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青鸟读后感

青鸟读后感

最新读青鸟有感汇集6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阅读完莫里斯·梅特林克写的青鸟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优秀的青鸟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读青鸟有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1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青鸟》。

这本书主要讲得是巫婆让蒂蒂儿,米蒂儿等去寻找蓝色的代表幸福的鸟。

他们爬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始终没有找到代表幸福的青鸟。于是失望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在家中,他们惊喜的发现,家里有一只很蓝很蓝的鸟,正是巫婆所说的`青鸟。

原来苦苦追寻的青鸟,就在自己的家中。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就生活在幸福中,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爸爸妈妈的呵护;老师的淳淳教导,关爱和同学们的帮助。

啊!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要珍惜幸福,感受幸福。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2

《青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圣诞夜里,棣棣家里来了一位仙女,她请求孩子们去寻找青鸟,因为青鸟是幸福的象征,因为她的女儿生病了,需要青鸟带来的幸福可以让他的病退消,仙女送给孩子们一顶可以看到事物灵魂的帽子,于是孩子们和动物朋友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之旅,他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夜之宫、危险森林,墓地、未来国......依旧没有找到青鸟,一年期限很快就到了,动物们和孩子们要分别了,道别之后,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才发现原来青鸟就在身边。

其实我们给人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只要我们怀着好心情面对每一天,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3

前几天,我读了《青鸟》这本书,我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

书中讲的是两个伐木人的小孩寻找青鸟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迪迪和麦迪,他们是一对兄妹在平安夜,他们被仙女所托去找青鸟,帮他医好自己小女儿的玻仙女还给迪迪一顶绿帽子,上面有个帽徽,上面嵌着一颗雪白的钻石,只要按住钻石事物的灵魂就会出现,把钻石先右边,可以看到事物的过去,将钻石向左边看见的是未来。这时所有的东西都能像人一样说话,站立,于是他们走上了长长的道路,他们先后来到仙女宫,怀念国,夜宫,等地方经历了千辛万苦才知道青鸟就在身边,读完这边书我回味无穷,慢慢品尝这书里的点点滴滴,知道了一个道理,我们要乐观,有时候你只要学会乐观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找到真正的幸福。

青鸟的故事告诉大家生命是幸福的,幸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度完后我的心如同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4

暑假的一天,我一个人觉得无聊,想看本书,结果,在房间里发现了《青鸟》这本书,由于没看过这本书,便读了起来。

《青鸟》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男孩名叫蒂蒂,十岁,女孩叫咪蒂,刚满六岁。他们的邻居是柏林考脱太太,她的女儿病得很重,因为据说青鸟是可以治病的,所以需要青鸟。一天晚上,仙女让蒂蒂和咪蒂去找青鸟,他们战胜重重困难,最终他们找到了青鸟。

读完《青鸟》,我深有体会:一、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轻易放弃,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呀,如果我们都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不可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二、当你给别人幸福的时候自己才能得到幸福。你在寻找自己的幸福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给过别人幸福呢?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在帮助自己!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5

读了《青鸟》这本书,它给了我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用心寻找幸福的故事。一户穷苦人家的孩子蒂蒂和咪蒂受仙女蓓丽吕的委托,帮忙她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来拯救她女儿的故事。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描述得十分可爱逼真:有矮矮胖胖的面包先生、有模样奇特有滑稽的糖果先生、有忠心耿耿的狗先生、娇媚无比的猫女士、脾气暴躁的火先生、温柔美丽的水姑娘、还有个性可爱、带着他们寻找幸福和快乐的光神等等。而每个情节也都描述得十分生动,在寻找青鸟的旅程中,更发生了许多搞笑的故事。他们经过了怀念国、夜宫、享乐宫和未来王国等地方。最终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幸福和快乐。

其实,学习和寻找幸福一样,都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并要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在这过程中,只有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才能获得成功。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原先幸福时时刻刻都在我身边,当我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一项任务是一种幸福,帮忙同学获得进步是一种幸福,为爸爸妈妈洗碗拖地是一种幸福,给爷爷奶奶摧背是一种幸福,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幸福,把一条鱼放回江河是一种幸福……总之,将爱分给别人就是幸福,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这种幸福。

每个人都想方设法的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并为此历尽千辛万苦。其实,只要我们总是抱有无私完美的心愿,幸福就不难获得,因为他近在咫尺,就在我们身边。

《青鸟》让我学会了乐观。

最新读青鸟有感 篇6

《青鸟》这本书写了主人公蒂蒂儿、米蒂儿一起去寻找青鸟的神秘旅程······ 仙姑圆了他们的梦,见到了蒂蒂儿和米蒂儿死去的爷爷奶奶,和七个可爱的弟弟妹妹。和家人度过了一段时光后,继续跟随光明去寻找青鸟,最后找到了青鸟,但还是让青鸟落荒而逃······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幸福,有肥胖幸福,有不饿还吃幸福,不渴还喝幸福······这些多是虚假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当我们看见别人在餐馆大吃大喝时,当我们看见别人开着奥迪在兜风时,当我们看见别人在商城疯狂的买东西时,我们不免有些心动,也向他们一样,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无,我们要一同扭动钻石,看清楚它的本质,他们就会落荒而逃,害怕得不得了。只有真正的幸福,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如:家庭领队幸福,欢乐是幸福,锻炼是幸福,和妈妈爸爸坐在温馨的小屋里面一起探讨,一起读书······

其实有时候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抱怨,为什么我不幸福,他们都那么幸福······当你觉得你不幸福时,你就要象蒂蒂儿和米蒂儿一样去寻找幸福的青鸟,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留意你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有多么的幸福。 相信吧,那幸福的青鸟就会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汇集6篇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波西杰克逊》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记得的《波西杰克逊》,它由作者撰写,为了充分回味《波西杰克逊》这个《波西杰克逊》,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波西杰克逊》的读后感呢?编辑收集并整理了“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1)

七子预言已经响起,神袛之怒遍布大地。波西和另外六位混血半神,能否拯救世界,修复希腊和罗马几千年的恩怨呢?

这是源自《波西杰克逊》系列的故事。《波西杰克逊》是继《哈利·波特》之后最受欢迎的少儿科幻系列小说,由雷克·莱尔顿所撰写的希腊神话与现实生活完美贴合的故事。整本书围绕着波西和他的朋友们展开了叙述,七位混血半神游走在希腊和罗马之间,他们是波塞冬之子波西,雅典娜之女安娜贝丝,朱庇特之子伊阿宋,阿芙洛狄忒之女小笛,赫菲斯托斯之子雷奥,玛尔斯之子弗兰克,普路托之女黑兹尔。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地方,名叫阿喀琉斯之踵。雷奥脆弱在心灵,他的嬉皮笑脸都是为了掩饰心灵的脆弱。这让我联想起我的妈妈,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她的身影,平常用轻松的语调,努力掩盖住她的疲惫,其实她不用这样,哪怕让我安慰一下她也好。“世界将迎来风暴或火焰,最后的呼吸伴随着一句誓言”,七子预言的一部分,代表着雷奥。复仇女神曾对他说过:“你是第七个轮胎——备胎。”这让雷奥觉得自己永远是多余的那一个,心虚的他遇到了卡里普索,心中多了一缕阳光,让他坚持着完成任务。雷奥就说了预言中的誓言,发誓要带卡里普索离开那个地方。他,成功了吗?雷奥的故事永远是书中最震撼我的地方。幼年失母,是公认的“野孩子”。让我想起了曾经身边那些笑在外表,伤在内心的人们,我之前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苦衷,觉得他们是无关紧要的人。他们在经历种种挫折,早已成习惯,我倒还觉得他们是轻描淡写的那种人。后来读完书后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人生是不是要经历些挫折才能成长呢?我想,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正所谓百炼成钢,成为英雄的过程中充斥着磨难与挑战。然而面对种种不可能,波西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若是普通人,在面对些许困难,往往先是抱怨,若有一丝逃避的可能便会放弃。然而,波西他们却不一样,明知危险,却依然前行。我想,并不是他们不怕危险,而是他们对人生目标清晰而坚定,而普通人只关注事情难易程度。或许,这便是英雄与平凡人的不同之处:英雄不在意困难,勇往直前;平凡人只求安稳。当波西他们踏上征程,我们发现,那些困难也不是困难了,当我们不再畏惧不再退缩,困难便迎刃而解。

《波西杰克逊》的故事引人入胜,搞笑,冒险,誓言穿插其中,贯穿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令人着迷。谁能想到,纽约帝国大厦里有直通神界的神秘电梯?谁能想到战神阿瑞斯骑着摩托车,而通往冥王哈迪斯掌管的冥界,居然要先经过洛杉矶的音像工作室?如果你想知道,就来看这本书吧!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2)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那就是波西杰克之神火之盗。

它的剧情是这样的,波西是一个学生。因为有阅读理解困难的原因,他只能去一些,特殊学校上学。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神话故事中的米诺陶,不仅将他的母亲抓走。还令自己重伤,令他不解的是,他还背负了偷取宙斯雷电账的罪名。于是波西和他的朋友,组成了一支3人小队,一起去,解救母亲,归还雷电杖。打破克洛诺斯的阴谋。然而,这只是克洛诺斯的一步棋子还有更大的危机等待着波西去拯救。

本书的人物本书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其中,波西他勇敢机智敢于承担责任,也愿意为朋友付出,安娜贝丝,拥有的智慧在队伍中发挥作用很大。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

其中令用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大胆创新想象丰富和扣人心弦的剧情。作者将希腊神话,给我们用了全新的方法体现出来。书中的波西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影子。他也和害怕,就是因为这些,我对他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都看看这部别样的希腊神话吧!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3)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本书的同名电影。不过,我要介绍的小说可是与电影有很大的不同哦!请听我娓娓道来……

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波西的男孩,他被诊断患有阅读障碍症,一直在各个学校之间转来转去,却没能找到合适的学校。直到一天,他的一位老师突然变成了妖怪来袭击他,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他被守护者送到了混血者之丘――有一群和他一样小孩的地方,神衹与人类后裔的聚居地。在这里,他得知自己是海神波赛冬的儿子,并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冒险。

这本书里关于冒险的描写节奏紧凑,让你无时无刻不在为主角担心,仿佛恨不得钻进书里告诉他有危险。可是呢,波西又总有办法能化险为夷。于是,你悬着的心就象坐着过山车一样,一会冲向山峰,一会落入谷底,每次都欲罢不能。而且,书里还讲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知识,例如希腊十二主神:宙斯、赫拉、波赛冬、阿波罗、阿耳忒弥斯、雅典娜……以及各位神衹之间的故事等等,正好可以给大家补补这方面知识,说不定有人还能因此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

另外,整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迷雾”了,因为它太神奇了!它能让书中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真的。“迷雾”它可以处理图象,制造幻觉。如果你看到一头驼鹿在搞破坏,那说不定它就是只作恶的怪兽;也许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地方――树林、草坷,就是神界的入口;凡人看到独眼巨人也不会惊叫着逃开,因为他们可能认为那只是两只眼睛的大高个罢了。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呢?不过这么强大的“迷雾”仍然不可避免会被有的凡人看穿。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看到了怪物,可别认为他疯了哦!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可以轻易看穿迷雾的伪装。这样,我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啦,什么半羊人、三头地狱犬、牛头怪,还有一头蛇发的美杜莎。而且,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光是想想就能让人兴奋得睡不着。我还可以和混血神之子交朋友,和他们一起去神界、去地狱,和这些有魔力的人一起去冒险。我打赌,不会有谁再有我这样丰富、这样刺激好玩的经历了,还有、还有……说都说不完呢!你们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可能。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急待要冲向书店了呢?哈哈,破盘价,只要88喔,88就可以买波西·杰克逊系列啦!呃,开玩笑的,不过我可以保证,你读了以后绝不会后悔的。和我一起成为波西迷吧!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4)

 我爱阅读,阅读教人明理、阅读令人聪慧、阅读使人成长!不论是中文书,还是英文书,我都爱读。从古代到现代,从小说、传记到诗歌、散文,我的阅读非常广泛。最近我刚读完了《波西杰克逊》系列小说。

《波西杰克逊》是美国作家雷克莱尔顿写的一套关于希腊神话的现代奇幻冒险小说。他将古希腊神话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社会生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想象奇特,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这套书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钦点的读物,也是中国“兽王”系列作者雨魔推荐的小说,可见这套书的魅力有多大!

其中,最能体现人物真情的一本,就是《波西杰克逊与魔兽之海》。这本书主要讲了海神之子波西、雅典娜之女安娜贝斯和波西的弟弟独眼巨人泰森为了救出被波锲吕克斯抓走的半羊人格洛弗,悄悄离开混血营,最终与战神阿瑞斯之女克拉丽丝救出了朋友,并拿回了金羊毛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波西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原本可以杀死偷走金羊毛并抢走朋友的的独眼坏人波锲吕克斯,但是他却不忍心下手,最终松开了扼住巨人喉咙的手,却因为他的那份善良,让自己落入了敌人的圈套,受了重伤。波西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他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朋友,用生命与老对手卢克对抗,就为了换取朋友多一点的逃生的时间;他还是个愿意为别人着想的人,在最后关头,他们只有够一个人做白头三姐妹的车回营地的古希腊金币,就在别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回去的想法,按照先知的预言把钱交给了克拉丽丝,并让她带着金羊毛和成功的喜悦回到了营地。书中的他,善良、勇敢、坦率、讲义气,令我印象深刻。

回想我每次在辅导班默写课文时,总是图快,书写不太认真,虽然我是班上第一个默写完的,但是作业本上的字就像一长条蜈蚣,歪歪斜斜的,十分难看,等到作业互批的时候,同学看得非常吃力,经常问我:这是什么单词?那是什么字母?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领悟到要向波西一样懂得为别人着想,多些理解,学着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每次批改这些龙飞凤舞的作业,该多心烦呀!《波西杰克逊》这套书,不但带给我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在学习和生活中启发着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的书也越来越多,慢慢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从书中我懂得了道理,收获了向上的力量和快乐。我阅读,悦快乐!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5)

一本好的书籍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带来《波西杰克逊》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海神波塞冬,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这些名字早就在我幼年的时候飘入了我的耳朵,经常在我入睡之前,妈妈就将希腊神话故事读给我听,神话实在太美妙了!偶然在书店,看到了雷克·莱尔顿创作的“波西·杰克逊系列”,惊喜万分,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完全的神话故事,读完后发觉,故事的背景却是现代!而故事的主人公们是希腊神话里的诸神与凡人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在混血大本营。

《波西·杰克逊与魔兽之海》是“波西·杰克逊系列”系列的第二部。本书章章险象环生!波西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市区的实验学校读书,故事的开头讲述了波西原本去学校只是要打一场班级球赛,突然同学们不知怎么变成了一群丑陋的食人族巨无霸,球赛变成了一场死亡游戏。让人突然有些恐惧,却充满好奇!这时,波西突然接收到半羊人格洛弗的心灵电波,独眼巨人抓走了好友。于是立刻赶回混血大本营,发现花草枯萎,湖泊干涸。他听说,只有神话中的金羊毛可以拯救生灵。于是他与伙伴们踏上了寻找金羊毛并解救半羊人的冒险旅程:前往魔兽之海,在海上等待他们的是无数的凶险。

接下来,是为了找到金羊毛展开的扣人心弦的一个个故事:收购道路可得阻拦,遭遇海上女妖,波西变成了小小荷兰猪,与独眼巨人的智慧战斗…...让我随里面的人物紧张快乐悲伤!

起初,我觉得波西·杰克逊好像哈利·波特”,仿佛从魔法学校走来,具备神奇的力量!后来我逐渐的体会到,波希就是波西,甚至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它既是凡人也是具备超能力的人!也有胆怯软弱,可是总是鼓足勇气战胜面前的困难!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波西,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接近我们,让我们看见自己很多时候的弱点,并学会克服!

其实,我认为,真正爱这本书的人一定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混血大本营里预先给我留个位置吧!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的主角波西,一位在纽约读书的12岁少年,他虽不完美,但极富爱心,心地善良。在去了一次博物馆之后,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竟是海神波塞冬之子。于是他又通过纽约的帝国大厦,来到了奥林匹斯神界,众神之神宙斯指控他偷取了闪电权杖,命令他必须10日内交还权杖,否则就和海神波塞冬大干一场而在此时冥王哈迪斯绑架了波西的母亲,并威胁他以闪电权杖来交换,战神阿瑞斯骑着摩托车赶来为他们提供了线索。为了拯救母亲并阻止天神大战,波西决定要找到真正的窃贼,他带着雅典娜女神之女安娜贝丝和半羊人格洛弗通过洛杉矶的一个音像工作室进入冥界,他们能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吗?这就得有你自己去发现了。

看完本书,我简直不相信,作者竟可以把古希腊神话和现代纽约连接在一起,再配上生动的话语,简直是无与伦比。

最新读波西杰克逊小说有感(篇6)

神话这个东西,非常神秘,但却十分吸引我们去探索。

《波西杰克逊》这套书的主角是一名叫波西的男孩,他患有先天性阅读障碍症,成绩总排在倒数第一。但他十分善良,一次离奇的博物馆之遇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是希腊神化中的波塞冬之子,并拥有水的力量。他妈妈是凡人,所以,波西是一个混血者,必须前往混血营,而途中他受到一只米诺陶的攻击,受了重伤。而此时,泰坦巨神之首克洛诺斯已开始复活,波西和其他混血者是否能拯救世界,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这套书的内容十分有悬念,让你爱不释手。作者巧妙地将科幻神话与现实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在战斗中,作者着重描写人物心理,刻画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波西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他非常善良,善良到帮助死对头克拉丽丝,善良到替阿尔忒弥斯扛天。他非常坚强,坚强到遍体粼伤还在战斗,坚强到敌人拿铁片都撬不开他的嘴。他是永远忠于奥林匹斯众神的!而当他打败克洛诺斯后去宙斯那儿领赏时,宙斯说他可以变成一个神,长命百岁,高高在上,他说他不需要。宙斯当他不给自己面子,发怒了:“你还想要什么呀?”他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要让那些无家可归的混血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让所有的众神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就行了”宙斯震惊万分。

波西的忠诚与善良是我们无法比拟的,虽然我们不能拯救世界,但可以改变生活!

最新读伤逝有感汇集五篇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在阅读鲁迅写的《伤逝》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我们该如何去写《伤逝》的读后感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伤逝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最新读伤逝有感(篇1)

《伤逝》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了,那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涓生,一个拥有感情却又时时被时代所要挟的知识分子,他面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可以义愤填膺,而面对情感却畏首畏尾,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却是那样的脆弱却又那样的坚固: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时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运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是他对子君的理解,更是他对爱情的理解子君的悲剧在于把爱情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无法承受失去。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压力在那个时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时代里,子君的执着,却给她带来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种绝然的态度,已经注定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的悲剧的开始。

《伤逝》是一种超越视觉和人生的冲击,们分析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爱情,而我们自己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的、心碎着的爱情却是我们自己也不愿去分析,不愿去推敲的。个中原因是经不起。

在爱情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涓生从浪漫走向实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子君则从果决刚强走向平庸懦弱,从希望到满足进而走向失望和绝望。在与生活所作的悲剧性抗争中,子君是弱者和牺牲品,而涓生则作为一个强者终于站起来,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作我的前导。不能说他一定会成功,至少,他还没有失败。

最新读伤逝有感(篇2)

《伤逝》是鲁迅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很多人用传记考证式把涓生等同于鲁迅,把这篇小说当作鲁迅的爱情研究,其实是片面的。在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到影子但不能等同,可以说现实是个引子,他点燃了写作这篇小说的灵感,是心理想象的投射。

可悲可叹的境地,两个尚未长大却自认成人的孩子在过家家,用自己稚嫩甚至自大的目光去生活,不料残酷的生活给他们下了一个接着另一个的下马威,他们来不及反应就被打趴下。

1、当局者迷,时局中的“近视眼”

第一,并未认识到物质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当结局已定,悲剧收场,他才说出。

第二,尚未分清恋爱与婚姻的不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冲动下的遗恨。

在这里我们想要分析的是,涓生与子君是否是“真爱”,还是两个对新生活向往的年青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因为彼此同是旧环境下的反抗者才抱团取暖的吗?文中,涓生对子君最热烈的爱是子君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的权利!”,而后涓生却连当初求爱的场景都遗忘模糊,“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只剩了一些片断片了。”甚至想要忘却,因为他觉得“可笑,甚而至于可鄙的”。只有子君“她却是什么都记得”“能够滔滔背诵”。

第三,自高自大,忽略生活环境与自身抗压、独立生活的能力。

琐事对人的影响,战士如鲁迅也为琐事所烦恼。

虚空(会馆)——真实(初在一块)——虚假(发现真实后)——虚空(会馆)

“我离开吉兆胡同,也不单是为了房主人们和他家女工的冷眼,大半就是为着这阿随。”当初嫌弃阿随,想要丢弃他如今又“为这阿随”,可谓是讽刺之至。

2、自私的`大男子主义,性别不平等下男女结局的不同

责任心的缺失与勇气的消弭,生活在自己构筑的空中楼阁中,面对理想破灭只有抱怨、发牢骚、推卸责任的份。虚假的爱、泡沫的理想对憧憬新生活的女性的吸引力。子君只是他寻找新生活,满足自己对理想追求的一个物品,只是他为了反抗旧势力而寻求的支持队友,没用便扔掉,可以说涓生是一个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失败的模仿者,他照着葫芦画了个瓢。但是他却让子君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宣告他的失败。

“我要遗忘,我为自己”“向着新生活,跨进第一步去,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向导。”尝试失败后,潇洒走人,进行下一步的求生。手记体,发声的只能是涓生,而子君已逝,只能是一个无法言说的弱者。

3、叙事结构的不同,导致文本解读的模糊性

“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还是一个空虚,面对这空虚并未自觉。”由于手记体的特殊性,陈述内容是作者站在涓生的立场上说的,因此不可避免会夹杂作者的价值观与价值判断,或者说这也是手记体的魅力之一,作者在塑造涓生形象,模仿涓生语气,再现当时情景的目的就是借涓生之手表达己之思想,但是这样做并非是涓生的一人叙述维度,因此对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涓生”男青年形象可能会有所不同。

4、真我与假我的对话——懦弱者的自我申辩

文章不只是涓生与子君的矛盾,更是涓生与涓生的矛盾,很多时候他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回忆自己。这种自掐状态正是他逃避责任、辩白的心理源泉。

5、新人旧人交替不明,人性的弱点最终胜利

《伤逝》很深刻的体现了一个人的矛盾与复杂之处,涓生与子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变成了“半旧半新”(旧在此处不是贬义词)的不完全纯一文化人。因此很多时候的矛盾体现在中西文化思想的博弈、交融。“新涓生”讨厌“旧子君”,而涓生自己也没跳出旧文化影星,“新子君”又对“旧涓生”失望。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错,而是人无法抵抗的不可抗因素。

普通个体在巨大的时代中多么的力不从心,被时代裹挟,苦苦挣扎,很多时候谁不在伤逝呢,为自己,也为自己爱的人。

最新读伤逝有感(篇3)

《伤逝》,作者鲁迅,故事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这是文章的开篇词。男青年涓生爱着女青年子君,在他们相爱的初期,同居之前,他是非常爱着子君的。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在一起时,他俩热烈的交谈着: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但是,同居后不久,子君操持着家务,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功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由此可见,子君是一心一意的过日子,操持的家务,为涓生计算着柴米油盐,煮饭洗衣。可涓生觉得没有思想的交流了,开始不快活起来了。不久,涓生失业了,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着很深的影响。日子过得艰难了,人也起变化了,把子君养的油鸡吃了,不久,养的狗阿随也无力伺养了,放了生。我一回寓,觉得又清静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涓生非但不去安慰子君,反而开始嫌弃子君了。(我)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后来涓生不管子君,找到个烧着火炉的免费的图书馆里看书、度日,我终于在通俗图书馆里觅得了我的天堂。同时,嫌弃着子君: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就是嫌弃呗!说出我的意见和主张来: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子君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子君随她父亲走了,不久,传来子君死了的消息。

这篇故事看得我很是生气,给我的感觉涓生就是一个负心汉!相恋是美好的,他是如何的期待、盼望着子君的到来,那么热烈的交谈。同居后,生活里就主要是柴米油盐了,女人这样的为你做,照顾着你,正是因为爱着你呀!不然,谁愿意做这些粗活?玩、享乐谁还不会吗?可这男人看不到,吃饱喝足了,就需要精神上的交流。没错,但这是建立在你吃饱喝足的基础上啊!饿着肚子的时候你需要什么呢?很鄙视这男人,他自私,狭隘,只知道自己,看不到别人为他所做。

在文章的最后,涓生后悔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我甚至不相信涓生的忏悔,觉得人性难移。同时,也认为后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错了就是错了,害人害己而已。

最新读伤逝有感(篇4)

我原是没资格对鲁迅的《伤逝》发表任何感慨的。从前没有,那是因为十二、三岁的年龄还不懂得涓生的的矛盾和子君的凄然;现在不应有,那也是因为太过体验他们的思想弱点,感叹鲁迅先生的细腻描写,而惭愧自已不知该如何表达?

从昨晚掌灯时分,一口气读到凌晨,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着,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现实中的他和我。早上上班时,我还拉住一个同事,不管她愿不愿听,也强硬将整个故事的心理情节给她复述一遍。不知是我讲的字句不漏还是她也有触语生情的心态,总之,她听得入神,连连称这与现代的爱情婚姻没有什么区别。我便说,也许爱情原本就是没有时代没有年龄没有国度的吧。但一想到现实中的他,那个连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都不敢说的他,我心里便黯然了再回到电脑边,我怎么也坐不住,我听到我心里仍然在不停地诉说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

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涓生因为尚未忘却的翅子的扇动,这在文中多处提到,而他又以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个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颓唐得多于是决定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在决定着他们只有分离才能开辟新的道路时,他又意识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时候他有一丝不舍,其实,他早预到子君没有了他,只有死。因为子君她自始自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就算这样,涓生还是因为早晨的时间多,而计划在闲谈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个隐形的坏孩子,把那翻在心里折腾过的所谓不虚伪的真话对子君说了出来,而子君听后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涓生这才意识到当初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恐怕是错误了,因为子君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

再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如此经典的场面在21世纪已经视为珍宝,更何况在那个世俗的年代。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诵。。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其实我也不怀疑那个场面的真实,只是很明显,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可恨的是,这个时候涓生并没有显示出在分手时所谓真话的勇气,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种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那么他当时更应该对子君讲出他的心态,似乎在后来的描述中,他的各种对子君不满情绪他都有所隐瞒,当然除了分手那一次来了个真实的。如果在当时寻住所的路上,他也来个真实的表白,或许会让子君明悟一些,或许将不会有后面的草率同居,更不会淹没子君死的悲剧。因为当时境态的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子君的爱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执着,她的眼里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爱情。

最新读伤逝有感(篇5)

鲁迅先生的小说,自高中到现在,约摸算来,不知不觉,已经读过四五本了。而印象极深、爱不释手的还是《伤逝》。故而,《伤逝》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又一次读了两遍。

深夜,适合读书,亦适合写文。出于对《伤逝》的爱,我罢了日常的缠身规律,定要停下来,挤出点宝贵的时间来,写点什么。鲁迅先生的《伤逝》出于《彷徨》小说集,也是唯一鲁迅先生以第一人称自述爱情的小说。鲁迅先生的诸多小说,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甚至指鹿为马,自然不能浮于表面来看,更多的要深入,深入到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性格与骨子里,更要深入那个鲁迅先生默然写作的夜晚。

第一次看《伤逝》的时候是可怜子君,恨涓生。而现在第二次看是恨涓生也为涓生悲痛,对子君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首先,暂且不论古代,因为那时候制度与现代不同。论《伤逝》中的涓生,这个人就是典型软弱无能文人的代表,譬如《都挺好》中的苏明哲。可以妻子隐忍着因他而来的现实的苦痛与重担,若相反,这个男的恐怕要投降现实生活,当一个逃兵,带着悔恨和谎言过一辈子。

在无能的男人看来,生活难过了,永远是因为有一个累赘老婆。这就是无能男的本质,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意识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自私、懦弱。其次,子君身为一个思想意识觉醒者,最后沦为家庭主妇,也难免带有女性自身的局限。《伤逝》中的子君就是典型的依附性的被奴化的女性。

面对现实生活的茶米油盐酱醋贵,她带着传统官僚作风的旧习,有大胆追求婚姻爱情的勇气,却缺少思路和行动。她的行动便是嫁给自己想嫁的男人,而结婚之后却仍旧归属并安于家庭主妇的附属地位。家庭已经频频经济危机,还不知道走出家庭赚钱维持经济,最后还是只靠涓生这样的男性,即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加上子君带有市侩妇女的习气,与邻居盲目攀比,斤斤计较,不顾生活现实水平,太理想主义,想的太好,做的太少。

再者,子君,沉沦于生活的琐碎,没有个人独立的思想与生活,整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忙碌,自然与文人涓生越走越远。文人写作,不喜嘈杂,她还养鸡,并不顾涓生的工作而打扰他。

最后涓生说出分手之后,她因为无法承受对男性依赖和附属的自我奴化的境地,思想狭隘,走向绝境,选择自杀,也不无愚蠢,带有典型女性软弱、奴性特征。圈子太小,爱好太少,沉湎于双方的爱情,自然思想空虚寂寞,依赖性强。

女性要想独立起来,必然要像男人一样,实现经济独立,有了自身的地位的提高,进而到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才不致于像子君那般脆弱不堪。被一个男人抛弃就要死要活的,真是没有自我价值。

更不该为了爱情舍生忘死,而该有自己的事业,这个事业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人,这样谁也无法威胁和动摇自身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读《青鸟》有感


读《青鸟》有感

《青鸟》是由比利时的作家梅特林克创作的。他通过两个小孩迪迪和麦迪历经艰辛寻找青鸟的故事来反映了作者对穷人生活的同情、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憧憬。青鸟是幸福的体现者,但又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它既体现着精神上的幸福,又体现着生活物质上的幸福,既关系到现在的生活,又联系到未来的生活。

一位伐木人的儿子迪迪和他的妹妹麦迪在一个平安夜的夜晚见到了一位仙女,她长的十分像他们的邻居贝克特老太太。仙女希望他们兄妹俩能帮助她找到一只真正的青鸟来治好她的一个重病的女儿,并赠予兄妹俩一顶镶嵌魔钻的帽子,这颗魔钻具有一种特异功能时刻给他们指出事物的真理,让他们认清事物的本质,同时让他们懂得每一种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正是这些有生命的事物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兄妹俩用魔钻找来了面包、糖、水、火、猫和狗等灵魂,并在光神的引导和这些伙伴的陪伴下相继到怀念国、夜宫、享乐宫、未来王国、墓地、森林等地寻找青鸟。但青鸟却每每得而复失,但最终因他们的坚持不懈和勇气,他们在未来王国得到了青鸟,之后便告别朋友,返回家乡。回到家后,贝克特老太太过来说她的女儿病得很重,很想要青鸟,迪迪便把青鸟借给她,小女孩一见到青鸟便痊愈了。她一不小心失手了,青鸟飞走了。小女孩悲痛万分,迪迪急忙爬上梯子,安慰小女孩说一定能再找到的,让她不要再伤心了。

作者用青鸟这种具体的事物来说明:幸福是存在的,虽然我们总不能发现,认为他远在天边,但经过千幸万苦还是能找到它的;就算会得而复失,也要坚信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努力了,努力去寻找了,幸福和缤纷的彩虹在终点等着我们,等着与我们相见,一起生活、相伴。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让我们向着幸福,出发吧!

读青鸟有感合集5篇


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进行内心的反省。莫里斯·梅特林克所写的青鸟让读者们感受颇深,读后感可以帮我们巩固这些知识。你知道在书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内容吗?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读青鸟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青鸟有感【篇1】

《青鸟》这本书讲了一对兄妹俩,蒂蒂尔和米蒂尔帮一位老仙女去寻找青鸟,找到最后,兄妹俩醒了。可是,惊奇的是:兄妹俩说的事情一模一样!

这本书写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名叫蒂蒂尔,女孩名叫米蒂尔。蒂蒂尔和米蒂尔也很乐于助人,他们帮助了一位他们都不认识的人,而且任劳任怨,说到做到,有诚信,而且也非常善良,不会去埋怨别人。

在生活中,我也想拥有把一切物体变回原来模样的能力,就像蒂蒂尔的钻石。我也想有很多朋友,就像文中的狗先生,猫小姐和光神,可是,梦想是我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完成自己的梦想。

《青鸟》这本书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能找到幸福的人就能享受、珍惜幸福。可找不到幸福、感觉不到幸福的人,就只好慢慢去找了,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你仔细找一找,比如:考试得第一名,别人送你一句祝福的话……有很多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要粗心,细细找一找就能发现。

读青鸟有感【篇2】

今天,我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感受很深。

《青鸟》主要讲了:在一个奇妙的平安夜,一个仙女从天而降,请求蒂蒂儿和米蒂儿兄妹俩帮助她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于是,两个孩子便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他们穿越迷雾森林,在回忆国中见到了已经故去的亲人;他们勇闯夜宫,为了找到青鸟而开启一扇扇恐怖的大门,而在奇异的未来国,他们又与“时间”进行了一场疯狂的赛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美好的心愿和感恩之心,用心地去生活和关爱别人,幸福就在身边。

读青鸟有感【篇3】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青鸟》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是金钱、名利吗?不是。真正的幸福每天都陪伴着你,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能拥有它。她是劳动、是健康、是亲情、是奉献、是帮助……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很久以前,伐木人的儿女———棣棣、咪棣,在圣诞前夜,遇到了一位仙女,她请兄妹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寻找“青鸟”并送给他们一顶神奇的帽子。于是,两个孩子在狗、猫、水、火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寻找“青鸟”他们在回忆国、夜神宫殿、幸福花园、未来世界和森林寻找“青鸟”,但始终未能找到,一年的期限到了,猫、水、狗依次和孩子们告别。两个孩子回到家,邻居太太的女儿还一直生病,但很想要棣棣的小鸟,以前舍不得,当天却答应了她,这时小鸟变成了“青鸟”,原来发现“青鸟”一直在身边。

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寻找着自己的幸福,其实幸福并不难得到,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我认为作者说得对,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且都费尽辛苦,历经失望。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感受,就能拥有它。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的周围,妈妈辛勤地劳动,爷爷烧可口的饭菜,爸爸辛勤地工作……我们应该珍惜幸福,并将幸福传递给别人,妈妈做家务时,我们可不可以帮她做一点呢?在学校,有的同学成绩落后,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辅导作业呢?

幸福就这么简单,只要你有一颗会发现、会关爱别人的心,你就能发现幸福,幸福就是付出,奉献……

读青鸟有感【篇4】

几个星期前,我看完了一本名叫《青鸟》的书。书里的主角是一对兄妹:奇尔奇尔、米琪儿。

奇尔奇尔和米琪儿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受魔术师老婆婆贝莉伦娜之托去找青鸟,于是他们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程。

奇尔奇尔、米琪儿和光、奇洛、奇雷特、砂糖、面包……一起穿越于“回忆之国”、“夜之宫殿”、“幸福花园”、“未来之国”之间,非常努力地寻找那只会唱歌的青鸟,却不知道青鸟其实早已经在他们身边了。我觉得奇尔奇尔和米琪儿是一对善良又诚实守信的孩子,我们也应该要有勇于向前的精神。

真正的好书是能经受历史时间考验的,它们可以让人开怀大笑,也能让人痛哭流涕。《青鸟》就是这样的书,所以我喜欢它。

读青鸟有感【篇5】

我们共读的书是《青鸟》,让我们来做个人物小评价吧!

我先说一下主人公蒂蒂吧!!他很勇敢。从《神秘的夜宫》可以看出。

夜神说:“这儿没有你所说的什么青鸟,门里还有可怕的东西!”如果是我,我会带米蒂走。可蒂蒂才不干呢,非要去闯闯。狗狗蒂鲁也害怕,但它忠诚的心灵它去了。

小女生米蒂,她很天真,富有同情心,和蒂蒂哥哥的性格一点儿也不一样。蒂蒂要开大门时,米蒂再三劝阻,生自己亲爱的哥哥有个三长两短,万一有危险呢!?

忠诚的狗狗蒂鲁,和兄妹俩是好朋友。很忠厚。仙女让兄妹俩去回忆国,蒂鲁试图趁仙女不注意时跳进光圈里,和兄妹俩一块儿去,但都失败了。

猫蒂鲁托,心术不正,内心邪恶。她事先给夜神说好了,蒂蒂他们来了,如何整他们。蒂蒂来了,猫还装摸作样的说:“蒂蒂、米蒂、蒂鲁,夜神可不好打败,当心!”蒂鲁托边说,边给夜深时眼神。

书中的人物特别多,说不完了。有机会自己慢慢品读!

读青鸟有感范文(4篇)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作品。对于这种优质的作品,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了解和记录的话,可以尝试写一篇读后感,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的"读青鸟有感范文"。

读青鸟有感范文【篇1】

今天,我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感受很深。

《青鸟》主要讲了:在一个奇妙的平安夜,一个仙女从天而降,请求蒂蒂儿和米蒂儿兄妹俩帮助她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于是,两个孩子便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他们穿越迷雾森林,在回忆国中见到了已经故去的亲人;他们勇闯夜宫,为了找到青鸟而开启一扇扇恐怖的大门,而在奇异的未来国,他们又与“时间”进行了一场疯狂的赛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美好的心愿和感恩之心,用心地去生活和关爱别人,幸福就在身边。

读青鸟有感范文【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青鸟》,从中我知道了《青鸟》原是比利时作家,象征主义戏剧创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写的一篇童话剧本,后来他的妻子为少年儿童阅读之便加以改成这部散文童话。这部童话采用民间童话的主题和手法,故事优美、充满诗意,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1911年梅特林克因这部杰作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故事主要讲伐木工人的孩子棣棣和米棣受仙女之托,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的故事。他们来到了回忆国、夜之宫、未来世界、坟地和森林,都没找到青鸟,可是他们认识了光神、糖、面包……最后他们痛苦的告别了这些朋友。当米棣和棣棣回到家中才知道自己历尽艰辛也没有找到的青鸟原来就在自己的家中。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不管做任何事情不付出努力,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就像我们现在学习一样,只要我们认真的听讲,专心的学习,现在把基础打好,以后面对更多的课程才能学的更好、更轻松。如果这个时候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青鸟有感范文【篇3】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精彩的《青鸟》书,内容是在一个伐木人的家庭里有两个小孩,一个是蒂蒂,一个是咪蒂,二个小孩很可爱。在圣诞节前的那天晚上,蒂蒂和咪蒂兄妹俩做了一个梦,突然一道亮光从百叶窗射进来,进来一位叫培丽吕的`仙女,叫他们俩兄妹去找一只青鸟,给她的女儿治病,才能得到幸福。

于是,他们在猫、狗各种东西(糖、面包、水、火、)的精灵陪同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去找一只青鸟。他们在怀念国、夜宫、享乐宫、坟地和未来王国里,在光神宇里,历尽了千辛万苦,但青鸟总是得而复失,最终也没能找到,只好回家。早晨醒来,邻居柏林考脱太太的女儿要他们家的鸽子,兄妹俩就把自己家的鸽子送给了她,后来她的病好了。

我觉得这本《青鸟》给我们启发,虽然他们历尽了努力,后来还是找到了幸福,其实幸福就在他们的身边。就象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是幸福,只要我们怀着无私的心愿,帮助别人,把别人当作朋友看待,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这样她才会幸福,我们自己也会幸福,其实我们有困难的时候,要勇敢的面对,我们要有自信,到最后就能幸福。

读青鸟有感范文【篇4】

暑假的一天,我一个人觉得无聊,想看本书,结果,在房间里发现了《青鸟》这本书,由于没看过这本书,便读了起来。

《青鸟》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男孩名叫蒂蒂,十岁,女孩叫咪蒂,刚满六岁。他们的邻居是柏林考脱太太,她的女儿病得很重,因为据说青鸟是可以治病的,所以需要青鸟。一天晚上,仙女让蒂蒂和咪蒂去找青鸟,他们战胜重重困难,最终他们找到了青鸟。

读完《青鸟》,我深有体会:一、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轻易放弃,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呀,如果我们都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不可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二、当你给别人幸福的时候自己才能得到幸福。你在寻找自己的幸福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给过别人幸福呢?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在帮助自己!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汇集6篇


《人间词话》是我国的一本优秀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文学的创作都是需要融合自己的灵魂的,这样的文章才接地气。不知道你在读完《人间词话》后,产生了什么思想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1)

读第一版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平息、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词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例如王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次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这,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

学术知识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寻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后达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人生目标并不唯一,但无论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织着矛盾、执着与喜悦。用王老的话: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现在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或曰“潜龙勿用”。希望有一天,我们会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2)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淡泊间,真正想要的就稳稳地握在手里了。这就是经历了第一、第二境界后才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成熟与淡泊。我想,这也是人生真谛与价值的体现。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人间词话》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说,仿佛就是从宋词这片泼墨山水中辟出的世外桃源,给人以旷达,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这三境界会成为我成长之路的启明星,带领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3)

穿衣有衣品、下棋有棋品,作词亦有词品,而词人的人品也会投射到词品之中。如果对答词的上下文是一种初级文化游戏的话,那么用词人的一句词来概括这位词人的词品则应该算是相当高级的文化游戏了,这需要你不仅对词非常熟悉,同时要对创作者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从千百句中拈出一句恰到好处的话来概括此千百句的风格,更是对记忆和理解力的双重考验。王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就做过这样的游戏,他曾经用三位词人的词——温庭筠、韦庄、冯正中——分别概括他们各自的词品。

对于温庭筠,王静安用“画屏金鹧鸪”(《更漏子》)来概括其词品。原句是“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通过《更漏子》描绘了一位女子的闺思之情。大雁从边塞飞过,乌鸦从城墙上飞走 ,词中出现的前两个意象——雁和乌——都是实景,而到了“画屏金鹧鸪”,作者看到了闺房中画屏,画屏本身为实景,但与前两句真实存在的大雁和乌鸦相串联起来,则实中有虚,因为金鹧鸪是秀在画屏上的,而不是实际的鸟。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就好像在拍摄一部电影,镜头先是在远景,惊起了一群大雁,再向前推,又惊起了城墙上的乌鸦,再一步步向前推,最终推到主人公屋里的画屏上,可是画屏上的鸟却并没有受惊飞走。相反,惊醒的却是深藏闺中女子的心绪。联想到温庭筠的另一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画屏绣了一对鹧鸪鸟,反衬之下,形单影只的女子此时心里变化大概逃不出“相思”二字。在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之间,词人细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那种惆怅的儿女情长。虽为唐人,但温庭筠作词是比较多的,但是其题材大多集中在儿女情长上。对于生为男儿身的温庭筠来说,这种带有浓重脂粉味的儿女情长是极其特殊的,特殊在它表达了男儿身中的一种少女情怀,有人甚至将其总结为“男子作闺音”。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评论为“滥情”或是“不够爷们 ”,否则历史也不会给予他“花间词派”鼻祖的地位。他所表达的情意绵长、苦闷孤寂大概都与他恃才不羁、长期贬抑紧密关联,而“画屏金鹧鸪”也似乎成为了他逃避现实,遁入虚无的最佳渠道。

同为“花间词派”,对于韦庄,王静安用“弦上黄莺语”来概括其词品。语出韦端己的《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首词是韦庄在回忆与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恋人演奏起镶有金翠玉的琵琶,弦上之音犹如黄莺之语, 好似一对黄鹂鸟之间的对话。美人配美琴,本应温馨的场景道出的却是一份难分难舍的留恋和苦涩。作者听懂了琴语,所以才说道:“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那琴声是在催促我早些回去,如果回得太迟,那绿纱窗下的花便不再盛开了。此处的花指的就是韦庄的恋人,面对韦庄的远行,恋人无法阻拦,只期盼对方早归,这种难以言说的无奈通过琴声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同为表达儿女情长,韦庄与温庭筠相比则多了几分清脆爽朗,就如同那琴语一般。如果可以用咖啡来作比较,那么韦庄与温庭筠之间便是意式与美式咖啡之间的区别。温庭钧的词有如玛奇朵的醇厚浓烈,而韦庄的词则像美式咖啡那样清纯、清淡。因为韦庄适逢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在七十岁官拜宰相之前,他四处漂泊的一生伴随着分离,也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从长安到成都,黄鹂鸟似乎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唯有那声琴语徘徊耳畔,此种遗憾只能通过“弦上黄莺语”表达出来了。

第三位词人——冯延巳,王静安用“和泪试严妆”来概括其词品。语出《菩萨蛮》,“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相较于前两位“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王静安认为冯延巳的词境更加开阔,称之为“深美闳约”。“和泪试严妆”描绘了一位女子面对镜子,一面流泪,一面又在化妆。人前的强颜欢笑与人后的欲说还休,这种矛盾冲突在经过不断堆积终于在某一时刻释放出来,而这些都通过女性化的描写表达出来。蒋勋先生将其归结为“颓废美学”的范畴,当然这不同于我们字面上所理解的意思。经历过唐朝高度向外拓展的历史时期后,五代则进入了一个相对内敛的时期。在内敛之中,呈现出了两种情绪——“自恋”和“自省”,这是一种特殊的创作状态,但可能更加贴近于当时词人的生活常态。女子对镜梳妆,面对镜中的自己,初看是自恋,再看则是自省,在自恋与自省的矛盾过后,女子边流泪边化妆。这是一种脆弱,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坚强?丢掉手中的一切发生大哭才是更加纯粹的软弱,如果说自恋情结是一种自我安慰,那么自省表达的则是一种面对世事无常的坚强。用“和泪试严妆”表达出词人理想与现实貌合神离的一生,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4)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中还有一种观点正中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乐府诗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来排遣愁苦的东西不外三样东西:酒、诗和死亡。而人又来享受欢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哪里还有功夫来排比字句,搜索枯肠呢?”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文学作品的第一要义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无法掩饰对真实的敷衍。所以经历苦难才能写出好作品。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5)

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然而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

“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然而并非写大场面、颂大事业就是境界高人一筹。婉约派们写来写去也总是伤春悲秋,相思高楼,依旧是有着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之类的词之大家。小境界更能写出点点滴滴的离愁别绪,百转愁肠。

五、赤子之心与阅世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客观之诗人必须多阅世,这是必然的;而主观之诗人无需阅世,只需保留着赤子之心吗?阅世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想观堂先生是认为“阅世少”造就了这些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以为不然。屈原阅尽世间污浊和不平,性情不是仍然真到了极点吗?李太白仕途不顺,云游天下,阅世少了吗?李后主身负亡国之痛,从词中固然可窥见其赤子之心,然阅世大概也是并不少的。阅世是对这个世界的深层理解,是情感和心灵的体验和碰撞。真正的诗人绝不会回避直面生活的现实,赤子之心也不会在阅世中逐渐消失。

六、词品与人品

观堂先生花了大量的笔墨点评各家之词,如欧阳修、秦少游、李后主、冯正中……他分析各家特点,具言长处。然而对于张玉田、吴梦窗之辈,又语言犀利,甚至曾有“白石尚有骨,玉田则一乞人耳。”此言批评其词砌字而浅薄,意竭于模拟;评价白朴,既有《秋夜梧桐雨》的“元曲冠冕”,亦有《天籁词》粗浅到“不足为稼轩奴隶”。观堂先生的评价抓住要害,可谓解颐。又提到周济、刘熙载的观点:“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周旨荡而史意贪”,原来词品连于人品,此二者不可分。

《人间词话》,我仍是没有读完的。也许,直到某一天我得以熟悉观堂先生提到的每一词家,我才可能有一些真正的领悟。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篇6)

一词诉万绪。

不同于唐诗的豪放不羁,我更喜欢词的婉约。

寂寥无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与灯光交融,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被牵引着,带入到另一个境界,远离白日的喧嚣与繁华,我所见的,是春之暮野。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所写的精神核心所在。“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呢。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若无容若的落拓不羁,又怎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言?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读罢令人心旷神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成功的灵感或许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个回头,冥冥中有个方向指引着你,说:看,他就在那呢。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痛苦也愈发深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也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

在昆明湖畔,王国维先生纵身一跃,带着一腔的热血以及满怀的无奈与愤懑,在年富力强之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也许那人心动荡的民国乱世,无从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颗赤子之心安眠的归宿。我轻抚书册,昔人已去,然而这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声,在每个爱词者耳畔轻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最新读青鸟有感汇集6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青鸟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