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好词好句 · 李贺古诗大全

李贺古诗大全

李贺古诗大全汇总四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那么您还记得哪些李贺的古诗词呢?读后感大全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李贺古诗大全汇总”,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贺古诗大全汇总【篇一】

李贺《箜篌引(又曰公无渡河)》原文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

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

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

瓦甒浊醪蚁浮浮。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李贺古诗大全汇总【篇二】

李贺《舞曲歌辞。拂舞辞》原文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

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全胜汉武锦楼上,

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龟。从蛇作龟二千载。

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李贺古诗大全汇总【篇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全文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李贺古诗大全汇总【篇四】

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原文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青轩树转月满床,

下国饥儿梦中见。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荒沟古水光如刀,

庭南拱柳生蛴螬。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hdH765.com更多好词好句扩展阅读

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推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哪些李贺的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篇一】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原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

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

梨花落尽成秋苑。

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篇二】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篇三】

李贺《野歌》原文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转眼。

全文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写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唐代诗人李贺古诗大全【篇四】

李贺《秋来》原文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文赏析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集锦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有名的李贺的古诗词呢?读后感大全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篇一)

李贺《苦昼短》原文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全文赏析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806— 820)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篇二)

李贺《高轩过》原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全文赏析

奉命之作不容易写好,但李贺这首诗却深得读者的赞赏。更受到韩愈、皇甫湜的赞赏。一位青年人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点,一口气写下了这样一首气象万千、结构谨严、想象丰富的诗歌。

整首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韩愈、皇甫湜来访时的气派。先从他们的服装、马饰写起:那华丽的服装织锦如翠,浮青飞绿,虽然官品不高,但显得如此华贵高雅。接着写他们车马装饰的豪华,金环装在马辔上,马颈上金铃在摇动着,玲珑悦耳,声音清脆。而马蹄声像隆隆雷声,充溢耳际。这里还用夸张的手法,把韩愈、皇甫湜下马入门的情景突现出来,“气如虹”那气势如长虹从天际落下,这是十分大胆的想象,十分热情的夸张。通过服饰气派的描写,把韩、皇甫二人出场时的场面渲染得淋漓酣畅,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感其气势。

经过对场面的渲染,两位名公出场了。这是人们常说的赫赫有名的东京才子、文章巨公。这两句不规则的短句,写出了诗人惊喜的心情和敬佩的情感。在惊喜、敬佩的心情下,诗人刻画了二位名公的内在之美。他们心襟开阔,知识渊博,把整个宇宙天地都包容于胸腹;生性耿直,品质磊落,好像天地间的精华正气集中于心中。诗人李贺对韩愈、皇甫湜二人的评价是极高,再加上夸张,设想新奇的艺术手段,就使二人的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但有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而且有卓越的才能,他们应诏在大殿之前作赋,声震天幕;他们的创作才能可补宇宙自然所不足,可以说是胜似天功。

这一层是诗人对二位当代名公的赞颂,他大笔渲染,浓墨重彩,把读者带进了二位名公内心世界的殿堂中去,观赏到它们的全部壮观的景象,谛视着它们巍然矗立的资质。它们庄严、雄伟,洋溢着一种崇高美。但要注意的是,这当然不仅仅是对二位名公的礼赞,更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称赞。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到诗人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遇到这样的理想人物,也渴望把自己塑造成拥有这样品格的人。

“庞眉书客”是李贺的自称,“感秋蓬”是说自己感到已经像秋天的蓬草那样,面临着枯萎的命运,看不见希望;也就是像下句所讲的“死草”,濒临死亡的小草。从诗人李贺会有这样悲观的思想情绪看来,这首诗应该是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写的。

这次考试对李贺的打击是太大了。李贺从此以后,就经常感到绝望。这里“感秋蓬”就正是诗人绝望情绪的流露。在绝望之中两位名公来访,恰似吹来一陈春风,洒来一阵甘露。“谁知死草生华风”,是诗人绝处逢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前景的喜悦心情的抒发。“谁知”—— 出乎意料之处,“死草生华风”—— 垂死的小草在春风吹拂下又欣欣向荣了。这一比喻生动、贴切,使诗人的欣愉心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是展望日后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携,定能施展一番抱负。他把自己喻为斗败的鸟,把韩愈、皇甫比为高飞天空的大鸿,一旦败鸟攀附大鸿,定会展翅腾飞,蛇变成龙。诗人对二位名公企望很高。这一层表述自己的希望,情真辞切,但仍有诗人鲜明的性格,他虽然恳切地希望能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携,但对自己还是比较自负自信,字里行间不卑不亢。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到李贺的性格。

这首诗虽然是一气呵成的,但经过精心的构思,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背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联镳盛事”。王定保在《唐摭言》中煞有介事的写道,韩愈和皇甫两位一同拜访李贺时,贺年仅7岁,“总角荷衣”出迎,并作《高轩过》答谢。而《新唐书》未考辨,承其误,将此事收录。读过诗读者不难看出,诸如“秋蓬”、“死草”、“垂翅”这些意向表达的是长吉遭谗落第后的颓伤情感,不应该出于小孩之口。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李贺再赴长安寻求政治出路,途经东都洛阳,仍居仁和里。韩愈和皇甫湜(二人支持李贺应试,韩愈更作《讳辩》为贺辩护)联骑到访,慰藉遭谗落第的李贺。李贺感激之余,写下了《高轩过》一诗。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篇三)

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原文

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花娘篸绥妥,休睡芙蓉屏。

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

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篇四)

李贺《杂曲歌辞。浩歌》原文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

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须浪饮丁督护,

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深绿,

二十男儿那刺促。

浪漫主义李贺古诗大全(篇五)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原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

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

梨花落尽成秋苑。

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四篇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有哪些李贺的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篇一)

李贺《感讽五首》原文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篇二)

李贺《听颖师琴歌》原文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篇三)

李贺《唐儿歌(杜豳公之子)》原文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庙器,

一双瞳人剪秋水。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高考必备李贺诗词大全(篇四)

李贺《昌谷诗(五月二十七日作)》原文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层围烂洞曲,芳径老红醉。

攒虫锼古柳,蝉子鸣高邃。大带委黄葛,紫蒲交狭涘。

石钱差复藉,厚叶皆蟠腻。汰沙好平白,立马印青字。

晚鳞自遨游,瘦鹄暝单跱.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

纡缓玉真路,神娥蕙花里。苔絮萦涧砾,山实垂赪紫。

小柏俨重扇,肥松突丹髓。鸣流走响韵,垄秋拖光穟.

莺唱闵女歌,瀑悬楚练帔。风露满笑眼,骈岩杂舒坠。

乱条迸石岭,细颈喧岛毖。日脚扫昏翳,新云启华閟.

谧谧厌夏光,商风道清气。高眠服玉容,烧桂祀天几。

雾衣夜披拂,眠坛梦真粹。待驾栖鸾老,故宫椒壁圮。

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阴藤束朱键,龙帐著魈魅。

碧锦帖花檉,香衾事残贵。歌尘蠹木在,舞彩长云似。

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邻凶不相杵,疫病无邪祀。

鲐皮识仁惠,丱角知靦耻。县省司刑官,户乏诟租吏。

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溪湾转水带,芭蕉倾蜀纸。

岑光晃縠襟,孤景拂繁事。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丁丁幽钟远,矫矫单飞至。霞巘殷嵯峨,危溜听争次。

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凉光入涧岸,廓尽山中意。

渔童下宵网,霜禽竦烟翅。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风桐瑶匣瑟,萤星锦城使。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

石根缘绿藓,芦笋抽丹渍。漂旋弄天影,古桧拏云臂。

愁月薇帐红,罥云香蔓刺。芒麦平百井,闲乘列千肆。

刺促成纪人,好学鸱夷子。

相信《李贺古诗大全汇总四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写作、沟通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李贺古诗大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