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600字系列。

在观影过后,我们会不禁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一部好的作品总是能使我们的情绪有所转变,观后感中要体现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在写作品观后感时会遇到一些什么情况?你知道写作品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也许"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就是你要找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这就是20__年感动中国中的一幕,其中还有非常多的事情感动着我,而我,也将像这些伟大的学习。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秦玥飞,31岁。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白云村村官。

大学毕业后,秦玥飞没有选择和同学一样的路,而是选择回到祖国,希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0xx年,他考取了公务员后,到湖南贺家山村走马上任,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都已经学会克服,并且开始为群众作事。他帮助农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统,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使农民获得了良好收成;他关注孤寡老人,为他们建立集生活和轻劳动于一体的现代养老院;他关注留守儿童,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为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建立起数字化课堂;并让农村留守儿童乘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校车。

20xx年,他以85%的选票当选为衡山县人大代表,成为了第一个直选出的留学归来的人大代表。20xx年,秦玥飞当选中国最美村官。

20xx年,他创立黑土白云农村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募集资金,建立电商平台,增加农民收。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新增首次清零”、“武汉解封”等近日热门话题登上了热搜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基本控制了疫情。在这次疫情中,有一个人如同黑夜中的引航灯,带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他就是钟南山。

钟老早在二零零三年就为抗击非典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十七年后,在新冠病毒战场上,他依然义无反顾,披甲上阵。新冠病毒爆发之初,钟老购买无座票上火车的照片引发热议,照片中,钟老坐在餐车一角,打开资料,认真办公,许多网友盛赞他是一位勇敢的逆行者,是一位有担当的人民英雄。

钟老之妻李少芬说,他每天十几个钟头都在忙碌工作。钟老自己说,在门诊时不敢多喝水,因为可能就在上厕所的时间,一个生命便会悄然离开。钟老面容坚毅,丝毫没有为自己做的决定而后悔。

钟老明知,这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老年人更容易感染,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是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王的担当”啊!尽管鹦鹉洲畔,黄鹤楼前,还杳无人烟,但我相信,有钟老这样的引航灯,我们终将会彻底消灭病毒!钟老在到达武汉两天后便发布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结论,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面对大众心理和外界压力钟老还是选择了对人民负责,如实报告,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比起别人的不敢说,不敢做,钟老真是雷厉风行,敢作敢当!

我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每当小组内做决议时,我都会吐出三个字,“你们来吧!”所以,我一定要以钟老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那些“平凡”的英雄的伟大举动深深地的感动了我。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却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玉滚教师,张玉滚教师大学毕业后,老校长邀请他来教书,于是他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这一干就是xx年。我简直不敢想象这xx年,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看着张玉滚教师那沧桑的面庞,想着他为学生一扁担一扁担挑着学习、生活用品。并且他一人就担起了所有教师该教的功课,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担挑后,他就用摩托车拉动西。并且张玉滚教师,九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妻子带着去给学校食堂买菜,而遭遇车祸去世。

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时,因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教师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为了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他xx年来坚守在自我的岗位,放弃自我能够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走回家乡,帮忙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7日晚上,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2014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

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2015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7)

我们和这样一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我们应该感到特别温馨和幸福,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社会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坐在电视前观看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随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一个接一个上了领奖台,然而,我听了他们的事迹以后,我忍不住自己激动、感动的心情,豆粒般的泪珠从我的眼睛里缓慢的流了下来

其中,刘伟给我印象最深,他小的时候在一次玩耍中,不幸被高压线击中,两臂被截掉,可是他不放弃,依然乐观地生活着,长大以后,他进入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曾多次获得金牌,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一场怪病,使他不能剧烈运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使他未能参加20xx年的北京残疾人奥运会,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还是勇敢的前进着,后来他选择了弹钢琴,由于没有手,他只能用脚弹,现在他成了一位有名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这位有一双隐形翅膀的钢琴师曾经说过:你与其去抱怨,还不如去睡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是啊,刘伟哥哥说得真好呀,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乐观地面对生活,如果你失去的东西能做很多事情,你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一直抱怨。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像刘伟哥哥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心态,不抱怨,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开心、快乐地生活,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8)

每当电视里有好的节目,妈妈都要告诉我。让我看一看或者讲给我听。在我写的时候有的准能用上。

星期三,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在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磨刀的老爷爷,还有运动员等等。但是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我对吴景泉爷爷印象最深,这位普通的农民不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中央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看完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坏人。警察叔叔真的好勇敢,为他人着想,是在让人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的看,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们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们同是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他们却如此伟大。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9)

那天晚自习,我们观看了《20xx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节目中共有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两个人:卢永根和杨科璋。

卢永根是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是一位科学家。他把夫妻俩一生的积蓄都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共计八百八十多万。这是当时个人捐赠最大的一笔钱。

他的这一举动与他的赤子之心密不可分,并且他还将这份爱国之情传递给每一个有志青年。卢永根写给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的一封信中说道:真正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封信促成了很多留学人员学成归国。

卢永根还说:是党培养了我,把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最令我感动的是他说他死后还要把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界。

你说这样伟大的人是不是很难得呢?

另一位让我敬佩的人是一名年轻的消防员,他叫杨科璋,年仅27岁。

20xx年5月29日,一栋民房被大火燃烧起来。消防员迅速赶到了现场,其中就有杨科璋。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他已经是一名专业的老消防兵了。他一个人上到五楼去救人。屋内浓烟弥漫,他发现了一个两岁的女童在一直大哭。杨科璋见状,果断抱起女孩撤离。他把女孩放在胸口,在黑暗中摸索寻找转移通道。

突然,他一脚踩空,掉进了尚未安装电梯的电梯井中。本来杨科璋只要张开手抓住铁杆自救,是可以爬上来的。可他为了救那个女孩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死死地抱住小女孩重重地摔到了一楼。

当队友发现杨科璋的时候,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而手里依然抱着小女孩。女孩只是头部受了点伤,可杨科璋却再也没有醒过来了。他永远离开了人民,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感动于他的舍身忘死,痛惜于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伟大,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扎根在我心里。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0)

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王锋,男,生前系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居民小区的宁静。面对无情大火,王锋不顾个人安危,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住在一楼的家人、小学生、及托教老师6人,并及时呼叫帮助二楼、三楼的房东、邻居等10余人成功脱险,自己却被重度烧伤成炭人,烧伤面积达98%。从楼前到巷口,50多米的距离,王锋留下的一连串带血的脚印,见证了他的临危不惧与舍生忘死。从本能反应到人性光辉的绽放,王锋的事迹被广为传颂,社会各界纷纷踊跃捐助。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不幸病逝。

王锋先后被授予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刊发了王锋的事迹报道。20xx年7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追记为二等功,被公安部授予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800字系列12篇


电影那无与伦比的细节描述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且真实,看电影时,仿佛徜徉在一个优美的梦境中。一部影片带给自己的感悟和人生道理,往往要用观后感来记录,观后感就是自己所看内容中得出来的感受。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观后感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1】

秦玥飞,31岁。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白云村村官。

大学毕业后,秦玥飞没有选择和同学一样的路,而是选择回到祖国,希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0xx年,他考取了公务员后,到湖南贺家山村走马上任,这正是他想要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都已经学会克服,并且开始为群众作事。他帮助农民改善水利灌溉系统,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使农民获得了良好收成;他关注孤寡老人,为他们建立集生活和轻劳动于一体的现代养老院;他关注留守儿童,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为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建立起数字化课堂;并让农村留守儿童乘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校车。

20xx年,他以85%的选票当选为衡山县人大代表,成为了第一个直选出的留学归来的人大代表。20xx年,秦玥飞当选中国最美村官。

20xx年,他创立黑土白云农村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募集资金,建立电商平台,增加农民收。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2】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那些“平凡”的英雄的伟大举动深深地的感动了我。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却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玉滚教师,张玉滚教师大学毕业后,老校长邀请他来教书,于是他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这一干就是xx年。我简直不敢想象这xx年,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看着张玉滚教师那沧桑的面庞,想着他为学生一扁担一扁担挑着学习、生活用品。并且他一人就担起了所有教师该教的功课,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担挑后,他就用摩托车拉动西。并且张玉滚教师,九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妻子带着去给学校食堂买菜,而遭遇车祸去世。

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时,因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教师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为了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他xx年来坚守在自我的岗位,放弃自我能够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走回家乡,帮忙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3】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然而考前准备的一幕幕却仍在我心中留存。“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这次考试不仅仅使我丰富了知识,更让我学会了感恩。

为了使考出的成绩好一些,我每天都以“分”来计时,抓紧一切时间,就连早晨也不放过。“起床了!”又一个熟悉的声音闯进了我甜美的梦香,我没有动身,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令我讨厌的声音”。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厌恶:非得今天背吗?改天难道就不行吗?我慢吞吞的起来,拿出书,不耐烦的背了起来。

一天的时间转瞬间过去了,第二天早上还是那个时间,我听到的不是叫我起床的声音,而是一阵痛苦的叫喊声。我没有在意,装作没听见,继续在睡觉。到了快上学的时间了“怎么还没有人叫我?一会迟到了怎么办?”我十分愤恨。正当我从床上起来时,眼前的一幕让我不敢直视——我的姥姥正躺在地上,头上哭出一个大包,胳膊也动弹不得,眼角也略有淤血。我赶忙上前去扶,这才得知了真相,姥姥在为我点灯的时候,头忽然晕了一下,便摔在了地上。我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自觉点?为什么不在听到叫喊声时不起来看个究竟?那时我的心中装满了对自己的自责,泪水也已经沾湿了衣裳。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样一首《感恩的心》在我的耳中响起。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树叶靠泥土的养料生长,离去时也不忘记落叶归根;我们从家人的关怀中长大,无论何时都应学会感恩。让我们学会感恩,让爱之花无论春、夏、秋、冬都开变天南海北。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4】

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有那么一种力量能让人泪流满面,无论是观众,主持又或者是受访者,无不被这一种精神力量所震撼,不禁热泪盈眶。

20xx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xx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xx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xx年,***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5】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火灾无情人有情,30个救火英雄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伟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xx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榜样,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不断激发前行力量。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6】

“新增首次清零”、“武汉解封”等近日热门话题登上了热搜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基本控制了疫情。在这次疫情中,有一个人如同黑夜中的引航灯,带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他就是钟南山。

钟老早在二零零三年就为抗击非典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十七年后,在新冠病毒战场上,他依然义无反顾,披甲上阵。新冠病毒爆发之初,钟老购买无座票上火车的照片引发热议,照片中,钟老坐在餐车一角,打开资料,认真办公,许多网友盛赞他是一位勇敢的逆行者,是一位有担当的人民英雄。

钟老之妻李少芬说,他每天十几个钟头都在忙碌工作。钟老自己说,在门诊时不敢多喝水,因为可能就在上厕所的时间,一个生命便会悄然离开。钟老面容坚毅,丝毫没有为自己做的决定而后悔。

钟老明知,这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老年人更容易感染,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是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王的担当”啊!尽管鹦鹉洲畔,黄鹤楼前,还杳无人烟,但我相信,有钟老这样的引航灯,我们终将会彻底消灭病毒!钟老在到达武汉两天后便发布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结论,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面对大众心理和外界压力钟老还是选择了对人民负责,如实报告,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比起别人的不敢说,不敢做,钟老真是雷厉风行,敢作敢当!

我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每当小组内做决议时,我都会吐出三个字,“你们来吧!”所以,我一定要以钟老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7】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仍在被坚执锐,虽然艰辛,但是我们众志成城,除了在“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在社会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春节是在夜空如星光熠熠的烟火,是令人惊喜的封封红包,又或是春晚这背景音下的齐家团聚、和乐融融。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春节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是更为艰巨的挑战、不可松懈的关键。

有一个84岁高龄的老人,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已却早已赶往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疫情爆发后,这位老人马不停蹄、辗转广州湖北,为大众解读最新情况。他就是“春节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

其实不只有钟南山院士,好多医生、护士、铁路工作者,他们依然守在前线,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还有那些大公司、企业家纷纷向武汉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资,为这次“战疫”做出了伟大贡献。

澳大利亚华人、日本人、韩国人等全球各国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募捐口罩物资,共同研发疫苗。

除了这些人员,普通民众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也尽自己的力量,留下了一个个暖心的瞬间。

武汉市公安局摄像头记录了暖心的一幕:一位年约七旬的老爹爹杵着拐杖,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的将一个装着防护口罩的手提袋放在九峰派出所值班室门口,随后转身离去。值班室内工作人员赶出去追问时,该老爹爹已上车离去……

这样的温情不止发生过一幕。千秋派出所先后收到两名群众送来的850只口罩;年轻姑娘送45副护目镜到分诊台,留下纸条“平安,加油”;安徽一公安局派出所值班时,一小伙送来500个口罩,然后逃离,留了句:“你们辛苦了”。

他们这“一放一逃”,放下的是关心,留下的是感动。这些都是来自普通市民的善意,他们把自己能供给的东西直接献给最需要的前方人员,不求回报,是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信任,也是对这场攻坚战的积极参与。

这是一场需要我们一起面对的“共同战疫”!需要我们携手同行才能攻克!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这场“战疫”最美的样子。

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8】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与精神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xx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xx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大国工匠追求极致与创新

20xx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9】

昨日,我和爸妈一齐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并写下了这次的观后感。

节目开始了主持人先介绍了第一个人他叫吕保民,在20xx年9月8日在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早市上,南王村的曹爱芳、崔嘉诚二人被张某抢包,两人在与张某拉扯时张某掏出匕首将崔佳成刺伤。吕保明见状急忙上前制止灾搏斗中疯狂的歹徒,用匕首乱刺应对刺刀吕保民没有丝毫退缩,歹徒几次想逃走吕保民都紧追不舍,在热心人的帮忙下张某被制服,这时吕保民胸口鲜血淋淋,血浸透了汗衫,深受重伤铝保迷身中无数刀伤经过两次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

同样还有守岛夫妻和王瑞华他们32年坚守开山岛开山岛是还海中的一座孤岛也是中国黄海的前哨战略十分重要。

1986年部队撤编后交给地方管看着20__年7月23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8岁。颁奖致辞上这样写岛在小也是国土,加为立也要国先安32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200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

还有南阳人张玉滚,他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每月拿30元工资的教师,他一干就是xx年。学校地处偏僻,公路没修好时,他用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有一次他让自我的妻子去给新来的学生买课本文具,不幸的是妻子坐有的那辆三轮车翻倒,未满七个月的女儿头部击中石头当场死亡,80后的他头发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这三位是我最佩服的人,他们不为自我,只为大家,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另外让我佩服的人还有:杜富国,其美多吉,程开甲,钟扬,马旭,张渠伟等人。

杜富国在参加扫雷工作时,让队友退后自我上前。短短六个字:你退后,让我来!

他明明明白,前进一步就是死,后退一步就能够生。却他还要坚持,他走到雷前,雷立马爆炸了,他也失去了一只灵巧手,和明亮双眼。

马旭把自我一生的积蓄1000万全部捐给了自我的家乡木兰县。她穿15元买的鞋,就这15元买的鞋还用胶水补了很多次。就是这样一位连一双鞋都舍不得买的人攒下一千万。

其美多吉开了30年的邮车,从来没有出过车祸。他走过最危险的路,跑过最长的道,用过最久的时间。有一次他出了车祸,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问邮车怎样样了,有没有人来看管,这样大公无私的人,真是可敬呀!

钟阳考上了复旦大学,在西藏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xx年援藏期间,他的行程超过50万公里,他带队收集了4000余万颗种子,相当于西藏植物的15。

这些人都有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在下着雨的大街,上陌生人的一把伞会把我们心中的太阳叫醒,在马路上摔倒,陌生人伸出的一双手能赶走我们眼中的无助。两个小时的直播,一个个精彩而有意思的节目,让活动一次次推上万众瞩目的高潮。

我必须要像那些道德模范学习,虽然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能够比我们更加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10】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这就是20__年感动中国中的一幕,其中还有非常多的事情感动着我,而我,也将像这些伟大的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11】

每当电视里有好的节目,妈妈都要告诉我。让我看一看或者讲给我听。在我写的时候有的准能用上。

星期三,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在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磨刀的老爷爷,还有运动员等等。但是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我对吴景泉爷爷印象最深,这位普通的农民不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中央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看完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坏人。警察叔叔真的好勇敢,为他人着想,是在让人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的看,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们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们同是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他们却如此伟大。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篇12】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600字系列


随着时代发展,看电影是人们主要休闲的方式之一,观看正能量的作品,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感悟,观后感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发现电影中的细节,从而发掘出更多的乐趣。有关作品什么样的观后感值得我们学习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1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节目中,有四位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到现场参与录制,这其中就包括刚刚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院士,他也是我国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曾主持研制歼-8、歼-8Ⅱ等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战斗机的先河。

我们先来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一下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

敬一丹:顾老今天没有来到感动中国的现场,通过视频的方式他和我们面对面。

顾诵芬:大家好,我就是顾诵芬,今年92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我,我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做出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了。感谢感动中国组委会,感谢全国人民,特别感谢一代代为祖国航空事业接续奋斗的全体航空人。

当时因为身体原因,顾老没能来《感动中国》节目录制现场。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前几天,感动中国主持人敬一丹与记者崔霞一起登门拜访了顾诵芬院士,给顾老送上了《感动中国》的奖杯。

在离开顾老家前,顾老为中国航空事业写下了寄语,希望年轻人再接再厉,为祖国的空天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顾诵芬:相信你们对空天事业的精彩报道,能激发更多的年轻人为祖国的空天事业做出更多创造。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2

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最终还是来了。对苏炳添来说,创历史地进入到百米飞人大赛的决赛了,更加重要的是,半决赛他的成绩是第一位的,所以也是出现在黄金跑道第六道,也就是说,苏炳添出现在百米决赛的C位上。这样的现实,证明了苏炳添的速度与实力。这样的苏炳添,最终也是获得第六名的成绩。不得不说,很是炸裂了。

对苏炳添来说,这一天内2次跑进10秒大关,这绝对是一个奇迹了。半决赛的舞台,他跑出个人和亚洲最好的成绩,9秒83,比此前的个人记录、中国记录和亚洲记录,都是要好很多的。这样的苏炳添,也是厉害炸了。作为体育迷,对于这样的苏炳添,也是纷纷感叹:苏神。

虽然,最终的苏炳添并没有获得奖牌,但第六名的成绩在中国田径的历史上,足以载入史册了。也因为这样,很多人怀念刘翔,直言他是中国田径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这样的说法,还是很客观的。对体育迷们来说,这时候才知道刘翔的厉害,才知道刘翔的不容易。刘翔的存在,几乎是黄种人的传奇故事了。

对于这样苏炳添,人民日报也是直接点赞:“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

这样的点赞,还是很直白的。对人民日报来说,他们的点赞,是至高无上的一种肯定。这样的肯定,或许没有太多物质上的东西,但绝对是最大的认可。对很多人来说,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认可,但对多数人来说,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足够的机会。而对苏炳添来说,则得到了这样的官方认可,这价值与意义非常不一样。

同样的,赛后的苏炳添也是很满意的,不忘自我点赞一番,“对我来说,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努力,自己终于可以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面,我觉得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完成了历代的前辈对我们的祝福。”这样的点赞,没有任何的问题,对运动员们来说,自信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除此之外,苏炳添也是放出了狠话,“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这样的苏炳添,这样的说话,则有些霸气了。那就是,对苏炳添来说,他还是有些不甘的,他还是希望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现更好的自己。而接下来的接力赛,或许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3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

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个爱心厨房。每到饭点总有许多病人家属在摊子前忙碌,为的是让在医院救治的亲人吃到来自家乡的味道。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想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些病人及家属一个短期的家,这样一做就做了18年。这18年里摊子从开始的免费,到5毛,再到现在的1块,夫妻俩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他们从没怨言,他们想只要病人在这里,它们坚持一天算一天。夫妇俩的事迹很令我感动,它们的奉献精神更令我感动。在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互相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我想这就是爱心厨房的意义。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4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

“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颁奖盛典上的旁白让人动容,一字一句再现了张顺东夫妻的奋斗故事。

张顺东出生于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而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之后,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悉,此次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5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联大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用来形容马复兴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身残志坚,他,并不完美,他,闪耀着光芒。马复兴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无手老师。通过观影,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了解了他的平凡,他的故事令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思索。

影片中的一幕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他由于没有手臂而从小备受欺凌,遭受着异样的眼光,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没有手,便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不停地练习学写字,眼里的坚毅,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命运如此残酷,总是要磋磨人,命途多舛的他,得知由于没有手而无法考大学,彻底绝望了,他上吊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不禁忿忿不平,但同时也感叹我们拥有健全四肢的人是多么地幸福。然而,最终他并没有放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忠厚老实,待人温和的好性子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而他自身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脚踏实地的心态也为后来成功的他扎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残缺的双手,却有一颗质朴无暇的心。他,抓住机会,把握机会,珍惜机会,他会用他的赤子之心去对待他的学生,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甚至家庭,但他从未后悔。正是他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热情、真心,才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看着许多孩子无法上学,他拿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甚至不惜与妻子争吵,他为了帮孩子取回应得的工资放下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尊严,他最不能舍弃的尊严!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这种伟岸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不平凡的充满光辉的人。

随着影片的结束,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反省自身,真的太多的不珍惜,太多的空度光阴。( 兰梦微)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7

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己为人,忠诚爱国,坚强执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观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眼眶总是充盈着泪水,一次次的被他们震撼。

过去的20_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感动中国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动。

汪勇,武汉抗疫的志愿者,是一个快递员。在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中,不断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汪勇说:能帮助到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颁奖词中写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让你重装上阵。我认为,正是这一届又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那千千万万虽然没被颁奖,却拥有着同获奖者一样品格的人们,让我们可以活得更有安全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


电影里那些经典的台词,桥段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在观看过一部影片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感悟,观后感就是为了将这份感动保留下来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如何写好观后感,重点在一个感字上,观与感并重。如何把真情实感写进作品的观后感里呢?或许你需要"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这样的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1)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

“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颁奖盛典上的旁白让人动容,一字一句再现了张顺东夫妻的奋斗故事。

张顺东出生于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而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之后,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悉,此次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2)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曾经有多少婴儿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医生中一块不倒的铭碑,给所有人都竖起了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快90岁了,他的每次汇款虽然都是用几十来计数的,但这些钱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饭菜中节省下来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为持生活,他的钱来之不易,是自己捡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塑料瓶,去卖掉后换取来的辛苦钱,他自己不用这些钱,却用这些钱去汇款给那些捡来报纸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政府给他的补贴费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够了,再去汇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就是饱经风霜的刘盛兰老爷爷。他的汇款是给所有中国人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他们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3)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小平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小平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小平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小平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4)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联大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5)

近日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从广西传遍了全国,她是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百坭的村第一书记,一个永远阳光朝气、笑容灿烂的姑娘,从贫苦大山走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不顾条件艰苦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殉职。这个30岁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不忘初心”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忘来处,铭记初心。黄文秀同志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父老,没有忘记自己苦心求学走出大山的初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家乡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守初心、怀真情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小我意识和享乐主义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的贴心人。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初来乍到的黄文秀经常会“碰钉子”、吃“闭门羹”,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她很快转变工作思路,从帮助村民干农活到下地种油茶,从闲话唠家常到帮助村民申领扶贫贷款,这个女娃娃用真心一点一点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和尊敬。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敢担当、用真心的精神,多弯下身子倾听,多深入基层体察,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得知要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赴任,黄文秀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收起裙子、挽起裤腿,满怀热情和信心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她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汲取她知重负重、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学习她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6)

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我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我爱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勇敢;我更爱祖国那生生不息、辉煌雄壮的民族魂!我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热爱我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

说起“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爱国英雄。屈原的千古绝唱;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狼牙山五壮士的大义凛然;放牛娃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读着他们的故事,常常会让我肃然起敬,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前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使我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故事的题目是《最稚嫩,最纯洁的爱国心》,患白血病的8岁女孩儿小欣月,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她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1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组织的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小欣月亲临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看到小欣月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谁能说这不是最神圣的爱国之情?那100多名志愿者难道仅仅是善良地完成小欣月的一个心愿吗?难道这不是他们的爱国之情的最真实的表现吗?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爱国并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其实,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次升旗仪式,我们端端正正地站,恭恭敬敬地行礼,这就是爱国;我们现在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这是爱国;我们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这是爱国;我们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也是爱国。也许有人会诧异:“这些简单的行为是爱国吗?”是的!从这些简单的、身边的事做起,我们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义无返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现在就应该脚踏实地的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不断陶冶爱国之心,增强爱国之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7)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中国,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8)

今天观看感动中国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报道自己深受体会,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老英豪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据守初心、不改本性,业绩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当地,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素朴实、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阔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典范。要活跃宏扬贡献精神,凝集起众志成城斗争新时代的强壮力气。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篇9)

当《感动中国》这个震惊人心灵的节目播放时,不知是带给我心灵的洗礼,还只是那单纯的《感动中国》。

它是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讲述了那一年里令人为之感动的人和事。就在我们默默观看的时候,我听到了老师轻轻的抽泣声。我不知道是否令人感动,只是觉得它所讲述人物的伟大。那些感动之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他们用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不断坚持所创造的伟大壮举。我感谢这个节目!因为它没有让那些英雄人物和事迹因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而是让他们走上自己的舞台,亮出自己的壮举,它让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

感动是什么?我并不太明确。可我知道对那个所谓的感动中国而言,包含的是那些人让我们这些人为之流泪的一切。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一切。上个世纪,为了制造核潜艇,黄旭华爷爷付出了他的青春和家庭。令人震惊的是,当他的父亲离他而去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但这一切,换来的却是新中国科技向前进的一大步。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吗?一个名叫刘盛兰的老人,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帮助那些上不了学的穷孩子。尽管自己无儿无女,连用的,吃的都是随便捡来的。但他要是没钱寄给孩子们了,就从自己的嘴巴里抠出来。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本该自己的所用所花大部分都用在了资助上,甚至连自己帮助过的学生都不知道他是谁,他是否荣华富贵,还是家境贫寒。而当那些被帮助的孩子知道老人的一切后,他们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坚强地度过这漫长的几十年的。一个为修路而牺牲的战友守墓的老军人,一对为培育优良油菜的父子,一个处处为村民着想的疾病村支书……无数个英雄人物所打造的一切,成为人们美谈的感动中国人。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


我们的日常工作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撰写一些文章,范文是我们重要的参考对象。范文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去,那么好的范文是什么样的呢?经过收集并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呈上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1)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花光30余万元积蓄。他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9月10日,安徽省特级教师、含山县环峰小学副校长洪胜说,叶连平的事迹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洪胜告诉记者,2012年5月,带着全县小语工作者的嘱托,带着希望、带着梦想,“洪胜语文教育工作室”在含山县含山中学举行了揭牌仪式。接过这块高含金量、高期望值的匾额,他知道,这其间有肯定、有鼓励、有鞭策,还有责任与承诺。

“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尽管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支撑起一个工作室还是生平第一遭。”洪胜说,当时他请教了众多专家、同仁,浏览了大量的名师工作室网页,结合现有基础和实际状况,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为一群青年人的成长开启心中的那扇窗。

在目标前起航,在阅读中积淀,在磨炼中提升,在反思中收获。如今,洪胜老师已经主持第三届市名师工作室,带了三十多名成员,一路走来,欢笑中有辛酸,收获中有遗憾。他说:“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管理工作室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随着工作室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奋斗下,他们正一步步向着‘青年名师’这一目标接近!”

在谈到学习叶连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洪胜老师说,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凭着“誓上高楼”的执着和“衣宽不悔”的信念,为老师们打开心中一扇又一扇的窗,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道路上,跋涉艰辛,超越平凡……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2)

男儿从军去,百战卫家邦。

70年前,青春年少的他刚参加完解放战争,又踏上保家卫国、出国作战的征程,用铮铮铁骨,和将士们一道筑起血肉长城;

解甲归田后,丹心系乡梓。

战场归来,他收起军功章,拿起锄头,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一干近30年。他躬下身躯,把自己延展成一条路、一座桥,全然奉献给群众……

远去了金戈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今天,在如水的岁月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96岁--老英雄孙景坤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

20多处伤疤,是刻在身体里的军功章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

副连长支全胜在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等人到来,令他精神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阵地!”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从中午到深夜,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守住了,但伤亡惨重。“阵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个战士,其他人都牺牲了。”老人回忆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毙敌多人,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报告团回国,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这些伤疤,成为刻在老人身体里永远的军功章。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3)

2020年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衷心感谢。“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比如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贵的是,朱丽华坚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达373万元。

恰巧,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朱丽华本身是残疾人,靠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为残疾人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可敬可赞。

我们有责任用感奋回馈他们。每位获奖者身上都蕴藏着“精神富矿”,他们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诠释和定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别在当下,更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举世瞩目。比如,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同样的逻辑是,从获奖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就更有勇气走过苦难,走向胜利。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4)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7日晚上,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2014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

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2015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5)

2月18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四川省达州市的张渠伟成功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张渠伟,四川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张渠伟说,这就是一个扶贫干部该做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张渠伟同志自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耳石症”和“青光眼”,2017年,张渠伟几次眩晕在岗位上,视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医生告诉他,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可能会完全失明。但他不惧怕失去生命和双眼失明的危险,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渠县四年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从张渠伟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树立一个好榜样,敢为人先,不惧艰难,乘风破浪。

坚守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热情,张渠伟赢得了赞誉,也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局里有个年轻干部吴靖,新婚刚过也立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说,佩服局长的干劲,他都带着帐篷在扶贫一线,自己怎能迷恋“温柔乡”。在张渠伟的示范带动下,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增强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张渠伟笑着说,“以前的群众烦干部上门,现在的群众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门,这样的改变源于真情帮扶,干部做了群众贴心人。”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6)

星期六上午,我观看了一个叫《感动中国》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好几次我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动中国》一共讲述了十位令人感动的的人发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老师。他九岁时,父亲出车祸死去了,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现在,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陈老师就用小时候母亲背他的布带来背着他的母亲去教学,陈老师凌晨一点要叫母亲起来大小便,早晨五点还要起床为母亲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课。他每天都要照顾母亲,喂母亲吃饭,喂母亲喝水,给母亲洗脚......陈老师还做了一个照顾母亲的一个时间安排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时间为母亲做什么事情。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这时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有的还要父母喂饭,有的让父母给洗脚.......反正我们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顾。想到这些,我打算长大以后也要向陈老师一样,做一个大孝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感动中国》中,陈斌强老师的故事真感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老人,孝顺父母。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7)

一个老为别人着想,又十分细心仔细、批阅文档时一直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喜爱,他便是----朱光亚。他二零一一年去世。他对之前填满缺憾,对将来填满憧憬。我们看了朱光亚的场景后,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继续流着。

一个胆肝医师,不惧手术的风险性,坚持的来方案策划手术方案。当一个女孩情况危急时,许多医生都不敢给她治疗,但他还是不得不试一试。手术9小时后,女孩已经康复。他还经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放鞋子,以防病人晚上起床时找不到鞋子。他就是吴,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他规定的手术费很划算。

刘伟对将来的憧憬,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了他眼前所存有的艰难。他这类憧憬使他拥有自身的天上。最终用脚来弹出来了一首首幽美迷人的钢琴曲子。

这三个角色帮我的印像十分刻骨铭心,她们就是我最景仰、最钦佩的感动人物。无论是伤残人還是四肢完好无损的人,她们都是有一个归属于自身的天上。为他人所着想、为别人造就美好的未来:它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以便自身的信心、自身的锲而不舍创出了一个只归属于自身的理想。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8)

在部队的这几年里,聂海胜见证了空军的发展,并且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直到1998年,中国首批航天员的名单里公布了。聂海胜依旧在明目张胆里却让他非常开心了。毕竟对于航空来说,航天又意味着一种更高的转变。之后,他们踏上了追求航天梦想的旅程。在这期间,聂海胜的军衔晋升到了少将,这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但这些都没有让聂海胜迷失自我,反而在更高的荣耀面前拿出了加倍的努力,这才有如今54岁还能够登上太空的神话。但其实聂海胜不是最老的宇航员。其实按照普通的年龄来说,45岁就已经达到退役的标准。但是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到了77岁还没有退休,所以聂海生也在采访时说过,他为努力保持较高的身体素质,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有着这样的精神,难怪聂海胜能够三次登上太空。

但其实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聂海胜虽然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但在这次之前,他只执行过两次飞行任务。自从xx年入选备份航天员开始,聂海胜就与航天员的身份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xx年,聂海胜就已经开始执行飞行任务了。那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与念爱生一起登上太空的是航天员费俊龙第二次飞行任务是xx年的神舟十号,与他一起执行飞行任务的。除了航天员张晓光之外,还有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这是两次正式执行飞行任务。算上神舟12号才成功完成第三次。但是如今聂海生与另外两位飞行员才完成了第一次出舱任务,还不算真正的完成了飞行任务。据媒体报道,这次航天员们总共要执行两次出舱任务,已经完成的第一次出单时间有将近两个小时,打破了历史的记录。

可想而知,第二次出舱时间应该也不会短,出仓时间越长,对设备和宇航员的要求就越高。当然,也越能证明我国的强大,也越能证明聂海胜的强大。在今年年初,聂海胜还成功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身穿航天员制服的他是毕业典礼上最特殊的人,也是最让人尊敬的人。五十多岁,有着少将和博士的成就,却还依然奋斗在航天事业的路上。聂海胜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希望在太空上的他能够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并且顺利安全的返回地球。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悟(篇9)

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无法预定,无法奢求,但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灵因为生活磨砺而变得坚硬,不再如过往一样细腻,而渐渐冷漠,习惯了这样高速运转的世界,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以往,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

今日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我的繁杂心灵……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xx颁奖典礼》最终在xx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我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一样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可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我、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我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当好好想一想今后怎样活着。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此刻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梦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须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集锦7篇


好电影往往是深入人心的。写观后感能很好的传递我们的心情与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来总结作品吧。我们能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获得成长,你知道应该怎么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吗?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每当电视里有好的节目,妈妈都要告诉我。让我看一看或者讲给我听。在我写的时候有的准能用上。

星期三,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在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磨刀的老爷爷,还有运动员等等。但是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我对吴景泉爷爷印象最深,这位普通的农民不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中央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看完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坏人。警察叔叔真的好勇敢,为他人着想,是在让人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的看,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们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们同是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他们却如此伟大。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钟南山是现在疫情期间的“大明星”,一听见这个名字,我们就会安稳和安心。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钟南山院士的勇敢、责任和担当。这次疫情,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偶像!

在这疫情期间,除了伟大的医护人员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父母起早贪黑,做家务,辅导我们作业,有时还要完成我们提出的要求。老师们认真批改我们的作业,有时都到了凌晨,还在批作业和给我们反馈。

我也有一个真正的偶像,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以前我不了解他,认为只不过是个医生而已。但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一位兢兢业业的老者,在赶往武汉的路上的老者,在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介绍中国治疗方法的老者。我也开始对国家方面的事情感兴趣,看起了曾经从来不开的新闻联播,我想成为像钟南山先生一样的人,也许普通,但能为国家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钟南山先生的事迹鼓舞了我,我也打算从现在开始,在学习上打好基础,才能将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每天早上早起一点,多翻翻课本。课间多努力点,多写点作业,为晚上留出些时间完成提前量。睡觉前读读名著。这看起来并不怎样,但日积月累,我就比别人多做一点作业,多读一点书,多得一些分数。当自己想放弃时,想想我的偶像——钟南山先生,与他相比,我这点事情有什么辛苦的?如果这点事情我都坚持不了,以后怎么为国家献力?怎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将以实际行动兑现我的愿望,以钟南山先生的事迹为指路牌,走向我的目标!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我们和这样一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我们应该感到特别温馨和幸福,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社会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坐在电视前观看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随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一个接一个上了领奖台,然而,我听了他们的事迹以后,我忍不住自己激动、感动的心情,豆粒般的泪珠从我的眼睛里缓慢的流了下来

其中,刘伟给我印象最深,他小的时候在一次玩耍中,不幸被高压线击中,两臂被截掉,可是他不放弃,依然乐观地生活着,长大以后,他进入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曾多次获得金牌,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一场怪病,使他不能剧烈运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使他未能参加20xx年的北京残疾人奥运会,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还是勇敢的前进着,后来他选择了弹钢琴,由于没有手,他只能用脚弹,现在他成了一位有名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这位有一双隐形翅膀的钢琴师曾经说过:你与其去抱怨,还不如去睡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是啊,刘伟哥哥说得真好呀,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乐观地面对生活,如果你失去的东西能做很多事情,你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一直抱怨。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像刘伟哥哥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心态,不抱怨,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开心、快乐地生活,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那天晚自习,我们观看了《20xx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节目中共有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两个人:卢永根和杨科璋。

卢永根是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是一位科学家。他把夫妻俩一生的积蓄都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共计八百八十多万。这是当时个人捐赠最大的一笔钱。

他的这一举动与他的赤子之心密不可分,并且他还将这份爱国之情传递给每一个有志青年。卢永根写给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婿的一封信中说道:真正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封信促成了很多留学人员学成归国。

卢永根还说:是党培养了我,把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最令我感动的是他说他死后还要把自己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界。

你说这样伟大的人是不是很难得呢?

另一位让我敬佩的人是一名年轻的消防员,他叫杨科璋,年仅27岁。

20xx年5月29日,一栋民房被大火燃烧起来。消防员迅速赶到了现场,其中就有杨科璋。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他已经是一名专业的老消防兵了。他一个人上到五楼去救人。屋内浓烟弥漫,他发现了一个两岁的女童在一直大哭。杨科璋见状,果断抱起女孩撤离。他把女孩放在胸口,在黑暗中摸索寻找转移通道。

突然,他一脚踩空,掉进了尚未安装电梯的电梯井中。本来杨科璋只要张开手抓住铁杆自救,是可以爬上来的。可他为了救那个女孩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死死地抱住小女孩重重地摔到了一楼。

当队友发现杨科璋的时候,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而手里依然抱着小女孩。女孩只是头部受了点伤,可杨科璋却再也没有醒过来了。他永远离开了人民,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感动于他的舍身忘死,痛惜于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伟大,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扎根在我心里。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有那么一种力量能让人泪流满面,无论是观众,主持又或者是受访者,无不被这一种精神力量所震撼,不禁热泪盈眶。

20xx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xx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xx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xx年,***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7日晚上,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2014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

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2015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7)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黄文秀的《驻村日记》中如此写道。这句短短的话,折射出的是一名年轻党员的使命担当,饱含着的是对基层群众的热爱和深情,凝聚着的是一名年轻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扎进泥土,才能举起理想;心有远方,才能风雨兼程。黄文秀怀着“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的念想,一头钻进贫困人民中去,在近距离中感受群众疾苦,在走村入户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中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真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年轻党员干部吃不了苦,害怕受难,时刻准备逃离基层;有的年轻人不懂奉献,爱占小便宜,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甚至浮躁焦虑,对待群众态度粗暴,不把群众的问题记心上。种种问题,不但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也伤害了群众的心,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群众观出了问题,缺少黄文秀那样担当奉献的品质和情怀。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在驻村满一年后,汽车仪表盘里程数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口碑。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看到了坚守理想信念、心系扶贫事业、忠诚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道路泥泞才会留下脚印,山峰陡峭才有无限风景。黄文秀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在群众心中留下的深深“脚印”,却不会抹去。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感召人”。

黄文秀的事迹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榜样,是一股催人奋斗奋进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气馁,多几回“热锅上蚂蚁”的经历,打造一个坚韧不拔的品性。要向黄秀英同志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基层中倾听群众心声,在群众中感知冷暖疾苦,到现场去了解村情民意,把自己的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每一件小事实事和为民服务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绘就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


因为工作和学习方面的需要,我们要书写许多文档,我们需要多阅读好的范文,范文展示了一篇文档的闪光点在哪里,你是否正在为写作范文而感到困难?为此,编辑特意呈上“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1)

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每个人都爱养育自己的父母双亲,都爱自己的家,爱自己舒适的小院,进而爱自己生于斯的故土、长于斯的祖国。爱国不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它时刻蕴藏在人们的心底,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就像与父母家人一样,永远割舍不断。

爱国是我们心底的激情,又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每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应当的事。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祖国历史上无数爱国英雄的心中。爱国将领史可法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英勇不屈,慨然就义;飞机设计师冯如为国争气,设计我国第一架飞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而他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这些事迹说不尽、数不完,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步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作为这部历史的续写者——我们爱国的信念,正是在祖先们爱国精神的滋养下,开始抽芽、长大,并坚定的树立起来。80后的大学生们喊出来这样的口号: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天平上。祖国是最重的砝码!爱国是我们名族的传统,更应该是中华子孙的美德。

爱国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坚持。郭明义,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树人,他的高尚行动,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他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因他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他积极献血、热心公益,他的爱心和感召力,使他一个人的力量最终形成了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以致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他不但正己,而且正人,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端正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和奉献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精神,包含着当代公民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为当代公民浓烈的人文关爱、国家情怀与自觉担当。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

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感情,是一种坚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为了祖国光明的前途,为了民族灿烂的未来,干!拼!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2)

6月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全网“沸”了。

6月17日,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和另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开始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黝黑的皮肤是聂海胜一路携带的家乡印记。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当时,汤海秋承包了10多亩田,白天种水稻晚上烧砖,干活瞌睡了就吃个鸡蛋、喝几口补脑汁提神。

“双抢的时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满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两个眼珠子。”在父亲汤海秋眼中,儿子从不叫苦叫累,小时候干得最调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说。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烧柴火做饭,做完家务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学。因为怕耽误上课,他就抄近路,骑得比其他孩子快。”汤海秋说。

高三那年,儿子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汤海秋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该出去闯闯了。不久后,村里传来好消息:飞栏村出了个飞行员!

“洪波伢子为国出力,是我们的骄傲!”,汤洪波成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许多村民聚集到汤洪波家。70岁的老母亲伍兰清忙着招呼邻里乡亲,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员的人生经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从小在农村长大,青年时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靠努力读书走出家乡;靠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成为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3)

“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化-人的道德意识,近日,焦作市-局主办“道德讲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视频。

在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优秀人物身上,同志们看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看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愈挫愈勇的精神,在被感动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人间的真爱,感受到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

在观看过程中,大家仔细聆听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每个事迹都深深的触动着每一位同志的心。十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无不让民警们热泪盈眶。英雄用他们的责任、勇气、智慧和爱心唱响了人生的主旋律。同志们深深地被先进模范人物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决不屈服,顽强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面对死亡和逆境所保持的乐观态度和大无畏精神所震撼。

观看结束后,大家还进行了讨论,纷纷表示:观看“感动中国”就是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将认真学习英雄模范们的先进事迹,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为焦作走在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市-局纪检组长张本祥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说,感动和泪水之后应该是平静和思索,我们也许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们应尽本能做一些对我们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个人时刻想着能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能感动着别人,这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人只要有一种奉献社会的信念,有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有的苦都会变成甜!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4)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5)

星期六上午,我观看了一个叫《感动中国》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好几次我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动中国》一共讲述了十位令人感动的的人发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老师。他九岁时,父亲出车祸死去了,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现在,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陈老师就用小时候母亲背他的布带来背着他的母亲去教学,陈老师凌晨一点要叫母亲起来大小便,早晨五点还要起床为母亲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课。他每天都要照顾母亲,喂母亲吃饭,喂母亲喝水,给母亲洗脚......陈老师还做了一个照顾母亲的一个时间安排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时间为母亲做什么事情。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这时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有的还要父母喂饭,有的让父母给洗脚.......反正我们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顾。想到这些,我打算长大以后也要向陈老师一样,做一个大孝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感动中国》中,陈斌强老师的故事真感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老人,孝顺父母。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6)

2月18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四川省达州市的张渠伟成功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张渠伟,四川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张渠伟说,这就是一个扶贫干部该做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张渠伟同志自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耳石症”和“青光眼”,2017年,张渠伟几次眩晕在岗位上,视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医生告诉他,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可能会完全失明。但他不惧怕失去生命和双眼失明的危险,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渠县四年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从张渠伟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树立一个好榜样,敢为人先,不惧艰难,乘风破浪。

坚守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热情,张渠伟赢得了赞誉,也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局里有个年轻干部吴靖,新婚刚过也立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说,佩服局长的干劲,他都带着帐篷在扶贫一线,自己怎能迷恋“温柔乡”。在张渠伟的示范带动下,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增强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张渠伟笑着说,“以前的群众烦干部上门,现在的群众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门,这样的改变源于真情帮扶,干部做了群众贴心人。”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7)

这个礼拜五,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当我看完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时,心里就涌出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眼睛里不时闪出感动的泪花。我真的很敬佩他,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他。

钱伟长,被周恩来称为三钱之一。是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在钱伟长老人的一生中有选择也有放弃,为了科技强国的梦想,他弃文从理,为了报效祖国,钱老也曾经放弃过美国八万美金的高薪工作。就是在这样重要的选择和人生关口,也诠释了这位老人一生的爱国情怀。钱伟长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祖国而活,为人民而活。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是这么一位老人,他所做的是多么伟大的事件哪!

然而我以为真正的'感动在于人人心中都有爱。有一颗真实的心。我们因为爱国,所以我愿意为任何人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儿什么!我觉得感动让人坚强,只要有感动,我们就会有着这种向前走的勇气。加油吧,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努力,我们也会努力,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8)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受(篇9)

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肃然起敬;当你遭遇天灾人祸,有了巨大伤痛时,我们为你流泪;当你取得一次次伟大成就,不断向前发展时,我们为你喝彩。因为,我们深深爱你,中国!

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多么令人敬仰。你的至善至美,你的博大精深,你的自强不息,你的坚韧顽强,无一不令我们钦佩,无一不值得我们去深深爱你。

汩罗江畔,以为文人归去,从此,汩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马背上,一位巨人纵横欧亚诸国,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为你书写了最大的版图;宫殿中,一位诗人潇洒自由,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他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从此,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孕育了这么多才人、伟人,如此伟大的你,怎能不值得我们深深去爱?

当列强瓜分,联军肆虐的时候,你咬紧牙关,用血肉之躯承受枪林弹雨,你流了无数汗、无数血,但仍屹立不倒;当日本侵略时,你团结统一,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你坚持不懈,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当胜利时,你从零开始,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忘人民,为人民服务,让我们过上如此好的生活。你于危难中坚持,你于平凡中进取,如此顽强的你,怎能不令我们深深去爱?

听,一声巨响,一阵欢呼,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声音,那时人们的欢呼声;看,一个身影在田间忙碌,在实验室里忙碌,后来,他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你争了光;闻,你是否闻到爱的味道?那是无数人为灾区捐款,援助时爱的味道,那是郭明义无数次献血时爱的味道;仰望天空,我看到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这背后,他们付出了很多,放弃了很多。我们都爱你,因为你值得我们深深去爱!

你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柔情;你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志向,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你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忠心,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情思……如此灵魂深邃的你,怎能不令我们深深去爱?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一: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 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 ,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 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 ,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 生命 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 的亲人 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 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 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坚持 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

篇二: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有一种回忆 叫做感动,有一种真情 叫做温暖 ,有一种尊严 叫做承诺 。这,这就是洗礼人类心灵 的盛典,这就是真情的温暖。

《感动中国》中,涌现出了很多伟人,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信义兄弟 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在腊月26,拿着20几万元钱,去给一些农民工发工资,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去的路上,突然发生了车祸,孙水林的妻儿当场死亡 ,自己也在抢救过程中去世了。弟弟 孙东林听到这个不行的消息后,并不是悲伤 ,而是记急着完成哥哥 的遗愿,把这些钱送到每个农名工手里。因账单在车祸途中已丧失,所以孙东林告诉农民工们,希望 他们能凭良心拿钱。当孙东林手上的20几万元钱发完后,还有些农名工没法到钱,这是孙东林就拿出自己几万元的积蓄,老母亲 也拿出自己的一万元养老金。最后每个农民工都分到了钱。

我想,这对信义兄弟不仅感动了我的心,也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心。推选委员说:“这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 去照,值得我们把心掏出来照。”

虽然它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是它们有一颗伟大的心。他们用炙热的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是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做一个怎样的人。

每一次付出 都是一次旅行,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道美丽 的风景 ,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国人心中的一杆路标。相信 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要结实一分,就像使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 充实 ,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可以帮助 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篇三: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看了这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动,触动心灵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 的孩子 ,把无助的眼神 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不错,她就是张平宜老师。有人说当老师就是每天讲纪律,不怎么快乐 ,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老师们的心声呢?

不是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感觉 ,同样,做一名老师应该用心 去体会教孩子们的快乐,听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说句:“老师,这堂课我学会了!”这便是老师的快乐。

张平宜老师竟然在生活艰难的麻风村里教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这不就是张平宜老师所期待的吗?

有人还说“好人难做。”我倒觉得不是。当一位好人,其实就是随手捡捡垃圾,给素不识路的老奶奶 指路,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居然受伤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学习。

让我学会坚持的是拥有 “隐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为小时候的意外 ,两只胳膊离他而去,他哭过,怨过,骂过,后来他觉得人生活着就应该创造价值 ,于是他去参加艰难的游泳训练,正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准备参加奥运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放下游泳这个梦想。

看到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双眼。原以为他会放弃,会自暴自弃,竟没想到他没哭、没放弃、坚持自己的价值、梦想,他开始学音乐 、坚持适应用脚去弹钢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会失败 。但你不去做,一定会失败。”人生活着就是为国家创作价值。这,便是理智的选择 。

人啊,你既然“赤裸裸”的来到人间,难道就不能“穿件鲜艳的衣服 ”回去天堂 吗?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700字(精选6篇)


电影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功能和影响,再次观看的时候,心里仍会有新的感悟和感动,有了这样的好机会,当然要将感悟记录下来并形成观后感,观后感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影视中最直击你心灵的一部分去撰写。您是否对写作品的观后感有所疑问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1

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王锋,男,生前系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居民小区的宁静。面对无情大火,王锋不顾个人安危,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住在一楼的家人、小学生、及托教老师6人,并及时呼叫帮助二楼、三楼的房东、邻居等10余人成功脱险,自己却被重度烧伤成炭人,烧伤面积达98%。从楼前到巷口,50多米的距离,王锋留下的一连串带血的脚印,见证了他的临危不惧与舍生忘死。从本能反应到人性光辉的绽放,王锋的事迹被广为传颂,社会各界纷纷踊跃捐助。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不幸病逝。

王锋先后被授予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刊发了王锋的事迹报道。20xx年7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追记为二等功,被公安部授予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2

我们和这样一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我们应该感到特别温馨和幸福,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社会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坐在电视前观看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随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一个接一个上了领奖台,然而,我听了他们的事迹以后,我忍不住自己激动、感动的心情,豆粒般的泪珠从我的眼睛里缓慢的流了下来

其中,刘伟给我印象最深,他小的时候在一次玩耍中,不幸被高压线击中,两臂被截掉,可是他不放弃,依然乐观地生活着,长大以后,他进入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曾多次获得金牌,但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一场怪病,使他不能剧烈运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使他未能参加20xx年的北京残疾人奥运会,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还是勇敢的前进着,后来他选择了弹钢琴,由于没有手,他只能用脚弹,现在他成了一位有名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这位有一双隐形翅膀的钢琴师曾经说过:你与其去抱怨,还不如去睡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是啊,刘伟哥哥说得真好呀,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乐观地面对生活,如果你失去的东西能做很多事情,你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一直抱怨。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像刘伟哥哥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心态,不抱怨,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开心、快乐地生活,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3

父母的爱就像一条小船,使你在人生的海洋中行走的更快、更稳。我们怎样才能回报父母呢?

周日就是“母亲节”了,我准备送妈妈一件礼物,来表达对妈妈养育之恩的感谢。我走进一家超市,可是妈妈喜欢什么呢?右为难中,不知不觉来到了鲜花礼品区,花儿可真多啊!有玫瑰花、百合花、康乃馨、勿忘我就送妈妈花吧,妈妈平时最喜欢花,过年过节总是买上盆花来装点房间,使家里充满了喜庆和温馨。送妈妈什么花儿好呢?这时营业员阿姨走来问:“小朋友要买什么?”“我想送给妈妈花,但不知道送什么样的花?”“就选29朵康乃馨,表示永远爱妈妈,周围再装饰上一些黄莺和满天星就可以了。”她说。我小心翼翼地挑好了花,又挑了紫色的包装纸,还有一条紫色的丝带。阿姨要帮我把花扎起来。我谢绝了她的好意,要亲自为妈妈制作。我先把紫色纸圈成了圆形,然后把紫色的丝带下面又系了一个蝴蝶结,一手拿着包装,先把康乃馨插了进去,又把作为小花插在了上面。可是却不怎么好看,有的花挤在了这边,有的花却压在了那边。我想:这可是母亲节的礼物呀,我一定要作好!我又忙活了起来,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终于成功了!回到家,妈妈正好买菜去了,我又趁机亲手制作了一个心形卡片。上面写上:祝您母亲节快乐!—爱您的儿子。

晚上,等妈妈睡着了,我悄悄把它放到了妈妈旁边。睡梦中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我睁开眼,看见妈妈两行热泪滴了下来,滴到了我脸上,但她眼里闪着幸福的光。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4

“新增首次清零”、“武汉解封”等近日热门话题登上了热搜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基本控制了疫情。在这次疫情中,有一个人如同黑夜中的引航灯,带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他就是钟南山。

钟老早在二零零三年就为抗击非典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十七年后,在新冠病毒战场上,他依然义无反顾,披甲上阵。新冠病毒爆发之初,钟老购买无座票上火车的照片引发热议,照片中,钟老坐在餐车一角,打开资料,认真办公,许多网友盛赞他是一位勇敢的逆行者,是一位有担当的人民英雄。

钟老之妻李少芬说,他每天十几个钟头都在忙碌工作。钟老自己说,在门诊时不敢多喝水,因为可能就在上厕所的时间,一个生命便会悄然离开。钟老面容坚毅,丝毫没有为自己做的决定而后悔。

钟老明知,这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老年人更容易感染,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是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王的担当”啊!尽管鹦鹉洲畔,黄鹤楼前,还杳无人烟,但我相信,有钟老这样的引航灯,我们终将会彻底消灭病毒!钟老在到达武汉两天后便发布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结论,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面对大众心理和外界压力钟老还是选择了对人民负责,如实报告,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比起别人的不敢说,不敢做,钟老真是雷厉风行,敢作敢当!

我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每当小组内做决议时,我都会吐出三个字,“你们来吧!”所以,我一定要以钟老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5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这就是20__年感动中国中的一幕,其中还有非常多的事情感动着我,而我,也将像这些伟大的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2022年观后感 篇6

昨日,我和爸妈一齐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并写下了这次的观后感。

节目开始了主持人先介绍了第一个人他叫吕保民,在20xx年9月8日在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早市上,南王村的曹爱芳、崔嘉诚二人被张某抢包,两人在与张某拉扯时张某掏出匕首将崔佳成刺伤。吕保明见状急忙上前制止灾搏斗中疯狂的歹徒,用匕首乱刺应对刺刀吕保民没有丝毫退缩,歹徒几次想逃走吕保民都紧追不舍,在热心人的帮忙下张某被制服,这时吕保民胸口鲜血淋淋,血浸透了汗衫,深受重伤铝保迷身中无数刀伤经过两次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

同样还有守岛夫妻和王瑞华他们32年坚守开山岛开山岛是还海中的一座孤岛也是中国黄海的前哨战略十分重要。

1986年部队撤编后交给地方管看着20__年7月23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8岁。颁奖致辞上这样写岛在小也是国土,加为立也要国先安32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200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

还有南阳人张玉滚,他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每月拿30元工资的教师,他一干就是xx年。学校地处偏僻,公路没修好时,他用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有一次他让自我的妻子去给新来的学生买课本文具,不幸的是妻子坐有的那辆三轮车翻倒,未满七个月的女儿头部击中石头当场死亡,80后的他头发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这三位是我最佩服的人,他们不为自我,只为大家,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另外让我佩服的人还有:杜富国,其美多吉,程开甲,钟扬,马旭,张渠伟等人。

杜富国在参加扫雷工作时,让队友退后自我上前。短短六个字:你退后,让我来!

他明明明白,前进一步就是死,后退一步就能够生。却他还要坚持,他走到雷前,雷立马爆炸了,他也失去了一只灵巧手,和明亮双眼。

马旭把自我一生的积蓄1000万全部捐给了自我的家乡木兰县。她穿15元买的鞋,就这15元买的鞋还用胶水补了很多次。就是这样一位连一双鞋都舍不得买的人攒下一千万。

其美多吉开了30年的邮车,从来没有出过车祸。他走过最危险的路,跑过最长的道,用过最久的时间。有一次他出了车祸,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问邮车怎样样了,有没有人来看管,这样大公无私的人,真是可敬呀!

钟阳考上了复旦大学,在西藏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xx年援藏期间,他的行程超过50万公里,他带队收集了4000余万颗种子,相当于西藏植物的15。

这些人都有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在下着雨的大街,上陌生人的一把伞会把我们心中的太阳叫醒,在马路上摔倒,陌生人伸出的一双手能赶走我们眼中的无助。两个小时的直播,一个个精彩而有意思的节目,让活动一次次推上万众瞩目的高潮。

我必须要像那些道德模范学习,虽然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却能够比我们更加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一):可诺文苑实时报道

每年公司都会倡导所有可诺家人共同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2015年2月27日晚上20点整,《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可诺家人们一如既往的守望于电视机前,感受一份又一份感动。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让我们心生敬佩。你一定会被那个坚守工作岗位,半生如一日,兢兢业业付出的人所震撼;会被那个竭力助人,掀起慈善文化也并传承着一脉脉香火的炎黄所触动;会被那陪伴失聪儿子学校生涯16年,只为让他如同正常孩子一般的母亲所温暖;会被那用青春照顾病重父亲的诗人女儿和全心全意照顾邻居的温暖大院所感动。

他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着看似平凡的故事,他们以最平凡的坚持的仁心感动着小小的村庄,他们用自己最真的情感呵护最真挚的爱,一切都是那么看似平常,而他们却用自己的一生在守护。点点滴滴彰显的是一份对祖国的爱,一份对子女、父亲的爱,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与感恩。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信念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用微笑诠释这世上最美的诗,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篇篇精彩的华章。正因为他们,让我们这个爱的国度,更加温暖。

也许我们的生活会面临不如意,我们的工作会碰上不顺心,也许我们还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平对待;那么,当你听到他们温暖的故事,当你看到他们朴实的笑容,当你被他们满满的能量所感染,当你早已泪流满面,那热血的左心房已经深受触动,在一点一滴轮回间沉淀。

现在的我们正处在光芒的前沿,用心感受着来自身边不同的爱,认真接受着来自身边不同的爱与感恩的洗礼。我深知自己在可诺很幸福,因为我们从进公司就接受公司爱与感恩的教导。让我们心存感恩: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谢顾客成就我们;感恩公司提供平台,改变命运;感恩当下师引领我成长。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

爱传承,从没有终点,

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20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观后感《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600字系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