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血战钢锯观后感

血战钢锯观后感

血战钢锯观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血战钢锯观后感”。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影片。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心中有颇多感触想要忍不住吐露出来,此时就应该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来珍藏心里的感动。观后感可以联系实际情况,围绕着中心内容,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写出作品的观后感里的重点呢?我们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血战钢锯观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1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教会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2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3

看完首映,太爽了要二刷,可惜大陆砍了30秒(砍了绰号好莱坞的一段,还有最后日军守将切腹的一段),还是心甘情愿吃下美帝的这颗爱国主义安利,嗷;

虽然是战争片,但里面爱情戏的单纯与曼妙让人心悸,比你的名字深刻太多;

攻防战刻画的实在明晰,非常有身临其境感,大多观众从头到尾弦子都在紧绷;

看之前有人在知乎live有人问Andrew:你的形象非常tender,为什么会接受这个角色?Andrew竟无言以对,然后一边笑一边回答,大概我比较需要一些强势的角色吧。事实证明,虽然并不强势,但表演精彩纷呈;

喜欢二战期间的美国女人的装扮,哎呀真是喜欢;

最后的旋风踢手雷动作戏简直走错片场,感觉是导演任性的一枚彩蛋;

幽默,幽默,真幽默啊。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4

演而优则导的梅尔·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战钢锯岭》太好看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基本上还原了真实情况。

故事讲的是在二战时期,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在冲绳战役中,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的传奇经历。

导演梅尔·吉普森曾经是美国超一线的知名演员,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电影《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在当演员时期,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是人们公认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员,在后来他做制片人和导演后,他的作品《无脸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获好评,大家都拍手称赞。

他的这部电影作品《血战钢锯岭》真实的描写了当时二战中冲绳战役的惨烈,在枪林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狼烟四起,一片惨不忍睹的场面。梅尔·吉普森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没有把敌人丑化,也没有过分渲染己方的战士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他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战争,在这种状况下,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牺牲的危险,拯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一次次的营救行动是那么的惊险,而他却没有退缩,而是总在说一句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这是怎样的精神啊,太让我敬佩了,此时此刻,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热泪。

从道斯自愿参军,再到他在军营里受到军官和战友的鄙视、不理解,他毫无怨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军官和战友。上了战场后,他第一个冲上钢锯岭,义无反顾的救治伤员,在战场上,他还抢救出了几个日本伤员,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太让人钦佩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没有携带武器,没有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而得到这枚勋章的人,简直是太伟大了。

梅尔·吉普森导演善于拍摄大场面,这对于他来说很拿手,在大场面的拍摄中,他还会抓住一些小细节,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现出了战争残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样矛盾又对立的情节让他把握的很好,没有一点瑕疵。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5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影评600字:

提前看了影评,梅尔吉布森导演电影。冲着逼近真实的现场镜头感和血腥感来看的,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对战争的思考,血腥镜头和真实战争场面真的不是它最主要的优点。

前20分钟对主人公德斯蒙德童年生活的渲染有些干枯无聊,我第一遍看过开头,完全没有吸引住,隔了大概两个星期,昨天重新开始看的。对主人公父亲的背景交待不够清楚,以致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何以在战争前后性格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过演员的演技是真好。自从男主角长大,男女主角见面后,开始好看啦,节奏明显加快,也有了情节代入感。进入军营以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周围战友、上级军官都反对他的信仰。这个期间的处理特别好,最大的感受是,它展示了与人争斗时的另一个出路,它感人肺腑的展示了自信、宽容、微笑、信仰和原谅所能产生的强大能量。

“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把这句话演出了力量,而不是演成了笑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晚上被同一寝室的战友在熄灯后暴捶一顿,上级问被谁打了,德斯蒙德说:“没人打我,我睡觉不老实”,这句话一说完,我感到满屏幕对男主的敬佩和尊敬,已经要溢出屏幕了,这时起,他应该已经获得周围大多数人的认可啦。

有意思的是,让德斯蒙德留下的原因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他爸爸拉下脸面帮他找了上级领导的关系,多有现实意义。

开始钢锯岭战役后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拍的确实有反战意义。你觉得双方都悍不畏死,双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黄继光”和“董存瑞”,都要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祖国为什么要打仗呢?没交待。对日军的刻画,着墨很少,但最后还是有日军长官切腹的镜头。梅尔可能要说,一旦上了战场,双方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一个孬种,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开战吧。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6

看完血战钢锯岭,有很多的感受,这部剧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看的战争型电影了。首先,我是个不喜欢看打战类型的人,对于打打杀杀,动刀动枪一类型的我都敬而远之。故而,在网评很好的局势下,我仍然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我挺后悔的。

这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讲着他从小到入伍当兵的事情。

这部电影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

以前不太关心这些,现在开始,会慢慢去关心影片的演员和导演,一部好的影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部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有真人记录的,当真人出现的时候,我是泪目了。因为看完了才能真正的去体会到,那个士兵究竟经历过什么。

影片于2020年11月04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12月08日在中国上映。 2020年12月,《血战钢锯岭》被选为2020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2020年2月,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剪辑奖。

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是很好。

以下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影片中男主道斯,是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他坚定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坚决不使用枪,也不会去杀人。因此他的坚持在别人眼中,就是不为战友考虑,不在乎战友的生死。

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他的父亲及妻子都默默支持了他。从小他就恨透了自己的父亲,还差一点开枪打死了他。可是最后,还是自己的父亲在军事法庭上解救了他。这一点也是很感动的。

最后,道斯上了战场。故事到这里,其实有些无以言明。因为战争始终是残酷的。道斯险象环生,在所有人都撤离了之后,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一次次返回那危险之地营救自己的战友。

这样的行为是会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的,至少他的上尉用行动感激了他。

战争最后胜利了,令我觉得影片很好的地方有一个细节。在描写敌人的落败情景时,很好的尊重了对手。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值得大家去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直到影片的最后,我们的思想都被影片里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将心得感悟记录其中,怎么判断一篇作品观后感是否优秀?那么怎么写作品观后感写出真情实感的感觉呢?读后感大全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

看完血战钢锯岭,有很多的感受,这部剧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看的战争型电影了。首先,我是个不喜欢看打战类型的人,对于打打杀杀,动刀动枪一类型的我都敬而远之。故而,在网评很好的局势下,我仍然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我挺后悔的。

这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讲着他从小到入伍当兵的事情。

这部电影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

以前不太关心这些,现在开始,会慢慢去关心影片的演员和导演,一部好的影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部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有真人记录的,当真人出现的时候,我是泪目了。因为看完了才能真正的去体会到,那个士兵究竟经历过什么。

影片于2020年11月04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12月08日在中国上映。 2020年12月,《血战钢锯岭》被选为2020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2020年2月,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剪辑奖。

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是很好。

以下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影片中男主道斯,是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他坚定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坚决不使用枪,也不会去杀人。因此他的坚持在别人眼中,就是不为战友考虑,不在乎战友的生死。

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他的父亲及妻子都默默支持了他。从小他就恨透了自己的父亲,还差一点开枪打死了他。可是最后,还是自己的父亲在军事法庭上解救了他。这一点也是很感动的。

最后,道斯上了战场。故事到这里,其实有些无以言明。因为战争始终是残酷的。道斯险象环生,在所有人都撤离了之后,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一次次返回那危险之地营救自己的战友。

这样的行为是会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的,至少他的上尉用行动感激了他。

战争最后胜利了,令我觉得影片很好的地方有一个细节。在描写敌人的落败情景时,很好的尊重了对手。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值得大家去看。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2】

个小时前我在大屏幕上看完了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简直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

看之前以为是战争片,看完了你会觉得,其实这是一部宗教片,讲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迹,你要相信就会存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二战中一名美国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为信仰的原因拒绝拿枪而以医疗兵身份在战场开挂救出七十多名战友的事情。5分满分的话,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这片绝对值得进电影院看。

看卡司阵容已经厉害了WORD哥。导演梅尔梅尔·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灵王雨果维文演他爹,阿凡达萨姆沃辛顿演他的连长上司。梅尔·吉布森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从演员到导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随着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鲁加菲尔德对戴斯蒙德多斯这一角色的演绎,在影片后半部分的战场戏份中尤显精湛。雨果维文虽是配角,但老戏骨演技不是浪得虚名,男主他哥先报名参军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峰,还有后面军事法庭那段。

电影剪辑简洁干净,没有多余的场景,比如一开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赛爬山和打架差点失手把他哥给灭了的两幕,就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长环境和不愿拿枪的原因。上一幕他还在和女主美女护士表白,下一幕一个镜头,德斯蒙德老妈坐在餐桌边,女主护士的从她的背后端过一盘菜,两人神态亲昵,德哥紧挨在门外认真看书学习医疗技术。一个镜头就说明两人关系确定,得到家庭的认可,德哥学习医疗技术为以后参军当医疗兵打下了伏笔。

节奏张弛掌控良好,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悦观众,该残暴的时候残暴,该煽情的时候煽情,简单,粗粝,不拖泥带水,很明智的没有去刻意追求对本片而言“毫无价值”的所谓“内涵”。前一小时文戏铺垫,后一小时除穿插短暂的战友交流外,就是子弹横飞,爆炸满天,各种爆头、断肢、各种脏器外翻流血……超写实的摄影风格和壮观的爆炸场面无情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可能是近年来《拯救大兵雷恩》之后最无情最血腥的战争场景,足以让人感到不适,如坐针毡。残酷的画面带给观众的不会是变态的享受,几乎没人会在这段之后会对地狱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

军事法庭的法官充满怜悯地说,这意味着你将放弃带枪自卫的权利,进入那修罗地狱一般的战场。是的,那的确是地狱。德斯蒙德的连队替换撤下来打得只剩三十几人的上一个连时,那些幸存者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灵魂仿佛已死。

战争就是要拍得这样血腥真实,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血腥丑陋。要不然像国产抗日神剧那样轻松手撕鬼子,开枪凹造型像打游戏一样,关键还有各种风格的漂亮妹子陪伴顺便谈谈恋爱,就只会养出天天在网上吵着要去打日本霸占女优老师们的键盘军事家兼爱国青年了.....

德斯蒙德是坚定的,虽然他也曾经有过质疑。但是信仰就是要你不断质疑才能更坚定。他女朋友也是坚定的,在婚礼教堂那幕,神父问她我们是否等得足够久了,暗示男人这种时候都有可能会逃婚的时候,她语气坚定地说,“别的男人也许会,但我的德斯蒙德不会!”(这句字幕没这样翻译,个人认为翻译略失气势。)哎,战争片注定让女人走开,爱情戏只是电影的点缀。

没有武器,不代表没有力量;拒绝杀人,不代表我不勇敢。

影片后半段,德斯蒙德猪脚光环开启,在尸痕遍野的战场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躯体,把尚有气息的人拖走,用绳索放到崖下,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他不断祈祷上帝让自己再多救一个,上帝显然垂听了他的祷告,应允那么多奇迹的发生成全德哥的。75人,他救了75人。(有说实际他不止救了这么多,营长让他报100人,他谦虚地说没那么多就50人,最后折中75人,呵呵。)

最后的镜头他受伤撤离担架往下滑,镜头摇得却似他在飞升天堂。

德斯蒙德说他尊重所有的信仰。我相信,你看他甚至救了几个日本人下来。也许在他眼中,生命都是平等的。

信仰确实伟大,它能让人类在极度痛苦、绝望的环境中坚持前行。电影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满怀敬意地高度赞扬了这种忠于信念的勇气。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坚持不下去,无法想象还能怎么和你共度余生。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3】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时期的医疗兵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awes)为原型,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冲绳战役中救出75名伤员的英雄道斯的故事。

影片开头讲述了道斯的成长环境和她与多萝西舒特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是一部战争爱情片。

电影进行到一半时,道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起枪。作为一名步兵,他在战争中没有用枪,也没有杀敌,听起来很可笑。格洛弗上尉和霍维尔中士对此感到惊讶。他们说宙斯是个懦夫,劝他回家。格洛弗上尉甚至公开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道斯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伤人,刺痛道斯的心。晚上,道斯被其他士兵打伤了。当葛问的情人队长时,他说他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极其懦弱。但是,谁能想到,懦弱的外表下,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一颗无畏的心。

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成功打下一块。但第二天凌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造成大量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当每个人都选择离开时,道斯留下来了。在日军的炮火下,他一个个从悬崖上垂下,以他独特的绑绳手法和不可或缺的大无畏精神,救下了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维尔中士。

作为一个军人,他从来没有拿过枪,也没有杀过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军人回家的愿望,坚持多救一个就是一个的信念,救了75个人。他从未毁灭,但他的拯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4】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影评600字:

提前看了影评,梅尔吉布森导演电影。冲着逼近真实的现场镜头感和血腥感来看的,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对战争的思考,血腥镜头和真实战争场面真的不是它最主要的优点。

前20分钟对主人公德斯蒙德童年生活的渲染有些干枯无聊,我第一遍看过开头,完全没有吸引住,隔了大概两个星期,昨天重新开始看的。对主人公父亲的背景交待不够清楚,以致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何以在战争前后性格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过演员的演技是真好。自从男主角长大,男女主角见面后,开始好看啦,节奏明显加快,也有了情节代入感。进入军营以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周围战友、上级军官都反对他的信仰。这个期间的处理特别好,最大的感受是,它展示了与人争斗时的另一个出路,它感人肺腑的展示了自信、宽容、微笑、信仰和原谅所能产生的强大能量。

“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把这句话演出了力量,而不是演成了笑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晚上被同一寝室的战友在熄灯后暴捶一顿,上级问被谁打了,德斯蒙德说:“没人打我,我睡觉不老实”,这句话一说完,我感到满屏幕对男主的敬佩和尊敬,已经要溢出屏幕了,这时起,他应该已经获得周围大多数人的认可啦。

有意思的是,让德斯蒙德留下的原因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他爸爸拉下脸面帮他找了上级领导的关系,多有现实意义。

开始钢锯岭战役后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拍的确实有反战意义。你觉得双方都悍不畏死,双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黄继光”和“董存瑞”,都要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祖国为什么要打仗呢?没交待。对日军的刻画,着墨很少,但最后还是有日军长官切腹的镜头。梅尔可能要说,一旦上了战场,双方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一个孬种,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开战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5】

他是英雄,上级军官口中柔弱的玉米杆,却是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荣立二战作战史上的赫赫战功。他被授于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这样的英雄值得仰慕,当一个人为心中的坚守而忍辱负重,不懈努力,哪怕误解重重,也不埋怨辩解,心存宽容,这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在出生入死的时候,全然忘记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抢救生命中,这个人就应该大书特书。 全人类对于英雄的认同感是相同的,这才是影片《血战钢锯岭》得以拥有大批影迷的真实原因。

影片最后这样评价多斯:你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当你坚持你的信仰,并为之付出,请相信,它一定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当钢锯岭下的士兵接下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友时,道斯就已经拯救了他们的信仰。那些曾经对道斯不屑一顾的人,那些被道斯从钢锯岭上抢回来的人,我想,他们都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你改变信仰。道斯告诉我,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应该被埋藏,被嘲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忠于吾心,忠于信仰,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可能!你所相信的,就是可以达到的!心怀信仰的人常常能创造奇迹,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被尊重。也许,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你的信仰,但最终所有的人都懂得了你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守。当你怀有信仰,那就不是笑话,那就是你!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仰,就会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永不放弃的行动,拥有信仰的人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6】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7】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8】

原本是不会去看这个电影的,因为一向不喜战争片,尤其是,这个片名让我误以为是一个国产的战争片——类似《血战台儿庄》那种。在《血战钢锯岭》和《你的名字》里我本来都已经选定了《你的名字》——忽然隐约想起阿宁好像提过一句“钢锯岭很好看”。豆瓣搜了一下,导演是梅尔杰布森,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于是我决定去尝试一下。

在影片开始前,同去的z先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和心理建设:场面并不宏大,着眼于细节和真实度,会比较血腥,你可以么?我严阵以待地表示:我应该可以。

其实我做好了随时低头捂眼睛的准备。但是我没有想到,其实这部电影真正需要配备的是纸巾。

影片前半段有种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的轻松浪漫气息。年轻小伙子对漂亮的女护士一见钟情,愣头愣脑地追求,闪电式地恋爱——老电影里总有这种天雷碰地火的桥段,男女主角无比幸运地彼此看对眼,恋情顺利得有种梦幻般的浪漫感。

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约会就来了一发强吻,z先生发表感想:“好浪漫啊”,紧接着女主啪地回了一记耳光,我点点头:“的确好浪漫啊”——非常的有喜感。

挨了打的男主困惑地说“我以为你会喜欢”,女主气急败坏地强调“那你也得先问我!你怎么可以不先问我!”男主灰溜溜地表示:人家木有经验……然后没有经验的男主就呆呆地站在那儿,女主只好又鼓励他“过来,到我这边来!”

其实我看着这段没有觉得有多浪漫,倒是觉得西方女性果然很有意识——这背景年代是1943年,然而我们在xx年的时候,还在争论kiss之前男生到底应不应该先问一句——对此果壳网的CCUP女王曾经在微博上专门开过一个话题,帖后回帖众多,意见很不统一。

男主的父亲作为一个酗酒并且家暴的男人,照说是很令人反感的,但是他的战后创伤,他的反战言论,他在酒后无法自控的绝望,他穿着一战制服带上所有的勋章去为儿子尽最大努力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令我感动了。影片第一次令我感动就是在审判室,男主的父亲冲进去说的那番话。

男主在军营中的表现其实一直令我感到,有点理解力不够用的感觉。诚然他是有信仰。不碰枪不杀人。但是我更同意教官说的:上帝让我们不要谋杀,并不是不能反抗。

有时候杀戮是必要的。就好像自卫和反击都是必要的。

当然男主有权坚持他的信仰。但是既然与众不同,为什么一定要参军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一个充满杀戮的战场上,坚持不拿武器?

然后在审判室,男主表达了他对参军的热情,他想为国家出力的热情——这真是一种纯粹的,天真的,难以评判的热情。他忍耐,他挨打,他像一个精神病一样的执着,都是出于这样一种无私的热情——在他曾经参战的父亲面前,在战争的本质面前,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无私的,有信念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常理来评判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9】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0】

拒服兵役者

挽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题记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期间的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为原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冲绳岛战役中救出75个伤员的英雄人物道斯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对道斯的生长环境和其与多萝西舒特恋爱的故事的讲述,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爱情影片。

电影的中部,道斯,以他的信仰为由,拒绝拿起枪支,作为一个步兵,在战争时期,不使用枪支,不杀死敌人,这听起来荒唐无比。葛洛佛队长和霍威尔中士都为之感到惊讶,他们说道斯是个胆小鬼,劝他回家。葛洛佛队长甚至当众说:任何人不要指望道斯能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是伤人的,它刺痛了道斯的心。在夜里,道斯被其他的士兵打伤,在葛洛佛队长询问时,却说是自己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懦弱无比。然而,谁又会想到,在那懦弱无比的外表下,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颗无畏的心。

在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顺利的打下了一片。但在第二天清晨,在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在所有人都选择撤离的时候,道斯留了下来。他在日军的炮火下,用自己独特的绑绳技术,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一个,从悬崖吊下去,去救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威尔中士。

作为一个战士,他不曾拿起枪支,不曾杀死一个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战士回家的愿望,坚守着多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救出了75人。他不曾毁灭,但他的挽救比毁灭更富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1】

演而优则导的梅尔·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战钢锯岭》太好看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基本上还原了真实情况。

故事讲的是在二战时期,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在冲绳战役中,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的传奇经历。

导演梅尔·吉普森曾经是美国超一线的知名演员,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电影《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在当演员时期,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是人们公认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员,在后来他做制片人和导演后,他的作品《无脸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获好评,大家都拍手称赞。

他的这部电影作品《血战钢锯岭》真实的描写了当时二战中冲绳战役的惨烈,在枪林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狼烟四起,一片惨不忍睹的场面。梅尔·吉普森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没有把敌人丑化,也没有过分渲染己方的战士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他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战争,在这种状况下,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牺牲的危险,拯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一次次的营救行动是那么的惊险,而他却没有退缩,而是总在说一句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这是怎样的精神啊,太让我敬佩了,此时此刻,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热泪。

从道斯自愿参军,再到他在军营里受到军官和战友的鄙视、不理解,他毫无怨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军官和战友。上了战场后,他第一个冲上钢锯岭,义无反顾的救治伤员,在战场上,他还抢救出了几个日本伤员,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太让人钦佩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没有携带武器,没有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而得到这枚勋章的人,简直是太伟大了。

梅尔·吉普森导演善于拍摄大场面,这对于他来说很拿手,在大场面的拍摄中,他还会抓住一些小细节,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现出了战争残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样矛盾又对立的情节让他把握的很好,没有一点瑕疵。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范文【篇12】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5篇


这篇文章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有关“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的实用资料,你是否在写观后感时感到困惑呢?观后感的最大价值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保留珍贵的感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

血战场面记者看得“毛发竖立”。

其实真正的血战场面集中在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之后,《血战钢锯岭》保持了好莱坞战争巨制一贯的水准,真实还原二战时期钢锯岭争夺战的惨烈战争场景,实拍感强烈,看不到太多CG的技术感,因此呈现出来的是最为血腥残酷的人间炼狱画面。如果你还对《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战场景印象深刻,其实,建议你还是回忆一下伊斯特伍德镜头里的硫磺岛战役吧,看得我毛发竖立,坐立不安。

虽然铺陈很长,但剧情与之后关于信仰和“再救一个”的主题也非常匹配。要知道梅尔·吉布森与编剧兰道尔华莱士的上一次合作,就是收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向死而生、勇气和信仰的主题,再配合对残酷战争场面的刻画,虽然没有“几个救一个”的《拯救大兵瑞恩》来得更奇崛,但一个救75个的历史事件,也绝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奥斯卡风向标“评论家选择奖”上,该片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

几位主演都足够强,雨果·维文饰演的老兵戏份不多但堪称黄金男配,而“超凡蜘蛛侠”加菲尔德诠释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据说得到了原型人物亲属的认可。而在电影里,这位漫威英雄出身的男星洗尽铅华,实话实说,在导演中心制的时代,尤其是在梅尔·吉布森这样风格化显著的导演手里,加菲尔德成就了自己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而且毫无疑问,该片将是他整个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在北美评级为限制级,当然主要是战争场面非常残酷,但据说在国内上映只删减不到30秒,这在引进的战争片中实属罕见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看评分,《血战钢锯岭》在北美上映后IMDb评分飙至8.6,昨天豆瓣评分也是8.5。记者不是针对吴宇森,大场面他真的不行。细节,太多的真实的细节,其实对观众是一定的挑战。在对于战争双方的平等视角上,梅尔·吉布森也秉承了前辈的价值观,真正残酷的是战争本身。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2)

演而优则导的梅尔·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战钢锯岭》太好看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基本上还原了真实情况。

故事讲的是在二战时期,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在冲绳战役中,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的传奇经历。

导演梅尔·吉普森曾经是美国超一线的知名演员,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电影《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在当演员时期,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是人们公认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员,在后来他做制片人和导演后,他的作品《无脸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获好评,大家都拍手称赞。

他的这部电影作品《血战钢锯岭》真实的描写了当时二战中冲绳战役的惨烈,在枪林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狼烟四起,一片惨不忍睹的场面。梅尔·吉普森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没有把敌人丑化,也没有过分渲染己方的战士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他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战争,在这种状况下,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牺牲的危险,拯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一次次的营救行动是那么的惊险,而他却没有退缩,而是总在说一句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这是怎样的精神啊,太让我敬佩了,此时此刻,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热泪。

从道斯自愿参军,再到他在军营里受到军官和战友的鄙视、不理解,他毫无怨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军官和战友。上了战场后,他第一个冲上钢锯岭,义无反顾的救治伤员,在战场上,他还抢救出了几个日本伤员,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太让人钦佩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没有携带武器,没有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而得到这枚勋章的人,简直是太伟大了。

梅尔·吉普森导演善于拍摄大场面,这对于他来说很拿手,在大场面的拍摄中,他还会抓住一些小细节,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现出了战争残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样矛盾又对立的情节让他把握的很好,没有一点瑕疵。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3)

看完血战钢锯岭,有很多的感受,这部剧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看的战争型电影了。首先,我是个不喜欢看打战类型的人,对于打打杀杀,动刀动枪一类型的我都敬而远之。故而,在网评很好的局势下,我仍然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我挺后悔的。

这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讲着他从小到入伍当兵的事情。

这部电影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

以前不太关心这些,现在开始,会慢慢去关心影片的演员和导演,一部好的影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部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有真人记录的,当真人出现的时候,我是泪目了。因为看完了才能真正的去体会到,那个士兵究竟经历过什么。

影片于2020年11月04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12月08日在中国上映。 2020年12月,《血战钢锯岭》被选为2020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2020年2月,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剪辑奖。

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是很好。

以下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影片中男主道斯,是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他坚定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坚决不使用枪,也不会去杀人。因此他的坚持在别人眼中,就是不为战友考虑,不在乎战友的生死。

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他的父亲及妻子都默默支持了他。从小他就恨透了自己的父亲,还差一点开枪打死了他。可是最后,还是自己的父亲在军事法庭上解救了他。这一点也是很感动的。

最后,道斯上了战场。故事到这里,其实有些无以言明。因为战争始终是残酷的。道斯险象环生,在所有人都撤离了之后,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一次次返回那危险之地营救自己的战友。

这样的行为是会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的,至少他的上尉用行动感激了他。

战争最后胜利了,令我觉得影片很好的地方有一个细节。在描写敌人的落败情景时,很好的尊重了对手。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值得大家去看。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4)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

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

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5)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6)

看完首映,太爽了要二刷,可惜大陆砍了30秒(砍了绰号好莱坞的一段,还有最后日军守将切腹的一段),还是心甘情愿吃下美帝的这颗爱国主义安利,嗷;

虽然是战争片,但里面爱情戏的单纯与曼妙让人心悸,比你的名字深刻太多;

攻防战刻画的实在明晰,非常有身临其境感,大多观众从头到尾弦子都在紧绷;

看之前有人在知乎live有人问Andrew:你的形象非常tender,为什么会接受这个角色?Andrew竟无言以对,然后一边笑一边回答,大概我比较需要一些强势的角色吧。事实证明,虽然并不强势,但表演精彩纷呈;

喜欢二战期间的美国女人的装扮,哎呀真是喜欢;

最后的旋风踢手雷动作戏简直走错片场,感觉是导演任性的一枚彩蛋;

幽默,幽默,真幽默啊。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7)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影评600字:

提前看了影评,梅尔吉布森导演电影。冲着逼近真实的现场镜头感和血腥感来看的,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对战争的思考,血腥镜头和真实战争场面真的不是它最主要的优点。

前20分钟对主人公德斯蒙德童年生活的渲染有些干枯无聊,我第一遍看过开头,完全没有吸引住,隔了大概两个星期,昨天重新开始看的。对主人公父亲的背景交待不够清楚,以致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何以在战争前后性格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过演员的演技是真好。自从男主角长大,男女主角见面后,开始好看啦,节奏明显加快,也有了情节代入感。进入军营以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周围战友、上级军官都反对他的信仰。这个期间的处理特别好,最大的感受是,它展示了与人争斗时的另一个出路,它感人肺腑的展示了自信、宽容、微笑、信仰和原谅所能产生的强大能量。

“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把这句话演出了力量,而不是演成了笑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晚上被同一寝室的战友在熄灯后暴捶一顿,上级问被谁打了,德斯蒙德说:“没人打我,我睡觉不老实”,这句话一说完,我感到满屏幕对男主的敬佩和尊敬,已经要溢出屏幕了,这时起,他应该已经获得周围大多数人的认可啦。

有意思的是,让德斯蒙德留下的原因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他爸爸拉下脸面帮他找了上级领导的关系,多有现实意义。

开始钢锯岭战役后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拍的确实有反战意义。你觉得双方都悍不畏死,双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黄继光”和“董存瑞”,都要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祖国为什么要打仗呢?没交待。对日军的刻画,着墨很少,但最后还是有日军长官切腹的镜头。梅尔可能要说,一旦上了战场,双方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一个孬种,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开战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8)

他是英雄,上级军官口中柔弱的玉米杆,却是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荣立二战作战史上的赫赫战功。他被授于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这样的英雄值得仰慕,当一个人为心中的坚守而忍辱负重,不懈努力,哪怕误解重重,也不埋怨辩解,心存宽容,这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在出生入死的时候,全然忘记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抢救生命中,这个人就应该大书特书。 全人类对于英雄的认同感是相同的,这才是影片《血战钢锯岭》得以拥有大批影迷的真实原因。

影片最后这样评价多斯:你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当你坚持你的信仰,并为之付出,请相信,它一定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当钢锯岭下的士兵接下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友时,道斯就已经拯救了他们的信仰。那些曾经对道斯不屑一顾的人,那些被道斯从钢锯岭上抢回来的人,我想,他们都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你改变信仰。道斯告诉我,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应该被埋藏,被嘲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忠于吾心,忠于信仰,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可能!你所相信的,就是可以达到的!心怀信仰的人常常能创造奇迹,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被尊重。也许,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你的信仰,但最终所有的人都懂得了你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守。当你怀有信仰,那就不是笑话,那就是你!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仰,就会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永不放弃的行动,拥有信仰的人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9)

在故事的开始,平铺直叙。道斯(记得没错的话,电影里的字幕给出的中文翻译是多斯)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有一个哥哥。

从家庭开始,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带而已。父亲的镜头最多的是墓地那俩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缅怀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儿子诉说战争的无情。墓地里埋葬的是与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参军然后失去了生命。父亲在得知大儿子要去参军的时候,向他诉说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对朋友的缅怀,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体对大儿子说的一席话,我认为想表达的只是,军装穿在身上固然很帅,但是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想儿子将来像死去的朋友那样悲惨收场。而这时是我开始同情这位父亲,雨果·维文把父亲的那种颓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参军,与儿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谈,也算是父亲初次向儿子袒露心声,在那一幕我觉得这位父亲是那么的无助,同时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儿子要上军事法庭,面对秘书显得局促不安,在被拒绝一次之后,加上要救儿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严。而在法庭上,这位老兵带着昔日的荣誉有点类似恳求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为何而战,也赢的了军事法官的尊重。通过整理衣角的这些细节,还有说话的语气。我觉得雨果·维文把这位老兵同时是一位父亲给演活了。

而对于母亲的印象,最多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包容,对于丈夫的理解,对于整个家庭的支撑。面对道斯用砖把哥哥的头打伤,她拦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欢的女生,母亲也全力支持。虽然丈夫会对她用暴力,而对道斯也只是说,你不知道你父亲以前又多温柔,是战争改变了他。这位女人用爱去包容她有战后创伤的丈夫。

对于道斯的兄弟,没有太多的镜头,有的也只是小时候他哥哥对父亲流露出的恨意,还有就是在得知大儿子要参军,对大儿子的不舍。

关于道斯的爱情,对于战争主旋律而已应该算是辅线,也有可能是导演不擅长。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没有太多的镜头描写。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监狱看道斯,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做做样子,拿下枪。说完瞬间就有非常懊恼的表情,能看得出虽然女友很爱道斯,但是某种程度上对于道斯的信仰坚持还是一定的担忧。

关于兵营,这段描写对于道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兵营是道斯对于内心的一段历练和对自己信仰坚持的重新认定。从刚开始与战友非常和谐,在到与史密提的训练竞争,直到拒绝拿枪开始,一切都变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战友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围殴道斯,在到中士各种刁难,在到队长直至连长对其打压。只想让道斯放弃,退出。其实,理由很简单无论如何战友的后背不可能交给一个不拿枪的家伙来守护。而道斯的心态就从抗争到愤怒在到平静的坚持。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作为一名医护兵上了战场。

整部电影,时间最长的就是战场的镜头。冲绳岛战役作为二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日美共死伤数十万士兵的情况下,才得以结束。而电影把其中血腥和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简单粗暴直接。迎合大众,满足了观众对于战争画面的想象,让观众觉得战争的场面应该是这个样子。

对于刚踏上战场的道斯和他的战友来说,第一次冲击就是从前线下来的一车又一车的尸体,还有整车带着毫无生气表情而言的伤兵。当他们即将爬上钢锯岭之前,海军炮轰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说了一句,没人能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中活下来。而第二次冲击恰恰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下,日军还能在阵地中进行强烈的抵抗。而在战场上史密提与道斯也打开了心结,可能面对枪林弹雨能一起面对的也只有身边的战友。然而,在匆匆占领阵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扑。道斯,开始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当战友都从钢锯岭撤下,面对史密提的尸体时,道斯迷失了。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能摧毁任何事物,强壮如同“好莱坞”一身完美肌肉线条,到了战场也变成了胆小鬼。没有任何的鄙视,因为任何人都会害怕。胆小鬼的话“好莱坞”最后也不能反过头来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怀里的时候也还说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战是那么的勇猛。

当道斯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medical“,顿时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开启了开挂的传奇经历。一步一步的迈向满是硝烟的战场,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着自己的战友,从容冷静的躲开侦查的日军士兵,口中不断的念叨在救一个。是信念支撑他完成之一切。当他救了中士的时候,中士都没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当中士对着要过来救自己的好莱坞喊道,别过来孩子,对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队友救下来的时候,道斯是那么的疲惫。当战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观众也不难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别碰我,因为他还不知道他已经脱离危险。而这一幕,与在兵营道斯被围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无论他完成多么伟大的壮举,同时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时面对道斯的一张张战友的面孔上只有对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冲上钢锯岭,是在整个先头部队对道斯充满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一次拯救战友用手和脚打飞雷而受伤。道斯被抬下战场,而被抬下钢锯岭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脸上的安详。

观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内心的那一丝质疑已经消失殆尽,不会去质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信仰去帮助他完成这件壮举。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连电视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一部好看的战争电影,无疑血战钢锯岭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真的很认真的在揣摩这个角色,在片尾有采访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鲁·加菲尔德连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时候,有种乡村的感觉。

最后,希望梅尔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0)

他只身一人,曾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曾无数次体力不支而倒地,又曾无数次依靠那不破灭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只是为了多救一个人。

他就是二战中只身一人救了75人之多的美国军医戴斯蒙德。道斯。而今天,我观看了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血战钢锯岭》,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谁也没有想到,影片中那由救生绳组成的简易滑降装置,会拴紧75人的生命。

最令我震憾的地方是道斯竟是在零武器,赤手空拳的情况情况下,在炮火满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钢锯岭救下了那75人的。

他说:我是一名军医,是为了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而不是杀人,那怕下一秒我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也决不会用枪去对准那些妄图想杀我的敌人。

他说这话时十分镇定,就像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样,但我深知它并不普通:允许别人轻易夺走他的生命,也决不允许自己去夺走别人的生命,也决不妄图去夺走别人的生命!

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对一条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的,我小声地对自己说到。回想起我们现在,相比道斯,我真是自愧不如。

最近这几个月的新闻几乎都被一个主题所承包学生跳楼事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轻生命消失的原因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人大多数为中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本是灿烂的笑容,由于家长和老师的无限期盼,变成愁眉苦脸,终于在顶不住压力时暴发了,但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最愚蠢的方法自行寻死。但他们哪里知道,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他们历经磨难后,面前便是一条光明大道。

可惜,年轻的血液还没有沸腾,就变成得冰冷,这样值得吗?不尊重自已的生命也就罢了,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当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宝贝女儿会拥有大好的未来,却因为一时糊涂就一命呜呼。那流的不是泪,而是血。那伤的不仅是你们的身,而是父母的心啊!

是啊!宠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掌上明珠就这么没了,谁不心痛啊!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么做也是不尊重他们的生命!难道你们忍心吗?如果不忍心就请你好好地活下去吧!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会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明亮、蔚蓝,才会让我们的未来充满美好而走向成功。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1)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2)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时期的医疗兵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awes)为原型,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冲绳战役中救出75名伤员的英雄道斯的故事。

影片开头讲述了道斯的成长环境和她与多萝西舒特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是一部战争爱情片。

电影进行到一半时,道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起枪。作为一名步兵,他在战争中没有用枪,也没有杀敌,听起来很可笑。格洛弗上尉和霍维尔中士对此感到惊讶。他们说宙斯是个懦夫,劝他回家。格洛弗上尉甚至公开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道斯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伤人,刺痛道斯的心。晚上,道斯被其他士兵打伤了。当葛问的情人队长时,他说他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极其懦弱。但是,谁能想到,懦弱的外表下,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一颗无畏的心。

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成功打下一块。但第二天凌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造成大量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当每个人都选择离开时,道斯留下来了。在日军的炮火下,他一个个从悬崖上垂下,以他独特的绑绳手法和不可或缺的大无畏精神,救下了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维尔中士。

作为一个军人,他从来没有拿过枪,也没有杀过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军人回家的愿望,坚持多救一个就是一个的信念,救了75个人。他从未毁灭,但他的拯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3)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4)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5)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0字精选


优秀的电影往往是充满了许多戏剧性的元素,我们的内心会产生许多不一样的想法,我们不妨利用文字的方式,将内心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血战钢锯岭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2

原本是不会去看这个电影的,因为一向不喜战争片,尤其是,这个片名让我误以为是一个国产的战争片——类似《血战台儿庄》那种。在《血战钢锯岭》和《你的名字》里我本来都已经选定了《你的名字》——忽然隐约想起阿宁好像提过一句“钢锯岭很好看”。豆瓣搜了一下,导演是梅尔杰布森,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于是我决定去尝试一下。

在影片开始前,同去的z先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和心理建设:场面并不宏大,着眼于细节和真实度,会比较血腥,你可以么?我严阵以待地表示:我应该可以。

其实我做好了随时低头捂眼睛的准备。但是我没有想到,其实这部电影真正需要配备的是纸巾。

影片前半段有种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的轻松浪漫气息。年轻小伙子对漂亮的女护士一见钟情,愣头愣脑地追求,闪电式地恋爱——老电影里总有这种天雷碰地火的桥段,男女主角无比幸运地彼此看对眼,恋情顺利得有种梦幻般的浪漫感。

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约会就来了一发强吻,z先生发表感想:“好浪漫啊”,紧接着女主啪地回了一记耳光,我点点头:“的确好浪漫啊”——非常的有喜感。

挨了打的男主困惑地说“我以为你会喜欢”,女主气急败坏地强调“那你也得先问我!你怎么可以不先问我!”男主灰溜溜地表示:人家木有经验……然后没有经验的男主就呆呆地站在那儿,女主只好又鼓励他“过来,到我这边来!”

其实我看着这段没有觉得有多浪漫,倒是觉得西方女性果然很有意识——这背景年代是1943年,然而我们在xx年的时候,还在争论kiss之前男生到底应不应该先问一句——对此果壳网的CCUP女王曾经在微博上专门开过一个话题,帖后回帖众多,意见很不统一。

男主的父亲作为一个酗酒并且家暴的男人,照说是很令人反感的,但是他的战后创伤,他的反战言论,他在酒后无法自控的绝望,他穿着一战制服带上所有的勋章去为儿子尽最大努力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令我感动了。影片第一次令我感动就是在审判室,男主的父亲冲进去说的那番话。

男主在军营中的表现其实一直令我感到,有点理解力不够用的感觉。诚然他是有信仰。不碰枪不杀人。但是我更同意教官说的:上帝让我们不要谋杀,并不是不能反抗。

有时候杀戮是必要的。就好像自卫和反击都是必要的。

当然男主有权坚持他的信仰。但是既然与众不同,为什么一定要参军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一个充满杀戮的战场上,坚持不拿武器?

然后在审判室,男主表达了他对参军的热情,他想为国家出力的热情——这真是一种纯粹的,天真的,难以评判的热情。他忍耐,他挨打,他像一个精神病一样的执着,都是出于这样一种无私的热情——在他曾经参战的父亲面前,在战争的本质面前,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无私的,有信念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常理来评判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3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4

血战场面记者看得“毛发竖立”。

其实真正的血战场面集中在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之后,《血战钢锯岭》保持了好莱坞战争巨制一贯的水准,真实还原二战时期钢锯岭争夺战的惨烈战争场景,实拍感强烈,看不到太多CG的技术感,因此呈现出来的是最为血腥残酷的人间炼狱画面。如果你还对《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战场景印象深刻,其实,建议你还是回忆一下伊斯特伍德镜头里的硫磺岛战役吧,看得我毛发竖立,坐立不安。

虽然铺陈很长,但剧情与之后关于信仰和“再救一个”的主题也非常匹配。要知道梅尔·吉布森与编剧兰道尔华莱士的上一次合作,就是收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向死而生、勇气和信仰的主题,再配合对残酷战争场面的刻画,虽然没有“几个救一个”的《拯救大兵瑞恩》来得更奇崛,但一个救75个的历史事件,也绝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奥斯卡风向标“评论家选择奖”上,该片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

几位主演都足够强,雨果·维文饰演的老兵戏份不多但堪称黄金男配,而“超凡蜘蛛侠”加菲尔德诠释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据说得到了原型人物亲属的认可。而在电影里,这位漫威英雄出身的男星洗尽铅华,实话实说,在导演中心制的时代,尤其是在梅尔·吉布森这样风格化显著的导演手里,加菲尔德成就了自己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而且毫无疑问,该片将是他整个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在北美评级为限制级,当然主要是战争场面非常残酷,但据说在国内上映只删减不到30秒,这在引进的战争片中实属罕见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看评分,《血战钢锯岭》在北美上映后IMDb评分飙至8.6,昨天豆瓣评分也是8.5。记者不是针对吴宇森,大场面他真的不行。细节,太多的真实的细节,其实对观众是一定的挑战。在对于战争双方的平等视角上,梅尔·吉布森也秉承了前辈的价值观,真正残酷的是战争本身。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5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

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

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6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7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时期的医疗兵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awes)为原型,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冲绳战役中救出75名伤员的英雄道斯的故事。

影片开头讲述了道斯的成长环境和她与多萝西舒特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是一部战争爱情片。

电影进行到一半时,道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起枪。作为一名步兵,他在战争中没有用枪,也没有杀敌,听起来很可笑。格洛弗上尉和霍维尔中士对此感到惊讶。他们说宙斯是个懦夫,劝他回家。格洛弗上尉甚至公开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道斯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伤人,刺痛道斯的心。晚上,道斯被其他士兵打伤了。当葛问的情人队长时,他说他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极其懦弱。但是,谁能想到,懦弱的外表下,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一颗无畏的心。

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成功打下一块。但第二天凌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造成大量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当每个人都选择离开时,道斯留下来了。在日军的炮火下,他一个个从悬崖上垂下,以他独特的绑绳手法和不可或缺的大无畏精神,救下了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维尔中士。

作为一个军人,他从来没有拿过枪,也没有杀过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军人回家的愿望,坚持多救一个就是一个的信念,救了75个人。他从未毁灭,但他的拯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血战钢锯观后感10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血战钢锯观后感”,敬请访问。

电影和书籍一样,都有着启迪心灵的作用,观赏作品时思维不断跳跃,感想不断变化,观后感是我们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观后感可以有效的帮我们整理观看时内心的思绪。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血战钢锯观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1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

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

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2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3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教会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4

在故事的开始,平铺直叙。道斯(记得没错的话,电影里的字幕给出的中文翻译是多斯)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有一个哥哥。

从家庭开始,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带而已。父亲的镜头最多的是墓地那俩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缅怀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儿子诉说战争的无情。墓地里埋葬的是与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参军然后失去了生命。父亲在得知大儿子要去参军的时候,向他诉说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对朋友的缅怀,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体对大儿子说的一席话,我认为想表达的只是,军装穿在身上固然很帅,但是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想儿子将来像死去的朋友那样悲惨收场。而这时是我开始同情这位父亲,雨果·维文把父亲的那种颓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参军,与儿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谈,也算是父亲初次向儿子袒露心声,在那一幕我觉得这位父亲是那么的无助,同时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儿子要上军事法庭,面对秘书显得局促不安,在被拒绝一次之后,加上要救儿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严。而在法庭上,这位老兵带着昔日的荣誉有点类似恳求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为何而战,也赢的了军事法官的尊重。通过整理衣角的这些细节,还有说话的语气。我觉得雨果·维文把这位老兵同时是一位父亲给演活了。

而对于母亲的印象,最多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包容,对于丈夫的理解,对于整个家庭的支撑。面对道斯用砖把哥哥的头打伤,她拦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欢的女生,母亲也全力支持。虽然丈夫会对她用暴力,而对道斯也只是说,你不知道你父亲以前又多温柔,是战争改变了他。这位女人用爱去包容她有战后创伤的丈夫。

对于道斯的兄弟,没有太多的镜头,有的也只是小时候他哥哥对父亲流露出的恨意,还有就是在得知大儿子要参军,对大儿子的不舍。

关于道斯的爱情,对于战争主旋律而已应该算是辅线,也有可能是导演不擅长。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没有太多的镜头描写。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监狱看道斯,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做做样子,拿下枪。说完瞬间就有非常懊恼的表情,能看得出虽然女友很爱道斯,但是某种程度上对于道斯的信仰坚持还是一定的担忧。

关于兵营,这段描写对于道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兵营是道斯对于内心的一段历练和对自己信仰坚持的重新认定。从刚开始与战友非常和谐,在到与史密提的训练竞争,直到拒绝拿枪开始,一切都变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战友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围殴道斯,在到中士各种刁难,在到队长直至连长对其打压。只想让道斯放弃,退出。其实,理由很简单无论如何战友的后背不可能交给一个不拿枪的家伙来守护。而道斯的心态就从抗争到愤怒在到平静的坚持。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作为一名医护兵上了战场。

整部电影,时间最长的就是战场的镜头。冲绳岛战役作为二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日美共死伤数十万士兵的情况下,才得以结束。而电影把其中血腥和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简单粗暴直接。迎合大众,满足了观众对于战争画面的想象,让观众觉得战争的场面应该是这个样子。

对于刚踏上战场的道斯和他的战友来说,第一次冲击就是从前线下来的一车又一车的尸体,还有整车带着毫无生气表情而言的伤兵。当他们即将爬上钢锯岭之前,海军炮轰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说了一句,没人能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中活下来。而第二次冲击恰恰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下,日军还能在阵地中进行强烈的抵抗。而在战场上史密提与道斯也打开了心结,可能面对枪林弹雨能一起面对的也只有身边的战友。然而,在匆匆占领阵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扑。道斯,开始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当战友都从钢锯岭撤下,面对史密提的尸体时,道斯迷失了。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能摧毁任何事物,强壮如同“好莱坞”一身完美肌肉线条,到了战场也变成了胆小鬼。没有任何的鄙视,因为任何人都会害怕。胆小鬼的话“好莱坞”最后也不能反过头来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怀里的时候也还说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战是那么的勇猛。

当道斯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medical“,顿时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开启了开挂的传奇经历。一步一步的迈向满是硝烟的战场,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着自己的战友,从容冷静的躲开侦查的日军士兵,口中不断的念叨在救一个。是信念支撑他完成之一切。当他救了中士的时候,中士都没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当中士对着要过来救自己的好莱坞喊道,别过来孩子,对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队友救下来的时候,道斯是那么的疲惫。当战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观众也不难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别碰我,因为他还不知道他已经脱离危险。而这一幕,与在兵营道斯被围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无论他完成多么伟大的壮举,同时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时面对道斯的一张张战友的面孔上只有对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冲上钢锯岭,是在整个先头部队对道斯充满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一次拯救战友用手和脚打飞雷而受伤。道斯被抬下战场,而被抬下钢锯岭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脸上的安详。

观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内心的那一丝质疑已经消失殆尽,不会去质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信仰去帮助他完成这件壮举。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连电视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一部好看的战争电影,无疑血战钢锯岭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真的很认真的在揣摩这个角色,在片尾有采访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鲁·加菲尔德连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时候,有种乡村的感觉。

最后,希望梅尔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

血战钢锯观后感 篇5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影评600字:

提前看了影评,梅尔吉布森导演电影。冲着逼近真实的现场镜头感和血腥感来看的,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对战争的思考,血腥镜头和真实战争场面真的不是它最主要的优点。

前20分钟对主人公德斯蒙德童年生活的渲染有些干枯无聊,我第一遍看过开头,完全没有吸引住,隔了大概两个星期,昨天重新开始看的。对主人公父亲的背景交待不够清楚,以致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何以在战争前后性格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过演员的演技是真好。自从男主角长大,男女主角见面后,开始好看啦,节奏明显加快,也有了情节代入感。进入军营以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周围战友、上级军官都反对他的信仰。这个期间的处理特别好,最大的感受是,它展示了与人争斗时的另一个出路,它感人肺腑的展示了自信、宽容、微笑、信仰和原谅所能产生的强大能量。

“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伸给他”,把这句话演出了力量,而不是演成了笑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晚上被同一寝室的战友在熄灯后暴捶一顿,上级问被谁打了,德斯蒙德说:“没人打我,我睡觉不老实”,这句话一说完,我感到满屏幕对男主的敬佩和尊敬,已经要溢出屏幕了,这时起,他应该已经获得周围大多数人的认可啦。

有意思的是,让德斯蒙德留下的原因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他爸爸拉下脸面帮他找了上级领导的关系,多有现实意义。

开始钢锯岭战役后的战争细节就不说了,拍的确实有反战意义。你觉得双方都悍不畏死,双方都有他们自己的“黄继光”和“董存瑞”,都要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祖国为什么要打仗呢?没交待。对日军的刻画,着墨很少,但最后还是有日军长官切腹的镜头。梅尔可能要说,一旦上了战场,双方的军官士兵都没有一个孬种,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要开战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欣赏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制作的历史传记电影,影片剧情精彩,画面震撼,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上帝说,要拒绝杀戮。《血战钢锯岭》

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在冲绳战役中,独自冲入枪林弹雨,救下75人的医疗兵道斯的故事。

如同它的名字,这部电影无疑是十分血腥的,但是它没有把血腥作为一个卖点,而是在这血腥的环境中,演绎了一个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

道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儿时曾砸伤哥哥以及父亲暴躁的情绪,不愿意在战场上举起武器,但是他仍希望能上战场以医疗兵的身份。

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信仰,认为他是一个懦夫,认为他是因为胆小而不敢拿起武器。在军营中,所有战士、军官全部都排挤他、嘲笑他。他甚至将要以违抗军令的罪名被送上军事法庭。所幸,在其父的帮助下,道斯被特别批准不带武器上前线成为一名医疗兵。

等到了前线,这些新兵才发现,战争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他们看见了从前线运回来的无数具惨不忍睹的尸体,是这些新兵胆战心惊,也更坚定了道斯想要救下每一个人的决心。

一次次冲锋开始了。在日军的炮火中,手无寸铁的道斯背着他的医药箱为一个又一个受伤的士兵疗伤,他不顾自身安危,只想着救人、救下每一个有生还希望的人。

当失败的冲锋结束,所有士兵都回到营地时,道斯却发现,战场上还有生还者。他在心中不停地祈祷,凭一己之力,救下75人其中还包括几名日本人。他的那坚持不懈而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所有战士动容。在最后一次冲锋中,战士们带着对道斯和他的信仰的信任,奋勇杀敌,赢得战役。

这部电影对战争的刻画十分真实,毫不避讳战争中残忍、血腥的真实面目,从残忍的战争中,体现道斯的信仰和善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十分感慨。

道斯奋不顾生的救人行为源自于他的信仰。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在电影中,道斯这样说。因为信仰,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觉得,愿意把自己的信仰付诸一生的人是十分幸福的,道斯便是这样的人。

看上去,道斯()的工作是十分辛苦而且危险的,要一次次、赤手空拳地穿过枪林弹雨。但是,他的信仰支持着他做下去,这是使他感到满足和幸福。他不是为了名誉和私利,只是为了信仰而救人。

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我只想一点一点把它拼凑回来,这总归不是什么坏事。道斯是渴望和平,拒绝杀戮的。他希望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战争与死亡,坚信着心中的信条,不为他人的眼光、看法而活,只为自己的信仰。他相信上帝会帮助他,因为有了这份坚定的信仰,他才能反复对自己说出:主啊,求求你,帮我多救一个。

道斯想做的,不是成为英雄,不是被授予勋章,他只是想能让这个世界上能少一些人死去,多一些人活着,让那些本不该牺牲的生命留下,让战士们能平安归家,让人们不再为战争付出那么多的代价。

从《血战钢锯岭》中,我明白,信仰能深刻地影响一个人。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并且坚持信仰,将信仰的价值全部体现在人生中,是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的。

信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就像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的人,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那么,你就会去用行动体现你的信仰的价值,甚至把你的信仰付诸于自己的一生,把信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样,你一定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合集


每当我们重新观看一部电影时,在观看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简单来说观后感就是一种感受性的文字。写观后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你知道作品观后感应该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撰写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

他只身一人,曾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曾无数次体力不支而倒地,又曾无数次依靠那不破灭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只是为了多救一个人。

他就是二战中只身一人救了75人之多的美国军医戴斯蒙德。道斯。而今天,我观看了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血战钢锯岭》,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谁也没有想到,影片中那由救生绳组成的简易滑降装置,会拴紧75人的生命。

最令我震憾的地方是道斯竟是在零武器,赤手空拳的情况情况下,在炮火满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钢锯岭救下了那75人的。

他说:我是一名军医,是为了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而不是杀人,那怕下一秒我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也决不会用枪去对准那些妄图想杀我的敌人。

他说这话时十分镇定,就像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样,但我深知它并不普通:允许别人轻易夺走他的生命,也决不允许自己去夺走别人的生命,也决不妄图去夺走别人的生命!

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对一条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的,我小声地对自己说到。回想起我们现在,相比道斯,我真是自愧不如。

最近这几个月的新闻几乎都被一个主题所承包学生跳楼事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轻生命消失的原因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人大多数为中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本是灿烂的笑容,由于家长和老师的无限期盼,变成愁眉苦脸,终于在顶不住压力时暴发了,但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最愚蠢的方法自行寻死。但他们哪里知道,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他们历经磨难后,面前便是一条光明大道。

可惜,年轻的血液还没有沸腾,就变成得冰冷,这样值得吗?不尊重自已的生命也就罢了,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当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宝贝女儿会拥有大好的未来,却因为一时糊涂就一命呜呼。那流的不是泪,而是血。那伤的不仅是你们的身,而是父母的心啊!

是啊!宠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掌上明珠就这么没了,谁不心痛啊!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么做也是不尊重他们的生命!难道你们忍心吗?如果不忍心就请你好好地活下去吧!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会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明亮、蔚蓝,才会让我们的未来充满美好而走向成功。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2】

个小时前我在大屏幕上看完了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简直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

看之前以为是战争片,看完了你会觉得,其实这是一部宗教片,讲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迹,你要相信就会存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二战中一名美国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为信仰的原因拒绝拿枪而以医疗兵身份在战场开挂救出七十多名战友的事情。5分满分的话,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这片绝对值得进电影院看。

看卡司阵容已经厉害了WORD哥。导演梅尔梅尔·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灵王雨果维文演他爹,阿凡达萨姆沃辛顿演他的连长上司。梅尔·吉布森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从演员到导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随着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鲁加菲尔德对戴斯蒙德多斯这一角色的演绎,在影片后半部分的战场戏份中尤显精湛。雨果维文虽是配角,但老戏骨演技不是浪得虚名,男主他哥先报名参军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峰,还有后面军事法庭那段。

电影剪辑简洁干净,没有多余的场景,比如一开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赛爬山和打架差点失手把他哥给灭了的两幕,就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长环境和不愿拿枪的原因。上一幕他还在和女主美女护士表白,下一幕一个镜头,德斯蒙德老妈坐在餐桌边,女主护士的从她的背后端过一盘菜,两人神态亲昵,德哥紧挨在门外认真看书学习医疗技术。一个镜头就说明两人关系确定,得到家庭的认可,德哥学习医疗技术为以后参军当医疗兵打下了伏笔。

节奏张弛掌控良好,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悦观众,该残暴的时候残暴,该煽情的时候煽情,简单,粗粝,不拖泥带水,很明智的没有去刻意追求对本片而言“毫无价值”的所谓“内涵”。前一小时文戏铺垫,后一小时除穿插短暂的战友交流外,就是子弹横飞,爆炸满天,各种爆头、断肢、各种脏器外翻流血……超写实的摄影风格和壮观的爆炸场面无情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可能是近年来《拯救大兵雷恩》之后最无情最血腥的战争场景,足以让人感到不适,如坐针毡。残酷的画面带给观众的不会是变态的享受,几乎没人会在这段之后会对地狱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

军事法庭的法官充满怜悯地说,这意味着你将放弃带枪自卫的权利,进入那修罗地狱一般的战场。是的,那的确是地狱。德斯蒙德的连队替换撤下来打得只剩三十几人的上一个连时,那些幸存者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灵魂仿佛已死。

战争就是要拍得这样血腥真实,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血腥丑陋。要不然像国产抗日神剧那样轻松手撕鬼子,开枪凹造型像打游戏一样,关键还有各种风格的漂亮妹子陪伴顺便谈谈恋爱,就只会养出天天在网上吵着要去打日本霸占女优老师们的键盘军事家兼爱国青年了.....

德斯蒙德是坚定的,虽然他也曾经有过质疑。但是信仰就是要你不断质疑才能更坚定。他女朋友也是坚定的,在婚礼教堂那幕,神父问她我们是否等得足够久了,暗示男人这种时候都有可能会逃婚的时候,她语气坚定地说,“别的男人也许会,但我的德斯蒙德不会!”(这句字幕没这样翻译,个人认为翻译略失气势。)哎,战争片注定让女人走开,爱情戏只是电影的点缀。

没有武器,不代表没有力量;拒绝杀人,不代表我不勇敢。

影片后半段,德斯蒙德猪脚光环开启,在尸痕遍野的战场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躯体,把尚有气息的人拖走,用绳索放到崖下,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他不断祈祷上帝让自己再多救一个,上帝显然垂听了他的祷告,应允那么多奇迹的发生成全德哥的。75人,他救了75人。(有说实际他不止救了这么多,营长让他报100人,他谦虚地说没那么多就50人,最后折中75人,呵呵。)

最后的镜头他受伤撤离担架往下滑,镜头摇得却似他在飞升天堂。

德斯蒙德说他尊重所有的信仰。我相信,你看他甚至救了几个日本人下来。也许在他眼中,生命都是平等的。

信仰确实伟大,它能让人类在极度痛苦、绝望的环境中坚持前行。电影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满怀敬意地高度赞扬了这种忠于信念的勇气。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坚持不下去,无法想象还能怎么和你共度余生。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3】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4】

演而优则导的梅尔·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战钢锯岭》太好看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基本上还原了真实情况。

故事讲的是在二战时期,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在冲绳战役中,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的传奇经历。

导演梅尔·吉普森曾经是美国超一线的知名演员,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电影《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在当演员时期,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是人们公认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员,在后来他做制片人和导演后,他的作品《无脸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获好评,大家都拍手称赞。

他的这部电影作品《血战钢锯岭》真实的描写了当时二战中冲绳战役的惨烈,在枪林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狼烟四起,一片惨不忍睹的场面。梅尔·吉普森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没有把敌人丑化,也没有过分渲染己方的战士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他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战争,在这种状况下,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牺牲的危险,拯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一次次的营救行动是那么的惊险,而他却没有退缩,而是总在说一句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这是怎样的精神啊,太让我敬佩了,此时此刻,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热泪。

从道斯自愿参军,再到他在军营里受到军官和战友的鄙视、不理解,他毫无怨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军官和战友。上了战场后,他第一个冲上钢锯岭,义无反顾的救治伤员,在战场上,他还抢救出了几个日本伤员,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太让人钦佩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没有携带武器,没有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而得到这枚勋章的人,简直是太伟大了。

梅尔·吉普森导演善于拍摄大场面,这对于他来说很拿手,在大场面的拍摄中,他还会抓住一些小细节,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现出了战争残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样矛盾又对立的情节让他把握的很好,没有一点瑕疵。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5】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教会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6】

在故事的开始,平铺直叙。道斯(记得没错的话,电影里的字幕给出的中文翻译是多斯)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有一个哥哥。

从家庭开始,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带而已。父亲的镜头最多的是墓地那俩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缅怀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儿子诉说战争的无情。墓地里埋葬的是与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参军然后失去了生命。父亲在得知大儿子要去参军的时候,向他诉说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对朋友的缅怀,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体对大儿子说的一席话,我认为想表达的只是,军装穿在身上固然很帅,但是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想儿子将来像死去的朋友那样悲惨收场。而这时是我开始同情这位父亲,雨果·维文把父亲的那种颓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参军,与儿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谈,也算是父亲初次向儿子袒露心声,在那一幕我觉得这位父亲是那么的无助,同时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儿子要上军事法庭,面对秘书显得局促不安,在被拒绝一次之后,加上要救儿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严。而在法庭上,这位老兵带着昔日的荣誉有点类似恳求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为何而战,也赢的了军事法官的尊重。通过整理衣角的这些细节,还有说话的语气。我觉得雨果·维文把这位老兵同时是一位父亲给演活了。

而对于母亲的印象,最多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包容,对于丈夫的理解,对于整个家庭的支撑。面对道斯用砖把哥哥的头打伤,她拦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欢的女生,母亲也全力支持。虽然丈夫会对她用暴力,而对道斯也只是说,你不知道你父亲以前又多温柔,是战争改变了他。这位女人用爱去包容她有战后创伤的丈夫。

对于道斯的兄弟,没有太多的镜头,有的也只是小时候他哥哥对父亲流露出的恨意,还有就是在得知大儿子要参军,对大儿子的不舍。

关于道斯的爱情,对于战争主旋律而已应该算是辅线,也有可能是导演不擅长。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没有太多的镜头描写。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监狱看道斯,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做做样子,拿下枪。说完瞬间就有非常懊恼的表情,能看得出虽然女友很爱道斯,但是某种程度上对于道斯的信仰坚持还是一定的担忧。

关于兵营,这段描写对于道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兵营是道斯对于内心的一段历练和对自己信仰坚持的重新认定。从刚开始与战友非常和谐,在到与史密提的训练竞争,直到拒绝拿枪开始,一切都变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战友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围殴道斯,在到中士各种刁难,在到队长直至连长对其打压。只想让道斯放弃,退出。其实,理由很简单无论如何战友的后背不可能交给一个不拿枪的家伙来守护。而道斯的心态就从抗争到愤怒在到平静的坚持。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作为一名医护兵上了战场。

整部电影,时间最长的就是战场的镜头。冲绳岛战役作为二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日美共死伤数十万士兵的情况下,才得以结束。而电影把其中血腥和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简单粗暴直接。迎合大众,满足了观众对于战争画面的想象,让观众觉得战争的场面应该是这个样子。

对于刚踏上战场的道斯和他的战友来说,第一次冲击就是从前线下来的一车又一车的尸体,还有整车带着毫无生气表情而言的伤兵。当他们即将爬上钢锯岭之前,海军炮轰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说了一句,没人能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中活下来。而第二次冲击恰恰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下,日军还能在阵地中进行强烈的抵抗。而在战场上史密提与道斯也打开了心结,可能面对枪林弹雨能一起面对的也只有身边的战友。然而,在匆匆占领阵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扑。道斯,开始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当战友都从钢锯岭撤下,面对史密提的尸体时,道斯迷失了。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能摧毁任何事物,强壮如同“好莱坞”一身完美肌肉线条,到了战场也变成了胆小鬼。没有任何的鄙视,因为任何人都会害怕。胆小鬼的话“好莱坞”最后也不能反过头来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怀里的时候也还说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战是那么的勇猛。

当道斯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medical“,顿时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开启了开挂的传奇经历。一步一步的迈向满是硝烟的战场,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着自己的战友,从容冷静的躲开侦查的日军士兵,口中不断的念叨在救一个。是信念支撑他完成之一切。当他救了中士的时候,中士都没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当中士对着要过来救自己的好莱坞喊道,别过来孩子,对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队友救下来的时候,道斯是那么的疲惫。当战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观众也不难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别碰我,因为他还不知道他已经脱离危险。而这一幕,与在兵营道斯被围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无论他完成多么伟大的壮举,同时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时面对道斯的一张张战友的面孔上只有对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冲上钢锯岭,是在整个先头部队对道斯充满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一次拯救战友用手和脚打飞雷而受伤。道斯被抬下战场,而被抬下钢锯岭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脸上的安详。

观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内心的那一丝质疑已经消失殆尽,不会去质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信仰去帮助他完成这件壮举。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连电视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一部好看的战争电影,无疑血战钢锯岭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真的很认真的在揣摩这个角色,在片尾有采访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鲁·加菲尔德连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时候,有种乡村的感觉。

最后,希望梅尔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7】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8】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9】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0】

拒服兵役者

挽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题记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期间的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为原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冲绳岛战役中救出75个伤员的英雄人物道斯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对道斯的生长环境和其与多萝西舒特恋爱的故事的讲述,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爱情影片。

电影的中部,道斯,以他的信仰为由,拒绝拿起枪支,作为一个步兵,在战争时期,不使用枪支,不杀死敌人,这听起来荒唐无比。葛洛佛队长和霍威尔中士都为之感到惊讶,他们说道斯是个胆小鬼,劝他回家。葛洛佛队长甚至当众说:任何人不要指望道斯能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是伤人的,它刺痛了道斯的心。在夜里,道斯被其他的士兵打伤,在葛洛佛队长询问时,却说是自己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懦弱无比。然而,谁又会想到,在那懦弱无比的外表下,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颗无畏的心。

在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顺利的打下了一片。但在第二天清晨,在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在所有人都选择撤离的时候,道斯留了下来。他在日军的炮火下,用自己独特的绑绳技术,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一个,从悬崖吊下去,去救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威尔中士。

作为一个战士,他不曾拿起枪支,不曾杀死一个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战士回家的愿望,坚守着多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救出了75人。他不曾毁灭,但他的挽救比毁灭更富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0字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后,观看完影片后,我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我们可以把在作品中领悟到的道理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回忆作品情节,保留当下感受。怎么判断自己写的作品观后感是否符合要求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1)

血战场面记者看得“毛发竖立”。

其实真正的血战场面集中在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之后,《血战钢锯岭》保持了好莱坞战争巨制一贯的水准,真实还原二战时期钢锯岭争夺战的惨烈战争场景,实拍感强烈,看不到太多CG的技术感,因此呈现出来的是最为血腥残酷的人间炼狱画面。如果你还对《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战场景印象深刻,其实,建议你还是回忆一下伊斯特伍德镜头里的硫磺岛战役吧,看得我毛发竖立,坐立不安。

虽然铺陈很长,但剧情与之后关于信仰和“再救一个”的主题也非常匹配。要知道梅尔·吉布森与编剧兰道尔华莱士的上一次合作,就是收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向死而生、勇气和信仰的主题,再配合对残酷战争场面的刻画,虽然没有“几个救一个”的《拯救大兵瑞恩》来得更奇崛,但一个救75个的历史事件,也绝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奥斯卡风向标“评论家选择奖”上,该片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

几位主演都足够强,雨果·维文饰演的老兵戏份不多但堪称黄金男配,而“超凡蜘蛛侠”加菲尔德诠释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据说得到了原型人物亲属的认可。而在电影里,这位漫威英雄出身的男星洗尽铅华,实话实说,在导演中心制的时代,尤其是在梅尔·吉布森这样风格化显著的导演手里,加菲尔德成就了自己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而且毫无疑问,该片将是他整个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在北美评级为限制级,当然主要是战争场面非常残酷,但据说在国内上映只删减不到30秒,这在引进的战争片中实属罕见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看评分,《血战钢锯岭》在北美上映后IMDb评分飙至8.6,昨天豆瓣评分也是8.5。记者不是针对吴宇森,大场面他真的不行。细节,太多的真实的细节,其实对观众是一定的挑战。在对于战争双方的平等视角上,梅尔·吉布森也秉承了前辈的价值观,真正残酷的是战争本身。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2)

他只身一人,曾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曾无数次体力不支而倒地,又曾无数次依靠那不破灭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只是为了多救一个人。

他就是二战中只身一人救了75人之多的美国军医戴斯蒙德。道斯。而今天,我观看了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血战钢锯岭》,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谁也没有想到,影片中那由救生绳组成的简易滑降装置,会拴紧75人的生命。

最令我震憾的地方是道斯竟是在零武器,赤手空拳的情况情况下,在炮火满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钢锯岭救下了那75人的。

他说:我是一名军医,是为了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而不是杀人,那怕下一秒我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也决不会用枪去对准那些妄图想杀我的敌人。

他说这话时十分镇定,就像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样,但我深知它并不普通:允许别人轻易夺走他的生命,也决不允许自己去夺走别人的生命,也决不妄图去夺走别人的生命!

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对一条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的,我小声地对自己说到。回想起我们现在,相比道斯,我真是自愧不如。

最近这几个月的新闻几乎都被一个主题所承包学生跳楼事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轻生命消失的原因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人大多数为中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本是灿烂的笑容,由于家长和老师的无限期盼,变成愁眉苦脸,终于在顶不住压力时暴发了,但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最愚蠢的方法自行寻死。但他们哪里知道,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他们历经磨难后,面前便是一条光明大道。

可惜,年轻的血液还没有沸腾,就变成得冰冷,这样值得吗?不尊重自已的生命也就罢了,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当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宝贝女儿会拥有大好的未来,却因为一时糊涂就一命呜呼。那流的不是泪,而是血。那伤的不仅是你们的身,而是父母的心啊!

是啊!宠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掌上明珠就这么没了,谁不心痛啊!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么做也是不尊重他们的生命!难道你们忍心吗?如果不忍心就请你好好地活下去吧!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会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明亮、蔚蓝,才会让我们的未来充满美好而走向成功。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3)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4)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教会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5)

拒服兵役者

挽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题记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期间的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为原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冲绳岛战役中救出75个伤员的英雄人物道斯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对道斯的生长环境和其与多萝西舒特恋爱的故事的讲述,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爱情影片。

电影的中部,道斯,以他的信仰为由,拒绝拿起枪支,作为一个步兵,在战争时期,不使用枪支,不杀死敌人,这听起来荒唐无比。葛洛佛队长和霍威尔中士都为之感到惊讶,他们说道斯是个胆小鬼,劝他回家。葛洛佛队长甚至当众说:任何人不要指望道斯能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是伤人的,它刺痛了道斯的心。在夜里,道斯被其他的士兵打伤,在葛洛佛队长询问时,却说是自己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懦弱无比。然而,谁又会想到,在那懦弱无比的外表下,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颗无畏的心。

在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顺利的打下了一片。但在第二天清晨,在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在所有人都选择撤离的时候,道斯留了下来。他在日军的炮火下,用自己独特的绑绳技术,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一个,从悬崖吊下去,去救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威尔中士。

作为一个战士,他不曾拿起枪支,不曾杀死一个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战士回家的愿望,坚守着多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救出了75人。他不曾毁灭,但他的挽救比毁灭更富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6)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7)

我刚从电影院出来,不到10分钟。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也感受到了陪伴。三个关键词:保守主义,信仰,保险。

先解释一下标题。

主人公道斯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决不杀人、不碰枪,却一直遭人嘲笑,结果真的到打仗的时候,他却救了很多人,而且他救人的时候,周围是没人的,没人看到他的勇敢。甚至当一个一个人下来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是谁做的。

如果要给战场的酷排个名,道斯的战场应该是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真正让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其实很短。你想,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可能几个月、几年,而道斯被人认可的时间,也就是他有功绩的那几天。

那些身材魁梧、射击准确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能受人尊敬。但是道斯在前期、甚至从始至终,都是不被人理解的、被人嘲笑的.,之后在终点撞线那一刻,芸芸众生才能真正明白道斯的坚持。

所以我说,道斯的战争是最不酷的。

好,说关键词。

1、保守主义

作为一个天生的、虔诚的保守主义者,我深知,保守主义一点都不酷。举个最简单例子:死亡。

我在21岁那年,花了1年的时间思考死亡这件事。当我终于想明白死亡、我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我就开始到处跟人讲这件事,直到今天。

但是让我非常失望的是,每次我在说死亡很重要的时候,我得到的回应99%都是这样的:

哈哈,你还这么小,想这些事儿干嘛~

哈哈,你可真逗~

哈哈,那你想到的答案是啥~

不管我对面的人说什么话,我敢保证TA会做一个或大或小的动作:笑。

以前,我一遇见人笑,就很不爽,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很严肃。我希望对面的人的反应是皱着眉头思考,对这个问题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

人都会死的,不把死亡想明白,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活着?

终于,过了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人们对死亡问题的轻蔑态度,也习惯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没意识去思考死亡的,他们不在乎。

这跟道斯的处境多么像啊当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敌的时候,道斯却在想怎么救伤者。武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道斯不排斥武力的好处,但是他坚决防止武力的坏处、想把武力的坏处降到最低,而这是绝大部分崇尚武力好处的人无法理解的。

2、信仰

电影最后道斯的上级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里没人相信你的那套信仰,但是我们都知道,你对你的信仰有多坚定。

是的,信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信。

我觉得导演有一个安排让我也非常感动,就是日本军官的切腹自杀。

日本人在电影里虽然是敌人,但是敌人也有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是日本人,美国人就是敌人了。日本人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切腹,那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同样的,那些看不起道斯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坚信上战场就是要杀人。

无论是谁,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对你的信仰之坚定,就像百年老树的盘错古根,我就敬佩你。

3、保险

其实保险是保守主义的一个细分领域。保险的好处,可能几十年你都体会不到,真正能让你体会好处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这根道斯多像啊。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杀人的时候,道斯在想怎么救人。

所有人都在想怎么赢钱、怎么胜利的时候,保险在帮你考虑怎么面对健康危机、财务危机。

保险业的老前辈经常在告诉我们,人到生病、尤其是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医疗进度,而是尊严。看完《血战钢锯岭》,我对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影片结尾,历史真实人物道斯本人亲口说:

我把水壶里的水浇到他头上,帮他把双眼的泥土擦干净,他兴奋地说太棒了,我以为自己瞎了。他那是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回报。

是的,道斯在那个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送去了尊严。哪怕是这个人真的瞎了,当道斯出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在想着他,有个人一直在想着怎么在别人最低谷的时候给他帮助。光是这个念想,就给了那个人很多的尊严。

保险同理。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道斯救人的时候,其实周围是没人的,基本都是尸体,唯一能知道道斯勇敢的人,就是战场上幸存的人。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些幸存的人,道斯的勇敢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保险也是一样的。那些知道保险好的人,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告诉别人保险的好。只有少数得了大病还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跟别人说保险的价值。

综上,无论是从保守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保险的角度,我都觉得自己跟道斯很像。虽然在现实世界我一直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但是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陪伴,也获得了力量。道斯也很孤独,但是他可以为了他的信仰始终坚持,凭什么我不能?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8)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

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

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篇9)

个小时前我在大屏幕上看完了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简直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

看之前以为是战争片,看完了你会觉得,其实这是一部宗教片,讲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迹,你要相信就会存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二战中一名美国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为信仰的原因拒绝拿枪而以医疗兵身份在战场开挂救出七十多名战友的事情。5分满分的话,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这片绝对值得进电影院看。

看卡司阵容已经厉害了WORD哥。导演梅尔梅尔·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灵王雨果维文演他爹,阿凡达萨姆沃辛顿演他的连长上司。梅尔·吉布森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从演员到导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随着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鲁加菲尔德对戴斯蒙德多斯这一角色的演绎,在影片后半部分的战场戏份中尤显精湛。雨果维文虽是配角,但老戏骨演技不是浪得虚名,男主他哥先报名参军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峰,还有后面军事法庭那段。

电影剪辑简洁干净,没有多余的场景,比如一开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赛爬山和打架差点失手把他哥给灭了的两幕,就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长环境和不愿拿枪的原因。上一幕他还在和女主美女护士表白,下一幕一个镜头,德斯蒙德老妈坐在餐桌边,女主护士的从她的背后端过一盘菜,两人神态亲昵,德哥紧挨在门外认真看书学习医疗技术。一个镜头就说明两人关系确定,得到家庭的认可,德哥学习医疗技术为以后参军当医疗兵打下了伏笔。

节奏张弛掌控良好,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悦观众,该残暴的时候残暴,该煽情的时候煽情,简单,粗粝,不拖泥带水,很明智的没有去刻意追求对本片而言“毫无价值”的所谓“内涵”。前一小时文戏铺垫,后一小时除穿插短暂的战友交流外,就是子弹横飞,爆炸满天,各种爆头、断肢、各种脏器外翻流血……超写实的摄影风格和壮观的爆炸场面无情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可能是近年来《拯救大兵雷恩》之后最无情最血腥的战争场景,足以让人感到不适,如坐针毡。残酷的画面带给观众的不会是变态的享受,几乎没人会在这段之后会对地狱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

军事法庭的法官充满怜悯地说,这意味着你将放弃带枪自卫的权利,进入那修罗地狱一般的战场。是的,那的确是地狱。德斯蒙德的连队替换撤下来打得只剩三十几人的上一个连时,那些幸存者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灵魂仿佛已死。

战争就是要拍得这样血腥真实,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血腥丑陋。要不然像国产抗日神剧那样轻松手撕鬼子,开枪凹造型像打游戏一样,关键还有各种风格的漂亮妹子陪伴顺便谈谈恋爱,就只会养出天天在网上吵着要去打日本霸占女优老师们的键盘军事家兼爱国青年了.....

德斯蒙德是坚定的,虽然他也曾经有过质疑。但是信仰就是要你不断质疑才能更坚定。他女朋友也是坚定的,在婚礼教堂那幕,神父问她我们是否等得足够久了,暗示男人这种时候都有可能会逃婚的时候,她语气坚定地说,“别的男人也许会,但我的德斯蒙德不会!”(这句字幕没这样翻译,个人认为翻译略失气势。)哎,战争片注定让女人走开,爱情戏只是电影的点缀。

没有武器,不代表没有力量;拒绝杀人,不代表我不勇敢。

影片后半段,德斯蒙德猪脚光环开启,在尸痕遍野的战场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躯体,把尚有气息的人拖走,用绳索放到崖下,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他不断祈祷上帝让自己再多救一个,上帝显然垂听了他的祷告,应允那么多奇迹的发生成全德哥的。75人,他救了75人。(有说实际他不止救了这么多,营长让他报100人,他谦虚地说没那么多就50人,最后折中75人,呵呵。)

最后的镜头他受伤撤离担架往下滑,镜头摇得却似他在飞升天堂。

德斯蒙德说他尊重所有的信仰。我相信,你看他甚至救了几个日本人下来。也许在他眼中,生命都是平等的。

信仰确实伟大,它能让人类在极度痛苦、绝望的环境中坚持前行。电影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满怀敬意地高度赞扬了这种忠于信念的勇气。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坚持不下去,无法想象还能怎么和你共度余生。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500字


相信不少网友都看过《血战钢锯岭》这部经典传记电影,影片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制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要讲述了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徒手救下75位战友的故事。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是一场关于冲绳岛战役的片段,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真的可以说他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了,在战场上,他不杀人,不拿枪,只是救人,而最终获得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主人公因为信仰抵制拿枪,但是我是真的不明白主人公是不是真的理解战争的恐怖,我不质疑他的胆量,因为一()个人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面对法庭的责难也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般人的勇气,因为从众是作为一个人必然有的心理特征,能够拒绝这份诱惑便是一个人足够强大的表征。但是我真的是不明白面对战场这样的地狱,如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到敌人面前任意宰割,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又凭借什么去救人呢,不过徒然送上自己的性命。虽然他自己很幸运,不但没有牺牲,而且就下了75个同胞的性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幸运,是不是每一个有信仰的人这样做都是对的呢?如果是,那么战争可能从来就不会爆发了。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知道电影是不是用来宣传信仰的作用,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我从不否认信仰对于一个人,甚至于一个民族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但是仅靠信仰是无法完成一场战争的胜利,我从觉得他的这种对信仰的坚持在这种场合下,显得那么的幼稚。如果他只是作为后方的医疗兵我觉得没有问题,不用直面敌人,不用考虑你死我亡,只是单纯的救人,尽可能的救人,这个位置才是符合他的信仰的地方。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血战钢锯观后感(精选6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血战钢锯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