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

[参考]《芳华》观后感范文精选。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之一,我们的思绪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此时可以将观看时内心的诸多想法写成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你对写作品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掌握了多少呢?下面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芳华》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颜色,而有的人哪怕活在一片灰色中也坚信能等到灰色变为彩色。我想,刘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不知道文工团的人在叫刘峰“活雷锋”时,有多少人是在嘲讽,又有多少人是在由衷地称赞。在那个将品质看得比金钱更重的时代,品质和名誉无疑就好比如今的金钱,是一个人珍贵的财富。而刘峰这种雷锋般的做法,就是在积攒自己的财富。他帮家在北京的战友带东西、不顾生死地抗洪抢险、帮买不起沙发的战友做沙发、甚至当炊事班的猪跑了时第一个想到求助的对象就是他……我相信,出身贫苦的刘峰是发自真心的爱文工团,爱那个接纳了木匠儿子的文工团,那个他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文工团。我想,没出事前的刘峰是坚信在文工团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将之前灰色的人生绘成彩色。

而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的郝淑雯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是彩色的。军长的女儿可以理所应当地在文工团里当上室长,可以理所应当地成为女兵们的头儿。天生丽质的林丁丁和才华横溢的萧穗子默认了这种生物链,出身想对平凡的她们同样爱着这个文工团,也同样渴望活出更美好的自己。而那个从未被善待的何小萍,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将成为这个文工团的笑话。

可能我们身边很少有刘峰那种活雷锋,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像何小萍那样的“灰姑娘”,那种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公主的灰姑娘。从未被善待的她期待着成为能够被善待被尊重的解放军,却不曾想等到的是被不停地耻笑和孤立。我想,汗味和军装照只是她被嫌弃和孤立的借口,根本的原因还是她不愿认同文工团的生物链。我相信萧穗子和林丁丁们的内心是善良的,郝淑雯的调侃和戏谑也非出于有意,但隐藏自己的怜悯做一个看客的成本远比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去和何小萍做朋友的成本低。就这样一个一直不被善待和认可的人,却突然被施舍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舞蹈A角时,她体现出了发自内心的抗拒,一种夹杂着委屈、愤怒而又不做作的抗拒。

我想刘峰和何小萍的青春芳华在被文工团下放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的炮火和潦倒的人生。而郝淑雯林丁丁萧穗子们的青春芳华也随着文工团的解散而结束。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变革消磨尽了那个文工团大院里最后一丝青春的气息,萧穗子的热枕和金链子终究没能敌得过郝淑雯的门当户对,可能军长的女儿和副司令的儿子就应该天生一对儿;林丁丁在医生和摄影干事间犹豫徘徊过后终究还是投入到了未曾相识的华侨的怀抱;而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命途多舛的人最终在晚年相依为命……

岁月不能抹去记忆,但岁月可以将一段记忆擦拭得熠熠生辉。从那个文工团大院里走出来的萧穗子刘峰郝淑雯们在世俗中浮沉多年以后最终还是坐在一起温馨地追忆起了那段定格了他们的芳华的岁月,那些各自被中伤、委屈苦痛的瞬间在多年后都化作了轻微的摇头和叹息。哪怕曾经不被善待的人,也会怀念那时芳华的自己,或羡煞,或叹息。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2

从电影院出来,内心其实五味杂陈。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几次,却在最后都归于了平静。

电影《芳华》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好结局,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刘峰和何小萍,他们的结局并不算好。电影中用了一个词语——“相依为命”,应该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他们的后半生。

芳华路上到处都是抉择,不同的选择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结局。无论是刘峰、何小萍,还是萧穗子、郝淑雯和林丁丁。

电影着重聚焦的五个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抉择和不同的命运。

刘峰选择放弃读大学的资格,为了林丁丁。又因为表白被拒,因为林丁丁的自保被迫离开文工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上了前线。

何小萍选择放弃了与她而言没有人情味的文工团,为了刘峰。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去了野战军医部队,在战争中也上了前线。

萧穗子,整部电影的讲述者,也是内心最为平和的一个人。她性格好,所有人都能跟她打成一片。她心地好,是文工团女兵中唯一对她释放善意的人。她人缘好,去前线当记者时,所有人都对她依依不舍。但她也有遗憾,直到文工团解散前夕才将心中的情思写在情诗上,却得知心上人已经和她的朋友在一起了。

郝淑雯和林丁丁,故事中家庭条件最好的两个姑娘,一个用“门当户对”击碎了萧穗子整个青春的悸动,一个为求自保让深爱她的刘峰被迫离开了文工团。故事的结局,没有反转,没有悔悟,她们还是她们,眼中的骄傲从未改变。但富足生活背后的精神的空虚和失落,她们的骄傲让她们不会说出来。而我们,也只能通过她们的眼神和只言片语才能明白。

刘峰是个好人,只知奉献,甘为绿叶。他不是没有私心的,林丁丁就是他的私心。除此之外,他依然是个好人,不计回报地将青春挥洒在部队之中。

而何小萍是个可怜人,童年饱受冷眼,进入文工团后受到了欺负,在前线当了英雄模范后却因为战争的刺激,神经出现了问题。直到文工团的最后一次演出,台下的何小萍忍不住跳起了那段刘峰陪她排练过的舞蹈,精神才逐渐开始好转。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哪怕何小萍对这里失望透顶,文工团却也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骨髓之中。

命运没有因为他们的好和他们的可怜,就变得更加仁慈。

但是他们却未曾说过一句后悔。

这恐怕就是人生吧。恰恰也是刘峰和何小萍内心的强大。欣然接受命运,欣然接受自己选择后的人生道路。

在镜头定格的那一幕,历经岁月沧桑的刘峰和何小萍相拥在长凳上。没有表白,没有盟誓。只有何小萍很多年前未能说得出口的那句——“你能抱抱我吗?”和刘峰仅存完好的左臂完成了很多年前的那个拥抱。

他们是强大的。也许远没有郝淑雯和林丁丁的生活富足,但强大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刘峰和何小萍的身上有一种其他几个人看不到的坚韧,哪怕时代在巨变,他们也在变动中坚守住了自己的内心。

整部电影其实看的是故事,读的是命运。大环境下的碾压变迁,每个个体的抗争与选择。命运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顽强的。欣然接受自己做下的每一个选择,欣然接受命运安排给自己的每一个挑战。

人活一辈子,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也就足够了。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3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节课上睡着了,一觉醒来还在初中的教室里。老师的粉笔迎面而来砸到你的脸上,提醒你,上课不要睡觉。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阳光洒在脸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这是我们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的场景还原,也是电影《芳华》最大的主题。

它最大的痛处在于再也回不去了。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就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

文工团解散的时候,所有的人哭得稀里哗啦,舞蹈指导老师抱着政委哭着说:“政委,为什么要解散文工团?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每次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散伙饭,我明明觉得这样的学习生活无趣又累得要死,盼着它快点结束,可是真的快要结束的时候,又非常舍不得,这里埋葬着我的整个青春啊!

何小萍穿着病服在月下独舞,那是全片最美的片段。刘峰遭人陷害,被开除出文工团,几乎所有人和他划清界限,那是全片最残酷的片段。

刘峰唯一一次释放,就是对林丁丁表白,拥抱了她,这个拥抱却让他万劫不复。何小萍唯一一次释放,是拿了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作为新人的她,却永远被室友们钉在耻辱柱上面。

《芳华》怀旧美好的画面背后,展现出来的,是无奈的现实。

“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这句话是我在全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把何小萍和刘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条线,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

刘峰被迫的离开文工团,只有她一个人去送行,临走前赌气似的大声喊,想让所有人都听见:“我明天早上来送你!”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团队里的人集体背叛了刘峰,只有何小萍觉得他是一个好人。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疏远?因为三观早已不同。

刘峰和何小萍都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人,何小萍看穿了文工团所有人的勾心斗角,利己主义,即使给她跳主角的机会,她也不屑与那些人为伍。

后来她从文工团离开,跟随刘峰的脚步去当了一个战地护士,她在病榻前,那个十七岁的士兵问她有没有心上人,她说:“我配不上他(刘峰),他是个很好很好的人”,看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多年之后,萧穗子成了知名记者,林丁丁嫁给了华侨,陈灿变成了地产商,郝淑雯跟他有了孩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刘峰断了一只手之后,变成了一个从事书籍运输的小贩,他的车子还让城管收了,自己没钱交罚款。

刘峰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自足而充实,他和何小萍相约着一起看望那些在战争中死亡的战友。

电影在最后用萧穗子的角度说:我是在20xx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只有那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4

看过电影《芳华》后,便找来原著读了起来,读后发现,还是更喜欢电影的表达。电影里稍显圆满,是我愿意接受的表述方式。而原著则一针见血地剖析了人性的弱点,结局也令人惋叹。

《芳华》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文工团里的少男少女们有关青春的故事,以及各奔东西后为了生活过出的世间百态。他们的生活有幼稚也有成熟,有欢乐更有泪水。

故事的主角刘峰,又名雷又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团里不管谁有了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是出了名的“活雷锋”。他爱上了团里的上海女孩林丁丁,如果丁丁也爱他该多好啊,那么他的命运也许就不会那样曲折。可一个“如果”包含了多少的无奈与辛酸,丁丁不爱他,所以在刘峰与她发生肢体接触时她下意识的喊了声“救命”,这一声“救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刘峰推进了深渊,让这个给过大家无数帮助的楷模走入了黑暗。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他们那个时候其实对刘峰是有妒忌心的,总盼着身边这个“圣人”可以出点乱子,自己不想着进步,似乎别人退步了,自己和模范的距离就近了。这一天终于被他们等来了,他们抓着了刘峰的“把柄”,刘峰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罪名,被下放到伐木林、参加越战失去一只胳膊、转业、再也没有爱上任何人、患上癌症离开世界。

刘峰因为林丁丁而误了终身,而书中的另一个女主人公何小曼也因为刘峰误了终身。

小曼的童年十分不幸,父亲因忍受不了“迫害”而自杀,母亲带着她改嫁后,她的生活里便充满了阴霾,本以为进了文工团就可以开始新生活,可大家不喜欢她,男文艺兵都不想与她搭档跳舞,刘峰自告奋勇地跟何小曼合作。从那时起,小曼就爱上了刘峰。读后感·可刘峰不爱小曼,他只是想给小曼最单纯的帮助,仅此而已。可刘峰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小曼的世界。

刘峰患病最后的时光,何小曼陪在刘峰身边,他们没有结婚,也不是恋人关系,刘峰坚守爱情,小曼用爱陪伴。

读完故事,心里隐隐作痛,为刘峰,为小曼,为那个被作者撕裂的大结局,为这个不美好的故事。然而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性,每个人都不完美,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不想为他人所知的地带,也难免因自私给他人带来无意的伤害。努力的生活,但难免会事与愿违。面对命运,生命如此渺小,我们无法为所欲为,更无法左右他人的感情。幸运的是我们都拥有一段无畏无惧的青春,可以尽情哭、尽情笑、大胆的去追逐。生命终将逝去,但夺不去的是那段永恒的记忆,认真生活的岁月永远都是芳华。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5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影《芳华》昨天上映了,轩主也赶了一回时髦,昨天晚上买票去看了冯小刚这部新片。由严歌苓创作的小说已经看过,电影是严歌苓和冯小刚联手打造的,也是他们对于自己那个时代的一种总结吧。

说实话,电影并不特别吸引人,也没有大片的那种震撼感。可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还是把人带入那个特殊的的历史时代,这也许就是编剧、导演的本意所在吧?

电影浓墨重彩的描写了部队文工团的好人刘峰,还有文工团的几个女演员。好人刘峰被称为“活雷锋”,在那个年代这是个了不起的称号。记得轩主小时候学习就号召“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精神可谓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而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也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一个完人,不能有自己的私生活。这就是刘峰的悲剧所在。女一号何小萍是刘峰带到部队的新兵,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到来却引起了文工团老战士的一致反感,所以何小萍在部队过的并不如意,好像人人都在故意针对她一样,当然,好人刘峰除外。何小萍的一切都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因为身体有味道,跳舞的是时候没有男演员愿意和她跳,还是刘峰出来拯救了她。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恋爱是一种罪过,特别是部队这样一个雄性云集的场所,女性凤毛麟角,而文工团却又是女性集中的地方,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恋爱风气的蔓延。所以当刘峰抱了林丁丁之后,被严肃处理也就不奇怪了。当然,领导还是手下留情了,并没有开除他的军籍,只不过把他调离了文工团。何小萍在唯一的朋友离开之后,也失去了留下来的理由,所以才有了她去卫生所的一幕。最起码在卫生所,通过自己的努力,何小萍融入了所在的群体,这和她在文工团的遭遇大相径庭。

说句题外话,看了好人刘峰的遭遇,轩主有些明白了早些时候退伍军人闹事的原因了。一个过去总是模范的.军人,一个战争中立下战功的英雄,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处处受到刁难,怎么能够让军人安心?而我们整个社会仿佛已经忘记了他们,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对整个军人团体也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当然电影也有一些细节值得磋商,比如说电影中说好几个战友的亲人都解放了,言外之意是她们的父母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在那个年代,政审如此的严格,亲友中有问题的人肯定不能进入部队吧?那个年代讲究一个“根正苗红”啊!当然如果是大人物另当别论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代人的芳华终究会有落幕的一天,愿芳华能够被人重温吧!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6

今天,20xx年12月17日,周日。带女儿去望京华谊兄弟影院观电影《芳华》。我是12月15号从网上订的票,当时已经没多少剩余的座位可选,这是我平时买电影票所少见的,可见这部电影还是颇受欢迎的。

进场以后感觉座无虚席,以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为多。没有毛孩子在场,整个观影过程很安静,一刻难得的寂静。坐在我旁边的女儿不停地抹眼泪,这也是以前带她看电影时少见的,虽然她有点多愁善感的性格。

我没有体验过部队生活,也没有什么文艺细胞,但还是被电影多里描述的那个我们所经历的的时代气息所感染,想起自己学生时代诸多往事。在订票APP格瓦拉里看到电影《芳华》的一句推广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生活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但心灵孤寂的时代,对过去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的回忆会给我们些许的温暖和慰籍。

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韩红演唱的片尾曲《绒花》响起,不像以前看电影,这时候大家纷纷离场,而今天很多人坐着不动,似乎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或者是被熟悉的《绒花》的旋律所吸引。我自己也想静静地坐一会,缓缓神,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里走出来,回到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高科技时代。面对我们的同类已经够复杂够闹心的了,很快还要面对和我们一样高智商的机器人,想想就让人更加头疼。

不由得感叹我们已经昔日的芳华不再,已是人到中年,只有对过往的依稀记忆,而且似乎越来越模糊,有时候感觉已经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真实地存在过。

片中《送别》和《绒花》两首老曲子勾起我无限的回忆,思今抚昔,感慨良多。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还是需要去面对。一句话,感恩知足,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再加一句话,感谢冯导,他总是能以他的良知给我们以不断的惊喜,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

女儿回家之后,从亚马逊上订购了几本严歌苓的小说电子书,我家的文艺女青年似乎对我的马鞍山老乡严歌苓女士的小说和编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估计是又有了什么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今天的芳华是属于她们这一代的。

她们是幸福的一代,还是我们是幸福的一代,现在想来是很难评说的。也许是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但从内心我希望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幸福、更幸运。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里青春吐芳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芳华,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永恒的记忆,也让我们内心温柔缱绻,永志不忘。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7

《芳华》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刘峰和何小萍在车站座椅上相拥而坐,悠扬唯美的歌声《绒花》和画外音同时响起......我突然间觉得这画面是那么美,美得不忍心让它逝去。

这是两位历经了岁月风霜经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刘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刘峰懂得,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语,这是刘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结局。

“他们话不多,但是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画外音诠释着一个好人内心的温暖,这是上天赐予好人的礼物,收获内心的充实和温暖,物质上贫瘠,但内心富裕、温暖有力;于他们而言,他们的灵魂属于自己,属于自己坚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们抓住了自己能够抓住的幸福,拥有了自己所能拥有的生活,也并没有放弃自己不该放弃的坚持。

因此,片尾曲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把眼泪忍回去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内心富裕有尊严。

《芳华》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电影,《芳华》拍的是谁的人生,为何能赚走这么多眼泪?

刘峰,一个愿意付出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却命运波折生活困顿。一个处处帮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错过机会,一次一次地被社会大潮推着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并非自愿的改变,用尽了全力,却并未得到常人眼里所谓成功的人生。电影看似在表现好人刘峰的命运,实则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写实的电影击起大家的共鸣,这便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在时代大潮面前,文工团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从也必须服从,让你上战场,让你下医院,让你当英雄......普通人没有能够扭转趋势的大潮,也没有能够对抗强大的团体,唯一能够保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

人生的芳华时代,理想飞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年轻的特点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幻象美好。可历史的现实是,在时代大潮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先知先觉,也没有多少人不会迷失,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实现完美转身,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运。《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所谓普通人就是,总有梦想遥不可及;比如林丁丁,梦想可谓破灭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萧穗子,心爱的人最后成了闺蜜的老公;又比如刘峰和何小萍,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艰辛和不易。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这些现实生活里的你们和我们,都在经历着冯小刚镜头下的人生,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冯导对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远会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指着前方告诉你,这才是生活。《芳华》的创作是贴近生活真实的,不同于陈凯歌的作品。我曾经和朋友笑谈,如果把他俩比作画家,冯小刚是写实派,陈凯歌则是抽象派,写实派的作品比较容易被读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确也需要厚实的功力,而冯导在我眼里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8

20xx年1月6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芳华》。影片中的一句旁白,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影片中的何小萍就是那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而刘峰就是那个善良的人!

何小萍满心欢喜来到文工团,想着从此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可现实却一次次浇灭她美好的理想!她想要照军装照,心里有着美好而卑微的念头,想寄给劳改营里的爸爸看,可是部队里演出服发完了,只能等夏天,还有好长好长时间啊,太久了太久了……。以前在家里太受冷落,她做不到一开始就落落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如何用体面的方式实现自己其实并不过分的愿望,舍友的明嘲暗讽和过去经历的排挤压迫让她实在不敢开口借,怯生生地想让一切静悄悄地实现,然而害怕的事情最终发生,因军装照摆在照相馆的橱窗里而被揭发,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不仅被发现了,而且因为羞于承认,被更加激烈地围起来指责批判!

一个从小就被欺负得怯生生的小女孩,她怎么无师自通学会磊落?但就因为一次的不磊落,从此以后文工团里所有的丢脸现世的坏事大家都会扣到她的头上,“她是全世界最臭的”,“那个塞了搓澡海绵的文胸也一定是她的!”大家都嘲笑她、排挤她,她怎么躲也躲不掉,怎么辩解也没有人听。所有男演员不愿意和何小萍搭档的时候政委说他很心寒,但他的心寒可能更多是建立在集体的利益,因为大家没有为了表演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而心寒。

可是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人不盲目地附和这些排挤,不怕被孤立,单独站出来明确表示接受她、支持她,在没有人愿意给她伴舞的时候,这个人挺着抗洪受伤的腰说他愿意!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只有善良的刘峰同情同样善良的小萍,他们珍惜善良!

从前那些她受到的委屈、祈求保护和安慰的的书信送到了劳改营里渺无音讯,等来的只有一份父亲死亡通知书,而刘峰的出现就像一道光打在了何小萍原本一片漆黑的.世界里,这份温暖让她有了一点点勇敢,这点点的勇敢足以点燃何小萍一生的善良。足以让她在刘峰被流放的时候不顾旁人的眼光为他送行,足以让她在刘峰上战场的时候日思夜想,足以让她在刘峰落魄残疾的时候悉心照顾、守护余生。

在文工团里平时也只是让何小萍打杂,不管何小萍心里有什么感受,当在高原上卓玛摔伤膝盖,为了演出任务,为了让何小萍乖乖跳完A角,政委要求所有人对何小萍装病的行为装作不知,把她拉到演讲台上架到了人民英雄的高度,可是表演结束后却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何小萍我们知道你装病:直接把何小萍指派到残酷的救援前线。政委这种处理方式太冷酷了。何小萍笑了?苦笑。心寒的笑!

文工团的善良和残酷,投射出了一个社会的善良和残酷,其实并没有年代的界限,这些善良和冷酷,现在这个时代也一样在上演。但我们不要因为有残酷的现实,就拒绝善良,否认善良!我们应珍惜善良!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9

什么样的电影能使观众流连忘返,一天之内两次进影院看同一个电影呢?

新片《芳华》公映的第一天,我就体会了一次意犹未尽,二次进影院欣赏影片的冲动……

此片由冯小刚导演,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黄轩饰),和从农村来,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饰),“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钟楚曦饰)、林丁丁(杨采钰饰)、郝淑雯(李晓峰饰)、陈灿(王天辰饰)等人,在现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的命运又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从来不需要刻意想起,但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电影开篇是久违的"八一制片"雄伟的解放军军歌,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年代。一曲动听的"绒花"旋律让我浮想联翩。不禁想起我的博客《老照片》,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共鸣。我们是生长在同一时代的同龄人。那个年代我们和影片里的文工团里的年轻人一样充满理想和激情。影片里饱含了对美好青春年华浪漫的怀念,感受到那个年代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等等……

影片中叙述的是好人刘峰和几个女兵的故事,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命运构成的不同色彩的"芳华"。当主人公刘峰受到不公平待遇,被下放到遥远的边疆连队,一首悠扬"送别"音乐响起,仿佛眼前出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此情此景,我突然懂得了这首歌的含义,其实生活就是不断送别的过程。特别是在看到影片的后半部,战争牺牲的惨烈及最后文工团撤编等,一首撕心裂肺的"驼铃"歌曲,战友们如此难舍难分的场景,几次令我控制不住的落泪。那个年代剧中人的"芳华",虽不是感同身受,但依然被深深地感动。

如果说《芳华》中最感人的一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最后萧穗子的那句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风生,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曲终人散,但我仍然沉浸在剧情中不舍离去……感谢冯导、感谢作家严歌苓在年终岁尾奉献给中国影迷乃至世界影迷的一部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大片,影片留住和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芳华"……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0

这次,校园安排全校师生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飞扬的芳华》电影。

影片的最初一会儿就让咱们理解了这是一部写支教日子的电影。支教日子的艰苦从第一天就开端了。学生将饭递给封教师时,只要一碗没有多少油的菜。封教师在咽下一口饭后的场景让我感动了,学生在封教师饭下竟藏有“肉”。要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肉”是多么地宝贵。这样的开篇也让我对他们支教日子的火急想了解。

“校长妈妈”是如此地忘我,她扎根于大山之中便是为了孩子,患有肺癌的她顾不上去看病,在一次为校园弄排水水沟时,她在雨中忽然晕倒了,我的心都颤了一下。这是多么好的一位校长啊,怎能就这样倒下!而之后身体虚弱的她在刚康复了一点后,又投入到了作业傍边。她倾泻了自己的汗水在教育上,这便是底层教师的一个缩影。

暴雨降临之时,孩子们都还在厨房协助,房子在这时变得岌岌可危。果子教师立马命令让同学们从速脱离屋子,大多数孩子都有秩序地逃了出来,但仍有一个小女子还未出来。娇娇教师发现后毫不思索就冲进去救孩子。房子顷刻之间倒塌了,我的眼睛一会儿湿润了。她的举动是多么地感人。一起也惧怕这位教师就这样走了,幸亏还没事。揪着的心一会儿舒坦多了。她便是一位美丽而勇敢的人民教师。实际中便是这样,有些教师便是在自己的作业岗位上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

山娃子是一位如此明理的小孩子,在“校长妈妈”患病时,打着手电筒一个人在河里寻觅石蚌来给“校长妈妈”弥补养分,他为了“校长妈妈”也居然把作业本撕了来补窗子上那些破洞,而作业他则在那些河里的大石头上完成了。鳞次栉比的一片,可知他是多么酷爱学习。看到这儿,我感到自愧。我几乎无法与他比,不过我也能尽自己的全力。一起我也好想尽自己的一份尽力来协助像他们这样的孩子,他们真的需求咱们咱们的协助。

电影中有着很多处令我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也让我想起了当初到咱们校园支教的教师。其时这些支教教师上课是多么仔细,课余时间又都是和咱们在一起,和咱们打成了一片。其时的点点滴滴仍旧明晰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

日子中便是有着那么多的志愿者在做着自己的奉献,如果有时机,我也期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给他人带来温暖。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芳华》观后感范文通用


看电影和看书很相似,只不过书的呈现形式是静态的,电影是动态的,在看完一部好影片后,我们可以试着去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回忆作品情节,保留当下感受。写观后感时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感想,你知道作品观后感的基本格式规范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芳华》观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芳华》观后感范文【篇1】

当电影片尾镜头定格,响起韩红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这一幕让影院的许多人泪目,包括我身边的一众年轻人,即使过了片尾,也久久不愿起身。

最灿烂的是青春,最灰暗的是战争,两者碰撞出的故事,唤起了那个年代那一辈人共有的记忆——美好却现实。

影片的男一是个活雷锋,几乎集中了那个年代纯真年轻人的所有优点。明明想上大学却让给别人;努力攒钱为没钱结婚的战友做了一对新沙发;文工团的脏话累活也全都是找他。无私谦让,勤俭节约,却奉献他人。本是芳华人生,却因爱情的冲动,被人强告一状,以至于被组织批评流放。而那些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为了划清界限免受牵连,都装作与他不相识。就连最后的送别,也只有何小萍一人前来,欲言又止的画面,看得我心酸,却让我看到了两个人的惺惺相惜。

两个人的故事就如这部影片的热门影评一样:或许因为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影片的女主何小萍也是经历悲惨之人,亲生父亲被打成右派,继父的家庭也没能给她带来安心与幸福,本以为进入文工团就可以重新开始,却不想她处处遭人嫌弃。因而自卑的种子萌了芽,以至于当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光鲜亮丽之时,羡慕而落寞的她一人偷偷离场,草坪上,月光下,病号服,音乐中,动人的芭蕾舞姿,脸上的享受还是会令我动容。

那时,我想到的东西有很多,想到自己曾经也多年跳舞,对舞蹈的渴望与享受与何小萍的眼神无异,也顿时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角梦,但现实于每个人而言却也同样不公平,即使是小小的文工团。

时光流转,你依然是我念着的人。多年后,何小萍离开文工团成为战地护士,凭着坚韧的性子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英雄,当她再遇刘峰,他不再年轻,拖着残疾的身子,可善良的模样,一样是何小萍心里的样子。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何小萍如此喜欢刘峰,可因为自卑,便只能错过。以至于当何小萍给刘峰说:其实十几年前我就想给你说的那句话:我想让你抱我一下。当刘峰抱过来的那一刻,自认泪点高的我一瞬间眼泪就掉了下来。这是我喜欢的爱情结局,何小萍爱刘峰,即使刘峰不爱何小萍,却给了最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何小萍用爱陪伴,这样的感情是值得倾佩的。

或许因为年纪尚轻,对军人,文工团,那个特殊的年代我都没有倾向,没有感觉,因而在看这部影片时我看到的并不是情怀与记忆,我看到的只是不多的几个人物的一生,或悲或喜,现实的生活却也折射了对于芳华人生美好追求的不同意义。或物质,或善良,或聪明……

看这部影片,或许便就是在看人生的过程,嬉笑怒骂,欢声笑语,苦涩酸楚都会有,但愿青春岁月永芳华。

《芳华》观后感范文【篇2】

禁忌总有一种让人着魔的魅力。芳华的故事,是在一个充满禁忌的背景下发生的。

不由得让人想起小学门口面馆的烤鸡翅。这大抵是我活到现在吃到过的最独特的一种。闻起来是一种细密的香气混着焦糊的味道。鸡翅的独特就在于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简直是在口腔中炸开的香甜。秘诀就是酥皮外面裹着的香脆的面包屑,大快朵颐的时候会粘在嘴角,掉在盘中,急忙去舔盘子的时候,柔嫩的鸡肉已经让人无暇顾及面包屑了。没见过吃这种鸡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数人都是看着厨房,咕噜咕噜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为大人们说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不禁让人唏嘘,想想当年每个中午都在小面馆吃的唏哩呼噜的日子,居然已经过了十年。店主都换了好几个,而我再也吃不到这个烤鸡翅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它变得更好吃了,现在打下这几行字还觉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

芳华的时代,似乎处处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谈情说爱,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寻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买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敌不过当年偷偷摸摸翅的一只烤鸡翅;今天的我们自由自在,却索然无味。芳华的世界充满荆棘,却恣肆张扬,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致美丽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贵的服装,怎么可能比得上当年一套干净挺刮,英气逼人的军装?天天都能品尝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够和被窝里悄悄地小口咬着的巧克力抗衡?

在小情小爱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声大胆的告白怎么可能比得上送给所有人芝麻糕,只为了送你一块的感动。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实一样都没有少,反而在时代重压的磐石下,顽强地开出了一朵朵花。我向来以悲观的眼光读书,在悲哀的时代,人们的快乐更像是自我欺骗。然而文字中,却藏不住的是嬉笑欢闹的美好。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悲剧,但是他们的生活,有过这样的色彩,也让人动容。

《芳华》观后感范文【篇3】

每个生命都有终点,从出生那一刻,我们就开始走向那个点,一步一步、越来越近......

所有的人和事和物,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消失殆尽。我们想铭记,把他们写在羊皮卷上、刻在石碑上、写在古老的纸张上,最终还是被时间的长河洗劫一空,只言片语中,仿若还能看到,曾经的芳华。

都说岁月无情,其他它已经足够小心翼翼,每个变化都细微到让人不易察觉,好像变化根本没有发生,好像一切还是从前,对于它的鬼斧神工之笔,我们常常掉以轻心,直到拿出老照片......

也许敲击这行文字时,有道皱纹已开始酝酿,试图混进某个好看的地方。

窝在家里看余华的《兄弟》,比起《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好不容易略显生机的一部,看得舍不得出门。在毛毛的再三催促下,放下书,打开门,毛毛短短的小尾巴不停的摇啊摇,舌头开心地伸出来,爪子抓着地板360°打转,一圈又一圈,抓的地板吱吱作响。这家伙,一出门像脱缰的野马,四爪并用一个劲儿往前奔,忙不停歇的兴奋着。溜好毛毛,索性去看部电影。

旁白说: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然后电影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定格应该是最好的,脑海中还是穗子好看的刘海,丁丁爱笑的酒窝,小萍惊艳的舞蹈......彷佛他们不会老去,永远定格在青春,是回忆起来都会自带光芒的芳华。少了男一刘峰,哦,原谅我讨厌老好人。

看好电影回去路上,已经23点多,遇到一位老人相向而来,70多岁应该有的,总觉得不对劲,这个年纪,这个时间点,一个人在行走,转过头去,老人双手装在棉衣口袋,踽踽独行。本想去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忙,是不是跟孩子吵架离家出走?他已经走出蛮远了...... 或许也是在回忆。

冬季马路旁昏黄的路灯,总是容易引发回忆。

莫名其妙涌现几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买房买车吗?

怎样才算是在活着?有生命体征就算活着吗?

要下一代的意义是什么?繁衍生命、传宗接代吗?

显然以上答案绝不能使自己满意和信服。

想起月初公司组织去褚橙庄园游学,褚老马老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厚度。马老后来又用自身的例子告诉我们:生命的厚度增加了,也可能反过来增加生命的长度。

向死而生是不是说,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珍惜,去淋漓尽致的活着?

如果把生命的尽头确定在某一天,再反过来生活,我们是不是就会更加努力、认真对待每一天,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燃烧透?

《芳华》观后感范文【篇4】

朋友们都去看《芳华》电影了,我没有去。相比于电影,我还是喜欢读原著,从字里行间勾勒我所熟悉的版图,塑造自我感知的形象。这总会给我更深的震动,就仿佛多走了一遍人生。

谁人没有青春年华,可经历了就只能做“往事只能回味”的慨叹。即便重新来过,你依然会是现在的你,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多少次,你还是那般选择。就像刘峰,他或许会后悔,但倒回去,他依然会发生那次触摸事件。林丁丁依旧还是要因追逐优越的生活而最终落单。而何小曼也永远不会跟刘峰跨过那一层窗户纸。只是电影里对此做了改变,而我更衷于原著的设计。

《芳华》在萧穗子的总结中落幕,她说:我们是信仰平凡即伟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劳,就是精英,好几十年我们平凡得美滋滋的,时代有它不可告人的用心。她把原因归拢到时代,其实就是大环境。有这样一个环境,没有人能跳得出来,尤其是“那时年幼”。

是的,年幼的我们还不具有成熟的观点,只能随着时代的波涛前行,而这很有可能是致使我们后悔的荆棘。但过后来回味,却总觉得是芳华。

生活总要向前看,我们不能活在“那是年幼”里。就像他们讲的: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任潮流更替、境遇变迁,时代给予我们的坦途或者坎坷,终将成为我们的芳华。文/王伟

芳华观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芳华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

那是三十多年前了。我们的老红楼还是有梦的,多数的梦都美,也都大胆。

电影《芳华》,正是以这样的美好图景开场的。华丽的运动长镜头下,文工团里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翩翩起舞,汗水肆意流淌。他们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都被崇高的精神所感召所鼓舞,梦想于火热的生活中绽放青春的热情和理想。一切都如同镜头里那些满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闪烁着美好。

芳华,是两代人的和解。

芳华,不仅是冯小刚和严歌苓的青春,也是属于我们父辈的记忆。我们恐怕很难再在一个影院里看到,有那么多的中老年人,听着一首首过去耳熟能详的歌曲,共同回忆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是啊,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年轻的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痛,本没有多少资格来评述那段岁月。然而,坐在电影院里,在《绒花》曼妙空灵的旋律中,许多年轻观众和我一样热泪盈眶。刘峰的宽厚善良,萧穗子的温柔随和这些,不正是父辈那一代人的特质吗?

我们是信仰平凡即伟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劳,就是精英,好几十年我们平凡得美滋滋的。正如《芳华》中的一句台词,那个时代的人,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凡事都不世故,处处为别人着想。

是的,善良与甘于平凡是那一代人坚守的信仰。理解了这些,你也就理解了他们的傻和轴。那些曾经被定义为代沟的矛盾与龃龉,好像也在这一刻达成了和解。

芳华,是两代人的情怀。

电影中被炮火烧得焦黑的小士兵,瞒报了年龄参军,还没有享受过人生,甚至还没有吃过一口果丹皮,生命就戛然而止。在枪与火的洗礼中,绽放了最美的青春。

一位经历过战争的退伍军人看完电影后,情难自禁,在朋友圈写下感触:《芳华》让我激动让我想哭,让我想起了那些牺牲的以及活着的战友。在那个充满理想的火红年代,一批注定命运多舛的热血青年,喝过赶赴沙场的壮行酒,穿过弹雨横飞的生死线,踏着雷场、冒着炮火一往无前。他们见证过生离,经历过死别,激情曾在拼杀中燃烧,青春曾在硝烟中升腾,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了他们血染的风采。

他说,那个时候上了战场,浓厚深沉的爱国情激励着大家不顾一切向前冲。不是不知道害怕,只是个人的生死,在这份信仰面前,已经被抛诸脑后。

是的,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那一代人坚守的信仰,也是我们不变的情怀。理解了这些,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年轻观众会在影院里潸然泪下。

芳华,是两代人坚守的理想。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刘峰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理想与个人天性的矛盾。他是文工团有名的活雷锋,却因为大胆追求心爱的姑娘,高大的形象轰然垮塌;何小萍身上显现的则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她希望通过参军获得尊严,但她后来才发现,文工团并非世外桃源,在这里她依旧会受到排斥和嘲笑。

但是,经历了人生转折之后的他们没有仇视社会,没有记恨别人,而是选择继续做好人,坚持自己信仰的方向。刘峰在战场奋勇保家卫国,何小萍在野战医院全力照顾受伤军人。

从他们身上,或许我们可以看清理想和信仰究竟是什么哪怕它无法为你带来物质回馈,无法让你变得坚不可摧,但它射出的光芒,可以帮你拨开厚重的云雾,看清心的方向。

对于芳华的具体含义,冯小刚这样解释:每个人都有青春,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芳华。有理想的青春才叫芳华,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年轻朋友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

《芳华》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美好和善良,激发起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或许,每个人都该以独特的方式,构筑一个内心世界,在那里储藏自己的激情,栽培自己的热望。

如果能让人从精神的角落里,拾起那块名叫理想的璞玉,那么《芳华》便有了现实意义。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2

大家可能记得,这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简述文工团的电影《芳华》。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何小曼以为文工团可以改变她的命运,然而文工团是她现实的缩影,孤独,不被群体认可。印象深可能觉得“好人没好报”无比怜悯为救队友而散失右臂的刘峰。

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是严歌苓。前几天在写作课上听严歌苓进行了写作分享。所以特别感兴趣她这部原著小说。于是我这几天用碎片化时间认真读完了,才觉得一部电影2小时的内容,太难承载小说一生的内容。

看完之后觉得是心酸,是人的一生在时代下无法逃脱的宿命。里面有人性的复杂性,时代价值观的扭曲…

好人就有好报吗?

里面塑造的刘峰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好人”。他努力在于他是贫民窋里因为翻跟头厉害而被挖掘加入文工团,而他觉得为他人服务可以体现他的价值,他的形象如完美的圣人般,没有人性的一点点丑恶而显得“不像个人”,所以总期待他露出人性的一点点丑陋,直到“触摸事件”被批判的时候,他内心早已失望透了。也因此断送了他的人生。

我们理想的世界里,好人是有好报的。

但现实的答案是“不一定”。

现实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而且更多的灰色。里面充满着人性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

《芳华》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小说。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3

有些时分,许多工作就像一个圆,你辛辛苦苦饶了一大圈之后,发现仍是回到了最原始的起点。有时,爱情也不破例

来过,爱过,等候过,就像自取灭亡般舍生忘死地去寻求爱情的郑微,阅历了多少弯曲与铭肌镂骨后,仍是回到了开始的路口,与开始遇见的那个人一同收成最实在的美好时,即便她不会是从前那个自始自终地英勇,愿赌服输地支付的小飞龙了,但是,我仍是觉得她是美好的。有能够依托的膀子,有牙牙学语幼嫩心爱的孩子,还有夜半醒来能够温暖心房的橘黄色灯火,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足以。往事如烟,忽然在某个深夜吵醒,想起那个让她爱过心痛过的人,一声叹气,一个豁然的浅笑,人生不过如此。那些人那些事,跟着时刻的沉积,终究在回忆中风干,无法再鲜活成当年的你我。

那时,你爱谈天我爱笑,不知怎样睡着了。郑微睡着了,睡梦中的她还带着甜甜的笑。林静说过会等她,那就必定会等她,明日,或许明日他就会给她电话了。明日,谁又知道明日终究是哪一天,就像年少时教师写在黑板上的那个无法解开的未知数。一场大哭之后,时刻的安慰,总算将爱情转移到另一个胸膛。一个女孩,仍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清丽的女孩,舍生忘死去寻求一个冷酷,无动于衷的男生。风言风语仍是冷眼相看都不在乎,她说,假如你爱上一个人却没有告知他,悉数又有什么含义。这一点,我适当敬服。确实,假如你爱上一个人,他却一辈子都不知道,或许,这便是一种惋惜。她来过,爱过,尽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但是,年少的咱们还不知道有得不到的宿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分困难两人走在一同。郑微一脸无邪:“陈孝正,许我一个未来吧”她恨不能一夜白头,那时就悉数尘埃落定了,两人一同海枯石烂。年少的咱们总是喜爱把“永久”放在口边,认为互相依托着便是永久,却不知道永久终究有多远。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女性的悉数,却仅仅男人的一小部分。这话本来不假。到后来,她总算理解仅仅他未来蓝图上能够修正的一厘米差错!公派留学,陈孝正仍是走了。那句“人首先要爱自己……你别等,由于我纷歧定会等。”让人无比心寒。是谁说的,薄唇的男人生性凉薄严酷?

毫无消息的三年,这能够看成是等候,却不知道是在等谁?会是谁?愿意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向我伸来能够紧紧抓住的手?我一向觉得,把年青纯真的女孩一个人搁着,让她自己去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然后变得习惯社会的油滑油滑是一件严酷的事。心无久居,哪儿都是流浪。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起风时裹紧大衣,摔倒了自己爬起,受了冤枉也是一个人扛着。就这样,玉面小飞龙的郑微逐步变强。等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孤寂孑立,大多数男生应该是最受不了的。有些男生改变的速度快地惊人。上一秒他说他喜爱你,下一秒你拒绝了,他马上换人表达。有一天,你会在路上发现,从前向你表达的那些男生身边有了另一个女孩,你浅笑地向他打招呼,好一点的状况是你们仍然仍是好朋友,能够浅笑。能够问寒问暖。但是糟糕一点的状况是他压根作为不认识你,改变目光好像没见到,从此,擦身,陌路。

时刻是女性最大的敌人,再多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住年月的痕迹。麻痹地相亲,她无法再爱了,究竟,累了。三年后,戏曲性地林静和陈孝正简直一起回来,一起妄图拯救过往。小说便是小说,趁她还没人老色衰时重逢了,你未婚我未嫁,咱们还有时机在一同。可笑,多么可笑,实际哪有那么多偶然,哪还有那么多时机?看到这儿,我仍是为郑微感到幸庆,至少她深深爱着的人都回来了。女生是很简单心软的,几句温顺的话简直就能够把她哄回来了。陈孝正是很有掌握能够牵回她的手,但是为什么他还要为了他所谓的位置功利而放开了她?!总算当他懂了,懊悔了,悉数却来不及了。对不住,明日我就要成为他人的新娘了。

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怎样纠缠也到不了天边。——辛夷坞

跋文:这本书是好朋友某猪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很有滋味的一本书。也很实际。在这儿表示感谢哈!一起,衷心祝福某猪能找到归于自己的美好!加油,必定能够的。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4

最近围绕电影《前任》的话题很多,这个自带感情色彩的名字,自然可以吸引痴男怨女的围观。同事分享种子好几天了,我却不愿点开,不想给自己伤口撒盐。

吉哥哥看过《芳华》就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让我心有所向。他说《芳华》的票房可能不及《战狼》,但它的艺术价值在《战狼》之上,我相信十年之后他仍是经典。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宋丹丹老师说不能引发人思考的作品就没有艺术价值,我不能再赞同。虽然我对艺术的欣赏尚停留在大众水平,但是我可以通过思考和再创造使它价值提升。引发观者的无限思考,就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坐在电影院的我旁观着那段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影片之初,对于他们的理解最多只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热情高涨云云随着人物关系的阐明,矛盾的显现,那个年代的特征才开始鲜活。

1、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强压着身份不做好的普通民众,让一颗原本就怯懦的心连同对军装的向往被外人曲解为行为鬼祟。是那里的现实残酷还是人性的邪恶,我倾向于前者,所以对那些像恶霸一样的军人表示包容。

2、我觉得丁丁是影片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她骨子里有追求和尝试新事物的胆魄,四个人躲在屋子里接受新音乐的洗礼,甚至为了追求极致体验特意营造氛围,以及后来远嫁海外都能证明。影片之初,刘峰接小萍到文工团时,丁丁争相与刘峰握手,那时的她感觉荣幸至极,还当众戏称一个月不洗手。结果在刘峰鼓起勇气跟她表白时,却转变成为旧时代女性的思维方式,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也许是对先进个体的神化,让她认为,优良的作风是一种天性,他一生的职责便是英雄的使命,他应该是无私,不食人间烟火的。一旦像常人一样有情感诉求,英雄形象便崩塌了,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扭曲的精神脊梁。我其实能理解,她并不是惺惺作态,也不是小题大做。她的分裂像极了我的纠结,不同的是她是受时代的局限,而我是受自我的禁锢。

3、小萍精神恍惚地观看着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忽然之间有了意识,独自一人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那段最让我动容。面对现实的残酷,人很容易迷失,陷入一无所有的挫败感。她厌恶刻板的组织纪律,逃避让她受尽委屈的家和组织,都不过是想远离是非,简简单单,诚诚恳恳地生活,却不小心把自己封闭。谁也料想不到,唤醒她的是曾熟悉的舞蹈。或许正是因为舞蹈单纯,不曾伤害过她,所以她隔绝了所有不如意的事,物,唯独她的热爱。直到影片结尾,她将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感情向刘峰表露,最终如愿靠在他的怀里,让人欣慰和敬佩。

《芳华》对于我的启发是人的思想和信念是可以贯穿整条时间长河的,纵年华易逝,然初心不改。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5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的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的,电影中的“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的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的心怀,他有着战神般的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的那朵“小花”,无怨无悔。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的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爱到他的内心,能让他体会。

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的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创立者,面对的是同样的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的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在用我们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的“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的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的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的“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的却是韩红的“绒花”。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的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那些花儿”的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的敬意,对那个时代的演绎。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如果语文老师有知的话,一定是很满意了。最后配上几张影照,为了保护正版,我只拍了片头和片尾的几张,以表达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让那些想看到美女们大长腿的朋友们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华》的风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观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别忘记带上纸巾。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6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严歌苓笔下的故事在还原生活的真相之外,还能挖掘出它残酷的本质,就如美丽的芳华消逝后,留下的是“落花成泥碾作尘”的伤感。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女兵萧穗子的视角,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男兵刘峰以及女兵林丁丁、何小曼、郝淑雯等人的命运遭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的善意是真的,但背叛和恶意也是真的,他们的感情在灿烂青春里播下种子,他们的芳华在战火连天里盛大绽放。

刘峰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他做着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一切杂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标兵,是典范,是所有女兵心里的“神”。所有的人生生地把他送到神坛上,一边仰望着他,一边等着他暴露出“凡人”的本性。他真诚地向林丁丁表达爱意,却因为一个情不自禁的拥抱被所有的人谴责,他们都想从他身上看到与自己的“俗”相合的本性来平衡自己内心的阴暗。一次深情的拥抱葬送了他光明的前程,也折射出了时人对“好人”的恶意。

女兵们的命运各有不同,却都让人唏嘘不已。何小曼悲惨的身世不仅没有得到同伴的同情和关怀,反而因此遭到了疏离,善良的她最终被“英雄”的名号所累;娇弱的林丁丁在不同的追求者中犹豫,最后因所托非人而被岁月折磨得面目全非;郝淑雯看似嫁得最好,却也没逃过离婚的命运。

同样经历了失败婚姻的萧穗子成为了一名作家,也见证了所有人的悲观离合,在她的记忆里,那座“红楼”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逼仄了出来。人的命运与时代无法分割,个体发言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因为这会被审判和牺牲。在那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年代,文艺兵们内心的恶被无限放大,并影响了每一个人的命运。然则时过境迁,记忆里的磕磕碰碰、爱恨情仇,最后都化作了经年之后再相逢的释怀;那些内心深处翻腾着的不甘也都化作了一株株的冬青,长长久久地伫立在岁月里。

时光长河滚滚向前,但人性中的恶并没有被洗涤干净,时至今日,恶的形式被各色人等挖掘得丰富各样,然则每个人与命运相逢之际都是一场芳华,只愿在这场相遇里,每个人都能够不被恶意击中,却被善意拥抱。

《芳华》观后感


一直很忙,到现在下架了才看完电影《芳华》。然后就开始心酸。看评论里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应该被禁的电影。我只能说,说这话的人应该并不了解人间底层的人的委屈吧,或者,说这话的人,生来就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吧!《芳华》里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是通过穗子这个善良的姑娘来讲述出来的。

穗子是善良的,她在刘峰好心给要结婚的战友做椅子的当晚,在门外默默观察着这个默默无闻的活雷锋,她见证了他的命运起伏。她也有自己的那份善良和爱所在,后来,她还没来得及向喜欢的人表白,就听到了他和别人在一起的消息,所有人都睡着之后,她默默拿出准备给喜欢人的信,躲在卡车尾悄悄地撕碎了自己珍藏的暗恋。心里默默心疼这个善良的姑娘。

若干年后的场景,居然是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在和某某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吵架,原因是他们扣留了他的车让交罚款。曾经的老好人,曾经的英雄,落得了什么样的下场。而几乎同时,我们又看到了他曾经暗恋的丁丁从海外寄来的寄来的发福照片的样子。

世界就是这样,受罪的总是心太好的人,那些狠得下心来伤害别人的人总是吃香喝辣爽死。记得朋友有次说过,我宁愿一开始你觉得我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然后一点点发现我的好;也不想让你一开始觉得我完美无缺,然后有一天,你发现了我的一点点不好就开始疏远我,嫌弃我。

中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所以电影也给了一个算是圆满的结局吧!电影里说:这是我们的芳华,也是你们的。因为不管哪个时代,总有这样的故事,总有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保留着自己内心最初的坚持。也总有人,活的没心没肺,只顾自己潇洒。

好在,最后历经磨难的男女主人公在一起了,不论受什么样的委屈,哪怕那个曾经的帅小伙,变成了后来那个沧桑的样子,随时随地手里叼着烟,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哪怕那个曾经灵动的姑娘,后来精神崩溃,进了精神病院。但他们这一生,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最终找到了彼此,结局终究也是好的。

祝愿所有的你们,在最美好的时光拥有属于你们的芳华。愿你的生活得到祝福,如同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愿你的心灵得到滋润,如同阳光下清澈的湖水。至于我自己,希望,若干年后回首,还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坚持和梦想。

关于芳华观后感范文900字(精选9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关于芳华观后感范文900字(精选9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1

第一次知道这个片子,是在几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是我欣赏的,演员黄轩是我喜欢的,原著作者是我倾心的,所以就记住了这个名,盼着去看。12月15日上映,就想着要去看。16日那天是个周末,我提议一家人去,被女儿拒了,她说这种选题没兴趣,我和她爸尊重了她,特意挑了一个她上学的时间去看。结果满怀期待地去,看完后有些失望。心中庆幸女儿的决定太对了,我不用听她吐槽,嘿嘿!过了一天,我跟先生交流观感,原来他也失望。

演员还是演得好的,故事其实也不错的,关键是导演对故事的表达方式不好。人多故事散,主线不突出,时间跨度大,叙述不细腻。故事铺陈不成线也不成面,而是一个一个的点,于是人物特征不明显,难以入人心。抓不住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似乎很多,但就是因为多了,反而不知所云。有些情节的设计似乎很多余,就像单纯的情节堆砌,一大堆很热闹,但看过就忘,留不下记忆。而且片子还有些让人很沮丧的东西,或许可以叫负能量,让你对这个社会、制度、甚至是人性有点难过哦!

算了,就说到这里,不能批评过多了。我想起上周看的《寻梦环游记》,心里美了起来,那是一部多么美好的片子啊,告诉我们坚持梦想、重视亲情、保持正直和善良,享受动人的歌曲,欢快温暖,就是片名译得不太好,或者去掉环游两字?嗯,有点小小的缺憾,不过没关系,就叫英文名Coco好了,没什么意思,可以随意地加上自己的理解,也挺好的。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2

早就听说,今年有部大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带着无比自豪的心境和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一齐观看了这部影片。出乎意料,我们没想到它真的如此精彩,如此感人,每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我们泪流不止,就在影片结束的一霎那,我突然明白了:我们的学校为何如此芬芳?!

舟曲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在咱甘肃,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还去过那里。清晨,沉浸在薄雾里的山村就像童话世界里的仙境一般迷人,但没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曾遭受过泥石流。灾难吞没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也吞没了孩子们欢乐的家园,留下了遍地的创伤,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国家又为他们重建了一个家园,那就是博飞中学,也就是我们兰州新区的舟曲中学,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可爱的江教师和周教师。

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被灾难笼罩着心灵,痛苦抑郁的大哥哥、大姐姐,如何在教师的拯救下重新开始生活、学习的故事。他们是:想要去见死去妹妹的多吉,认为害死了自我妈妈的井晓晓,不能正视没有爷爷这一现实的苗郎和不敢站立、一向坐在轮椅上的云草。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陌生的环境下,如果没人关注他们的心理疾病,没人在意他们的忧伤,可能故事就要重新被改写,但正是在周教师和江教师的全力营救下,才驱散了他们的心魔,他们的心才慢慢向我们敞开,重新应对生活,并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意义,经过努力学习和顽强拼搏,都成了拯救他人于灾难的战士。

看完这部影片我才明白教师是多么辛苦的一份职业,他们就像周教师和江教师一样绞劲脑汁,全力以赴拯救每个孩子的灵魂,深怕一不留神就可能被魔鬼夺走生命,但我们还不如遭受过灾难的孤儿,并没有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贪玩、淘气,不听话。从今往后我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信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像祖国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让辛勤的园丁打理出一片片芬芳的土地来装扮我们的美丽的国家。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3

刚好在元旦跨年期间爸这本书看完了,前前后后影评也看了很多,也稍微看明白了一些道理。所谓芳华,不是那个时代的芳华,只是自己青春的芳华。我们怀念的不是时代的美好,只是青春的一去不复还。在那个集体无意识,没有自我,人人充满欺诈和背叛的年代,刘峰就是一个极端反面,让每个人都深入意识到自己的丑陋,自私和渺小,所以大家都集体潜意识里痛恨刘峰这个道德完人,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集体抵触,不可接受偶像的崩塌,紧接着就暴露了自己压抑的本性,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连刘峰帮人家做沙发的班长都加入了批判行列,连一直以善良自居的复述人萧穗子也开始了批判,这对刘峰的打击当然是彻底毁灭的,由此可见时代人性的毁灭有多么严重。不是好人没好报,只是绝大部分时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铁律难以打破,尤其是在那个集体的时代尤其明显,底层老百姓终归还是底层,首长干部的子女以后自然要么还是首长干部要么就是发家致富。所谓文工团,大部分都是高干子弟躲避政治风暴以及上前线出生入死的避风塘,大家都是干部子弟,唯一的差别就是职位的高低,以及是否还在掌权。最没背景的当然要属刘峰和何小蔓,但是别忘了小蔓的继父可也是大上海的厅长,最没背景的两个人能心心相惜也就合情合理了。故事的解决是残忍的,龙生龙的铁律当然也没有打破。我们要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4

相比于影片,自己更喜欢文字一点。因为,可以随心所欲的快进或快退,又或者在文字中可以有更多的联想,天马行空,书中人即我,我即书中人,通过文字很容易有一种代入感,影视则将人物形象化,也进一步固话了,自己是先看的电影《芳华》,后面再看书籍《芳华》的时候,每次看到刘峰其实都会不自觉的想起电影中的“刘峰”。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比较忠实于小说本身的,有一些小的改动,不过基本剧情是一致的。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小说里面有一个结局:刘峰患癌去死。而电影中只说到刘峰和小曼相依为命。

看豆瓣上的介绍说,《芳华》原名叫做“你触摸了我”,其实从整本书来看,触摸事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触摸事件之前,整个小集体虽然有摩擦,有勾心斗角,不过还算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前期的一些铺垫和人物介绍也是在这之前发生的。然后就是刘峰拙劣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触摸了林丁丁,刘峰从神坛上被拉下来,踩着泥土中,最后黯然离去,去伐木连,去前线,最终把一只手留在了战场上。

留在文艺团里的人也在之后四分五散,郝淑雯嫁给了认识的“表哥”,后来一起南下淘金。林丁丁在亲戚的介绍下终于嫁入了豪门,不过最终还是难以融入进去,离开后再嫁一个商人,移民国外,后来依旧黯然离婚再回国。萧穗子成为了一个作家,也成为了记录他们曾经芳华的人。读后感·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翁——何小曼在经历过触摸事件之后,也彻底对文艺团失去了信任。装病被发现之后去了前线,偶然情况下成为了一名英雄,却变得精神失常,同时丈夫也在战场上牺牲了。再后来,和刘峰相依为命。陪着刘峰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程。

读完全书以后,依然有一种无处排解的压抑感。仍旧是因为,书中没有一个反派。作者也是用很平淡的语气,平铺直叙她们曾经的故事。没有过多的掺杂个人情感。只能感慨一下,个人有个人的幸运与不幸吧。刘峰不幸吗?他是幸运的,相比十五岁上了战场,最终也留在了战场的无名小战士。何小曼不幸吗?她的童年确实很悲惨,不过后来好歹遇到了一个“贵人”,让她得以脱离曾经的苦海,不至于被淹没。林丁丁?萧穗子?郝淑雯?应该都算不上不幸吧,甚至相比于刘峰和何小曼,她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大家都不是坏人,也都有各自的幸运与不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吧。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5

最近围绕电影《前任》的话题很多,这个自带感情色彩的名字,自然可以吸引痴男怨女的围观。同事分享种子好几天了,我却不愿点开,不想给自己伤口撒盐。

吉哥哥看过《芳华》就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让我心有所向。他说《芳华》的票房可能不及《战狼》,但它的艺术价值在《战狼》之上,我相信十年之后他仍是经典。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宋丹丹老师说不能引发人思考的作品就没有艺术价值,我不能再赞同。虽然我对艺术的欣赏尚停留在大众水平,但是我可以通过思考和再创造使它价值提升。引发观者的无限思考,就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坐在电影院的我旁观着那段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影片之初,对于他们的理解最多只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热情高涨云云随着人物关系的阐明,矛盾的显现,那个年代的特征才开始鲜活。

1、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强压着身份不做好的普通民众,让一颗原本就怯懦的心连同对军装的向往被外人曲解为行为鬼祟。是那里的现实残酷还是人性的邪恶,我倾向于前者,所以对那些像恶霸一样的军人表示包容。

2、我觉得丁丁是影片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她骨子里有追求和尝试新事物的胆魄,四个人躲在屋子里接受新音乐的洗礼,甚至为了追求极致体验特意营造氛围,以及后来远嫁海外都能证明。影片之初,刘峰接小萍到文工团时,丁丁争相与刘峰握手,那时的她感觉荣幸至极,还当众戏称一个月不洗手。结果在刘峰鼓起勇气跟她表白时,却转变成为旧时代女性的思维方式,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也许是对先进个体的神化,让她认为,优良的作风是一种天性,他一生的职责便是英雄的使命,他应该是无私,不食人间烟火的。一旦像常人一样有情感诉求,英雄形象便崩塌了,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扭曲的精神脊梁。我其实能理解,她并不是惺惺作态,也不是小题大做。她的分裂像极了我的纠结,不同的是她是受时代的局限,而我是受自我的禁锢。

3、小萍精神恍惚地观看着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忽然之间有了意识,独自一人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那段最让我动容。面对现实的残酷,人很容易迷失,陷入一无所有的挫败感。她厌恶刻板的组织纪律,逃避让她受尽委屈的家和组织,都不过是想远离是非,简简单单,诚诚恳恳地生活,却不小心把自己封闭。谁也料想不到,唤醒她的是曾熟悉的舞蹈。或许正是因为舞蹈单纯,不曾伤害过她,所以她隔绝了所有不如意的事,物,唯独她的热爱。直到影片结尾,她将埋藏在心底十几年的感情向刘峰表露,最终如愿靠在他的怀里,让人欣慰和敬佩。

《芳华》对于我的启发是人的思想和信念是可以贯穿整条时间长河的,纵年华易逝,然初心不改。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6

总希望用文字留下些美好珍贵的东西。探过春天的盎然,听过夏日的蝉鸣与蛙叫,走过晚秋的枫叶林,赏过冬日里皑皑雪原中的临寒数枝梅……阅遍春夏秋冬,到最后才发现,最美好珍贵的东西,不在于这赏心悦目的景,更在于这其中的情。我们用纯洁单纯的目光在脑海中定格下一幅幅画面,在回忆里封存下我们最珍贵的青春时光。

如果说要用轻松的语气去描述一样东西,比起用尽词藻去描绘一幅惊为天人的自然风光,回忆记录那段芳华,要来得亲切、真实的多,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在儿,记录下一些真实的事情的缘由。

那段芳华,是每个人所共有的一段美好时光。

或许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芳华,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就举例前段时间电影《芳华》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除了简单青葱岁月中的点滴,还包含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文工团,医护兵,上战场打仗……那些岁月里,除了朋友间的嬉戏打闹,队友间的互帮互助,纯洁而美好的革命友谊,还充斥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个人与国难间的抉择。然,褪去一切的纷纷争争,最让人所难以释怀的,还是芳华年代里的那一份真情。我想,这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芳华之所以难忘的缘由。

因为在那个热血而青春的时期,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嬉笑打闹,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乃至搏出最后的汗水而不后悔,可以虽败犹荣地敞心大笑,或是在夺得桂冠后分享这属于我们共同的喜悦。真诚、团结的心使我们连在一起,共享那一段芳华。回忆也正因为真挚而无瑕的友情,那段时光,它叫芳华。

于我,芳华是薄荷色的。

是每一个在校园里我们共赏的日出,是每一天我们共同经历的晨练,是在天还是鱼肚白,月亮还没有落下去的时候,我们共同踩过的那条被薄雾笼罩的小道。清晨湿软的小道,芬芳的泥味,缠绕着花香,在朦胧中苏醒,在发梢上沾染露珠,赠与一抹好心情,沁人心脾。

于我,芳华有着火一样的红色。

热血,如果要用两个字来贴切形容这种红色的话,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在那段芳华,一群正值十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为着同一份荣誉,同一个目标而紧紧抱在一起,团结成一拧绳子攻克难关。是军训时一起淋过的雨,是酷暑里一起打过的球赛,是跑道上一起跑圈儿的身影,是一起在泥泞路上踏过的脚印,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说,累点,苦点,似乎并不是多大的事儿,一身热血指引他们不懈地向下一个迎面而来的挫折前行,勇敢而无畏,永远坚信希望在前方。不服输,不放弃,芳华年代里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于我,芳华还是灿黄的。

它有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就像金遍野的感觉,里面夹杂着欢笑,也挟带着风吹过雨淋过的印迹,那段日子里,我们一同经历过挫折,也一同携手渡过难关,熬过了被难题支配的恐惧的夜晚,一起哼怎么唱都不过时的歌谣。我们可以欢笑地谈笑风生,也可以认真地讨论解决棘手的任务。可以放声地笑,肆意地闹,在那段属于于我们的时光里,如身处麦田,任性地随风摇曳,散发出人生中最辉煌的香,在彼此的眼眸中留下最美好的模样。

于我,芳华还有着许多留白。

留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是我们在做选择的其余剩下的无数种可能,以及我们有些放弃或错过的机会与事。这其中可能会带给我们日后内心的悔恨,但我并不因此而排徊不定。因为我知道,留白,是注定存在的,就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正是因为有了恰到其分的留白,才使画面更具有韵味和神秘感,我坚信我的芳华也是如此,因为有了留白,才给日后的回忆添加几分想象的念想与空间。

生命中,有段时光它叫芳华。

且让我用最纯真的目光,再一次地去怀念它,温顾它,将它小心地在心中封存起来,收拾在拾物盒中,若干年后,花又盛开,风又拂过,**又起,我又可以骄傲地把它记起,回忆它就像哼最熟悉的弦律。

那段日子,我存在过。

那段回忆,是我们共同享有的芬芳年华。

芳华,正茂。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7

“善良的人不必须都被善待,可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惜善良。”这是《芳华》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善良很容易,可是一生善良却很难。

《芳华》中刚刚来到歌舞团的何小萍以为自我脱离了不接纳自我的家庭,就是脱离了苦海,孰不知她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苦海。整个歌舞团的人都拿她当笑话看待,大庭广众之下嫌弃她有异味,团体翻她的东西,还要撕她的衣服……

可是自卑而又敏感的何小萍全都忍了,因为自卑,因为敏感,更因为没人了解和爱戴自我,可是除了刘峰。正因为如此她才最明白刘峰的善良,当刘峰被处理走掉时仅有她来相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以排挤嘲笑他人为乐,看到别人落荒而逃,满脸囧迫的样貌时一齐哈哈大笑,仿佛这就是我们的笑料。孰不知这样已经把一个人的自尊心践踏的一文不值,还要加上一万只脚。可是谁叫那时我们年轻呢?谁叫我们不懂的理解万岁呢?

以前上学时有一个女同学的腿有点跛,走起路来稍微快一点就会一瘸一拐的,而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总是故意拿她的东西逗她,然后她就会生气的追,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貌,整个班级就回轰堂大笑,而每每她都会满脸通红,慢慢的回到自我的座位上,两眼泪汪汪,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她的眼泪掉下来过。

之后的某一天,我偷偷的看到她竟然在用自我的生活费买东西给学校里的流浪狗吃。在那个年纪应对流浪狗不躲着走就不错了,而她竟然对它们如此温柔,看到那一幕我竟然感到了无比的惭愧,为自我的行为感到可耻。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善良啊。

坚持一颗始终温柔的心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爱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无论人生经历多么大的苦痛也会安然度过。就如何小萍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之后依然能够回归生活。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8

自从下载了微信读书,读书继跑步之后变成了一种新的竞争。

经常在打开微信读书之后,第一关注排名,第二关注金币,像例行公事般,然后才开始读书。

今年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把每一本读的书,都记录在了一个黑色的大本子上,看着满满的一页纸,竟然也生出了一些满足感。

但是我深深的知道,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了一本书,最重要的过程,应该是咀嚼之后的笑话,如果只是一股脑儿的吞下去,什么作用也没有,什么精华也吸收不到了。

所以,这也是我强迫自己抽时间写读后感的原因之一。

言归正传。

《芳华》这本书,写的是我爸爸那个年代的事情,一群年轻的文艺兵的故事。刘峰,林丁丁,小曼,郝淑雯还有作者本人,以第一视角为观察点。多才多艺的,各种标兵,模范加身的朴实的刘峰爱上了“病西施”林丁丁,他以为是两情相悦,结果最后被林丁丁哭泣落跑拒绝,因为在林丁丁的心里,刘峰不是普通人,是神一样的存在,神在普通的人心里是不能有爱欲表露的,而刘峰的表白,让林丁丁不成熟的心智遭受了重创,天神瞬间坍塌。事件不经意之间发酵,于是人尽皆知。昔日的模范得到了严酷的惩罚,先是到伐木连,后到中越战场,失去了那只触摸过林丁丁脊梁的手臂。从此在命运的波涛中沉浮起来,交过一个做小姐的女朋友,乐于助人的刘峰,感化小姐从良一两年,最后却得知她从操就业而分手。后来回到北京,又被病魔吞噬了生命。可以说,刘峰的一生,以触摸林丁丁,作为分水岭,以前是春风得意的,之后是颠沛流离,相当可悲的。

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群红房子的文艺兵所处的浓浓的时代背景。看完,最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刘峰是被谁迫害的呢?是林丁丁?是愚昧的那群文艺兵?还是所处的大时代?时代把人神话,再把这尊神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无从捡拾。

老实的老干部刘峰,只因为对所爱的人表白,从神话后被妖魔化,被人人谴责,批判,而看起来端庄的郝淑雯,却在由嫉妒生气的私心促使下,抢了“我”的男朋友,并很长一段时间,夜夜同床而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会吃人的时代,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最后,郝淑雯在“我”面前,喝多了,道出了一切,这个大反转,不可谓不惊人。

真相从来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善是善,恶是恶。

很多时候,都截然相反。

芳华观后感范文 篇9

终于赶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之前,拜读了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这是一篇时代感很强、带入感更甚、且以全新的架构、第一人称形式、萧穗子的口吻叙述故事,且时常伴有作者思想观点渗入的佳作。写作手法大胆创新、新颖独特,乃作品一大亮点。

听人言说,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界评价,读着读着就回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阅读的过程揪心得复杂,酸楚夹挟着幸福、忧伤渗透着快乐,五味杂陈、心潮翻涌,除了对主人公刘峰命运多舛、扼腕叹息之外,更感叹时代造就的四位文艺女兵,迥然落魄的终场。点点滴滴,仿佛在平凡世界中的她们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严歌苓老师严重接地气、极具风趣幽默的语言描述,一路品来,直令人忍俊不禁、畅快淋漓、意犹未尽!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参考]芳华观后感900字(模板10篇)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芳华观后感900字(模板10篇)”,感谢您的参阅。

芳华观后感(篇1)

刚好在元旦跨年期间爸这本书看完了,前前后后影评也看了很多,也稍微看明白了一些道理。所谓芳华,不是那个时代的芳华,只是自己青春的芳华。我们怀念的不是时代的美好,只是青春的一去不复还。在那个集体无意识,没有自我,人人充满欺诈和背叛的年代,刘峰就是一个极端反面,让每个人都深入意识到自己的丑陋,自私和渺小,所以大家都集体潜意识里痛恨刘峰这个道德完人,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集体抵触,不可接受偶像的崩塌,紧接着就暴露了自己压抑的本性,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连刘峰帮人家做沙发的班长都加入了批判行列,连一直以善良自居的复述人萧穗子也开始了批判,这对刘峰的打击当然是彻底毁灭的,由此可见时代人性的毁灭有多么严重。不是好人没好报,只是绝大部分时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铁律难以打破,尤其是在那个集体的时代尤其明显,底层老百姓终归还是底层,首长干部的子女以后自然要么还是首长干部要么就是发家致富。所谓文工团,大部分都是高干子弟躲避政治风暴以及上前线出生入死的避风塘,大家都是干部子弟,唯一的差别就是职位的高低,以及是否还在掌权。最没背景的当然要属刘峰和何小蔓,但是别忘了小蔓的继父可也是大上海的厅长,最没背景的两个人能心心相惜也就合情合理了。故事的解决是残忍的,龙生龙的铁律当然也没有打破。我们要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芳华观后感(篇2)

禁忌总有一种让人着魔的魅力。芳华的故事,是在一个充满禁忌的背景下发生的。

不由得让人想起小学门口面馆的烤鸡翅。这大抵是我活到现在吃到过的最独特的一种。闻起来是一种细密的香气混着焦糊的味道。鸡翅的独特就在于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简直是在口腔中炸开的香甜。秘诀就是酥皮外面裹着的香脆的面包屑,大快朵颐的时候会粘在嘴角,掉在盘中,急忙去舔盘子的时候,柔嫩的鸡肉已经让人无暇顾及面包屑了。没见过吃这种鸡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数人都是看着厨房,咕噜咕噜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为大人们说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不禁让人唏嘘,想想当年每个中午都在小面馆吃的唏哩呼噜的日子,居然已经过了十年。店主都换了好几个,而我再也吃不到这个烤鸡翅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它变得更好吃了,现在打下这几行字还觉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

芳华的时代,似乎处处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谈情说爱,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寻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买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敌不过当年偷偷摸摸翅的一只烤鸡翅;今天的我们自由自在,却索然无味。芳华的世界充满荆棘,却恣肆张扬,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致美丽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贵的服装,怎么可能比得上当年一套干净挺刮,英气逼人的军装?天天都能品尝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够和被窝里悄悄地小口咬着的巧克力抗衡?

在小情小爱的歌曲传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声大胆的告白怎么可能比得上送给所有人芝麻糕,只为了送你一块的感动。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实一样都没有少,反而在时代重压的磐石下,顽强地开出了一朵朵花。我向来以悲观的眼光读书,在悲哀的时代,人们的快乐更像是自我欺骗。然而文字中,却藏不住的是嬉笑欢闹的美好。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悲剧,但是他们的生活,有过这样的色彩,也让人动容。

芳华观后感(篇3)

第一次知道这个片子,是在几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是我欣赏的,演员黄轩是我喜欢的,原著作者是我倾心的,所以就记住了这个名,盼着去看。12月15日上映,就想着要去看。16日那天是个周末,我提议一家人去,被女儿拒了,她说这种选题没兴趣,我和她爸尊重了她,特意挑了一个她上学的时间去看。结果满怀期待地去,看完后有些失望。心中庆幸女儿的决定太对了,我不用听她吐槽,嘿嘿!过了一天,我跟先生交流观感,原来他也失望。

演员还是演得好的,故事其实也不错的,关键是导演对故事的表达方式不好。人多故事散,主线不突出,时间跨度大,叙述不细腻。故事铺陈不成线也不成面,而是一个一个的点,于是人物特征不明显,难以入人心。抓不住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似乎很多,但就是因为多了,反而不知所云。有些情节的设计似乎很多余,就像单纯的情节堆砌,一大堆很热闹,但看过就忘,留不下记忆。而且片子还有些让人很沮丧的东西,或许可以叫负能量,让你对这个社会、制度、甚至是人性有点难过哦!

算了,就说到这里,不能批评过多了。我想起上周看的《寻梦环游记》,心里美了起来,那是一部多么美好的片子啊,告诉我们坚持梦想、重视亲情、保持正直和善良,享受动人的歌曲,欢快温暖,就是片名译得不太好,或者去掉环游两字?嗯,有点小小的缺憾,不过没关系,就叫英文名Coco好了,没什么意思,可以随意地加上自己的理解,也挺好的。

芳华观后感(篇4)

让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让破碎的心灵,得到温暖。

为何芬芳?因何芬芳?鲜明的“芬芳”二字,将我带入这凄惨的故事之中。影片的开始,洪流侵蚀了整个舟曲县,吞噬了那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也撕碎了不知多少少年对未来完美的憧憬。他们内心已被雾霾所笼盖,只是充斥着无尽的忧伤,因为他们失去了最至亲至爱的人。校车上,他们目光呆滞,他们回忆着以往。他们有些茫然,不知驶向何方。

新的学校,新的家园,内心的空无,让他们更难以融入这个环境,更不愿理解现实。虽然伤痛会随着时间而愈合,可他们经历了的太多,似乎时间不是粘合剂,更是一种折磨,使他们更想了结这一切。一味的劝阻无济于事,只能用实际践行来抚慰他们创伤的心灵。

低着头,只会看见自我的脚,而抬起头,却能看到整个世界。这些经历过灾难的孩子,却一向觉得“自我很小,世界曾很大”。走不出阴影,就只会低头看脚下,解不开心魔,只是一只枯萎的花朵,永远无法绽放。

教师为此,操碎了心。一次次的抚慰,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鼓励,都有爱的影子。孩子们从阴影里走出来,从绝望里站起来,又开始变得开朗起来,活泼起来。对未来不是绝望,而是期望,并幻想着未来完美的蓝图。

多年后,不曾想到,他们也参与到救灾的工作中,而初心,依旧未变。花朵,终究绽放,变得芬芳,美丽。自此,全剧终。影片虽不华丽,但却有着真情实感。默默无闻的教师,含苞待放的花朵,平凡而不平庸。

我想说,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更是人生歧途上的引路人,指引我们走向正轨,升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绽放出美丽,芬芳的花朵!

人生总有坎坷,勇敢去应对,让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

芳华观后感(篇5)

周五,观看了电影《芳华》,被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世界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所振动。

做为一名教师,芳华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学生,今天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老师们,愿你芳华永在。

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未破晓,当万物还在熟睡的时候,已有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三更灯火五更鸡,他们用勤劳,催动着新的一天。这也是老师的写照。

浙江衢州黄坛口乡83岁的毛师花奶奶,24年来,每天五点半她都出摊到学校门口卖早点。石磨磨的豆浆,土鸭蛋做的蛋饼,手工包的糯米粿,都只卖五毛钱。物价涨她不涨,每月都贴三四百元。她说舍不得这些孩子,身体允许会一直摆下去。

所有的老师,和毛师花老人一样,都有一个“坚持”,坚持用自己的青春去培养一代代的学生。

老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发观学生的美,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愿每一位老师芳华永远都在!

芳华观后感(篇6)

一声叹息。流了好多次泪。内心的沉重与疼痛在蔓延,心疼刘峰。感谢小曼的坚守。

电影与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故事情节还是那个故事情节,却在电影中大段的歌舞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友谊的珍贵,仿佛那些背叛轻描淡写,是可以一笑而过原谅的。小说中更多的细节描写,似有似无的调侃才把故事推向了可悲的高潮,那些落井下石的批判,众人践踏的孤立,扭曲心态的背叛,带着正义的幌子进行着。我仿佛置身于这个故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刘峰与小曼的绝望。

如果说那是时代的悲哀,我觉得这种悲哀持续到现在。随波逐流的网络暴力,校园欺凌还在发生,英勇的键盘侠带着强烈的正义感评议各种事件的浪潮也在发生。人性的阴暗面一直都在暗涛汹涌地渗透,即使我们认为自己站在阳光之下。

我不一定能始终坚持刘峰的那种善良,但不会做让人如此厌恶的背叛行为去毁灭善良的人的一生。

看完小说,我也找到了答案,刘峰爱林丁丁,一生挚爱的那种爱,即使丁丁让他落得如此下场,如此不堪,她依然是他的一个梦,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吧。

愿在躁动的社会,我们能善待每一份善良,即使这份善良不随波逐流,略显突兀。

芳华观后感(篇7)

有些时分,许多工作就像一个圆,你辛辛苦苦饶了一大圈之后,发现仍是回到了最原始的起点。有时,爱情也不破例

来过,爱过,等候过,就像自取灭亡般舍生忘死地去寻求爱情的郑微,阅历了多少弯曲与铭肌镂骨后,仍是回到了开始的路口,与开始遇见的那个人一同收成最实在的美好时,即便她不会是从前那个自始自终地英勇,愿赌服输地支付的小飞龙了,但是,我仍是觉得她是美好的。有能够依托的膀子,有牙牙学语幼嫩心爱的孩子,还有夜半醒来能够温暖心房的橘黄色灯火,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足以。往事如烟,忽然在某个深夜吵醒,想起那个让她爱过心痛过的人,一声叹气,一个豁然的浅笑,人生不过如此。那些人那些事,跟着时刻的沉积,终究在回忆中风干,无法再鲜活成当年的你我。

那时,你爱谈天我爱笑,不知怎样睡着了。郑微睡着了,睡梦中的她还带着甜甜的笑。林静说过会等她,那就必定会等她,明日,或许明日他就会给她电话了。明日,谁又知道明日终究是哪一天,就像年少时教师写在黑板上的那个无法解开的未知数。一场大哭之后,时刻的安慰,总算将爱情转移到另一个胸膛。一个女孩,仍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清丽的女孩,舍生忘死去寻求一个冷酷,无动于衷的男生。风言风语仍是冷眼相看都不在乎,她说,假如你爱上一个人却没有告知他,悉数又有什么含义。这一点,我适当敬服。确实,假如你爱上一个人,他却一辈子都不知道,或许,这便是一种惋惜。她来过,爱过,尽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但是,年少的咱们还不知道有得不到的宿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分困难两人走在一同。郑微一脸无邪:“陈孝正,许我一个未来吧”她恨不能一夜白头,那时就悉数尘埃落定了,两人一同海枯石烂。年少的咱们总是喜爱把“永久”放在口边,认为互相依托着便是永久,却不知道永久终究有多远。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女性的悉数,却仅仅男人的一小部分。这话本来不假。到后来,她总算理解仅仅他未来蓝图上能够修正的一厘米差错!公派留学,陈孝正仍是走了。那句“人首先要爱自己……你别等,由于我纷歧定会等。”让人无比心寒。是谁说的,薄唇的男人生性凉薄严酷?

毫无消息的三年,这能够看成是等候,却不知道是在等谁?会是谁?愿意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向我伸来能够紧紧抓住的手?我一向觉得,把年青纯真的女孩一个人搁着,让她自己去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然后变得习惯社会的油滑油滑是一件严酷的事。心无久居,哪儿都是流浪。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起风时裹紧大衣,摔倒了自己爬起,受了冤枉也是一个人扛着。就这样,玉面小飞龙的郑微逐步变强。等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孤寂孑立,大多数男生应该是最受不了的。有些男生改变的速度快地惊人。上一秒他说他喜爱你,下一秒你拒绝了,他马上换人表达。有一天,你会在路上发现,从前向你表达的那些男生身边有了另一个女孩,你浅笑地向他打招呼,好一点的状况是你们仍然仍是好朋友,能够浅笑。能够问寒问暖。但是糟糕一点的状况是他压根作为不认识你,改变目光好像没见到,从此,擦身,陌路。

时刻是女性最大的敌人,再多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住年月的痕迹。麻痹地相亲,她无法再爱了,究竟,累了。三年后,戏曲性地林静和陈孝正简直一起回来,一起妄图拯救过往。小说便是小说,趁她还没人老色衰时重逢了,你未婚我未嫁,咱们还有时机在一同。可笑,多么可笑,实际哪有那么多偶然,哪还有那么多时机?看到这儿,我仍是为郑微感到幸庆,至少她深深爱着的人都回来了。女生是很简单心软的,几句温顺的话简直就能够把她哄回来了。陈孝正是很有掌握能够牵回她的手,但是为什么他还要为了他所谓的位置功利而放开了她?!总算当他懂了,懊悔了,悉数却来不及了。对不住,明日我就要成为他人的新娘了。

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怎样纠缠也到不了天边。——辛夷坞

跋文:这本书是好朋友某猪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很有滋味的一本书。也很实际。在这儿表示感谢哈!一起,衷心祝福某猪能找到归于自己的美好!加油,必定能够的。

芳华观后感(篇8)

总希望用文字留下些美好珍贵的东西。探过春天的盎然,听过夏日的蝉鸣与蛙叫,走过晚秋的枫叶林,赏过冬日里皑皑雪原中的临寒数枝梅……阅遍春夏秋冬,到最后才发现,最美好珍贵的东西,不在于这赏心悦目的景,更在于这其中的情。我们用纯洁单纯的目光在脑海中定格下一幅幅画面,在回忆里封存下我们最珍贵的青春时光。

如果说要用轻松的语气去描述一样东西,比起用尽词藻去描绘一幅惊为天人的自然风光,回忆记录那段芳华,要来得亲切、真实的多,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在儿,记录下一些真实的事情的缘由。

那段芳华,是每个人所共有的一段美好时光。

或许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芳华,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就举例前段时间电影《芳华》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除了简单青葱岁月中的点滴,还包含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文工团,医护兵,上战场打仗……那些岁月里,除了朋友间的嬉戏打闹,队友间的互帮互助,纯洁而美好的革命友谊,还充斥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个人与国难间的抉择。然,褪去一切的纷纷争争,最让人所难以释怀的,还是芳华年代里的那一份真情。我想,这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芳华之所以难忘的缘由。

因为在那个热血而青春的时期,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嬉笑打闹,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乃至搏出最后的汗水而不后悔,可以虽败犹荣地敞心大笑,或是在夺得桂冠后分享这属于我们共同的喜悦。真诚、团结的心使我们连在一起,共享那一段芳华。回忆也正因为真挚而无瑕的友情,那段时光,它叫芳华。

于我,芳华是薄荷色的。

是每一个在校园里我们共赏的日出,是每一天我们共同经历的晨练,是在天还是鱼肚白,月亮还没有落下去的时候,我们共同踩过的那条被薄雾笼罩的小道。清晨湿软的小道,芬芳的泥味,缠绕着花香,在朦胧中苏醒,在发梢上沾染露珠,赠与一抹好心情,沁人心脾。

于我,芳华有着火一样的红色。

热血,如果要用两个字来贴切形容这种红色的话,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在那段芳华,一群正值十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为着同一份荣誉,同一个目标而紧紧抱在一起,团结成一拧绳子攻克难关。是军训时一起淋过的雨,是酷暑里一起打过的球赛,是跑道上一起跑圈儿的身影,是一起在泥泞路上踏过的脚印,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说,累点,苦点,似乎并不是多大的事儿,一身热血指引他们不懈地向下一个迎面而来的挫折前行,勇敢而无畏,永远坚信希望在前方。不服输,不放弃,芳华年代里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于我,芳华还是灿黄的。

它有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就像金遍野的感觉,里面夹杂着欢笑,也挟带着风吹过雨淋过的印迹,那段日子里,我们一同经历过挫折,也一同携手渡过难关,熬过了被难题支配的恐惧的夜晚,一起哼怎么唱都不过时的歌谣。我们可以欢笑地谈笑风生,也可以认真地讨论解决棘手的任务。可以放声地笑,肆意地闹,在那段属于于我们的时光里,如身处麦田,任性地随风摇曳,散发出人生中最辉煌的香,在彼此的眼眸中留下最美好的模样。

于我,芳华还有着许多留白。

留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是我们在做选择的其余剩下的无数种可能,以及我们有些放弃或错过的机会与事。这其中可能会带给我们日后内心的悔恨,但我并不因此而排徊不定。因为我知道,留白,是注定存在的,就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正是因为有了恰到其分的留白,才使画面更具有韵味和神秘感,我坚信我的芳华也是如此,因为有了留白,才给日后的回忆添加几分想象的念想与空间。

生命中,有段时光它叫芳华。

且让我用最纯真的目光,再一次地去怀念它,温顾它,将它小心地在心中封存起来,收拾在拾物盒中,若干年后,花又盛开,风又拂过,**又起,我又可以骄傲地把它记起,回忆它就像哼最熟悉的弦律。

那段日子,我存在过。

那段回忆,是我们共同享有的芬芳年华。

芳华,正茂。

芳华观后感(篇9)

17.《芳华》

一直嚷嚷着要去看电影,然而因为爱学习一直也没有去。

谢谢超超送我这本书,也终于在火车上看到了结尾。

这个结局平平淡淡,生活大多数的时候不也是平平淡淡的嘛?曾向往轰轰烈烈的他们,其实把那段时光剥开一看,也只是在岁月洪流里的小小一笔,只是当时年轻气盛,把背叛当正义,把爱情当毁灭。

话又说回来,谁又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如果当时林丁丁没有告发刘峰,如果大家把刘峰的善意当成馈赠,如果刘峰和林丁丁在一起了,他就不会被派去前线,就不会失去手臂,就不会壮年潦倒。。。如果何小曼的母亲和父亲一直好好的,何小曼也不会有心理阴影,不会被大家嘲笑。。。

可是哪有什么如果?你爱也好,恨也罢,路过的人和事也就只有一遍,谁也不会陪谁走到最后,除非……事实是,人生没有彩排,更没有重播,更不会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谁知道,我今晚在这温暖的火车上看完这本书,敲下这些话。明天,我又会在哪里呢?后天,谁又会站在谁身旁呢?

军哥说,就应该快乐,就应该开心,就应该去体会,去追求,去相信,去爱。

确实,真应该有生生不息的希望,不然这世界也太无聊。有希望,自然会有失望,但这过程也是值得体会的,人生苦短,个中滋味,也是经历过了才会觉得充实。

芳华观后感(篇10)

“善良的人不必须都被善待,可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惜善良。”这是《芳华》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善良很容易,可是一生善良却很难。

《芳华》中刚刚来到歌舞团的何小萍以为自我脱离了不接纳自我的家庭,就是脱离了苦海,孰不知她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苦海。整个歌舞团的人都拿她当笑话看待,大庭广众之下嫌弃她有异味,团体翻她的东西,还要撕她的衣服……

可是自卑而又敏感的何小萍全都忍了,因为自卑,因为敏感,更因为没人了解和爱戴自我,可是除了刘峰。正因为如此她才最明白刘峰的善良,当刘峰被处理走掉时仅有她来相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以排挤嘲笑他人为乐,看到别人落荒而逃,满脸囧迫的样貌时一齐哈哈大笑,仿佛这就是我们的笑料。孰不知这样已经把一个人的自尊心践踏的一文不值,还要加上一万只脚。可是谁叫那时我们年轻呢?谁叫我们不懂的理解万岁呢?

以前上学时有一个女同学的腿有点跛,走起路来稍微快一点就会一瘸一拐的,而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总是故意拿她的东西逗她,然后她就会生气的追,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貌,整个班级就回轰堂大笑,而每每她都会满脸通红,慢慢的回到自我的座位上,两眼泪汪汪,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她的眼泪掉下来过。

之后的某一天,我偷偷的看到她竟然在用自我的生活费买东西给学校里的流浪狗吃。在那个年纪应对流浪狗不躲着走就不错了,而她竟然对它们如此温柔,看到那一幕我竟然感到了无比的惭愧,为自我的行为感到可耻。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善良啊。

坚持一颗始终温柔的心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爱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无论人生经历多么大的苦痛也会安然度过。就如何小萍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之后依然能够回归生活。

范文合集:《芳华》观后感(1090字)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观看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个作品将彼此的距离拉近,感受这你我之间的共同点,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合集:《芳华》观后感(109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芳华》观后感(篇一)

芳华怒放

白露,霜寒,冬至,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不由得感叹:年末了。

又到此时,我不想说又是年末,只想说:时光芳华,我们不老。

冯小刚的《芳华》上映派生出很多文字,其中或多或少都感慨那一代人的青春芳华,或自己的岁月芳华,但无不强调易逝。妇孺皆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其实,时间也一样,没有两天完全相同的时光,夕阳唤醒了星星,星星照亮了晨曦,晨曦通透了露珠,露珠耀眼了太阳……一个事物的隐退总演绎出另一种事物,万事万物就这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我们能说昨天的日子和今天的日子是完全相同吗?

“冬天都过去了,春天还远吗?”是的,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时光流逝也不可抗拒,它的“逝”让我们得到生命的诠释,让我们懂得过日子的过程,让我们获得生活的馈赠……这些“得”是时光的“逝”的淬炼和升华,它是崭新的,芳香的,青春的,也是原汁原味的。时光里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崭新和芳香,它纯粹、酣畅、浓烈、香醇!

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年华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可复制,不可雷同,站在岁末展望新年,走进新年耕耘岁月,我们用我们的芳华书写岁月的芳华,岁月用它的芳华充实我们的芳华,我们和岁月一起度过年年岁岁的三百六十五天,怒放生命,盛开芳华,时光不老,我们不老!

《芳华》观后感(篇二)

《芳华》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刘峰和何小萍在车站座椅上相拥而坐,悠扬唯美的歌声《绒花》和画外音同时响起......我突然间觉得这画面是那么美,美得不忍心让它逝去。

这是两位历经了岁月风霜经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刘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刘峰懂得,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语,这是刘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结局。

“他们话不多,但是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画外音诠释着一个好人内心的温暖,这是上天赐予好人的礼物,收获内心的充实和温暖,物质上贫瘠,但内心富裕、温暖有力;于他们而言,他们的灵魂属于自己,属于自己坚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们抓住了自己能够抓住的幸福,拥有了自己所能拥有的生活,也并没有放弃自己不该放弃的坚持。

因此,片尾曲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把眼泪忍回去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内心富裕有尊严。

《芳华》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电影,《芳华》拍的是谁的人生,为何能赚走这么多眼泪?

刘峰,一个愿意付出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却命运波折生活困顿。一个处处帮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错过机会,一次一次地被社会大潮推着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并非自愿的改变,用尽了全力,却并未得到常人眼里所谓成功的人生。电影看似在表现好人刘峰的命运,实则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写实的电影击起大家的共鸣,这便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在时代大潮面前,文工团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从也必须服从,让你上战场,让你下医院,让你当英雄......普通人没有能够扭转趋势的大潮,也没有能够对抗强大的团体,唯一能够保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

人生的芳华时代,理想飞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年轻的特点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幻象美好。可历史的现实是,在时代大潮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先知先觉,也没有多少人不会迷失,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实现完美转身,绝大多数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运。《芳华》温暖平和是岁月之礼

所谓普通人就是,总有梦想遥不可及;比如林丁丁,梦想可谓破灭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萧穗子,心爱的人最后成了闺蜜的老公;又比如刘峰和何小萍,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艰辛和不易。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这些现实生活里的你们和我们,都在经历着冯小刚镜头下的人生,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冯导对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远会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指着前方告诉你,这才是生活。《芳华》的创作是贴近生活真实的,不同于陈凯歌的作品。我曾经和朋友笑谈,如果把他俩比作画家,冯小刚是写实派,陈凯歌则是抽象派,写实派的作品比较容易被读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确也需要厚实的功力,而冯导在我眼里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芳华》观后感(篇三)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看完《芳华》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时光的易逝,感叹青春的短暂,同时,我为男主角刘峰感到痛惜。

《芳华》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一段时间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部队的文工团,文工团呢?当时是以文艺演出的方式,慰问在一线部队打仗的军人们等,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为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也许他们是去慰问这些人,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的体会这些人的付出。在这个文工团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国家,社会都在变化着,同时,人也在慢慢的变化着。这一切变化来的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是察觉不到时代的进步潮流。在这种变革下,我们无力阻挡,无力改变,因为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的渺小,我们的无奈,我们的迷茫,所以在张无形的大网下,很多人选择了改变自己,保护好自己。

电影的男主角刘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拥有大无畏精神,崇尚雷锋的人。在文工团这个集体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认为活雷锋。但有时候,我觉得刘峰的做法太过于无私了,他积极地为文工团里面的每一个人服务,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总是义无反顾的帮助他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叫打饭的人再多给一个饺子,刘峰则是默默无闻的专挑着饺子皮吃。他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认为是应该的。在现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刘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这样做,也许是跟他的经历,跟他成长的环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关吧!

这么的好的一个人,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为文工团里每个人奉献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诬陷下放时,除了何小萍,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在这个时候,我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层,当了前线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他同样毅然决然的奉献自己的生命。战争结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来后,他讨过老婆却又嫌弃他跟别人跑了,最后失业成了小贩。

电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电影里她是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却是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刘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从小就很孤苦,以为来到了文工团,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乐。想像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文工团她就是她们的笑话。在刘峰下放后,她对这个集体失去了信心,也随着刘峰来到了前线。前线的一切,都让她触目惊心,同时,更让她懂得生命的宝贵。战争结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却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她听到了熟悉的音乐,记忆瞬间在脑海里被唤醒,她跑出去独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美!电影的结局,刘峰和何小萍经历种种之后,最后他们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对刘峰表达自己的爱意,几经辗转最终两人在一起了。

《芳华》描绘了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他们经历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大相径庭!但我想小萍和刘峰最后在他们当中虽并不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他们应该是最安详,最知足常乐的!

在这个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们能珍惜当下,抓住时光,让自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芳华》观后感(篇四)

芳华,起初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芳华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只是知道有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芳华》。很久以前就已经出来了,但是自己却一直没有去看这一部电影。因为看了电影的宣传片,以为是讲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的电影,就没有多想去看的欲望。

直到最近,自己看了马云的微博,看了他对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我也萌发了想看这一部电影的念头,当天下午我就吃完饭,坐在椅子上观看了这部电影。看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内心的感受却是五味杂陈。电影里面的活雷锋在文工团帮助了无数人,修东西,班长结婚为了给班长省钱,自己掏钱做了一套沙发送给班长。文工团有大学深造的机会,他让给了别人。

另一个主角小萍命运悲惨,父亲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被关进了监狱里面,那年她才六岁。母亲改嫁了他人,重组的家庭没能够给到小萍温暖,给到她的是无尽的冷淡。长大后进了部队,以为就此可以得到爱。没想到还是得到的是他人的欺负,没有得到相应的温暖。有一个镜头是小萍在给他父亲写信,那个镜头让我无比触动,她很渴望这个世界上能够给到她温暖的人,很渴望这一个世界上有一个牵挂她的人。看到这里,我在想,我的生命里也有一些这样的人,我是否误解了她的怪异行为,我是否伤害到了他们。

一般电影结局都是以一种美好收场,但是这一部电影的结局却让人意味深长。文工团解散了,战友们各自去到了不同地方工作或者深造、结婚。在一次聚会上,他们相互见面了。刘峰因为战争成为了一名残疾人,他也在海口挣钱。因为车被交通部门扣押了,他找了队长两次都见不到人,而后领了一条烟才见到了队长。队长只跟他说了去交钱,但是却要交一千块,对于他,他一个月才挣个三百块钱啊!不服被他们赶了出去,文工团的战友看到了,帮他把钱给付了。看到这里自己觉得善良不一定得到他人的善待,但是依然需要坚持善良本身。善良是我们自愿的。结局以平淡收场,到最后一切都回归了平淡的生活里面。

《芳华》观后感(篇五)

从电影院出来,内心其实五味杂陈。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几次,却在最后都归于了平静。

电影《芳华》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好结局,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刘峰和何小萍,他们的结局并不算好。电影中用了一个词语——“相依为命”,应该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他们的后半生。

芳华路上到处都是抉择,不同的选择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结局。无论是刘峰、何小萍,还是萧穗子、郝淑雯和林丁丁。

电影着重聚焦的五个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抉择和不同的命运。

刘峰选择放弃读大学的资格,为了林丁丁。又因为表白被拒,因为林丁丁的自保被迫离开文工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上了前线。

何小萍选择放弃了与她而言没有人情味的文工团,为了刘峰。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去了野战军医部队,在战争中也上了前线。

萧穗子,整部电影的讲述者,也是内心最为平和的一个人。她性格好,所有人都能跟她打成一片。她心地好,是文工团女兵中唯一对她释放善意的人。她人缘好,去前线当记者时,所有人都对她依依不舍。但她也有遗憾,直到文工团解散前夕才将心中的情思写在情诗上,却得知心上人已经和她的朋友在一起了。

郝淑雯和林丁丁,故事中家庭条件最好的两个姑娘,一个用“门当户对”击碎了萧穗子整个青春的悸动,一个为求自保让深爱她的刘峰被迫离开了文工团。故事的结局,没有反转,没有悔悟,她们还是她们,眼中的骄傲从未改变。但富足生活背后的精神的空虚和失落,她们的骄傲让她们不会说出来。而我们,也只能通过她们的眼神和只言片语才能明白。

刘峰是个好人,只知奉献,甘为绿叶。他不是没有私心的,林丁丁就是他的私心。除此之外,他依然是个好人,不计回报地将青春挥洒在部队之中。

而何小萍是个可怜人,童年饱受冷眼,进入文工团后受到了欺负,在前线当了英雄模范后却因为战争的刺激,神经出现了问题。直到文工团的最后一次演出,台下的何小萍忍不住跳起了那段刘峰陪她排练过的舞蹈,精神才逐渐开始好转。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哪怕何小萍对这里失望透顶,文工团却也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骨髓之中。

命运没有因为他们的好和他们的可怜,就变得更加仁慈。

但是他们却未曾说过一句后悔。

这恐怕就是人生吧。恰恰也是刘峰和何小萍内心的强大。欣然接受命运,欣然接受自己选择后的人生道路。

在镜头定格的那一幕,历经岁月沧桑的刘峰和何小萍相拥在长凳上。没有表白,没有盟誓。只有何小萍很多年前未能说得出口的那句——“你能抱抱我吗?”和刘峰仅存完好的左臂完成了很多年前的那个拥抱。

他们是强大的。也许远没有郝淑雯和林丁丁的生活富足,但强大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刘峰和何小萍的身上有一种其他几个人看不到的坚韧,哪怕时代在巨变,他们也在变动中坚守住了自己的内心。

整部电影其实看的是故事,读的是命运。大环境下的碾压变迁,每个个体的抗争与选择。命运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顽强的。欣然接受自己做下的每一个选择,欣然接受命运安排给自己的每一个挑战。

人活一辈子,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也就足够了。

《芳华》观后感(篇六)

不知道是岁月给青春留下了烙印还是青春给岁月留下了温馨!——自语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芳华》观后感: 电影演到快结束的时候,小萍姐姐真的好起来了。可是,小萍姐姐好像生活得并不好,可是她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其他姐姐们好像过得都很开心。我就看不懂了,为什么小萍姐姐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而那些“坏人”们却能过上好的生活。

“好人”多磨难!似乎印证了什么!

我一直还在纠结着,小学生眼中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好人不得好报,这是小学生的疑惑,但我作为一个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不是用好人坏人能解释的问题。

小时候看电影,也只有两个标准:好人,坏人。而且那个时代的电影都是好人赢了,坏人输了。那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从不看电影,就是在家门口演电影他也不看。但唯一的一次,在我们软磨硬泡下,在我们反复说明不是那些好人坏人的片子的情况下,父亲和我们一起在生产队的场畔里看了一场电影,那部电影是《卖花姑娘》。在那个“英雄”的时代,人们习惯了好人坏人的时代,《卖花姑娘》的放映,感动了多少人!底下哭声一片,我们哭了,一直刚强的父亲也哭了。那个情形累似今天《芳华》的情形。

我一直纠结着,思考着。

何小萍是好人吗?夜读朱光潜——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又联想到《芳华》何小萍,她的意志被现实征服,当兵是逃脱家庭,剧团不待见就消极对抗,高原慰问以高烧逃避,固然有弱者的一面,但不敢面对现实才是致命的缺陷。人性的懦弱暴露无遗。怪社会,怪自己,都不是理由。骨子里有好强争胜的性格,责怪林丁丁也是无理由的,你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又不惜憾,怪谁!她以弱者的形象博得观众的同情,仔细想想,她倒底做了哪些好事?好事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生活是很无奈的,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何小萍改变了什么?她的懦弱、脆弱是导致经受不了刺激神经失常的根源。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前面大量的铺排已经给结果埋下了伏笔。她的叛逆,她的逃避,她的要强,她的消极,怪那个时代吗?我想不管放到什么时代,这样的人都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冯导或者说是作者严歌苓把她放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似乎更趋合理。其实,这样的社会一直在演义着,没有因了时代的变换而改变。

我说过,时代的是非功过自有时间的评判,人性的丑陋美艳也不是一个林丁丁的错,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元,自有存在的理由,我们不去评判,做好自己是我的信条!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很震撼人心,何小萍从剧场出来孤独的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是不是有世上污秽我独清的感觉!

做一个孤独的舞者!似乎我看到了我自己!

必备!芳华观后感精选(5篇)


世界上的作品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鉴赏。您也许正在观看作品,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我们可能会有特别丰富的感情包含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必备!芳华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芳华观后感(篇一)

《芳华》虽已是去年的老电影,可再次观看时,心中还是五味杂陈,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这部电影实属良心作品。它包含着文工团中文艺兵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包含着何小平翩翩起舞时的优美和战场上救助战士们时的勇敢无畏;它有着战场上战争的冷酷无情,也有战士们的坚毅与誓死守卫;还有着六七十年代人们最美的年华。

当然,它包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回忆,但也带着让人避之不及的阴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团时遭人排挤,烂好人刘峰最终落得残疾、受人欺负的结局。我不禁地想:为什么好人总得不到好报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过得滋润呢?难道正应了"坏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穷死”这句俗语?但其实啊,不是说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个度,像刘峰这“烂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当做了理所应当,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况。

在电影的最后,刘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着虽简朴面容却带笑。这也许就说的是好人看穿了虚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的改变。倒是刘峰和何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仅以此谈,献给我心目中的《芳华》。

芳华观后感(篇二)

“善良的人不必须都被善待,可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惜善良。”这是《芳华》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善良很容易,可是一生善良却很难。

《芳华》中刚刚来到歌舞团的何小萍以为自我脱离了不接纳自我的家庭,就是脱离了苦海,孰不知她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苦海。整个歌舞团的人都拿她当笑话看待,大庭广众之下嫌弃她有异味,团体翻她的东西,还要撕她的衣服……

可是自卑而又敏感的何小萍全都忍了,因为自卑,因为敏感,更因为没人了解和爱戴自我,可是除了刘峰。正因为如此她才最明白刘峰的善良,当刘峰被处理走掉时仅有她来相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以排挤嘲笑他人为乐,看到别人落荒而逃,满脸囧迫的样貌时一齐哈哈大笑,仿佛这就是我们的笑料。孰不知这样已经把一个人的自尊心践踏的一文不值,还要加上一万只脚。可是谁叫那时我们年轻呢?谁叫我们不懂的理解万岁呢?

以前上学时有一个女同学的腿有点跛,走起路来稍微快一点就会一瘸一拐的,而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总是故意拿她的东西逗她,然后她就会生气的追,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貌,整个班级就回轰堂大笑,而每每她都会满脸通红,慢慢的回到自我的座位上,两眼泪汪汪,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她的眼泪掉下来过。

之后的某一天,我偷偷的看到她竟然在用自我的生活费买东西给学校里的流浪狗吃。在那个年纪应对流浪狗不躲着走就不错了,而她竟然对它们如此温柔,看到那一幕我竟然感到了无比的惭愧,为自我的行为感到可耻。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善良啊。

坚持一颗始终温柔的心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爱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无论人生经历多么大的苦痛也会安然度过。就如何小萍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之后依然能够回归生活。

芳华观后感(篇三)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往常,努力刻画了那个年代x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任。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结局是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没有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突然感觉心很痛。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依旧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好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芳华观后感(篇四)

看了电影《芳华》禁不住想写观后感。

电影开头和结束,都用了电影《小花》里的绒花曲子。看完最后的画面,我很想认真的唱《绒花》。这个歌太熟悉了,是我能唱很少歌曲中之一。在这个旋律中,能感悟到电影芳华时代的他们的美好年华和向往纯真以及后来的深深怀念,也还有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和愦憾。尤其是那句旁白:原谅我不能让大家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就让他们的芳华停留在银幕里吧令我有种莫名的感触。当年我们在卡拉ok里唱绒花时已经三十多岁了,摆脱了文革时代,现在看来是美好年轻的时代,是勤奋努力和快乐的时光,转眼间现在已退休在家,无疑是芳华不再,但这歌曲能唤起那时的记忆和友情,记起了一起唱歌的朋友,尤其是已不在人世的几个朋友和同事们。

电影芳华是旅美作家严歌苓和冯小刚合作的作品,总的来说电影没有现实残酷,但是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了那种令人窒息的难过和痛苦。正如高晓松说的:冯导是一个善良的人。片子在展现灾难荒诞的同时,还不忘保留些许善良的微光。确实电影的艺术定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用两个例子来证明:我父亲在生前经历了两次牢狱之灾在困难时期,身在牢狱的父亲被派出去给村里的人看病,吃饭时村干部送来了一大碗饭。父亲发现碗底埋了两只荷包蛋。但父亲只动了一点饭就放下了。后来家人问怎么不吃,父亲说:我能感知人家的善良,但我也是要有尊严的;还有就是母亲的经历了:父亲遇难之后,母亲又听人说单位有人要把她列为对象,于是下班后到马河自家挖的两块菜地痛哭。这时有一位大婶过来说:妹子你在这河边哭什么?你别想不开啊,那一大堆仔女不能没有妈啊!我怕如果我也被打死了,这些仔女可怜。不会的!你又不做坏事。那些打靶鬼害死了他爸,以后会受报应的!这件事我是在十多年前才听母亲讲的,当时我拼命忍住了眼泪,第二天在回来的班车上哭了个天昏地暗,泪洒一路。这些,都是他们在那个时代残酷的环境下感受到的微弱的善良光辉!

这些,促成了我在高毕业四十年后主动写下观后感。

电影中大量的元素将我们带入了回忆,英雄儿女的歌曲、小花的歌曲、草原女民乒的舞蹈、自卫反击战,还有礼堂的舞台和布局,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过来的,太熟悉,太深刻。

在《晓说20xx》里,高晓松说他是在美国洛杉矶看的芳华。在周二下午看电影人最少的时段去看的,在世界电影平均上坐率15%的情况下,那天坐无虚席。他前面的一对老夫妇一直在哭。这些应该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们。可见,无论人生处于何种阶段,处于何时何地,都会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深藏着或美丽或痛苦的深刻记忆。

这个电影,让我们再次听到那个时代的回响,令人感动,不能释怀。

芳华观后感(篇五)

不知道是岁月给青春留下了烙印还是青春给岁月留下了温馨!——自语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芳华》观后感: 电影演到快结束的时候,小萍姐姐真的好起来了。可是,小萍姐姐好像生活得并不好,可是她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其他姐姐们好像过得都很开心。我就看不懂了,为什么小萍姐姐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而那些“坏人”们却能过上好的生活。

“好人”多磨难!似乎印证了什么!

我一直还在纠结着,小学生眼中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好人不得好报,这是小学生的疑惑,但我作为一个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撕裂,不是用好人坏人能解释的问题。

小时候看电影,也只有两个标准:好人,坏人。而且那个时代的电影都是好人赢了,坏人输了。那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从不看电影,就是在家门口演电影他也不看。但唯一的一次,在我们软磨硬泡下,在我们反复说明不是那些好人坏人的片子的情况下,父亲和我们一起在生产队的场畔里看了一场电影,那部电影是《卖花姑娘》。在那个“英雄”的时代,人们习惯了好人坏人的时代,《卖花姑娘》的放映,感动了多少人!底下哭声一片,我们哭了,一直刚强的父亲也哭了。那个情形累似今天《芳华》的情形。

我一直纠结着,思考着。

何小萍是好人吗?夜读朱光潜——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又联想到《芳华》何小萍,她的意志被现实征服,当兵是逃脱家庭,剧团不待见就消极对抗,高原慰问以高烧逃避,固然有弱者的一面,但不敢面对现实才是致命的缺陷。人性的懦弱暴露无遗。怪社会,怪自己,都不是理由。骨子里有好强争胜的性格,责怪林丁丁也是无理由的,你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又不惜憾,怪谁!她以弱者的形象博得观众的同情,仔细想想,她倒底做了哪些好事?好事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生活是很无奈的,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何小萍改变了什么?她的懦弱、脆弱是导致经受不了刺激神经失常的根源。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前面大量的铺排已经给结果埋下了伏笔。她的叛逆,她的逃避,她的要强,她的消极,怪那个时代吗?我想不管放到什么时代,这样的人都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冯导或者说是作者严歌苓把她放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似乎更趋合理。其实,这样的社会一直在演义着,没有因了时代的变换而改变。

我说过,时代的是非功过自有时间的评判,人性的丑陋美艳也不是一个林丁丁的错,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元,自有存在的理由,我们不去评判,做好自己是我的信条!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很震撼人心,何小萍从剧场出来孤独的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是不是有世上污秽我独清的感觉!

做一个孤独的舞者!似乎我看到了我自己!

相信《[参考]《芳华》观后感范文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芳华》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