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系列6篇)。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2)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取的机会,是选取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此刻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情绪(其实我明白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忙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忙别人,他都能够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好处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3)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4、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5、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6、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4)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

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

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

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

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6)

通过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使我们一线教师及时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作好增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准备,从而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标准》注重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学教师应把握“基本理念”,遵照“实施建议”,执行“基本内容”,做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

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体会:

一、我的体会是要树立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学生为本”

教师必须以学生本,他们是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于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内在潜能,诱发他们学习动力,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

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最后,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

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高中生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做好真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今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材、成功。

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 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悟

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较高的创新能力;

4、较强的组织能力

(1)组织教学能力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5、较强的教研能力

(1)教学研究能力

(2)学术研究能力;

6、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作为中学教师, 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8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了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1】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2】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像,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像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像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

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像,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像,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像。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像: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3】

暑假读书已经拉开了帷幕,我的暑假第一本书《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从中学了好几招,与各位博友一起分享下:

一、“穷养儿”竟然有两层含义

一直以为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减少儿子物质方面的消费,这就是“穷养儿”。原来,减少父母的溺爱与包办是“穷养儿”的另一层含义,过度宠爱让男孩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

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

男孩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没有自由,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因此你需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成“敌人”。

三、告诉他:“你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事实证明: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母亲的呵护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的严格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以下几个场景中,你应当这样做:孩子跌倒了你要要求他自己爬起来,孩子胆怯了你要鼓励他可以做到,孩子犯了错要告诉他勇于承担,孩子任性要教育他这样做不是男子汉的行为。

四、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

前几天,妻子跟我说儿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后来又自我安慰道:或许等孩子大一点就好了。我不禁问自己:一个畏畏缩缩的小男孩能否突然有一天变得很勇敢?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他才会勇敢、坚强、果断、睿智……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4】

读了《给新教师的推荐》,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

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仅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仅是主角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重大的。

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就应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申报课题研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

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务必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资料做出相应的转化。

我们作为一个新老师,务必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简单,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

我们新教师,就应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可以就此展开研究等。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

影响一个人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

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能够带给我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

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够成为笔下的东西。

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5】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

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

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

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6】

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大多是从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角度出发的。教师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改善学生的行为,进而改善学生课堂表现。例如:教师应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请相信学生,用你的热情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当着别人的面夸奖学生等。都是在强调与学生的相处。

只有先把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这本书也强调了积极的情绪在课堂中的作用:如让课堂充满欢笑;做一个乐观的教师;微笑吧等。同时,在心态上,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学生的榜样。尽管学生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状况,但是只有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每天快乐地面对学生,快乐地工作,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周围的同事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往往这样强大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的能力才会相应提高。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教育学生的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只有教育理念的改变才能带来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强项和不足,以及他所具备和缺乏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我总是觉得“做一名教师”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往大处讲,我会影响他们一生的“生命成长”。所以,时常想到自己身上承担的重量,我会努力做到最好!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7】

读了《给新教师的推荐》,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然后不仅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仅是主角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重大的。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就应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然后申报课题研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务必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资料做出相应的转化。我们作为一个新老师,务必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简单,然后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我们新教师,就应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研究的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就此展开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魅力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影响一个人的,然后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然后这种真切的感受,能够带给我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然后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够成为笔下的东西。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8】

通过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使我们一线教师及时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作好增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准备,从而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标准》注重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学教师应把握“基本理念”,遵照“实施建议”,执行“基本内容”,做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

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体会:

一、我的体会是要树立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学生为本”

教师必须以学生本,他们是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于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内在潜能,诱发他们学习动力,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

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最后,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

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高中生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做好真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今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材、成功。

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 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悟

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较高的创新能力;

4、较强的组织能力

(1)组织教学能力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5、较强的教研能力

(1)教学研究能力

(2)学术研究能力;

6、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作为中学教师, 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中学教师的读书笔记范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上周的英语课上,我深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天教学Lesson10一课,重点句型是“Howmany……?”“Thereare……”,从一开始,我就通过不少实物,一物接一物地替换教学,“Howmanybooks/pens/pencilsarethere?”学生都答得不错,但当我让学生来提“Howmany……?”这个问句时,很多学生都无法开口。我多次重复“Readafterme。”,但只感到学生像驮着重物的骆驼一般,备受压抑,两眼无神,脸上无光,头越来越低,课根本无发继续下去。第二节课我来到另一个班,教学同样的内容,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得这节课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也有不少的pens/books/rulers等等,于是我请学生来考考MissZeng看MissZeng能不能猜出你手中有多少pens/books/rulers等等。这一来,学生都非常踊跃,老师猜错了,同学猜对了,学生立刻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脸上光彩万千。同时“Howmany……?”这个句型也就顺理成章地学好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英语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这堂课愉快完成了任务,是因为我变成了孩子,不再居高临下,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眼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老师们,当你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名言,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你会感觉到你和孩子已敞开心扉,那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平等与信任啊!

《走向主体性德育》读书笔记

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参与,德育很有可能会走进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误区。有些未成年人长期在父母、老师的“安排”下丧失了参与的能力,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种心态下,德育自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我们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树立参与观念,要以他们为本。

相信《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系列6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学教师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