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后感参考)。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当看完一本书籍或文章后,相信这些书籍也会让有些人感悟到不一样的思想。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参考),带给大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精选集,原名《旧事重提》。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讲儿时回忆的散文集,但是里面的故事新奇有趣,有悲有喜。

第一篇《狗·猫·鼠》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狗·猫·鼠》主要讲述了狗和猫之间的恩仇以及儿时鲁迅仇猫的原因。鲁迅儿时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对它宠爱有加。有一天,他没有见到平日里窜上窜下、活蹦乱跳的隐鼠,再三追问下,长妈妈告诉他,隐鼠被别人家的猫吃掉了。鲁迅生气地跑出家门,见猫就打,从此跟猫结下了仇恨。后来,鲁迅知道是长妈妈踢死了隐鼠,对猫的态度有所缓和,开始和平共处。这个敢爱敢恨的鲁迅让我很是喜爱。

这本文集里的很多回忆都跟传统节日有关,详细地描述了鲁迅故乡的风土民情,不停地调动着我的胃口。这一个个普通的回忆却并不普通,让我联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春节,我就跟鱼结下了“深仇大恨”。过年要吃团圆饭,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可我那次的团圆饭,真的是什么麻烦都“团圆”了。吃饭的时候,等爷爷奶奶动完筷子,我就像饿了十几天的狼,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鱼。过了一会儿,我突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许久,我说出三个字,“醋在哪?”全家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妈妈赶紧给我倒上一小碗醋,我咕嘟咕嘟全喝下去,却没有一点用。接着,我又吃了一大块馒头,却还是没有效果。由于一吃东西嗓子就疼,我的嘴被迫贴上了“封条”,直到初一拜完年才“解封”。

《朝花夕拾》勾触起我许多儿时的回忆,有悲欢也有喜乐。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勾起自己的美好回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延伸读

《朝花夕拾》(优质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生中他写过很多著名的作品。《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之一。朝花夕拾是作者写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回忆性散文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提供了一个关于风俗所适合人物美丑的价值观念。里面有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的描述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

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在槽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对童年生活描写的最为详细的,莫过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幽默充盈,妙趣横生。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里面有菜畦皂,皂荚树,桑葚,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有令蟋蟀等等,那里仿佛是他的整个世界。父亲还教他如何在雪地里捕鸟。但最终,作者还是要告别这些美好的事情,去三味书屋里念书,三位书屋的先生是极方正朴实博学的老人。在那里要认真学习,也可以在后园里玩。充满童趣,生气盎然。

当然在书中还有许多鲁迅其他的童年故事。鲁迅在这本书里还告诉我们,要珍惜童年时光,童年的时光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错过了才去后悔。读了这本书。我还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其实在那时候我也挺喜欢捉蚂蚱的。但是我不敢摸它,于是我就负责看动静,草坪里哪几根草晃动的比较厉害,瞬间又转移另外几根草上。那一定是一只蚂蚱在那里跳。于是我就大声呼喊着,让其他小伙伴们来抓,一小会儿满满可以抓够一大瓶,最后再把它们放生。尤其是在老家黄河大坝边,蚂蚱很多,每次都收获满满。

《朝花夕拾》里,鲁迅先生琐碎的童年回忆,既温馨又理性。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年代里不一样的童年。鲁迅先生的作品,也照亮了我前进的步伐。

读《朝花夕拾》有感(读后感范文)


【第1篇】

终于一口气读完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感受颇深。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心中便充满了疑问,“朝花”为什么要“夕拾”呢?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花儿”呢?读完全书,我心中便得到了答案。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描写得极为详尽,幽默充盈,妙趣横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的景象,也可以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第一所学校“三味书屋”里发生的故事。文章充满童趣,生气盎然,每一句话都留露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怀念师友的两篇文章。老师和朋友,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教给我们知识,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朋友,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好伙伴,是时时刻刻与你并肩前行的人,他们与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肩并肩、手牵手,一生一起走。

《五猖会》则着重描写了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临行父亲却让他背会书再去,以致于耽误了去看五猖会的故事。文章语气中充满了孩童的无奈。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对我有时严厉,有时宽容。当我做错了事时,他总是极其严厉,有时甚至勃然大怒,把我训斥一通。事后,他又会心平气和地给我讲道理,教育我。他这种“冷热交加”的教育方式,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教会了我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与非。

此外的每篇文章都很好,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总之,《朝花夕拾》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时事的评述,既有美丽的故事,又有鲜活的人物。读后使人既能产生共鸣,又能得到深刻的感悟和道理。

正因为是旧事重提,说明所记述的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考验,作者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深化了,对现实仍有重要的借鉴或启示,理应更引发人们的思考和重视。

也许,这就是“朝花”“夕拾”的原因吧。

【第2篇】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第3篇】

匆匆而过的童年,如清晨开放的鲜花,艳丽芬芳;傍晚采摘时,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分风韵。微风吹过,吹来了花香,亦吹来了回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其中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的一篇文章为《五猖会》。在作者心里,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作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可就在这时,作者的父亲给他当头浇上了一盆冷水——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大家都在等着、盼着,终于,作者梦一般的背完了枯燥无味的《鉴略》,然而太阳早已照耀到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温暖作者失落的内心。小亭中的风景,坛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作者而言似乎都没什么意思。时光渐渐流逝,这次经历早就沉淀在了时光的流里,可父亲让作者背书时的情形还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玩性给予无情的打击,甚至让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只剩下单调的黑白色.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狠狠的批判了它的危害。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反省自己,“朝花夕拾”过后,把握现在,让教育充满阳光,让如花般的童年撒满欢笑!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中年以后回忆年少往事而写下的一本散文集。抛开鲁迅先生的种种头衔和光环,走进鲁迅先生的世界,你会发现,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曾是一个顽皮的小孩,都拥有一个五彩的童年,也都拥有最质朴的爱。

在整本书中,最能引发我共鸣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儿时的游戏写起,再到后来的读书学习,都与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无异,容易产生共鸣。曾经,我们也都还是在草坪、田野之间打闹的孩童,却在七岁那年,背上书包,走进学校,去学习知识。学习生活虽然将我们框进去学校中,有时会有些乏味,但是,学习知识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开阔眼界,也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童年的方式一模不一样,又都能从彼此身上看见曾经自己的影子。

还有《阿长和山海经》一文,令我最为难忘。全文通过作者与女仆阿长之间一件关于《山海经》的小事展开描写。当没有文化、粗俗的长妈妈为作者买来一本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我突然发现其实爱很简单。爱就是小事的细节,虽然不惊天动地,却是最纯净质朴的情感。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带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他。内容并非深奥难懂,反而十分平易近人,也借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以及旧时孝道的虚伪。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带露,香气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这本书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这些散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还有长妈妈讲的传说与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树上的蝉蜕,花坛上的腊梅花。这一切都令作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三味书屋的索然无味与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的些许天真浪漫。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面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有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令人十分亲切。

《朝花夕拾》读后感五篇感悟


《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最近,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让我颇受感慨。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让我们看到一个格外真实的鲁迅。看到他童年的故事,感受到他的彷徨和犹豫,体会到他内心温柔和坚强的一面。

就说《二十四孝图》里面的故事,似乎谁都知道的,但要做到“孝”,让鲁迅先生觉得痴心妄想,并对做孝子的计划,也完全绝望了。如故事“陆绩怀桔”,只要像陆绩一样,有人请吃饭,临走时怀揣几个桔子,问缘由,便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母。”于是就成了孝子了。还有“哭竹生笋”,也是因母所爱,大冬天便去竹林里大哭一场,居然把竹笋感动的从地底下冒了出来。鲁迅就怕自己的精诚未必会这样的感天动地。所以这些歪曲了自然规律、违背科学观念,你会相信吗?

《二十四孝图》教给孩子的是封建的愚孝;突然叫人背书的父亲代表的是封建的教育方法;害了父亲性命的中医体现的是封建的迷信思想;长妈妈的人生里隐约是封建社会的压迫……这些鲁迅不赞同不理解,在温暖的回忆中,不加回避的出现在脑海中,并真诚的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让我们了解到真实的一面。

我们的童年也渐行渐远,留下的也是一个美丽的回忆。(张煜欣)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先生的杂文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富,而且显示了鲁迅先生关心民族兴亡的一面。

文中写到:“我常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是啊,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是有哭也有笑,但都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童年渐行渐远。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猫之秉性的人性,他们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会无限放大,以此打击别人。这种人心胸狭小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不能作为民族和国家的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抛弃这种负能量、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所以说鲁迅的思想是深刻的,他是我们成长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认识复杂社会的望远镜。《父亲的病》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范爱农》回忆和悼念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总体来说《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先生少年时代和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示当时的世态人情、社会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我们也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练习,勤思考、勤比较。运用智慧的眼睛发现更多真善美,也要明确识别哪些负能量因素,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不糊涂的新时代合格青年。(卢泽云)

《朝花夕拾》读后感3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回忆儿童时期发生的一些故事的书。也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般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并从许多方面去批判旧时社会,也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和体验的文字。

《父亲的病》主要写了鲁迅的父亲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叫了两个“神医”,不断的给父亲抓一些奇怪的药,可是鲁迅父亲最后还是死了。讽刺了旧时医生的作为:本来就知道是不治之病,又向鲁迅父亲索要钱财的不良现象。

《五倡会》主要写了鲁迅想看“五倡会”,于是全家将东西全给收拾好了,准备要出发的时候,“父亲”来了,让鲁迅背书,背不完不许去,于是鲁迅背了好长时间,最后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后,父亲允许去了,但是鲁迅已经对“五倡会”完全没有刚才那些兴致,这篇文章又讽刺了古代父母毁灭孩子兴趣的现象。

还好,我的父母不是这样摧残我的,他们尊重我、保护我、爱护我,并培养我的各种兴趣爱好:如跆拳道、书法、绘画、折纸,还有做各种家务。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我觉得如此幸福!还有,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如此幸福!(王贝帆)

《朝花夕拾》读后感4

读《朝花夕拾》,我受益匪浅。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非常非常讨厌猫,因为猫总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实际上鲁迅是讨厌那些当时欺压百姓、做坏事的人,也就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的人。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写了平时与长妈妈(鲁迅幼时的保姆)朝夕相处的日子,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爱唠叨等,写出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怀念和长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鲁迅经常读古代二十四孝子故事的书,其故事主要宣扬二十四孝子的孝道,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庙会,是鲁迅心中盼望的一个节日,但是那一天他却被父亲强迫读书,这是封建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压制。《百草园》写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表达了鲁迅渴望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读完这本书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点亮心中的那盏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公理心的人,不要以大欺小;对待亲人要孝顺尊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劳逸结合,最后学习鲁迅先生所崇尚的感恩之情,要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同时到达理想的彼岸。(张思博)

《朝花夕拾》读后感5

一朵朵花瓣,一缕缕香气,组成了一座花园,它就是《朝花夕拾》;一次幻灯片事件,使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重拾儿拾记忆,他是鲁迅。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就是捉了苍蝇蚂蚊,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阅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候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读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家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采摘野花野果,与昆虫为伴,与玩伴一起铺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为非常害怕百草园的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老师读书入了神,学生们便干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正在聚精会神的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浪漫,令人回味。真不懂自己为何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自己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天性。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里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纷纷扰扰的生活之中度过。但我自己认为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会做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忧心,忍俊不禁。自己的童年也许正是因为和幼年鲁迅有这许多的相似之处,才使我在读过他的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童年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那些散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味一下那个年代的童年,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让我们一同拾起鲁迅先生记忆中的花瓣,了解旧中国的弊端,并为了让中国更加强大而奋斗。(付子健)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

一,《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算清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玩了很久之后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深夜嗷叫,令人心烦;第四,他吃了“我”小时候最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明了并非猫所害,但“我”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的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的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

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参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