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两个月,断断续续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小说(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小说),好吧,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那么小说读懂了么?大概…也许…可能吧!也不敢说,苏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给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惧和语塞的尴尬。
恐惧
“苏菲开始对着镜中的自己扮鬼脸,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镜中人也一如预期的跟着他的动作做。突然间,一件骇人的事发生了。有一刹那,苏菲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女孩同时眨着双眼。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苏菲吓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仅仅倒退了一步。而我,吓得赶紧合上这恐怖的东西,关灯,睡觉!这是恐怖小说吗?夜已深,再读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实际上,还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哲学老师,会如苏菲一样勇敢吗?会如苏菲一样好奇,进而去一探究竟吗?显然是不能的,仅仅是一段文字,就被吓成这番模样,怂!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这次读后感的标题:《假如我是苏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将它闲置了许久。假日里,瞥见了它。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苏菲和他们相见了吗?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说,好奇心让我读完了小说,却完全忽略了它的实质:哲学。没想到的是,尴尬来得那么突然,丝毫没有防备。
尴尬
读完小说的那天下午,第一节语文课,《生命与水》已接近尾声:生物钟是怎样进行的?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虽然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但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妙都离不开水。话音刚落,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人死后有灵魂吗?”我怔住了,许是苏菲的影响,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的想法:这孩子和苏菲一样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吗?抑或是苏菲和艾伯特从少校的故事中走出来,操纵席德与少校已不能满足他们,又来寻找下一个目标传授哲学了么?还是席德与少校?(荒谬!荒谬!)
小的时候,对于这种问题,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淡忘它们了,如同书中所说,那种爬进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觉地很佩服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像苏菲的妈妈那样,还是学校里的诡辩家?关键是我也不知如何诡辩。此刻,好想让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乔斯坦贾德来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学的部分而只是看了个热闹,我想要是略读懂了个一二,起码还能诡辩几句。“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的!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老师也不知道。”什么答案?尴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个不受待见的诡辩家也称不上了!
谬谈就到此结束吧!再读!再读!说不定还能和他诡辩个一二。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我也不知道从哪得知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籍,于是就找来看了。此前也从来没有对‘哲学’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读完这本书以后,果然还是没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张白纸了。
在苏菲的老师开始出现的时候并开始教授她有关哲学的知识时,尽管有些离奇,我还是从真实性故事的角度来看的。后面却愈发的跑偏了,我又转换成奇幻故事的心情来看,再后来看到苏菲是少校书中的角色,这样一种剧中剧的写法,这个脑洞确实有惊艳到我。
读完书我有了一个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哲学是对于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这个词的理解,我认识就是把事物寻根问底得拆分到最小单位。
前期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述人文发展,不论科学、宗教,都是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对于可以理解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常识,还没能力对解释的,我们把解释交给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神的解释。而更加理性的解释就是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为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理性的。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释性。而换个角度来讲,他们又都不理性,因为他们划定了边界。我总能从书里感觉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两者所带来的方向性,我是说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都搞清楚,应该就能发现,自己是有选择的,而并不全包括在现在给出的选项中。大到宇宙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现在科技发现的今天,当然发展的不仅仅是科学,但他最显性。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在这样环环相扣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打破了边界,从而重新建立新的边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动力,应该就是思想了。
我们这些浩瀚宇宙里的渺渺星尘,拥有着最珍贵也最强大的能力。
对现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我们,对于任何前人已知的事物,都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如空气中为什么存在氮气?人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哭笑?地球会不会是尘埃?宇宙之外,存在着巨人吗?宇宙会不会只是PM2。5?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平淡如水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乃至整个信息化的虚拟世界都想要包围着我们。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监视,跳脱局限。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苏菲的世界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何在写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苏菲的世界阅读后的感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本书叫做《苏菲的世界》他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看完这本名著,我有一个感想,那就是:苏菲他是一个好奇而且好学的孩子,从他接过神秘来信时,他就有一种好奇感,再加上信上那些奇怪而且深远的问题,使她情不自禁的去弄懂这些问题。接着就在一位导师的引导下思考一些各位大师所思考的问题,首先他应该有自信,然而事实却比他想象的更离奇、怪异。
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每个人的大脑里、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心里面都想得很多。虽然有一些不切合实际,但是那都是一些发自于内心的幻想,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但我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是一种哲学的幻想。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其实就是与哲学有关的世界。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位父亲为自己女儿写的哲学启蒙书。
书上有个比喻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来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一开始大家都对此感到惊奇,然而随着年岁愈长,就愈深入兔子的毛发。而哲学家便是在这毛发上攀登的人。虽然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哲学思想并且学习如何以哲学方式思考。人类是宇宙中渺小的存在,但有了哲学,我们也是星尘。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一个可爱聪颖的小女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目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生动自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内容广泛却不紊乱,作者细心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目点出章节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主要有:乔金、米加、爸爸、妈妈等。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乔金的妈妈要生孩子了,爸爸带着妈妈去了医院,让乔金独自在家里玩,嘱咐海伦阿姨帮照看着。但是在海伦阿姨来到之前,米加从天而降,落在乔金家苹果树上。米加长得很可爱并且能开口说话,向乔金说了自己的名字和爱好,米加看了乔金的恐龙书,和乔金一起谈论恐龙故事。他告诉乔金他是从艾而桥星球上来的,对地球一无所知,就连电话响声都让他觉得害怕。米加向乔金介绍自己星球上的一些稀奇事,他说他们星球上于一种黑色的石头,经过暴晒后,会烫伤皮肤。一天晚上,乔金让米加睡在床底,第二天醒来时,米加已经不见了。他隐约听到米加跟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
这本书让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平凡的。无论事的大小,只要用心去做,就不是一件平凡的事。读了这本书,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冒险家,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冒险,探索野生动物。我知道,如果要实现愿望,现在必须好好学习知识,增强生存技能,懂得生存方法,不断努力奋斗,我相信有一天,我的愿望会实现。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哲理的问题。“我是谁”假如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是自己吗?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们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过理所当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动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在那里舒适地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顺着兔子的细毛努力攀爬着,想要去探索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和一颗聪明的头脑。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为了让席德接触哲学,而编造出苏菲的故事。这两个生动的故事相互穿插、联系,是我读的饶有兴趣。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我发现哲学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无趣。因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们在随故事情节紧张激动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哲理的知识。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天津市塘沽区草场街小学六年级 吴乐闻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通过讲述14岁少女苏菲接二连三地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 并在这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从哲学的角度了解世界及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原本,我以为哲学一定是门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课程。但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我们讲述哲学的同时,还细心地将书中的内容分成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题目点出它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通过对这一个个耐人寻味故事的生动描写,使我们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在不知不觉当中,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虽然,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并没有明白多少哲学道理。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从苏菲身上看到了一种认真思考、急于求知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同时,我也明白了好奇和疑问是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读的书籍。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在阅读了乔斯坦·贾德写的苏菲的世界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苏菲的世界哲学思想启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这显然是一部哲学的入门级作品,虽然女主角只是个15岁的小姑娘,但我相信这本书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受益颇丰。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这个经过乔斯坦·贾德巧妙编排的主线把历史上重要哲学家及重要时期里那些相对晦涩难懂的思想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足见其造诣之深厚。
纵观人类的哲学史,感觉就如同印欧文化中强调的轮回一样,从研究自然到个人,又从研究个人到精神,然后又开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回归自我的探寻······虽然反反复复,但每次都能带来新的观念和新的进步,引导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历史就是不断的进步,使得人类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
人的大脑才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种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觉中诞生,然后通过实践把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一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所以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但是,随着对世界、对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们发现相对于已掌握的知识来说,竟然还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的。难怪苏格拉底说: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人类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世界,以至于我怀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类灭亡的开始。而这也在提醒我们每个人不要过于习惯身边的一切,不要沉溺于以往的经验之中,用一种好奇的喜欢发问的态度去看待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也是《苏菲的世界》要让我们每个读者认识的道理。
如果学院不安排,我想我是不会阅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但是,在速读了以后,却忽然之间有了太多看法。
在苏菲的世界里,书中的主角苏菲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他们只是存在于书中的人物,那么如果放到现实中呢?如果我在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就会显得非常可笑。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来自于哪里呢?
宇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而我们是其中非常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们的快乐、烦恼、忧愁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最终不过是化作一捧尘土,消失在世间万物之中。如此短暂、脆弱的人生,我们难道要在负面情绪的操控下过完一生吗?那些衣服、首饰、化妆品最终会化作一缕尘埃,消失在茫茫宇宙。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最后留下的只有你乐观的精神。我们的生活要想过得幸福,需要外界的和平的环境和自身的乐观的态度来热爱这个世界的。外界的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们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而态度则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保持乐观,每天开心,看到世界上美丽与积极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沮丧、埋怨。
爱这个世界,就要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每一个幸福的时刻。感恩这个世界给你生命,给你机会去享受,适应消极的,着重注意积极的方面。
现代社会中,人总是关注一些不好的,关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消极的以不好的方面概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忽略了人间的真善美,这样的人会渐渐的失去最简单的快乐。对路边的花朵微笑,你会收获美丽与芬芳;对着太阳微笑,你会收获温暖与光明;对手机微笑,你会收获便捷与享受;对着社会主义制度微笑,你会收获安心与稳定......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欢喜吗?
我认为,幸福来自于一个人的选择,选择积极,就会收获幸福,选择消极,就是在放弃幸福,选择走向毁灭。生存与毁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今天,紧赶慢赶的看完了《苏菲的世界》,莫名有种看各种书玩“套娃”的感觉。《苏菲的世界》用最简单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哲学的发展,几个哲学中有名的“派别”。用席德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他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一本哲学书,作为孩子的“哲学启蒙”。我个人的观点是,全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艾伯特教给苏菲的哲学知识。但我们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是全书的核心部分。不过有一点我和席德一样不太懂:为什么自己丢的东西会跑到父亲寄给自己的书中,还会被苏菲捡到。这应该是席德父亲故意制造出的巧合,可我的逻辑就是想不通,觉得哪不对劲儿。
我解释一下,在开头中说的“套娃”即“书中书”。我们在书外,看席德和他的上校父亲;席德在书中,看苏菲和艾伯特;席德书中的苏菲又在看一本写自己的故事——《苏菲的世界》。顺带一提,《苏菲的世界》还包括《小红帽》《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看见这些“熟面孔”,有没有眼前一亮呢?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曾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周围,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今,我们还未滑到兔子毛深处,开始往上爬还不晚。魔术师的面目一定会有一群充满了好奇心的人们发现。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麽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
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
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些书,它是我选择的其中一本。一看书名,大家可能以为它是一本故事书或传记。不,它是一本哲学书。自然,它的作者是一名哲学家,哲学家写哲学书不足为奇。刚开始,我也是这个想法,翻开后,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是14岁的少女苏菲,她不断的接到一个哲学家的神秘来信,把她的思想与生活彻底扰乱。随着哲学学习的深入,苏菲开始思索,开始解开一个个谜团,最终成功解开谜团并使用哲学来生活。
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它更是写出意味少女的成长之书,揭示出了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注与好奇,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用的这个书名不仅仅是写主人公苏菲,而是所有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想于成长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把主人公换成所有人,这个世界,更可以迷上我们所有人。
这应该是为什么它的销量超过4500万,且翻译过64种语言的原因—因为它可以针对任何人,任何事,且全世界人都需要自己的世界。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二)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三)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贾德担任高中哲学老师多年,同时撰写了这本风靡全球书,并凭此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苏菲的14岁女孩,在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写了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开始她只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她的思维却不知不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此后,苏菲不断收到这个叫艾伯特的神秘导师的来信,从信中,苏菲开始了她的哲学课,开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过艾伯特给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然而随着苏菲哲学课越来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渐渐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的女儿席德写的一本书中的人物。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终于脱离了少校的控制,并随着小说的结束而结束了他们的世界。
简单的构思就是作者贾德跟我们是同一层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儿是作者创造的人,而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又是少校为他女儿创造的人,作者用“少校与苏菲”的关系,在跟我们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为主宰着苏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讽,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我不禁联想到到了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许我们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存在过而已。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阶段,而这本书对自身素质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其实能不能做社会的强者是一回事,能做一个真人才是最重要的,刚去世的乔布斯就是苏格拉底的超级粉丝,他酷爱哲学,他曾自问自答:“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所以读这本书可以让你的思想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你自己甚至是认识世界。哲学可以提高人心灵层次,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用主义占领,人们天天都在为生活而忙碌,没什么人去关心心灵的问题,什么哲学还不如一份快餐,一部网络小说,一张影碟,。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看看《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掘,去应用。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当不同的人在看完苏菲的世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苏菲的世界的内函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小学生的读书心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挪威了不起的作家乔斯坦·贾德,借苏菲之口,以非常平淡的口吻,道出了令人唏嘘的事实。
所谓的习惯,是指时间积久养成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设想一下,当我们的习惯受到某种冲击时,我们会变得怎么样?就像你突然搬家了,突然转学了,你会不安,也就是没有安全感。
习惯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安全感。相较之下,不习惯则是我们的好奇心。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档节目叫奇葩说,其中有个“天问”——高等生物的蛋我们该不该把它砸了?黄执中先生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奇心,那他虽生犹死。
世界,是我们最大的常规生存环境,适应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是,每个人最初接触世界时却是带着好奇的。犹记得小时候我为雨而奇,为雷而惊,为火而惧,可大人告诉我不要去淋雨,否则会生病的;不要怕打雷,那只是天空的一声巨响;不要玩火,不要靠近火,否则会受伤。
就像苏菲的妈妈告诉苏菲的:“不要再说这些话。”大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个不要,那个不准,可是,太多习以为常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世界的渴望。其实,这不要那不准的所谓真理是在敲碎我们脑子里从小拥有的那颗蛋,让我们少去了探索世界的动力与好奇心。
记得之前的一个晚修,还没上课,我站在走廊看星星。有个大人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看星星,然后他说了一句让我很不舒服的话:“星星有什么好看的?快回去上课吧,在这里站着被领导看见不好。”
我不是叛逆的另类人,但我不希望自己活成别人眼中只懂务实的精灵,更不希望自己一味关心芝麻琐事,却懒得抬头欣赏满天星辰。我希望教育充满理想和情怀,而不是无限放大功利心,仿佛考试分数之外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我曾为鲜花而喜,为蝴蝶而笑,为毛毛虫而惊,而大人们觉得这一切再平常不过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我确信,大人们也曾有过丰富的童心,他们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好奇与惊喜。
我不认为这样的胡思乱想是幼稚而愚蠢的:即使白天天黑了,你也只会想,要下雨吧,却没想过会不会是太阳消失了。
我渴望成熟,但成熟不是让你变得麻木,变得一切都习以为常,变得不再需要追问和反思。请不要当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你应当努力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哪怕只是为了看看魔术师帅不帅。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这话是说给苏菲的,也是说给我的。我必然长大,变得成熟,但我的精神拒绝麻木,我的心灵渴望生动。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哲学类故事书,在哲学主题深奥的情况下却又不失真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本哲学书囊括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马克思时代的`完整哲学史,每一课上的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深意。让我最震惊的是“雅典学派”那一课。这一节课是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的,录得本来是雅典的风景,可是却突然变成了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并且能够与古希腊的所有哲学家进行对话。比如与德谟克利特讨论原子论,或者与苏格拉底讨论自然派哲学。脑洞之大令人叹服。那个哲学老师给苏菲上了一节极为“生动”的哲学课。
乔斯坦·贾德对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读,但是,我认为他还是出了一些错误。比如他写到牛顿,列出他在力学与光学方面的种种贡献,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轨道定律,并说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又比如他讲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适者生存”却说的不够严谨。书中说,“而进化的实际‘机转’则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说得云里雾里,容易引起误解。虽说此书白璧微瑕,却还是优秀的。
除了哲学意义,这部小说的故事性也极强。苏菲的故事其实是艾伯特少校给他的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但是一开始描写苏菲的故事时,我们完全不能想到原来苏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给席德的哲学讲义而已。这一种写法其实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驯悍记》有些类似。《驯悍记》一开始是一个富人把一个穷人抬到家里,并且给他看戏,看的就是“驯悍记”。只不过《驯悍记》中的主线故事是给乞丐看的戏,而且它是让你看到本书中间时逐渐沉醉于“驯悍”的故事当中,能够很好地引出主题,而《苏菲的世界》是让你逐渐逐渐认识到“苏菲的故事”原来只是一本书的事实。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是能让读者陶醉其中,使人读这一本书的欲望极强,从而达到自我营销的作用。
虽然故事性与哲学意义都给这一部小说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小说最让我惊艳的一点却是他所要表达的人生道理。苏菲的故事存在于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却是在我们书里。那么,从他们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世界,我们会不会也是存在于某一个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是真的人。可是苏菲也有这种感觉呀!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也是虚拟人物。
这一本书既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人生讲堂,真不愧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
真实启蒙之于人,犹如阳光之于土。
读之甚晚,颇有遗憾。
哲学内容往往晦涩难懂。这本书大半部分是以给一个14岁的女孩教学的口吻来写的,所以在讲述哲学时举了许多贴近的例子,脉络清晰,内容易懂。这本书的表达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转述。席德的父亲通过写给苏菲的信纸将哲学基础转述给席德,同样,乔斯坦·贾德通过席德的父亲,将哲学转述给真实世界的我们。转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学时间将掺杂着各种出乎意料的故事,我们时刻抱有期待,抱有疑问,抱有惊喜。所以读这本书就会有拆俄罗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书总是让人看着想打瞌睡的。《苏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学内容不亚于一本哲学入门教科书,但是就因为作者的别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课程,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段课程将是如何呈现。它的情节独特又丰富。开头像是童话:14岁的苏菲放学回家,在自家的邮箱里收到了写给她的信。于是苏菲躲在了树洞里,开始了她的哲学课程。授课的过程像是一场侦探剧。信件为什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邮箱里?小木屋里住着的少校是怎样的人物?席德是谁,和她到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席德的父亲会把信件寄给她,让她转交给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苏菲最后会从她的世界闯到现实的世界。
这本书包含了艾伯特给苏菲上的所有哲学课程。什么是哲学?在这本书找到的答案是,哲学貌似涵盖了所有。一切解释世界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哲学。生物学如物种起源,天文学如宇宙大爆炸,数学,物理,化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这些大相径庭的学科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哲学基础很完整的被呈现出来。阅读时是那么亲切:原来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一切知识,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也因此,《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更向一本导读书。你在阅读时很容易发现你喜欢上了上述所说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识,并想为之奋斗一生,未来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许也会成为你以后赖以生存的职业。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奇迹,我们无法不为生存的哲学而着迷。
如果时间的长度是注定的,我们应该懂得拓展时间的宽度,将生命中美好的东西都涵盖在我的时间坐标里。人活着不应仅仅为免于脆弱的躯体收到伤害,还应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拥有饱满的灵魂。
断断续续的20个小时,我试图将自己洗白,置身于每个时代,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去了解,去理解。有冲突,很艰难,却总有那么几秒,让我豁然开朗。而后,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大概就去了我的潜意识里。我,又混沌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的发展史,不,它本身就是。只是用了小说的形式,让我们在学习哲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一层一层剥开真相,发现故事。这点很赞,我们从未置身事外,我们是参与者。
艾伯特和苏菲,原来他们不过是书中的人物,一举一动都是别人的写作,而这个别人,正是席德的父亲,一个存在于作者笔下,刚被我读完的人物。(而作者是谁,我又是谁,是否存在于某个录像带中,又被别人观看着呢?) 我们存在于不同时空中,互不联系,却又互相影响着。
我思故我在。用一颗好奇的心去发现世界,用批判的思考去看待所有看起来正确的事物,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像个孩子般敏感,从此创造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理应有意义。
我是谁?
我们是谁?
是几十亿年前宇宙爆出来的一点火花。
也是星尘。
很美。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明白,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明白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之后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资料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并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貌,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样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当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并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此刻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十分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样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四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推荐]苏菲的世界读后感9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