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影《转山》观后感

电影《转山》观后感

[收藏]电影《转山》观后感800字精选。

一些经典的电影是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沉迷于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了防止感悟被遗忘,应该赶忙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需要围绕基本观点来摆事实、讲道理。怎样写出关于作品的全面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电影《转山》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电影《转山》观后感 篇1

影片主角张书豪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的高原之路前往拉萨。他只是为了完成死去的哥哥未能完成的梦想才做这个决定的,起初我的心里并不赞同他这么做,我觉得这并不是他喜欢的,他只是为了死去的哥哥一时冲动才做的这个决定。爱好旅行的人会把这个视为一段美妙的旅行,不管途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很积极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张书豪一定不会,他的旅行还没开始,我就已经开始想象他在途中的沮丧与恼火。刚刚失去自己最重要的人,马上又要做自己不喜欢且又具挑战的事情。我想他这一路一定会很痛苦。

但慢慢的我开始改变我的想法了。张书豪,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每天宅在家里的大学生,在他即将步入社会前夕,不顾家人女友的反对,独自踏上前往拉萨的旅程。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好友悬崖负伤、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在群狼狗的包围中逃脱、由于食物中毒差点丧命旅途中他们遇到很多好心人收留他们帮助他们,途中虽然艰险,但他并不孤单,他深深的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与爱。他从懦弱寡言到结识好友晓川再到一个人也可以和藏民共舞谈笑。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不管他完成这段旅程的初衷是因为什么推动他这么做,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完成了这段旅程,我想他会从此爱上这种活动的。回到台湾的他内心应该是充满了成就感的,经过这段旅程,他应该更懂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了。

这部片子给了我很多启发,人一定要有目标,如果没有,那就让别人给你一个目标,不管你是否接受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目标,但只要你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了,你的人生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没有方向了,慢慢的你会更自信、更懂自己,更明确自己该往哪儿走、怎么走。

电影《转山》观后感 篇2

带着一份期待把转山看完了,也许是有日子没有好好看过什么好的电影了吧,这部片子让我启示颇多。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大哥做的酥油饼干,有了小川的陪伴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

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经历重重险境让他的信念几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可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开始想家,此时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鲜,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这里突然明白开头的那句台词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来,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你!

电影《转山》观后感 篇3

十天的异国旅行

充满着些许害怕和好奇

但是克服了这些平安归来后

发现我的内心又成熟了一些

今天在家睡到被电话吵醒(很郁闷,忘记关机了)

起来看了慕名已久的《转山》

好久没有写电影观后感的冲动了

现在来描述两笔

《转山》讲述的是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十月,因为哥哥的去世,哥哥身前的日记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旅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或伟大,沿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一路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观转山有感。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克服重重苦难,最终达到了内心深处的目的地,那个最纯洁的地方——拉萨

这部公路片里主人公张书豪一路走来

便是一场圣洁的洗礼

在有人看来这是神经病的所为,这是寻死之行为

素不知道他是用征服大自然的行为来征服自己的内心

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虔诚

但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简单的电影中不简单的坚持

原来滇藏线的不容易就是随时都可能挂掉

原来不知道雪也有这么讨厌的时候

可以让你步步维艰,冻到半死不活

原来每个拥有西藏梦的孩子都相信有一种东西可以真正抵达内心……

看完《转山》,看完张书豪的坚持

感觉我还是灰常的渺小

西藏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

实现梦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然而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明白痛苦二字的涵义

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会去那里

因为我相信

它不是探险历险,而是一次精神修炼!!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电影转山有感


电影转山观后感

带着一份期待把转山看完了,也许是有日子没有好好看过什么好的电影了吧,这部片子让我启示颇多。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大哥做的酥油饼干,有了小川的陪伴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

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经历重重险境让他的信念几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可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开始想家,此时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鲜,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这里突然明白开头的那句台词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来,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你!

观电影《转山》有感


电影《转山》观后感

影片主角张书豪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的高原之路前往拉萨。他只是为了完成死去的哥哥未能完成的梦想才做这个决定的,起初我的心里并不赞同他这么做,我觉得这并不是他喜欢的,他只是为了死去的哥哥一时冲动才做的这个决定。爱好旅行的人会把这个视为一段美妙的旅行,不管途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很积极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张书豪一定不会,他的旅行还没开始,我就已经开始想象他在途中的沮丧与恼火。刚刚失去自己最重要的人,马上又要做自己不喜欢且又具挑战的事情。我想他这一路一定会很痛苦。

但慢慢的我开始改变我的想法了。张书豪,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每天宅在家里的大学生,在他即将步入社会前夕,不顾家人女友的反对,独自踏上前往拉萨的旅程。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好友悬崖负伤、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在群狼狗的包围中逃脱、由于食物中毒差点丧命旅途中他们遇到很多好心人收留他们帮助他们,途中虽然艰险,但他并不孤单,他深深的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与爱。他从懦弱寡言到结识好友晓川再到一个人也可以和藏民共舞谈笑。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不管他完成这段旅程的初衷是因为什么推动他这么做,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完成了这段旅程,我想他会从此爱上这种活动的。回到台湾的他内心应该是充满了成就感的,经过这段旅程,他应该更懂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了。

这部片子给了我很多启发,人一定要有目标,如果没有,那就让别人给你一个目标,不管你是否接受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目标,但只要你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了,你的人生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没有方向了,慢慢的你会更自信、更懂自己,更明确自己该往哪儿走、怎么走。

影片《转山》观后感


影片《转山》观后感

转山,一个独特的词,是藏族人心中的祈愿,为求来世。是指绕着有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转山者,必须舍却已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这是藏族同胞的神圣仪。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要叫《转山》,但是看完它,满脑子都是在路上的味道。

从台湾到昆明,从昆明到丽江,再从丽江到拉萨,一辆自行车,一位24岁的少年,一趟心灵的旅程,一千八百二十多公里的滇藏线,一位迷茫少年尝遍了一路上的日渐冷暖,感受了一路上的欢歌笑语,体味一路上的悲喜离合,在艰险的滇藏路上孤独中寻找自我,最终成长,蜕变的心路历程,这个故事叫《转山》,一股关于梦想和不屈的力量,一场有关信仰和执着的较量,一段关于青春的自我救赎。

如果说青春是一场盛宴,那么谁又能说或敢说和这场盛宴无所谓呢?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那时候的你我,后悔从来没有什么作用。很多事情,都在于不断的尝试。很多人总是不断的说,想去哪亦或要去哪,而总是在原地打转,转来转去只能回到原点;在不断抱怨时间太短自己太忙,过程太艰辛,自己肩头有责任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总之各种各样的理由也好借口也罢,一延再延,最后剩下的只是感叹,要是当时说走就走,说做就做多好。有多少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在行走的过程中都慢慢的偏离了轨道,再回头,已经记不得了自己最的坚持。所以杨澜说过一句话走远了,回头望望自己来时的初衷。记得读过赵星的本书,里面有一句话挺住意味着一切,坚持是最好的品质。剧中的主人翁张书豪已经完整的向我们阐述了这句话无论如何都是有点道理的。

李小川原来是你没诚意。诚意是什么?是坚持,是执着,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坚定的走,走得坚定,心无旁骛,几乎没有谁能做得到。这句话是在他脱光衣服后依旧看不到梅里而发出的一句感慨。其实是对张书豪善意的提醒,也是在对那些那些选择了又在犹豫不决的人的善意提醒。要做就做得干脆,不打算做就干脆不要做,犹犹豫豫,畏畏缩缩,最后当青春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只会变得越来越俗。

关于李小川,我很想说点什么。三次入藏,可是,每次来,都未能看到他一直期望看到的能够给他带来一整年幸运的梅里十三峰。依旧记得他说的回去和他女朋友开个冰激凌店,名字就叫他没有说完,但是最后我们知道店名叫做雪山冰激凌。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时不时的,毫无厘头,没什么理由的蹿出来一个意外,让你措手不及的惊愕。一路上的风景,我们会看到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其实不得而知,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预先给你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让明天比今天更好一点,一路且行且珍惜。在我们所谓的正确的时间里遇上我们所想的场景,永远只会出现在电影院里面。但是,即便不能这样,李小川还是一如既往的,带着他身上的钢板,奔波在只属于他的路上。一包行李,一辆车。也许这就是他所认为的生活,李小川所认为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那一小撮跟自己过不去的人,脑子不正常,但是又用朝圣的心理去赞叹,暗地里感叹别人的执着让自己对未来开始发慌。影片的结尾,他再次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我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在没有完成目标之前,绝不屈服,绝不动摇。

在米拉山口看到满眼的五彩马旗在风中飘扬时,在最后一个山口之前遇到那对朝圣的母女,那样虔诚,那双手合十的叩首,那坚定的信仰和笃定的眼神,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位迷茫的24岁的正青春的张书豪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当他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和藏民们起舞时候,我们热泪盈眶。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没有孤独骑行途中炼狱般的身心拷问,绝不会有站在终点时候内心深处的真正平静。这是一段主人公拿来证明自己活过的经历。

除了电影《转山》里的小川和张书豪,以及那些一心一意想要骑车去西藏的驴友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部影片的监制杜家毅。当我们只能坐在屏幕面前感动,震撼,感慨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当年那个《洗澡》里面高唱着《我的太阳》没有水就会怯场的那个胖子,就是如今坐在幕后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电影的杜家毅时候,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有人活着如同电影一般美丽。

《转山》是一部有关于成长和梦想的电影,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那种对梦想,对生活的态度,那种不屈和顽强,传递给我们一股向上的力量。那些大把大把的青春青葱时光里,谁没有跌跌撞撞的走过。当我们走了这么久,不知道是因为越来越独立还是越来越心虚,发现靠得住的还是自己。《转山》告诉了我们你在过谁的谁?谁活在你身上?你又活在谁的圈里?

就像电影《转山》里那片天,那座雪山。很美好,也许脚印走过之后,那片宁静就荡然无存了。成长,就是这样一段旅程,无需太多的话语,总是要去走的,总是要去领悟的,总是要去经历的,因为成长有关一切,青春无所谓所有。如果说曾经的很多努力带有了意外和跑偏的色彩在,但是有些人就是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最初的梦想与所有兵荒马乱的奋斗的力量,所以努力应该成为我们的常态,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看了赵薇的《致青春》,更加相信正青春,不迷茫。

总是在问梦想和信仰有多远,其实转山,山没转,仅仅只是人在转。怎么转,在路上。

《转山》观后感1000字


《转山》观后感

有一种亲情叫做承担,有一种梦想叫做延续,有一种坚守叫做选择。由杜家毅导演、张书豪主演的电影《转山》向你深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车从丽江到拉萨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奇特的风景、艰难的行进、漫长的征途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你的心灵,告诉你一个人的成长该如何学会坚强。

大四结束那年,哥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一直都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直到在哥的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他的骑行日记,那是他计划很久但一直来不及出发的旅途影片主人公张书豪真诚感人的内心独白拉开了这次转山之旅的序幕,向你诠释着那段路途蕴涵的特殊意义。

一条坎坷的滇藏线,十一个海拔上千的地点,不期而遇的艰险,张书豪不顾恋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他坚定执著,无怨无悔。一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被人欺骗,高山缺氧,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这一切的一切几乎摧毁了这个年轻人永不回头的信念。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好心大叔李晓川,纯朴善良的滇藏人,李晓川帮助他、陪伴他,滇藏人民热情款待他、为他祈祷平安这些再次点燃了他最初的激情,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但命运总是让人始料未及,骑行中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好友李晓川高位截瘫,惨重的代价让张书豪感到无助与彷徨,他一遍遍拷问自己:我真的该来吗?我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漫漫长夜,凄冷的风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只有独自忍受无边的孤独与恐惧,即使痛苦,也要坚持。

荒芜人烟的高原,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不得不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好几次都使他陷入回忆的煎熬。我一定要帮你把路走完,这句誓言回荡在高山雪原之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书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做到了。因为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路上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好友李晓川在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对于张书豪来说,旅途就这样结束了,而李晓川的话却是这段旅途最好的馈赠,也是送给他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十八天,在时光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却让脆弱不堪的人变得足够勇敢。

二十八天,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依然坚定地用生命走完了那段看似不可能的路。

二十八天,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风风雨雨中,满满都是收获和启迪。

二十八天,理想与现实纠缠,最终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人的梦,是现实败给了理想的尊严。

二十八天诠释了一段路,每段路都是一次感悟,每次感悟都是一种成长的蜕变。年轻即出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你敢想的,蓦然回首间,成功也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经历,成长总是会让你承受许许多多毫无征兆的磨砺。有些路注定要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坚持自己的选择,靠的不仅仅是决心,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相信。如果你想逃避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那就出发吧,行走在路上,遇到未知的一切,或许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坚强。

丽江,拉萨,一次转山之旅,一个年轻人的梦,历时二十八天,真的让人惊叹。

此时此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我依然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释放痛苦的方式就是保持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转山》观后感1200字


《转山》观后感

《转山》这部电影不长,但做工精良,主旨感情明确,是一部不错的励志型电影。主人公张书豪的经历的挫折与坎坷对于在电影之外的我们其实是很难想象的,我相信一心要为哥哥完成心愿的他在经历之前也没有能够充足的考虑,因为毕竟他还是带着一些鲁莽与草率的,但这个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理智的男孩子最终依然到达了旅程的终点,完成了哥哥的遗愿,当然,也了了自己的一桩心结。而且,在片尾,在半途中受伤的晓川大哥也已恢复并重新踏上旅程,并同样成功的骑到了珠峰脚下,见证到了最大的雪山冰淇淋。
这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主人公身边的各种人物进行分析,这个小伙一路几千公里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们,这些人们的行为也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如同人在社会中的打拼一样。现在的我虽然离真正的社会还很遥远,甚至还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对于社会多少有些幼稚的幻想,但是,对我来说,我渴望我能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幼稚下去,既然要一直这么下去,就不妨换些好听点的词:乐观,坚持,善。
对于第一个词,其实在电影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我依然想说。乐观的品质可以帮助人在逆境中冷静地思考。同许多优良的品质一样,乐观同样也是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我这个涉世较浅的高中学生,让人很容易就有这孩子爱放空炮的想法。乐观的心态源于高度的自信,而真正的自信来源知识的积累和心态的稳定,在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的前提下,人都可以做到自信而致乐观。人只需经历过或者说见识过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外貌,换句话说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总会不够的,只有真正的对社会了解到一定深度才会最终的定型下来,所以乐观的心态要从一而终的保持下来并不容易。所以,事先了解社会的黑暗面对人是绝对有好处的,不仅为心灵弱小的人打了一剂预防针,而且对上述后两者的养成与保持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这是我的想法。
而坚持,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必须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本电影之中,主人公的毅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尽管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动机,也曾动摇,甚至对着车子发火,但他还是在众人的帮助下坚持骑到了拉萨。对于坚持,我想讲一个在自己身上的故事:11月份时,我与一个同学心血来潮去爬山,出发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骑到山脚已是四点,看着刚下完雪的秦岭,两人心一横一定要爬到山顶摸到雪!!于是就向着一个没有人去的山头进发(山顶上有座小庙),由于山上融雪很快,原本的小山路泥泞湿滑,无法行走,只能踩着有草的地方,以半山腰上的树为抓点,一棵树一棵树的迎着山坡向上前进,两人相差不远。突然,我在跳向下一棵树时,手没有抓牢,于是整个人向乘着滑滑梯一样向下滑,幸亏同学眼疾手快抓住了我,不然..这样的事最后我俩都发生了几次。上了有一半左右,将近6点了,太阳即将消失在对面的山后,我向他提议说不上了太危险了,太阳也快下山了他说没事没事,再往上走点,后来我又劝了他几次,他都说没事没事再走走看,最后,我们成功登顶,消失在山后的太阳又回来了。等到下到山脚,他一下扶住我哎呦我去,有点晕,没劲了可见他体力并不如我,但没有他的坚持,就算我有体力,也是登不到顶的。此事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后来我的行事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坚持的重要性也是在这时有了初步的概念。在这个社会里,很少有能不忘自己的初心坚持到最后的人,而其实这类人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这些具有极客精神的,在平常人眼里总是那么爱较真的人,往往能干出大事业。马云也好,俞敏洪也罢,他们所传递的,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即事业精神。
善,总被认为是很虚的东西,所以总会被人忽视,但其实它在做人做事,大事小事都有体现。在影片中,主人公张书豪的善良,云南李晓川的善良,藏族妈妈的善良,路人的善良,大夫的善良...所有人的善良贯穿于张书豪的骑行之路,也促成了他的成功。可以说,张书豪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善意的帮助,是不可能骑到拉萨的。身为理性的无神论者,不相信神明的我依旧相信着善与恶的存在。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限制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换句话说,人需要主动为善,善应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自主的,纯洁的,以真正的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然不配称为善。人们总说此说法有过于虚假,我却认为:不管这善多么虚无,多么令人失望,然此乃大道也。借用韩寒的话就是:众善只有够重,诸恶才能被诛。也应了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观后感《[收藏]电影《转山》观后感800字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电影《转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