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值得参考!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读后感一篇。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和大多数启蒙益智类的儿童书籍不同,不仅适合孩子阅读,同样也适合大人阅读。正如书中扉页上写的那样,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共同阅读,掩卷深思……

《草原上的小木屋》一书的大背景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而书中的小主人公罗兰一家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带着梦想去西部的千千万万个拓荒者家庭的代表者。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和文字,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将拓荒者在西部大草原上的生活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对草原风光的描写、还是对拓荒者辛勤劳作的叙述,都格外真实而充满童趣,让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被感染,仿佛跟着小主人公一家人一起,体验着西部草原的拓荒生活。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堪萨斯洲大草原上,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建起了小木屋,在草原上定居下来,开荒、打猎,过着辛劳而又充实的生活,他们抵挡过狼群的袭击、也遭遇过草原大火,他们受到过印第安人的骚扰、也挨过了热病的死亡威胁。而最后,因为印第安人保留区不向定居移民开放,他们只好选择离开。

读完《草原上的小木屋》后,我颇有感触。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如同美国西部草原上飘荡的一首牧歌,豪放粗犷,却又韵味十足。掩卷细品这首拓荒者之歌,却又发现,它所带给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我问儿子,你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儿子回答我,我特别羡慕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不用上学,还可以养那么多的小动物,有狗、有小马,还有母牛和小牛。

确实,儿子他们这一代人,生下来就住在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里,接触的是现代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大自然于他们而言,似乎过于遥远。他们不能体会到拓荒者所经历过的艰辛和苦难,也不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觉。书上所描写的生活,大概只能存在于他们的梦想之中。

拓荒者的孩子,玩伴是猫狗牛马等家畜,他们对那些帮助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安全的动物,充满了眷顾和爱心;我们的孩子,整天与电视、电脑为伍,玩的是铠甲勇士、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他们虚拟着相互打仗、消灭怪兽,在幻想的战争中渐渐长大。真不知道,这究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

拓荒者的孩子,整天在草原上可着劲儿地撒欢,跟爸爸学打猎耕种、跟妈妈学洗衣做饭,他们所学习的,全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而我们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学的是整齐划一的规范教材,但许多孩子回到家里,既不会做饭也不会洗衣,他们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甚至连最基本的劳动本领也没有学会。这样的情形并非个体,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又该是现代教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拓荒者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空间是广大无垠的,草原、河流、悬崖、山林,到处都留着他们的足迹;而我们的孩子,生活空间却狭小得令人窒息,学校、家庭、游乐园以及校外学习的地方,偶尔跟着父母出去旅游一趟,就算是开阔了眼界。这样的生活方式,又是进步还是倒退呢?

人类社会依旧在继续不停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似乎却越来越少。究其根源,大概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物质发展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丢掉了许多本不应该丢掉的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自己的心灵紧紧地封闭起来,与自然越来越疏远,疏远到只剩下索取;对动物越来越冷漠,冷漠到只剩下利用。甚至,我们与身边的其他人,关系也越来越淡漠,淡漠得如同路人。

虽然,《草原上的小木屋》里所描绘的那种拓荒者的生活,早已经随着历史的脚步一去不返了,但我宁愿相信,那些开拓者们留下的那种淳朴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有一天会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重现。

我们的孩子,未来还很漫长,他们的生活也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真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更多地去与自然接触,去重拾那些曾经美好,也本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我期待着那一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值得参考!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汇集(5篇)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小学生平常在学习之余可以多看看优秀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有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一篇优秀的小学生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值得参考!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汇集(5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看了一本罗拉·英格斯·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罗拉是美国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从小跟随父母不停地搬迁,穿越了美国的中心地带,为寻求美好的生活。这本书则记叙了她在搬迁中的一段成长经历。

《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描写了罗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帆布篷马车,经过了明尼苏达州、爱荷和密苏里州,经历重重困难,最后迁至堪萨斯大草原居住的故事。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罗拉的爸爸查尔斯。他为了使妻子和孩子们在草原上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能够喝上清澈新鲜的水,不辞辛劳地盖房子、挖井。在遇到草原火灾的时候,他从容不迫,与罗拉的妈妈共同扑灭来势汹汹的大火。

其次是爱德华先生。为了帮助罗拉的爸爸挖井,他差点儿中毒。他不顾寒冷,游过冰冷的、水流湍急的大河,送给罗拉和玛丽从圣诞老人那儿得到的一份圣诞礼物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罗拉一家人的不懈坚持与毅力。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不怎么听话,哪点像罗拉和玛丽呢?希望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让他们激励我健康地成长。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二】

这一周最高兴的事,就是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它就是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劳拉英格斯怀德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主要讲了劳拉一家离开了大森林而往西部迁徙的事情。虽然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很多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却不为艰险。这种精神使我敬佩不已。我很欣赏劳拉的大胆,她在大火中勇敢保护她的妈妈和两个妹妹。我想如果我们遇到了这些困难,说不定我们就放弃了。因为我们可能还缺少了像她一样的坚定和自信。

劳拉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却非常乐观,这使我认识到只有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才能最后取得成功。不止是这些,还有玛丽的大方、细心,爸爸的勇敢、责任心等等……都使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它里面有的情节看了会使我哈哈大笑,有时则会被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草原上的`小木屋》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爱、有自信、有坚定地意志,成功就不会遥远!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三】

记得我上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爸爸送了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所著。书中描述了劳拉一家人居住在一座大森林里,与动物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随着居住在大森林的人们越来越多,想和动物们和平生活的劳拉一家不得不搬走了。来到大草原的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来一间漂亮的小木屋,还自己动手做了很多实用的家具呢。

劳拉他们一家在盖房子中,也少不了困难与担忧。就如有一次,她的爸爸出去找材料做家具时,一群狼出现在了爸爸的眼前,那时爸爸能像我们一样轻易放弃逃出狼群吗?不能!就算冬天风雪再大的时候,爸爸也能放弃吗?不能!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劳和努力,才能让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家。

但是我们呢?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了。我们大家的耐心与坚持难道就如针尖一般大吗?如果被狼群追赶着、在风雪中行走着,我们也会放弃吗?难到就让狼群啃食、让风雪无情地吹打吗?

同学们,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与勤劳换来的收获才最值得。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也是我为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那就快翻开这本书,跟我一起快乐的阅读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四】

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完后,我不禁思绪万千。我真想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在草原上生活,和他们一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书中的小木屋不是简单的一座房子,那是一个温馨安全的小家。爸爸查尔斯用他的坚毅和智慧在困境中为家人撑起一片安宁,而妈妈则用她勤劳的双手和迷人的笑容给家人带来满屋子的温馨。在这个家里,生活每天都可以是快乐的。

我多么羡慕劳拉,在爸爸的呵护下,她可以跟随爸爸出去打猎,去看看肥肥的松鸡,可爱的小兔,甚至于她没见过的东西。我真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草原上生活,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我也很喜欢玛丽,她是劳拉的姐姐,是个懂事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她每天都帮助妈妈叠被子,洗碗筷。看得我不由得发自内心地感叹:如果我也像玛丽一样帮妈妈干些家务劳动,那妈妈会多开心呀!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我们应该向劳拉一家学习,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奋斗,幸福一定会来到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五】

读书既是心灵的洗礼也是身体历练、精神的升华。

“如果有天堂,天堂便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巴别塔图书馆》中说到,这座巨大的图书馆空间尺寸无法度量,在这图书馆中可以与神对话,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更可以享受生活、改变生活,同时也激发无数人读书的热情,都去积极寻找那本“总目录”。

现在有句流行语:身体和精神,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直在外行走并不是太实际,那怎么来弥补这个不足呢?那就是读书。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长了见识,充实了自己的人生。

例如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文章讲述的是查尔斯一家准备离开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一同去西部大草原拓荒。通过阅读,我不仅领略了美国西部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书中美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他们身上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可以成功。《长袜子皮皮》我自己看了一遍又读了一遍,女儿当做我的小听众。皮皮是一个力大无比,既很聪明又勇敢的小女孩。女儿跟着听了好几天,也跟着皮皮学了好几招:睡觉时也会模仿皮皮两只脚丫枕枕头,好东西与人分享,遇到问题时自己想办法,不再像之前“妈妈帮一帮”叨扰,性格开朗了,也爱动手操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就像是和大师与专家对话。作为一线老师没有太多机会出去深造学习。但读书可以随时随地,我们拜读沈峰、戈向红的文章,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使自己吐故纳新、不断进步。最近阅读《小学英语优质课例》以英语说课理论为基础,以小学英语说课实践为落脚点,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较高的实践操作价值,里面提供的教案稍加修改可使自己课堂更加高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不了万里路,那我们就读万卷书,充实自己,浇灌学生。

[参考]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范例6篇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看了一本罗拉·英格斯·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罗拉是美国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从小跟随父母不停地搬迁,穿越了美国的中心地带,为寻求美好的生活。这本书则记叙了她在搬迁中的一段成长经历。

《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描写了罗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帆布篷马车,经过了明尼苏达州、爱荷和密苏里州,经历重重困难,最后迁至堪萨斯大草原居住的故事。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罗拉的爸爸查尔斯。他为了使妻子和孩子们在草原上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能够喝上清澈新鲜的水,不辞辛劳地盖房子、挖井。在遇到草原火灾的时候,他从容不迫,与罗拉的妈妈共同扑灭来势汹汹的大火。

其次是爱德华先生。为了帮助罗拉的爸爸挖井,他差点儿中毒。他不顾寒冷,游过冰冷的、水流湍急的大河,送给罗拉和玛丽从圣诞老人那儿得到的一份圣诞礼物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罗拉一家人的不懈坚持与毅力。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不怎么听话,哪点像罗拉和玛丽呢?希望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让他们激励我健康地成长。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二】

记得我上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爸爸送了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所著。书中描述了劳拉一家人居住在一座大森林里,与动物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随着居住在大森林的人们越来越多,想和动物们和平生活的劳拉一家不得不搬走了。来到大草原的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来一间漂亮的小木屋,还自己动手做了很多实用的家具呢。

劳拉他们一家在盖房子中,也少不了困难与担忧。就如有一次,她的爸爸出去找材料做家具时,一群狼出现在了爸爸的眼前,那时爸爸能像我们一样轻易放弃逃出狼群吗?不能!就算冬天风雪再大的时候,爸爸也能放弃吗?不能!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劳和努力,才能让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家。

但是我们呢?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了。我们大家的耐心与坚持难道就如针尖一般大吗?如果被狼群追赶着、在风雪中行走着,我们也会放弃吗?难到就让狼群啃食、让风雪无情地吹打吗?

同学们,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与勤劳换来的收获才最值得。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也是我为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那就快翻开这本书,跟我一起快乐的阅读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三】

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完后,我不禁思绪万千。我真想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在草原上生活,和他们一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书中的小木屋不是简单的一座房子,那是一个温馨安全的小家。爸爸查尔斯用他的坚毅和智慧在困境中为家人撑起一片安宁,而妈妈则用她勤劳的双手和迷人的笑容给家人带来满屋子的温馨。在这个家里,生活每天都可以是快乐的。

我多么羡慕劳拉,在爸爸的呵护下,她可以跟随爸爸出去打猎,去看看肥肥的松鸡,可爱的小兔,甚至于她没见过的东西。我真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草原上生活,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我也很喜欢玛丽,她是劳拉的姐姐,是个懂事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她每天都帮助妈妈叠被子,洗碗筷。看得我不由得发自内心地感叹:如果我也像玛丽一样帮妈妈干些家务劳动,那妈妈会多开心呀!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我们应该向劳拉一家学习,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奋斗,幸福一定会来到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四)

我读过一本名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书,是美国作家劳拉·英格斯·维尔德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驾着马车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他们勇敢而坚强,重建房子的辛苦不怕,被狼群重重包围不怕,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怕,他们用行动克服了种种困难。

劳拉一家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学篮球的经历。二年级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篮球兴趣班。兴趣班天天练基本功,还要跑步,真是既枯燥又辛苦!训练了几天后,我回家跟妈妈说:“篮球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这么喜欢篮球运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听了妈妈的话,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到了四年级,经过选拔,我因基本功扎实被选进了学校篮球队。训练更辛苦了,但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训练,虽然有时候也会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劳拉一家遇到那么多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强面对,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坚持到底!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五年级下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荔湾区篮球锦标赛,终于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劳拉一家人的坚强和勇敢,他们勇于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他们的经历是常人不能想象的。通过战胜困难,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我以后都要向他们学习,敢于挑战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同时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五】

前几天我就把《草原上的小木屋》看完了,今天我来写读后感,我的读后感就是,那个爸爸她很坚强,很努力帮着劳拉一家度过难关,然后最后达到了印第安人的地方,看着印第安人的离去。劳拉一家住在一道路旁边的小木屋里,他们的家具都是劳拉他爸爸亲手制作的。

劳拉是一个活泼可爱有气质,有理想的孩子。他在去印第安人的路上给劳拉一家开了一个很大的笑话,然后他还很很喜欢自己的宠物杰克是一只狗它,他走丢了嘛,然后老是就很想去找他,结果他居然自己回来了。

玛丽是一个跟劳拉一样的孩子,他就是不爱动,很少出家门,也很少观看印第安人。而劳拉呢,劳拉经常喜欢整天看印地安人在那跳舞唱歌,还喜欢看着印第安人的孩子在他们的妈妈的马背上。就这样子,草原上的小木屋大概就这样子完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六】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主人公是小女孩罗兰,在罗兰六岁的时候,她们全家要到森林西部去,并在哪里定居下来,在这片大草原上,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有时,罗兰跟着她的爸爸上山打猎,可以看到肥壮的松鸡、可爱的云雀,甚至还有一些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但是美丽的大草原也存在着各种危险,比如:凶猛可怕的狼群、来势汹汹的热病、熊熊燃烧的大火……但这一切都没打倒他们,因为他们勇力地去面对,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这本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向罗兰一家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奋斗,幸福一定会来到的。

参考范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七)


最近,我看了一本罗拉·英格斯·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罗拉是美国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从小跟随父母不停地搬迁,穿越了美国的中心地带,为寻求美好的生活。这本书则记叙了她在搬迁中的一段成长经历。

《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描写了罗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帆布篷马车,经过了明尼苏达州、爱荷和密苏里州,经历重重困难,最后迁至堪萨斯大草原居住的故事。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罗拉的爸爸查尔斯。他为了使妻子和孩子们在草原上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能够喝上清澈新鲜的水,不辞辛劳地盖房子、挖井。在遇到草原火灾的时候,他从容不迫,与罗拉的妈妈共同扑灭来势汹汹的大火。

其次是爱德华先生。为了帮助罗拉的爸爸挖井,他差点儿中毒。他不顾寒冷,游过冰冷的、水流湍急的大河,送给罗拉和玛丽从圣诞老人那儿得到的一份圣诞礼物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罗拉一家人的不懈坚持与毅力。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不怎么听话,哪点像罗拉和玛丽呢?希望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让他们激励我健康地成长。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游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草原上,他们遭遇了许多危险:被狼包围、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等。但罗拉一家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盖起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的家具,开垦了大片荒地并种上庄稼。

小提琴奏着动听的旋律,草原上飘出咖啡的香味,罗拉一家即将过上安逸的生活,可是罗拉的爸爸为什么毅然决定离开草原呢?原来罗拉的爸爸不想被军队驱逐。

我觉得我们要像罗拉一家学习,当遇到困难时不屈服,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像玛丽、罗拉一样吃饭时不说话,还要帮助家长做事。学会尊重他人,大人说话时小孩要认真听,不能随意打断。罗拉一家与邻居友好相处,交上了许多朋友,这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这个月我们班共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英国的罗拉 .英加尔. 槐尔特写的, 我非常喜欢它。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劳拉一家人是当时第一代西部拓荒者的缩影,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但也时时存在着威胁与危险。熊熊燃烧的大火他们不怕,重建房子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她们用行动与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拉一家人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经历的是常人不能经历的,他们在中途受到过伤害,可她们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她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幸福。
现在,我们从小就有了爷爷奶奶的照顾,爸爸妈妈的呵护,还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吃着营养的饭菜,穿着美丽的衣裳,还有随时都可以吃的零食。但是,每当遇到困难时,就容易放弃,我们少了一种信念,少了一种坚定,少了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而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草原上的小木屋(优秀范文)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描写了罗兰一家人的大草原之旅,这个惊险万分且充满爱和温馨的旅程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精彩片断,就这样随着大蓬车的轱辘吱呀吱悠悠地转动,我似乎也渐渐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激情的大草原,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

书中,劳拉一家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驾着大篷车一路翻山越岭,越过峡谷平地,驶过结冰的湖面,度过激流,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部的堪萨斯州大草原。我非常喜欢罗兰一家人,尤其是爸爸,他充满智慧,百折不挠,勇敢而能干,考虑事情细致周全,且十分关心和爱护自已的家人;罗兰的妈妈温柔、勤劳而又勇敢;我也非常喜欢劳拉,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不但能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还能替爸爸妈妈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玛丽也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为人大方、懂得谦让,总能不惜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谦让给弟弟妹妹,她的所做所为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是那么的自私,每次总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不舍得与他人分享,所以她的品质深深值得我学习。

来到大草原后,爸爸结识了风趣幽默的爱德华先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了一座温馨的小木屋,一家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他们的生活遭到了印地安人的攻击和恐吓,甚至还遇上了可怕的草原火灾和狼群包围。最后,当地市政府决定让白人移民,劳拉一家不得不再次开始长途的旅行,但即使有这样的遭遇,他们还是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寻找新的家园。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罗兰一家人的优秀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遇到麻烦与危险时,毫不畏惧,沉着冷静,即使生活再困难,但小木屋里依然充满了幸福和优雅的琴声。生活中,我们也会像罗兰他们一样遇到种种困难,我们也要学会面对,勇敢地去战胜一切困难。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老师一直在培养我们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好习惯。最近我读了不少课外书,令我受益匪浅的是一本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罗拉英格斯怀德著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罗拉出生于美国威斯星大森林的拓荒者家庭,从小跟随父母穿越美国中心地带,不停的搬迁,寻求美好生活,罗拉晚年时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9本小木屋系列,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书大概叙述了: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闯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致命的危险,但罗拉一家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自己动手盖了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家具,还开垦大片荒地种植庄稼。书中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没有太多华丽的语句,却朴实清新,充满了草原的芬芳!在迁往西部的途中,停下的马车就是一个温暖的家,醇香的咖啡,新鲜的面包,一天三餐也是从系上餐巾开始,衣服都用熨斗熨得平整挺洁多么诗意的生活啊,艰苦中也有那么乐趣,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在西部的大草原上,南边升起一大团浓重的黑雾,把太阳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大草原着火啦!爸大声嚷着,你们赶紧用铁桶打水,把麻袋浸湿!快!罗拉一家人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能镇定地做着防备工作。大草原上的火熊熊地燃烧着,风助火势,很快整个草原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咆哮着翻卷飞腾,直冲上天,突然窜下来。吞噬着地面上的枯草,继而燃气更猛烈的大火。但很快大火就熄灭了,因为罗拉一家在木屋四周围了一圈黑色隔离带,是全家人用智慧和勇敢设的隔离带就了一家人的生命。
读完这段话,我的内心既充满了敬佩之情,又充满了惭愧之情。如果是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下,而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十分惊慌,乱作一团的,我们不会像罗拉及罗拉的家人那样冷静、镇定的改变厄运,我们只会害怕,只会哭泣,只会慢慢地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们应该要学习罗拉全家的机智冷静,遇到危险绝不能慌张,要镇定地想办法来解决。
书中一家人哪怕在恶劣和寂寞的环境中,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幸福快乐,从不受环境影响,而且,他们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向我们城市里的孩子们正是缺少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快来读一读这本书吧,可以弥补一下我们的遗憾哦!


值得分享: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汇总5篇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很厚,有235页,我看了三天才把它看完。作者是美国人罗拉,书前面的介绍说她64岁高龄才开始写作儿童小说,她可真了不起。这本书和我看过的一些书不同,书中描绘了在大草原上一种很冒险的生活。还是先听听我介绍介绍故事内容吧!

劳拉一家人喜欢冒险,尤其是他的爸爸,他们想到一个野生动物不怕人的地方去生活,于是他们把家中所有的东西绑在马车上,带着他们心爱的猎狗杰克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遇到洪水,杰克被水冲走了,幸好它聪明自己又找回来了,他们还通过结了冰的大湖,来到西部大草原。

他们在草原上建起了结实的小木屋。劳拉爸爸很能干,他就凭一把斧头不光建了小木屋,还自己做了木床、摇椅、壁炉,后来又挖了水井,布置了一个很漂亮、舒适的家。他爸爸还有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草原火灾、印第安人的骚扰以及热病的折磨,但都由于他爸爸的智慧和勇敢把这些困难战胜了。最后,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别人来开荒,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走的时候,他们很舍不得,但爸爸说了一句话:“我们带走的东西比带来的东西多。”也是一马车的家具呀,怎么会多些呢?我开始还不明白多了什么,是小马驹吗?后来妈妈告诉我:草原生活让他们收获了见识,收获了快乐!这些是最宝贵的。

看完这本书我最喜欢书中的爸爸,因为他勇敢、坚强、聪明,还很爱他的孩子们。我非常想到大草原上去看一看,摸摸那些不怕人的兔子,听听狼叫,还偷偷地看一眼印第安人,那该多好啊!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二)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我非常爱看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劳拉一家人离开了威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过重重困难,搬到了大草原上居住的故事。

他们一家人生活在碧绿的大草原上,虽然他们有吃有穿,可是也时时存在着威胁与危险。但他们勇敢而且坚强,重新建一个房子很幸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危险,他们也不怕;在草原上熊熊的大火,他们仍然不怕,而是谨慎的处理。他们用他们的智慧与行动克服了种种困难,这种坚强地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们经历的是我们不能经历的。他们在中途受到过伤害,可是他们却没有哭,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幸苦,但那个小木屋里却充满了幸福。

和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过得比他们幸福多了。我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美味的食物,有学习和朋友,住着好看的房子,而他们却没有。

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要有坚持到底的心,并且相信自己。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三】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只要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题记

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是高大宽敞的房子吗?是豪华的轿车吗?是肯德基麦当劳吗?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生活很简单,只是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故事讲述了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闯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草原上,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全家人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危险。但罗拉一家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盖起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的家具,开垦了大片荒地种植庄稼。

小提琴奏着动听的旋律,草原上飘出咖啡的香味,罗拉一家即将过上安逸的生活,可是驻守的军队要来赶走他们移居的人,所以罗拉的爸爸决定离开草原,去开拓一片属于他们的地方。

书中的一家人哪怕在恶劣和寂寞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幸福快乐,从不受环境的影响。

我深深地感受到罗兰一家人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经历的是常人不能经历的,他们在途中受到过伤害。可他们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幸福。

这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只要有爱,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能成功。

与罗兰一家比起,我是多么渺小。我遇到一些难的数学题,偶尔做不出来时就会气馁,不愿深入思考。读外语,遇到长一点的课文也因为怕困难而不能坚持。我缺乏的就是书中罗兰一家那种勇敢向前、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但我一定会树立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学习他们那种勇敢向前、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一定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讲述了罗兰和玛丽一家从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森林小木屋转移到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他们坐着马车经过森林,淌过河流,走过冰封的湖面,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大草原。一家人从此在大草原上定居下来。

到大草原上的第二天,爸爸和妈妈开始造小木屋。可是妈妈的脚不小心被粗木头压到,只好请邻居帮忙。造好小木屋后,又造了一个马厩让两匹马住进去,后来又挖了一口水井。期间,爸爸在草原上遇见了一群五十来头狼组成的狼群,真是惊险!

他们住进小木屋后,又增加了两道牢固的门,做了壁炉,盖上屋顶、铺上地板。

忽然有一天,爸不小心让引燃了草,导致一场草原大火。爸和妈齐心协力扑灭大火。

印第安人的帐篷搭在离小木屋不远的地方。有一天,来了两个印第安人,打手势说自己要吃东西,罗兰的妈妈给他们做了玉米饼。印第安人吃了玉米饼还拿走了很多玉米粉。

印第安人经常集会,后来发生了战斗,他们撤离了草原。再后来军队来了,要求罗兰一家和邻居们离开大草原,不能侵犯印第安人的领地。他们只好撤离了大草原,再一次经历长途跋涉!

罗兰的爸爸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勇敢地挑战困难。他还很有生活情趣,经常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拉小提琴、唱歌给孩子们听。妈妈是一个温柔可亲的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会做各种好吃的美食。

小木屋虽然很小,却很温馨。住在小木屋让人感到安心。虽然屋内的摆设不多,却给作者的童年留下来美好的回忆!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也很向往大草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去大草原生活!大草原上的生活很充实:自己动手盖一个小木屋,养一群牛,夜晚躺在草地上看满天星辰闪闪发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五】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写劳拉一家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故事。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威斯康星周大森林驾驶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危险,来到了堪萨斯州大草原。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赤身裸体的印度人,遭遇了狼群的包围、以及熊熊燃烧的大火,还有热病的侵袭。但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大家团结一致,终于克服了困难。爸爸建起了一个小木屋,一家人度过了美好时光。

劳拉的爸爸即智慧又能干。他盖起了小木屋、修建好了壁炉、盖屋顶、铺地板、打水井,这些给家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安全感。他对妈妈也很关心,妈妈的脚也被砸伤了,爸爸用热水给妈妈泡脚,让妈妈早些健康起来。当邻居遇到危险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去拯救他们。

劳拉的妈妈即勇敢又坚强,还很温柔。当烟囱着火的时候,妈妈勇敢的把火扑灭,保住了小木屋。

劳拉和玛丽又懂事又有礼貌。他们有时帮妈妈做很多事情,还照顾卡里宝宝。

小狗杰克很可爱,每时每刻都保护主人。

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我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的优秀美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团结一致、顽强奋斗,遇到危险时很沉着,勇敢的面对。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500字


【第1篇】

这本书讲述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他们渡过密苏西里河,在草原上宿营,在草原上跋涉,在草原上盖小屋,然后住进屋子,他们遇到了他们的邻居爱德华兹先生,在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最后华盛顿觉得印第安人保留区不能向移民者开放,他们只好离开。

罗兰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书中的小木屋不是一座简单的房子,那是个快乐的家。爸爸查尔斯用他的坚毅和智慧在困境中为家人撑起一片安宁,妈妈则用她勤劳的双手和迷人的笑容给家人带来满屋子的温馨。

我十分羡慕劳拉,在爸爸的呵护下,她可以跟随爸爸去打猎,我真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草原上生活,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我也很喜欢玛丽,她是劳拉的姐姐,是个懂事、体贴的好孩子。她每天都帮妈妈叠被子、洗碗筷。看得我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叹:如果我也像玛丽一样帮妈妈干些家务,那妈妈会多么开心呀!

劳拉一家从大森林来到了草原上。在迁徙的路上,沿途除了美景,更多的是危险,但这些危险都是在温馨的基调中出现的。当刚刚翻过一页,你会看到一行字,上面写着:走进“小木屋”,会让爷爷奶奶回忆起白手起家的回忆与幸福;会让爸爸妈妈反思为人父母的付出与收获;会让孩子们更懂得珍惜与感激。

这本书告诉我: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创造,我们应该像劳拉一家学习,面对困难大胆迎接挑战,便会雨过天晴,拥抱快乐与幸福的到来。

我真想和书中的主人一样,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2篇】

书像蔚蓝的天空,让我自由翱翔;书像一个宝箱,里面藏着许多珍贵的宝藏;书像一把金钥匙,用它可以通向知识的天堂!

我读过许多的好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就是其中一本。书中把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从一开始对印第安的向往,然后在车篷里度过有趣的一天天,最后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一件事作者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带着罗兰三姐妹和她家的狗,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洲的大森林。他们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涨水的激流,攀登危险的悬崖,到达堪萨斯洲大草原,建起了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住了下来。爸爸每天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大火,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为生的甜美时光,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幸福!

幸福是个甜蜜的字眼,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隐藏在我们的身边。不用刻意去寻求,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幸福无处不在。幸福不一定要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幸福不一定要声名显赫、家喻户晓,那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收获,有时也是付出。

我觉得我现在就很幸福,有爱我的亲人、关心我的老师、同学。我十分珍惜他们给我的浓浓的关爱。在家里,爸妈把我当成宝,我也要好好孝顺他们。在学校,老师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时常关心我的身体,我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感恩,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篇


在个人阅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之后,写好读后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写好读后感的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劳拉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文中有温柔体贴的妈妈,有勤劳、智慧的爸爸,有坚强勇敢的劳拉,活泼开朗的琳琳,还有忠心的狗——杰克和热心的爱德华先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劳拉和爸妈、玛利、小宝宝琳琳挥别了威斯康星大森林,坐上篷车,往西部前进。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度过了险恶的密密西比河。度河时,他爸爸和马匹差点被河水冲走,劳拉最心爱的狗——杰克差点淹死,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来到大草原。在草原上,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狗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威胁,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他爸爸亲手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过了一段以打猎为生的甜美时光。

看完这本书,一段段生动的情节历历在目:在一次烟囱着火时,小宝宝琳琳正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突然,从“壁炉”里传来了“啪啦”一声,一根着火的木炭倒了下来,就倒在玛利的裙子下面,吓得玛利动也不敢动,劳拉看见了,想也没想,迅速拿起木棒就往火炉里扔,接着把摇椅往后拉。看到这里,我被劳拉的行动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勇敢的少女啊!她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屋子里看书,突然,一只蟑螂爬了出来,我吓得哇哇直叫。比起劳拉,我真是羞愧啊!

还有那只忠心的狗也常让我深受感动。每当爸爸到镇上去时,杰克就整天整夜地守着门,保护着小主人,躺也不躺,睡也不睡,竖着耳朵,四处张望,不让任何人进来,直到主人从镇上回来。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怕困难,要敢于奋斗!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2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亲带着不满7岁的罗兰和姐姐妹妹,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洲的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舒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度过激流、攀登悬崖,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达到堪萨斯州大草原。建起了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爸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大火,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劳拉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他们用智慧和行动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书中还把各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有百折不挠、关心家人的查尔斯爸爸;有勤劳、勇敢的卡罗琳妈妈;有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嘉利;还有忠诚、听话的狗狗杰克……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受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人,从他们身上,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有希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对,去解决,这样人就会有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他们感到无比温馨。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因此需要我们珍惜,珍惜幸福相当于珍惜生命,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

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有高大宽敞的房子吗?有豪华的轿车吗?有肯德基麦当劳吗?有……都不是,我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故事讲述了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闯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草原上,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全家人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危险,但罗拉一家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盖起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的家具,开垦了大片荒地种植庄稼。小提琴奏着动听的旋律,草原上飘出咖啡的香味,罗拉一家即将过上安逸的生活,可是驻守的军队要来赶走他们移居的人,所以罗拉的爸爸决定离开草原,去开拓一片属于他们的地方。

一个个小故事,优美而顽强,生动而光彩。我喜欢书中的人物:有一双巧手、爱唱歌谣的爸爸查尔斯,活泼可爱、喜欢梦想的罗拉,赤裸骑马的印第安小孩。也喜欢书中关于风景的描写:散发原始气息的大草原,宿营地繁星点点的天空。它给我的启迪比任何一本书都多。

书中的一家人哪怕在恶劣和寂寞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幸福快乐,从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且,他们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爸爸是那么地吃苦耐劳,妈妈是那么地慈爱,孩子们也是那么地勤劳勇敢,这一切都让我感动着。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罗兰一家人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经历的是常人不能经历的,他们在途中受到过伤害,可他们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幸福。

这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能成功。

可是我们现在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从小有爷爷奶奶的照顾,爸爸妈妈的呵护。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营养的饭菜,美丽的衣裳,还有随时可以吃的零食。我们也看了不少书,学了钢琴,舞蹈。但是每当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我们少了一种信念,少了一种坚定,少了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遇到一些难的数学题,偶尔做不出来时就会气馁,不愿深入思考。读外语,遇到长一点的课文也因为怕困难而不能坚持。我缺乏的就是书中罗兰一家那种勇敢向前、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习他们那种精神,一定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一定能战胜“懒惰”的我,成为“勤劳”的我。“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人要像珍珠贝一样,把“困难”磨成最大最美的珍珠。

草原上的小木屋 (150字)


这本书叙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劳拉一家艰辛的生活,长途跋涉的劳累他们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的威胁他们也不怕。他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

我们要珍惜幸福,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三年级:殷硕阳

参考范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100字)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一】

记得我上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爸爸送了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所著。书中描述了劳拉一家人居住在一座大森林里,与动物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随着居住在大森林的人们越来越多,想和动物们和平生活的劳拉一家不得不搬走了。来到大草原的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来一间漂亮的小木屋,还自己动手做了很多实用的家具呢。

劳拉他们一家在盖房子中,也少不了困难与担忧。就如有一次,她的爸爸出去找材料做家具时,一群狼出现在了爸爸的眼前,那时爸爸能像我们一样轻易放弃逃出狼群吗?不能!就算冬天风雪再大的时候,爸爸也能放弃吗?不能!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劳和努力,才能让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家。

但是我们呢?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了。我们大家的耐心与坚持难道就如针尖一般大吗?如果被狼群追赶着、在风雪中行走着,我们也会放弃吗?难到就让狼群啃食、让风雪无情地吹打吗?

同学们,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与勤劳换来的收获才最值得。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也是我为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那就快翻开这本书,跟我一起快乐的阅读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二)

最近我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是美国劳拉·英格斯·怀德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描写劳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的故事。劳拉一家人是当时第一代西部拓荒者的缩影,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如诗如画的大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面临着危险与威胁。他们勇敢而坚强,重建房子的辛苦他们不怕,被狼群包围威胁他们也不怕,熊熊的烈火他们更不怕……他们用智慧与行动克服了重重困难。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拉一家的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经历的是常人没有经历的,他们在草原上受到过伤害,可他们没有哭泣、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简陋的小木屋里却装满了爱,充满了幸福。

和他们相比我们更幸福,我从很小就有爷爷奶奶的照顾,爸爸妈妈的呵护,小狗陪伴我玩耍,还有一个又大又明亮的家,又有一个大大的卧室,还可以吃零食,但我们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缺少劳拉一家人的精神。

这本书让我知道,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三】

我读过一本名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书,是美国作家劳拉·英格斯·维尔德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驾着马车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他们勇敢而坚强,重建房子的辛苦不怕,被狼群重重包围不怕,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怕,他们用行动克服了种种困难。

劳拉一家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学篮球的经历。二年级时,我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篮球兴趣班。兴趣班天天练基本功,还要跑步,真是既枯燥又辛苦!训练了几天后,我回家跟妈妈说:“篮球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这么喜欢篮球运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听了妈妈的话,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到了四年级,经过选拔,我因基本功扎实被选进了学校篮球队。训练更辛苦了,但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训练,虽然有时候也会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劳拉一家遇到那么多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强面对,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坚持到底!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五年级下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荔湾区篮球锦标赛,终于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劳拉一家人的坚强和勇敢,他们勇于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他们的经历是常人不能想象的。通过战胜困难,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我以后都要向他们学习,敢于挑战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同时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篇四)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草原上的小木屋》,书里写了:从前,有一家人,要从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搬往印第安人住的地方。他们在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后都化险为夷。有许多好心的人帮助他们,他们非常感激。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小木屋是爱的巢居,在艰辛的拓荒路上,它承载了家的希望。父母手足间的亲情,以及坚毅的拓荒精神。

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感觉到了亲情的美好,我还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要懂得,人生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十年,要与人相处的好,才可以活得快乐。

小学《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可以告诉人们许多相关的知识,让人在阅读中受到感动、教育和启迪。人的情感是在美学思想的熏陶中得到净化和升华的,多读好的文章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主人公是小女孩罗兰,在罗兰六岁的时候,她们全家要到森林西部去,并在哪里定居下来,在这片大草原上,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有时,罗兰跟着她的爸爸上山打猎,可以看到肥壮的松鸡、可爱的云雀,甚至还有一些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但是美丽的大草原也存在着各种危险,比如:凶猛可怕的狼群、来势汹汹的热病、熊熊燃烧的大火……但这一切都没打 倒他们,因为他们勇力地去面对,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这本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向罗兰一家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奋斗,幸福一定会来到的。

【篇二】《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寒假里用了约一周的时间和小肥一起读完了这本《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故事讲述了劳拉一家人驾着马车带着狗迁徙到了荒凉的西部大草原上,一路艰险,到达大草原后又经历狼群围攻、草原大火能一系列惊险的事件。但是一家人始终团结一致相亲相爱,最后终于建造好了自己的房子、播撒了种子,等待着更美好生活时,却又不得不搬走……

故事很是曲折,有一些惊险的地方非常抓人心,停不下来要一直读下去。但是今天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这些情节,而是里面的一些特别打动我的细节。

书里的妈妈卡罗琳,从一开始要出发去大草原时就给我留下了特别温柔又温暖的印象。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妈把玛丽和劳拉轻轻摇醒,叫她们起床。妈在温暖的烛光里给她们梳洗,穿上暖和的衣服。红色的法兰绒长内衣上套了棉布衬裙、羊毛连衣裙和羊毛长筒袜,外面罩上了大衣,戴上兔皮帽子和红色的棉线手套。

如果说爸爸是力量的象征,打猎、建造房子、保护家人,那妈妈在这里就是让一家人团结在一起的安定人心的力量。

劳拉一家迁徙到大草原后,就只有他们一家人,后来偶遇的邻居也是住的很远,但是妈妈永远把三个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该有的规矩礼仪也都教导得妥帖到位。

屋里,温暖舒适。劳拉的手和脸都洗干净了,头发也梳得很整齐,脖子上系着餐巾。她端端正正地坐在圆木疙瘩上,像妈教她的那样,优雅地使用着刀叉。她一句话也不说,因为小孩子吃饭时不许说话,除非大人有话要问。

因为长途迁徙、居无定所,他们的餐具都是铁皮的,不会打碎。就算是没有漂亮的餐具,妈妈也总是把铁皮的杯子盘子都洗得干干净净,叠放得整整齐齐。壁炉架上还放有只有妈妈一个人能碰的一个精致的小瓷美人儿。

感觉妈妈就是那个小瓷人现实里的化身,美丽、优雅,看起来柔弱却是经历风雨后依然顽强且保持着那份优雅。

除了温柔优雅又坚定的妈妈,书里描写的爸爸妈妈之前的感情也格外让人动容。

毋庸置疑,爸爸在外是个硬汉,带着全家人长途迁徙,打猎驱狼养养在行。之前写过一个硬汉柔情的绘本小合集,的确,越是在外强悍,在家里的温柔就会被衬托得愈加明显。

爸总是说,只要玉米饼上有妈的手印,他就不需要别的甜味剂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被甜到了,书里没写,我也能想到妈妈听到这句话时候脸上满的都要溢出的满足与甜蜜。

爸爸为了妈妈在家里休息得可以更加舒服,费了很大的工夫给妈妈做了一把摇椅,要知道在大草原上除了钉子之外的所有原料都是要靠人力去自然里获得的。因为太难得,在摇椅完工后,家里甚至搞了个庆祝仪式。

妈脱掉围裙,把柔顺的头发梳得更加柔顺。她把那枚金胸针别在领子前面。玛丽把那串珠链戴在卡瑞的脖子上。然后,爸牵着妈的手,领她坐到椅子上。妈靠在松软的椅子里,消瘦的面颊上泛起红晕,眼里闪烁着泪光,她的笑容那么美丽。椅子轻轻摇晃着。爸拿出小提琴,在火光里给妈拉琴、唱歌。

爸爸去很远的镇上采购玉米面钉子等生活必需品,回来时带给妈妈的礼物:

爸给了妈一个包裹,看着妈打开,里面是一块漂亮的印花布,够妈做一条连衣裙的。

“哦,查尔斯,你真不该花钱买这个!太贵了!”妈说。可是妈的脸上和爸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真是处处都洋溢着浓的化不开的柔情蜜意。

爸爸妈妈在相互表达爱意的时候完全不会避讳儿女,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应该有的正常的生活态度。相爱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会爱的孩子来。

这本书里可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相互协助的邻里关系、呵护孩子心灵的圣诞礼物、野外生存的实际操作等,原本想都写写,却又觉得好书还是要自己读,我只是把书里我自己觉得最打动我的部分分享出来给大家,也衷心地希望更多的孩子会因为多读一本好书而爱上读书这件事情。

【篇三】《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作家劳拉。怀德的佳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劳拉,玛丽俩姐妹,小婴儿嘉丽和她们的爸爸查尔斯,妈妈卡洛琳一家的故事。他们为了追求梦想中的生活,离开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坐马车去西部定居。

他们跋山涉水,经历了种种困难。路途中,大家心爱的狗——杰克差点被淹死;有时,他们会一天都空肚子,因为捕捉不到食物;当他们来到西部大草原时,他们遇到了可怕的狼群包围着小木屋;家里来了穿鼬子皮的印第安人。这一切他们都挺过来了,可到最后,劳拉一家不得不离开小木屋,因为政府判定西部属于印第安人。

故事的主人公很有趣,我很喜欢他们。我喜欢爸爸查尔斯,因为他负责任、心灵手巧。小木屋和里面所有的家具,包括那口井,都是他一刀一刀凿打出来的。每天,他都要出门去打猎,养家糊口,是家里的顶粱柱。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每天努力工作,撑起我们这个家,是我和弟弟的保护伞。

妈妈卡洛琳也很重要,她帮爸爸造房子时不小心碰伤了脚,但她还是不顾脚疼,坚持做家务。就像我妈妈,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疲劳了,却仍然照顾我和弟弟。

我欣赏玛丽,她很大方。有一次,爸爸带玛丽、劳拉出去玩耍,她们捡到许多好看的珠子。玛丽毫不犹豫地把珠子全部送给了小婴儿嘉丽。可是我呢,有一次买了些糖吃,妹妹也想吃。我却没给她。读完这本书,我很惭愧,以后我也要像玛丽一样慷慨大方。

在书中,爸爸每天出去打猎,维持生计;妈妈做家务,让小木屋一尘不染;劳拉、玛丽在草地上捡果子,照看小婴儿嘉丽,一家人过着美好的生活。

我真羡慕劳拉一家的幸福生活。虽然,最后他们不得不离开大草原和小木屋,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再艰难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2)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株洲六O一中英文小学六年级275班晏子菲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劳拉一家到大西部迁移,在草原上发生的种种故事。

劳拉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善良的小女孩,她有一个文静的姐姐玛丽和一个妹妹卡丽。劳拉的爸爸查尔斯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父亲,劳拉的妈妈卡罗琳是一个勤快、心灵手巧的母亲。小木屋是劳拉爸爸亲手搭建的,它是爱的巢居。小木屋承载了家的希望以及坚毅的拓荒精神,我们总是可以从小木屋里找回简朴,勇敢,坚韧和爱。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段烟囱起火了。当烟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时,玛丽紧紧抱着小妹妹卡丽,妈妈用力地扑打着火,劳拉这个勇敢的小女孩,费力地拖走坐在摇椅上的姐姐和妹妹,那得用多大的力气呀!

这部小说是美国作家奎尔特的作品。她先后写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普拉姆河的堤坝》、《银河岸边》等九部儿童系列小说,统称《英加尔一家的故事》。

在草原上,面临着种种危险,不仅要随时面对印第安人的袭击,还得躲避野兽的攻击。他们遇到的困难也是非常多的。这时,只要智慧与体力共存,才能克服困难,走向前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值得参考!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读后感一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