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伟人瞿秋白》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宋楼镇孙楼小学

今天下午,李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伟人瞿秋白》,此片播放的是瞿秋白的生平事迹,看完我不禁对瞿秋白产生了敬仰之心。

之前对瞿秋白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没想到,一代伟人瞿秋白,毕生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是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片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从这片短片里,我知道了瞿秋白为常州人士,他从小就很聪明,还具有同情心,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9年9月,经中央批准,瞿秋白被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列第一。他一生有很多的头衔,创办学校、担任中央领导、当过教师等等,他还发表过很多著名的散文,而且和鲁迅一起做了一曲曲歌,如:《国际歌》、《赤潮曲》、《红军歌》……。然而,我终于知道为何他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在本短片中,有一件事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年幼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有肺病,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有时吐血,在给表姐夫的复信中却说,“干了这平生痛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值得我去学习。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六年级 孟飘扬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瞿秋白观后感精选


瞿秋白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您一定在考虑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要具有时代的气息、真情实感,并且善于联系实际,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瞿秋白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呢?

我觉得最感人的是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至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者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情景让我深深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多余的话》,坚定的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神。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到他,我一定会抱着他痛哭;瞿秋白还能在刑场的路上唱《国际歌》、《红军歌》,在准备行刑的时候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他的誓死保卫中国共产主义的意识令我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把瞿秋白拉回来。瞿秋白英勇牺牲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战士。

我们要学习瞿秋白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力。

瞿秋白观后感【篇2】

我们开展了“读《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一开始对瞿秋白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常州三杰”之一。但是他为什么会是“常州三杰”之一呢,我们却不清楚。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尤其是读了《伟人瞿秋白》之的,我们对瞿秋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瞿秋白,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他还是翻译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但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少年瞿秋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憎情感。瞿秋白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了有兴趣地课外阅读,主要书籍有《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世秘史》……他的书桌上、枕头边,总是堆放着一叠叠书籍。当他闻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后,在羊牧之面前一再流露了愤懑苦恼的.心境。瞿秋白还做了篇痛斥袁世凯为“国贼”的作文。小小的瞿秋白从来不惧怕什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从小就爱学习的瞿秋白,后来辍学了也不忘读书。瞿秋白寄居湖北黄陂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他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到了俄国,瞿秋白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研究俄国革命、俄国共产党、俄国社会和文化。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后来回到国内,他担任《新青年》《先锋》主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老师告诉我们,在当时的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并称为文坛双璧。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作为常州人,我深深为常州有这样一个伟人而骄傲。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瞿秋白观后感【篇3】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伟人瞿秋白》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轻轻合上《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敬仰之情由然而生。因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我敬佩的从小就勤学好思。他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却家境贫寒。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努力学习,从小就表现出极强的思考理解能力。有一次,他背诵:“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道:“上城归来,为什么泪满襟?”秋白答道:“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着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母亲听了很高兴,抚摸着他的头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又有一次,秋白听母亲讲古诗《孔雀东南飞》里的故事,他问道:“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很要好,为什么婆婆不要她?”祖母听了不禁笑起来,觉得他问的很有意思。正因为他从小就知道问为什么,所以才会对时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后来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敬佩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看书时老师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现在人人在学瞿秋白,但是在以前,瞿秋白是受到错误的.对待的,曾经被打成的右派。但是他对党的事业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的立场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使面对死亡,他依然毫无畏惧,镇定自若。老师曾经让我们猜猜他牺牲的时候为什么盘腿而坐?我想也许是因为盘腿坐着,那么就是死了,也不会倒下,也不会跪下吧!也许他就想这样告诉敌人,死亡也不能叫他屈服。

我敬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一生非常短,只活了36年,但在短短的生命中他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他常常抱病写作,与鲁迅先生结成了知己好友。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是死了,可是作品是不会死的。我想说,瞿秋白是死了,可是他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已经逝世70多年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是我们常州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瞿秋白观后感【篇4】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当学习所有伟人的品德,然而最让我敬仰的伟人,那非他莫属了。他年纪轻轻,便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他曾参加过中共三大,起草党纲;他曾与上海工人在一起,武装起义他便是伟人瞿秋白。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的精神是永不改变的,那就是光荣的为祖国而死。在敌人的百般劝降阴谋中,他坚强不摧的意志力使他不畏惧敌人的恐吓,向着死神走去。当时,哪怕他只是离死神一步之遥,他也不会害怕。我记得他面临死亡的时候非但不害怕,还大声说:此地很好!他的一生向帝国主义分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

他之所以不害怕敌人,不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他认为为祖国而死是光荣的。面对瞿秋白这样顽强的爱国精神,那我们这些少先队员是不是应该更爱祖国呢?比起瞿秋白那么贫苦的生活,我们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是不是更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国呀!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看到同学们扔的果皮纸屑,那样浪费资源,总有一天我们美丽的祖国会被我们自己消耗完,如果你以前是这样,那请你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草一木,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不拖累祖国向科技发展的步伐。

是的,瞿秋白的身躯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印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也许有些人不明白一张恬静的脸,一副斯文的眼镜,一个弱不经风模样的书生能为祖国而死?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因为他有一个爱国的心!各位少年们,各位少先队员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有益的事,一起争做四好少年吧!一起为祖国添光彩!

同学们,让我们像瞿秋白一样对人民,对祖国怀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实现它吧!

瞿秋白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去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感受瞿秋白这位伟人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创造的点点滴滴。

走进瞿秋白故居,就感到一股文化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瞿秋白的着理名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他把春色比作人民,这句名言体现了瞿秋白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百姓着想。

来到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书房,整齐的桌椅让人觉得书香盎然。让我仿佛看见了他与张太雷、任乃阁、吴炳文等人在这议论时事,当他们谈到国家现在局势时都眉头紧锁,义正言辞。

踏入他的寝室,依然是书桌,桌上看上去一尘不染,渗透出缕缕书香。环顾四周,里面的布局井然有序,宽敞明亮。离书桌不远就是瞿秋白的下榻之处。据说他学习十分刻苦,到了深夜才上床睡觉。床是木制的,还蒙上了薄薄的纱巾。这书房看似很平凡,和普通人的没什么两样,但瞿秋白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这都来自他的勤奋。古色古香的卧铺真是玲珑别致,还有古朴的书桌。可见瞿秋白十分热爱学习,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他仿佛在书桌前策划着党中央的伟大计划,在为老百姓策划一个合适的方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为大家辟一条文明的路。瞿秋白做到了!

来到关于瞿秋白一生的资料整理地,真想挥笔写下诗篇赞美他。

微微了解了这位历史革命家的资料之后,真让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与崇敬,痛切这位伟人的英年早逝,憎恨出卖瞿秋白的汉*。在观看了一小段视频后,我了解到瞿秋白英勇牺牲的大概:1935年6月18日,他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凉亭,英勇就义,年仅36岁。我深吸一口气,低下头,诚恳地为瞿秋白默哀。

我离开瞿秋白纪念馆,想到: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瞿秋白走了,我们失去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家,他3终泰山。他去了,但却活在人民的心中。没有瞿秋白为我们创造的点点滴滴,我们可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瞿秋白,一位永远的伟人!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精选(5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1

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名字——黄继光。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1952年10月上甘领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连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前压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眼看就要达到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的扫射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了,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不拿下火力点,攻下主峰,我军的战果将全部丧失,怎么办?怎么办?他——黄继光,毅然的挺身而出,满怀必胜的信念,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爬去……几个射口被摧毁了,但还有一个射口的机枪在疯狂的扫射,这时,一个战士倒下了,一个战士受伤了,手雷也掷完了,黄继光的身体也多处受伤。在这枪林弹雨中,黄继光克服了重重困难,毅然顽强地向机枪口爬去,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只见黄继光站了起来,他张开了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的扫射口猛扑上去,用自己的宽阔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火力点拿下了,任务完成了,上甘岭战役胜利了,但是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甚至连一张让人愐怀的照片也没有留下。但是他的光辉事迹,去却永远刻在了中朝人民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闪烁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

看过黄继光的故事,被他的事迹深深鼓舞了,他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一个人,是我学习的榜样。英雄不仅仅要不怕牺牲,更要有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祖国和平、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一定会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梁启超是这样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国家的富饶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2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人们一直过着和平而幸福的美好生活。你们可曾知道在这和平与幸福背后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战斗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1

在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受到了许多污辱。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家园保卫战”,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

在一个有着皎皎明月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一处敌军占领的高地。激烈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个个英勇杀敌,很快就逼近了高地。突然,高地上的一个堡垒里射出密集的弹雨,战士们陆续中枪倒地,很快就死伤过半,正当战士们有劲使不出的时候,一个长官突然眼睛一亮说:“同志们,我有办法了,但……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危险。”长官又沉默了起来,战士们知道长官害怕,害怕大家白白送了性命,而又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大家踊跃地报名参加任务。长官欣慰的点点头说:“等一会儿,我们向碉堡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力,你们就悄悄爬过去把碉堡炸掉。”说完,长官选了几位战士拿上了炸药包。

于是,掩护的战士向碉堡开枪吸引火力,炸碉堡的战士就拿上炸药包,悄悄地向碉堡爬去,我们的战士,英雄黄继光就在其中,掩护的战士虽然拼尽全力吸引敌人的炮火,可炸碉堡的战士,还是被“眼尖”的敌人发现了,碉堡的火力瞄准炸碉堡的战士们射击,战士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战士们都伤的伤,死的死,只有黄继光依然负伤艰难地向前爬着,离碉堡越来越近了,四米,三米,两米……

终于到了,黄继光回头看着身后的战友,战士们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像脆弱的婴儿,一个个中枪倒地。黄继光不忍心看着战友白白死去,于是,一个信念驱使着他。他一个猛扑,铺在碉堡的了口上,用他那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回头看了战士们最后一眼,他看见他的战友们在为他痛哭流涕,他冲着战友们微微一笑,拉响了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黄继光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看得泪流满面,大喊一声:“冲啊,为了黄继光!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报仇,冲啊!”战士们冲上高地,一举夺下了这处高地。

黄继光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啊!为了保护战友,为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模拜。

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2

从小看电影我就知道了黄继光,长大后,我又看了更多的关于黄继光的书籍和影片,并被他的英雄壮举感动着。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黄继光一家才算过上了好日子。而就在这时候,美国在朝鲜发动了战争,抗美援朝的序幕拉开了。1951年,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历史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我们都知道,当时黄继光被调到了营部当通讯员。他日夜在炮火下奔跑、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背伤员。四天四夜的战斗中,他都是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中度过的。他的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了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时近拂晓,如果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在这紧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坚决的请求完成任务。

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的连续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敌人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周围,一位战友牺牲了,另一位也身负重伤,黄继光也中了子弹,跌倒在上坡上。他忍着伤痛艰难地向火力点爬去。他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一苏醒过来就用力将手雷向敌人的地堡扔去。轰的一声,手雷在离地堡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消灭所有的敌人。此时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只剩下带着7处伤的身体。突然,黄继光猛地爬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口……

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我痛恨敌人,同时也深深的被黄继光感动着。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在他的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了零号阵地。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2岁,正是如花的年纪,今天我能在这么和平的国家里,在这片明媚的阳光下读书学习,靠的就是他这样的英雄。

我因黄继光而感动!

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3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我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黄继光的事迹体现了我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一个集中体现。黄继光的事迹提醒我们不要遗忘上甘岭那上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不忘先烈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4

在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受到了许多污辱。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家园保卫战”,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

在一个有着皎皎明月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一处敌军占领的高地。激烈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个个英勇杀敌,很快就逼近了高地。突然,高地上的一个堡垒里射出密集的弹雨,战士们陆续中枪倒地,很快就死伤过半,正当战士们有劲使不出的时候,一个长官突然眼睛一亮说:“同志们,我有办法了,但……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危险。”长官又沉默了起来,战士们知道长官害怕,害怕大家白白送了性命,而又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大家踊跃地报名参加任务。长官欣慰的点点头说:“等一会儿,我们向碉堡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力,你们就悄悄爬过去把碉堡炸掉。”说完,长官选了几位战士拿上了炸药包。

于是,掩护的战士向碉堡开枪吸引火力,炸碉堡的战士就拿上炸药包,悄悄地向碉堡爬去,我们的战士,英雄黄继光就在其中,掩护的战士虽然拼尽全力吸引敌人的炮火,可炸碉堡的战士,还是被“眼尖”的敌人发现了,碉堡的火力瞄准炸碉堡的战士们射击,战士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战士们都伤的伤,死的死,只有黄继光依然负伤艰难地向前爬着,离碉堡越来越近了,四米,三米,两米……

终于到了,黄继光回头看着身后的战友,战士们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像脆弱的婴儿,一个个中枪倒地。黄继光不忍心看着战友白白死去,于是,一个信念驱使着他。他一个猛扑,铺在碉堡的了口上,用他那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回头看了战士们最后一眼,他看见他的战友们在为他痛哭流涕,他冲着战友们微微一笑,拉响了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黄继光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看得泪流满面,大喊一声:“冲啊,为了黄继光!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报仇,冲啊!”战士们冲上高地,一举夺下了这处高地。

黄继光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啊!为了保护战友,为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模拜。

革命伟人事迹的观后感5

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名字——黄继光。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1952年10月上甘领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连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前压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眼看就要达到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的扫射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了,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不拿下火力点,攻下主峰,我军的战果将全部丧失,怎么办?怎么办?他——黄继光,毅然的挺身而出,满怀必胜的信念,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爬去……几个射口被摧毁了,但还有一个射口的机枪在疯狂的扫射,这时,一个战士倒下了,一个战士受伤了,手雷也掷完了,黄继光的身体也多处受伤。在这枪林弹雨中,黄继光克服了重重困难,毅然顽强地向机枪口爬去,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只见黄继光站了起来,他张开了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的扫射口猛扑上去,用自己的宽阔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火力点拿下了,任务完成了,上甘岭战役胜利了,但是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甚至连一张让人愐怀的照片也没有留下。但是他的光辉事迹,去却永远刻在了中朝人民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闪烁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

看过黄继光的故事,被他的事迹深深鼓舞了,他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一个人,是我学习的榜样。英雄不仅仅要不怕牺牲,更要有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祖国和平、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一定会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梁启超是这样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国家的富饶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3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我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黄继光的事迹体现了我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一个集中体现。黄继光的事迹提醒我们不要遗忘上甘岭那上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不忘先烈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4

从小看电影我就知道了黄继光,长大后,我又看了更多的关于黄继光的书籍和影片,并被他的英雄壮举感动着。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黄继光一家才算过上了好日子。而就在这时候,美国在朝鲜发动了战争,抗美援朝的序幕拉开了。1951年,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历史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我们都知道,当时黄继光被调到了营部当通讯员。他日夜在炮火下奔跑、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背伤员。四天四夜的战斗中,他都是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中度过的。他的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了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时近拂晓,如果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在这紧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坚决的请求完成任务。

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的连续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敌人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周围,一位战友牺牲了,另一位也身负重伤,黄继光也中了子弹,跌倒在上坡上。他忍着伤痛艰难地向火力点爬去。他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一苏醒过来就用力将手雷向敌人的地堡扔去。轰的一声,手雷在离地堡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消灭所有的敌人。此时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只剩下带着7处伤的身体。突然,黄继光猛地爬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口……

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我痛恨敌人,同时也深深的被黄继光感动着。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在他的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了零号阵地。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2岁,正是如花的年纪,今天我能在这么和平的国家里,在这片明媚的阳光下读书学习,靠的就是他这样的英雄。

我因黄继光而感动!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5

在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受到了许多污辱。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家园保卫战”,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

在一个有着皎皎明月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一处敌军占领的高地。激烈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个个英勇杀敌,很快就逼近了高地。突然,高地上的一个堡垒里射出密集的弹雨,战士们陆续中枪倒地,很快就死伤过半,正当战士们有劲使不出的时候,一个长官突然眼睛一亮说:“同志们,我有办法了,但……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危险。”长官又沉默了起来,战士们知道长官害怕,害怕大家白白送了性命,而又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大家踊跃地报名参加任务。长官欣慰的点点头说:“等一会儿,我们向碉堡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力,你们就悄悄爬过去把碉堡炸掉。”说完,长官选了几位战士拿上了炸药包。

于是,掩护的战士向碉堡开枪吸引火力,炸碉堡的战士就拿上炸药包,悄悄地向碉堡爬去,我们的战士,英雄黄继光就在其中,掩护的战士虽然拼尽全力吸引敌人的炮火,可炸碉堡的战士,还是被“眼尖”的敌人发现了,碉堡的火力瞄准炸碉堡的战士们射击,战士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战士们都伤的伤,死的死,只有黄继光依然负伤艰难地向前爬着,离碉堡越来越近了,四米,三米,两米……

终于到了,黄继光回头看着身后的战友,战士们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像脆弱的婴儿,一个个中枪倒地。黄继光不忍心看着战友白白死去,于是,一个信念驱使着他。他一个猛扑,铺在碉堡的了口上,用他那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回头看了战士们最后一眼,他看见他的战友们在为他痛哭流涕,他冲着战友们微微一笑,拉响了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黄继光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看得泪流满面,大喊一声:“冲啊,为了黄继光!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报仇,冲啊!”战士们冲上高地,一举夺下了这处高地。

黄继光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啊!为了保护战友,为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模拜。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900字系列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和电视剧的类型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受,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很好地记录下我们的所感所想,你有没有为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1

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名字——黄继光。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1952年10月上甘领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连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前压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眼看就要达到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的扫射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了,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不拿下火力点,攻下主峰,我军的战果将全部丧失,怎么办?怎么办?他——黄继光,毅然的挺身而出,满怀必胜的信念,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爬去……几个射口被摧毁了,但还有一个射口的机枪在疯狂的扫射,这时,一个战士倒下了,一个战士受伤了,手雷也掷完了,黄继光的身体也多处受伤。在这枪林弹雨中,黄继光克服了重重困难,毅然顽强地向机枪口爬去,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只见黄继光站了起来,他张开了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的扫射口猛扑上去,用自己的宽阔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火力点拿下了,任务完成了,上甘岭战役胜利了,但是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甚至连一张让人愐怀的照片也没有留下。但是他的光辉事迹,去却永远刻在了中朝人民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闪烁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

看过黄继光的故事,被他的事迹深深鼓舞了,他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一个人,是我学习的榜样。英雄不仅仅要不怕牺牲,更要有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祖国和平、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一定会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梁启超是这样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国家的富饶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2

在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受到了许多污辱。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家园保卫战”,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

在一个有着皎皎明月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一处敌军占领的高地。激烈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个个英勇杀敌,很快就逼近了高地。突然,高地上的一个堡垒里射出密集的弹雨,战士们陆续中枪倒地,很快就死伤过半,正当战士们有劲使不出的时候,一个长官突然眼睛一亮说:“同志们,我有办法了,但……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危险。”长官又沉默了起来,战士们知道长官害怕,害怕大家白白送了性命,而又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大家踊跃地报名参加任务。长官欣慰的点点头说:“等一会儿,我们向碉堡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力,你们就悄悄爬过去把碉堡炸掉。”说完,长官选了几位战士拿上了炸药包。

于是,掩护的战士向碉堡开枪吸引火力,炸碉堡的战士就拿上炸药包,悄悄地向碉堡爬去,我们的战士,英雄黄继光就在其中,掩护的战士虽然拼尽全力吸引敌人的炮火,可炸碉堡的战士,还是被“眼尖”的敌人发现了,碉堡的火力瞄准炸碉堡的战士们射击,战士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战士们都伤的伤,死的死,只有黄继光依然负伤艰难地向前爬着,离碉堡越来越近了,四米,三米,两米……

终于到了,黄继光回头看着身后的战友,战士们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像脆弱的婴儿,一个个中枪倒地。黄继光不忍心看着战友白白死去,于是,一个信念驱使着他。他一个猛扑,铺在碉堡的了口上,用他那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回头看了战士们最后一眼,他看见他的战友们在为他痛哭流涕,他冲着战友们微微一笑,拉响了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黄继光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看得泪流满面,大喊一声:“冲啊,为了黄继光!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报仇,冲啊!”战士们冲上高地,一举夺下了这处高地。

黄继光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啊!为了保护战友,为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模拜。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3

从小看电影我就知道了黄继光,长大后,我又看了更多的关于黄继光的书籍和影片,并被他的英雄壮举感动着。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黄继光一家才算过上了好日子。而就在这时候,美国在朝鲜发动了战争,抗美援朝的序幕拉开了。1951年,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历史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我们都知道,当时黄继光被调到了营部当通讯员。他日夜在炮火下奔跑、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背伤员。四天四夜的战斗中,他都是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中度过的。他的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了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时近拂晓,如果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在这紧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坚决的请求完成任务。

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的连续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敌人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周围,一位战友牺牲了,另一位也身负重伤,黄继光也中了子弹,跌倒在上坡上。他忍着伤痛艰难地向火力点爬去。他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一苏醒过来就用力将手雷向敌人的地堡扔去。轰的一声,手雷在离地堡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消灭所有的敌人。此时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只剩下带着7处伤的身体。突然,黄继光猛地爬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口……

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我痛恨敌人,同时也深深的被黄继光感动着。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在他的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了零号阵地。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2岁,正是如花的年纪,今天我能在这么和平的国家里,在这片明媚的阳光下读书学习,靠的就是他这样的英雄。

我因黄继光而感动!

革命伟人事迹观后感 篇4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我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黄继光的事迹体现了我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一个集中体现。黄继光的事迹提醒我们不要遗忘上甘岭那上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不忘先烈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观后感:《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富贵的一生,由少爷变成穷人,由好赌变得恋家。第一人称的叙述让观众感到自己更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那么你知道《活着》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活着》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着》电影观后感1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电影观后感2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书的脚步。

这个暑假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感触颇深,在书中,福贵的生活蜂拥而来的真实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在大时代背景的社会变革下,福贵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许多磨难,最后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见证着每一个亲人的死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夺走了福贵所有的依靠,但福贵仍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坚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这个词语在我心中充满了力量,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故事,不论不是好的坏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既然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变成最好的模样。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艰难的活着,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中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加映衬了活着的意义。故事结尾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的福贵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闪光,坚定的信念象征着他不屈的灵魂。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长,每当翻开书卷,总会有一种绵软的情感萦绕在心头,思绪万千,卷卷都积满深情,行云流水的语句,真挚动人的情感,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读一本好书,与书为友,潜移默化,见证着崇高灵魂的再现,顷刻唤醒心灵,豁然开朗,仿佛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这本《活着》,书页间仿佛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温度,我闭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飞向那片明亮的书海……

《活着》电影观后感3

余华是当代作家中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读过他的两部作品:《在细雨中呐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细雨中呐喊》是余华的处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为关注少年成长中的隐秘,对人性做了多角度细腻的描写,使人过目难忘。《兄弟》直面改革开放后人在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下,伦理与道德的崩溃,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却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两部作品虽为同一个作家创作,但风格迥异,感觉余华在不断探索小说表现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别于《在细雨中呐喊》与《兄弟》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农民悲惨、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底层农民的悲苦生活。与《在细雨中呐喊》那种浓稠而细腻的描写不同,与《兄弟》中那种坚硬赤裸的文字风格不同,《活着》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小说通过一个老农的讲述,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在细雨中呐喊》以艺术创作手法的革新让人记住细节,产生深刻的体验。《活着》以主题取胜,富贵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总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时代的大潮冲击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荡不羁,嫖、赌样样俱全,赌博输尽了家产,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乡。至此,他的悲惨命运才开了个头。一对儿女先后死亡,妻子病死,就连他那残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终结生命,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不到十岁,却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撑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贵还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

余华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个体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种考验与灾难全部加在富贵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柔韧与顽强。父母给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贵”这个人一生却与富与贵毫不沾边。

《活着》电影观后感4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个人观后感

观后感: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知道电影圆明园观后感有哪些内容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圆明园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火烧圆明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当可恶的八国联军即将把这座万园之园的烧毁时清朝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站起来奋起反抗呢?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引以为荣……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疯狂的掠夺园里的珍贵瓷器﹑珠宝玉器﹑经典书卷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这些赃品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用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_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对这群帝国列强咬牙切齿!现在我们看到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了.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所有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痛心.

为什么帝国列强敢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_科技_历史的国度上这样肆无忌惮的践踏_破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软弱?我觉得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落后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而外国人有洋枪洋炮一个顶俩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中华民族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_科技飞速发展.外国人再不敢侵略我们了这还不归功于我们的党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奋斗更应该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一份力量!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2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砸碎,当那些宝物变成碎片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手也变的痒痒了,真想给英法联军的头领一拳。当他们抢完宝物之后,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华人民的结晶,就这样化成了一片废墟。

皇帝也有责任,要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中华儿女就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血流成河,中国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3

看了电影《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悲剧。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4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5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和多数同学一样,我很不愿意观看有关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电影。可是,老师偏偏带我们去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影片。

电影《圆明园》描绘的正是我们不忍回首的一段耻辱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世界上最壮丽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到清乾隆9年,历经41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一直在扩建。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清王朝修建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园林,一是为了满足皇家穷奢极欲的享受,二是为了向万国来朝的番邦外国盛陈天朝威仪,展示帝国尊严。

然而,1860年10月,有人不请自来了。他们就是来自号称文明、自由和绅士之国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英法联军。只不过,他们不是带着礼物来朝贡的,而是举着枪炮、端着刺刀闯进来的。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把园中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抢走。车拉人扛,实在搬不动的就一律毁掉。最后,竟公开宣布要“文明”的把它烧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成了一片废墟。熊熊大火中,康熙皇帝的北国江南顿成好梦一场;熊熊大火中,多少奇珍异宝化为乌有;熊熊大火中,龙的传人只能泪水涟涟,无言以对。熊熊大火,照亮了强盗峥嵘的狞笑,更使大清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从此,国无宁日,厄运连连。昔日的文明帝国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亚病夫。

圆明园的一把火,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尽的痛楚,更昭示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转眼150余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正像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磨难的洗礼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东方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刻在警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观后感:《大阅兵》电影观后感


凡遇国庆大典,阅兵式总是典礼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当天举国同庆,中国人无不满怀喜悦。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大阅兵》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1

在奶奶家,我无意间打开了那个堆积了厚厚一层灰的盒子,发现了一叠皱皱的粮票。听奶奶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贫穷落后,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每人每月就五斤粮票,买粮食要用粮票,没粮票就买不到粮食。但是现在不同了,家乡建起了许多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细细端详着这粮票,看着粮票上绘制的层层梯田,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感慨,建国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提高,经济在飞速发展。

作为学生,在我的眼里,课堂的变化便是社会的变化。小时候的课堂,老师站在讲台,用粉笔写下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巨大的教室里,扯着嗓子讲课。而现在,多媒体的普及,打破课堂授课空间限制。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表明了祖国的日渐强大。

说起家乡变化,我个人觉得最直观的就是住房。从低矮的平房到鳞次栉比的楼房,从砖泥构建到钢筋为骨。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从茅草屋搬进了高楼,见证了建国以来,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当然,房子不在于大小、新旧,只有和家里人在一起的地方才是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交通。还记得过去出行的交通工具,好一点的是双杠自行车,农村都是牛车马车,速度慢,时间长,出行距离短。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种类也多样化起来,在我的家乡,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也渐渐的冒出了头,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知不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经七十周年了。七十年里,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自党的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拼搏、不断奋进,满怀信心和期待,踏上新征程,奋发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放歌新时代!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2

礼炮轰鸣,歌声嘹亮;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70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广场,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3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4

20__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5

阅兵现场最靓丽的风景还是老兵方阵。他们坐在车上,接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最高的敬意。虽然容颜已然衰老,目光不再坚毅,但历史不会忘记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奉献和牺牲。此刻,他们的荣耀定格,他们的精神融入中华文明并将传承不息。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军队,只要是为全民族抗战的都是英雄,只要为中华文明接续不惜放弃小我的都受到今人最高的敬意。

也许再过10年,我们将很难看到尚还健在的老兵们。在这样的盛大时刻,看到这些最该获得荣誉的老兵在广场的身影,作为一个中国人,与有荣焉。

此次大阅兵,中国民众、华夏儿女展现出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最近在基层采访时发现,观看大阅兵已经成为上至老人下肢孩童口中、心中,最热最火的话题。而这背后,正是闪亮的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广场上喊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能在9月3日与同胞和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听到这个世界最响亮的声音,与有荣焉。在观看大阅兵之余,如何将个体奋斗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道路有机结合,是时代对每个中国人的考验。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也让后人领悟到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那么你知道《圆明园》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1

公元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族落户紫禁城。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开始,也昭示着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圆明园从雍正登基起,几经扩建达至其最鼎盛的规模。如此浩大的规模,不仅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饱含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圆明园的设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不仅仅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的完美融合。它不仅仅体现了雍正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处处铭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政治象征的帝国缩影。

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然而正是这样的盛世,将乾隆笼罩在一种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视科学、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得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当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大兴土木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却蒸蒸日上;当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时,剧烈的变革在西方正发生着:美国独立、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开拓全球殖民地……变革接踵而至,然而圆明园中的乾隆却并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仅仅距乾隆逝世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鸦片。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入侵,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不得不说,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予了大清帝国一次深刻的觉醒,并且从长远而言,着实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这样的觉醒与进步,却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当然,圆明园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我们叹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当我们目睹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时,当我们再次凝望身后无法形容的瓦砾与焦土时,我们却更加可悲地看到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也许你的脑海中很难浮现出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军官和士兵,蜂拥而上,在这一座充满了珍宝的城市里为所欲为的场景: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地毁掉,并且脸上还洋溢着一种欢乐的神情。我们还能清楚的听到,爵士说:毁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格兰特将军也说:在撤退之前,我们期望用一些方法来证明,联军已经征服了北京,我们务必留下胜利的证据,以杜绝将来的疑问。正是这样扭曲的行径,更加让我们为圆明园的消失而痛心。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信中这样写到:在地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礼貌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礼貌的倩影。你能够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齐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昔日圆明园的辉煌难以再现,而今的圆明园也只剩遗址供后人缅怀和想象。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2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其实火烧的又哪只是圆明园呢,他烧的其实是精细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要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欧洲式水法,它的规模之大与它的神奇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并且大清的皇帝还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去取悦一个自我喜欢的女子,为她建立它喜欢的草原与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此刻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史上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能够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3

圆明园是人尽皆知的一座皇家园林,对于她以往有过的辉煌的艺术成就,我们虽然不曾亲见却也是从来不吝溢美之词的,然则我们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无情地摧毁了这件人类礼貌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圆明园的兴衰是一个缩影,而英法联军给她画上的这个句号仿佛早已注定。

纪录片《圆明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间穿插的多次在圆明园现时的废墟景象与效果复原图之间的切换,让人顿觉沧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洪流之无情、盛世之无常。雷家负责建造的这座园林,当时可谓是集我中华文化与建筑艺术之大成,以我国南方的众多风景为蓝本,又化入几多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神话传说,宛如仙境自是相当足信。想来那时候中国特色的木制结构也比如今的钢筋混凝土温软不少,比欧洲那些象征着皇权、教权永恒压迫的石头建筑结构更是亲近太多。

乾隆时期的大清朝GDP冠绝全球,国库富得流油,艺术上的造诣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既然没有向外扩张的意图,修建这么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昭告大清之强盛实在是义不容辞之举。然则,1860年英法联军的长驱直入让这一切最终复归瓦砾,经济如此繁荣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击,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军备上的劣势。想来也奇怪,火药好歹也是我国堂堂四大发明之一,不知怎样到了最终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拥有了比我们更为先进的热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领导者的危机意识的欠缺,没有富有预见性地搞好国防建设。而根据纪录片中所述,英法联军打入圆明园时,发现园中已然藏有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赠送的先进武器,也就是说当时大清早就已经明白了外国的军备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们却并没有想到过这样的武器能够被用来对自我实施侵略,于是清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便还停留在两个世纪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统治者淳朴天真的可爱了。

时至今日,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强国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鲜的“先军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现让人心惶惶,而就实际情景来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拥有现代武器的发达国家能够肆意敲打任一一个不听话的落后国家,于是那些预感到可能会被敲打的国家要想在各方面独立,发现眼前的路仅有建立核威慑一途,于是人心越发惶惶。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人类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阶级没有消除,还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势,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们还学会了伪善,深藏其后的是多数人的暴政和霸权主义,城市面无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类的生命在现代科技的裹挟下失去活力,在现代武器的精确制导下愈显脆弱,一颗原子弹就足以让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蒸发,还有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不禁要开始怀念那逝去的吟诗作对、刀耕火种的年代。英法联军妄图用烧毁圆明园来显示自我的胜利,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靠武力从来不能够真正地征服什么。英法联军所作所为的唯一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是一个能够赤裸裸将欲望述诸武力而置礼貌

于不顾的时代。

纪录片里提到,在当时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学习满文、蒙文、汉学,这些都是人类礼貌中创造的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时的军事训练则是古老的骑马和射箭,是满族人的传统,是大地的意义,虽然在战场上基本是无法与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无疑比扣扣扳机更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礼貌向前飞速发展,甚至到了飘飘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们要回到大地。离开大地,意味着我们在失去一种品质,失去一种心态,失去一份乡愁,失去创造美的本事。科学技术在我看来确实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为了满足欲望制造舒适,却从来不曾带来内心的平静,而艺术才是人类真正的创造,是人类礼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而圆明园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能够说是一处诗意的栖居了,是人类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联军的暴行无疑是人类最阴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证明是脆弱的、是能够被无情地摧毁的,人的阴暗的部分终究战胜了完美的部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也许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又仿佛昭示着人类的未来。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4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和多数同学一样,我很不愿意观看有关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电影。可是,老师偏偏带我们去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影片。

电影《圆明园》描绘的正是我们不忍回首的一段耻辱历史:第一次战争时期,英法火烧圆明园,世界上最壮丽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到清乾隆9年,历经41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一直在扩建。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清王朝修建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园林,一是为了满足皇家穷奢极欲的享受,二是为了向万国来朝的番邦外国盛陈天朝威仪,展示帝国尊严。

然而,有人不请自来了。他们就是来自号称文明、自由和绅士之国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英法联军。只不过,他们不是带着礼物来朝贡的,而是举着枪炮、端着刺刀闯进来的。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把园中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抢走。车拉人扛,实在搬不动的就一律毁掉。最后,竟公开宣布要“文明”的把它烧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成了一片废墟。熊熊大火中,康熙皇帝的北国江南顿成好梦一场;熊熊大火中,多少奇珍异宝化为乌有;熊熊大火中,龙的传人只能泪水涟涟,无言以对。熊熊大火,照亮了强盗峥嵘的狞笑,更使大清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从此,国无宁日,厄运连连。昔日的文明帝国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亚病夫。

圆明园的一把火,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尽的痛楚,更昭示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转眼150余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正像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磨难的洗礼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东方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刻在警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6005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当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以往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可是能够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礼貌古国赢得过荣誉,以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的英国和法国应当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的将来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当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必须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努力奋进吧!

圆明园个人感悟

相信《《伟人瞿秋白》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伟人瞿秋白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