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时间简史(精选)。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虽然每个人都读书,但我们要学会挑好的书来读。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你读过的众多书籍中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你不妨看看时间简史(精选),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第1篇】

拿到这本书已经两个月了,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翻开它,虽说是普及版,但过于深奥的内容,作为一位科学专职的我来说,实在有点惭愧。

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们知道霍金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科学贡献同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据了解“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简称m.n.D.)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

正如霍金所说,这是一本不仅让青少年,而且让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书。他删去了《时间简史》中过于高深的部分,重写了相对论和弯曲空间这两章(它们分别讨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本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科学著作,看了这本书后,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情。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邪说。我们要把霍金的这种精神用到自己工作学习上,作为一名不到三年的新教师,更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教书工作中,我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上课。更重要的是,如果我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我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霍金,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

【第2篇】

这个春节花了半天时间看《时间简史》,实话说虽然这本书已然经过编撰,评述已经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从小物理成绩就差的我读起来依然稀里糊涂,贸贸然写下一点读后感表示一下对自己的嘲讽。

看过《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个物理学是人类在总结对宇宙和时间的一个渐进认识的过程,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马赫,牛顿,以及后来的爱因斯坦再到当代的霍金。都是后人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然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牛顿说他不是个伟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道理。伽利略通过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和地动说,牛顿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再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再到现在霍金的时间简史,他们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总结提出了新的理论。可见没有事物的发展是一触而就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来源于人类对未知事物不断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辩证和总结。

虽然从小物理很差,但是我一直以来对天文和地理很感兴趣,中考时候地理甚至还拿过满分,只是对理论物理这样的抽象的纯理论基础学科理解起来很困难,肯能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吧。所以看了《时间简史》后对其中所阐述的理论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时间简史》在我肤浅的认识看来是向读者描述这样一个世界:整个宇宙是一个服务器,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恒星甚至星系都是跟这个服务器连接的一个节点,他们独自运行又通过服务器相互关联,依靠各种基本物理法则相互作用。服务器的运行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可存档当然也不可能回档。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各种光波等来通讯,因为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光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的各种影响等原因产生网络延迟,导致节点之间的通讯并不同步。节点由于自身运行速度的质量等等原因导致相对于其他节点的运行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每个节点相对于整个服务器的运行时间确是固定的。所以在A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和在D节点观察B节点和c节点的状态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在服务器观察A,B,c,D节点状态的结果是确定和一致的。这又让我联想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服务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服务器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各自生活的圈子。很多人看似遥不可及,却在这个大的服务器下面相互影响,哪怕是非常细微的。有一个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认为哪怕完全不可能认识的两个人之间只要通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这是通过大量统计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反过来看这个宇宙,我认为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节点能够让宇宙中遥不可及的两个互不关联的节点建立最短的联系路径。这就像一些物理学家正在研究的虫洞理论。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可以让我们人类走出太阳系,甚至走出银河系,在宇宙这个服务器肆意漫游。

【第3篇】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斯蒂芬.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部书中,他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品读书籍,不得不赞叹霍金教授那如丝般缜密的逻辑性,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智,他可以把相对论当做孩子手中的乒乓球来形象地描述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是无法分离的这一物理规则。书中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着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在大挤压奇点处出现局部区域或整个宇宙坍缩,从而消亡结束。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他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霍金用他被禁锢的身躯,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宇宙中畅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向真理发出了挑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感叹霍金教授带给我的庞大科学信息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他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更勇于论证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应重点保护的,万万不可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这本书,不管我们是否能读懂,总会让你受益匪浅。捧起书本来,徜徉在其中吧,你会觉得其乐融融!

【第4篇】

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沉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刀小试,有幸于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中,悉心运气以观。

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著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

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

全为此书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对霍金——终为大师也

自幼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敏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

二、对内容——回味中带着思考,思考后更是回味

读书使人明智,此言非虚。《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我们在与作者一同思索中,堕入了科学的迷幻之网,似乎时而看见一丝亮光,也许那就是未来的可以认识的世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编辑推荐

时间简史(精选优质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想换一本书来写读后感,不是不喜欢,而是这本书超出我能力范围太多了……你要是问我:“唉,你觉得《时间简史》里哪种理论最有意思?”就好比问一头大猩猩:“唉,你觉得我手机里哪个游戏比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满脸大写的懵。其实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后,就已经深有感触了,不是震惊,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怀疑自己和霍金爷爷同为人类,为什么他懂那么多,我简直如同白丁;另一方面在怀疑到底是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我没有悟得其中真谛,还是我空活了十几年可能学了一门假汉语,才导致明明每一个文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却难如外星文。在《时间简史》中,头脑超人的霍金爷爷的文风却走的是低调的亲民路线,他力图以咱们凡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论,一点都没有知识分子的傲娇气质,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边平凡之物,将高端的物理学降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点令我大为佩服,但随即发现还是读不懂……但它还是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对物理学、宇宙以及时间本身的观念。书中第三章《膨胀的宇宙》,讲的是宇宙从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胀到爆炸,然后万有引力再把同种物质吸引到一起,然后再炸、再吸、再炸……我们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万次形成的。因为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当宇宙在被虐的同时,无限扩张着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现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觉得《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形容人类真的很贴切。作为一名学生,《时间简史》既给我一份打击,又给了一份希望,打击是因为根据爱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体质量会越大,所需推动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无限大。所以你的时光机还没完成预热,发动机就因为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机开UFO带我飞的可能后,就只剩通过虫洞一条路了,这也是现在阶段唯一可能的情况了。排除虫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议的引力的影响,不确定性还有两点:一是虫洞连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还只是受引力弯曲的同一宇宙,换句话说就是你旅行后看到的将是另一个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过虫洞旅行,那么“这位空间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虫洞,作为从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径,而后通过一个运动的虫洞返回,并且在他出发之前回到地球”(引号内摘自《时间简史插图版》P202图10.5),那么你会在旅行前看到已经回来的你、一分钟后的你、五十九秒后的你、五十八秒后的你、五十七……理论上可能存在无限个你同台竞演,场面乱到飞起。虫洞旅行虽然感觉各种不靠谱,但起码还是给时间旅行一点希望的吧。《时间简史》让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说更虐的文字,在让我对物理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同时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无止境。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根本不值得骄傲,努力学习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时间简史读书感悟最新范文 时间简史心得体会600字


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科普书籍之一,时间简史可以带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我带着疑问,随着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知识海洋,感受科学魅力,探寻科技之光!

一对于霍金——大师的力量与榜样

霍金,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科学时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轮椅上挑战命运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许很小很小,因为他不能说,不能写,只能坐着思考。他的世界却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学,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时空遨游,解开宇宙之谜。

在我眼里,霍金的《时间简史》并不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怀的文学著作。我会记得:书中霍金将自旋为2的粒子比作是扑克牌中的Q,解释了自旋粒子旋转一周两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纷繁复杂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真正的大师,真正的伟人,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奥秘,投身科技事业。而这也正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对于译本——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我阅读的《时间简史》是译文版,感觉文字叙述流畅简明,避开了生硬干涩的直译,选择了生动形象的意译。我对于译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阅了编者的资料,才认识这位冠绝中华的科技人才——吴忠超。

吴忠超,中学时代的奥赛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学生,霍金的亲门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吴忠超与霍金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也正是他,将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译为中文,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霍金的绚丽思想世界。

我想,在中国,像吴忠超这样,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的科技人员有很多,他们身系祖国,奋战一线,奉献青春。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升天与嫦娥登月,无不凝结着中国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拥有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三对于著作——思考中回味,回味后思考

歌德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而《时间简史》也正是这样一本书,通过对宇宙的探寻,层层推进,引发我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发现广义相对论以后,曾经竭力寻找一个理论,以使得令人讨厌量子论不再这么随意。我虽对量子学没有深入了解,但却讨厌那种基于统计学的偶然性。世界本是一部完美并且严格的机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是无神论者,但也并不是没有信仰,就像我不喜欢孤注一掷地相信万能上帝操纵命运。却很喜欢时间这个概念。时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在数学意义上我们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坐标轴。那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无限个点连起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却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确标出的点上。换句话说,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点是时间的渣滓。每个人的坐标点不尽相同,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显著地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凭籍。那被茨威格形容为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在霍金看来,时间作为一个活动的直线轴与看上去沉静的空间是相异,但却实实在在有着因果关系。这种宽容宿命论不禁让我联想翩翩。

空间与时间的相异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赖时间,不论是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生物。

对于宇宙的有限无界的概念,爱因斯坦早就构想过。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能量应该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失,于是熵必然减少--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理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够保证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无界的。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先哲对宇宙作出的精准描述。

这样说来,时间和空间是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这一切,无限,无界,无尽……

霍金曾说过:“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我想,科学也正是这样,一个个的猜测,一个个的推演,一个个的证实……。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2#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想换一本书来写读后感,不是不喜欢,而是这本书超出我能力范围太多了……你要是问我:“唉,你觉得《时间简史》里哪种理论最有意思?”就好比问一头大猩猩:“唉,你觉得我手机里哪个游戏比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满脸大写的懵。

其实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后,就已经深有感触了,不是震惊,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怀疑自己和霍金大大同为人类,为什么他懂那么多,我简直如白痴,到底是不是发育的时候少长了名叫大脑的东西;另一方面在怀疑到底是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我没有悟得其中真谛,还是我空活了十几年可能学了一门假汉语,才导致明明每一个文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却难如外星文。

如果写到这里还拿不出来点干货,就会让我虽然已经较明显的凑字数显得更加明显。好吧,在《时间简史》中,头脑超人的霍金大大的文风却走的是低调的亲民路线,他力图以咱们凡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论,一点都没有知识分子的傲娇气质,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边平凡之物,将高端的物理学降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点令我大为佩服,但随即发现还是读不懂……但它还是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对物理学、宇宙以及时间本身的观念。

书中第三章《膨胀的宇宙》,讲的是宇宙从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胀到爆炸,然后万有引力再把同种物质吸引到一起,然后再炸、再吸、再炸……我们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万次形成的(心疼宇宙一秒)。因为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我们亲爱的宇宙在被虐的同时,无限扩张着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现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觉得《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形容人类真的好贴切,苏轼他老人家也真是意外地有远见呢!

作为一个用尽自己一生一世也要将唯物主义供养的人,我从小到现在却一直痴心妄想着回到过去,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时间旅行。《时间简史》既给我一份打击,又给了一份希望,打击是因为根据爱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体质量会越大,所需推动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无限大。所以你的时光机还没完成预热,发动机就因为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机开UFO带我飞的可能后,就只剩通过虫洞一条路了,这也是现在阶段唯一可能的情况了。排除虫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议的引力的影响,不确定性还有两点:一是虫洞连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还只是受引力弯曲的同一宇宙,换句话说就是你旅行后看到的将是另一个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过虫洞旅行,那么“这位空间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虫洞,作为从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径,而后通过一个运动的虫洞返回,并且在他出发之前回到地球”(引号内摘自《时间简史插图版》P202图10.5),那么你会在旅行前看到已经回来的你、一分钟后的你、五十九秒后的你、五十八秒后的你、五十七……理论上可能存在无限个你同台竞演,场面乱到飞起。虫洞旅行虽然感觉各种不靠谱,但起码还是给时间旅行一点希望的吧。

《时间简史》让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说更虐的文字,在让我对物理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同时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无止境。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根本不值得骄傲,努力学习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3#

一开始觉得这本书好无聊,但是深入进去,感慨甚多。

《时间简史》这本书读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一定有这样一种感觉:窥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让你筋疲力尽,何不到茫茫宇宙中畅游一番。这不就有了苏东坡的“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古人尚且如此,我辈何为小处而大伤脑筋。

《时间简史》所阐述的大部分内容都会牵动你的每一根神经,让你为之动容,为之感叹。茫茫宇宙在她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有那么多的故事,让你有读不完的精彩,读不完的快乐,更有读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让我辈容颜尽失,俨然失去了生活的无穷空间,在被填充满满的生活中,我还能找到什么呢?对,也许那是对的,当一个空间束缚你时,你需要做的不是逃离这个空间,而是在另一个高度去享受它。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不是一本书的阅读,而是对一本书的感悟。

《时间简史》一本科学界的划时代著作,为何被冠以人生的礼赞。不有一位名人说的好吗:有一百个人读《__》,会有一百零一个观点去洞悉这部伟作。一部科学著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学价值外,还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学光环。科学留给理性的人,而文学留给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头脑感性的思维,因而我读《时间简史》就会有不同的思维火花碰撞出来,让我不禁一阵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语。

忽然间我发现平日里的那些琐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乱七八糟,让我浑浑噩噩,但终不知为何忙碌,为何心惊胆战。如今换个高度,你会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却不会心碎,因为一切已变得那么淡定,那么从容;生活依旧残酷,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你不会放弃,因为你早把一切尽收眼底。原因在于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间的长度,这种比喻不禁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细究起来,还是颇有意味的。广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宽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广可以反应出你的思维的广度。放弃思想包袱,做一个轻松的有心人,不要累坏了,才知道你在做无用功。

《时间简史》一部科学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论史,没想到此心里不易乐乎!跳出生活来观察生活,多静下来回头看看,不会累坏了,也不会没有方向。会生活的人就会驾驭生活,而不会让生活牵着鼻子走!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4#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难怪就连霍金先生在某一场合也曾说过,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的人,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虽说只学到了点皮毛,但对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个很大的扩充并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我不觉得对霍金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敬佩不已。

首先,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其次,过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文章很感兴趣。尤其在学习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对于我而言,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都感到莫名的兴奋,因为他们能用很简单的几个公式来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对科学家们很是崇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才发现世界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几个“公式”就能涵盖。概括的来说,简单中孕育着变化,而变化中又体现着规律。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那“隐藏”的规律。很幸运的是,某些规律被我们发现了,但更多的还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没有绝对准则?还是仅仅是个巧合?所有的问题我们目前尚还不得而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不断的探索才有可能解开这一个一个的谜团。而对于我们来说,它给我们的启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法在学习上达到最高峰,因为没有最高峰。你有的只能是不断的去和别人竞争,和自己较劲,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同样,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者他们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个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适者生存”,谁都不想被社会所淘汰,谁都想有所作为,那么竞争就在所难免,这也会不断的促使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举两得。

再次,就是读完了全书之后,脑中一直萦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经是一个无限小的点?宇宙到底是不是在无限的膨胀还是最后会坍缩,还是最后趋于稳定?宇宙到底在时间上要不要有个开端?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尽头?到底广义相对论正不正确?人类到底还能在创造出什么样的理论去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是来到未来?2222年人类的科技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人类最远能到达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极限,以致于黑洞成为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物质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所有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可能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你或许现在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谁又能知道,你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像是从比萨斜塔上落下的那两个不等重的铁球不同时落地的“真理”呢?可能仅仅在当时的情境下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也会有更多的哈勃望远镜向你展示,原来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视,此时你可能会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如没有人能预测你的未来会怎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进行太空旅行,或许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无所适从……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体会5#

远古时期,也许在某个时刻,人类抬起了头开始仰望天空,思考星辰天河,我们便一步步向着智慧生物进化,通过不断思考和想象发展出属于我们的社会属性和科学。就像书中描述的,世界总是处于运动和不断变化中,我们的思考和求得真理的渴望也总是活跃跳跃的,从未知到假想,再到后一步步的验证证明,甚至书中所描述的还未证实的物质——引力波,也在近代成为现实。人类的智慧和执着的态度让人感到惊异和感动,而孕育出并容纳我们这种生物的宇宙该是多么神奇!

高中上物理课时,学长关于原子分子的运动规律,总是会不自禁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所充满的物质和介质,知识到达不了的地方就开始幻想,似乎空气中的细小微尘都真实显现出来了。由于十分渴望证是自己的一些猜想,在那个时候就初步接触了《时间简史》,但是由于太心急了,只是囫囵吞枣般看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例如宇宙大爆炸,黑洞。几年后再次阅读,除了感叹我们所处的空间时间流逝的如此快速外,对文章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应该是由于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没有频繁接触物理,使得知识生疏,专业性的知识少了以后,看起来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

在第二章—时间与空间中有一句话“这样,不存在绝对静止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那样,给事物指定一个绝对空间位置。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有轨电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立场比别人优越。”这句话让我感触良多,很多时候因为某件事情妄自菲薄,或者期求从他人那里得到优越感,这些做法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是保持前进的脚步,不至于在变化中被淘汰,并保持着上进的心,而对于站在不同立场的人里面总有认可我们的那部分。想到平时学习时,总是思考以后找工作学校名气比不过名牌大学而心生沮丧,联想到书中,我们的位置也是处于动态中,谁又能预料到以后考研或者创业,自己真的会比不过他们么?保持着一颗不愿停滞不前上进的心才是重要的。

介绍黑洞的那一章依然迷人而神秘,源于我们自身对于二维和三维空间的了解和研究,更高维度的空间简直难以想象,其中生命状态的存在也让人感到好奇。书中所描述的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内部却并不是这么黑。存在于黑洞中的物质也会因为黑洞期间的坍缩运动而撕裂变成不同的物质,类似于事物时间的终点。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永恒不停的时间,万有引力在黑洞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而有限,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而且它还是真实存在的,并非童话幻想。这样相比,我们所生活的周围的一切的那些理所当然,又重新显的不可思议起来。这样来看,我们平时生活中那些让人烦扰不安,甚至郁结成心理疾病的事情是多么的渺小而不值一提。生命的在这些可以算得上险恶的未知中的存在该是多么难得!我们实在不应该为止放弃继续未知生活的探险!

书中除了那些经过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修正的规律,惊奇的定律外,霍金先生对于宇宙起源和命运的研究也让我敬佩。纵观历史,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中也不乏研究出了定理便百般维护自己研究的学者,不接受其他意见而影响了之后的研究。霍金先生却在让大众都接受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于大爆炸的研究后,继续研究思考,甚至怀疑这个设想,和其他科学家继续研究证明。霍金先生虽然行动不如一般的科学家,但是思想上对于研究发现科学的理解却比常人都深刻许多。这应该也是为什么,他被称为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不少电影中人们也愿意将他和爱因斯坦,牛顿这类科学巨匠比较。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变化瞬息,比前之时代都更加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上,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和多方面学习合作的认识,闭门造车,抱着自己的死理生活是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的。我阅读期间也反思了不少自己因为偏见,和对过去片面经验的依赖,不愿意动脑去思考的新的应对问题的方法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学是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需要高度的自主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现在没有老师将知识分类好直接给你,而是提供一个思路让我们自己去开辟道路,在开辟的过程中利用好大学这个多资源的条件。例如,这次的读书活动。我因为高中学习的旧方法确实取得过一些成就,照搬过来,却因为手机等外部诱惑加多,而没能善加调整,因此显得力不从心,巨大的落差感也差点击垮了自己长久以来累计的自信心。所以《时间简史》中,霍金先生对于研究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传颂学习。

在读这本书的额同时我也有阅读涉及道家思想的书籍,例如《渊海子平》。科学和玄学从某种方面来说确实大相径庭,一个追求准确的证明和严谨的逻辑,一个却是以天命因果循环为主,但是值得惊奇的一点是,它们都试图找到一个能统一世间变化规律的规则,类似于大统一原则,从而通过这个大统一来解释过去预测未来。人类对于未知的害怕和好奇,自古以来就一直引领着我们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而正是这些好奇心的坚毅的探索之心,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总能找到共同点。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相当有科学依据的了。

除了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的书写方式也是十分的积极幽默,带着对生活的热情,,读起来实在是比物理教材书有趣的多,虽然里面有些知识点因为篇幅和受众问题写的很简短,不太好理解,但是用来开发兴趣解释平时中的疑惑已经足够了。特别是在了解霍金先生是在何种情况下写出这本畅销书的。看完这本书,我无法说自己对于物理有了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生活却有了不同了看法,我所处的状态,以后要走的路,思考问题的方法都不会再是局限在我自己这个渺小的个体中了。我得时刻走出去看看,看看这个浩瀚壮阔的宇宙,去获得万千世界中我力所能及的各种不同的体验,把这些神奇的力量转变成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如同《时间简史》中那些不可思议的科学规律一般,去发现自己神奇潜力无限的一面!

读《时间简史》有感(优质范文)


读《时间简史》有感600字篇一

是不是每个人都想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将走向何处?是不是每个人也都想知道生命如何产生?又有何意义?

我们迷惑,而又不知道使我们迷惑的是什么?我们劳累,而又不知道我们是在为谁而学习?我们寻找幸福,可是幸福在那里,它又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个宇宙就不会有这一切。大家寄希望于《时间简史》会告诉我们一切,因为里面讲述的正是宇宙的起源,和可能有也可能无的终结。虽然我没有看明白,可是知道这里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记得在上高中时,班里有一个入学成绩第一的男生。他有点与众不同。当人家都在学习的时候,他天天思考生命是怎么回事,“我”是什么?想不明白,就问老师。很多人都觉得这人真不正常。可是,如果稍微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活得很明白呢?

当然,最后那位仁兄自己也没想明白。笑话他的人也自不必说。其实人类对自己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思考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类问题在中国古已有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作过《天问》,苏轼也有“明月几时有?”的思考。

头段时间,有位学者在我们学校给高三学生做报告。他讲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每个人的求知欲是天生的,人们从小在心里都有一个为什么。只是有的人在别人的嘲笑声中,越来越没问题了。可是,求知欲还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每个人都想了解自身,弄清这个寄身的宇宙。

读《时间简史》有感600字篇二

《时间简史》,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科普书,的确,这是一本讨论“空间与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的科普书,而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还有著名的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

当我刚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刚读几句话,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语言不同寻常,是那么能让人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有说服力。我用心地读了几章,明白了不少知识,如:每一个物体都具有引力,而且如果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的引力是2倍,另一个的引力是3倍,两个物体加起来的引力就是6倍。

在《时间简史》里,我最喜欢的一章是《相对论》。当我读完这一章时,我立即明白了为什么一个物体(光除外)永远达不到光速:根据质能方程w=mcc/2(c光速)可以算出来,当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那么他的质量就越大!那么根据你上面的公式F=ma→a=F/m,你想想分母无限大的时候那么加速度就会无限的小,趋近于零,再结合质能方程算出来的结果只能是速度无限的接近于光速!只有当物质转化成能量的时候才有可能达到光速!

《时间简史》我们看不明白,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人类在迷茫的道路上,不知道还要走多远。

但我相信,尽管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天然的求知本能给了我们力量。这种接力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揭示无限的真知。

也许到那一天,我们才能真正的解释,生命、宇宙、和爱。而在这之间,迷茫,困惑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或许它们就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之一。空间、时间与宇宙中的奥秘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无穷的,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600字


《时间简史》中,有很多内容仅仅是假说,但这又不同于生活中的那个假说,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才能大胆提出来的假说。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6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

一直以为黑洞是那个宇宙中最阴暗的存在,是寒冷的交汇点,所有事物抵达它的那一刻,万劫不复,对它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直到看了霍金的《时间简史》以后,我才有了新的认识。我由此爱上了科学,在那些理论的知识中找到温暖,找到人生。

虽然我物理学得不好,但我认真的读到黑洞一节,却以我的理解我从这些文字背后却读懂了另一种温暖,就像只是一个黑洞,却也有属于他的那份温暖与隐藏的哲理。

“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远处即会被恒星的引力吸引回来。”所有是温暖的东西都不会离你远去,坚信这份温暖的存在,温暖从不遥远。当你对这个世界失望的时候,你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得到应有的反馈。希望从不曾逝去,你所有的付出的爱就不会离开。那份温暖终会回到你身边。你对父母,老师,同学的爱,他们都是你的光,你就是那个恒星,同时你的引力赠予你他们的爱。

“当他到达临界半径时,不会有任何一样的感觉,甚至在通过永不回返的那一点时,都没注意到。但是,随着这区域继续坍缩,只要在几个钟头内,作用到他头上和脚下的引力之差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再将其撕裂。”这是介绍黑洞的形成过程的一小段话。这句话是深得我心的。很多时候,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我们的任性,只是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只是使我们不断靠近那个临界点。我们在到达那个临界点之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任性会带来什么,一直无所谓地伤害身边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直到过了那个临界点,当我们伤害过的人身上留下无法愈合的疤痕,才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个时候才会了解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不可挽回的伤。同样道理的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做事要有个度。那些破坏环境的人,那些常说谎的人,一直都只是不停地做下去,过了那个度,自己的所作所为终带给自己无尽的伤害。这就启示我们凡事要严以律己,珍惜一切拥有的,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看起来荒谬,而事实上却是,小的黑洞也许比大的黑洞更容易的被探测到。”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着伟大的目标,渴望变成一个成功的人士,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一直忽略的是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们更应该满足于此,我们是不是一直羡慕在舞台上受闪光灯照耀的那些明星们,可是真正值得我们夸赞的其实是在明星们背后的伴舞演员们以及在底下为他人鼓掌的群众们,这些人才是最令我们温暖的。就像黑洞,它们像一个热体一样发光,越小则发热的越厉害。也许我们应该安于做一个小人物,在自己的小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任何非旋转恒星,不管其形状和内部结构如何复杂,在引力坍缩后都将终结于一个完美的球形黑洞,其大小只依赖于它的质量。”是的,就像我所得到的温暖有你们在我心中的分量所决定,不管我的内心有多么复杂,只要有你们在,我都是那个最温暖的人。你们在我心中占了很大分量,所以即使最后我伤害了你们,你们依然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于是,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如果有旋转,黑洞的赤道附近就鼓出去,而旋转得越快则鼓得越多。”当黑洞不旋转时,黑洞就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停下脚步想想,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呢,过于急切地追逐心中的东西,却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些许扭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想追求完美的自己,却在极度的扭曲中变得丑陋。各种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等等,不正是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过快追逐的吗?急功近利的事情并不少,只是温暖被一点点磨灭,而科学也不再为人们所尊重。何等悲哀!但终究,是有温暖的。人们都慢下来了,静静地来追逐梦想,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美丽起来,追求科学也是如此。

那些我曾不懂得珍惜的,那些我一直不明白的,终于在最后都了解了。宇宙那么大,属于我的温暖当然不能用毫末来衡量。纵使是黑洞,也一直在发热。

《时间简史》以它科学的笔触讲述这些温暖的宇宙,温暖的世界。世界对霍金是残酷的,但我知道他的心中长怀温暖,因为他有所爱,他爱科学,它可以停下来感受科学带给他的美好。这就像我读完这本书所感悟到的这样,世界需要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得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2

科学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从小就苦苦思索,十多年过去,这个词语似乎刻意的保存着自己的神秘感,让我始终无法解答。

我想,科学一定是一个庄重而有肃穆的词汇。就好像那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捣鼓的瓶瓶罐罐,抑或是宇宙飞船升天时电脑显示器上一连串的数字,也有可能是当年比萨斜塔上抛下的一个小球……这些无疑都是科学,但又似乎不是科学本身。

越得不到的,就越让人想抓住。我开始翻《时间简史》,这本字里行间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成句段却让我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书,生生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我一页一页地浏览百科全书,想从中抓住科学的影子,可每次我一靠近,它又像个个小姑娘般跑远了……

都说喜欢源于好奇,在无数次的追问与探索中,我渐渐迷恋上了“科学”这个字眼,以及它背后无垠的浩瀚。我看科学,离我那么遥远,可有时又觉得,它离我好近。

夜晚,我常独自仰望星空,想象着亿万光年外,那一颗小小的寂寞的星球。它在我眼中那么小,正如地球在宇宙中那么小一样。众所周知,地球,以及火星、水星等等,都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路径围绕着太阳转动,日日,月月,年年,那些星球在宇宙中,不过沧海一粟,人类在宇宙中,不过尘埃一粒;众所周知,物质由无数个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原子核高度转动。我想,那些星球,那些电子,是多么的相似!同样是渺小的,但都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连运动方式都那么相似。那么,我可不可以大胆的假设,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原子的内部,那些星球,不过是类似电子的物质,而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人类,不过是一些更小的单位;反过来讲,构成我们的世界,甚至我们身体的物质,是不是也包含了一个宇宙,其中有更小的生物在自由生活着,在写作业,上班,生老病死,或者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思考着与我一样的问题…也许真的,有宇宙中的宇宙,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好吧,这也许是异想天开,更可能是痴人说梦,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想象力也可如这宇宙一般浩大不是吗?很难想像,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着微小的物质,而我们自己,也如尘埃一样,是另一个世界研究的对象。希望有一天,我的想法能得到证实,或者推翻。

从一片星空,我便能联想许多,这样的思维过程是多么的酣畅淋漓!人类果然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科学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思考,到验证,到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更了解科学,对其的热爱又添几分。

初三的时候,我学习了杠杆原理。一开始觉得很没意思,几根棒子翘来翘去,实在乏善可陈。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F越大,相应的力臂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我一边啃着作业一边神游太虚,感叹着学习的趣味性与枯燥性。不知哪一刻灵光一现,我感到,学习与杠杆原理,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F好比学习时下的功夫,对应力臂便是完全掌握需要的时间。你越努力的学习,相对的,所花的时间也就越少,换而言之,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若消极怠工,看似省力,花费的时间却更长。省力,便不省距离,只有费力,才能省距离,杠杆如此,学习亦如此。不管怎样,总是不能省功,心力时间的多少,端看你如何安排。

我想,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是哲学道理之间,总有一座桥梁。挖掘这座桥梁的过程,也是探索科学的过程吧。我越来越喜欢这样思考,将文理联系起来,将理性与感性结合,独自的,悠悠的思考。至此,我发现,我对科学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再后来,我总能时时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笑靥。我再不用死啃公式概念,不用刻意翻阅名片著作,科学就在你我身边,等着你我发现。我读的,是世界社会这本大书,每时每刻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或是一个小小的灵感,都是我的阅读体验。当然,这是一本深刻且复杂的书,我读了十多年,不过是它的扉页。

是的,我爱探索,爱思考,爱科学。

科学在哪里?不仅是验室中科学家们捣鼓的瓶瓶罐罐,不仅是宇宙飞船升天时电脑显示器上一连串的数字,不仅是是当年比萨斜塔上抛下的一个小球,而应该在…

——你的脚下,我的枕边。

万物简史(精选范文)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时间》(精选优质读后感)


《时间》读后感天气似乎越来越冷了,忙碌的一年也过去了一大半的时间,对一个生活工作在固定城市或者偶尔出行周边城市的人来说,天气的变化就是一个时间流逝的信号,四季更迭,年复一年,在时间的定义里面永远不会停止。时间的年轮不知疲倦地转动着,与之并行的是步履蹒跚的人类,我们总是喊累,感叹时间流逝太快未活出人生的精彩、抱怨工作压力太大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痛恨社会秩序里的不公却无法改变的无奈。我们都很累,都渴望别人体谅我们的累,并允许我们暂停前进的步伐,好好享受这个时刻。可是,并没有人考虑过时间本身到底会不会累,它会累吗,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它好像没有抱怨过呢,不对,或许同我们一样,在某个结束一天忙碌工作后的凌晨,走在不知是照亮夜晚还是照亮清晨的路灯下,也曾悄声喊累,而后却又转身走向回家的路途,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再累,也不能停下脚步。越长大越懂得要从真正意义上去热爱生命,并懂得“热爱生命”这四个字包含的含义。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也终将赤裸裸地回去,在时间的往返复始中,我们能跨越的不过百年而已,而在时间的长河中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里面有一段台词特别的催泪:“当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记得你,你也将从这里彻底消失”。确实如此,生而为人,我们与除自己之外的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都记得彼此,这些人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恋人等等,我们会一起沟通、相互拥抱、做很多很多幸福快乐的事情,通过电影中的影射就是这些人以及我们彼此的联系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存在这个时空的“印证”,当世间没有人记得你,在心里甚至没有一丝关于你的记忆的时候,你将彻底地消失,不会再留下一丝痕迹。这一个过程是一点一点进行的,因为你在别人的记忆里面是一点一点消失的。但是,我想说:这个世界还很美。经典电影《入殓师》有一句话:“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关于坚持,我认为有三类人的三种说法。第一类:“坚持很难”;第二类:”坚持很简单“;第三类:”坚持,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我们先看第一类人,”坚持很难“,这好似是很多人的想法和经历,这一类人在自己坚持的事情上恐怕完成度不高,甚至是中途放弃。再看第二类人,“坚持很简单”,乍一看,似乎有点狂,细想之下,这类人大抵都基本完成了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并且不提过程,很是潇洒。当然除了一部分自打鸡血,热衷于成功学的人。最后是第三类人,“坚持,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这是我们经常听一些在我们认知里面真正能够坚持的人说的关于坚持的话语。这一类人,对于自己坚持的事情,能够坚持到最后,同时始终铭记这一个过程,对坚持的不易有所保留。其实有第一类人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坚持确实很难,同时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也让坚持变得更简单,因为在坚持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大批竞争者。所以,你要做哪一类人呢?

相信《时间简史(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时间简史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