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神圣抗战读后感

神圣抗战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读《神圣抗战》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你不妨看看读后感范文:读《神圣抗战》有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神圣抗战》。从书里我知道了日本侵略军在我国干了许多坏事。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真像一群豺狼。比如说一个男孩的惨死,书中写到:日本371部队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活活地解剖了。他们将小男孩的脂肪、肠子、胰脏、肾脏、肝脏、胃等脏器分别扔进了几个铁桶里,再有人把这些脏器装到富尔马林溶液的容器里。然后他们又残忍地解剖了小男孩的脑子。也做成了标本。读到这儿,我满腔怒火,恨不得冲到书里把那个狗屁军官撕个粉碎。当我读到“地雷大王”李勇用地雷把日本鬼子炸得心惊胆战的时候,我忍不住拍案叫好。最后,恶人终究有恶报,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把日本鬼子打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日本天皇终于签署了投降书,而且宣布无条件投降。我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这场残酷的战争终于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神圣抗战》读后感600字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伟大事件。他是1840年鸦片战争,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一百多年来中华人民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凡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们都会狠狠地说:“日本强盗杀了多少中国人啊,这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他们也会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抗日战争的情景:“那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也永远忘不了。”对于抗日战争,他们是有切身体会的,因为他们就是经历了这种血腥而又恐怖的历史。那么,没有切身体会的,不断涌现的新的一代人,对于抗日战争,是否就可以忘记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青少年们应该经常重温那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因为这样做,可以使我们更懂得爱国,更憎恨黑暗势力,更要珍惜今天的有我们革命先烈们打下的和平环境,更增强了对祖国的和世界未来的责任感。

我读的《神圣抗战》这本书就是因此而编写的。它并不是一本全面反映和讲述抗日战争的书,而是通过讲述战争中敌我友和各个战争的基本情况,通过讲述典型的事例和故事集中展示这场战的残酷和正义性,歌颂先烈们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奋战的丰功伟业,阐明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万恶的日本法西斯,战胜人类的共同敌人。

我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了,比欧洲各国反对得意法西斯早了8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和gcd再度合作,同全国民族以展现。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八路,华南游击队,和民兵,战斗在敌人后方,同凶暴的敌人站英勇顽强又卓有成效的的斗争。

看着革命先烈们一个一个的倒下,就是为了捍卫国土,保卫同胞,用鲜血染红了国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 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读《抗战英雄》有感


读《抗战英雄》有感

张裔菲

书桌上的那本书随着微风轻轻地翻动着,把我的思绪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了赶走侵略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其中,江南侠女林心平的事例让我最为震撼,她战功赫赫,能力超凡,日军又恨又惧,便将其捕住,用重刑让她“归顺”,林心平宁死不从。日军便将她用铁丝串住身体游街,严刑拷打,但她宁死不屈。无计可施的日军便将她惨无人道地大卸八块,丢进硫酸缸里化成血水。死时,她年仅23岁!23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龄,本该憧憬她美好的人生。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直至献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历代数不胜数:民族英雄杨靖宇、尽忠报国的张自忠、宁死沙场的范子侠……

今天的中国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为我们开创的,我们的幸福是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他们给我们铺设下未来的路。千言万语的感激,报答不了他们的恩情。我想对他们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她正在振翅飞翔,她的前景无比光明!”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抗战家书中的党性光辉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细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感受了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对什么是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家书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让我感动,更给我很多激励和启迪

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读抗战家书,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到投身改革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战家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敬读这些抗战家书,会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方针,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自忠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的“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敬读抗战家书,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卷,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对拯救民族危亡,展现了坚强的党性,让人激情澎湃,我们要把抗战家书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敬读抗战家书,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明晰自己的历史方位,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深邃的历史智慧,获得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无穷力量。抗战家书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的党性,这坚强的党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抗战中凝聚起的抗战精神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就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敬读抗战家书,要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和龙市信访局 郭京华)

读《神圣的跪拜》有感 (500字)


今天我在做作业时,订的安徽青年报的语文同步训练时,读了一篇短文,虽然不长,但是,我读后,默默的哭了。

那篇文章说的是一个老猎人发现一只肥大的藏羚羊,看见了,那只肥大的藏羚羊不但没有跑,而是冲老猎人走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下来。老猎人本来心软了,可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还是射杀了那只肥大的藏羚羊。

老猎人觉得很奇怪,他不明白为什么那只肥大的藏羚羊要给他下跪,他晚上久久难于入眠,双手颤抖他第二天开膛扒皮,才发现在藏羚羊肚子里,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人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老猎人把藏羚羊和它的孩子掩埋了,还有他的猎枪。最后,老猎人消失在了藏北草原上。再也没有出现。

慈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比如《巴啦啦小魔仙之彩虹心石》水灵对小千,永远没有办法下手。是啊!有哪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呢?当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如果问保大人还是保小孩,每个母亲,一定会说:保孩子。是啊,母亲的爱,永远最伟大!作为母亲的跪拜,不论是动物,还是人,都是神圣的跪拜!每个母亲,没有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如果打你,骂你,是为了你好。什么都比不过母爱!

五年级:魅冷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爷爷讲抗战故事


爷爷讲抗战故事 作者:王俊钦 单位:临沂朱张桥小学

我的老家在罗庄区盛庄街道营子社区,爷爷今年92岁,是村里目前最年长的男性。老人年纪虽然大了,但生活还是能够自理,稍微有些咳,但也对身体无甚大碍。自打我懂事开始,就听爷爷讲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几段。

19世纪30年代(具体是哪一年爷爷也忘记了),有一群土匪响马流窜至我村庄附近,日本兵的一支小分队奉命围剿,大约百来号人吧,就这么一路追赶土匪至我村。我们村四周都有高墙,四个角各有一座炮台,高墙下四周挖有一条小河,村内有近百条汉阳造和各类土抢土炮。据说当时的罗庄由此规模的村庄只有两处,我们村就是其中一个。这群土匪逃跑至此,并没有跟日军对抗,而是选择了在村中藏匿。日军将村庄四周围住,然后派人把村中百姓全部赶出,如遇土匪逃出,外围士兵将立即对其射杀。这时,有一日本军官看到了逃跑中的爷爷(十几岁的样子),高声喊道:小鬼!快了快了滴!爷爷偷偷往后瞄了一眼,好家伙!胯下高头大马,一身黄色毛呢军装,腰间配一把东洋指挥刀,身后站着一支二三十人的士兵队伍。爷爷讲道:当时的场景其实和大家现在在电视上看的日本兵是差不多的。在赶离村民时,日军同时下令放火烧村庄,当时正值冬季刮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在村子东北角有一乡亲爬到房顶想救火,被西南角一外围士兵端步枪射杀,据爷爷讲其间距离大约有近三百米,可见鬼子枪法准确实不是盖的!乡亲们在村子南边一名叫南山的地方躲了三天,回村后,一片焦土,土匪响马葬身火海无一人生还,仅存东南角一间半房屋,余皆尽毁。坏我家园、杀我乡亲、掠我国土、鬼子可恨!可杀!

后台儿庄战役打响,连我村在内的十余个村庄组织数百人运送粮食支援抗日前线,均是青壮年汉子,爷爷也在运送人员之列。大家将省吃俭用留下的粮食装上小推车,三日方到达前线附近。.cn据爷爷讲,前两日路上不见一人,至第三日上午才在路边上、田野里零散着看见几具牺牲战士的遗体。继续前行,牺牲的也越来越多,战争中心圈外伤亡人数最多,爷爷形容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因死人太多,车须急左急右避开尸体,耳边枪炮声大作,头上日军战机不时轰鸣掠过,送粮队伍艰难前行,直至将粮食交付抗战队伍手中。历经艰险回到家,查点人数,死3人,伤7人。

爷爷讲故事,我们要认真听故事。因为老人诉说的不仅仅是一段往事,更是一段我们必须永远铭记的历史,也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后感范文:读《神圣抗战》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神圣抗战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