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唐僧

西游记读后感唐僧

读《西游记》有感范文,唐僧师徒都告知世人什么道理。

中国四大名著是我们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我们看四大名著电视剧是被动地,由演员和场景带着走,读名著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提高读者的想象力。我们在读了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那么,作品的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范文,唐僧师徒都告知世人什么道理,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葵宝,是千百年来哺育国人的精神食粮。它的故事渊源流长,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至今被技术派人员拍成影视,编成游戏。继续蔓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很多人看西游,只留恋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者贯注其中的本真寓意。

《西游记》给人的教育意义即是定立一个目标,然后百折不挠的去执行它,而后达到它。即如唐僧师徒定了去西天取经为目标,后耗时14年,爬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完成了即定目标。全书中故事情节只是载体铺垫。

作者本意是想告诉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历身心磨难,费时耗力,付出必然代价。可谓不经历巨大的困难,就没有伟大的事业。没有轻易随便而来的大功大成。只要我们目标坚定,勇敢执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功成名就。

书中本质寓意的表述需要通过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来达成。所以才写就了14年取经史。写就了九九八十一难!否则完全可让唐僧学了猴子的跟斗云,驾云取了真经而来。又何需如此费劲!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由唐僧引发的沉思 ------读《西游记》有感


齐小琪

翻开《西游记》,细细品读。在被内中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之余,唐僧那几次“善心大发”的行为,也引发了我无尽的沉思。
唐僧,一代圣僧,一个善良的人,悲天悯人,菩萨心肠,拥有超出常人的善意,以至于有好几次都差点被妖魔鬼怪抓去吃了肉。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章,孙悟空把变化成人形虚情假意欲加害唐僧的白骨精打死了,而肉眼凡胎的唐僧不仅不感激悟空的救命之恩,反倒误会悟空枉害无辜人性命,念起了那要命的紧箍咒,可苦了悟空,忠心护主,却遭受如此待遇。
在敬重唐僧的善良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我们以为的大善其实是错误的。
很多人一味追求善良,认为施善定会有好报,却料不到有时的结果是相反的。有一些小孩子,给路人带路,本来是为了帮助别人,却被装成路人的人贩子,拐到了外地卖了。
善良本身并没有错,但你的善良也要有防备心。但还未了解清楚情况,就盲目的大发善心,这样是“愚善”,很容易被坏人利用,也会将自己置于险境。这让我想起《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东郭先生好心帮助了狼在猎人的枪口下逃生,可是,他救下的这只狼却要吃掉他。
这个故事向我们昭示:我们可以做到与人为善,但还要有防备别人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环顾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有不计其数的善良和危险。《西游记》中的唐僧发的人深省。是非不明就滥施善良,结果往往是不大好的。
现实生活中,善良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其中有你、有我,也有他。而在我们施予善心之前,是不是也应该沉思一下,这个人的人品如何?到底值不值得我们为他付出?

西游记读后感唐僧


西游记读后感唐僧(一)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被人议论最多的。因为他一再被妖怪捉去又痴心不改一再救人,被大家笑为迂腐软弱可欺;因为他几次三番赶走舍身救他于危难中的猴子,被嫉恶如仇的人痛骂为昏庸无情无义;还因为他在孙悟空与猪八戒的争执中,常常偏向老猪,而被人戏称要学会讨好领导那么,我是怎么看唐僧的呢?

我认为唐僧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排除万难、万死不辞的救人精神,我称之为唐僧精神。

经历过被骗,再遇到深陷苦难的需要救助的人,依然毫不犹豫,出手相助。悟空,快想想办法。是他见到落难者常说的话。他肉眼凡胎,分辨不出是真落难还是妖怪假扮。是再被骗还是漏救好人?这个问题对他根本不是问题,他总是不假思索:救人救人救人!

大凡我们俗人,都有一颗愿救人想施爱的善心,但是当我们一次次被骗,一次次被伤害之后还会永保初衷吗?不,我们不会!当我们刚放下的自行车一转身被盗,我们或许会寻找下一个倒霉蛋来挽回损失;当我们救人被讹诈遍体鳞伤时,我们下次再遇到真正需要救助者定会选择远离;当我们遭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时,我们会在下次他遇难时落井下石、变本加厉。于是,在这种人性恶的循环中人心难测、世风日下。唐僧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是高僧,是圣人,普救众生,舍我其谁?唐僧从自己做起,把爱心一圈圈传递下去,换来的是善的循环,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回归。

救赎生命应该是一个人良心的最底限吧?想起一个姑事,柏林墙被推倒前,有一个青年想越墙逃往西德,被守墙的卫士当场开枪打死。两年之后,柏林墙被推倒,卫士被法庭起诉。他为自己辩护: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法官判决:法规命令让你不得不开枪,但人的良心让你有把枪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是啊,把枪抬高一厘米,一条生命被救下,又不会违背法律法规。一厘米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蒋介石反革命围剿时曾下令: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是对生命的何等蔑视,而唐僧宁可被抓千万次,也决不漏救一人。是对生命何等的敬畏!

唐僧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读《西游记》才悟出来一点门道:西天取经缺不得唐僧。

近几天,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西游记》,发现吴翁写的这部作品果然不简单,那猴子、唐僧、沙僧、悟能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中,还有很深很深的内涵。这主要在于对唐僧的看法。重新看唐僧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缺不得唐僧(当然,这个队伍中缺谁都不行)。这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唐僧,是在他的帮助下,孙悟空获得了自由,没有唐僧的帮助,孙悟空还在五指山下压着呢。而猪悟能身上也有许多毛病,没了唐僧也得不到改正的机会。还有,悟能与悟空都是不坚定的,要不是唐僧的坚定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光靠悟空的能战善打,这个队伍早就散伙了。无论怎么说,这个队伍是以唐僧为核心的,没了唐僧是不可想像的。尽管如此,唐僧的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他的慈悲有时用的不是地方,这一点,在三打白骨精中特别明显,明明是悟空为西天取经扫除了这些妖怪,保护了唐僧的性命,可是唐僧还是错怪他。并且,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骨头上写有白骨夫人四个字2020,唐僧偏信悟能的谗言,竟说是悟空的法术变的,和之前保护白骨精的大发慈悲相反,给了悟空一顿批评。和《变色龙》里一样,那么虚假。这样的变相慈悲我们应该取吗?如果说《西游记》是一朵不凋谢的花,那么,唐僧就是这朵花的花蕊。花蕊的味道是香的,我们当然趋之若鹜;如果是难闻的味道,我们当然拂袖而去!文章诊断:这篇读后感所涉及的主题很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尽。依我看,文章中缺少门外,只是在说《西游记》,没能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不知我的说法对否?

今天,我读了吴承恩爷爷写的《西游记》,里面主要写了唐僧收徒,并于徒弟三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在看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唐僧,唐僧俗家姓陈,又名江流儿、玄奘,是如来佛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在取经坎坷路上,饥餐渴饮,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唐僧十分善良,一心想佛,见庙都拜,但又过分胆小,我最佩服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取到真经的信心。

在师四人经过徒狮驼岭时,唐僧被三妖怪捉去,要蒸吃能让妖怪长身不老的唐僧肉,悟空和妖怪打斗数次,最后被如来所救;在假小雷音寺,唐僧被妖怪捉去,也要吃他的肉,最后被弥勒佛所救,真是历尽了磨难;在女儿国奇遇中,女儿国国王美貌如仙,要和唐僧结婚,让唐僧当国王,可是唐僧却不为美色、金钱所动,非要去取经,但是,唐僧心善,有时会妖怪和人不分,误解孙悟空,念紧箍咒,痛的悟空满地打滚,这一点不太好。

经过八十一难,走了十万八千里,十四个春秋,唐僧在徒弟的帮助下,终于到达雷音寺,取得了真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在我的学习中,我也要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有信心,去克服它,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成功。

善良的唐僧――读西游记有感 (550字)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这就是我敬佩唐僧的理由,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理由。

唐僧,在西天取经中,一次次地遭遇妖怪。有一次,红孩儿扮成一个小孩喊救命,唐僧听见了,马上就让孙悟空去救他。孙悟空识破了红孩儿的诡计并告诉唐僧那是妖怪,不能救!但是唐僧不理睬悟空的劝告,去救下了红孩儿。后来,孙悟空出去找吃的,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让唐僧几人待在他画的圈里。孙悟空走后,一个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唐僧见状,便走出圆圈去询问原因。这时,悟空回来了。他那灵敏的鼻子和电子监测器似的眼睛告诉他,这是个妖怪!于是悟空用金箍棒把妖怪打死了。但,唐僧却责怪悟空,还念起可怕的紧箍咒!有的人可能觉得唐僧太傻了,受骗多次还对妖怪这么善良!我想,这时的唐僧,已经不是一般的佛家之人,其性质就是大爱与慈悲。大爱,就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动他人。而对于人人都讨厌的妖怪,唐僧用大爱与慈悲的心去感动、净化妖怪,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同样,在生活中。我认为不管是细雨绵绵的春季,还是惹火朝天的夏季,或者是落叶飘舞的秋天,甚至是雪花纷纷的冬天,我们都应保持唐僧那样善良的品质,毕竟,世界上只要多一份善良,就少一份邪恶。唐僧,那善良的形象,将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六年级:刘纭妍

西游记读后感之唐僧


西游记读后感之唐僧(一)

读《西游记》才悟出来一点门道:西天取经缺不得唐僧。近几天,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西游记》,发现吴翁写的这部作品果然不简单,那猴子、唐僧、沙僧、悟能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中,还有很深很深的内涵。这主要在于对唐僧的看法。重新看唐僧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缺不得唐僧(当然,这个队伍中缺谁都不行)。这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唐僧,是在他的帮助下,孙悟空获得了自由,没有唐僧的帮助,孙悟空还在五指山下压着呢。而猪悟能身上也有许多毛病,没了唐僧也得不到改正的机会。还有,悟能与悟空都是不坚定的,要不是唐僧的坚定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光靠悟空的能战善打,这个队伍早就散伙了。无论怎么说,这个队伍是以唐僧为核心的,没了唐僧是不可想像的。尽管如此,唐僧的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他的慈悲有时用的不是地方,这一点,在三打白骨精中特别明显,明明是悟空为西天取经扫除了这些妖怪,保护了唐僧的性命,可是唐僧还是错怪他。并且,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骨头上写有白骨夫人四个字2020,唐僧偏信悟能的谗言,竟说是悟空的法术变的,和之前保护白骨精的大发慈悲相反,给了悟空一顿批评。和《变色龙》里一样,那么虚假。这样的变相慈悲我们应该取吗?如果说《西游记》是一朵不凋谢的花,那么,唐僧就是这朵花的花蕊。花蕊的味道是香的,我们当然趋之若鹜;如果是难闻的味道,我们当然拂袖而去!文章诊断:这篇读后感所涉及的主题很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尽。依我看,文章中缺少门外,只是在说《西游记》,没能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不知我的说法对否?

相信很多人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有一恨:取经的四人小组中,孙悟空最能干,猪八戒也有两把刷子,沙僧还能牵个马匹呢!最无能的是唐僧,饿了渴了急了,都只会坐在马上高叫悟空!悟空!最要命的是他的是非不分,妖精一挑拨,他就听话地念紧箍咒,并且同样的错误低智商的一犯再犯。每当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就非常恼恨,恨不得拿起那金箍棒给这个愚蠢的师父一下子。可是所有类似的故事都叫唐僧取经,为什么不叫孙悟空取经?最大的那块儿军功章凭什么颁发给唐僧?

只有到了取经的年龄,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最高峰的修为:唐僧挑担比不上沙僧,奔跑比不上小白龙,与悟空比更是菜鸟得不行。但是,他有一种品质。漫漫西天路上,是这一种品质成全了唐僧取经的神圣。那就是坚韧。

唐僧,只有唐僧,不论是天大的危险还是天大的诱惑,他取经的意志从来不曾动摇过,在他信仰的字2020典里,根本就没有退却这样的词条。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推断:即使无人协助,唐僧也照样能取回真经。因为他坚韧。现实历史中的玄奘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取得真经的是,也只能是唐僧。

因为信仰,所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因为梦想,所以坚忍不拔,佛祖终成佛祖。

信仰和梦想,在信仰和梦想被真金白银取代的吴承恩时代,是多么稀缺的资源!

所以从这点来说,《西游记》简直是一部年代版的励志故事。题目完全可以改成《佛祖梦,我的梦》。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被人议论最多的。因为他一再被妖怪捉去又痴心不改一再救人,被大家笑为迂腐软弱可欺;因为他几次三番赶走舍身救他于危难中的猴子,被嫉恶如仇的人痛骂为昏庸无情无义;还因为他在孙悟空与猪八戒的争执中,常常偏向老猪,而被人戏称要学会讨好领导那么,我是怎么看唐僧的呢?

我认为唐僧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排除万难、万死不辞的救人精神,我称之为唐僧精神。

经历过被骗,再遇到深陷苦难的需要救助的人,依然毫不犹豫,出手相助。悟空,快想想办法。是他见到落难者常说的话。他肉眼凡胎,分辨不出是真落难还是妖怪假扮。是再被骗还是漏救好人?这个问题对他根本不是问题,他总是不假思索:救人救人救人!

大凡我们俗人,都有一颗愿救人想施爱的善心,但是当我们一次次被骗,一次次被伤害之后还会永保初衷吗?不,我们不会!当我们刚放下的自行车一转身被盗,我们或许会寻找下一个倒霉蛋来挽回损失;当我们救人被讹诈遍体鳞伤时,我们下次再遇到真正需要救助者定会选择远离;当我们遭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时,我们会在下次他遇难时落井下石、变本加厉。于是,在这种人性恶的循环中人心难测、世风日下。唐僧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是高僧,是圣人,普救众生,舍我其谁?唐僧从自己做起,把爱心一圈圈传递下去,换来的是善的循环,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回归。

救赎生命应该是一个人良心的最底限吧?想起一个姑事,柏林墙被推倒前,有一个青年想越墙逃往西德,被守墙的卫士当场开枪打死。两年之后,柏林墙被推倒,卫士被法庭起诉。他为自己辩护: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法官判决:法规命令让你不得不开枪,但人的良心让你有把枪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是啊,把枪抬高一厘米,一条生命被救下,又不会违背法律法规。一厘米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蒋介石反革命围剿时曾下令: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是对生命的何等蔑视,而唐僧宁可被抓千万次,也决不漏救一人。是对生命何等的敬畏!

唐僧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读后感大全:善良的唐僧——读西游记有感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这就是我敬佩唐僧的理由,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理由。

唐僧,在西天取经中,一次次地遭遇妖怪。有一次,红孩儿扮成一个小孩喊救命,唐僧听见了,马上就让孙悟空去救他。孙悟空识破了红孩儿的诡计并告诉唐僧那是妖怪,不能救!但是唐僧不理睬悟空的劝告,去救下了红孩儿。后来,孙悟空出去找吃的,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让唐僧几人待在他画的圈里。孙悟空走后,一个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唐僧见状,便走出圆圈去询问原因。这时,悟空回来了。他那灵敏的鼻子和电子监测器似的眼睛告诉他,这是个妖怪!于是悟空用金箍棒把妖怪打死了。但,唐僧却责怪悟空,还念起可怕的紧箍咒!有的人可能觉得唐僧太傻了,受骗多次还对妖怪这么善良!我想,这时的唐僧,已经不是一般的佛家之人,其性质就是大爱与慈悲。大爱,就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动他人。而对于人人都讨厌的妖怪,唐僧用大爱与慈悲的心去感动、净化妖怪,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同样,在生活中。我认为不管是细雨绵绵的春季,还是惹火朝天的夏季,或者是落叶飘舞的秋天,甚至是雪花纷纷的冬天,我们都应保持唐僧那样善良的品质,毕竟,世界上只要多一份善良,就少一份邪恶。唐僧,那善良的形象,将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唐僧,我想对你说_读《西游记》有感 (1000字)


唐僧,我想对你说——

看完《西游记》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喜欢神通广大、嫉恶如仇、智慧卓绝的孙悟空,而对你却有些微词,觉得你有些啰嗦、懦弱、是非不分。希望你听到后不要难过,其实,我觉得我能理解你。

他们嫌你懦弱、是非不分,关键时刻掉链子,总是等着大徒弟孙悟空来解救自己。可是他们却看不到你藏在“啰嗦”表象下的那颗悲天悯人、意图以好意来开化别人的向善的心呀!他们都忘记了,你的徒弟们是神、是妖,能够“火眼金睛”辨别妖怪,而你却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而且是一个一心向佛,只为取得真经以渡人间百姓的凡人。这样一个心怀“大众”的你懦弱吗?不,恰恰相反,我觉得你那不是懦弱,而是善良!

你的那颗心如同孩子一般,纯真、明澈、美好。你见不得有人在你面前受苦,哪怕这人是妖怪变的。所以,当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当着你的面打死了“白骨精”幻化而成的村姑和她的爹娘,你是多么伤心、愤怒!你甚至狠心地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是呀,在你的眼里,是孙悟空善恶不分,把无辜善良的村民打死后却仍不悔改,因此你才不能原谅他。你瞧,你这样怎么能算是非不分呢?而是“慈悲为怀”才对呀!

让我偷偷告诉你一件事吧!其实我和你一样善良噢!就在前几天,妈妈带着我和表妹小冰去看电影。进影院之前,我和妹妹排队去买肯德基的冰淇淋,妈妈则跑到另一家排队买奶茶。就在队伍缓慢朝前移动的时候,一位六十左右的老奶奶走到我的跟前,上下不停地摇动着手中的一个盒子,盒子里的硬币发出“叮咚”的碰撞声。她操着一口着浓浓的外地口音:“谢谢你,给点钱吧!”

我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她很可怜,就递给了她5元钱。没想到,她拿了钱不肯走,仍然摇动着她的钱盒,嘴里继续说着:“谢谢你,再给我一些吧!”我看了看她,又递了两枚硬币放进盒子。那个老奶奶这次心满意足地坐到了一边。

我买好冰淇淋,跑过去找妈妈。当我告诉妈妈这件事情,她很肯定地告诉我:“你肯定遇到骗子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不会这么贪婪的。”我不信。可是当我们要离开时,我们又碰到了那个老奶奶。她正缠着一个小哥哥讨钱呢。妈妈在旁边分析道:“你看,这个老奶奶衣服穿得也挺干净,年纪也不算很大,可是一直缠着别人,恐怕是职业乞丐呢!”我默然无语,心情有些复杂,既为发现真相而有点心塞,又感觉那个老奶奶很可怜。

妈妈又问我:“以后还会给乞讨者钱吗?”我没有犹豫地点点头:“妈妈,我看见可怜的人,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他的,如果真的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很开心。”妈妈看了看我,脸带微笑,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读西游记有感范文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章回体神魔小说。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西游记的读后感范文!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亲爱的四大名著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范文,唐僧师徒都告知世人什么道理”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西游记读后感唐僧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