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谢坤山的故事读后感

谢坤山的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收藏:谢坤山读后感(1230字)。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收藏:谢坤山读后感(123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坤山读后感(篇一)

前不久,朋友推荐我看一本书,叫《我是谢坤山》,说这本书太感人了,看了一定会受益不浅,我带着一份好奇去书店买了回来,还没看书里面的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无双臂用嘴巴咬住一支画笔的中年男人,我想这无非就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的故事吧,于是先前的好奇顿时消退了很多,但是当我翻开书看着里面一个个艰难的奋斗历程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谢坤山是一个生长在六十年代台湾的男人,小时候因家里贫穷,所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就此辍学来到一家工厂工作,在16岁时,因触碰高压电线导致四肢都被烧焦,经医生的大力抢救,只抢救回来了一只脚,从此,谢坤山成了一个十足的废人,任何生活都需要妈妈的帮助,看着妈妈辛劳的样子,谢坤山心痛了,他对自己讲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一定要学会生活自理,于是经过苦苦思索,他发明了一套能解决自己进食的坤山牌自助餐具,虽然很困难,但是他终究可以不需要妈妈一再的照顾,在他休养在家的时候,他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想实现做作家的梦想,可是大字不认识几个,于是没有手的他用嘴巴咬住笔跟着妹妹学文化,虽然很艰难,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了,虽然嘴巴被磨出了一个个的血泡,但是他乐观的坚持下来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着名画家吴炫三,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的他从此有了一个名师的指导,按理说命运之神总算给了这个坚强的小伙子一点阳光的时候,一次意外让他又痛失了一只眼,读到这时,我心颤抖了,谢坤山,你还剩下什么?!一个常人不能接受的打击没有击垮这个勇敢的斗士,他乐观的接受了生活对他的考验,用他的话说:我从不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想的是我还拥有什么。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多么乐观的处世精神,谢坤山就是这样顽强坚毅的书写着他的人生传奇。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一个最有理由放弃的人,一个最值得让人同情的人,一个命运如此多舛的人,却能够自强自立,不仅仅战胜了自己的苦难,同时也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他的乐观,他的自信让他的人生之路迈的是如此的踏实,如此的精彩。人们常说幸福,什么是幸福,各说纷纭,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幸福,自己有健全的身体,有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无法找到快乐,究其原因,心里太浮躁了吧,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大家都忙着赚钱,感觉有钱了就是成功了,就是找到幸福了,其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叩问心灵,你拥有了别人眼里的成功,可是你感觉到了快乐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所以幸福与金钱无关,幸福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满意度,那些牵手在公园散步的老爷老太太们,他们悠闲的神情,彼此的关照,那种幸福的模样让你久久难忘,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们,他们开心的玩耍着,嬉闹着,那种快乐让你满心欢畅,还有一家三口坐在桌旁,开心的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那种其乐融融让你感觉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去工作去生活,那么快乐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我想看了《我是谢坤山》这本书,我会更坚定的走以后的路,它就像一个警钟,在鞭策我,在激励我,那些如谢坤山等能坚强的乐观的面对生活,我们常人就没有理由不好好过,朋友,你说呢。

谢坤山读后感(篇二)

与谢坤山相比,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们有健全的四肢和优越的环境。但是,与其取得的成绩相比,他的努力令我们感到羞愧。在谢坤山的人生字典中没有难字,对他来说难只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这一点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书使我感受到在人生之中,困难随时都伴随在自己身边,调整心态,迎接挑战,视磨难、困难、失败为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更加成熟。就如悬崖上的青松、石缝里的嫩草,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并且要有一颗善良、积极又感恩的心。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精彩纷呈!愿好人一生平安!

谢坤山读后感(篇三)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我是谢坤山》。这本书讲的是:谢坤山在一次工作中误触高压电,导致双手和右小腿截肢,右眼失去了视力,但他不自卑,珍惜生命,永不放弃,乐观向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还用口代替双手,自习素描七年,成为了一个画家,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富者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禁不住要问:如果你只剩一只眼睛,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只脚,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双手,会不会痛不欲生?要是你同时丧失了一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为什么一个世上最不幸的人,能够活得这么成功、这么自信、这么快乐和幸福?这都是因为他的精神,是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鼓励着他,让他不向失败妥协,一定要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幸福地活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是他那不畏困难的精神,平常我们吃饭、洗澡、写字画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谢坤山却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他还是克服了困难。他吃饭时,是用一个铁圈套住右小臂,然后把勺子捆在上面,就这样盛着饭来吃;写字画画时用嘴咬着笔去完成。最终能自习素描七年,成为了一个画家。一个支体不健全的人竟然会做得那么好,那么成功,而我们这些支体健全的人为什么就做不到的呢?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那种勇敢和坚强的精神,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学谢坤山那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遇到困难千万不要退缩,应该勇于向前去克服它。

谢坤山读后感(篇四)

残疾从来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我的衣袖或许空空如也,但我依然能够掌握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16岁那年,他因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后来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生活自理:失去了双手,如何把饭放进嘴里

谢坤山在医院苏醒时,看见妈妈强忍眼泪。妈妈明白,儿子受损四肢的感染正在迅速蔓延,性命也可能不保。周围所有人都好心地劝妈妈:“别救了,让他‘走’算了。”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他的命,”妈妈对医生说。“只要坤山能再喊我一声妈,也就够了。”

医生动了一连串手术,将谢坤山的左臂从肩关节处截去,右臂从肩膀以下二十公分处截去,右腿从膝盖以下截去。谢坤山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答应妈妈:“我无权轻生,也不会放弃。”

出院后,谢坤山再次成为妈妈的“新生婴儿”。很多个夜晚,妈妈为了给他喂饭,自己的饭菜都凉了;无数个清晨,妈妈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忙着帮他洗澡、穿衣。为了减少妈妈的担忧,谢坤山决心自食其力。经过苦苦思索,他发明了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在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尾端缠上活动的套子,套在残存的右臂上,再将汤匙柄焊成L型,插进铁环套子里。谢坤山终于能够自己吃饭了。在校园演讲的时候,他经常风趣地将这套自制用品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

接下来,谢坤山刷牙也渐渐不再需要妈妈或妹妹的帮忙了。他先用嘴巴拧开牙膏盖,用短臂把牙刷紧紧摁在脸盆上固定住,放在嘴里,通过来回摇头的方式完成刷牙。

谢坤山又自制了用脚控制的水龙头,自己洗澡。他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他都能完全自理,还经常用残存的短臂夹住笤帚帮家里打扫卫生。

艺术之路:用嘴巴画出绚美的生命

谢坤山出事后,邻居们劝他妈妈:“坤山只要到夜市一蹲或到庙前一躺,定能挣到不少钱。”穷人家的重度残疾人,似乎只有乞讨为生一条路可走。谢坤山却根本不愿听这些话,他说:“四肢我已经失去其三,不想连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

谢坤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决定继续学习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绘画。然而,对于穷苦人家的子弟来说,绘画实在是一个过于奢侈的爱好。不识字的父母自然不能理解,何况家里早已经因为给他治病欠下了一屁股债。谢坤山只得把在外做工的哥哥偶尔给他买汽水的零用钱积攒下来,买来铅笔和白纸,准备认真学画。

没有手,拿笔成为最大的问题。谢坤山看妹妹做功课,觉得自己应该可以用嘴咬住笔写字绘画。起初,含在牙齿与舌头之间的笔好像是松了螺丝的老虎钳,嘴怎么也钳不稳笔,弄得口水直流;牙齿习惯后,由于练习时间过长,嘴里又被铅笔戳出一个个血泡,口腔溃疡不断。然而,谢坤山从来不言放弃,他只管埋着头,一笔一笔地认真学画。他把嘴变成了自己最得力的手,而嘴里的笔,成了他最亲密的知己。

铅笔断了怎么办?谢坤山又想到了办法:他找来一把小钢刀,将刀柄含在大臼齿处用力咬住。为了咬稳,他把刀柄都咬得变形了。接着,他把铅笔推到桌边,再用残存的一点右臂按住,用嘴里的刀片,一刀一刀地削出了笔尖。他在心里呐喊:“这一刀一片的笔屑,片片都是信心。谢坤山,今天你不仅把铅笔削了出来,更是把自己未来的路也削了出来!”

谢坤山听说台湾著名画家吴炫三先生在美术学院开课,就千方百计找到他,要求跟着学画。吴先生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他来听课。从此,谢坤山每天拖着残缺的身体,转几趟公车,花两个多小时赶往学校,风雨无阻。最困难的,是难以启齿的小便问题无法解决。他不好麻烦老师同学帮忙,便一天从早到晚不喝水,在校8小时内有尿也忍着,直到后来憋得尿血。

24岁那年,谢坤山主动搬离父母贫困的家,尝试着自己出去独立生活。为了补上文化课,他白天练习用嘴绘画,晚上则去夜校补习中学阶段的课程。

正在如饥似渴学习绘画和知识的时候,他的右眼在一次碰撞中失明了。然而,这没有挡住谢坤山前进的脚步。他十分珍惜能重返课堂学习的机会,砥砺自己终日埋首在书桌、画架前。他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开玩笑说“少睡就是多活”。

三年一晃而过,谢坤山被台北最好的中学——建中补校录取。他的绘画也有了长足进步,开始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994年,他创作的《金池塘》以八万元新台币卖出;他的作品先后六次入选大型画展,1997年荣获国际特殊才艺协会视觉艺术奖。

快乐助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人生如棋,车、马、炮被纷纷拿掉后,又该怎样去做?谢坤山说:“就算战到一兵一卒,我都还要坚持下去。”

谢坤山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他每天都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由于没有佩戴义肢,孩子们在路上看到他时,都会对着妈妈惊呼:“妈妈快看,他没有手。”年轻的妈妈们常会一把搂住孩子说:“不要这样讲,否则人家听到会很难过。”这时,谢坤山都会转身对孩子们微笑:“小朋友,对不起啊,叔叔今天出来的时候,忘记把手带出来了。”

谢坤山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身体,也决不躲在房间里无所事事。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管多忙,他每月一定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慈济医院作义工,照顾那些最绝望的人。一位女病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瓦斯爆炸中失去了丈夫,她本人也重度烧伤,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狰狞恐怖。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以往经常在自己身边撒娇的8岁女儿,现在见了她就惊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愿靠近。

听完了她的讲述,谢坤山说:“您没有好好爱自己。”看见女人不解的样子,他接着说:“假如这场意外不是发生在您身上,而是发生在您女儿身上,您愿不愿意代替她承受这个痛苦?”女病人使劲点头:“我愿意!我绝对愿意!”

谢坤山说:“我绝对相信您愿意!请回头看看,此刻就站在您身后的妈妈。”女病人的身后,正在给她梳头的老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您的妈妈又何尝不愿意代替您经受这个痛苦呢?可是她能吗?”母女两人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决堤般喷涌而出,哭成一团。

谢坤山再见到那位女病人时,她已经像换了一个人,脸上有了笑容和神采,还愿意和他一起,用她依然甜美的歌声去激励其他病友。谢坤山知道,她已经放下“包袱”,也明白一个道理:不管遭遇到什么,其实我们拥有的永远比失去的多!

谢坤山的坚韧、乐观和热情打动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她叫林也真。1987年,他们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如今,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十几岁了,有人问谢坤山:“假如你有一双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么?”他笑着说:“我会左手牵着太太,右手牵着两个女儿,一起走好人生的路。”

现在,谢坤山除了作画,还不时应邀到学校、社区甚至监狱义务演讲,激励更多的人扬起生命的风帆。他说:“残疾从来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我的衣袖或许空空如也,但我依然能够掌握幸福的生活!”

谢坤山读后感(篇五)

故事中,谢坤山从小就很不舍得让家人太辛苦,于是读完小学后,便去一家店帮忙工作。可是在十六岁那年,因发生不幸误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手、右脚和右眼,这突来的一切,让他的妈妈忍不住痛苦,谢坤山为了不让家人伤心,决定坚强的承受苦难。

谢坤山出院后,他的妈妈便开始每天帮他洗澡、喂他吃饭、打理生活的一切琐事。可是,后来他想试试看自己自理生活上的问题,便做了一个特制长勾,用来拉开裤子上的拉炼,还制作了坤山牌汤匙,方便自己吃饭;此外,他开始练习用嘴巴写字,这一切都让妈妈十分感动。谢坤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他去学画,即便老师请假,他仍耐心的等待。后来,老师发现,他用嘴巴画的图不仅是用跳的在进步,他画的图甚至比有手有脚的人画得还要好,终于他开了画展,活出了生命的色彩。

我觉得谢坤山很棒的地方,就是能忍受别人的嘲笑、不断的自我要求、勉励、孝顺父母,这很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效法。在学习用嘴巴写字的过程中,就算嘴巴已破了八个洞,仍不怕艰苦,继续练习,正如同他所说的:面临挫折时,一要努力找方法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逃避。所以,我们要学习他用心去做事和山不转,路转等克服困难的方法,把所有的困境,都当作是挑战!

然而,社会上却有很多人不珍惜生命,只受到一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有些人还选择自杀的方法来结束性命,真是不应该。除了谢坤山之外,还有许多生命的斗士,虽然遇到大大的困难,仍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难关。像是杏林子的刘侠,她因罕见疾病而手脚肿,无法走路,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天天读书、写作,最后成了知名作家,还写了四十多本书呢!除了她之外,杨恩典也是其中之一,她天生没有双手,只能靠双脚与嘴巴,她不断练习,最后成为一位口足画家。此外,大陆断臂琴王刘伟,也是个厉害的生命斗士,他和谢坤山相同,各都遭到高压电的电击,可是他不怕难,为了弹好钢琴,他利用双脚练习,终于以双脚弹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人的精神,跌倒了,再站起来,自立自强,突破重重难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我是谢坤山读后感


我是谢坤山读后感范文一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我是谢坤山》。这本书讲的是:谢坤山在一次工作中误触高压电,导致双手和右小腿截肢,右眼失去了视力,但他不自卑,珍惜生命,永不放弃,乐观向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生活能自理,而且还用口代替双手,自习素描七年,成为了一个画家,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富者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禁不住要问:如果你只剩一只眼睛,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只脚,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双手,会不会痛不欲生?要是你同时丧失了一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为什么一个世上最不幸的人,能够活得这么成功、这么自信、这么快乐和幸福?这都是因为他的精神,是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鼓励着他,让他不向失败妥协,一定要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幸福地活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是他那不畏困难的精神,平常我们吃饭、洗澡、写字画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谢坤山却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他还是克服了困难。他吃饭时,是用一个铁圈套住右小臂,然后把勺子捆在上面,就这样盛着饭来吃;写字画画时用嘴咬着笔去完成。最终能自习素描七年,成为了一个画家。一个支体不健全的人竟然会做得那么好,那么成功,而我们这些支体健全的人为什么就做不到的呢?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那种勇敢和坚强的精神,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学谢坤山那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遇到困难千万不要退缩,应该勇于向前去克服它。

《我是谢坤山》读后感范文二

第一次听到谢坤山的名字,是一位朋友问我如果你只剩一只眼睛,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一只脚,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两只手,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你同时丧失了一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想见到这样的人!因为我在街头看到的那些行乞的人,尚且只是失去了半条腿或是一只手,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形体作践得象一座根雕那样扭来曲往,衣衫褴褛,肮脏不堪。而当我从书本上看到谢坤山的时候,我被震慑了:年少时,他就有一双清澈、坚毅的眼睛,十五岁时,他是一个身体健康、心地正直、端正俊朗的帅小伙。但是,当不幸都降临到这个阳光少年身上的时候,病床上的他截去了双臂和右腿,这个坚强的少年依然是清爽的面容、坚毅的眼神、整齐的发型,这是我见到的最有形象、最具气质的病人。

艰难岁月的历炼,使他的笑脸露着阳光的温暖和灿烂。他的眼神透着菩萨(很多人这样形容他)般的慈祥和仁爱。他承受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以男人的气概、巨人的身躯站起了,立稳了他清爽的形象,使他残缺的双臂看起来比维纳斯女神还要美、还要神圣!

也真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也真在他生命中的出现,让我也承认上天自有她公平的地方,上天在让谢坤山失去那么多的时候,又把有着仙女一般无暇、溪水一般清纯、美貌和善良并存的也真赐给了他。更公平的是谢坤山和也真迎来了一双天使般完美的女儿。木木和小贝贝延续了父母姣好的面容,美好的肢体和善解人意的心灵

我想把一切美好的词汇用来形容谢坤山一家人,他们就是阳光、雨露、香花、芳草、甜果就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让人愿意靠近。

有人说,老天爷就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成就,就搭配几倍于成就的苦难或缺陷。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之一的着名诗人、政论家弥尔顿是瞎子,享誉全球的乐圣贝多芬是聋子,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哑巴。英国的狄更斯说: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残疾人的学习与生活,比常人不知要艰难多少倍。他们的成功自然要作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心血,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自身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我国司马迁忍受宫刑,身体的残疾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对于生命的许诺,他没有放弃,没有让他的生命从此委靡,而是以一部《史记》着就了千古绝唱,彰显了他对生命的诺言。江苏的阿炳是个盲人,一曲《二泉映月》能风行全球,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俄罗斯的列昂尼特没有双手,一幅《周庄》画作却能叫板众画家,靠的是始终不渝的毅力;美国的罗斯福下肢伤残却能连任四届总统,靠的是坚强不屈的意志;英国的霍金半身不遂却能成为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靠的是超乎寻常的毅力;美国的女孩海伦,既聋又哑还盲,出版着作《我的一生》,靠的是非同常人的毅力

中国大陆的张海迪,身体三分之二截瘫,却自学了小学至大学课程,学会8国外语,成为多产作家,还为数万人进行针灸治病,她用超强的毅力真正圆了她《轮椅上的梦》;而台湾青年谢坤山,因事故失去一眼一腿和双手,如今,他应付日常生活轻松自如,他要做四五百场的演讲,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还在忙碌的演讲、作画之余,硬是用嘴一口一口地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意志;成功是坠落到底时反弹的高度。残疾者在生理上可谓是坠落到底,而意志和毅力越强,其反弹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妻子林也真表示:谢坤山就像一只没有桨的木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而前进的动力,则来自他那颗永不退缩的心。因为这颗心,我无法做到不爱他。

读着谢坤山的故事,有两个地方我感动得流泪了。一处是他补习中学课程期间,妹妹不小心伤了他的眼睛,他说:手术台上那个痛,痛得已不是痛。那时我想,世上那么多的人,活到七八十岁甚至到百年归去时都毫发无损,谢坤山这位钢铁铸就的汉子,为什么他的躯体是那样的脆弱?苦难一次再次地光顾他?

另一处是他抚育女儿,妻子不在的时候,他是用嘴把木木从摇篮里刁出来,坐下,把女儿搁在怀里,再用残留的一点右臂托起女儿的后脑勺一个用嘴刁的动作,让读者感动与心酸齐上心头,这位父亲象动物一样本能的传递着他的舐子之情。这样的父爱何以为报?

读了谢坤山的故事,我不想一任何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的蜕变,但我相信我至少变成了比以前更为勤快的人。以前生活中或者工作上一些简单的事情都可能让我一天再推一天,现在想来,四肢健全、身体完好的我去做完这件事多么的容易,如果让我变成谢坤山那样再去做这件事将多么艰难!现在,当我计划了有什么事应该做的时候,我可以很轻松高兴地就把它完成了。虽然这看来是一个小小的习惯上的改变,但我认为,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都将大有裨益。我希望这个好习惯会伴随我今生的每一个日子。可是没过几天,我发现一股热伤风感冒侵袭了我的大脑和身体,头昏昏的,四肢酸软无力,整个人象团棉花似的,延续了一周多,可我没有请假休息过,但是,我更加坚信要好好爱惜自己平凡的身体,尽量少生病,在没有病痛的日子要做好一切该做的事。要自尊,行得端,走得直,受人尊重;要自爱,爱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把自己打理得干净、整洁、清爽,让别人看着舒坦;要自强,力争上游,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

无独有偶,32年前,唐山山崩地裂,32年后的今天又一次强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在天府之国,汶川地动山摇。震魔以它史无前例的惨烈撕扯着人类的血肉之躯。一分一秒的时间已经熬过去很久,尽管密密麻麻的同胞的遗体就在各种权威新闻的画面上,尽管血淋淋的伤残就摆在事实面前,此时此刻,我还是多么希望那只是人类的一场噩梦!

那么多伤残的同胞,他们虽然从灾难中幸存,但他们能否走过这场心灵的浩劫?我们平凡普通的关爱能否让他们的心灵豁然?我想,坤山兄是上苍赐给全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受灾同胞的灵魂支柱,也许宿命中他就是为这场灾难中的人们而来到这个世界,来赐予伤残的同胞们重生的力量!

《谢坤山的故事》读后感作文800字_六年级读后感


故事中,谢坤山从小就很不舍得让家人太辛苦,于是读完小学后,便去一家店帮忙工作。可是在十六岁那年,因发生不幸—误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手、右脚和右眼,这突来的一切,让他的妈妈忍不住痛苦,谢坤山为了不让家人伤心,决定坚强的承受苦难。

谢坤山出院后,他的妈妈便开始每天帮他洗澡、喂他吃饭、打理生活的一切琐事。可是,后来他想试试看自己自理生活上的问题,便做了一个特制长勾,用来拉 开裤子上的拉炼,还制作了“坤山牌”汤匙,方便自己吃饭;此外,他开始练习用嘴巴写字,这一切都让妈妈十分感动。谢坤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他去学画,即便老师请假,他仍耐心的等待。后来,老师发现,他用嘴巴画的图不仅是用“跳”的在进步,他画的图甚至比有手有脚的人画得还要好,终于他开了画展, 活出了生命的色彩。

我觉得谢坤山很棒的地方,就是能忍受别人的嘲笑、不断的自我要求、勉励、孝顺父母,这很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效法。在学习用嘴巴写字的过程中,就算嘴巴 已破了八个洞,仍不怕艰苦,继续练习,正如同他所说的:“面临挫折时,一要努力找方法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逃避。”所以,我们要学习他“用心去做事”和“山 不转,路转”等克服困难的方法,把所有的困境,都当作是挑战!

然而,社会上却有很多人不珍惜生命,只受到一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有些人还选择自杀的方法来结束性命,真是不应该。除了谢坤山之外,还有许多生 命的斗士,虽然遇到大大的困难,仍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难关。像是杏林子的刘侠,她因罕见疾病而手脚肿,无法走路,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天天读书、写作,最后成 了知名作家,还写了四十多本书呢!除了她之外,杨恩典也是其中之一,她天生没有双手,只能靠双脚与嘴巴,她不断练习,最后成为一位口足画家。此外,大陆 “断臂琴王”刘伟,也是个厉害的生命斗士,他和谢坤山相同,各都遭到高压电的电击,可是他不怕难,为了弹好钢琴,他利用双脚练习,终于以双脚弹奏出悦耳动 听的乐曲。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人的精神,跌倒了,再站起来,自立自强,突破重重难关。

[收藏]读后感草莓山1000字精选


作品这部作品,是作者的一种感情抒发。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来将其撰写进我们的读后感中。您是不是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呈上读后感草莓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草莓山(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就叫《傀疚的草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女儿的爸爸突然有一天开始种草莓了,而且经常给他的女儿送去,哪怕是一点点,女儿当时的心里总是会感到热乎乎的每一次,父亲都要看着女儿吃过以后,才满意地离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开始不那么感动了,因为大街上全都是卖草莓的,而且还很便宜。于是女儿就对他的爸爸说以后不要来送草莓了,但是他的爸爸却仍然坚持着为女儿送草莓,女儿开始对她的爸爸产生了不理解,一次女儿故意生气地说:如果以后您还来,我就回去把草莓拔了。

不久,她的父亲又照例来送草莓了,这一次,女儿无意中发现父亲一瘸一拐地走在路上,她跑过去一看发现父亲的腿上有伤。她过后去问医生才得知她的爸爸有患有严重的糖尿玻就在这位女儿父亲去世的时候,她才听到了父亲的真言:孩子,你小的时候想吃草莓,可那时候,草莓特别贵,我没有给你买,现在我给你种草葛

女儿的心为之震憾了,眼泪顺着她的脸流到了她的心里她明白了父亲由于爱女儿而由于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而没能让她吃上草莓而对女儿的愧疚,而做为女儿的她没能及时理解这种通过送草蓦的方式而表达的伟大的父爱而感到愧疚两种不同的愧疚,就能看出来人间最感人的亲子之情,但做为孩子的女儿却因为年龄还小而对大人的行为不理解,无意间却伤害了爱她的、时时想着她的父亲到最后虽然懂了,但为时已晚,因为爱她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她!如果早点懂得,就不会有那样对待自己父亲的态度了

我想:我们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平时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爸爸和妈妈,虽然她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为我们做了数也数不清的事情,付出了人间最无私的爱,然而做为儿女的我们却很少去想想爸、妈为什么要这么做,把这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由于自己的无知与不懂事去时时让父母伤心、担忧,有的甚至因为自己的无知给父母造成终生的伤害这时的我己泪流满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我终于明白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的内涵,更懂得西方的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意义,现在,学校对我们进行感恩的心歌曲学唱,我觉得这首歌是那么的好听、亲切,每次我在家中弹唱时,总会看到我的妈妈脸上凝聚着安祥、幸福的神情,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她希望我们这些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站,因此感恩应从感谢父母之恩开始我要从今天开始。我不要像书中的那位女儿等很大了以后才懂,从现在开始,去感激的心去接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爱,天天以感恩的心面对爸爸、妈妈,所以我们不应该由于成长中的所谓青春期为由去跟爱我们的亲人顶嘴,逆反,似乎心里一点都没有更谈不上对父母大人们的体量,更多的是对自己感受的关注我为书中的女儿愧疚与难过的同时,时时告诫我自己:我们不要做对不起父母的事,到头来让愧疚与后悔相伴。

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从今天行动起来,为父母、亲人献上我们力所能及的感恩的行动,让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因为有了感恩的儿女而自豪与幸福;让世界因为我们儿女们感恩的行动而变得更加温馨与美好!来吧,伙伴们,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吧!

读后感草莓山(篇2)

读伊白什凯维奇的《草莓》,那是一篇很美的抒情散文,是一篇会让人读后发出许多感慨的文章,至少我是这样的。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火、青春不再的感怀。但是,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更认同作者先前的看发:时值九月,但更意正浓。逝者如斯夫,可我没觉得自己没有变,自己周围的一切也没有变。难到不是吗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看着镜中的我,脸上依然不是长着眼睛、鼻子、嘴巴,既没有像二郎神那样多长出一个眼睛,也没有给可爱的脸上添一个新的稀有的成员。或许有人会说,外表的东西总是不真实,只有内在的东西才会一五一十的反映出来。那么,就去看看我的内心深处吧!在学习上那激烈的竞争,使我不能有半点松懈,要时时刻刻全力以赴的去学习,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哎!可我仍旧是一个孩子,始终不能与玩字分道扬镳,心里老想着放下手中的笔,去看电视吧,出去玩玩吧!你能说我改变了吗

能!伊瓦十凯维奇一定会说我改变了。他认为,每日朝霞的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真的是这样吗我对自己先前的看法开始怀疑了,坚定地信念也有所动摇了。正如作者认为: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再照照镜子吧:咦我怎么整个面部表情多了一些从容,少了一些浮躁呢而我的眉宇之间呢似乎多了一点坚定,对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信念的坚定。难道我真的改变了吗我真的长大了吗可是,可是,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理屈词穷,无法辩驳。因为,尽管每次我都想扔下学习去玩,可到最后我每次都放弃了,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的。这说明,我改变了,我长大了,对要做的事情多了一些考虑,少了一分任性。

时间真是一个厉害又霸道的家伙,它主宰着我们,改变着我们,使我们不得不向它低下那倔强的头!

读后感草莓山(篇3)

《草莓》读后感(一)

还记得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读《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完后父亲谆谆教诲我要珍惜时间,并说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人生的少年没有几何。可惜当时的我太年幼,并不懂得这过来人语。到现在,多少明白了,主讲人已换成我,听众也换为我的学生和女儿。望着他们似懂非懂的神情,我也一如父亲般深深的叹息。

后来,就想到了这篇《草莓》,初读这篇散文是在十六年前,大哥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姐姐,姐姐工工整整抄写在摘抄本上,两个人饶有兴致讨论、赞美。少年的我不禁好奇,读一读只觉得文笔很美,并无其他感慨,现在想来,我那时正是带着桃色眼镜看世界的年龄,还不知道岁月的无情。当时的我,正沉迷于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为剧中人物欢笑、惆怅、落泪,为自己的成长激动不安。十年后,又看了电视剧《走过花季》,几乎是在一夕间明白,青春已在逐渐远去,当时我在日记中写道:站在十六岁的门槛上遥望二十六岁,觉得那样遥远,如同笼着淡淡薄雾的桃花源;在二十六岁的季节里回首十六岁,似乎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再也触摸不到花季的美好。当时就疯狂的读《草莓》,能够流利的背诵,我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落成。”实际上,我的内心充满惶恐----对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恐惧,根本没有成熟的思虑,更谈不上内心信仰和理性大厦的落成。

一直到了三十岁的生日,我重读《草莓》,我才真正理解文中这一段话:“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还有许多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落成。”是啊,岁月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远去的是青春,丰富的是内心,岁月恩赐了我们许多东西,我们变得成熟,从容,理智。我不再担心青春的远离,但那六月草莓妙龄十八的馨香却永存心间。

《草莓》读后感(二)

不知道你读过伊白什凯维奇的《草莓》没有?那是一篇很美的抒情散文,是一篇会让人读后发出许多感慨的文章,至少我是这样的。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火、青春不再的感怀。但是,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更认同作者先前的看发:时值九月,但更意正浓。逝者如斯夫,可我没觉得自己没有变,自己周围的一切也没有变。难到不是吗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看着镜中的我,脸上依然不是长着眼睛、鼻子、嘴巴,既没有像二郎神那样多长出一个眼睛,也没有给“可爱”的脸上添一个新的稀有的“成员”。或许有人会说,外表的东西总是不真实,只有内在的东西才会一五一十的反映出来。那么,就去看看我的内心深处吧!在学习上那激烈的竞争,使我不能有半点松懈,要时时刻刻全力以赴的去学习,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哎!可我仍旧是一个孩子,始终不能与玩字分道扬镳,心里老想着放下手中的笔,去看电视吧,出去玩玩吧!你能说我改变了吗

“能!”伊瓦十凯维奇一定会说我改变了。他认为,“每日朝霞的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真的是这样吗我对自己先前的看法开始怀疑了,坚定地信念也有所动摇了。正如作者认为:“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再照照镜子吧:咦我怎么整个面部表情多了一些从容,少了一些浮躁呢而我的眉宇之间呢似乎多了一点坚定,对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信念的坚定。难道我真的改变了吗我真的长大了吗可是,可是,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理屈词穷,无法辩驳。因为,尽管每次我都想扔下学习去玩,可到最后我每次都放弃了,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的。这说明,我改变了,我长大了,对要做的事情多了一些考虑,少了一分任性。

时间真是一个厉害又霸道的家伙,它主宰着我们,改变着我们,使我们不得不向它低下那倔强的头!

《草莓》读后感(三)

读后感草莓山(篇4)

《草莓山》这本书是由美国着名的儿童诗人玛丽·安·霍贝尔写的。她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童谣和图画书,其在儿童书创作上的有卓越成就。且获得各种奖项数次,还曾获得儿童桂冠诗人的称号。玛丽是一个懂得把握细节和语言的杰出作者。自然而然就把读者领进了故事,让我们流连忘返。

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艾丽的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主人公艾丽,一家都从纽黑文搬到了斯坦福的草莓山。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最好的朋友,真是一件伤心事。不过,当得知新家位于一条叫草莓山的街上时,艾丽心中的伤心与不安似乎消退了,这个神奇的街名给了她无尽的遐想。漫山遍野都长满了草莓,肥大多汁的红草莓,想摘多少就摘多少。神奇的是,草莓山真的有了草莓,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难道是草莓山的魔力?

在草莓山,艾丽平静的生活不时荡漾起小小的涟漪,有温馨也有伤感……可最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友谊。就像玛莎,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主人公艾丽,一个是辛西娅。但是,当艾丽问玛莎谁是她最好的朋友时,她却说:“在学校里,辛西娅是我最好的朋友,在家里,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使艾丽很难受,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而且辛西娅曾经还叫她脏犹太人!真是不想再理玛莎了。幸好艾丽还有一个在草莓山新朋友叫米米,是因为米米并没有玛莎说的那么脏及米米的身世艾丽才会同她做朋友。但艾丽连想都没有想过会跟米米做最好的朋友,但是中间因为经过了太多事,米米的体贴与谅解使艾丽觉得其实米米才是他最好的朋友,米米的善良的心地及淳朴的个性使艾丽更加认为米米是一个跟她形影不离的朋友!一个值得珍惜的朋友!

读后感草莓山(篇5)

谁藏了我的草莓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利用率确实不高,基本上看一次,过一个星期再看一次,就可以送人了。但是,我的观点是,有的书是用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读的,有的书就是一次性的,比如贴贴纸、手工、连连线等,希望用过了还能有其他用处,确实有点难。一套四本全买了。定了送到单位,下班回家带给女儿,母女二人都非常开心,备注:女儿2岁1个月。外观:印刷精美,纸张结实、手感好,大小和重量很适合幼儿自己抱了放在膝盖上。内容:图片比较接近实物,不会像有些绘本,基本上很难猜测是什么东西。这套书的图片,能让幼儿一眼认出来是什么东西。设计也很有精巧,大人看着都觉得好玩。一个晚上,女儿就干掉了全部四本,其中有2个没有找到,其他基本不用提示,自己都可以找到。有的一眼就找到了,有的需要看一会。更好玩的是,一开始我一直在念“是谁***我的***。”到后来,一翻页,女儿自己根据图片念“是谁吃了我的饼干,是谁戴了我的眼镜……”搞的自己好像认识字一样,哈哈哈。要是有续集就好了~……

读后感草莓山(篇6)

《红蕾》发下来了,我随便翻了几页,一个故事的名字把我的目光给吸引了——《甜草莓的秘密》。看到这个题目后我就有了许多问题,甜草莓有什么秘密?这是我最大的疑问,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读这个故事——《甜草莓的秘密》。

”我从出生到现在,我最喜欢的水果就是草莓,只要草莓一下来,我总是抢着去买。“读完这段话,我明白了作者很爱吃草莓,而且草莓这种水果一直在作者的心目中排名第一。

”今年的草莓下来的特别早,每个摊主的草莓我都买过了,不过只有那个穿白色长裙的小女孩的草莓没有买过。“读完了这段话,我知道了作者很喜欢品尝各家各户的草莓,而且我还知道了今年草莓下来的特别早和新来了一个卖草莓的小姑娘。

一天我来买小姑娘的草莓,我尝了一个,非常甜,我想把她的一筐草莓都买下来,可是她不让,说:”你只能买10个或20个。“”为什么?“”如果你全都买下来别人就吃不到了。“”给我20个,多少钱?“”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这时,我发现她没有称,我便给她了10元。”读完这段话我知道了她的草莓非常甜,同时我感到她怪怪的,一下卖了不更好吗?那样的话就不用去卖了,而且她没有称。

“我想知道她的草莓为什么这么甜,我便跟踪她,她家住在山里。走到山顶她跑得很快,三两下就把我甩了。我听见草丛里有声音,我就跑过去看,原来是狐狸种的草莓呀!从此以后我一直保守这个秘密。”读完这段我的问题终于解开了,秘密就是甜草莓是狐狸种的呀!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应该保守这个秘密,同时也要保守自己的秘密,秘密代表着成长,让我们一起保守秘密吧。

《聊斋之小谢》读后感


在《聊斋之小谢》中,其结尾达到了高潮:为了改变秋容与小谢被黑判抓回地府的命运,陶望三从田道士那儿求取两张符纸,不料却又损毁一张,无奈之下,小谢舍去了投胎的机会,让秋容了结自己的怨气。陶望三与小谢撑着纸伞在黎明的曙光中行走,彼此难舍难分,不忍分离。正在这时,秋容的出现令他们很是吃惊,秋容说,小谢的舍己为人让她懂得了放开,因为小谢的善良和不顾自己的苦难,使她了解了放开的解脱与自由。在温暖的阳光下,秋容缓缓地放下了纸伞,任阳光照射在她的身上,她没有回避,而是坦然的接受,从容的微笑。虽然,这样一来,换来的是灰飞烟灭,再也无力回天,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放开。这不仅是自己对世俗的放开,也是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放开.

原来,多年恩怨情仇的解决方法竟是简单的放下。虽是简单,但也必须有勇气。虽然这个简单的“放开”在剧中只显示了几分钟,但给人的印象却意义深刻,令人回味。因为这样的结局是每位观看者所无法想象的,并且一反常态,重新塑造了鬼魅的形象,打破了几百年来鬼魅的凶残与无情。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种形象的对比,想不让观看者难忘都难。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必须经历的苦难与坎坷。连鬼魅都懂得放开,放下自己的怨气与仇恨,何况我们呢?人生漫漫,崎岖而又坎坷,我们又怎能一眛的固执与纠缠呢?

我们也应该懂得放开,学会放开,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劳累与匆忙;只有学会放开,才会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读后感范文]《世说新语》读后感(1230字)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读后感范文]《世说新语》读后感(123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一)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块,而是把金子视作土块,继续干活。华韵却把金子拿在手里,反复地看不忍丢弃,导致管宁对他心存芥蒂。还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路过,引起大家围观。华韵丢下书本也去凑热闹,管宁心里十分不满。于是,他拿刀割断草席,和华韵分席而坐,说:我们不是朋友!因为管宁发现他们两人的价值观截然不同,华韵太看重金钱和名利。而华韵因此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这就是著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简单但道理很深刻。我绝不会学华韵,不是自己的东西,我绝不存占有之心,我绝不为名利失去自己的良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

因为《世说新语》里面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我的整个暑假才变得意义非凡!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二)

最近读了一遍《世说新语》,内心颇感世事沧桑变换之快。在这纷繁的世界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非常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还能力挽狂澜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我欣赏他们的个性。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人都太怪异了。是的,我也承认他们的行为怪异。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能力。

我欣赏他们的魄力。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己行为的随意性不强。当然,我是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的。做我自己是我现在要追求的,也是我将来乃至终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回味的。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中的许多事情似乎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般,闭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们不会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太遥远了。确实是这样的,如果细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

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最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世说新语中所述的事简直是太正常了。这是我读后所有所思的地方。这本书中的故事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欢读这本书的。

比如书中的乘兴而来,无兴而返。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在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真实需要去决定我们是否一定要做或是暂时不做。我们完全有对所要做的事做出我们做与不做的决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干涉我们的决定。只要我们做的合乎我们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常理,我们的决定就值得去做。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三)

《说文解字》中对“淡”的解释是“淡,薄味也。从水炎声。徒敢切,薄味也。醲之反也。酉部曰。”再看“淡”的词组:淡泊、淡薄、淡雅。给人一种淡淡的、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看得开的感觉。《说文解字》中对“定”的解释是“安也。从宀从正。”给人一种安定、稳重的踏实之感。

淡定是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世说新语》最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的一个集子,其中记录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轶事,其中一些正是阐释淡定的佳例。

一、第一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世说新语·雅量》提到“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这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有独立的品性,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

老虎是被关在笼内,事实上并不会对人形成真正的生命威胁。但是许多人听到老虎的吼叫都害怕地东倒西歪,这中有很大一部分带有表演攀比的色彩。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其成员就是舞台上的每个演员,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把分散的个体组合成一台戏。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所谓社会角色就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围观的百姓此时承担的是围观猛兽的社会角色,面对这样的角色一般来说是要表现出恐惧等行为,而这些百姓下意识地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好,于是就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恐惧其中不乏夸张的行为,于是就辟易颠仆。

往往有时的随大流的从众行为并不是一种好的表现,在众人尽职尽责扮演本色的惊慌角色时,淡定的人往往脱颖而出,显得有智慧有独立的品性,是能思考的理性地人。

这样表现只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这是有准备的初级的淡定。就好像东西南北风在呼呼地吹,但是青松可以选择扎根青山,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这种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权衡、思考。

这种淡定也是最容易学习和应用的。首先是有理性,理性实在哲学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在康德眼里理性就是纯粹理性,通俗说来就是置之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体系。人首先要有理性,在大众都在进行某种行为时,要先冷静地思考这样做是不是理性是不是道德,而不是头脑发热地一起从众。其次,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用我心观世界,真正地掌控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第二重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世说新语·雅量》又提到“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柱。”这是淡定的第二种境界,内在淡定,这样的瞬间反应最真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吓而不恐慌说明内心亦是淡定没有装的嫌疑。

这种淡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习得速成的,这与一个人的出生以及修养有关,说白了就是要先天有优势也要后天努力。先天方面就是有些人天生胆儿大、有些人天生怕黑、怕打雷等等各种怕。但是天生的毕竟不是占主导地位。重要的还是后天的修养。

《周易》中地六十四卦为震卦,卦曰:“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是说作为震动的震卦,它本身亨通。震卦之震,虽然其来有如猛虎到来的恐惧之状,但圣贤君子却能谈笑风生,泰然处之;震卦之震,虽然它能震惊百里,但君子圣贤却能在宗庙里祭祀时不会因震而惊失祭器或在征途中因震惊而失魂落魄而丢失装有箭镞的袋子。

这充分说明在突如其来不能事先有准备的自然恐惧来临时,君子作为后天有极高修养的人完全可以面对自然灾害而不变色的。

三、第三重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世说新语·雅量》还提到了最高境界的淡定,“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这便是宠辱不惊的淡定最高境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不仅仅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穷的自我保守之法,倒是更像道家无为而治的以退为进的入世为人之道。面对恶劣的周身环境不是不在乎,是神定气闲;不是惊慌到麻木,而是有把握。试问看一场事先知道结果但过程十分纠结的球赛还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吗?不,不会有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更多的是知道成功而享受过程的畅快罢。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未来,那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像看一场知道结果的球赛一样从容应对生活呢?答案就是他们看透了生活,看透了人,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预见自己的未来甚至预见别人的未来。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写道:“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知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首先是对司马懿的本性有着充分的估计,才能准确判断出司马懿的下一步做法,自己再顺着司马懿的做法进行防御。其次面对敌军的千军万马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神情安谧,琴声悠扬,这份镇定也是种相当的修为啊。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者正面对的人生的困境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最后能东山再起或脱困而出的人都是修炼到淡定的最高境界的高人们。这种淡定从面对自然恐惧的淡定上升到对人生的淡定,这是一个从克服原始天然恐惧上升到克服生命无形威力巨大的挫折。

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颗聪慧的头脑,这样的头脑看得清自己现在的形式,能采取最有利自己的应对方案。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双千里眼,这样的眼睛看清眼下的得失,更多的看到长远的效益,不争一朝一夕不争一兵一卒,只为最后的绝地大反击满盘皆赢。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个淡泊的心,这样的心淡看物质名利,上下求索的是理想。

古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世说新语》这本小集子中我可以窥得淡定的三种境界并且融会贯通,这也是读书的一件乐事罢。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在等候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远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要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

为人处世应该讲理守信,想友人那样自己不遵守承诺却还反怪太丘不守信,还对着太丘的孩子大骂其父真是不该,元方的做法让友人惭愧,没曾想自己竟还不如一个孩子懂礼。

两则故事中,第一则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义”字,第二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讲理。聪明人都明白,我们应该向那种重情重义的人看齐。

《世说新语》有许多小故事组成,每一篇都只有短短的几行,但读起来有如微小说,善于抓住人物特点。寥寥几字却包含了人物的性格、神态、动作等内容,言简意赅却又意蕴深长,值得大家思考。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把焦饭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那几斗焦饭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饭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饭在战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孝”的看法。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后感收藏:谢坤山读后感(123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谢坤山的故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