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范文400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范文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400字【一】

当代作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回忆了他中学时代,叶圣陶爷爷如何关心他学习的事情。由于我的一段特殊经历,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感到格外亲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不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刻。

五年级的一天,妈妈将给我准备的课外资料塞进了我的书包。我很不情愿,可眼珠骨碌一转,妙计已生,何不以次为内容写篇作文参加校园与家庭杯关国征文比赛呢?主意一定,脑筋一动,大笔一挥,一篇题为《书包又胖了》的作文出笼了,给老师一看,老师给我提了不少修改意见。我信心百倍地进行了修改,喜气洋洋拿给老师过目。老师又提了几条建议,我耐心地修改。如此到了第五次,老师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忍无可忍,不改了。平时我的作文都那么出色,这篇作文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并且有了五次,这不是刁难我吗?我对老师一肚子的怨气,心想:哼,我不听你那一套。

两天过去了,老师给了我一个任务:读六年级的一篇课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自知心里有病,不知老师这次葫芦里又装着什么,便老老实实读了起来。读到第二遍,耳边仿佛听到了老师的声音:肖复兴的话你看到了吗?你下大力气了吗?哦,老师已经把准了我的脉,并给了处方,同时下了药。老师,您真有眼力。于是,我对那篇作文进行了第五次手术。当我第六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时,看到的是布满点点红线和蝇头小字的第六稿。  《书包又胖了》一文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现在,在老师的指导下详细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想一想,我那篇作文能获奖,得益于肖复兴的话。是呀,文学事业是艰巨的,不下功夫,怎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想一想,其他的事又何尝不是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400字【二】

今天我又重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是作者肖复兴 15 岁的时候 写的,得到了赫赫有名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修改,并应邀请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这 件事。  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真诚朴实,平等待人的品  质让我深受感动,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近视那么的随和,使人感到那么容易接近。而且写作的态度更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在我 9 岁时,就喜欢上了写作。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作文不断地在  班上报上刊登了。我的大名也渐渐地传开了。每次上作文课之前同学们都  会请我给自己的作文提点建议。渐渐地我骄傲起来,有时候还讽刺他们说真 笨。 通过左键肖复兴的作文,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我常常对自己说:你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刊登了几篇作文,有本事就编几本书。不行了吧!不 求进取,真没出息!  现在,我无时无刻第一在提醒自己,做一个爱帮助同学的人和具有叶老先 生独特品质的人。

标签:读后感400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爬山虎的脚有感范文400字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400字【一】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光听这题目我就觉得新鲜。于是,我翻开课本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发现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他通过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触角仔细的观察,才写出了一片这么细致,这么精彩的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要多去观察,多去发现。关于发现,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就是一部观察昆虫写出的名著。我知道的观察故事还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除了文章,许多轰动世界的新发现也是从观察中偶然的的得到的。就像我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果没有几代科学家的观察和考证,他又怎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呢?有许多职业也是跟观察有关,有许多公司选择职员除了要看能力以外还要看看他们能不能细心观察,注意细节。可见学会观察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件大事。

我也做过这样的大事,在考试中我认真读题,取得了一百分的好成绩。在生活中,我细心发现秋天,发现了秋天露珠和落叶之美,写了一篇文章,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被登在了学校的报纸上呢!我真正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

学会观察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欣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不能没有观察。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400字【二】

今天,我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爬山虎从不孤傲,要长就是满墙这使我觉得爬山虎是那么合群。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何尝不是呢?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测试,我考了全班第一,于是得意极了。订正试卷时,我的同桌来问我题目,我满不在乎地拒绝了他。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我觉得自己蛮自私的。以后,我一定努力帮助身边的同学,只有和大家一起进步,才能感受到快乐。

爬山虎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原来爬山虎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爬山虎不论平地和屋檐,它就一脚一脚,扎扎实实地往上爬。那墙上、窗沿上,到处可见爬山虎的身影。和它相比,我可就差远了。有一次,学校选拔运动员,我光荣地入选了。可是,几天训练,却把我累得死去活来,又是发烧又是腰酸背疼,最后不得不退出训练。我想这与我平时不锻炼有着必然的联系。

读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像爬山虎那样扎扎实实学习,做一个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人。

标签:读后感400字、

读《爬山虎的脚》有感范文300字


【第1篇】

这篇文章是从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本书里看到的,他主要细致的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茎,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长大,就变成嫩绿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头上长个小圆球。细丝和小圆球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小圆球就成了一个小吸盘。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是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每次我看到我家那边的爬山虎时,总以为爬山虎是想快点爬到屋顶来吸着阳光呢!叶圣陶爷爷用平淡,准确的语言,记叙了“我”对爬山虎生长环境,叶子变化以及爬山虎的脚的细致观察,告诉我们只要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平凡的事物含有无穷的魅力和奥妙。

【第2篇】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爬山虎有脚,脚长在茎上,茎上在叶柄的地方,后面有细丝,每根像蜗牛的触角,细丝和新叶一样是嫩红色。

每当爬山虎的脚碰到墙壁时,细丝就成了一个个圆片,细丝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爬山虎就是用这样的细丝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就会想起图上画的蛟龙爪子,爬山虎如果碰到墙壁的话,几天就会枯萎了,后来痕迹也没有了。如果你不用力的话,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生长的很迅速,要在墙壁边才能生长。夏天,墙热的像一团火似的,爬山虎是怎样在像火一样热的墙壁上爬行的呢?连手放在上面都会受伤的,爬山虎为什么还是要爬上去呢?它难道不怕热吗?

爬山虎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们大家应该学习它的这种精神,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也要有爬山虎的这种精神。

读《爬山虎的脚》有感范文350字


《爬山虎的脚》是前几天语文课上新学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名叫叶圣陶。 我读完课文后,知道了叶圣陶观察爬山虎很细心,也观察了很久。我为什么说他观察的仔细呢?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我又为什么说他观察时间久?因为还有一句是这样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接下来我要说说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的一些相关信息了。首先是爬山虎脚的样子,它是枝状的细丝,也是嫩红的,很像蜗牛的触角,但等细丝触到墙后它的头就变成了小圆片,颜色就变成了灰色的了。 我在学习中还知道了爬山虎的一些信息,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蓝黑色,呈球形,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信息有很多,我只能说这些了。

最后我想说:“我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今后做事要有耐心,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每天练笔,写出让老师和同学都欣赏的好文章。”

课文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我签了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不成想后来又有一次听女儿背诵课文,是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看了题目后,边忙别的事边听女儿背诵,但越听越不对。因为按我的考虑,这也应该是一篇描写性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听了半天,也没听见对爬山虎的种种描述。就拿过课本来看,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写的是少年肖复兴被叶圣陶老先生邀请见面的事。

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到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的确是篇独特的文章。因为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这段话才明白这篇文章题目的寓意。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绿得沉郁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这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也成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象征,少年肖复兴的心中,叶圣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标杆,面对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我将这种独特性告诉女儿,又和女儿重温了一遍《爬山虎的脚》,对她讲,这两篇都和叶圣陶,和爬山虎有关,但写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结合着学,对比着学。在给女儿解说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对老师素质,或者是责任心的不满,觉得他们根本不教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让背啊背。当时想写一封信给老师,女儿闲多事,给阻止了。

在我快将想写这点感受的念头淡忘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因为我看到了学长王国华所写的《书中风骨》中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写日记的,在文章的最后,他说较之那些名人秀自己的伪日记,他更爱流水账式的日记。流水账虽然无味,却憨朴可爱。举例的时候,他摘抄了几段叶圣陶一九六一年随“首都文化参观访问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活动日记。如下:

“七月三十日东道主设宴款待我人,菜甚丰,有松花江之鲤,大而嫩。又有腌甜瓜,香甜酸脆,人人赞不绝口。酒为本省之葡萄酒与啤酒,亦皆醇厚。

八月一日当地领导人设宴款待我人,菜甚好。有禽名飞龙,其肉视山鸡更嫩。有甲鱼,昨在哈尔滨尝食甲鱼,不意此地亦有之,有烤羊腿,诒是主菜,宾主互劝酒,余饮稍多,X书记最多。

八月二日吃羊肉,今日共宰三羊,晚餐尝大鲫鱼,鱼长尺许,大而甚嫩。

八月七日今日又丰盛之甚。得尝(虫甘)鼻。

八月十日今日晚餐多清淡之味,唯茅台解乏。

八月十七日午餐又殊别致,菜凡十六盘,全是鱼。

八月二十五日午餐时设酒,因食时甚长。……六点晚餐,又是丰盛之宴饮,诸位领导人相陪。劝饮太勤,余自控制,不至多饮。

八月二十九日又受丰盛之款待,饮酒颇久。……未及六点,又邀我人进晚餐,菜肴仍甚丰。余实在吃不下,仅进少许,酒则绝未饮。

八月三十一日又是大吃大喝,食后分两批为娱乐,跳舞,看电影。

九月六日党政领导人设宴款待我人。为全羊席,以初尝驼峰,其味略与鱼肚相似,无甚好吃。又有发菜,亦称珍品。

九月十三日吃烤全羊,又吃骆驼之蹄筋,为平生初尝。”

王国华兄(笔名易水寒)接着评论道: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正在遭受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叶老地下有知,不知是否后悔自己的记录。

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突然就激活了对女儿课本上关于叶圣陶爬山虎的种种记忆,而有所领悟,觉得叶圣陶老人还真是和爬山虎关系密切,他自己以“爬”来自励,肖复兴把他当成“山”来景仰,而他却也有大饥荒年代,饿“虎”扑食般享用的作为,读书笔记.真是“爬—山—虎”啊!三个字三种特性,本是一体。只是我们有较为严密的宣传口径,前两者,都是可以广而告之,甚至让无知小儿死记硬背刻在脑海,唯有最后这“虎”,需要掩埋忘记,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也有一只虎,这虎代表着人的恐惧和恶念。中年派通过对这虎的回忆,承认了虎的曾经存在,又通过行动告诉别人自己已经与这虎告别,既撇去了过去罪恶的负担,自己得以轻装前行,又得到了别人的谅解、理解和帮助,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家庭。李安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待“虎”的正确态度。

我真不了解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和修为,但想来能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五位一体”,必是较之李安更有辨识力的。于是,我相信叶老不会后悔自己的记录,也许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记述,告诉人们,在那时那刻,真的有这么一只“虎”,面对这样的“虎”,他衡量之后,感觉也只能这样做吧!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他的苦衷,我倒是能够体味的到。

读《小鹿遇虎》有感范文300字


读了《小鹿遇虎》这则寓言后,使我思绪万千……

我相信这则寓言大家肯定十分熟悉,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和大家说一说:故事里是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鹿在水塘边饮水时,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的两只角很美丽,然而,又看见了自己的四条腿很丑陋,很难看。但是,当猛虎看见了小鹿,向它发起了进攻时它的两只角妨碍了它自己逃跑,而它的腿却又起到了作用-——---逃跑,帮助它把老虎给抛得远远的,这才虎口逃生!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美丽的东西不一定会实用,而实用的东西不一定美丽,千万不要追求虚荣。这让我想起俄罗斯的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人不是因可爱而美,而是因为美而可爱。”这句话的解释是:人的可爱是外在的东西,而美丽是纯真、善良的内心美!

我国的大文豪巴金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是不可能不说错话,但要说真话。真话就是求真,求实和务实;求真,就是人的一生,不断的追求真善美,去伪存真;求实,就要人讲实际而又不能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追求实在的目标和结果;务实就是要人们去做实事、做真事,不做假大空,而好大喜功,说大话。

内在的美是灵魂升华,是实在的,真正的善良的美,是内心的升华,是道德高尚的境界,是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1000字读《虎娃金叶子》有感范文


读《虎娃金叶子》有感1000字

在这漫长的暑假期间,我读了几本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虎娃金叶子》,它的故事让我感动万分。接下来就让我讲讲他它的故事吧。

这本书讲了一个人与动物真挚情感的故事: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爱伲族的小村寨。他长着那第六根手指。爱伲族有一个古老风俗,凡是双胞胎和六指婴儿都被视为琵琶鬼的化身,要把他用火灰灸死。阿妈舍不得他被灸死,就偷偷地抱他进了深山老林。这个人就叫六指头。他在打猎时阴差阳错的收养了一只雌性小老虎。因为它的皮毛像一片金黄的叶子,所以取名叫金叶子。

有一次,金叶子被金雕困在山顶上,面八方都没有出路,跟金雕拼个你死我活。因为金叶子还小,不能战胜这只老练的金雕。六指头看得心急如焚,为了不让金叶子受到伤害,费尽全身力气爬上山去,不惜一切代价与金雕殊死搏杀。结果因为这浓浓的父女情深,而打败了这只饥肠辘辘的金雕。不仅只六指头救过金叶子,金叶子也曾救过六指头。

还有一次,六指头碰见了象冢家,一不小心就被象群发现了,象群跟六指头跑个你死我活。当时的场面就像是象群跟六指头比赛跑步,可最后还是被象群给超越了。正巧前方有一个小山坡,六指头见机行事,像逃命似地爬上了小山坡。可象群就像追逐一个囚犯一样,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把这个囚犯给抓起来。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不停地扔石子。六指头急中生智,一下子就想到了金叶子,他一吹口哨,正在捕食的金叶子就跑过来帮忙。金叶子以少胜多,用智取的办法赶走了象群。

当金叶子与雄老虎交配,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洒出去的水,六指头整整哭了一天一夜,真是父女情深啊!金叶子回来了,而且还顺利生下了两只小虎娃,可也有不幸的发生。村民就抓到了六指头,他俩被送往刑场。眼看六指头就要被烧死了,金叶子奋力挣脱绳索,把六指头救下,自己却被射来的箭射穿心脏

读到这里,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不是亲生父女,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种的因果关系,将人和动物连在了一起,金叶子是六指头比人还要亲的亲人。在动物面前,有些人常常范着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是低等生灵,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但在作家手中,那畜生都变成了通灵性的动物,让人们了解到,动物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邪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这让我真正的意识到动物世界是多么的多姿多彩。

范文二

曾经在动物园看到过老虎,美丽的斑纹错错驳驳,尖爪利牙,总觉得老虎凶恶残忍,怎么看也很难像猫狗一样成为我们的朋友。想起猛虎扑食的场景更是生畏,一声惊天震地的长啸,后爪一收,凌空跃起,尖利的长牙紧咬食物,和伙伴争抢,总是那么缺少感情。然而,走近沈石溪的《虎娃金叶子》,我彻彻底底改变了对老虎的看法。

书页在我的手指间悄然漏去,那细腻而优雅的文笔,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是爱,改变了老虎对人类的感情,是情,让老虎和人类相依相存。书中浓浓的情和爱真是扣人心弦。长六个指头的婴儿,被视为带血光之灾,一出生就被人们称为琵琶鬼或六指头,要被村里人处死,六指头只好逃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无意间他捡到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崽,并认它做了女儿,取名为金叶子。从此,他的命运从平静变得跌宕起伏:这只惹人怜爱的小虎娃,单纯而天真地舔吻他的第六根手指,让六指头明白,即使自己是琵琶鬼,也是有人疼爱的!于是六指头越来越宠爱金叶子,他为了金叶子,每天出去打猎,喂它食物,给他建房,还到悬崖上和金雕决一死战;当金叶子被捉走时,他奋不顾身,九死一生,救出了金叶子。金叶子跟六指头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六指头被象群包围,生死攸关之时,金叶子挺身而出,让六指头逃过一劫。还有六指头被巫娘追杀,金叶子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六指头,自己却难逃劫难。这些曲折离奇的动人情节,总是触动着我小小的心弦,让我在人与虎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世界里穿梭徘徊,读得我泪流满面,让我百看不厌。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一只普普通通的老虎,竟然三番五次救六指头于危难之中,甚至连生命都不顾,我不想说这只老虎有多伟大,我只知道这是一只懂人性的老虎,比人还要有人性,甚至懂得彼此之间的关爱。人与动物之间的情谊,就是这样的,互助互爱,比亲人还要亲,即使为你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人类在动物面前,常常是狂妄自大。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是任人宰割的,现在,人们到处捕捉并猎杀那些善良的、无辜的动物,没有善恶分明,真是太不应该了!

其实,有时人类还不如动物呢!记得一次我在公路边玩耍,看见很多人围在一起看热闹,并听到七嘴八舌的声音:这是谁家的老人摔倒了?我也好奇,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躺在地上呻吟,嗳哟,救救我呀,我看她不能动弹,也许是腿摔伤了,于是我马上走过去拉她,可怎么也拉不动,硬是没人来帮忙,旁边的阿姨还拽了我一下,示意我走开,怕我被老人诬陷似的,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帮忙,总算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看着我俩笑了,抬头看到周围的人,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感觉周围的人好冷酷无情,他们真不如书中的老虎有情呢!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再凶恶的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也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动物。把动物作为我们的朋友,给予他们爱和关怀,情暖暖,爱深深。让我们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共同努力吧。

读武松打虎有感范文500字


【第1篇】

王仁同学读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可我却不怎么认为,我觉得武松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首先,当时老虎特别多,可以说是“虎满为患”:那时,老虎还伤害人类,经常出来兴风作浪。人们是谈虎色变,一听到老虎就吓得瑟瑟发抖。特别是景阳冈的那只“吊睛大额”,不知已伤害了多少个大汉的生命,弄得别人的家庭支离破碎。可是景阳冈是人们的必经之路,每次经过那儿都要结伴而行,提心吊胆的。方圆几百里的人们被它害得苦不堪言,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时时刻刻都要提防老虎,真是被它气得牙痒痒,恨不得马上将老虎打死,可谓是恨之入骨;官府也下榜,打死老虎者,重金悬赏;武松把老虎打死了,真可谓为民除害,大快人心的好事啊。而现在,老虎越来越稀少,大部分品种濒临灭绝,已经成为了国家保护动物,并且所有老虎已经圈养,不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其次,武松打虎是属于自卫行为。当时,武松喝了酒,乘着酒兴,独自一人大步流星地向景阳冈走去,到了目的地,他躺下休息了一会儿,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果然,草丛后突然窜出一只老虎,向他猛扑过去。这是,武松手里只有一根哨棒,打断之后,就赤手空拳地与老虎搏斗起来,挥出数十拳之后,便终于将老虎打死。如果,这时武松还不进行自卫,那他就会被吃掉的。还有,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他那么勇敢,难道不能称为大英雄吗?而现在,人们打死老虎是有目的的、有预谋的,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他们带着猎枪,将老虎围剿,进行杀戮,把它们的皮毛扒下来后都统统卖给别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卑鄙的,不可饶恕的!

再次,在武松打虎那个年代,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打死老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现在,老虎越来越少,已经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而还有偷猎者为了谋取私利打老虎,也就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应该收到法律的制裁。

武松打虎,深得民心,难道他不是个真英雄吗?

【第2篇】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有一本叫《水浒传》的书。在里面,武松打虎这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武松真厉害,可有人却说,武松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不是英雄。我觉得他说的不对,武松就是英雄,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英雄。理由如下:

首先,武松生活的年代是宋代,那时候,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而且那时的老虎到处都是,不像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们连老虎的一根汗毛都不敢碰。

其次,老虎出没时,武松正因为在景阳冈一口气喝了十八碗酒,而在石头上睡着了,老虎正想向武松发出攻击,如果武松那时不出手,不就是能等死吗?武松为了保命打死老虎是天经地义的。

最后,那只老虎已经吃了十几个大汉了,害得村民整天忧心忡忡,把自己的关在家里,还经常幻想:万一老虎吃了菠菜,成了大力水手,冲过门来吃人怎么办,更别说踏出家门去打猎了。正因为这个,所以武松不费吹灰之力把老虎打死,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不过,宋代是宋代,现在是现在,武松那时打死老虎成了英雄,但如果我们像武松一样打死老虎,别说是大老虎,就算是小虎崽,也是犯罪行为,肯定会受到惩罚的。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范文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