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这样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很少读传记或者小说,昨天看到《浮生六记》的封面——群山环绕,白云悠悠,顿觉优雅淡然,宛如世外桃源,似乎可以让我暂时脱离这凡尘俗世,寻找到一方净土。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m.dhb100.com/

于是开了盏灯,读到停不下来。

01

沈复无疑是幸福的,他放浪形骸,自由不羁,骨子里特别爱游山玩水,不太被凡尘俗世所扰,即使没钱依然要快意生活,邀请一众好友饮酒作画。

那个年代车马如此之慢,他居然都能走遍很多地方,看遍世间无数美景;且娶得贤妻,志同道合,即使被公婆冤枉赶出家门无钱治病,典当首饰也要供老公与朋友饮酒玩乐,从未埋怨过他半分;虽然弟弟无情倾吞全部家产,但还有不少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出手相助,也算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

但最终因为他的无能和懦弱,妻离子散,儿子夭折,老婆病逝,父亲遗产也被弟弟抢夺一空。

人生,很美好,却也很坎坷艰难。

除非有人永远罩着你,护你周全,不然如果不早做打算,积累生存必须的钱财或者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终究会被现实拖垮,凄惨了结余生。

成年后,所有的天真,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如果能保证这个人一直存在,你可以永远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用担心材米油盐,不用考虑买房买车,可以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资本够,无所畏惧。

可是普通老百姓哪会这么幸运,即使父辈有一定资产,放在现在,通货膨胀这么严重,各种物价水涨船高,不管是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教育成本还是医疗成本,哪一项不是特别昂贵,再怎么余粮丰富也经不住下一代坐吃山空啊。

如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争夺财产,可能更吃不了几年安心饭。

芸作为老婆,真的是特别贤惠,没得说。不仅对无能的老公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还亲自张罗帮老公纳妾!娶妻如此,可能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吧。

02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人需要吃饭,会生病,需要钱!

一味的袒护和体贴如果能换来老公的觉醒和发奋图强自然最好,但是人不经历巨大变动是很难改变的。

她给了沈复一个永远的温柔乡,虽然沈复后来也知道节俭,知道要赚钱,但是一来太晚了,到了那个年纪,错过了很多机会,再想翻盘就很难了;二来,他的改变也只是被动改变,并不是自己主动思考,发奋精进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改观。

芸死后,沈复跟着琢堂做事,在闲暇时间依然想的是哪里有快活的景致,哪里可以愉快的玩耍,却从来不记得母亲还等着他匡扶家业。

利用闲暇时间,去做点生意,赚点钱,多找些出路,不好吗?

活到四十多岁,依然没有搞清楚钱的重要性!也没搞清楚作为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不是因为没钱,又怎么会妻离子散?儿子如果能一直在身边,夭折的概率是不是会小很多?如果儿子一直在身边读书,是不是可能会有另一番天地?如果有钱,直接搬出去住,不听那些闲言碎语,不用舟车劳顿逃到朋友家,一家人在一起心情愉悦,老婆是不是可能多活几年?女儿是不是可以嫁的更好?

由于书卷残缺,后面沈复的人生究竟如何,没人知道。不知他是否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作为丈夫的责任,作为爸爸的担当。

03

人生不仅仅有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关卡磨难。而人生绝大部分的关卡磨难,都可以用钱解决。想要绝对的快意生活,前提一定是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否则就是自私无能,最终只有让最亲的人买单,而这些买单的代价往往比较大。

享受生活没有问题,但是也千万不要忘记了,钱也特别特别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比快活更重要!钱,才是根生立命之本!

当然,我无意批判,毕竟一来我没有资格,二来他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确实能给后人很多借鉴参考,也算是公德一件!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过于《芙蓉女儿诔》所言:“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然而,这个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当然也就不会有完美的产物,所谓的十全十美,只是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罢了。

大体而言,世间有两种女子,一种是初见时美貌惊人,风情万种,相处久了才发现艳而不丽,丽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种是初见时相貌平平,相处久了却发现举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颦一笑正显风韵,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品读。她,无疑属于后者。

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具兰花的清新淡雅;她,没有桃花的美艳逼人,却具梅花的清纯彻骨。她,静默时,如一朵睡莲;行动处,似款款和风。她,垂泪时,梨花带雨;她,欢笑时,玉珠落盘。

她,对自己,毫不宽恕;她,对别人,宽容大度。她,慕富贵,但不苛求;她,憎贫贱,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时依然有闲情雅趣,有浓情蜜意;她,“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在宽裕时不改淡雅如兰,虚怀若谷。

她,可爱,既不因为美貌;她,可贵,也不因为贤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泪兼有,简约处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给人以纯洁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让人有缠绵悱恻之意。她,恼而不怒,有似月闭微明;她,柔而不娇,恰如花开含笑。

她,多情只为真情;她,大爱只因真爱。她,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岁月的郁结;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给世间最美的侧影。她,轻如风,淡若云;她,柔似水,洁比玉。

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她,脱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注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难为伤身伤心,事事顺遂又伤情伤意。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漂泊,遇到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因其中两记佚失,实则只有四记。而四记之中,一记谈游历,一记谈愁苦,最可爱之处莫过于它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记,偏偏两记中都多有关于沈复的妻子陈芸的记载。陈芸是一个颇有情趣颇为可爱的女子,才思奇特、构想妙趣,能用虫子做盆景,能做鲜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帘代栏杆,可算得上是心灵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www.dhb100.com/

然而,这样可爱的女子,最终却穷困愁苦离世。读至坎坷记愁一章,作为一个女子也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媳妇,我其实是愤怒的。陈芸所有的奇趣与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复在相处的过程中虽然与陈芸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却不仅仅只有风花雪月闲情记趣。作为沈复,标榜雅趣却对家庭、对家人逃避责任自私自利,可谓是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尔不群实则以雅趣为皮以自私为骨,可谓是“陷阱”。

沈复生于“衣冠之家”,居于“沧浪亭畔”可算中产,然而到后期甚至穷困潦倒挨饿受冻于途中。沈复这样解释原因:“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挥金如土”将责任直接撇给了自己的父亲。说自己“偶有需用,不免典质”“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可是,沈复做了什么呢,工作之余“游河观妓”“费百余金”。筹钱路上,“沽酒御寒”“囊为之罄”。陈芸病后,汤药费用捉襟见肘,带病绣心经,沈复却押妓沽酒,真真是俭省的典范。为人子,沈复将不善生计经营的帽子甩给了父亲,将冷酷武断冤枉陈芸的帽子甩给了母亲,为人夫沈复挥金如土负心薄幸家有娇妻肖想纳妾,为人父沈复将子女安排尽数托于父亲,只顾叮嘱儿子“重振家声,全望汝也”,是不是像极了自己不努力却逼迫儿女努力的焦虑家长?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记》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说,陈芸的离世是因为“恩爱夫妻不到头”怎不想想古往今来多少夫妻恩爱一生?若无憨园之事,若无沈父纳妾之事,若无沈复借贷之事,陈芸不见得离世那么早。同样的,如果沈复对子女多费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导,完全可以耕读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贾学徒,青君也不必做童养媳。沈复可算是凭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园之事,他知晓且纵容,纳妾之事,是他委托陈芸一手料理,借贷之事,是他轻信小人担保债务。归根到底,所有的错都来自沈复,更准确一些则是来自他的自私,只顾自己游乐赏玩,不顾妻子儿女。动物尚且知晓,将食物带回巢中给配偶儿女食用,可沈复一直想的却都是文人雅士寻欢作乐,赤裸裸的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之上,将家人花销让渡给他自己。

所谓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归根到底终究要落实到一饭一蔬之上,要落实到吃饭睡觉之上,若是无餐无床,饮风喝露天盖地铺的真情,是凭口灿莲花来证明和表达的吗?某些文人的爱,真是容易得很。沈复在陈芸死前说起元稹的诗,表达自己的忠贞。讽刺的却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反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是大唐第一渣男,一个是清代难得的白莲花,真真是隔着时空飘满了绿茶的芬芳。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多年前看《浮生六记》,到芸娘病故就没再看下去,近日又重读了一遍。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沈复的夫人陈芸占据了《浮生六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林语堂先生曾赞誉芸娘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我却不能认同。

芸娘身上具备许多惹人喜爱的特质。她温婉持家。芸娘自幼丧父,靠着做女工补贴家用、供养弟弟读书;她喜欢吃腐乳,认为腐乳的好处是便宜且又下粥下饭,自小家贫吃惯了,婚后不敢忘本,依然保持;小叔子娶媳妇下彩礼时缺了珠花,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彩礼里的珠花呈给婆婆。

她富于巧思。虽然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芸娘性格却并不压抑古板,她总能在生活的细节琐事上创新,别有一番滋味。比如,提出了在盆景中加入昆虫“标本”的想法,敢于女扮男装随丈夫一同参加庙会,能够想到雇馄饨担子为郊游赏花会热饭温酒。

她略通诗文。在沈复笔下,芸娘是个自学认字的才女。她能与丈夫在闺房中谈诗论书、品月评花、行令饮酒,甚至能够参与到丈夫与友人的诗会当中。这恐怕是沈复最欣赏芸娘的一点。而且芸娘聪慧,不谈仕途八股,她不会像宝钗规劝宝玉般,触了丈夫的逆鳞。

芸娘大度,可我却不能说这是她招人喜欢的特质。

从献出自己彩礼中的珠花一事就可以窥见芸娘的大度,而后,竟要为丈夫觅寻又美又有韵味的妾室,这种大度似乎已经超越了人之常情。或许在封建礼教的耳濡目染下,主动为丈夫纳妾是身为妻子无上的美德,芸娘以妇人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着自己?或许她正好也需要一个闺中良伴一起消遣丈夫远行时的漫漫长夜?或许是为了满足丈夫作为男人的虚荣心?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始终无法理解,一个女子怎能真心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丈夫的爱?像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中虞姬的思虑才是正常的吧:“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男女之爱,本就该是自私的呀。

更令人费解的是,芸娘竟然相中一个妓女为丈夫的妾室人选,并与其结拜了姐妹,亲事未能成功,这是后话了。我想当时的诗书之家是不能接受妓女的吧?芸娘的做法明显失了分寸。后来为了孝敬公公,瞒着婆婆给公公找妾室;为了挽回婆婆的喜爱,又试图欺瞒公公将妾室打发回家。这一列做法更是没有分寸感,以至于在翁姑面前双双失了信任与宠爱。

芸娘是个很好的精神伴侣,却不是一个好的生活伴侣。在家境殷实、有父母庇佑的时候,沈复荒唐,不能居安思危、为小家庭的未来谋划,只知纵情诗文山水,导致被父母厌弃后生活入不敷出,芸娘在病榻上潦倒辞世。在这段夫妻关系中,芸娘过于通情达理,对丈夫无限包容,在家道中落时也心甘情愿地拔钗沽酒。造成这种结局,芸娘恐怕也要担个不懂得劝谏的责任。

芸娘可爱亦可悲,只愿来生的芸娘能爱自己多一点。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摘抄


我问“怎么说呢”?。芸曰:“他不是《琵琶行》的作者吗?”我笑曰:“这也奇怪了,你太白是你的知己,白乐天是你的启蒙师,我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卿与“白”字是何等有缘啊”。芸笑着说:“与白字有缘,将来恐怕白(通别,吴语白别同音)字连篇啊”我们便互相大笑起来。我说:“卿既然知道诗,也应该知道赋的可取可弃之处吧?”

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识浅薄,不能理解。就汉、晋代人来说,调高语炼,好像觉得司马相如为最好”。我戏说“当日卓文君之所以嫁给司马相如,也许不在司马相如的琴声而在司马相如的赋上了?”我们两人又大笑方休。

我性格爽直。落拓不羁;芸则腐儒,拘束多礼。我偶尔为她披衣整袖,她必连声道“得罪了”;或者有时为她递个手巾或者扇子,她必起身来接。我开始讨厌她这样做,说:“卿想用礼节来束缚我,你没听说过“礼多必诈”吗?(诈,虚假)芸红着脸反问我:“对你恭敬有礼,为什么说我虚假”?我说:“恭敬在心,不在虚礼”。

芸说:“至亲莫若父母,对父母难道可以恭敬在心而外肆狂放?”我心里有愧,说“我前面说的话都是开玩笑呢”。芸曰:“世间多少夫妻反目都是由开玩笑而引起的,以后不许冤枉我了,令我郁闷而死”。我将芸挽之入怀,抚慰她。她才解颜为笑。从此以后,“岂敢”“得罪”竟成了我们倆的常用语气助词了。

沈复《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00字


“事如春梦了无痕”,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竟有许多感动,感动沈复与陈芸的爱情,羡慕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倾心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仰望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六卷缺失了两卷,剩下的四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却又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盎然,意兴飞逸。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两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十三岁时沈复第一次见到芸娘,两小无猜。脱金为约,她成了他的未婚妻,这是一开始的故事。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久存,他们约定的太早,难免过早散场。洞房花烛夜,两人比肩调笑,共论《西厢》。此夜春心动一处,不知今夕是何夕。这样像是密友重逢的爱情,这样互为心动的爱情,多少痴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读后感他们本来就是有缘的。陈芸以白乐天为启蒙师,幼诵读《琵琶行》而识字,以李太白为知己,爱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他们是如此般配的两个人。沧浪亭爱莲居里谈诗论赋,细说相如。他爱她鬓边浓香扑鼻的茉莉花香,爱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陈芸在沈母大寿上听到《惨别》等剧时的不忍,沈复看在眼里;陈芸对王二姑折花的调笑,沈复记在心上。启堂弟妇催妆缺珠花的时候,陈芸把自己的给了她,她不以这些在别人眼里送出便是可惜的东西为贵,却偏偏珍惜些破书残画,悉心装订,竭力搜集,她爱的他也爱。

然而结局总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后也没给沈复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复还不能给陈芸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债,竟至于被赶出家门。幸有友人收留,却终将疲于生计。布衣蔬食已是向往,家破人亡终成现实。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水晶,他们自己也像。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每个人都没办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文人们想要仕途的时候,仕途不顺;人们想要安居乐业的时候,流离失所;他们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时候,偏偏妻离子散。

尘世中的我们大都渴望着完美,完美的恋人,完美的爱情,完美的人生。可惜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情。当爱情来的时候去爱,当苦难来的时候去承受,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些意外等着你,既然无法预测,不如真诚接受。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00字


一个落魄文人的精彩自述,一段恩爱夫妻的动人故事,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无数读者的青睐,甚至赢得了“小红楼梦”的美誉。

《浮生六记》为何如此受欢迎?首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和作者沈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其次,清新、隽永的文笔,也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我最爱读的是前两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虽然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在沈复的笔下,却又是如此妙趣横生、清雅脱俗。阅读这些文字,我的心中充满着喜悦之情,这样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沈复夫妻之间两情相悦而又意趣相投,更令人羡慕不已。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沈复的家庭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在“坎坷记愁”中,我们才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由小康而沦为赤贫的过程。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偏偏都降临到他的身上。这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

无论是在作者生活的清代,还是在当今的社会,沈复都只能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事业上一事无成,与原生家庭矛盾激化,生活中常常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需要友人接济方可勉强度日。就是这样一个失意者,却并没有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反将清贫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是他的达观与从容,帮助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丰富的内涵,高雅的品味,广泛的爱好,将他从眼前的困境中抽离出来。他的文字,精致、简约、生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其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于园林设计、花卉栽培可称得上行家里手。他还是一位画家,曾开过书画店,并借以谋生。可见其绘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他在“浪游记快”中写道:“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即使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能做到这样,也属不易。更难得的是他对各处风景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愿人云亦云。寄情山水,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陶冶性情。让他原本不羁的性格变得更加洒脱、奔放。

仅从种种遭遇来看,沈复是不幸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他又是非常幸运的。他有幸遇到了人生最好的知己与伴侣——芸娘,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有了对方的陪伴,清苦的生活也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他留下的这些文字,跨越遥远的时空,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如果他泉下有知,也会颇感欣慰吧。

人生的幸与不幸,有时还真的很难说呢!

喜欢《《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浮生六记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