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读后感(优质范文)。

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优质的读后感应该是什么样子?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读后感(优质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几个主题。第一个是个人成长,第二个是家庭生活,第三个是心理健康,第四个是人际关系。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www.dhb100.com/

其实这是一本类似自传式的书,讲的是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是如何通过自学,考上大学,获得世界顶级大学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这个故事离奇之处在于,这听起来像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关键是这个女孩子所在的家庭,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家庭。

她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宗教分子,也许有精神分裂,相信世界末日的说法,会在家里储存很多末日来临需要用到的物资。他主张在家里教学,不让他的孩子们去正规学校接受教育。他每天除了自己辛勤劳作之外,也让他的孩子们跟着在废料厂工作。

他的儿子,也和他一样偏执,暴躁。会打骂这本书的作者塔拉。他用语言责骂自己的亲妹妹,说她是妓女,还会用手抓住她的头发,把她的头按在马桶里。

母亲,是个对父亲言听计从的好妻子,她从来都是站在父亲的身边支持他。即使是被暴打了,也是忍气吞声。因为受了太多的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偏头痛一直困扰着这个可怜的女人。

最奇怪的是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远离人群,拒绝政府帮助,抵制医院,生病了也采用自然疗法,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在这样的生活方式里,塔拉从未怀疑过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是让人不舒服的。她都是在默默地承受着。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哥哥泰勒通过自己的自学,成功地被杨明翰大学录取,走出了大山,给她带来了新的启示。这意味着另外一种可能。

塔拉也开始自学,从十几岁才开始学别人几岁就知道的知识,还是在做完一天的工作的晚上才有时间。从一点点,非常吃力的开始,到后面终于有了一天,觉得几何图形没有那么地难懂,她花费了不少力气。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行动上的弱夫,满脑子都是自大的幻想,却没有用实际的行为去付之实践。所以,在看到塔拉自己熬夜看书那一段,确实感到了羞愧。有的人,即使是生活在了泥坑一样的环境,也能把自己的生命展示成盛开的花朵。

从现在开始,去承认,去接受,去直面,去克服,去超越,然后去往更远的精彩世界。

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很久了,前两天收拾书架,随手拿起来翻阅,跟着塔拉的文字,一看竟放不下来。读一本连书名都记不全的书,我竟然惊喜连连收获颇丰。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www.dhb100.com/

读完后,久久不能平息,除了惊喜更多的是震撼。震惊这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关于父母和七个孩子的家庭故事,怎么会有如此喜怒无常、自以为是、不顾儿女生命、甚至骂女儿是妓女的躁郁症父亲?怎么会有既会拿生命去救塔拉又会把塔拉的头按到马桶里的哥哥?怎么会有闭目塞听、不帮助自己女儿的母亲?更震撼是她竟然能存活下来,并且在17岁前从未上过学的情况下拿到剑桥的博士学位。怎么做到的呢?现在我正在读着她的第一本自传。太不可思议。

每当看到一幕幕塔拉被伤害的场景,心都是跟着她一起疼痛。在16岁的时候塔拉终于学会了逃离,逃离到真正属于她的地方。会有人认识她,了解她,赞美她,认同她。当看到斯塔伯格教授说“你是块‘纯金”’;克里教授说“决定你是谁的最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的时候,我的眼睛里流出了感动和欣喜的泪水,终于有人站在塔拉身边鼓舞她,终于有人赏识她的才华。再也不用被父亲推向大剪刀刀刃,再也不用被肖恩哥哥拽着头发在停车场里拖,再也不用待在散发腐烂味道的家里了。

教育让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校门的大山孩子,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让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就像塔拉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说到:“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我们生活在知识共享的和平年代,又是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很多时候,好的坏的信息同时扑面而来难以辨析,带给我们的愉悦也是转瞬即逝。有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心里空空的,是不是会一而再的否定自己?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真正能够沉淀下来,使得自己的人生充实的方式呢?我目前能找到让我心不慌的可能就是读书。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才会安心。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剑桥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古老而美丽。只有我变了。我不再是一名游客,不再是一个客人。我成了大学的一员。门上写着我的名字。”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写着我们名字的门。

“决定你是谁的最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这本书是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也是真实的故事。塔拉出生在山村,父亲患有抑郁狂躁症,母亲对父亲唯命是从,17岁前的塔拉,在家中接受着不能去上学,生病了也不能去看医生的反现代化思想,要将父亲当成上帝一样崇拜,不仅如此,塔拉还有一位以“爱”为名的常常家庭暴力的魔鬼哥哥,每天承受父母哥哥的洗脑,用爱的名义捆绑欺骗着家人。扭曲的家庭一次次扑灭她心中不断燃起的火花,好在哥哥泰勒对塔拉的鼓励改变了她的命运,顺利自学考入杨百纳大学,并最终成了博士。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揪心烦躁,但当塔拉真正拯救自己的灵魂后,我又去想到底是什么引起我非常强烈的精神共鸣。我不认为是极端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也不是当代许多人讨论的女权主义。而是在极端封闭的家庭中,塔拉对过去17年的价值观与自己视角下了解的世界和自我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去重新塑造自己。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比如母亲总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学业有成但不想他可能只心心念念外面的足球场,或是家庭给与童年的创伤案例也是有许多的。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有机会受教育,用自己的知识,眼睛,内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人认为是教育塑造了塔拉,但也不全是。教育给我们的力量就是帮你更好的认识你自己,去成为你自己。而对于原生家庭,在接受自己的新改变的同时,尽力引导原生家庭走向更好的未来。塔拉正是自省中改变自己,否定了从前的信仰,塑造了现在的塔拉。即使痛苦的生活推着她坚韧,冲突的世界观让她纠结、不平凡的经历却成为她思考问题时独特的视角。

在此次疫情中,这本书更加强了我情绪上的共鸣,作为一名成年的学生,有时沉迷手机,有时蒙头大睡,待光阴流逝,又懊恼自己为何这样度过时间。即使有了改变的想法,却也不能做出改变的决心。是塔拉的一步步改变,让我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勇敢的接纳曾经的自己,寻找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前进。

这个世界给与我们太多美丽的诱惑,以至于我们不断的摇摆。在诱惑与进步的选择上矛盾,何不学习塔拉,释放自己,像鸟儿一样飞去向往的那座山。(黄冬霞)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800字阅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教师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没有像其他励志类故事那样感动,而是给人更多的深思和对作者塔拉的同情和理解。当时买这个书一是网上的推荐,二是被这个封面所吸引,所以就很想读读这个故事。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www.dhb100.com

这个故事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震撼,没想到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还有像作者父亲这样偏执和奇葩的人,一直深信上学是政府对孩子的洗脑、是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在书中的前半部分作者一直都在讲述她17岁之前的原生态家庭,其中一段描述令人唏嘘:“我只有七岁,但我懂的相比其他任何事,最令我们家与众不同的是这个事实,我们不去上学。爸爸担心政府会强制我们去上学,但并没有,因为政府压根儿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家有七个孩子,其中四个没有出生证明,我们没有医疗记录,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里出生的,从未去医院看过医生或护士,我们没有入学记录,因为我们从未踏进教室一步。”原生态家庭是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个词语,对于原生态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正面积极的教育、理念以及认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书的后半段讲述了作者在哥哥的鼓励下自学完成美国会考并进入大学深造的故事。正如书的名字写的那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摆脱原来对父母的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自我怀疑的自己,逃离大山去往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去学习、去了解新的事物。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加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教育不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这本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阅读这本书也能深刻的体会到作者颠簸曲折的人生,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鼓舞,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原生态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是无法剔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教育就是这改变的最好良药。(陈晓姣)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笔记范文


花了一个月,利用碎片时间读了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它是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上市第一周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这本书的原名是《Educated》,中文版被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名给我的感觉很文艺,像一本小说。译名出自《圣经》,本身就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选择这样一个名字,或许就是真正意义上,跟过去自己的一种和解,像飞鸟一样,飞出困难重重的牢笼,奔向自己的新山林。

曾经看到一句心理学的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不好的家庭里,对他带来的伤害将会是一生都难以弥合的。1986年的塔拉出生于一个不相信政府、学校、医院、而是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的摩门教家庭。摩门教的教义与美国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主流价值观相反,塔拉的父亲比一般的摩门教徒更极端偏执。

我一直不理解,这个家庭如此糟糕,她为什么不干脆放弃和远离呢?深入阅读下去,才隐约明白,她无法割舍的家庭,是她最初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生活的地方,是她迈向新的世界的起点。在没有找到自己的栖息地之前,她无处可去。鸟儿飞得再高再远,总要有一块歇脚的地方。她在书中描述的那些被哥哥家暴的事件,不是为了指责和批判,而是在直面伤痛和羞耻、愤怒和怨恨。教育让她拥有了深入反思和剖析的能力,直到她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以后,她才不再为往日的冤屈耿耿于怀,不再对自身的不幸感到恐惧,她终于学会为了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塔拉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所受的教育让她获得了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使她的思想得到拓展,同理心得到深化,视野得以开阔。在如候鸟般来回逡巡以后,她越过了那座塑造她的高山,在经历万水千山以后,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山峰。

“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塔拉接受访谈时谈到关于“教育”的意义。真正让塔拉骄傲和强调的教育,不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的教育头衔,而是她不断打碎和重塑自我的过程。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大山里的女孩如何走出来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如何自我成长的故事,以及教育真正的意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笔记


这本书应该是看过所有的书中让我最震惊,感受最深的书了。书的英文名是《Educated》意思是教育,但是中文名翻译为《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我觉得更是切贴。

不让孩子上学,认为那是政府对他们的毒害。

不让家人去医院,觉得那是对上帝的背叛。

孩子受伤,父亲却无动于衷,认为那是上帝的安排,或者说对人类的考验。

哥哥对妹妹的伤害,父母无动于衷,哥哥对峙,父母说那是她的幻想,甚至向所有的亲戚说自己的女儿被魔鬼附身。

总是时刻准备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囤汽油,囤食物,到最后造了一个巨大的防空洞!

相信千年虫会在1999年最后一天会发生,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让我想到了邪教。多么的可怕,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其他人都觉得他们是怪胎,可是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上面的一系列的事件全是出于一个父亲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对家庭的迫害。很难想象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是如何面对这些。这样的家庭环境就像一个穹顶一样罩在头顶,要冲破这个穹顶是何其艰难。更何况在他想要去冲破这个穹顶的时候还要受到家人的一再的阻挠。冲破这个穹顶的唯一方式就是接受教育,接受教育了解更多的可能性,去评判父亲曾经说过的话,讲过的事。突然发现一切曾经理所当然,千真万确的事情变的不那么确信了。一次次的挑战自己:接受学校的教育,去医院看病,接受抗生素,了解历史的真相,接受可以穿漏肩的衣服,接受礼拜日买东西.....,最终他冲破了这层穹顶,完成了人生的脱变。但是她努力得到的东西,让她慢慢的远离原生的家庭,这样的情况在当她的爸爸让她和她的哥哥对峙的那一刻完全的脱离,她希望有温暖的家,可是这个家却不能和现代的教育融合。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教育,形成了最终的脱变,她不再受家里思想的影响,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现代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都是从家庭开始的,我们的孩子相对塔拉是幸福的,我们虽然不像塔拉的父母那般执拗,但是在生活中是否也时不时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呢?也许我们应该让孩子更多的接触社会,扩展自己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再一味的只是听父母的一面之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范文)


无比震撼的一本书,读到的是不可思议的现实。关于偏执的宗教信仰,关于暴力与控制,关于一个女孩的魔幻成长。书里写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读起来却像是上个世纪的,不送孩子读书,生病自己在家治疗,一切灾难都是上帝旨意,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上帝安排。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www.dhb100.com

作者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偏执、狂躁、控制欲强、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摩门教徒,政府、医院都在引诱人走向邪恶,因此拒绝送孩子读书,生病绝不去医院。他虔诚地相信末日即将来临,并为此疯狂地做准备。

一家人都生活在父亲的影响里,母亲有能力却忍耐顺从,忽视显而易见的现实。充满暴力的哥哥,以羞辱妹妹为乐。同样备受欺辱的姐姐,为了回归家庭,转头就背弃妹妹。作者没有上过学,到九岁才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一直在父亲的废料场工作,时刻警惕父亲随手一扔的拆解铁块,灰头土脸,满手是茧。家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荒诞的烧伤、坠落、车祸之后,她开始一点点转变,自学,参加考试,然后去上大学。

那些远离家乡之外的生活,又提醒你这本书写得确实是最近的日子,双子塔被撞、本拉登被杀、奥巴马医改计划,还有剑桥和哈佛的校园。这些如在眼前的事,一遍一遍提醒你确实是当下。所以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非常神奇的,像是不可能的事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像是两个时空同在一个时空并存。

书的英文名是很简单的《Educated》,可见教育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教育重塑了她,过程坎坷又痛苦,因为不愿再认同父亲的想法,父母拒绝与她相见,认为她是邪恶而危险的。教育把她最在乎的从她身边带走,父母,兄妹、依赖的大山,却也让她找到了自己,拥有了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我更喜欢本书的中文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封面是一支笔,一个小女孩站在山峰之上,眼前是翩飞的鸟。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即使这过程很艰难。

一本好书的构成因素许许多多,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让人挪不开眼的吸引力。这本书做到了,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还是非常喜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笔记范文800字


这本书的原名是《Educated》,中文版被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名给我的感觉很文艺,像一本小说。译名出自《圣经》,本身就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选择这样一个名字,或许就是真正意义上,跟过去自己的一种和解,像飞鸟一样,飞出困难重重的牢笼,奔向自己的新山林。

曾经看到一句心理学的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不好的家庭里,对他带来的伤害将会是一生都难以弥合的。1986年的塔拉出生于一个不相信政府、学校、医院、而是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的摩门教家庭。摩门教的教义与美国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主流价值观相反,塔拉的父亲比一般的摩门教徒更极端偏执。

我一直不理解,这个家庭如此糟糕,她为什么不干脆放弃和远离呢?深入阅读下去,才隐约明白,她无法割舍的家庭,是她最初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生活的地方,是她迈向新的世界的起点。在没有找到自己的栖息地之前,她无处可去。鸟儿飞得再高再远,总要有一块歇脚的地方。她在书中描述的那些被哥哥家暴的事件,不是为了指责和批判,而是在直面伤痛和羞耻、愤怒和怨恨。教育让她拥有了深入反思和剖析的能力,直到她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以后,她才不再为往日的冤屈耿耿于怀,不再对自身的不幸感到恐惧,她终于学会为了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塔拉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所受的教育让她获得了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使她的思想得到拓展,同理心得到深化,视野得以开阔。在如候鸟般来回逡巡以后,她越过了那座塑造她的高山,在经历万水千山以后,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山峰。

“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塔拉接受访谈时谈到关于“教育”的意义。真正让塔拉骄傲和强调的教育,不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的教育头衔,而是她不断打碎和重塑自我的过程。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大山里的女孩如何走出来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如何自我成长的故事,以及教育真正的意义。

喜欢《《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读后感(优质范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