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天龙八部读后感

天龙八部读后感

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您从这个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篇一)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的确,金庸先生是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即使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也应该看过由他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金庸先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他既忠实于史实,又能通过恰如其分艺术的.加工,使得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自然无间、完美地相处在一起。金庸的小说提高了整个武侠小说的品格,被严家炎誉之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作为金庸晚期代表作之一的《天龙八部》,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天龙八部》也中出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如痴情而善良的大理王子段誉,质朴简单的和尚虚竹,风流王爷段正淳,复杂阴险的慕容复,兰心惠质的王语嫣,温婉柔情的阿朱,口蜜心狠的马夫人,各具特色的“四大恶人”……其中,最著名最讨读者喜欢的就是这部书的主角——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乔峰,而乔峰也是金庸作品中的第一英雄,也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一个人物。

说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侠绝非夸大。他与郭靖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比之少了几分笨拙与木讷,多了几分机智与灵变;他与杨过同为性情中人,但比之少了几分跳脱“滥情”,多了几分沉稳凝重;他与张无忌同为武林绝顶高手,但比之少了几分“剪不断,理还乱”的优柔寡断,多了几分“拿得起,放得下”的干练气概;他与陈家洛同为群雄之首,但少了几分“三心二意”与胡乱猜疑,多了几分感情专一与自信可为。

乔峰一出场就是面对一场丐帮叛乱大祸,他本在中原武林中拥有“北乔峰”的美誉,身居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的武林重位,可谓誉满天下。结果一夜之间都变了;在杏子林中他被告之是契丹人的身份。而乔峰的盖世武功、威信、智慧也在应付叛乱之中表现无遗。

乔峰是一个豪迈洒脱而又命运多舛的英雄,从小在少林寺学艺,以致后来成了丐帮帮主,可谓众望所归,为中国传统的侠之大者;中期则遭人陷害,与中原群雄反目为仇,加上阿朱之死,心灰意冷,远走塞外;到了后期,真相大白,乔峰为了两国和平牺牲,成了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无愧于一位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真男儿、大英雄。

大多数《天龙八部》的读者都有同样的感受:乔峰一出场便威风压倒群雄,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亦如此,他的作品一登场同样具有气压群雄的气概。而如今先生仙逝,虽然他留下的江湖还在,但是没有金庸的江湖,还算江湖吗?

愿先生一路走好,希望先生能在另一个世界,任能用笔,再为那个世界的人描绘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

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篇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殊不知,初读那本书,我竟有些许的伤感:伤感萧峰与慕容复,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本书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龙八部》。

在这部小说中,最有侠气的人莫过于是萧峰。无论是他功成名就时与段誉拜把;或是多次蒙冤,无处伸张;还是虽被逐出丐帮却仍尽力挽回丐帮名声,都令我肃然起敬。

萧峰在他还是丐帮帮主时,曾与段誉拼过酒量,当时二位一口气喝了四十大碗烈酒。只是段誉那时是用六脉神剑将酒从指尖逼出,酒量可说是无穷无尽,而萧峰却全凭真实本领,连尽四十多碗,兀自面不改色,略无半分酒意。真可谓是:剧饮千杯男儿事。

萧峰本名乔峰,是契丹人。可当时汉人可把外族人看得猪狗不如,就连萧峰自己也常常称契丹人为辽狗。可真相被揭露后,他起先是满腹疑窦的,怀疑是否有人陷害他。后来发现是千真万确后,便也心灰意冷了,连名字也改回本名了,见人便自称:契丹人萧峰。此后他便对忠于哪一方纠结不堪。他最后是忠于丐帮多代表的大宋还是忠于大辽,作者并没有交代,我自然也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陷入无限纠结后自尽时,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说了一段话:

“他到底是与我大辽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与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绝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甚么?”

为了甚么?汉人就一定高尚,契丹人就一定猪狗不如吗?难道在契丹人眼中,汉人也不是最底层的吗?这便是民族分裂造成的惨重后果!我认为,他是为了,民族的统一与团结而自尽的!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反观慕容复,金老先生渲染了大半本书的“北乔峰,南慕容。”但之前慕容复一直没出场,等到出场却也令人大跌眼镜。

慕容复一心想着复国,下定决心要分裂出一个鲜卑族燕国来。他其实不算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是有目标的,他是有梦想的,可惜他还拥有的一样不必要的东西——他还有,过人的自傲与自信。

在丐帮脸面丢尽时,萧峰是及时赶来并一声怒吼:“谁说星宿派武功胜过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而此时慕容复却想着乘人之危,先拉拢人心,由于星宿派杂人甚多,拉拢来光复燕国有用。可他与萧峰平生并无交集,甚至还是与其齐名的。他也只得以萧峰是外族人为由向其挑战,使得萧峰处于以一敌三的境地。怪不得后来萧峰冷笑:

“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可最后,这一切不过是臆想罢了,富贵梦越做越深,直至发了颠。小说的结尾告诉我们: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并让孩子向他跪拜才给他们糖吃。凭借着空想来满足自己心中的虚荣,自己根本不切实际的分裂民族、复国之梦!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如今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团结一家亲,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与歧视行为。的确,人人生来平等,五十六个民族就应该团结友爱,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的活动。

只是因为那本书,现在的我却少了几分伤感,另一些感慨、惋惜却陡然而生:每当想起慕容复那一幕心中还是不免一颤——

用那红眼睛幽幽地望着纸糊的孤城……

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篇三)

近日,我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甚是喜欢其中的段誉、虚竹还有乔峰,不过,让我更为自豪的,还是书中三位伟大的女性:阿朱、阿紫、王语嫣。

阿朱,一个善良、孝顺、善解人意的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而甘愿牺牲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自己顽皮的妹妹。这种善解人意的行为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使我们对阿朱肃然起敬,衷心佩服她的善良。

阿紫虽说是阿朱的妹妹,可品行却差很多。她很阴毒,总把别人害死;她无比自私,只顾自己,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她泼辣,说话蛮不讲理。总之,这两姐妹的性格反差很大。在姐姐阿朱去世之后,她就跟在乔峰的身后。其实就是帮乔峰查身世,还有履行姐姐临终时让姐夫照顾自己的承诺。但泼辣的阿紫最后居然陪着姐夫跳崖了,这令我大为不解,但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她勇敢的一面吧!

王语嫣是一奇女子,她美丽善良,处处为表哥着想;她终日守在闺中看些武侠门派的绝技与破解之法,这使她精通天下武学;她不幸,母亲杀人不眨眼,而他的表哥慕容复则是个卑鄙小人,只懂得利用别人,对王语嫣的真情却全然不屑。这个奇女子最后识破了她表格虚伪的真面目,放下了这一厢情愿。

王语嫣、阿朱、阿紫,这三个女子坚强、勇敢、善良,其的精忠义骨却丝毫不比段誉、虚竹、乔峰差。合上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古男儿要自强,女儿也要自强!

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篇四)

这部小说描述的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场景复杂,特别是人物与事件之间各种悬念倍出,但读着又觉合情合理,令人不忍释卷。

我看到第一册时被段誉所吸引,我欣赏的是他的至情至性,才貌俱佳,幽默风趣,认为他以后定会是武林高手。

看到第二册时主角换成了乔峰,且疑窦丛生,悬念从出,究竟他是不是契丹人?究竟是谁杀死了他亲生父亲及其养父母和师傅?书中的情节把我彻底地迷住了。特别是看到乔峰亲手误杀他心爱的阿朱那一节,忍不住的落泪,不忍卒读,心都碎了。

待看到第三四册,又生出许多变故,才知道原来杀死乔峰养父母和他师傅的不是别人,正是乔峰的亲生父亲,因为他在坠入悬崖之后并没有死亡。

金庸的书总是这样,让你以为萧远山真真确确的死了,金庸不但没让他死,并且还让他光明正大的复活了,隐匿于天地间若干年,该出现时自然出现,让你猝不及防却又感觉理所当然。

这之间的错综复杂,人性之中的善恶,旅途中的凶险,看似荒谬实则现实的情节,真是太精彩了,再加上金庸本身强大的文字功底,用上优美的语言,使得小说变得十分吸引人,无怪手风靡世界。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


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一)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着于1963年,前后三版,尤其在20xx年,金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又对其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抛开修改的效果不说,金庸先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都疑惑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做《天龙八部》,和书中前言提到的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又有什么关系?看过各种说法,我觉得最合理的应当是想用这八种神灵来对应书中人物经受着的佛家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个人感觉其中对求不得的体现尤为突出:萧峰想要做汉人而求不得,虚竹想当和尚而求不得,段誉迷恋神仙姐姐而求不得,段延庆要做皇帝而求不得,慕容博要复国而求不得,萧远山要复仇而求不得……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实力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客观因素达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的苦。然而话说回来,即使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又如何呢?山谷易满,人欲难平。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愿望便很快地生了出来,所以求不得的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得意。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也不能被暂时的得不到而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人们面对求不得时,往往产生很多不适,比如为何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于是嫉妒、仇恨、失落、怨尤……种种情绪纷纷而来,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大的伤害。何不放下执着,笑看人生?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刻意地去追求和奢求,反而有时能活出另一种精彩。试想一下,倘若萧峰苦苦追查带头大哥未果,索性带着阿朱到雁门关外打猎放牧,又怎会有“塞外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悲剧呢?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他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也会给你另外一样东西,甚至是几样东西。从书中还可以看到,萧峰虽然没有成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汉人的尊重,成为了民族英雄;虚竹没有如愿成为和尚,却习得绝世武功,并获得了名望、地位;段誉无法找到心中的神仙姐姐,但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慕容博和萧远山没能复国和复仇,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彻大悟……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实现。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追求吧,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充实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在这些看似没有结果或者没有结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良多。

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二)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宋哲宗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主角为主的故事,我认为这是金庸先生所描绘的武侠画卷之中最优秀的一部。也正是这部武侠小说对我的影响,对我的部分观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用问我哪一部作品我最喜欢,如果问的话,那么当然就是《天龙八部》了。

当时我身在警营,一开始我是以《笑傲江湖》与《书剑恩仇录》开始正式拜读金庸先生的作品。枯燥乏味的警营生活开始多了一丝点缀,单一的橄榄绿也慢慢浮现了一点异彩。是金庸先生的作品让我度过多少个百无聊赖的夜晚,也是这些武侠小说伴我度过多少个千篇一律的周末。武侠小说的迷人之处除了精彩的情节,个中的故事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尤其是对照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的事情之后,才发现武侠小说不单是描写刀剑江湖的恩爱情仇,歌颂武侠爱侣的儿女私情,也是影射我们现实生活的浮世绘。可是当初,我仅仅是略读一遍,没有悟出个中的哲理。当我现在悟出来的时候,现实已经过了五年。

佛学有说“人生八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书名《天龙八部》之中的八部所指: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虽然说《天龙八部》的“八部”是具体所指佛教中的八种佛教神怪,但是我觉得金庸是以这八种神怪来暗喻佛学的“人生八苦”。《天龙八部》通书无人不苦,每个角色所经历所承受的苦难都不同,都包含在八苦之中。三位主角,乔峰(萧峰)、段誉和虚竹子,即使神功盖世又如何,承受的苦难比我们普通人并不少。

乔峰血缘为契丹人,成长在大宋,身份的认同也最后让他把生命推向了悬崖。和阿朱千辛万苦在一起,却因为乔峰误会阿朱的生父段正淳是带头大哥,而因阿朱替父抗下降龙十八掌而承受了“爱别离苦”。乔峰是完美的,拒绝康敏的诱惑,被陈友谅的奸计之下放弃帮主之位也不计前嫌地帮助丐帮,哪怕是坐上了南院大王之位也为两国的和平而尽力。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完美地金庸最后不得不把他写死。他的身份始终在大宋和契丹之间,他期望的是两国和平,不在乎身份出身,可是当时的民族偏见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身份的认同、爱人的离去和两国的相对,他不得不死。他是最苦的,不得不以死为结局。

二号角色当为段誉,他经历的苦,就是“求不得苦”。因为在无量玉洞的一见倾心,私以为王语嫣是无量玉洞中的玉像,开始了一段孽世情缘。如果我们可以和段誉面对面,问他一句值得不值得,我觉得他会说值得的。就是因为那一眼,他开始跟随在王语嫣身边,那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的确令人动容,可是王语嫣始终不为之心动。直到,她表哥把她扔进井底的时候,王语嫣才知道谁是真的爱她,但是拿结果来看,王语嫣已经晚了。故事的最后王语嫣为求长春不老之术和段誉在无量玉洞找寻,推翻了玉像,段誉惊醒自己一直所爱的不过是那尊玉像,而不是活生生的王语嫣。王语嫣对于段誉来说,不过是一种寄托,当玉像破碎之时也是段誉梦醒之时。段誉所爱的人一开始以为都是妹妹,最后发现不是妹妹,其实这对于段誉来说并不算苦,真正的苦在于他的心魔。

虚竹子所承受的苦,也是我们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他丝毫不知,在自己身边那么久的人竟然是他的生父,当他知道生父生母的那一天,他们也离开了虚竹。一天之内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试问我们普通人怎么能承受得了呢?不过,虚竹的爱情相对于乔峰和段誉,是善始善终的。天山童姥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让虚竹子和他的梦姑终成一对,这也是他的福气,他的奇遇了。他所受的苦,是三位主角中最少最轻的,也是结局最完美的。

三位主角,以及书中众人,始终都无法脱离人生八苦。没有人不苦,没有人尽善尽美,没人能够在《天龙八部》里面善始善终。很多时候,当我们经历多了,人生阅历丰富了,我们何尝不是小说里面的一个角色呢?只不过今年是这位,明年是那个而已。人生八苦是我们始终无法摆脱的苦难,如果有,他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和段誉一样,为了不切实际的异性而着魔,他的心魔。2017年的时候他喜欢上一位女生,他为了那位女生尽其所有,满其所需。他的心魔和段誉一样,喜欢的人不过是自己心中幻想的形象,为了这个幻想他付出了多少,经历了多少个魂牵梦萦的夜晚。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冷静得让人可怕,默默地删除了她的所有信息,继续追寻新的生活,做回了自己。我曾经问过他,值得不值得,他回答我的是:当时值得,事后如烟。

我曾经跟他说过,他承受的是“求不得苦”。他每一次的付出,都像吸毒一样医学专用他自己。而她也每一次给了他希望,让我的朋友陷入无止境的深渊。我也曾经劝告过他,要他找回自我,也跟他说过游坦之为阿紫无私付出的武侠舔狗故事,可是我这样做也是徒劳无功的。他那时候已经被心魔所吞噬,谁人能够拉出?唯有他自己。

我们人生来就是苦的,就我来说,我已经经历了生苦、老苦和求不得苦,当然也有五阴炽盛苦。二十五年前,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感谢我的父母赋予我的生命,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会经历多少苦难,当时的我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是多么恐惧,只有嗷嗷大哭能够形容我的恐惧。

当我看到了父母头上慢慢浮现的白发,虽是他们的老苦但我也承受了这样的苦啊。他们对我们的无私付出,让我过上了好的生活,让我免受房贷车贷的烦恼,可是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逐渐老去的容颜,他们的身体也一年比一年弱。而他们希望的也很简单,我们做儿子的能够成家立业,而我目前家尚未成,业亦未立,他们的老苦也是我的苦。

而求不得苦,则是我的过往之中不可忽略的一笔。总角之年曾想以后能站在天安门执勤站哨,却在湘西大山深处的看守所;舞象之年想在高等学习深造学习,却偏偏以枪为笔书写青春篇章;弱冠之年,因犯下的过错而丧失了士兵的荣誉;如今心中有佳人,却不得她一笑,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够做什么,除了一厢情愿。

我们人生,都是一本《天龙八部》,这本书和我们人生一样,很多事情都是求不得。有时候我们根本不必去试图改变结果,所有的结果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所能够做的也仅仅是让结果来得快一些或慢一些,让情感浓一点或淡一点。我们始终还是无法和命运抗衡,所有的事情冥冥之中都有定数,并不是必须要我们去认命,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抗衡命运,能够抗衡命运的人必将是伟人,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命运,他们能够改变。

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篇三)

我读过很多的武侠小说篇,有《侠捕》、《天龙八部》、《功夫》这些有趣的战斗篇,可当我看到一本《天龙八部》书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杨过、小龙女、成龙都没有什么意思了,只有一个叫乔峰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一切的流言和非议都在乔峰义无反顾地赴死之际变得黯然失色,雁门关前,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以两截断箭准确无误地插入自己的心脏,完成了生命中华丽的最后一击。天地苍茫,雄关漫道,三军无声,朔风如刀。

在那样的时刻,他会想起什么?是草长莺飞、吴依软语的江南?是无边无际、纵马驰骋的草原?还是浅笑盈盈、情深切切的阿朱?他答应阿朱退出这纷纷扰扰的江湖,一起到关外牧牛放羊,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阿朱已经死了,杀死她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他——一个契丹人,在两军阵前,不惜成为辽国的罪人,以决死之心,用武力胁迫辽国的皇帝发下重誓,化解了宋辽两国的战祸,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他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金庸《天龙八部》读后感(篇四)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的确,金庸先生是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即使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也应该看过由他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金庸先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他既忠实于史实,又能通过恰如其分艺术的.加工,使得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自然无间、完美地相处在一起。金庸的小说提高了整个武侠小说的品格,被严家炎誉之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作为金庸晚期代表作之一的《天龙八部》,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天龙八部》也中出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如痴情而善良的大理王子段誉,质朴简单的和尚虚竹,风流王爷段正淳,复杂阴险的慕容复,兰心惠质的王语嫣,温婉柔情的阿朱,口蜜心狠的马夫人,各具特色的“四大恶人”……其中,最著名最讨读者喜欢的就是这部书的主角——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乔峰,而乔峰也是金庸作品中的第一英雄,也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一个人物。

说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侠绝非夸大。他与郭靖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比之少了几分笨拙与木讷,多了几分机智与灵变;他与杨过同为性情中人,但比之少了几分跳脱“滥情”,多了几分沉稳凝重;他与张无忌同为武林绝顶高手,但比之少了几分“剪不断,理还乱”的优柔寡断,多了几分“拿得起,放得下”的干练气概;他与陈家洛同为群雄之首,但少了几分“三心二意”与胡乱猜疑,多了几分感情专一与自信可为。

乔峰一出场就是面对一场丐帮叛乱大祸,他本在中原武林中拥有“北乔峰”的美誉,身居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的武林重位,可谓誉满天下。结果一夜之间都变了;在杏子林中他被告之是契丹人的身份。而乔峰的盖世武功、威信、智慧也在应付叛乱之中表现无遗。

乔峰是一个豪迈洒脱而又命运多舛的英雄,从小在少林寺学艺,以致后来成了丐帮帮主,可谓众望所归,为中国传统的侠之大者;中期则遭人陷害,与中原群雄反目为仇,加上阿朱之死,心灰意冷,远走塞外;到了后期,真相大白,乔峰为了两国和平牺牲,成了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无愧于一位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真男儿、大英雄。

大多数《天龙八部》的读者都有同样的感受:乔峰一出场便威风压倒群雄,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亦如此,他的作品一登场同样具有气压群雄的气概。而如今先生仙逝,虽然他留下的江湖还在,但是没有金庸的江湖,还算江湖吗?

愿先生一路走好,希望先生能在另一个世界,任能用笔,再为那个世界的人描绘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

关于《天龙八部》有趣的读后感 【必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这个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为满足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天龙八部》有趣的读后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天龙八部》有趣的读后感(篇一)

近日,我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甚是喜欢其中的段誉、虚竹还有乔峰,不过,让我更为自豪的,还是书中三位伟大的女性:阿朱、阿紫、王语嫣。

阿朱,一个善良、孝顺、善解人意的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而甘愿牺牲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自己顽皮的妹妹。这种善解人意的行为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使我们对阿朱肃然起敬,衷心佩服她的善良。

阿紫虽说是阿朱的妹妹,可品行却差很多。她很阴毒,总把别人害死;她无比自私,只顾自己,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她泼辣,说话蛮不讲理。总之,这两姐妹的性格反差很大。在姐姐阿朱去世之后,她就跟在乔峰的身后。其实就是帮乔峰查身世,还有履行姐姐临终时让姐夫照顾自己的承诺。但泼辣的阿紫最后居然陪着姐夫跳崖了,这令我大为不解,但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她勇敢的一面吧!

王语嫣是一奇女子,她美丽善良,处处为表哥着想;她终日守在闺中看些武侠门派的绝技与破解之法,这使她精通天下武学;她不幸,母亲杀人不眨眼,而他的表哥慕容复则是个卑鄙小人,只懂得利用别人,对王语嫣的真情却全然不屑。这个奇女子最后识破了她表格虚伪的真面目,放下了这一厢情愿。

王语嫣、阿朱、阿紫,这三个女子坚强、勇敢、善良,其的精忠义骨却丝毫不比段誉、虚竹、乔峰差。合上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古男儿要自强,女儿也要自强!

关于《天龙八部》有趣的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龙八部》一书,意犹未尽,仿佛自己都沉浸在书里了!

天龙八部描写的场景凌乱而精彩,让人感慨万分!主要描写了乔峰【萧峰】、虚竹、段誉、三个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场群雄聚义、选举武林盟主的大战中,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乔氏夫妇是被他的亲生父亲萧远山杀害的,他当时力敌丐帮其他兄弟,原来是自己亲生父亲救了他!只见半空中一个人影闪出,从天上抛下一捆绳子,精准而紧紧地捆住乔峰,把他拎到了房顶上,飘飘而去……乔峰回忆起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伤!虚竹的父亲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恶人之一叶二娘!虚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亲被活活打昏,坐毙升天了,生母自杀,任凭虚竹医术再高,还是无力挽回结局!段誉的父亲是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萧峰投靠大辽国,辽国君主要伐宋朝,萧峰只得服从。最后,萧峰为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自己悲愤自杀!虚竹、段誉怎么救他大哥,萧峰还是死了。他一生做过无数好事,是个真君子,他威风凛凛的身影还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他是一个大英雄!

我时而想:为什么好汉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长久一世?那三个把兄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劫富济贫,帮助百姓,为天下老百姓之赞颂!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

希望你们在书店借阅或买下收藏这本书,你们一定会感慨万分,为好汉们打抱不平的!会一生都忘不了这本书!

关于《天龙八部》有趣的读后感(篇三)

《天龙八部》以结构精奇闻名于世,文字也很优美,小说通篇更像是一则寓言。 金庸先生说用“天龙八部”为名是为了象征一些现世人物。这类小说一般是浪漫色调很浓的,可《天龙八部》却给我以压抑,沉闷。

在读《天龙八部》时,我仿佛已回到了那个诸国纷争的年代,我的思想,情感完全沉浸其中了,依稀望见了捍勇的契丹铁骑正四处冲杀,日光照在长矛上发出耀眼光辉。我看见无数百姓在辽兵的蹂躏下碾转哀号,我也看见了大宋王朝在冲天的火焰中摇摇欲坠。在那样的时代之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宋辽之争,西夏,土蕃对大宋的觊觎,到后来崛起的金,蒙古的侵略,积弱儒仁的大宋朝廷受到极大冲击。于是保家卫国,驱除胡虏成了每个热血男儿的理想和目标。当时的思想与规范不能以今世的目光去衡量,对于凶狠残暴的侵略者,老百姓的敌视是很自然的,更何况契丹人令他们失去家园,亲友,面对侵略自己国家的强盗,有血性的人都不会容忍。

小说中的世界,是扭曲,变型,夸张的,也是黑沉沉地,如同一条碧波不起的大湖,湖面下却是暗流激涌。结构虽不及《射雕》的严谨,层次分明,却极尽变幻之能事。小说又写了一个虚竹,他的一生处处受人摆布,拜师,学武,连爱情也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身不由己,这是性格使然,毫无办法。虚竹非常想念那梦中女子,却不敢寻访,如不是银川公主问君三语,他们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乔峰,段誉,虚竹三兄弟的身世只有一个“孽”字可形容,南院大王,大理皇帝,西夏附马地位何等尊崇,可他们,可他们却都是无父无母的野孩子。在他们最痛苦,失落地时候,爱情无疑是他们的唯一支柱,人生七苦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倒也罢了。怨憎会(是不是怨憎会?我有点记不得了。)爱别离,求不得,乔峰身负血海深仇,“怨憎会”这苦他是摆拖不了的。虚竹与梦姑是“爱别离”,段誉是对王语嫣“求不得”。金庸先生一定不忍心三位主人公终日被痛苦缠绕吧,于是阿朱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使乔峰化解仇恨,梦姑在西 夏找到虚竹,王语嫣最终为段誉的真情感动。三位高贵,善良的女性,在他们最需要慰籍的时候,来到他们身边,以热爱治愈三人的创伤,这样的女子难道不可爱吗?而他们也以热爱报答了这份恩情,乔峰更是为之而死,这样的男子难道不可爱吗?

最后我要感谢金庸先生,是他创造了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此动人的故事。

天龙八部读后感2000字


天龙八部读后感2000字:

我们都无可避免的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洪流中沉浮,时间久了,就会被时代吞噬,我认为这是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区别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种吞噬的过程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伴随着痛苦,有时候痛得紧了,免不了要叫出声来,把这种叫声付诸文字,就是我们的推文了。

武侠小说众多,完整读完的只有两册: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

骨子里是个崇尚和平的人,对于各种反人体力学和物理学生物学的武功招式受制于有限的想象力,也难领悟其精妙之处,反而常常陷入思考的迷区。比如,独孤九剑破九招最后一招破气,是以有形破无形;而六脉神剑可将体内酒精顺着手指逼出体外,却是以无形迫有形。偶尔看到帖子探讨小说中武功杀伤力排名,也觉得这些人认真讨论的样子有趣。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段誉从大理古城到江南燕子坞,萧峰从东北莽原往河南少林,行迹跨江河湖海,越山川峰峦。读起来,有种跳出三界,游离九天的飘逸舒畅感。可我喜欢剥离了这些脑洞,剩下的,人的故事,若鹰啸空谷,音色难息,有孤绝立于山巅的壮阔感。我想,这就是侠义精神。

从起源来看,武侠小说起于明清时期,脱胎于仁义志士事迹,口口相传,是历经时间而演绎的传奇。侠之一字,渊源已久,追溯起来,可以到春秋时期的儒家。史记游侠列传,以孔子的徒弟原宪开篇。韩非子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将两者并而讥之,可见,儒侠不分家的,在中国文化里,浮浮浅浅数千余载。

侠者,论其义,往小了说,是朋友之义,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往大了说,是独行其德,不苟合于世。小说里,萧峰为属下,杏子林里以自戕代罚;为友,聚贤庄里以一敌百;为家,从雁门关到江南,而痛失所爱;为天下,剑指义兄止战数十余载;为兄长,自绝谢罪于关外。若说萧峰是武之侠的顶峰,那么战火下、残垣畔、荒野里西南联大的教师们,笔耕不辍教书育人,以无限钻研之精神对抗有限艰苦之环境,应是文侠之典范。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一期解说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道长严肃激动,平常踱着步子边走边聊,这时走着就停下了。说汉武帝问司马迁,李陵与你非亲非朋,为何?盖因天地有正气,有真理。儒与侠的内核,于文有刚毅之心,直言不讳真相与真理;于武有果敢之勇,拔剑而出践行信念与道义。

孔子为圣人,因其以一套远高于世的标准要求自己。穷达以时,达者,幸之,穷者,固也。有一个故事,孔子求仕不得,终于有了机会,他却因国君不能在父亡之后按规守礼而拒绝邀约。无论当下还是当时的环境,都显得过于迂腐不知变通。我们都知道位置越高能量越大,影响或能越深远,何不若曲线前进谋得高位后将其做为心中道义传播的手段。他说,不,有瑕疵一开始就错了。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我等平庸之人只能高山仰止。用看武侠的心情,虽心向往之,身不能往。回到当下,那么儒侠精神是否能给我们以力量和启迪。前两天看一篇文章,讲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即自我驱动,可以总结为因自身的追求或要求,可以自我推动前进,进而获取成就感。不被外物牵引,可以接受延时满足或不被满足。这又怎么不能说是侠之广义延伸呢?

曾国藩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说未来不迎,当前不杂,过往不恋。大白话说来,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但金钱奖惩名利,灯红影绿,曲赋乐舞。成功的标准简化成财务自由,时间的尺度急剧通胀,道路上人的偏差大于努力,快成了唯一要素。“结硬寨,打呆仗”又谈何容易。

我喜欢那些虽受困于外,仍坚守于内的人。认识一个人,他把过往以及正在经历的用简单的文字毫不掩饰的描述。一位朋友,在用个人的力量对抗群体的非理性,标榜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时代与生活赋予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强,都在,但在他们身上都慢了下来。

学心理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ABC理论,遇到的事,如何看待,以及随之产生的体验和情绪。C是结果,A不可控,B是唯一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步骤。更多的人选择调整B来引导C。可我相信,总有一些人用完整逻辑来恪守B并勇于接受C。

现在写文章总是烂尾,写着写着就开始不知所云,随心所欲。可能只有自己知道说了点什么。

要临时在上海待小段时间,住在闺蜜家,消解了一大半的陌生和不便。晚归的路上跟母亲通话,母亲问一切都好么。答都好着呢,父亲带着笑意说,要是不好也不好意思说吧。答,是呢是呢,怎么会好意思说。作者:红扑扑

天龙八部读后感4篇


天龙八部读后感(一)

(作者:邓雅文)

每个人都哭泣过,不论是豪迈悲壮的热泪,还是若隐若现的泪花,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天龙八部”俯瞰着大干世界,芸芸众生,看着每一颗泪珠,在脸颊上流淌。每个人的泪都不一样,因为它饱含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就像故事中的三个主角,他们在《天龙八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段誉的泪夹杂着年少轻狂时内心深处春情萌动的刹那芳华。没有风花雪夜,没有花前月下,只是酸甜的梦一场,在武林中的爱恨情仇中悄然而生。这也标志着当年自己阴阳差错的奇遇,更代表着自己迈入成熟的步伐。长大了,回首曾经的岁月,虽然觉得傻里傻气,可那真情的流露,更加熟悉了自己,铭记了青春。

虚竹的泪流淌着佛家的慈悲。一个在少林寺里默默无闻的小僧初涉江湖,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奔走四方的刺激,还让他懂得了人心的险恶,才真正明白自己该用什么眼光,什么心态面对这个风云莫测的世界,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敲着木鱼请求佛徂的庇佑。每一滴泪,都令自己变得坚强、变得坚毅。

萧峰的泪,蕴含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概。人在山顶处,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孤独。身为丐帮帮主,面对各种小人、各种陷阱、各种意外,身经百战的他也会不知所措,一辈子就困在了这个“仇”字里。为国家,为人民,为亲人兄弟,为做人的尊严一……

萧峰是一个英雄!他生前的最后一滴泪,是辛酸的。他欣喜自己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不白之冤终被洗脱;他悲痛的是自己曾经在身世的蒙蔽下为中原杀了不计其数的契丹人,到后来才知都是自己的同胞。萧峰无法忍受犯下的过错,尽管他拯救了苍生,感动了天下,可为了一个自己的“义”,萧峰毅然用冰冷的长矛刺进自己火热的胸膛。

这世上,需要一笔勾销的不是仇,是义!

三个人的故事成就了这部著作,三个人的泪化成了书的精华。它让我们摸透了人性、颖悟了社会。这世上,有些事被熟记,有些事,被铭记!

天龙八部读后感(二)

千里快哉风

周雪晴

读完小说,像看完一出戏。余音绕梁,好大一盘棋。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部金庸的小说。不论江湖是什么样子,这部书里所描绘的,就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江湖:快意和残忍。只浅浅读过一遍的我不敢对整部作品做什么草率的评价,就挑几处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评说。

我庆幸金庸没有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在闯荡江湖归辽去,致力于“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的典型。于萧峰而言,我看到的是领袖的气魄,和一个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愿意接受“乔帮主”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他平息内讧,威震八方。现实一点讲,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兼具胜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气度。重情义而不失威严,依法度而不伤和气,别看只是一个“草根式”的丐帮,这套精准的管理体系,放到今天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纯爷们儿。大概他平生动过唯一一次情就是对阿朱,以至于对阿朱的嘱托时时都挂念在心上。我一直不觉得阿紫有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我会对她恨之入骨。然而萧峰救了她帮了她,宠着她由着她。如果没有阿紫,萧峰的后半生也许不会那么惨,甚至他会不会以悲剧收场,都不好说。然而阿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记恨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萧峰必须要完成的承诺,是好汉的真性情的鲜活的载体。所以说,萧峰的形象是完整的,而且是伟大的。

真正的好汉不会因为见惯了血雨腥风就失去了内心深处的柔情,能成事者,一定能对苍生保留一颗悲悯之心。就像杀人不眨眼的萧峰,面对宋辽边境的惨状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难不死的段誉不论被逼到什么地步,杀了人都觉得昧了良心。无情,能让人爬上江湖的高点,却也更加容易跌入无底深渊。最后萧峰自杀了,我心里虽痛,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是这个汉子人生最好的归宿。他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从未认可他;他所期待的边疆的和平,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共产主义”。他的境界有点像曾经任何一个时代的天才——

看起来,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有着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一面,又或许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们超凡的智力,也剥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权力。与时代洪流的背离,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触碰到世界目力所及的尽头,他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光。他们所处的高度,亦给了他们无尽的孤独。(节选自观后感《左手灿烂,右手平凡》——《模仿游戏》致敬阿兰·图灵)

是现实把他逼上进退两难的绝路。当复仇结束,身世之谜解开,父亲皈依佛门,国仇家恨注定难以两全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空虚和迷茫的。如同用尽全身的力气为了一个目标放弃了一切,到头来发现这些放弃与付出是矛盾的,那种痛苦远大于复仇其本身的快感。江湖的残忍,也由此可见了。

我只是忽然想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用来概括他悲情之外的洒脱,是再好不过。

又说,江湖上的人不论性格如何,总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论是快意恩仇还是勾心斗角,你都会觉得,他们“本该如此”。不应该凭对一个人粗浅的认识就下定论,一如四大恶人没有谁是性本恶的。先入为主的论断,总是轻易地略过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也缺乏对一个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喜欢段誉的真诚和“傻气”,虽然他的主角光环的确是很刺眼,大难不死的金身和用不完的桃花运——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有理由的,都是他应得的。他没有富家公子的矫情,有的只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他好他恨不得把整颗心都挖出来送给他的真性情。他是一个被江湖养大的孩子,然而万幸的,是他没有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失去本心。

我痛心慕容最后的疯癫。我不觉得他复燕有什么错,虽然那不是正道,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义气”可讲,可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荒诞到可笑的梦想,对他来说可能是几代人的热望。他不配“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可我心疼的是他太执着,最后钻进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并一无所有。

这大概是他的选择和他的幸福。段誉也这么想。

在书里,喜欢的人有很多,讨厌的人有很多,憎恨的人有很多。我喜欢这样一个江湖,让人可以放宽了心去爱恨。我不喜欢把江湖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不是因为它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它本该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国,哪怕是全书终了,也在每个人的心里,留有完美的逗号,和独特的、待续的结局。

壮歌千里,待与君说。快意,江湖本色。

《天龙八部》读后感(三)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殊不知,初读那本书,我竟有些许的伤感:伤感萧峰与慕容复,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本书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龙八部》。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更多关于《天龙八部》的读后感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天龙八部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