为我的工具书,因为书里讲的东西我现在只是领略了一丁点皮毛而已,而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会随时翻开这本书,在书中去寻求应对的方法,解决的途径,关键是我应该抱有的人生态度。我要学着去拥抱世界,接纳外界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老师推荐我们读一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快从网上下载了下来,但拖了很长时间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读一读。最近总是被一些事情困扰,便想起了这本书,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了,虽然有些地方自己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觉得收获颇多。。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以前也读过几本,这类书总给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很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还是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人人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遇见未知自己心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遇见未知自己心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