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大象观后感

大象观后感

大象观后感

2022-12-20

关于大象观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大象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每一部新奇的影片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有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我们不妨把我们对影片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观后感要善于总结零碎和模糊的思想,找到其中具有突出性的进行描写。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作品观后感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编辑为你整理的大象观后感 ,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大象观后感 篇1

本片介绍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介绍大象男孩--祥祥。他是唇颚裂患者,不能说话、也不能进食。但是他很勇敢,又活泼好动,还会骑自行车呢!他三岁时就会自己插鼻胃管了。

他爸爸的牺牲是最大的,因为爸爸要努力工作赚钱帮他治病。可是祥祥的爸爸却在一次车祸当中,得了脑震荡,但爸爸还是要养他,非常不简单。

第二个故事在说机器女孩--珊珊。她很有勇气,因为她练习走路,不管走路再怎么痛,她仍然一直不停的练习,最后他终于成功的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第三个故事是说绵羊弟弟--多多的故事。他的身体很柔软,所以大家都叫他绵羊弟弟。多多长的很可爱,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孩,多多的脑部也有问题,所以很可怜。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祥祥很不幸,他妈妈不养他,而他爸爸脑震荡,但是祥祥爸爸还是一直照顾他,祥祥还做过气切,真可怜。我觉得如果我也得了多重障碍的话,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勇敢的去克服困难,面对挑战。

看完影片后,我想对影片中的祥祥说:你好厉害!如果我像你一样得了多重障碍,我可能不会像你一样那么乐观、活泼,我要向你学习。

大象观后感 篇2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沉重的电影,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很可怜,不能不令人悲悯同情。这样的电影是不太好开口评价的,否则就显得对这些人世间的苦难不够尊重。都这么悲惨了,你还在讨论艺术不艺术太没人性了点。

人间实苦,可是太阳照常升起。我还是想趁着刚看完电影记录下我的感想,这毕竟是一部值得记录的电影。导演的用心和电影的制作水平,包括音乐、摄影、场景氛围在我心目中都超过了国外同类型电影。

导演描绘了一个经济发展停滞,社会规范失序的北方县城里相互独立偶有交集的四个故事。里面四个家庭的家庭关系都非常恶劣,里面的人物人情寡淡到令人发哂。亲人之间毫无亲情,自私至极。社会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对陌生人毫无尊重,不帮自己就咒对方被车撞死,自家狗把人家狗咬死了一句关心的话没有,立马问我家狗怎么样了,自我自私至极。学校里的霸凌老师不管,而且还跟着欺负弱小!教导主任只想着自己的前途,还告诉学生,你们以后肯定有一半人要去卖烤串。黑社会横行,最后想逃离,去车站买车票还遇上骗子。这样的社会里,也有人活得还挺好,可都是些什么人呢?虚荣,自私、看开了的机会主义者,毫无良心阻碍的蛮横的人。而那些弱者们,有的人还在苦苦抵抗但是心力交瘁,有的人对世人冷眼笑对,有的人只好步步忍让。

电影中的人物,我相信现实中确实都存在。如果让我爸看,他可能还会说,哎呀这种人见多了,社会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导演只不过把这些人集中到了一起。另外,电影中的一些对话不是人物自然会说的,很明显是导演想要向观众说的。而总的来说导演就想说一句话:人生就是痛苦的,而且逃到哪里都一样。世界是一片荒原。-----这就是导演对这个世界的感觉。虽然极端,但绝非是刻意的,而是十分真诚的。-----看完电影后我才得知原来他得了抑郁症,并且在剪完片子之后自杀了。在抑郁症患者心里,痛苦的东西难以忘却而且会反复咀嚼。他对世界有这样的观感就毫不奇怪了。世人的丑恶,存在的虚无令导演十分痛苦。他也许对人有一种洁癖,但却不幸生在了泥沼污淖中。

导演诉说地很好,我甚至担心它会引起抑郁症患者们的共鸣而自杀。但我觉得它拿到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处女电影奖是合适的(够格,又不能再好)。我要澄清,我并不教条式地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才是好电影,现实主义电影在我的收藏列表中大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我之所以不给过高评价,是因为,如果你想讲的是这个现实世界,那么对现实是否有足够深的体察就成为了一个标准。当体察过于偏颇的时候,那就失去了描绘现实这一目的的根基。

一个抑郁症患者是无法跳出自己的情绪来拍这个电影的。而他拍这个电影的目的也是倾诉。有情绪本身可以使电影真诚而不空洞,但单纯的倾诉却让电影太戏剧化,而造成了自相矛盾----控诉这个世界,但控诉的却不是世界的原貌。

就感情色彩来说,这部电影当然是阴郁消极到极点。其实在音乐中也有一类音乐与此类电影相对应,例如鼎鼎大名的gloomysunday,或者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全篇没有积极的情绪。也许这些作曲家也是抑郁症患者或者在那段时间抑郁。作为一个有过轻度抑郁的人(对我比他好运),其实我的内心极易与他产生共鸣,不管是对这个社会,对人性,还是对家庭。甚至电影最后汽车在漆黑中行驶的画面也令我十分动容,我真想把那个画面截图下来,可惜我是在电影院。因为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将我的情绪吸进幽黑旷野。有次一个人旅行,傍晚时分我坐在大巴上穿过田野村庄。我用手机录下了在昏暗中飞驰而去的树木。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录这一段,我解释说,我在太阳下山天却未黑那一段时间会突如其来地多愁善感。倦鸟归林,可是人却常常是孤独的,四处飘零无处着根。所以我总是同情那些旅人,更同情连一个可以接纳他的家都没有的旅人。我有时候会想,假如我没有爷爷这样的亲情支撑,在困难的时候依然会有不竭的勇气么?我觉得不会。所以我从不敢指责其他人不够坚强。但是我也在想,其实这电影,或这人生也并非不能有另一种可能。我不相信决定论。

我个人不会沉浸在gloomysunday里,而更喜欢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中有苦难,更有与之搏斗的雄壮勇气和深沉的力量,绝不屈服。单纯描绘苦难,和与苦难搏斗,我更喜欢后者。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被命运蹂躏,但有一些人就仍不屈服。我相信精神。

抽象的来说,作品要有矛盾的冲突,更要试图对矛盾进行克服才好看,不管最后成没成功。所以当里面的女主角抡起棒球棍的那一刻,我对这部电影的评分直接上升一分。但是似乎也只能做到这样,我承认毕竟对那几个孩子来说,除了逃跑又有什么其他牌可以打呢。里面的老头说,其实到哪里都一样,留下来改变它才有希望。我想这透露出胡波本人也许曾有过这样的理想主义,可是也是一闪而过而已。老头最后坐上了离去的大巴,而胡波也自杀逃离了这个世界。这说明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世界是个荒原不值得留恋,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我多么希望胡波这样的人可以坚持下去,继续与一切搏斗。不要这么彻底地认定世界是一片荒原。为什么不像你自己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再试一试,再努把力,也许就活到了贝多芬那个年纪呢。

世界也许是缺少美好且冲突不开的,但是抱着美好愿望而不屈搏斗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创造了这世间最壮丽的东西,就像贝多芬的旋律。

大象观后感 篇3

大象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多数的时候,大象都能和人类和平共处,人类还能饲养大象。在古代,大象甚至可以成为战斗一员,战斗力难以估量,大象军队上战场,骑兵们看到都怕了,还敢谈什么进攻?

在温情喜剧片《我的宠物是大象》中,刘青云饰演的马戏团团长老齐,把四头大象当成儿子一样来饲养,这四头大象是马戏团的看家法宝,大象的表演最为吸引观众。但是,时过境迁,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保护,很多爱护动物的.人士都极力排斥大象表演。因为,把一头大象训练的能够出场表演,需要对大象进行非常残酷的训练,所以动物马戏团的表演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削减。

《我的宠物是大象》角度很特别,影片的矛盾就是集中在马戏团和爱护动物人士之间的冲突,富家女杰西卡(尤靖茹饰)一直到处保护动物,看到老齐的马戏团声势浩大宣传大象表演,当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反对,甚至还有砸场子的表现,行为比较偏激,但她爱护动物的确心切。

影片对马戏团和爱护动物人士这两方面都有如实地描写,马戏团为了梦想和养家糊口在奔波,爱护动物人士为了理想和动物在奋斗。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他们矛盾的核心在于动物,所以冲突不断。影片给出的态度是,两方都没有错误,但各自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因为动物是核心冲突点,自然是水火不容。

影片整体拍得轻松幽默,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刘青云饰演的老齐,是一个表面粗犷、内心细腻的男人,同时也喜欢拈花惹草。非常神奇,刘青云把老齐塑造得不是渣男,虽然老齐比较花心,但是因为他对动物和朋友都富有同情心,所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老齐的人设应该是风流不下流,而且当上了马戏团团长之后,老齐更多的心思是用到了大象身上,还算规矩的一个人。

老齐这样的角色,也只有刘青云能演得好了。因为这个老齐是个浑身散发魅力的角色,在电影里,几乎迷倒了所有的重要女性角色,他自己也泰然接受。能把一个帅哥风流男子演得这样张弛有度,也只有一向硬朗且演技出色的刘青云能完成了。

《我的宠物是大象》最特别的地方,还是在于向马戏团告别。何以这么说,影片描写的就是马戏团日薄西山的场景,已经是夕阳产业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全球的马戏团都是减少动物类表演,未来真的很难看到马戏团的表演了。可以说,马戏团的黄金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影片中的老齐马戏团的结局大家应该能猜到,但结尾并不悲伤,反而充满希望。

人类应该和动物和平相处,时代变了,让我们一起向马戏团告别。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1000字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去年金马的最佳影片,胡波导演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处女作也是绝作《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电影节的成绩就已是当年必看的影片,而导演的自杀更为之增加了话题度,在金马击败《药神》等拿下最佳影片稍微有些让人意外但同时也让人欣喜。


看了一遍后,觉得可能是处女座的原因,影片还是有一些瑕疵。

整体完成度可能略逊于《药神》,但其在电影这个行业的意义还是高于《药神》。

《药神》也是有着极高的社会意义,但从纯艺术角度来看还是多了些商业性。

《大象》的整体基调就是阴郁的。


从开篇到结束,画面都是灰暗的,这也算与本片的内涵与寓意相符。

但并不算显得压抑,这点应该就是导演的生疏了,至少我看完全片并没觉得喘不过气那种。

主题是悲丧,但表现的也不够突出,这些都可以算瑕疵;


另外台词也不少减分处,不少地方都让人很莫名,对白有些答非所问而且相当简略,能一个字说完就绝不会说两个字,这就让观众不容易入戏(可能也是看完并没有太沮丧的原因之一吧)。

台词中有太多的象征和隐喻例如满洲里的那头坐着的大象,可能不少人会有些懵,一些背景(比如几位主人公的家庭)都没有很明确的通过镜头或台词表现出来,但仔细看的话其实还是可见一斑的,寥寥数语中便能引申出许多信息。


最后关于台词,艺术性的还是有些的,可能是改编自小说的缘故,但因为文学上的话语在电影中不一定是合适的,或许还是编剧经验稍有不足。

再提表演,光看演员表,虽说没有一线明星,但几位主演也并不算路人,都是有过些作品小有名气的演员,男主也拿到了个金马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但看过后,个人觉得,演员能拿提名应该有电影本身的加分处。


可能影片整体的表演都比较收,尤其是章宇的戏份,放的地方并不算多,而光是看男主的表演,似乎也并没有特别出彩之,与同提名的徐峥以及段奕宏相较的话,还是有些差距。

章宇去年算是一个巅峰了 。

《药神》和《无名之辈》都是出色的电影,他在里面也都贡献出了极佳的表演,相较他在《大象》中的戏份,似乎还是前两者更出色些(这也与戏份有关)。


影片还有个比较大的问题,便是风格介于文艺和写实之间显得有些里外不是人。

文艺呢,国内的代表就是王家卫:台词、摄影、表演、配乐,都几乎成为了文艺的代表。

相较下,本片的文艺气息,自然是逊色许多;


而写实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李杨的《盲井》。

本片自然不能算是纯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中剧情设置、台词、镜头都是有文艺的成分,但作品又是有现实主义的,文艺和现实间的处理还是有些欠缺,显得有些阴阳不调。

个人觉得这两者间处理的十分优秀的便是贾樟柯,娄烨等,《小武》、 《天注定》、《颐和园》等等都算是文艺的现实佳作。

倘若胡波能有下一部作品我相信在这点上肯定会有进步,但可惜没有这机会了。


最为重要的,我认为这部影片表现了艺术的一种尊严,首先是时长,近4小时的片长可以说会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

但电影总归是一种艺术。

像文学一样,可能短篇,像小小说这些更适合当代快节奏人观看,但并不是因此就没有长篇小说的必要了。

电影同理,可能两个小时左右的片长更能讨好影院与观众,但艺术首先就不是为讨好观众而诞生的,只不过电影发展至今已经算是最为商业的艺术了。


很多人只把电影当作赚钱的方式,因而这样一部影片横空出世可以说是极为必要的,是对电影愈趋商业化的一种反抗。

只可惜,哪怕导演以自杀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捍卫自己以及这部电影这部艺术的尊严,可能也没法给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带来太多的波澜。

胡波导演走了,但他终归是留下了这最后一点遗产,也希望国内的文艺界能以此为滥觞,拍出些独具特色,不受羁绊的电影。

《大象》观后感300字


《大象》观后感

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课未果的 John(John Robinson),在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喜欢摄影的 Elias(Elias McConnell),在校园内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 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被人冷落情绪异常低落的 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

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 患难兄弟 Eric(Eric Deulen)和 Alex(Alex Frost)正在家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最后,竟然枪杀自己伙伴。

这部由HBO投资的电影很多细节来自 1999年 震惊世界的美国科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
影片探索了暴力如何侵入一个美国的普通高中,不过并没有提供答案。《心灵捕手》《我自己的爱达荷》的导演格斯范桑特在风格上继承了前作《盖瑞》。制作上更低调,没有明星,拍摄时也没有剧本,只使用一台摄影机。运镜简单而锐利,有说不出的冷静,如旁观者般的看着事件发生,没有任何情绪,但观众的感受却强烈无比。演员大部分是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该片是对青少年生活阴暗面的窥视,平实而独具洞察力,获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大象》观后感700字


《大象》观后感

《大象》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格斯范桑特的力作,因其对美国高中校园暴力事件的着力探讨,本片获200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大象》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独立电影,区别于好莱坞的主流商业类型片,它没有环环相扣的叙事线索,没有居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没有犯罪类型片中浓墨重彩的暴力镜头,也没有回避悲剧的光明尾巴。它有的是对校园生活平静美好和阴暗冷酷的辩证眼光,有的是对校园暴力事件成因的冷静挖掘,有的是对于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叙述,有的是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镜头。

本片的主角多达七八位,导演借着这些或普通或典型的高中校园里的男生女生们的日常点滴来对校园生活做全景式的描摹,这里既有平静美好的校园风景,同时亦不乏欺凌、流言、偏见等阴暗角落。有人说,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的毁灭了给你看。影片前半部所描绘的平静美好的校园日常和结尾处子弹横飞的暴力场景构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效果,它使人们痛心悲悯、沉思反省。

导演对校园枪击的悲剧成因也做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埃里克和阿莱克斯是校园枪击暴力事件的实施者,但他们并非天生杀人狂。在学校里,他们却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影片只是表现了他们受到欺凌的短短的一幕,但可以想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应该是校园欺凌的长期受害者。长期受到欺凌的后果是,他们逃避到纳粹思想的价值体系中,将欺负他们的同学想象为需要清除的社会渣滓。触手可及的电子游戏中的杀人场面也使得他们将现实中枪杀的严重后果消解掉了。对着校园平面图,他们冷静地筹划屠杀路线,仿佛去参加一场夏令营活动。这是全片最震撼心灵的设计安排,它促使人们反思:两个高中学生为何对屠杀同类如此随意?如此轻松?如此冷漠?

犯罪片中的暴力场景常常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奇观场面。子弹横飞、爆炸硝烟、血腥打斗一直是犯罪片的标配,它们满足着、宣泄着观众的攻击欲和暴力欲。《大象》中枪击暴力场景的导演设计是反好莱坞的。在这里,人物中弹倒地的镜头往往被虚化处理,血腥残酷的场景也就得到有效规避,从而,它不再是满足类型片观众对攻击欲的暗中宣泄,而是促使观众对悲剧事件保持冷静的间离态度,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

格斯范桑特导演是个抒情诗人。他的《迷幻公园》、《我私人的爱达荷》以及本片都不注重环环相扣的因果叙事,而注重人物情绪的抒发,日常生活细节的累积,MTV似的唯美画面,寓情于景的诗意空镜铸成他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本片同样如此。阴天乌云的空镜头在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在片头,镜头仰拍天空,乌云满布,快速移动,给人不详的预感。第二次在大屠杀前夜,天空阴霾,雷声轰鸣,预示一场悲剧即将降临。最后在片尾,悲剧过后,画面转接阴天白云,配上阴沉悲怆的音乐,见证了一切的天空仿佛也在痛哭和沉思。为人间的大不幸、大悲剧痛哭,为制造这大不幸和大悲剧的原因沉思。

《跳舞吧!大象》观后感800字


《跳舞吧!大象》观后感:认真搞笑,走心释情,这样的艾伦值得期待

艾伦领衔主演的《跳舞吧!大象》正在热映中。这一次,艾伦化身时而搞笑时而暖情的灵魂舞者皮鲍十,认真搞笑的同时,又不忘走心释情,成为影片当之无愧的戏眼、戏核。艾伦的表演,已经完全褪去了舞台剧、小品演员的光环,完全沉浸在剧情和角色里,实力的绽放也是有张有弛,可圈可点,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整个观影过程也都被笑声和啜泣声包围着。暑期档净心励志之旅,堪数艾伦主演的这部《跳舞吧!大象》了。

刚开始的皮鲍十,是一个有点颓又有点丧的草根男人。颇有舞蹈功底的他在万般无奈之际,企图用开办舞蹈辅导班的形式挣钱维生。但是呢,他的招生手法,有些不入门道,有蒙骗圈钱的嫌疑,直到黎春夏和她的小伙伴们的到来,皮鲍十才在互怼互撕的过程里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开始重拾信念,为梦起航。此时此刻的皮鲍十,在帮助黎春夏圆梦的同时,也书写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又颓又丧的皮鲍十很带感,无论是外在造型还是内心戏份,都非常贴近吻合于现实生活里那些被生活暴揍,被坎坷折磨的小人物废柴。艾伦在扮相上力求形似,很显然,艾伦对这些角色的扮演是很有生活经验的,所以仅仅从其衣着上就能透出几分草根的颓丧气质。言谈举止中,艾伦更是将现实生活里小人物的无奈、沮丧、颓靡拿捏的生鲜动人。一个小眼神,一个转身甩发的动作,分分秒秒间都精准传递出了皮鲍十那时那刻的心境与状态。艾伦的表演很投入很走心,观众看的也很入戏很流畅。

从又颓又丧,到又硬又燃又暖又稳,皮鲍十在《跳舞吧!大象》中的变化不可谓不大。硬、燃、暖、稳的皮鲍十,不仅体现在发型胡须服饰的变化上,更体现在艾伦始终在线的演技中。正如片中李菁菁扮演的角色对皮鲍十颜值忽高忽低的评价一样,如果说颓丧期的皮鲍十因为衣着邋里邋遢,行为举止油腻而显得不帅甚至有些让人厌烦,那硬、燃、暖、稳的皮鲍十则将艾伦的高颜值呈现的恰到好处。当剪掉长发、刮掉胡须、身着西装的皮鲍十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不少观众都发出了这才是我们的艾伦的慨叹。关键是皮鲍十的行为举止更配得上此时此刻的帅。艾伦的表演在这个时候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味道,从台词到体态,从表情到眼神,每个细胞所呈现出来的皮鲍十,都阳刚之中有柔情,暖萌之间见稳妥,硬核之上现暖心。从而让重生之后的皮鲍十,一下子就跃然幕上,铭印于心。在让人不得不慨叹皮鲍十前后人设差距之大的同时,更感佩于艾伦在表演上的突破,无论爆发力还是可塑性,都是肉眼可见的。

皮鲍十有很深的舞蹈功力,在片中也有不少舞蹈戏份。为了贴合角色,艾伦在形体上的管理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所以,即便艾伦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但在出演舞蹈戏份的时候,还是有模有样的。无论是穿上天使羽毛装束的柔美,还是一袭黑衣黑裤的英挺,皮鲍十可甜可盐、可刚可柔、可喜可厌的特性都被艾伦演绎了出来。特别是那场父子相拥,父亲用力猛锤皮鲍十的戏份,尽管皮鲍十鲜少台词对白,镜头也多是静态,但艾伦通过对神情的走心揣度,用心诠释,将这段让人心酸又让人泪飞的父子情呈现的既充满了戏剧冲突又洋溢着情感张力,是艾伦表演上的一段高光时刻。

认识艾伦主要还是因为开心麻花的舞台剧、春晚小品,以及一些大电影。不过,这两年,艾伦一直在努力用角色和作品重塑自己。尽管这些作品、角色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或不足,但艾伦的努力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艾伦不惧各种角色的挑战与考验,这样的艾伦怎能让人不期待呢?!

《跳舞吧!大象》观后感600字


《跳舞吧!大象》观后感
文/梦里诗书

用喜剧手法去呈现一段昏暗的人生之光,《跳舞吧!大象》虽然是一部预以励志的喜剧电影,然而电影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切的奠基应当建立在真实的的基础上,拿消费胖子的丑态当作笑料,在造作的选秀节目中突显励志,还自作聪明的打着同性话题的擦边球,如此励志,百无聊赖。

同林育贤的《滚吧!阿信》一样,其所执导的这部《跳舞吧!大象》仍旧是一个关乎励志的故事,但显然林育贤并没能吸取在前作中暴露的细节诟病,相反把这一问题更大程度的显现出来。电影故事也并非一无是处,女主角黎春夏本是少年宫舞蹈班 四小天鹅 的领舞,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沉睡了15年,15年后那个昔日纤瘦的小天鹅醒来却变成了体重两百斤的胖子大象。面对现实,心智仍旧停留在了13岁的她,用自己不曾变更的初心,执着追梦,但遗憾的是电影对梦想的感染力却停留在了自嗨的层级。

为什么这样一个关乎梦想,不放弃的故事,却无从动人以情?首当其冲的便是导演并没有接到地气,从明显用胖子制造的搞笑,到夸张的服装道具,再到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故事,作为一部喜剧励志电影,虽然没有必要苛求电影必须拥有多么缜密的逻辑,但电影至少需要用起码的真实去引人入胜,这一点不单是《跳舞吧!大象》,也是很多烂俗喜剧最终无从动人的根本。

乍看《跳舞吧!大象》,它是一个以身处低谷的小人物为出发的励志故事,但这部电影是用什么来鼓舞人心呢?在这部没几乎没有正常人的电影中,我看到的是随心所欲的情感演变,是打了同性擦边球情感却又牵强莫名的掩耳盗铃,是一碗用俗套的选秀节目,熬制的每个人都有一次成功权利的毒鸡汤,电影对初心追梦的立意本没有错,却错在用最拙劣的方式将其呈现了出来。

《阳光姐妹淘》里打动人心的是友谊,《海洋天堂》中感人至深的是父爱,每一部佳作都会有一个真正能在电影过程中被酝酿突显的内核,但这一点在《跳舞吧!大象》里却是缺失的,这部电影关乎友谊,关乎父爱,关乎小人物不屈的梦想,但当电影把这些全部糅合在一起,却没有能去形成情感的共振,正如电影将大象和阿童木都只是沦为了表象化的符号,电影刻意造作的煽情也无力去真正鼓舞那些带着梦想却笨重前行的成年人。

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愿意去陪你跳舞的挚友,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皮鲍十般的老师,黎春夏的义无反顾是因为这种角色只能存活在这若童话般的故事中,用煽情和浮夸伪饰的虚无,这样的一针象血又能让人精神多久呢?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原创: 木匠猿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沉重的电影,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很可怜,不能不令人悲悯同情。这样的电影是不太好开口评价的,否则就显得对这些人世间的苦难不够尊重。都这么悲惨了,你还在讨论艺术不艺术太没人性了点。

人间实苦,可是太阳照常升起。我还是想趁着刚看完电影记录下我的感想,这毕竟是一部值得记录的电影。导演的用心和电影的制作水平,包括音乐、摄影、场景氛围在我心目中都超过了国外同类型电影。

导演描绘了一个经济发展停滞,社会规范失序的北方县城里相互独立偶有交集的四个故事。里面四个家庭的家庭关系都非常恶劣,里面的人物“人情寡淡”到令人发哂。亲人之间毫无亲情,自私至极。社会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对陌生人毫无尊重,不帮自己就咒对方被车撞死,自家狗把人家狗咬死了一句关心的话没有,立马问我家狗怎么样了,自我自私至极。学校里的霸凌老师不管,而且还跟着欺负弱小!教导主任只想着自己的前途,还告诉学生,你们以后肯定有一半人要去卖烤串。黑社会横行,最后想逃离,去车站买车票还遇上骗子。这样的社会里,也有人活得还挺好,可都是些什么人呢?虚荣,自私、“看开了的”机会主义者,毫无良心阻碍的蛮横的人。而那些“弱者”们,有的人还在苦苦抵抗但是心力交瘁,有的人对世人冷眼笑对,有的人只好步步忍让。

电影中的人物,我相信现实中确实都存在。如果让我爸看,他可能还会说,哎呀这种人见多了,社会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导演只不过把这些人集中到了一起。另外,电影中的一些对话不是人物自然会说的,很明显是导演想要向观众说的。而总的来说导演就想说一句话:人生就是痛苦的,而且逃到哪里都一样。“世界是一个荒原”。-----这就是导演对这个世界的感觉。虽然极端,但绝非是刻意的,而是十分真诚的。-----看完电影后我才得知原来他得了抑郁症,并且在剪完片子之后跳楼自杀了。在抑郁症患者心里,痛苦的东西难以忘,而且会反复咀嚼。他对世界有这样的观感就毫不奇怪了。世人的丑恶,存在的虚无令导演十分痛苦。他也许对人有一种“洁癖”,但却不幸生在了泥沼污淖中。

导演诉说地很好,我甚至担心它会引起抑郁症患者们的共鸣而自杀。但我觉得它拿到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处女电影奖是合适的(够格,又不能再好)。我要澄清,我并不教条式地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才是好电影,现实主义电影在我的收藏列表中大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我之所以不给过高评价,是因为,如果你想讲的是这个现实世界,那么对现实是都有足够深的体察就成为了一个标准。当体察过于偏颇的时候,那就失去了描绘现实这一目的的根基。

一个抑郁症患者是无法跳出自己的情绪来拍这个电影的。而他拍这个电影的目的也是倾诉。有情绪本身可以使电影真诚而不空洞,但单纯的倾诉却让电影太戏剧化,而造成了自相矛盾----控诉这个世界,但控诉的却不是世界的原貌。

就感情色彩来说,这部电影当然是阴郁消极到极点。其实在音乐中也有一类音乐与此类电影相对应,例如鼎鼎大名的gloomy sunday,或者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全篇没有积极的情绪。也许这些作曲家也是抑郁症患者或者在那段时间抑郁。作为一个有过轻度抑郁的人(对我比他好运),其实我的内心极易与他产生共鸣,不管是对这个社会,对人性,还是对家庭。甚至电影最后汽车在漆黑中行驶的画面也令我十分动容,我真想把那个画面截图下来,可惜我是在电影院。因为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将我的情绪吸进幽黑旷野。有次一个人旅行,傍晚时分我坐在大巴上穿过田野村庄。我用手机录下了在昏暗中飞驰而去的树木。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录这一段,我解释说,我在太阳下山天却未黑那一段时间会突如其来地多愁善感。倦鸟归林,可是人却常常是孤独的,四处飘零无处着根。所以我总是同情那些旅人,更同情连一个可以接纳他的家都没有的旅人。我有时候会想,假如我没有爷爷这样的亲情支撑,在困难的时候依然会有不竭的勇气么?我觉得不会。所以我从不敢指责其他人不够坚强。但是我也在想,其实这电影,或这人生也并非不能有另一种可能。我不相信决定论。

我个人不会沉浸在gloomy sunday里,而更喜欢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中有苦难,更有与之搏斗的雄壮勇气和深沉的力量,绝不屈服。单纯描绘苦难,和与苦难搏斗,我更喜欢后者。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被命运蹂躏,但有一些人就仍不屈服。我相信精神。

抽象的来说,作品要有矛盾的冲突,更要试图对矛盾进行克服才好看,不管最后成没成功。所以当里面的女主角抡起棒球棍的那一刻,我对这部电影的评分直接上升一分。但是似乎也只能做到这样,我承认毕竟对那几个孩子来说,除了逃跑又有什么其他牌可以打呢。里面的老头说,其实到哪里都一样,留下来改变它才有希望。我想这透露出胡波本人也许曾有过这样的理想主义,可是也是一闪而过而已。老头最后坐上了离去的大巴,而胡波也自杀逃离了这个世界。这说明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世界是个荒原不值得留恋,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我多么希望胡波这样的人可以坚持下去,继续与一切搏斗。不要这么彻底地认定世界是一片荒原。为什么不像你自己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再试一试,再努把力,也许就活到了贝多芬那个年纪呢。

世界也许是缺少美好且冲突不开的,但是抱着美好愿望而不屈搏斗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创造了这世间最壮丽的东西,就像贝多芬的旋律。

关于功勋观后感1000字


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关于功勋观后感,现在社会很多人都特别喜欢看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新的感受。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实际联系,要有时代气息,才能有真情实感。针对作品名有什么好的观后感可以参考呢?

关于功勋观后感 篇1

老师每次推荐的影视都特别好,很值得反复观看。这次仅观看完袁隆平和屠呦呦两个单元就已经感到热血沸腾,预告片里的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袁隆平这样袒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

《功勋》共分为八个单元: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雷佳音饰)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于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作为奋战在环保事业战线上的一名知识分子,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身外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外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关于功勋观后感 篇2

在观看电视剧之前,同学们对“共和国勋章”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而《功勋》作为现实题材类电视剧,将八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截取这些人物的不同人生阶段,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拼搏奋斗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每个人是平凡的,但又可以是伟大的。每个人是普通的,但不普通的功勋也正是由普通的人缔造的。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最终汇聚成了一幕幕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激励着大家努力前进。

在观看电视剧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这些时代最闪耀的星致敬,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著精神,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生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人人争做英雄,英雄才能不断涌现。今天,我们以这些时代之星为荣,明天,我们将会成为新的时代之星,用自己的热来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光芒来照耀祖国!

关于功勋观后感 篇3

看完纪录片后,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蛰伏生活?”后来,我也在纪录片中找到了答案:是共产党人即便身处险境,也保持初心不变,本色不改的坚定信仰。

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永远不忘记自己的初心。而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百年以来都紧紧围绕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十六个字。一个人拥有了坚定地理想信念,就如同拥有了刀枪不入的铠甲,拥有了无畏一切的力量。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扪心自问,倘若出生在战争年代,我能否像先辈那样用生命守护中国共产党,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中所言:“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永恒的,能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一颗铺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石子,那是无比光荣且值得骄傲的。

回到现实,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那样如履薄冰的潜伏,但时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仍在传承。作为生于祖国繁荣昌盛之际的90后,更应认清在这个时代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和使命,将青春岁月融入到民族发展的大业中去。作为一名中铁大桥局的员工,一名基层的建设者,钻研专业知识,开拓视野,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基础建设的浪潮中去,以思想的高度引领工作的深度,在平凡的岗位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关于大象观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象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