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观后感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影片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部电影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透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公司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丨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了凡四训观后感”,欢迎阅读。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能够逾越自己的身心,欣赏优秀的影片涤荡了我们的心灵。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观后感是我们将自己观看作品之后的感受写成的范文。你是否正为写作品观后感而犯难呢?或许"了凡四训观后感怎么写"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了凡先生告诉儿子袁天启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样改呢?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趋吉避凶,避祸纳福"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来改命,那为什么不是马上积极行善而是先要改过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实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过。改过的根本:由心改过。只有从心改过,方能有效的行善。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过不能及时的改正,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命难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改过的重要性,同时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必要的三要素对我颇有触动,即第一要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过的必要性;第二要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过;第三要发勇心,改过需要勇气,我们常常不改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我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
《了凡四训》这本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他的价值在于把儒道佛教的思想与命里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袁了凡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告诉世人如何改变命运,首先改变你的内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过修行改变,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如何改变命运作者提出了一下几个观点:
一、立命之学
通过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合乎情理。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多种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改过之法
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从改正过失开始,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改过要趁早,觉悟要趁早。
三、积善之法
有利于别人是善,只利于自己是恶,有利于别人是出于公心,只利于自己是出于私心,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善不求回报是真善,做善事但是心里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十种善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谦虚使人进步,凡是抱着谦虚的态度,不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读此书最大的感悟是,拜佛求神、算命、看八字,不如多行善事,多积德行,向外求,将自己的命运归功于神、佛、仙、明理,不如向内求,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方便。人生不过一场修行,通过修心创建良好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和心态去为人处世,这辈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反馈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主题思想是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命运究竟如何能够改变,书中主要是通过袁了凡先生如何在云谷禅师的教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行善而改变原孔先生为他算定的命,来告诫世人只有不断的行善才能彻底改变命运。一个常人很难做到没有忽视乱想的念头,那就会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也就有了定数。但是一个极善的人,有了做善事的力量,命运之定数就会控制不了他。当然极恶的人,定数也拘不住他,原本他可以享福,但是由于恶事做得太多,最后也享受不了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的行善,什么是善?要行善,首先要有改过之心。要改过要先有发“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人,经常沉溺于美酒佳肴、赌博、卖淫嫖娼等等卑劣的行为,也会失掉人格,和禽兽没有两样。上次跟有人在聊因果报应的时候,提到一点现在很多人在外面乱搞性关系,我提到:今天他搞其他人,假设哪一天他的亲人或者他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受到报应,他会有什么感受?有时候,真的是会报应在他身边的人或者他自己的身上的。
改过,还要有畏惧的心。佛家常言道:三尺头上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很多时候,我们自欺欺人,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隐蔽,没有人知道。其实,这个道理古人在《掩耳盗铃》中的道理应该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了。说到这个,我想起南怀瑾大师曾经说到的,现在很多人,乱搞男女关系,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在做那种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幽灵在旁边等着投胎呢!有成千上万的幽灵在看着你们做的事情。
改过,最后还要有毅力、有勇猛之心。我们人很多时候都比较懒惰,有了过失得过且过,没有毅力。要改过,今天发现了过失,今天就要立马去改,不可推迟到明天,因为明天又复明天了。
行善,只有改过之心是不够的,还要去做一些善事。行善的事情很多,按照袁先生的概况,大概有下面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那么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一定是善呢?未必,中锋禅师认为:做多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你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好处,即使骂人、打人,也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自己,就算你是恭敬人,礼貌待人也是恶。
也许你是一个唯物者,认为我迷信或者在瞎扯蛋。当然不会要求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因果报应或者幽灵的存在,因为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分析,善事有分为阳善和阴德,所谓阳善就是做的善事是被人知道的,所谓阴德是所做的善事是不被人知道的。接下来你细细想一下你做了很多善事会怎么样?如果你做的很多是阳善,今天你帮助那么多的人,哪一天你落难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人来拉你一把的。当然我们做的善事主要不是为了这个,但是有些人还是有情的。再说,你做的阴德,那么没有人知道你做的善事,你坚持做了,你的人生境界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了,你的心态也相当的好。对人生的得与失你也不会去计较很多了,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不会快乐吗?从这两点来说,我是赞同行善的可以改变命运的。也许我的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很充分,观点是片面的,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这辈子是否轰轰烈烈,而在于有没有意义。多行善的人生我觉得会是很有意义的。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了凡四训里讲改变命运还是忌巧用拙,行善寄福,会有双看不见的手扶你一把,人的脑子所看到的都是小聪明,远不足以御风雨。以前人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是指达到那个盈亏点,吃不够也不行,吃亏是福是指吃人眼里的亏,享人眼外的福。这世界有某种逻辑多数人轻易不懂,若有苍天洒清酒,独醉西山谢晚风。
有某些事情不能拖延太久,拖太久肯定出问题,事情总会变化,或者是往好的方向,或者是往坏的方向。
人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平等的意思是指人在广义上人格上人是平等的,不因财富地位教育肤色种族有高低贵贱。但人确实不能无差别相待,人和人是不一样有的人就一祸害,比如历史上的赵高,祸害了秦国,胡亥信任他结果付出了生命和家国的代价,大部分挑拨离间的人都有祸害的特性,自己心智能量不是很强的人会被拖下水的,有的是庸人,比如说闰土,老老实实但不精彩,有的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的话,邂逅并且与某一类人建立起顽固的纽带,比如孔明对刘备,刘基对朱元璋,这种人叫精英或者精华,是对人很有用的那种,没有他们历史会索然无味,人生如同白开水。这就是说为什么人是平等的同时又不是平等的,人本身的能量不一样,有大有小,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的,人,当你不懂的时候,她就像斯芬克斯之谜一样,蒙娜丽莎几人能懂。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训观后感(通用7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了凡四训》这本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他的价值在于把儒道佛教的思想与命里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袁了凡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告诉世人如何改变命运,首先改变你的内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过修行改变,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如何改变命运作者提出了一下几个观点:
一、立命之学
通过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合乎情理。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多种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改过之法
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从改正过失开始,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改过要趁早,觉悟要趁早。
三、积善之法
有利于别人是善,只利于自己是恶,有利于别人是出于公心,只利于自己是出于私心,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善不求回报是真善,做善事但是心里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十种善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谦虚使人进步,凡是抱着谦虚的态度,不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读此书最大的感悟是,拜佛求神、算命、看八字,不如多行善事,多积德行,向外求,将自己的命运归功于神、佛、仙、明理,不如向内求,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方便。人生不过一场修行,通过修心创建良好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和心态去为人处世,这辈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反馈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影片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部电影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透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公司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丨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最近看《了凡四训》几点感悟: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这句话出自明朝的著名学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语来劝诫自己的儿子:做好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是否能救人危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在于大和小,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福田”即人生的各种福份。古人说:“少年积福,中年修福,晚年享福”。积福在哪里积呢?在一片福田里积。修福又在哪里修呢?“不离方寸”即从心里开始修。这里的“方寸”即真诚心、恭敬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是说修福如果能从真诚、恭敬之心处起修,想办成什么事就能办成什么事,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为本”。做善事要有真诚心,不是一点小事就一直挂嘴边,说帮助了谁谁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了善事而不张扬的人才是真正做了善事,才是有福报。
三、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将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做不争之德!
四、虚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福报是靠我们不断的修行修心得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要懂得积善延昌!
五、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凡称祸福是由自己求得的,就是圣贤的语言;凡说祸福都是由上天注定的,则是世俗的论调而已。
六、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其优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要做到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早以前就曾看到过一本《了凡四训》的小册子,并没有用心认真读。直到母亲重病,在长沙的各大医院医治无效,从而吃长素发心学佛,因此改变命运,延长寿命直至往生的种种瑞像,为助母亲提升品位,以尽一点孝心,才使我们兄弟姐妹及表弟共四家和父亲合资重印古文版本的《了凡四训》几千册。并逐句逐段的付有当代著名的净空法师讲解。恰逢学校放假,让我得以有机会好好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教戒他儿子袁天启所作的四篇家训:一、立命之学——认识命运的真相;二、改过之法——发‘耻心、畏心、勇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三、积善之方——十种具体方法;四、谦德之效——用五个例子说明‘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这本书在明清两代被奉封为至宝,读了确实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加上净空法师讲解,使我认识了许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础知识,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陰陽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今天我能看到净空法师对《了凡四训》的讲解,虽晚尤福也。因为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讲的迷信,而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里面的情节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每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悟,我们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篇观后感就能够让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你是不是正在为写观后感而头疼?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本月我看了《了凡四训》这本书,这是我在郑州进货时一个经营素食的门市结缘赠送的,他说这本书是教导人如何惜福行善、励志的书值得一看。通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万千,突然间豁然开朗,寻得了一条通天的人生大道,这条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动,信心倍增。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后代子孙而写的一本家训,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讲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鼓励人们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下面我将书中最经典的四点分享以下:
1、立命之学。人的命运有两种先天命运和后天命运,先天的命运是父母祖宗上天给的,是先天注定的,就像我们的出生地无法改变一样。而后天的命运则是由先天的命运转变而成,有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则后天命运终生没有变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恶多端,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命运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说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2、改过之法。人不怕有过失,小的过失要及时改正;但是大的罪孽,就不能再制造了,终究会得到报应。一个人改过,如果能具备书中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有过错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也即是说,从内心意识上,你得端正态度,用积极地行动来完善自己。首先要认识这件事的本质,不要给自己找一堆的借口,要有羞耻心,知耻而后勇。
3、积善之方。善良的人,时时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够远离祸患而得到福报,极为恶毒的人,时时存恶念、常常做坏事,是福报损耗而招致祸害。积善的方法就是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爱的胸怀,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好的善的言行就会得到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得以拓宽和通畅;而你的不好的恶劣的言行就会得到不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狭窄不顺。
4、谦德之效。知道要积善之后,还须明白人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做人的方法必须讲究,而做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学问也会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会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但是,当今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经常会拿着一知半解就去挑战权威,就像我们这个行业的小孩,学了几个月基本功还不扎实,就异想天开出去幻想挣高工资,结果都是被老板解雇,因为的你得技术和修行还不能驾驭这个工作。
总之,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从念头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净,不起一丝毫的妄念,顺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才能成功。卸下了尘世虚荣的伪装,诚实的审视自己,积德行善,致力于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心存志向,人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结果。命运靠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实现!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如何呵护自己的心灵?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给的答案是,行善。
全书宗旨在于“行万善”。了凡先生说到,当他需要实现某个愿望时,就发愿行善,行三千善,行万善。
为什么要行善呢?行善是为了积累阴德,积累福报,更简单点来说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内心就不会有愧,人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王阳明先生说,要致良知。致良知和行善,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心灵。大师的思想基本上殊途同归。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养护好,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走了样。
比如拿我自己的例子:最近在学习旧房改造,不得不说我的起心动念就是买卖心。抱着一颗买卖心,房东怎会愿意相信我呢?动了买卖心就做不起来,但如果起心动念就是为了生活在这里人打造最美好的居家环境,那心中的焦虑还是这样吗?没有摆正心态,晚上怎么会睡得好呢?
那怎么样才是好的行善?
是不是所有的行善都是好的?
不一定,有时候你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那怎么衡量?
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也就是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
就好比,只是简单的把玫瑰插到土里,然后就不管不顾了,这不叫真正的行善。真正的善,是按植物生长规律,给予足够的阳光及养分,让它真正的生根发芽开出花,这才叫善。
最近看《了凡四训》几点感悟: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这句话出自明朝的著名学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语来劝诫自己的儿子:做好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是否能救人危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在于大和小,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福田”即人生的各种福份。古人说:“少年积福,中年修福,晚年享福”。积福在哪里积呢?在一片福田里积。修福又在哪里修呢?“不离方寸”即从心里开始修。这里的“方寸”即真诚心、恭敬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是说修福如果能从真诚、恭敬之心处起修,想办成什么事就能办成什么事,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为本”。做善事要有真诚心,不是一点小事就一直挂嘴边,说帮助了谁谁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了善事而不张扬的人才是真正做了善事,才是有福报。
三、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将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做不争之德!
四、虚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福报是靠我们不断的修行修心得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要懂得积善延昌!
五、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凡称祸福是由自己求得的,就是圣贤的语言;凡说祸福都是由上天注定的,则是世俗的论调而已。
六、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其优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要做到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未学此书前,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胡盘烂算不顶用。殊不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如何改变命运的书,好的修养德行福泽后代,对于我来说命由天定那是铁的事实,生辰八字注定的,直到读完了凡四训,终于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这句话的意思。
了凡先生一生本来已被算命先生算定,经过验证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但同时也让他没有了人生的追求,有着“得过且过,阳坡地暖和”的惰性。其实人生总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奥妙隐藏其中,当你突然顿悟的那一刻,才觉得人生原来如此美好。了凡先生自遇到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的起心动念,是改变命运源头,极善的人,经常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好事,福德会随着善行日渐增长,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造的恶日趋所损,他的命运也不是定数,取决于他的造业。读后感·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说你种下什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这个果实是不定期的,也许半年六个月,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古语名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还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态最重要,一定学会反省自己的过失,发现并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才会有宽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对家族、对社会充满正能量的磁铁。
了凡先生告诉儿子袁天启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样改呢?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趋吉避凶,避祸纳福"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来改命,那为什么不是马上积极行善而是先要改过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实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过。改过的根本:由心改过。只有从心改过,方能有效的行善。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过不能及时的改正,虽然修善,善中夹杂着恶,善不纯,功难显,命难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改过的重要性,同时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必要的三要素对我颇有触动,即第一要发耻心,知耻才能正在从心里正视改过的必要性;第二要发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实际行动去改过;第三要发勇心,改过需要勇气,我们常常不改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我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被命运束缚。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过不断的积善修德来突破命运的定数,让固有的定数变为变数,最终命运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禅师所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方法,给人以希望和启迪,具有朴素辨证主义的思维特征,让人能冷静面对世间的各种变化,劝人积极面对生活,可以说,读此书,对事业,对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
读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影片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部电影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透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公司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丨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劝善书中的名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的训诫,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强调的是人的命运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书还值得一看。
我们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之下进入到这本书中的,以前,我总认为文言文一点意思都没有。还非常难懂,绕口。可当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内容时,却发现文言文的好处:用白话要说一大堆的话,用文言文一、两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这样一句话是我有很多感触: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次风雷之所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坏习气,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会引起许多事端;大的恶习要马上彻底丢掉。如果有一丝犹豫,以后的恶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论什么恶习,就马上改掉,或许现在不算什么,长大后便会有居多坏事都来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马上清除,化脓、流水,最后可能导致整个手会废掉。一个小恶习会影响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训》让我找到了读文言文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看《了凡四训》!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紧,要慢慢去摸索。
供稿:郭敏英
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在用“宅”在家的方式,表达对抗击疫情的贡献。“长期宅家”正是考验人的毅力和耐力,大部分人宅家不甘无所事事。所以,有的人爱上了厨艺、有的人健身强体、有的人宅家根据喜好“充电”。
我宅家期间,刚开始也是爱上了厨艺,“无师自通”这是网络带来的福音。接着又爱上听直播健康讲座。其中对《了凡四训》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因此,我专门从网上下载了这篇文章详细阅读。
《了凡四训》的四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儿子的一本家训,其主要内容讲述他自己的经历。袁了凡先生幼年遇到孔先生(第一神算子)说他:不能得科举第,不能生儿子,53岁寿终。后来又遇到云谷禅师说:命数是有的,束缚不了大好人,也束缚不了大恶人,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积德行善,绵延子孙。袁了凡先生明白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他开始积德行善,11年做了3000件善事,最后他功德圆满,中了举人考上进士,生了两个儿子,74寿终,子孙科举顺利,世代昌盛。
袁了凡先生以现身经历,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哲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社会上影响很大,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建议我们学习《了凡四训》,在“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家风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
深入阅读《了凡四训》这本家训之后,让我感悟很深,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各式各样。有的人出生贫寒而怨天尤人,有的人生在富二代家庭而沾沾自喜。有的人体弱多病而思虑过多,有的人德不配位而灾祸连连,有的人见钱眼开而不贪不快。这部家训明确的告诫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都会有因缘果报,虽然“命”不能改变,但是“运”可以自己去掌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们的福报要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改造,幸福也可以自己去追求,健康也可以自己去掌握,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如果发现自己犯了错误,要懂得反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平时要积善行德,帮助他人,善事做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事在人为,不能违背道德,要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要慈祥和蔼,人的命由智慧来决定,思维要跟上行动,要载物厚德,更改理念,做健康的人。
现在就说我们老年人,虽已是古稀之年,也要重新点燃生命的志向,常言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德顺79岁登T台走秀,钟南山84岁投疫前线,袁隆平90岁田间做实验,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都是老年人,他们不认命不服老,坚持做善事做好事。时时刻刻在提升自我价值,做智慧老人。做幸福老人。他们的言行直接着影响下一代,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树立优良家风。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健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家训世代传承。
上文为红庄居民区郭敏英老师疫情期间阅读《了凡四训》的所思所想。欢迎居民朋友们踊跃投稿,我们将定期刊登!
影视作品与书籍都是蕴含相当多知识的一种载体,一个好的作品,常常让我们的内心大受震动我们可以将内心油然而生的想法,记录在观后感当中,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重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对作品理解得更加到位。写观后感应重点描写哪一部分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训观后感范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了凡四训》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劝善书中的名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的训诫,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强调的是人的命运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书还值得一看。
我们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之下进入到这本书中的,以前,我总认为文言文一点意思都没有。还非常难懂,绕口。可当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内容时,却发现文言文的好处:用白话要说一大堆的话,用文言文一、两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这样一句话是我有很多感触: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次风雷之所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坏习气,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会引起许多事端;大的恶习要马上彻底丢掉。如果有一丝犹豫,以后的恶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论什么恶习,就马上改掉,或许现在不算什么,长大后便会有居多坏事都来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马上清除,化脓、流水,最后可能导致整个手会废掉。一个小恶习会影响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训》让我找到了读文言文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看《了凡四训》!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紧,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最近看《了凡四训》几点感悟: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这句话出自明朝的著名学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语来劝诫自己的儿子:做好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是否能救人危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在于大和小,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福田”即人生的各种福份。古人说:“少年积福,中年修福,晚年享福”。积福在哪里积呢?在一片福田里积。修福又在哪里修呢?“不离方寸”即从心里开始修。这里的“方寸”即真诚心、恭敬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是说修福如果能从真诚、恭敬之心处起修,想办成什么事就能办成什么事,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为本”。做善事要有真诚心,不是一点小事就一直挂嘴边,说帮助了谁谁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了善事而不张扬的人才是真正做了善事,才是有福报。
三、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将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做不争之德!
四、虚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福报是靠我们不断的修行修心得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要懂得积善延昌!
五、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凡称祸福是由自己求得的,就是圣贤的语言;凡说祸福都是由上天注定的,则是世俗的论调而已。
六、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其优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要做到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了凡四训观后感怎么写1000字精选。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本周重读了《了凡四训》,再一次深入感觉到传统文化的经典所在。一书从四个方面
“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一一道来一个人是如何掌握把控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的。
立命之学,首先要意识到命运虽有一定的定数,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立命,就是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目标和梦想。
改过之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从修身养性开始。云谷禅师说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作文我们要从各个维度检讨自己不能实现目标的原因,从今开始,改掉种种旧日恶习。牢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牢记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
积善之方,每个人都有习惯和惰性,改变起来不容易,这个求需要方法和监督。云谷禅师教授了凡使用功过格来记录善行和过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要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读书笔记·这些是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我们可以用来衡量所作所为。
谦德之效,讲的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内省自察,及时改过。
通过学习了凡四训,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笃定;不断自我觉察并改过的践行;利他和业力的积善践行,到一直的谦虚谨慎品德的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断能成长。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13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14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读后感2000字:
《了凡四训》原名叫《训子文》,本是袁了凡为教育子孙后代,所写的文章,不曾想,义理深刻,名流千古,文中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篇章分别进行讲述,简言之,立命之学讲的是人的一生究竟该怎么度过,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听天由命、随波逐流?还是拼搏奋斗、自立自强?还是完善自我、顺其自然?
我想袁先生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把握现在,“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昨天已经过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经成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必要对往日的遗憾而终日懊悔,也不能满足于曾经的辉煌,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是要活在当下,把握现在,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永远保持一个善良谦卑之心。“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见贤思齐,见不贤自内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这一句可谓单头棒喝,如梦初醒,天下这么大,不缺高智商的人,不缺有才华横溢的人,但缺的是静心修德,兢兢业业做事的人,即我们现在所称道的“工匠精神”。
改过之法一篇所讲的是怎么样修正自己的错误,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难道就没有犯错的时候了吗?我觉得人的一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失,如何处理过失,如何避免过失。袁先生给了我们如何面对过失以及如何处理、避免过失的答案,“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发耻心就是说要有悔过改正之心,知耻而后勇,发畏心是说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父母,敬畏老师兄长,敬畏妻子等等,发勇心是说要又勇敢之心,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作敢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反思我自己,我觉得我也有做错的地方,我也会有懊悔的时候。一个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在犯错,没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我们深入学习《了家四训》的意义所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心向善,善有善报,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又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深入人心。但袁先生在《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篇”中明确提出了积善的不同类型,如“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正如事物发展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读后感.普遍性提示的是其基本矛盾、基本特点,同为行善即为其基本特点;特殊性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行善的动机不同,效果不一样,此为其特殊性。《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行善也同其理,只有乐于行善、发自肺腑、不求目的、自然流露之善,才是真善美。否则“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善有大小之别,“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映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大善。我想作为一名医生,我能做的就是救死扶伤,努力提高的专业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同时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一种善的体现。
《了家四训》同时还指出为人处世之道,“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在工作生活中,不要因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就到处压制同事;不要用自己行善的标准去要求其他人也按自己的标准去行善;不要看见别人犯错了,就幸灾乐祸,要时刻保持谦虚学习态度,虚怀若谷,宽以待人,这样才会不得罪人,才能团结他人。这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体现。所以古人常常讲“吃亏是福”,吃的是眼前亏,受的是今后福。“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这是教育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常怀感恩之心,谦虚之心,行善之心。
纵观《了凡四训》一书,充满了智慧、仁爱之光,谆谆教诲,发人深思,给我们未来指明的方向,这一生,我们究竟该怎么度过,我想四个篇章的标题已经点名了主题,要立生命、常思过、多积善、懂谦德。
暑假去了西安的终南山,父母认识一位让我们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师,他送给我家一本书,书名叫《了凡四训》,并嘱咐我们认真阅读。我认真读了好几遍,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心得。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老师操心。
日日谦善,日日进步;这个是我以后必须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并明白书中的真谛。
看了《了凡子训》,受益匪浅。
一视频的开始是两名考生回乡,其中弟弟未中榜,并且对父亲出言不逊,甚至埋怨考官的不是,作为其父的主人翁袁了凡,决心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行善的故事。袁了凡偶然相识了算命极准的孔先生,卜了几卦,屡屡皆中,因此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相信了自己命中不该科第功名,不该有子嗣。在袁了凡对自己命运无欲无求的时候,遇见了云谷禅师,对其讲了立命之学,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幡然悔悟,岁给自己改名了凡,意思是不愿意落入凡夫俗子的窠臼,并且改过自新,修善积福。云谷禅师说,如果只相信命,吉,如何趋之;凶又如何避之。要立自己的命,谦虚改过,努力修德,转变自己的命运。孔先生算他,岁有大厄,而袁了凡当了县令也不忘修善积福,他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主动减免农民的税负,还积极植树固堤,很是得民心。岁那年安然无恙,并未有大厄,还平平安安过了许多年。
二立命之学中讲到:仁义道德,功名利禄要如理如法地去求,要向内心去反省。不在自己内心中追求,而只向外面去攀缘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原命中有的,并不是求的。命中没有的,还是得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荣华富贵,不从自己内心的求,所以没有利益。因此,积善福,不信命,才是关键。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非常大。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化。孔先生给了凡算的无功名无子嗣:不应该科第功名,因为科第中人皆有福相,并不断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了凡不耐烦剧,不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过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不应该有儿子的原因:
①正所谓地之惠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而了凡有洁癖。
②和气能育万物,而了凡善怒。
③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
④多言耗气。
⑤好饮酒,消散精气。
⑥彻夜长做不注重保养元气元神。其余过错尚多,不能悉数。云谷禅师说:“知道了福薄和不生儿子的原因,就要改过自新,积功累德,包容别人的过失,爱惜自己的精神。《天道》中也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中也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的不能得科第与不能生儿子是天作孽,尤可得而为之,扩充德行,努力行善事,多累积阴德,这是自己所造之福,哪里会有不享福报的道理呢?”
三了凡生活的年代不如现在,尚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之,作为新时代人,我们也要学一学了凡先生倡导的,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四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否则,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耽搁一生。从现在做起,积善成德,不抱怨,不焦躁,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这才是立命之本,修身之道,切勿虚度光阴,空过此生。
《了凡四训》电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内容。今天说一说我的第一遍观后感。
说真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条实在是太简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从头到尾看下去,甚至开始了第二遍的观看。
这部电影,也应该说是这本书,里边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内容。虽然我说过信佛、敬佛,其实是相信内心的信仰。说实话,我到现在不信鬼神,至于这本书里讲到的内容,比如说某某人行善,后子孙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把它归结为神的点化和恩赐,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环境的影响。
首先,相比于灾荒连年,饿殍遍野,能够行善的人,家庭条相对说还算比较殷实,这是物质上的丰厚;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养也比较高,相比于常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比较重视,后事子孙得以继承祖先遗风,这是精神上的丰厚。
最后,根据吸引力法则,行善之人,必会引得更多人士大夫等有识之士的欣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良人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进。这就是现在人说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有慈父,有良师,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归,子孙后代必然会一代胜过一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义道德,也可以收获功名利禄,即内外双得。其实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这就是古书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吧。
《了凡四训》读后感600字: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供稿:郭敏英
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在用“宅”在家的方式,表达对抗击疫情的贡献。“长期宅家”正是考验人的毅力和耐力,大部分人宅家不甘无所事事。所以,有的人爱上了厨艺、有的人健身强体、有的人宅家根据喜好“充电”。
我宅家期间,刚开始也是爱上了厨艺,“无师自通”这是网络带来的福音。接着又爱上听直播健康讲座。其中对《了凡四训》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因此,我专门从网上下载了这篇文章详细阅读。
《了凡四训》的四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儿子的一本家训,其主要内容讲述他自己的经历。袁了凡先生幼年遇到孔先生(第一神算子)说他:不能得科举第,不能生儿子,53岁寿终。后来又遇到云谷禅师说:命数是有的,束缚不了大好人,也束缚不了大恶人,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积德行善,绵延子孙。袁了凡先生明白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他开始积德行善,11年做了3000件善事,最后他功德圆满,中了举人考上进士,生了两个儿子,74寿终,子孙科举顺利,世代昌盛。
袁了凡先生以现身经历,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哲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社会上影响很大,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建议我们学习《了凡四训》,在“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家风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
深入阅读《了凡四训》这本家训之后,让我感悟很深,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各式各样。有的人出生贫寒而怨天尤人,有的人生在富二代家庭而沾沾自喜。有的人体弱多病而思虑过多,有的人德不配位而灾祸连连,有的人见钱眼开而不贪不快。这部家训明确的告诫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都会有因缘果报,虽然“命”不能改变,但是“运”可以自己去掌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们的福报要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改造,幸福也可以自己去追求,健康也可以自己去掌握,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如果发现自己犯了错误,要懂得反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平时要积善行德,帮助他人,善事做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事在人为,不能违背道德,要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要慈祥和蔼,人的命由智慧来决定,思维要跟上行动,要载物厚德,更改理念,做健康的人。
现在就说我们老年人,虽已是古稀之年,也要重新点燃生命的志向,常言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德顺79岁登T台走秀,钟南山84岁投疫前线,袁隆平90岁田间做实验,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都是老年人,他们不认命不服老,坚持做善事做好事。时时刻刻在提升自我价值,做智慧老人。做幸福老人。他们的言行直接着影响下一代,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树立优良家风。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健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家训世代传承。
上文为红庄居民区郭敏英老师疫情期间阅读《了凡四训》的所思所想。欢迎居民朋友们踊跃投稿,我们将定期刊登!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由袁了凡著作的《了凡四训》,大家看完都有怎样的感受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买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姐姐跟我们分享她和婆婆之间关系的处理,她对积德行善一事的态度;读这本书,是源于李源老师《24位名人的读书心法》中关于马云先生的导师稻盛和夫的心法!
这本书是明代大家袁了凡先生为他的后人写的书,相信了凡先生也不曾想过,他的这个小小举动,造福了多少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身份的人,比如:曾国藩先生、胡适先生、稻盛和夫先生、我的那位姐姐、我、以及我认识与不认识的很多陌生人
书中讲到了很多关键的点,我将结合自己的感悟,一一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命?天定,很多人说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汇聚那刻的所有能量,你的命便已定!什么是运呢?人定,运势,以及自己的信念和选择!那么既然命天定,运人定,命运可以改吗?当然可以改了!举例:苏欣出生显贵,能活到六十岁,王梅出生贫寒只能活到55岁。这是两人的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定!苏欣知道自己的命,于是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并且经常的通宵达旦,最终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终有一天,半身不遂,永远躺在轮椅上,毫无尊严的过完了自己的余生;王梅知道自己出生寒门,没人帮的了自己,所以从小便刻苦努力,养成了很多很好的品质,最终搏出了自己的天地,也正是因为她出生寒门,知道自己病不起,深知健康的重要性,早早知道做保养,最终,她活的比她同龄人都要年轻还长寿
世上享有大富大贵的人,一定配得上大富大贵的心,贫穷的人,自然也有贫穷的原因!当我们怀着一颗出世的心,做入世事的态度时,勤勉修身,安心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会太差!
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信念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念,要知道,你现在所有经历的好的、坏的,都是你吸引而来的,你别不相信!你自己仔细想()想,一件事情的结果出来之前,你脑袋里下意识出现的是阳光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负面的一面,因为大脑不会撒谎,你给到它的是什么信息,它传达的便是什么信息,你的能量吸引的也便是什么能量!举例:我的小孩就是不听话,那你的小孩表现的就是不听话!今天上班一定不要迟到,那你一定会迟到!我不喜欢她,那她一定不喜欢你!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一是改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要不断地做好事!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你认为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而是你和对方认为,或是大家认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前天有一则新闻:成都一辆公交车上的大爷,要司机停车,而司机没停,于是大爷便抢方向盘、砸仪表最终司机报警,大爷被拘留!为什么要不断地做好事?不断地,表示我们一直要存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心不定,善恶积下来的种子,也会让命运变得不确定!
我们如何改命运?我们要有羞耻心,如果大爷当时能够想到:如果那样做,会影响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和安全,会对自己和他人很不利,这样做是很不道德的,那大爷便不会有被拘的命运了;我们要有敬畏心,如果大爷对生命,安全当时有着一丝一毫的敬畏心,他也不会拿着那么多人的生命和安全去开玩笑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算命有用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算命的目的,不是让你绝对化,而是让你有个框架和方向,在你黑暗,迷茫的时候,能够给你一丝光亮,给你一些指引,就犹如黑暗中的星星,让你不再压抑,无助,在你调理好状态,整装待发时,能充满激情,能规避风险,做到顺势而为,抓住机会,让自己成为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小东东,让你离成功和幸福更近一些!
我很欣赏两种人:一种是不管命运如何,他都只信自己,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他们信誓旦旦、无畏无惧,硬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另一种是信命的,我一辈子就这样了,也挺好的!最怕的是第三种:一会信,一会不信,自怨自艾,又折腾不息的这类人!宇宙老爷爷都不知道他自己究竟要什么,而终究一无所获!
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四训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真的较难吗?我们总会因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而感慨万千。我们应该花些时间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坚持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还请您收藏本文!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梦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可以供他选择,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个成就了无数诗人也毁灭了无数诗人的城市,还可以选择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
他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手枪杀死了他。小时候只知道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可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似呢,他们的命运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择与改变好像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忽然间会发现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与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界限貌似变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张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无数的条件一环一环所决定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意义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决定了道德,也决定了人的行为,外在的决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则把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规律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虽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有能力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的规律并且依照自由的规律去行动。
佛教则另辟蹊径,他没有执着与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争辩上,普遍的因果论让我们看到了决定论的影子,但是作恶与行善则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选择,人做善事与种恶因断然不会是被决定了的,这当然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而且这种自由意志所触发出的行为将作为一种"因"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我们看到,佛教实际上是提倡通过自由的意志来影响自身的命运,而反对那种完全的决定论。
因此,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
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别人的处理方法或者一些行为我看不惯,然而我却没有认真想过,我的做法难道真的是合适的吗,别人那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没有思考这些,却武断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想想这些,感觉自己有时候真的很鄙陋。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因为如果在暗中做了那些错事、恶事,即使不被发现、不会损及自己的阴德,但是必然会导致人的放纵与堕落,而这种放纵与堕落实际上更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会公然做那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错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质会明显下降,这样,即使人们不知道你背后真的做了什么,从人的改变中我们一样可以窥觑人的素养与品德的高下了。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可是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
的确,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第三篇积善之方,则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确,圣人、先贤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第四篇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
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
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我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真的很感谢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了凡先生的每句话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了凡先生的每句话,放在今天来看,也无不是对于浮躁的现代人的讽刺与警戒,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了凡先生的谆谆教诲,戒骄戒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让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友爱,更和谐。
公司组织阅读《了凡四训》,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当翻开一看竟是文言文的,兴致便失了一大半所以并没有仔细读它。
只是粗略地从头到尾翻了一下。
朦胧地记得讲的是与命运有关的事。直到最近一次心情极度低落时无意间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通过那这次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有了摸索前进的动力。而一直到现在再次重读一遍这本书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觉得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挑战无处不在。
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一样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御外界各色各样的压力。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这本书是他作于六十九岁时。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听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首先《了凡四训》的写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鉴。它不同其他讲道理的书深奥、枯燥、难懂。他将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语言表露出来。
在一个个实例中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如在“立命之学”中他用自己前后不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命应该由自己立。在“积善之方”中他列举了十个真实的例子让人很信服。他的首篇“立命之学”先阐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后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别从“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三方面阐述了改如何立命。
当然文章的内涵更让人值得深思。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呈现真善美的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以第一篇写的是“立命之学”为例。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让人们相信“命自我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中注定”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者。曾经听到过这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去问禅师:“是否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命运”。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向他一一指明了手心里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分别所在的位置。然后禅师让他把手紧紧地握住,并且问他那几根命运线现在在哪?那人回答说在手中。于是禅师笑着说;“对啊,所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凡四训》中孔道人将《黄极数正传》赠送给了袁了凡,并算定其一生的命运。了凡深信于此,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后的日子他都过得碌碌无为。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改变了其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以只要我们敢立命,一切定数都称不上定数了。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命运在不停地变化着。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他,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引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悬崖,只有失败。读完《了凡四训》之后,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钢筋水泥也割断了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本性。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压力也蜂拥而至,有些人们会向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只要胸中有理想、有抱负、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便能成功。蝴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方才破茧成蝶的,而我们呢?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冲上云霄到达成功的彼岸。
此篇讲述了凡先生从认命到决心改命的过程。了凡少年时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来各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这让了凡先生对"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无欲无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轨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里。直到有一次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导和点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终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终于在此篇里解读到命运的真相,弄清了宿命与造命之间的关系。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其实命运二字是分开的:命与运。可以认为人的"命"是确定的,而所谓"运"是个人行为,言语,心念与反应的宿世果报。
每个人的阴阳运数不定,是动态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带有此运,不代表已运此运。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给到每个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贫瘠,一些山峦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们"命"里初始的轨迹。但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种子,怎么经营结什么样果还得看你怎么"运".有些先天土地富饶,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结果可能断送了命里本该有的福报,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经过后天的辛劳努力,可能就会创造出命中本无的东西,以此造命改命。现实生活中总有出身平凡却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马云",也有出身名门却几度蹲牢狱的"张默".所以我们都应该正视我们的"命",把握好我们的"运":命中有时,需珍惜;命中无时,需努力!
《了凡四训》是中华经典随笔文章,是当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本劝善书。由明代进士袁了凡所著。
作者袁了凡,江苏吴江人,也有的说是浙江嘉善人。原家境富足,后破落。博学多才,官居正六品,曾任河北宝坻知县。生卒年不详,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原为学海,后因拜访云谷禅师后,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从此袁了凡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而改号为“了凡”。
《了凡四训》,顾名思义,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该书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是一本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书籍。
第一篇,立命之学。
“命由天作,福自己求”。讲道,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
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
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
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些贪污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
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人的习性就像是动物的保护色,突然要改变,人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第三篇,积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在《了凡四训》中读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
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出丑时,不要取笑,在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去祝福!这样起码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看到此篇时,还是颇有点惊讶,我以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养会是什么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等等大气磅礴的词汇,没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两个字:谦虚!了凡先生教戒儿子说:能过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别人的支持帮助和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之为"谦得".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话放到今天的社会也是十分受用的。现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也开始膨胀起来,却常常忽略了谦虚这一品德,谦虚的人,别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当他"老师"教诲他东西,也都乐意做他"贵人",这样谦虚者得到的机会更多。
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应。如果读者能仔细体会并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终身。
《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伟大著作。了凡先生将毕生的经历和修养,结合真实生动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谱写了一本启迪人生的智慧之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读后感,我有幸能读到此书,希望你也是幸运之人。
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读友能读到此书,并从中受益。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了凡四训观后感模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了凡四训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