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观后感范文: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观后感范文: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由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来的影片,它为我们展现了地震无情、人性脆弱和亲情可贵的动人场面。那么你知道《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xx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xx》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个人感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到那朴实无华的生活当中。使我们不得不跟随着电影又回到了当时的中国,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大地震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超常的升华。那么你知道《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xx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xx》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电影观后感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个人感悟

观后感范文: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7·28唐山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的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

中国人喜欢听评书,评书里既有“长坂坡”,也有“走麦城”。乡下人办红白喜事少不了唢呐,唢呐曲里既有“一枝花”,也有“哭皇天”。在文艺作品中感受大喜大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23秒的天变带来了32年的分离之痛,《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蹂躏人心的电影。影片说的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四口之家,因为地震而裂成碎片。父亲(张国强)倒在瓦砾之中,儿女被压在一块楼板下,母亲(徐帆)在二者只能救其一的必答题面前,无奈地选择了弟弟。母亲从此生活在歉疚和悔恨中,幸存的女儿留下了一道心理阴影。唐山大地震的主冲击波维持了23秒,这23秒在电影里转化成了4分钟的山崩地裂。

好莱坞的灾难片看得多了,但看着中国式建筑坍塌、娄落、化为齑粉,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无可比拟。更重要的是,影片从这一刻起进入无法逃避的伤情段落,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心头大震。女儿家总是心重。虽然只是刚刚上学的年龄,但母亲一句“救弟弟”,使她的心彻底冰封。天灾压顶,劫后余生的人本来就郁闷难遣。更何况,一个童稚的心灵遭到了亲人的“背叛”。她不可能体会母亲的两难和心碎,她只知道自己被无情地抛弃在废墟下面。小女孩眸子里的光彩慢慢熄灭,让人情何以堪?女孩儿带着对母亲和世界的怨恨,“隐姓埋名”地进入领养她的家庭。养父(陈道明)和养母(陈瑾)给了她浓浓的父母之爱,但她仍然像拒绝融化的冰,每每被半夜的噩梦惊醒。

长大成人,爱生子,她带着一腔的决绝消失又出现,当养父再次让她去找生母时,她说:“我不是记不起,而是忘不掉!”可见,化为废墟的城池可以重新挺立起来,而人的心一旦散碎成片,就再也难以收拾。略感遗憾的是,女儿这条线删减的太多,出现了明显的跳跃感。留在唐山的母亲一点儿也不比她活得容易。家园得到重建,她心里装的还是死去的亲人。不是没人要,她的世界里无法容下另一个男人。她的儿子奋斗成了一个有型有款的人,她还是不肯离开安放灵魂的老房子。当中国人普遍热火朝天地向着新生活飞奔时,她形容枯槁地承受着次次心灵的余震。

在孝顺的儿子面前,她的坚持近乎不通情理,她实际上是用自虐来求得畸形的安宁。影片由幼小的女儿对母亲心生怨恨始,由成年的女儿和苍老的母亲和解终。多年以前,台湾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引爆了中国人的泪腺,而这部影片也可以根据其主线命名为《女儿再爱我一次》。这路影片最容易被拍成为催泪而催泪的滥情片,但《唐山大地震》一路娓娓道来,绝无刻意向观众邀约眼泪的煽情化处理。相反,它时时节制、每每收敛,每当我以为嚎啕将至,它却镜头一转,轻巧地进入了下一个场景。

这其实是高明的手法,让观众跟剧中人哭成一片那是电视剧的做法,电影就是要隐忍不发,那种缠绕氤氲、无处伸张的悲伤最是打动人心。当然,情感的水位不断上升之后总要决堤,在墓碑林立的陵园里,重逢的母女实现了泪眼相望的和解,也放出了大快人心的悲声。除了这条主线,沿路还铺设了很多情感“炸点”。奶奶(吕中)对儿媳(徐帆)的体谅,养父对女儿的疼爱,无不搅动人心。“养父”发飚痛吸“薄情郎”的时候,一种无比畅快的情绪弥漫开来。“女儿”张静初和“弟弟”李晨重逢的时候,一种苍天有眼的庆幸感让人坐立不安。两个第三代都叫“点点”,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有一种冥冥之中“点对点”的奇妙。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2

卡车司机方大强,妻子李云妮,龙凤胎姐弟方登,方达,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在这一瞬间被摧毁了。大强为救孩子,死了,方登、方达被一块水泥预制板压着,一头压着姐姐方登,一头压着弟弟方达,设备简陋,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此时,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母亲做出抉择,“救弟弟”,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泪。方达的左臂没了,方登在大家都认为死了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方登因为对母亲狠心放弃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她选择遗忘,选择离开,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她从大学退学,当外教,打工,和大自己10岁的外国男人结婚。她移居加拿大,希望能忘记母亲,忘记那份复杂的感情。20xx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此时,方登移居加拿大,而方达已成为一家国企老总,他们纷纷前去救援灾区,在灾区见了面,之后家人意外团圆,方登心中的裂痕得以抚平,一句句,一字字,都在诉说着当年那一段惨痛的灾难与回忆,让她知道,母亲还是爱着她,深深地爱着她。

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经历过,并且感受到了他的残酷,就应该去帮助和你的过去一样的、可怜的人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人们内心的这份温暖,这份真诚之心,忘掉过去,像刚开放的花儿一样,向着太阳,坚强地走下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和平社会吗?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有的人在黑暗中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心灵的对岸;有的人则自暴自弃,活在这世上,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任由死亡的黑暗吞噬自己的灵魂。人生中怎么会没有挫折和失败,只有自己将自己摆渡到对岸,才可以生存。”

我愿做折出的船上那个撑船的人,帮助他们,让他们从黑暗的过去中走出来,找到新的自我!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

1976年,一夜间,唐山暴发了大地震!顷刻间,一座座房子倒塌了,砸死了一个个生命,呼喊声,求救声一声接一声,我看到这,心里一下子揪了起来。

故事讲的是一个爸爸跑回家救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不幸被石头砸死。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个石板下,可只能保一个,妈妈两个都要保,时间不容考虑,妈妈违心作出了选择保儿子。最终女孩得救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0年没去找亲人,因为她一直忘不了妈妈说的话保弟弟。

30年后,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身在加拿大的她,豪不犹豫的回到了祖国,来到了第一线,积极参与救人,弟弟一听到地震的消息,也是来到了汶川参与救援,她们相遇了。

回到了家乡,她才知道妈妈在她不在这些年,画像前放着她喜爱吃的水果、墓里弟弟上学的课本,她也有一份、弟弟要给她买新房她不住,就是好让她们认识回家的路、30年没嫁人,妈妈心中一直有那没倒的家。她哭了,大家都哭了······

母爱不是自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灾难是无情的,人和人之间的亲情是无价的!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4

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天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后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知道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后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美好,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但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后的时候对自己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5

对于唐山没有多大印象,了解唐山是从前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致使我们的同胞失去了七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举国上下轰动,我们都集体捐了款,汶川使得他们的家支离破碎,心灵也受到创伤,我们之前有位同学在当兵,受部队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救援,看到他们累的睡在地上的照片,令我们心疼,这位同学回来后,据说是抑郁了三个月,当然,除了国家的救援外,还有很多社会分子,和志愿者,义务的来帮助他们,为他们这种精神感动着,这些救援的人中,就有唐山的人,他们说: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去救人,因为经历过了,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冯小刚,是位名导,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如非诚勿扰,英雄等,前几个月看报低说,唐山大地震将会在七月上映,我每一天都在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来,零震十二点,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首映。

首映是没赶上,二十三日晚六点半,我和我妈妈出发到金逸电影城,到是七点半,大厅里面人很多,场次安排的不少,选了八点半场,因为七点的已经开始了,九点多的也没好位置。随便瞎晃,终于抑到了八点三十。

八点三十分进场,场内满座!

这部影片在开始真没太多了解,只知道,冯导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八点三十五分,正式开始!

这部电影让我流了三次泪,一次是方达的奶奶要带走他,上车后又留下他的一个场景,一次是,方登带着孩子回家见陈道明的时候,另一次则是母女相见,相跪而佣的时候。没有什么没亲情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相互有联系重要,没有什么比拥有更加重要。

当然,也有有共识的场景,方达和方登吹风扇的时候 那种感觉,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也有雷人的话语,陆一,让方登怀孕后竟然说;这只是一个失误,很容易纠正的,一个女人只要生了小孩子,那么他的青春已经结束了,我不想你作这么大的牺牲。

张静初是勇敢的,他敢于作单亲妈妈,勇于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她最后说到,他都不要我了,找他作什么呢,是啊,爱情就是要放的开,无论对于错。

方达是一个进取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幸运的是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没了左手,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始终照顾着他,幸运的是他下海通过努力开起了公司,在汶川中救了更多的人

徐帆和大强的爱情也是另人感动的,爱的最大限度就是为她付出生命,大强做到了,难怪徐帆说:我愿意一辈子做她的媳妇,没什么另外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来爱我。

亲情血浓于水,这话是千年不变的,是真理,就算有再大的结也会解的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突然很喜欢军人,喜欢他们的生活,喜欢他们穿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可能是因为陈道明演的的太好,太有气质了吧。

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过年!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精选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可以很好的带动我们的情绪,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有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写一篇观后感记录观看作品时的心路历程也不错,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要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1

前一段时间,我跟姥爷,小姨,姐姐一起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23秒、32年的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方达、方登是姐弟,1976年的唐山地震,使姐姐方登终生忘不了的阴影。1976年7月8日,凌晨3时49分56秒,一场大灾难扑向唐山,地震后,方登和方达的爸爸死去了,而姐弟俩却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只能救一个,他们的妈妈元妮说两个都得救,但是,但最终选择了弟弟,“救弟弟!”这句话,永远记在了姐姐的心里,可幸运的是,两个都救出来了,方登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地下,天下着大雨,她一个人孤零零走着,被一位叔叔抱走了,又过了一些日子,方登被一对叔叔阿姨领养了,而同时,方凳的妈妈和方达以为方登死了,方达的一只胳膊没有了,就这样,姐弟俩都长大了,又幸运的是,在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候,姐弟俩都去救援了,结果,姐姐吃东西的时候,听见了弟弟与别人的谈话,姐弟俩相认了,这样一个家庭,从4口~2口又~3口,从此又幸福美满。

从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别人说只能救一个,妈妈说两个都得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最终选择了儿子,但几十年来,妈妈心里一直感到对不住女儿,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做母亲的伟大,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方达拉扯大。姐姐一直误会母亲,为什选择弟弟,但姐姐最终明白了,而母亲觉得一直很对不起女儿,每当每年烧纸,母亲总相信女儿还活着,每年都说,每年都说,这样却说了三十多年,可见母亲对那么爱女儿啊!

从这部电影中,我还感受到了姐弟俩知恩图报的精神,他们经历过地震,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以在汶川地震的消息传到他们耳朵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赶往到了灾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救援之中。这真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这部电影讲述了的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2

本来不愿去看的,我向来不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太残酷,太纠结。只是为了陪相公。

但是,看到一半,我突然很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片子。

它让我对亲情与爱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影片运用了对比,很强烈地表现了两代人对亲情和爱情的不同认识。

第一组对比,是大强和元妮的爱情与方登和杨志的爱情作对比。大强舍弃自己救下妻子的命,杨志导致方登怀孕然后不负责任,两个男人,两段爱情;元妮为大强终身寡居,方登放弃杨志也要生下孩子,两个女人,两种执着。与上一辈生死相许的爱情相比,方登与杨志的爱情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杨志一出场,可以说是非常华丽丽,我听见周围的女生爆发出一阵尖叫,可是帅有什么用,还是始乱终弃。我记得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对我相公说了一句话,“我真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电影”。这场可笑的爱情冷却了我对大学里爱情的期待,不好意思,我直说了,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是有期待的。但是,方登的遭遇使我冷静了下来,恢复了理智。并不是说我对大学爱情失望了,只不过我会更谨慎,不要迷恋于表面的光华,免得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

第二组对比,是小辈对长辈的亲情和长辈对小辈的亲情作对比。养父对方登有万分担心与牵挂,方登却不辞而别。虽然方登说自己没脸回家,可是,她也该想到,她的不辞而别会给爱她的养父带来多大的伤害。面对困难时,父母更希望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独自逃避。亲人之间,信任必不可少。还有更重要的是元妮和方登之间的亲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放弃女儿的那一刻,“心碎得像渣儿一样了”,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在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的影响下,她只能保儿子,但凡有一点办法,她都不会放弃女儿。后来,元妮心中始终存有愧疚,每年都给方登买一套课本,像儿子一样待她。方登却始终心怀愤恨,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躺在废墟里的时候,毕竟是她妈妈亲手断送了她生的希望,但是后来她还是活了下来,她有32年时间去理解自己母亲,可是恨蒙蔽了她的双眼。32年,方登被仇恨锁住,元妮被愧疚锁住,她们都没有解脱。扫墓那一刻的拥抱,让两颗疲惫不堪的心,都得到了解脱。

记得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我的印象很深刻。都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等到我们真的明白失去的含义,却是真的失去,不可挽回了。现在我还年轻,不知道失去的含义,但从此以后,我会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人。要上大学了,虽然嘴硬说不想家,但我知道这也仅仅是嘴硬而已,以后,我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是最关心你的人。记得爸爸说过,只有父母才是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关心你的人。是的,我明白了,看完电影更明白了。

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羞愧,看《唐山大地震》,我一滴眼泪没流,最多也只是热泪盈眶。记得冯小刚说过,看《唐》不哭的人,都是没人性的人。我不知道是我没人性,还是我的眼眶宽广,抑或我的眼泪太倔强……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写的是什么,胡言乱语,抒发下观后感而已。

最后说一句,《唐山大地震》,真的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3

朋友: 你经历过灾难吗? 你经历过地震吗? 你看见过大地震吗? 如果你觉得今天住着高楼,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还觉得不如意的话。那就请看影片《唐山大地震》吧!从影片中你就能得到启示。 影片是以“方登”一家的情感过程为线索,深刻的诉说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中国以至世界带来的强烈震撼,诉说了慈母对儿女的爱、失去孩子时无比悲痛的情景,再现了唐山地震带给人民的痛苦。看完《唐山的地震》后,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大眼睛和一张可爱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使她感到了绝望。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

在可怕的灾难面前,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有时奇迹就能发生。地震后,方登在死人堆里,也在她死去父亲尸体的身边醒来,暴雨滂沱,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难者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慢慢的向前走??这位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这个破碎的家终于团圆了。

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

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从这件事上,让我明白:要珍惜好身边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灾难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唐山大地震》将两场巨大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电影之中,在灾难面前,人性和亲情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正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总体来说,影片《唐山大地震》对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一次很好的警示。面对影片中两次大地震,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么?这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近期发生在全国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报。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影片中的灾难必然会再次发生。人类必然会受到大自然应有的惩罚。请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4

上个星期六,我和我爸都闲着无聊,所以去看一场电影:《唐山大地震》。报纸上都说这是一部催泪电影,我也不妨去感受一下!

到了电影院,我们买了电影票,然后去接我妈。接完之后,一场大戏即将上演!

当我坐下时,我就已经感受到他那催泪的情节了。电影开始之前,竟然放了15分钟的广告……

1976年7月28日,上帝给唐山一次严重的惩罚,发生了7。8级地震。当母亲和父亲在车上聊天时,一对龙凤胎还在屋里睡觉。突然,天空发紫,接着就发生一场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压在了同一个石板上面。

妈妈一直说着:“两个都救!”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冯小刚导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时候?

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觉得这部戏的取名取得不好。讲地震的时间连影片一半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要取这名呢?

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5

《唐山大地震》是我今年暑假看的一部电影,在电影院看到母亲选择了儿子而放弃了女儿的场景,女儿脸上那绝望与恐惧的神情,我不禁泪流满面。

剧中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却很温暖、幸福。地震来临之前,一家人还其乐融融的谈笑风生。地震来临时,瓦砖砸了下来,地表裂开了,丈夫把妻子一推,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则冲了进去救孩子,冲进去的一霎那,楼房塌了下来。妻子悲痛欲绝,瘫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转念一想,又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苍天不负有心人,母亲终于找到了他们姐弟俩,他们俩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弟弟的膀子被压得坏死,姐姐被压得说不出话,伸出一只还能动的手,拿起一块石头坚强地叩击着地面。救援人员闻讯赶来,对母亲说:无论抬哪边,另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死亡,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了,我们还要去救其他人,每过一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没了。母亲现在是进退两难,姐姐方登的弟弟方达发出了微弱的求救声,母亲选择了弟弟方达,那三个字——救弟弟,在方登耳朵里炸开了,她绝望地闭上了双眼。可是,老天让方登活了下来,她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取名王登。若干年后,他们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事业,而王登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和来自外国的丈夫,这时王登看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决定前去救灾,这让姐弟俩重新相遇!女儿原谅了多年以来深深自责的母亲,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从小到大,我们淋浴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父母任劳任怨,不求回报,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只要父母一不顺着你的意思做,你就会暴跳如雷地发火,就算是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充满父母的浓浓爱意。方达在电影里说了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好,虽然家没了,有的甚至亲人也没了,但人活着就是好,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喜怒哀乐,感受父母、家人所带给你的温暖与爱!

看了这部电影我思绪万千,一家人只要快快乐乐的在一块,这就是幸福,虽然家没了,但只要活着就是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 篇6

《唐山大地震》终于看了,看了,也哭了,心头压着一块石头,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忍着眼泪抑制着自己别哭出声来,可是影院里四处却传来了缀泣声,便无法按耐自己,眼泪就这样夺眶而出,没有什么可以比这眼泪更能真实的表达我的心情,电影是修饰的艺术,悲情更能打动人们,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方登(张静初饰演)嫉恨了32年,想想人性在这其中能占据多大的位置,灾难带给我们的死亡和肢体的残缺,可人性带来的却是心底里的痛彻不可见的悲楚。

想想活着多好,看看那些面临灾难来时人们惊恐万状,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无力挽救自己的家人,这种心灵的伤疤让元妮(徐帆饰演)痛苦了半生,也不能摆脱自责,在那种束手无策的抉择里,我们又能怎样替元妮做决断呢,只能说命运捉弄人,但我们相信和坚定的认为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

从历史层面上来看,导演忽略了很多历史背景,穿梭时空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就过去了,交代史实并不完美,我们无法把这个片子定性为史诗般的电影,影片所表达的只是人们在活着的今天多多珍惜我们的生活和爱,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忘记你身边所有真善美,这个社会才能更美、更和谐。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最后成了一个催情掉泪的故事了,确实有点失去了本身的分量,而不能成为扛鼎之作,这是这部片子一个很大的硬伤和遗憾。但是恢弘的特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刻,还原了那个让人痛不欲生的23秒,让我们不再遗忘那段历史,缅怀那些在灾难中经历苦难的人们,这部片子中的每个演员的演绎功底都是相当的了得,每个角色表现的都近乎完美传神,让我们看故事情节同时,也感受到了演员表演的到位。如果再让我回转去看那段历史,我愿每一位逝者如秋叶般静美,生者如夏花般灿烂!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动物们表现的与平常大不一样,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处乱飞,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把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惊醒了。大地剧烈震动起来,天边一片紫色,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地震了!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的爸爸为了救妈妈而牺牲了。人们发现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选择救一个,可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孩子都想救,但是余震又来了,没有时间再考虑了,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被压在水泥板下说不出话的姐姐清楚地听到了妈妈的选择,心都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妈妈也以为姐姐不在了,可是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后来,姐姐方登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地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这才相会、相认……看这部影片时,我哭了很多次,真是太感人了!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电影主要演了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地震仅仅23秒,一个繁荣的城市灰飞烟灭,一片废墟。有一对双胞胎姐弟被压在同一块楼板的两端,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条件下,救出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会被压死。在大家的催促下,痛苦的妈妈选择了救弟弟,放弃姐姐,妈妈的话被压在石板下的姐姐听到了,她伤心的哭了,她也恨她的妈妈。弟弟得救了,却失去了一只胳膊,而他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20年后姐姐考上了医科大,弟弟也从一个蹬三轮的车夫干到了一家公司的老总。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参加了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姐姐感受到了,在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微小,他彻底理解了母亲。在救援中他和弟弟相知相识了。他们一起来看妈妈,32年的风霜换来了母女重逢,年迈的妈妈跪在女儿面前请求女儿原谅她,母女抱头痛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天灾是多么的无情,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理解父母好好学习。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前几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唐山大地震》。电影用特技把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短短的23秒钟地震,却令24万同胞永远的离开,震撼人心的场面,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眼泪。

1976年的某一个晚上,整个唐山都进入了梦乡。突然,大地颤动起来,房屋开始倒塌。山崩地裂。人们在惊恐中被吓醒,然后在落下的墙砖,崩裂地面的街道上逃窜,哭声、喊声、尖叫声汇成一片。人在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哭喊着盲目地奔逃,也不知前面是生路还是死路。幸运的人逃了出来,而不幸的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世界。女主角是幸运的,克对于她来说也是不幸的。她的丈夫被空中掉下的断墙给砸死了,她的儿女也被压在了同一块房板下。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但却只能就一个孩子,女主角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两个都要救!”救援人员告诉她,如果再犹豫不决,她的两个孩子都会离开。万般无奈下,她选择了还能发出微弱声音存活率较高的弟弟,可她不知道的是姐姐也活了下来。几十年后,唐山的废墟上盖起了一座座繁华的大楼,而那对分离的命运多桀的母女也在2008年重逢。

我一边观看影片,泪水一边在眼眶中打转。女主角为失去丈夫和女儿而时时悲痛欲绝,但她为了幸存的儿子,没有工作过的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坚强的挺了过来。她的儿子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可他身残

志坚成为企业老板。她的女儿更是经受了重重打击,被母亲“遗弃”,失恋,独自生下小孩抚养,可她也以坚强的意志扛住了一切的磨难。主人翁这一家其实就是灾难中幸存下来唐山人的缩影。现在繁华热闹的唐山就是唐山人涅盘后的重生。

从这部影片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幸存者们的坚强的品质。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力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创造了唐山现在的奇迹。只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希望大家也去影院感受一下唐山人的坚强品质。

篇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篇五:《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继《阿凡达》后大半年没去看电影了,不过确实也没听说啥好片子值得去看,这次听说《唐山大地震》反响不错,碰巧又遇上影院团购优惠,就和老公一起去了。

之前已经在新闻里听说这部影片让纸巾销量很好,所以提前有所准备,确实,让我很震撼!

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展开。恩爱的夫妻,漂亮机灵的孩子,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活着妻儿,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被一场地震毁灭了。

一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兽,一个个倒下。

看到孩子被困在房间里,无助的喊着妈妈,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男主人公不由分说的把女人拦住了,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结果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一块水泥板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一行眼泪流下来,恨、委屈、绝望……充斥着这个才几岁的孩子,不巧的是,她偏偏没死,而且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孩子真的伤心了,以至于之后她宁愿装失忆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其实她是在逃避自己,因为她接受不了母亲那一刻的决定。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了学校一样成才。母亲绝不再嫁,她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俩一同参与救援时候重逢,俩人一同回家看母亲。

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

也许是自己当了母亲,看不得孩子受苦,特别是看到小女孩受难时更受不了,可能因为自己有女儿的缘故的吧,登被压在水泥板下听到妈妈说“救弟弟”那行无声的泪,汶川地震那个被锯腿的小女孩,感同深受,那种痛真是痛彻心扉啊。

真情,大爱,人性,亲情

看过这部片子,就觉得活着就好,能和亲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一)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二)

今天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三)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影院好腹黑,比平时多了要了我15块,穷啊,穷啊~众:没功听你哭穷,快写!偶:你们更腹黑)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谨此影评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该片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为载体,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诠释了人间的真爱,血浓于水亲情不仅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忠贞的坚守。那么你知道《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1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

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xx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2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3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xx》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重要】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4

近期电影院里在热映一部新影片《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大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唐山大地震电影相关电影观后感5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唐山大地震个人感悟

实用范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本


观后感代表着欣赏作品后的感悟,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范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本”,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仅仅23秒,一眨眼的功夫,谁能想到,在1976年7月28日,就是这不起眼的2片中有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个母亲说的,在救儿子和救女儿的抉择面前,她选择了儿子。她以为,她永远失去了女儿,内疚了32年。她说的对,只有真正失去的人,才懂得什么是痛。而失去的,又哪里是金钱可以换回来的呢?没了就是没了,再也要不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都是中国的伤疤,而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和幸存者是真正的受害者。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真的太渺小了。除了安慰他们,还能做什么呢?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有发言权。我敬重那些人,对于地震来说,他们是卑微的;而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是伟大的。现在,除了祈祷,我想我们剩下的就是为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好好活着、坚强活着。

我们无法阻止自然灾害,但是我们会好好活着。

喜欢《观后感范文:历史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