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观《建党伟业》有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建党伟业》观后感

本来我还没有这么想看这部电影的,但是看了网上的一些关于它的调侃,不由得兴趣变得大了起来。加之自己只是共青团员,一道杠也没有,估计组织上也不会免费请我看。于是我就下午跑到中关村,花了45元看了这部大制作。看完了才发现,原来的那些调侃的,大部分人不是在意淫,就是在借题发挥隔山打牛。

下边就来说说我的感想,由于这是个历史片,主要剧情大家也基本有所了解,所以就随意剧透了,此外,本人赞同马克思主义,虽然暂时不想向组织靠拢吧。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叙事,最后以在嘉兴南湖上的一大闭幕作为结束。这十年间中国内乱不止,大大小小的事件要粗略地展开,恐怕也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所以这部电影和《建国大业》一样,也是浓缩到了极致的,如果说在出现的上百个人物之中有一个主角的话,那的确是毛润之没错了。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参加新军,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发生的时候,时候他也往往会跑出来说道一番,而且全片的大部分感情戏都是属于他的。这固然有政治正确的因素在里边,如果选周佛海之流的当主角那这个片子就是汉奸伟业了,另外一部分则是,关于毛润之生平的研究肯定是最详尽的,写起来也能有内容可写。最后,毛润之这十年间一直都呆在国内,的确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之前有人担心这是一部歌功颂德的政治影片。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观点还是偏中立的,虽然毛润之总是微妙地站在正确的角度上实际上影片长度也不允许对这些进行太细致的叙述。出场的人物都显得比较真实,既没有高大全,也没有什么坏人专用脸。举例来说,杨开慧就是一个天真烂漫小姑娘,基本没表现出什么政治觉悟。再比如说,五四运动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个人一块吃火锅讨论时事,陈独秀说要发动革命的时候,露出的几个表情非常地像阴谋家,而五四学生火烧曹汝霖家后遇到警察追捕的时候,那场面应该用抱头鼠窜来形容,被抓的都是运气不好溃逃的时候被逮住的。于是影片观看过程中,我能从各种方面思考这些事情。

电影的制作精度也是值得赞叹的,3D的特效尽管还是能分辨出来,但是制作得很优秀。虽然自己也没有了解多少,但是感觉在布景、造型、建筑方面的考据也算到位。有些非主要的场景也能体现出剧组的心思。至于演员的表演,这里边很多都是老戏骨,个人感觉都不错。

如果说有缺憾的话,那还是有的,比如,刚开场没几句话字幕就有了错字,再比如,很多事情都是蜻蜓点水,实在是应该对前因后果多做讲解,对于一大的代表的后来的归宿也没有什么介绍。还有,没有为某些其实是冤枉的人正名。最后,陈公博的那段惊悚片完全就是导演手贱在搞怪,在我看来,把这啥那啥感情戏删了,那个几分钟的惊悚镜头删了,再把影片加长半个小时,也许还能更加精彩。如果再扩充成三部曲,那就更有意思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观《建党伟业》有感:冤


《建党伟业》观后感:冤

单位包场要求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党员同志必须观看,我怀着小小的好奇之心去围观了一把,不期待多好,也就和《建国伟业》一样博的我一笑也足亦。片方豪言说能有8亿票房,我自然更好奇,更何况那么多实力派大腕儿呢,比如刘德华,呵呵呵!

《建党伟业》故事太多,几乎每一个任务都足以拍一部大片,导演想把每一个故事都在这两个小时内交代清楚,结果一个故事都没讲明白。跨度极大,没有相当的历史知识还真不行!很多历史人物都生生逼成打酱油的,据说假扮修女的就是蒋介石!我包括我们单位的所有同志竟然都不知道!蒋介石杯具了,竟然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刘烨扮演的毛主席还真是神似形似,可惜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湖南来的爱国学生在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不得不说像周润发这样的实力派演的是真好,可惜那身后的一帮小品相声演员抢足了镜头,发哥再演的有神有色,观众的注意力还是全被后面的冯巩本山李菁等人全被抢走,这难道是导演的刻意?恕我辈不识风情。

纪念我党90周年的题材和初衷固然是个好事,可惜众星参与的大片连区区俺的一笑都没能博得,怎一个冤字了得!

苍天呐大地啊,我的观后心得如何写了啊?


观《建党伟业》有感(五)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虽立意在建党即为党成立90周年献礼,但是若全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相信在现代向往政治自由的文化的熏陶下,大多数人则会拒看或仅认为是宣传执政党的宣传片。因此本片涵盖了从辛亥革命前夕的十九世纪一十年代的政局混乱,列强欺凌之史迹。直到末尾才以一大召开为点睛之笔,压轴推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尽管此时犹如新生婴儿般的中国共产党前路危机四伏,但在南湖画舫上的建党代表依然可以拥抱欢唱,暂时忘记前途的艰险。因为他们终于找到可以奋不顾生去追求的事业,而这不仅需要国外的经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训史才能够实现的。所以这部片子强调的是伟字,即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觉醒史或发现史。

清宣统末年,西夷入侵,百姓民不聊生。英雄之士早已明知清政府难以为继,而手中握有兵权者皆有自己的谋算。武昌一声炮响,清朝国主已如待宰羔羊,听从军阀安排。孙文虽有政治构想,却无政治手腕。在当时的中国政局下,有兵就为王。俗话说百无聊赖一书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孙文也是如此,不能在袁世凯上台后认清形势,果断反击,控有自己的一席台面。而宋教仁无兵无实权也如此张扬,只落得被人暗杀。一时间,袁世凯等军阀们仿佛掌握了历史的先机。但形势只是暂时的,没人能使历史进程永远停滞。可怜袁世凯81天皇帝,只落得山河破碎,而列强采用逐步制衡战略将有着不同的信仰的各地势力控制,那时候就像有劲没处使一样,人们在彷徨,中国在彷徨。

中国局势如此复杂,保皇党,国民党和一些列强支持的军阀,地方组织层出不穷。这时新思想的种子发了芽,中国青年们第一次大规模突破封建界限了解了世界的历史进程与政治学说,而不单单只是空泛的三民主义。所以有志之士还是要有正确的信仰否则还是不得成功。

即使是这样,中国如果不受到列强的欺凌,即没有外力的施压还是不能觉醒。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所附加的被动属性以及与生俱来的避世文化总使中国的人民无法走向全面反抗的道路。也许这也是列强及专制地方势力万万没想到的:他们的盲目施压正是激起下层劳动者联合起来反抗的推动器。

之后也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提出与创立。不过纵使天下如何,历史也不会突然变速的。共产主义在当下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为了不亡国亡党也提出了新的曲线救国路线,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历史风云,沧桑巨变,英雄辈出,天理浮现。我等青年志士虽生于安乐之世,不说要为国为民,最起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切不可有避世之幻想。何况先辈开创的基业,我们后代却可以享受,这已是极致之福了。所以我相信在新的华夏大地上,一定能找到能与我有相同想法之人,人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必与其一同开创新的天地。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昨天我去看了电影《建党伟业》,挺不错的一部的电影,可是陪我去的庆辉不知道为什么不爱看,中途还走了,我自己一个人一直看到完,我觉得拍的真的挺好的,刘烨演的毛泽东是那么的帅气,戏中李雪健演的杨教授的女儿杨开慧清纯可人,刘德华演的蔡锷将军也很不错,周润发演的袁世凯显的有点老,颓废,和角色很吻合,李大钊演的也挺好的,演安加合的那个演员因为演过老打妻子梅婷的那个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我对他印象不好,不喜欢他!而且在这部电影里演的也太激进!陈坤演的周恩来演的挺好的,周杰演的那个教授,让共产党员都在他家开会的那个角色演的也还行,周迅坐在船头的那个画面很美,大家在船上开会,周迅穿着旗袍坐在船头打着伞的画面,真的很美,如诗如画!刘涛演的皇后和范冰冰演的皇后都不错,平常我都觉得范冰冰比刘涛漂亮,但在这个电影里,不知道为什么,刘涛显的比范冰冰漂亮,可能是化妆问题吧,可能这个妆不适合冰冰!总之这部电影还不错,就是有的演员的加入显的这部戏很滑稽,比如说赵本山演的段祺瑞,电影屏幕上刚照到他,电影院里的观众就笑了,我也笑了,还有冯巩演的那个冯什么也是同样的效果,总之小品演员就该演小品,相声演员就该说相声,放在一起观众笑场,就失去了红色电影主旋律电影的严肃性了!不过轻松一下也好,毕竟生活,开心就好!

哦,对了,一个重要的重量级的人物忘了提了,他就是中国影坛最帅最有魅力的男演员,给中国人提气的男演员,跟再多优秀的男演员放在一起也挡不住他的光彩,他就是陈道明!非常优秀的男演员,我非常欣赏他,中国的男人如果每个都像他一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太有前途了!看过一次他们明星队在体育大学打篮球,陈道明进3分球也特准,真是一个很出色的人,欣赏!

好了关于昨天的电影就先说这么多,至于我没提到的演员请别生气,观众嘛肯定是拣着自己印象最深的来谈,总之这部电影还不错!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六)


《建党伟业》观后感

前几日,观了影片《建党伟业》。影片用断层扫描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不平凡历程。

这部影片如同去年的《建国大业》一样,有脸部特写镜头的演员全部是当红娱乐界名星,阵容不可谓不华丽。从片尾上千的演职人员名单看,制做不可谓不大。但缺憾是,镜头更多注重事件表面,缺乏内在精神的贯通。镜头的取舍上,想要大而全,分散了对主线的关注。

但这部影片却象一小枚石子,引人关注那段峥嵘岁月。

党的建立,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⒈中国需要出路,帝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议会制,这些地球上曾有过的制度,在中国都试验失败了。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一种新的制度。⒊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从理论上研究和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⒋一大批爱国青年在导师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因此,从组织上,具有共同志向、为中华民族请命的人,组建自已的组织,已是箭在弦上。

党的建立,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出席党的一大代表,共有12人,代表了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从人数上看,仅够一个学校班级的人数,其力量是薄弱的。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象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随日月而长,吸天地精华,把世界最优秀的思想,人间最优秀的分子吸纳到自已的组织中,成长为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党。他从建立开始,就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90年的历史证明,他不仅改写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革命历史,重新构建了世界政治力量格局。他的建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党的建立,是一部如何成功的历史。从党的建立到90年辉煌历史,全面诠释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成功的历史。从50多人的弱小,到红色割据,到山河一统,到朝鲜战争,再到今日的最大债权国,一步步书写着成功的画卷。这些成功的历史核心,就是优秀人才的凝聚: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即使不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必定会在历史上闪光的名字,和他们代表的一大群优秀人才,都被吸引到了共产党的怀抱。

这是一个深刻的昭示。

今天,党建立的伟业和90年的伟大历程,已是一座宝库,吸引着我们探索和认知,每一次深刻的理解,都会更加坚定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和斗志。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八)


《建党伟业》观后感

革命题材的影片《建党伟业》,深深打动了我炽热的爱国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为之热血沸腾。这部片子仿若让我回到了革命时期,感受那一幕幕为党的事业献身的革命激情,为了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革命先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甘愿赴汤蹈火,不得不让我为之动容,看到了党的伟业是用无数革命人士的生命换来的。

电影《建党伟业》围绕着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展开的,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时局动荡的特殊年代为国家、为人民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电影分为三个部分展开的,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前后,旧民主主义革命问题没有解决的一些重大事件,第二部分讲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经营探索革命的五四运动,第三部分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三个事件紧密贯穿到一起,构成整部片子的框架。

电影的三个部分都很精彩,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凭着那份为人民谋福祉的追求,革命者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挺身而出,在最艰难的时刻突出重围,那一刻刻动人的场面让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强烈的震撼,新时期不正需要这样的公仆吗?当然我们身边有很多忠实于三个代表的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能够时刻记住党赋予我们的大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民及其负责,给群众树立很好的榜样,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他们才是群众的好榜样,才是中国的脊梁,无论什么时期,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公仆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大学生们游行示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无辜牺牲的时候,那种精神,让人特别感动和振奋。当看到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大学生滴血喊冤等历史事件时,我被这些场面渲染了,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当时就止不住掉下了眼泪,革命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那个时期的人们竟有如此高昂的爱国情绪,真的很让我们感动,现在我们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都是用这些革命先驱们用热血换来的啊,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珍惜而好好工作吗?

历史悄然走过,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革命者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拯救中国人民摆脱水深火热的历史大任,(观后感 )我们当然需要正视它,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任先辈们的身上的,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描绘了新生的中国,谱写的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用努力换来的吗,他们与我们血肉相连。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稳定的工作局面,我们可以安安心心的去生活、去工作,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足迹的革命先辈们,90年来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很多共产党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真是可歌可泣。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党的大业不顾牺牲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作为新时期的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血腥风雨的历史,应该主动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牢记使命,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岗位,勇闯佳绩,以优异工作业绩来回报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七)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让我很震撼,是既《唐山大地震》之后久违的对心灵的撼动。

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信念,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意志力,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促使着他们无畏的牺牲,和竭力的付出。他们在实践和坎坷中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也失望、也彷徨,但是他们决不放弃,绝不,放弃!因为他们心中有大爱,肩上有重担,胸中有知识,他们是四万万中国人的希望,他们带给中国光明。

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叙述的是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到1921年6、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这段历史。

这部影片阐明了一个道理,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符合中国历史的潮流。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它民主党派,无论是总统制、议会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那个大动荡的年代,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探索,在探索中他们发现,唯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

波澜壮阔的历史,崇高信仰的追求

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国伟业》,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却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

观看《建党伟业》,让我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我们时刻准备着

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影片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大学子们的一片赤子之心。当国家的土地被无情的侵占,当资源被肆意的掠夺,当尊严被随意的践踏,他们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奋起斗争。在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烈的带领下,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更不怕反动派的牢笼锁链,誓要寻求救国之路。终于,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们看到了那一束曙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我们沐浴在共和国和煦的阳光下,昔日的血雨腥风也早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五四学生的随时准备为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献身的那片赤子之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一个为理想,有抱负,为祖国奋斗的新青年。

燃烧激情,奉献自己

当耳畔响起那沉沉的低吟但又慷慨激昂的《国际歌》时,我的思绪仍沉浸在那个风雨漂泊的旧中国。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落后就意味着挨打这残酷而又铁铮铮的事实。终于懂得中国这些年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是借鉴历史的教训,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该影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和偶然的事件,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由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刻,我更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身上所背负的是什么?(观后感 )是国家,是民族,是千千万万的同胞。这让我更加坚定成为一名共产党的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集结了众多明星,而每个明星都演绎了那段历史中的历史人物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让我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和他们坚强不屈的品质,从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们流血拼搏。用血筑起了血肉长城,抵御日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俯瞰当今社会的繁荣发展,体验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口号的正确性。为此向所有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三)


《建党伟业》观后感

历史的背后,不光是成功者享受的赞誉与名声,更多的是,掩映其间的鲜血,迷茫,呐喊和挣扎。在改变历史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群人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历史长河的走向的。正是,历史由英雄们引导,却由群众创造,而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应该获得后人的掌声,这应该是我看《建党伟业》后最主要的感受,相对来讲,我对他们将建党当伟业,觉得有点滑稽,起码对历史来说。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有历史的机遇,也有历史的必然,《建党伟业》虽然是打着记录片幌子的商业片,所谓云集的群星更是冲淡了史味,但对于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讲,还是值得看一下的。略过那些明星,甚至也要忽略掉那些儿女的东西,置身于剧中,用心去感受那段历史,领略先辈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的迷茫,觉醒与行动。

《建党伟业》由1911年的辛亥革命入手,也算找到了历史的切入点。辛亥革命应该算非常成功的,它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达到了革命的目的。在那时,革命党派众多,纲领也不尽相同,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要推翻满清的统治。推翻清王朝后,中国向何处去,当时的先辈们是迷茫的,也是意见不统一的,混乱的思想,必将导致混乱的行动。

连所谓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并没有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顶多是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他的理论,在松散的党内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国民的另一个大佬黄兴,革命成功后醉心于实业治国,思想上未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当时实际主持国民党的宋教仁,幻想靠议院政治来实现共和,最终用生命证明了此路不通。靠武力占据民国政府的北洋军阀们,都不是思考者,他们都是实际主义者,只是想用手中掌握的武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只是局部的。他们主导的民国政府,连民主都是形式的,无论哪方面的上台。

不过,北洋政府还是比较宽容的,在片子的第二部分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你可以学习不同的思想,可以印传单,上街游行,看到那些对着群众的激情澎湃的演讲镜头,心里还是很震撼的。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可以算社会的楷模,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是社会命运的思考者,连辜鸿铭也算,他们想做的,就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中国,尽管提倡的道路不同。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已经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了。

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胜利者的失败,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是说的那句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现在听来还是那么让人痛心。巴黎和会对当时幻想强国的知识分子是个沉重的打击,其直接导致了后面的五四运动。当看到热血的学生群情激奋庆典在屏幕上走过,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

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另一种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这方面陈独秀,李大钊是研究学习的先行。五四运动后,更多的青年人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毛泽东,朱德,蔡和森,周恩来等都包括在内,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后来的叛徒,如陈公博,周佛海在内。

《建党伟业》的最后一部份是这部影片的重点,也是最不令人满意的。参加学习的人多了,再加上外部推动,成立一个组织也就不奇怪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什么盛举,只不过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走到了一起。(观后感 )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人加入,有人退出。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成立共产党也是要掩人耳目的,连开个一大也要东躲西藏,谁能预料到日后共产党能创下夺取全中国政权的伟业?参加一大的十几个代表中没人知道,包括毛泽东在内,何况唱了国际歌的代表们,最后也没剩几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现在《建党伟业》把建党这么普通的开始变成了伟业,使建党成了盛宴,众多的历史人物无论与建党有关与否,都将粉墨登场,以先知们的形象去赴宴,这就有点过了。建党以后的历史不就证明了,共产党是在鲜血中成长起来的,敌人的,还有自己的,残酷的很。要是伟业,也是以后创下的。还是套用那句话吧,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青史留名,请用血来换。


观电影《建党伟业》有感(二)


建党伟业观后感二

三年前的《建国大业》让国人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才是最强演员阵容,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华阵容,建国六十周年是全体民众的盛宴,也是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辉煌六十年,我想没有任何一个演员会拒绝这次盛宴。于是,我们看到了唐国强、张国立,这两位影视界当之无愧的实力派演员来扮演毛泽东、蒋介石,我们看到了王学圻、陈坤、修宗迪、王伍福、许晴、邬君梅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也看到了姜文、陈好、葛优、赵薇、孙红雷、刘德华、陶泽如、陈凯歌、冯小刚、陈道明、陈宝国、尤勇、冯远征、侯勇黄晓明这些观众喜爱的演员。凭借庞大的阵容和恰当的时期,《建国大业》一举夺得了当年电影票房的探花,总收入4.3亿。

因为有了这样成功的范例,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电影史上的一部恢弘巨作,带着对上次电影的美好回忆,怀着对党的崇敬和祝福,我走进了电影院。

在两小时二十分钟的时间里,我的思维跟随着电影的画面和镜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建党筹备,一件件震古烁今的大事变,一幕幕慷慨激昂的演讲,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洗礼!

鸦片战争的战败让中国由此坠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大清王朝从此不再雄起,中华民族开始了一段永世难忘的屈辱史。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陆续登上历史的舞台,广东翠亨村的孙逸仙率先举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大旗。孙文同志曾经也尝试过改良,也曾幻想通过统治者内部的改良来拯救中国。但那样一个腐败的政权,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又怎能会采纳一个初出茅庐青年的主张呢?《上李鸿章书》被丢到了一旁,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样的美好愿景化作了泡影。孙中山选择了暴力,这是维新派失败、洋务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暴力革命,也只有运用暴力革命才能推翻一个极其腐朽的政权。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无数的热血男儿投身革命,血洒疆场1911年武昌城内的一声枪响,划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辛亥革命让全体民众见识了革命的力量,也见识了民主的光辉,从此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最后都是跳梁小丑,自绝与天下!

辛亥革命赶了一个皇帝,却没能迎来新中国,中华民族依旧在苦难中匍匐前行。

之后的中国民族危机日复一日,民众生活每况愈下。一战后的中国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巴黎和会,但积贫济弱的中国依然没有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顾维钧救不了中国,北洋政府更救不了中国。中国该相何处去?

青年学生开始走向历史舞台,他们以其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去唤起民众的觉醒,工人朋友愤怒了,商人也愤怒了,1919年的5月4日,全中国人民都愤怒了!中国这架古老的马车开始驶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新的思潮,《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文章犹如晴天霹雳,在民众的心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最佳选择。李大钊、陈独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有了统一的指挥,中国的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了!

纵观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我们发现中华民族在每一次生死存亡的关头总会出现一个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但是革命的成功总要历经磨难,总要流血牺牲,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磨难中才变得更加坚强!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史,是血泪史,更是奋斗史!伟业都是闯出来的!


观后感《观《建党伟业》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建党伟业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