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荷塘月色读后感想

荷塘月色读后感想

《荷塘月色》(读后感参考)。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读后感,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很熟悉,看过某本书籍之后都需要写观后感,读后感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看完书之后的内容。那么,哪些读后感写得不错可以借鉴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读后感参考)”,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读后感

【卷首语】从《荷塘月色》里优美的倩影,到《故都的秋》里寻常巷陌的平凡小景,再至《北平的秋》里浓浓的市井气息,带给大家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囚绿记》中作者理性所无法控制的“魔念”,“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病梅馆记》对“夭梅病梅”的疗救……引发了同学们对自由、爱情、亲情、友情、教育等话题的广泛思考。“之间语文”母亲节推荐阅读司马光为苏轼母亲撰写的墓志铭,也让文科班的女生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才算优秀女性重新思考……同学们的思想在文字中相互碰撞、融合!

我很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且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所耳闻,当时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梦幻而又浪漫的荷香月色。如果要用颜色概之,荷塘月色或许是紫色或淡粉色的香气,而故都的秋更多的则是一种清灰色的生活气。看到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我会觉得文笔甚佳。坦率来讲,我更喜欢《故都的秋》。每当看到郁达夫所描写的秋天时,我总是会钦佩他的生活感知力,哪怕是放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也能感受到他文中那份质朴的乡愁,那份只有在繁杂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的复杂的情感。他对于他的故都的描写,总是让我感觉身临其境,想去看看那里的秋天是否真的这么清冷而静谧。我热爱生活,但从不善于描写生活,或是表达生活。所以郁达夫的文字,总是能让我感觉,这是我一直想表达却一直无法表达的生活。落蕊、牵牛花、扫帚的灰痕……都是在寻常巷陌中最最平凡的景色,可我从来没想过要驻足,更不谈把它写下来,但在郁达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这最普通的小景,却也有最美丽的生活情调。

还喜欢的是老舍先生的文字。在老舍的《北平的秋》中我能感受到的,是距离我生活的成都更近的市井气息。成都素有小北平之称,而小时候常去的百花潭公园、人民公园里,就有一片大坝子,密密麻麻地摆着茶桌椅,里面多是整天泡在茶馆里,经常卷起裤脚,嘴里叼着香烟,吞云吐雾的中年男子。成都的生活一直很闲,很松散,牌不得不打,茶不得不喝。看过有人说:“坐飞机的时候,看到下面是一片黑云,就到北京了;看到高楼快把飞机戳下来,就到上海了;当你啥也没看见,先听到麻将声,得,成都到了。”描述的很幽默,但这也是成都的一个十分真实的写照了。我喜欢热闹,喜欢接地气的真实生活:我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喜欢萧红的《呼兰河传》。虽然朴实平凡,却充满了别样韵味。在老舍先生笔下,果皮上白霜还未蹭掉的小嫩白梨儿,唰啦唰啦地炒着的糖炒栗子,我曾经也常在街头见到,因此,我爱他的文字,是因为也瞧见了我的生活,没有荷塘边梦幻般的场景,也未尝经历过朱自清先生那么多冗杂的烦闷愁绪,但却有真真实实的人情味,有人间烟火气。

不论是郁达夫还是老舍,或是朱自清,都对生活有一种极强的感知力,并能够用他们的细腻的文笔将这样数幅各具韵味的画卷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我最为佩服的。而我自己,之所以能够热爱生活,要感谢我的家乡成都,这样逍遥自在,这样无忧无愁。希望以后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文字,让别人也能享受到成都的生活气息。借用《人间成都》里的一句话:“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但对于成都,我想只能说,带上你所爱的与所恨的去那儿吧,因为那里就是人间。”

文字是记录美好世界最真诚的礼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扩展阅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夜已深时,深更露重,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看那月下的荷塘。此时唯有荷花立在心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m.dhb100.com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还好,花还未央。趁幽静的小路还无人打扰,一路迷茫走着,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月色下的荷塘,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摆,趁微风荷叶随风起舞,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映入眼帘。点缀其间的雪白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形态各异的荷花在荷塘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让人向往。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这就是作者心底的呼声——抛开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抛开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泄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光影交错,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我在他的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迷恋着,陶醉着……看着看着,忽然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都是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是那样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变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他却什么也没有。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奈和彷徨,我的心从刚刚的惬意中不知不觉随着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宁静,似乎心底深处被轻轻拨动了一下,空了。《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是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体会着作者的无奈和彷徨,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想想夜晚,或许有一两滴晶莹的露水悄然无息的落在荷花或荷叶上,稍许微风,他们就会有一丝的颤动,自然,露珠就会滚来滚去,像一个孩子般活泼,如在草地上欢快的滚动着。但最后,可爱的小露珠还是会随之滚落而去啊。

清清月光下,随着朱老的脚步走入清华园。那片荷塘,美丽、幽静。

渐渐的又走回了那条小路,恍然再次走回现实。夜,繁星点缀,月光洒落人寰,寂静中那强烈的渴望自由之感顺着微风抨击着我的心。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在追求着那所谓的自由,现在便奋力拼搏!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我就读过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匆匆》、《春》等作品都是我喜欢的。尤其是《荷塘月色》一文更令我爱不释手,我几乎背下了文章的每个段落。暑假,当我走进清华大学,再次捧读先生的这篇抒情散文时,竟感到自己离朱自清老先生那么近,心里也颇不平静。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那天,我依旧和妈妈来到清华园,坐在池塘边我拿出朱自清的散文集,轻声地为妈妈朗读了《荷塘月色》。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似乎觉得阴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月光下显得不再令人害怕,作者一边独处,一边欣赏美丽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一阵微风吹过,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妩媚动人。我仿佛又听到了作者的声音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用光与荷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我不仅仅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而且还置身其中,我陶醉了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但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但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虽然我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和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透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完美新生活的情绪。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能够想,什么都能够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必须要做的事,必须要说的话,此刻都能够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篇文章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追求完美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生活的厌恶和憎恨。他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中,更就应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荷塘月色的美丽能够使人暂时忘记忧愁,对完美生活的憧憬拉进了我和作者的距离。期望以后我再与荷塘相见时,已能真正读懂作者不宁静的内心了。

《秋水》(读后感参考)


《秋水》读后感800字《秋水》这篇佳作是由东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文笔变幻莫测,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语句幽默讽刺,撰写了这篇经典之作。本文在表达上富有哲学思想,本文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几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而又浩瀚无边的壮阔景象不费吹灰之力地描绘出来,给作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文章的语言力生动,写黄河,气吞山河、汹涌澎湃;写北海,则宽广无边;写河神,传神逼真,活灵活现。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的牛马,自以为天下的美都在自己这儿。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水天相接,涨水干旱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自从河伯看到了大海才意识到自己竟显得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如今成了笑话。古往今来,这种范例特别多,比如,明末李自成起义,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随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整天吃喝玩乐,全然忘记了操持军队,后来,被吴三桂联合清军发起进攻,李自成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以故事寓言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现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成功的经验,永远不要轻视比你差的人,指不定哪天超越你。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面前,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要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但是,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是如此的渺小。所以,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芳华》 (读后感参考)


《芳华》读后感800字

我尚未看过这部电影,但突然对原著起了兴趣,花了些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芳华》。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被定义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背景下,从他们的出身到他们的青春,直至他们的晚年,悲剧式的结局似乎是“芳华”这两个字最恰当的注解,伤感也注定是这部小说的灵魂。

在那年那月,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避不开时代的限制,经验告诉我们,若要悖逆就会遭到周围所有人的背弃与唾骂,就会被那个时代所抛弃。即使在你的人生已经跌落谷底时,奇迹也不一定会出现。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几乎拿满了所有个人荣誉的军区模范标兵,在“触摸事件”曝光后的人生;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一心想嫁入豪门的纤纤柔弱的林妹妹,在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后,用自嘲的口吻选择了孑然一身;

当然,我们也没有预料到出身高贵且姿色不凡的高干千金,在恣意挥霍了自己的青春后嫁给了“军队二流子”,最终不欢而散沦为了包租婆;

但最让我感到感动的是身材矮小、遭人厌恶的普通女子,在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却为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白的爱恋,苦苦地守候了40年,只为在她至爱的人的遗像旁布满了他们初遇那天的冬青……

我始终相信人间有动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存在,这是《芳华》的文眼,也是给善良的人一种最温暖的慰藉。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使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其实我们不用过多地揭露他们每个人内心的丑恶或是骨子里的劣根性,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年代里,任何的所作所为都会被张贴上那个年代特有的标签。就如同现在的我们也一样,生活在当下,身上也会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善良和慈悲!

珍惜自己的岁月,细细品味自己的过往,因为这些都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芳华!

我快步走向影院,轻轻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静静地等候电影的序幕拉开,独享我自己的芳华......

黄继光(读后感参考)


【第1篇】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在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同乡的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黄继光战士,您真伟大,您对祖国的爱是任何人都知道,您对祖国的奉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您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还将我的爱国情怀提高了好几倍,还让我懂得……

我们应该学习您的精神,是您让我们知道我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的我们是祖国的大树,不再需要祖国来抚养我们,以为我们该承担祖国的重担,将祖国发扬光大。

在您挡住敌人的子弹时,我不禁感叹道:“一个中国人要有一颗爱国心,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想想现在,有的人为国争气,还有的人跑去国外为外国人卖命!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可也有不少人像刘胡兰一样,宁死不屈。

因为爱国,刘胡兰宁死不屈,因为爱国,黄继光用胸口挡住敌人的枪口,因为爱国,杨靖宇壮烈牺牲,因为爱国,文天祥抗击侵略,因为爱国……所以我们要使祖国强盛起来,使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加鲜艳起来!

【第2篇】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打败美帝保卫和平,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黄继光就是无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好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身中数弹的他像暴风雨中的巨人一样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趁势攻克了敌人的阵地,夺取了胜利。这真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多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

当我读到“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时,我浑身发热,黄继光是多么主动呀。可是我连妈妈交给的的任务都不做,比如说妈妈常常对我说,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就拿扫地来说吧,一天,妈妈叫我扫地,我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批评我说:“戴健,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妈妈就要我重新扫地,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继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黄继光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这正是英雄“山草离离兮掩我骨,沧海荡荡兮浸我尸”的豪迈绝唱!

“斩尽妖魔平天下,山河日月重安排。”正是这支由无数个黄继光组成的、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人民子弟兵,他们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忠勇耿耿,精忠报国,纵横无敌,谁与争锋,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帝野心狼,保卫了新中国摇篮,保卫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奠定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自古英雄出炼狱,拓马长枪定乾坤!”我们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们在昨天以生命热血创造的明天,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青年一代何惜百死报家国,要为祖国、家乡的富强崛起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青春儒钢的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棚屋(读后感参考)


开学初学校组织南下杭城买教学参考书,拥挤在书店里买了一本《棚屋》,吸引我的仍然是它的悬疑。

故事简介:三年前,小女儿梅西在山间那个鄙陋不堪的棚屋遇害,她那被撕成碎片、血迹斑斑的红裙子如影随形时常在麦克眼前浮现……就在一个邮差无法送信的风雪天里,麦克意外收到一封署名“老爹”的来信,邀他去棚屋见面。“老爹”是妻子南和孩子们对上帝的称呼。这是杀害梅西的凶手精心设计的阴谋?是一场不怀好意的邪恶玩笑?还是真的来自上帝的邀请……

原本以为故事的情节会很刺激,结果有些失望。里面只是频频出现对话,根本没有任何悬疑。

上帝邀请麦克到棚屋相会,棚屋也就是麦克的小女儿梅西遇害的地方,对麦克来说这是他的“巨恸”。再次到达棚屋的麦克内心是痛苦的。麦克极度地恨,极度地想找出凶手进行报复。

《潘多拉的救赎》中苏菲梅耶失去女儿选择了报复,最后导致所有的人痛苦;《棚屋》中麦克选择宽容,他相信远方的女儿生活得很开心,于是他以后快乐地生活着。

生活在纷繁的现实世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或者确切地说我们一直在争斗。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金钱,为了权力,精疲力尽。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确实,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的去争取,但是很多人在争取的过程中是不是丢失了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巨恸”,每个人经常面对着“杯具”。

笑着是一天,哭着也是一天;开心是一天,郁闷也是一天。何不以一颗宽容的心,开阔的视野看看这个世界。

作家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有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能改变自己,关键是自己的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宽容,再大的“巨恸”也会融化。

读后感《《荷塘月色》(读后感参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荷塘月色读后感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