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我高呼我书我快乐有感

读我高呼我书我快乐有感

《我读》读后感。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你不妨看看《我读》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读》读后感

当我读梁小民先生的新书《我读》的最后一部分《读书生涯》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形:边读边笑,甚至于叫来十二岁的儿子和我一起分享那篇《当年,我是这样读萨缪尔森的书》,他虽然无法理解经济学的含义,但也感到了作者笔下那段历史的荒谬可笑之处,我们俩大笑了一通。然而,笑过之后,一缕苦涩挥之不去,“悲”从中来。

由于在大学里教书,梁先生有感于有些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而将自己读书中的经历和教训写出来,虽然他说得很谨慎,“新一代人走的路与我们这一代不同,但书还是要读一点的。”并说,如果自己的读书生涯能给年轻学子一点启示,就很高兴了。然而,我相信,每一位读过这些文章的人,除了得到启示之外,还会多一份沉重。

《读书生涯》中有这样一些文章:《儿童时代读书记》、《上大学时,我背过〈资本论〉》、《年轻时,我读恩格斯的书》、《文化大革命中,我读马列的书》、《研究生时的读书生活》等等。梁小民写了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读什么,怎么读;以读书写历史,真是独辟蹊径。如此读书生涯,为许多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所共有,却少见梁先生这样翻来覆去地“纠缠”,直至生出情结来,书于他,怎一个“爱”字了得!

而那篇使我捧腹的《当年,我是这样读萨缪尔森的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期间,梁小民在一家凭介绍信购书的内部书店买了一本萨缪尔森《经济学》节译本,由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处处以批判资产阶级为己任,从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不仅以无限崇拜的心态去读马克思的书,还要以彻底批判的态度读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书。

这本《经济学》的译者序把这本教材说成是“大杂烩”,“凑成的理论体系”,“破绽百出”,“蛊惑性的宣传手法”,“冒充科学的公式和故作玄虚的图表”……梁小民说自己当时认为这个序言批判水平高,将它作为阅读时的指南。甚至“边读正文还边再读序,以便找到批判的方向,避免中毒”。

他所写的批判笔记遗失了,但从至今保存的书上,有眉批可见:当书中讲到稀缺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时,批语为:“生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绝不是由什么稀缺规律决定的。”当介绍马尔萨斯人口论,指出生产发展,更多人享受到了较高的生活,梁小民自嘲地说自己颇带阶级感情地写道:“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人,那些住在贫民窟的黑人,那些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补助的失业工人,能说是随着生产而享受较高生活水平的人吗……”。

梁小民列举了诸如此类的眉批,剖开自己年轻时自以为是的愚昧和真诚的盲从给今天的人们看,他说“我是自觉自愿地批——所写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书上的眉批,是给自己看的,写的是当时自己真实的想法,根本没想到去发表或以此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它才“特别可悲”。这本书至今仍然摆在梁小民的书架上,他为那些眉批而脸红,但诚言“这是历史,我不想否认。一个人青年时这样读书并不可怕,怕的是一辈子都这样读书。”

这便是我开头所言之苦涩与“悲”的由来。感谢梁小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历史文本。

《我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边读边议》、《好书点评》、《名着浏览》及《读书生涯》。《边读边议》中的篇章,我大多都喜欢,像《探求晋商衰败之谜——读白银谷》。梁小民是山西人,他的童年就是在太谷度过的,因此,写来格外亲切。他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晋商的成功在于建立了一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激励机制与商业道德。晋商的衰败也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缺陷。

在《名校要有美丽的心灵——读美丽心灵》一篇中,他思考如何才能办一所中国的普林斯顿。他认为一个好大学的美丽心灵应该是“独立的研究精神、自由的探讨气氛、以及宽容的人生态度。”其中,他分析了中国当年的少年班为什么天才的苗子最终没有大成就,其失误在于教育方式。

在《曼德维尔悖论与人性启蒙——读蜜蜂的寓言》文中,梁小民提出了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市场经济。他觉得经济学家通常的市场经济有效率这一解释不够,还应该有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市场经济是符合人性的。利己乃人之本性,能使这种人性引起社会进步繁荣者,惟有市场经济。”他把重新认识人性,当作一种新启蒙来看待。

第二部分《好书点评》由十六篇短书评组成。梁小民的点评,除了书之好处,毛病也挑得细,常识性的、史实上的、翻译上的,甚至他会发现人家的参考书所用不足,比如,他指出《经济学家成长的故事》一书中的《罗宾逊教授》一文,参考书中缺《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一书,而这本书非常重要。

梁小民本人也从读书中取长补短。他从林行止的书中发现了自己以往的一个错误。那是他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引用过列宁的一句话: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破坏其金融体系。林行止说这话凯恩斯引用错了,它本是另一位布尔什维克者拉宁(Larin)所言。

第三部分《名着浏览》是梁小民考虑到现在学生读名着少,除了静不下来,也难以找寻中文本,于是他选择十本没有中文版、而应是学经济学的“垫底”之书,作较全面的介绍。

《名着浏览》篇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有独立价值,如果扩充内容单独成书可能更好。《我读》是由文集编撰而成的书,如果每一篇文章加注,说明写作时间或原发表情况,可以给人时间感。另外版式设计中对于《边读边议》等四部分内容简介的插页显得不够精致,与整体设计风格不统一。而书眉“经济新观察梁小民作品系列”在左,“我读”在右,似没有信息量,分别以某一部分名及文章名充当会有益些的。

《我读》共涉及了数十本书,写得实实在在,妙趣横生;无论抒发感慨还是咀嚼道理,都率直而负责,体现了作者酣畅淋漓的个性和对于读书的敬重。从中,读者可以领略梁小民先生的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之功,学到知识,获得读书的指引与激励。

读书也是读人。“我”的始终在场,是《我读》的最大特点

m.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读我读《论语》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注音版《论语》,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让妈妈教我。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开篇的第一章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里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同时也会从知识中领悟到新的道理。就是老师经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在《论语》中,孔子对诚信二字做了详细的解释。诚就是以诚待人。信就是说过的话要算数。信字是人字和言字组成的,意思是人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友好相处。

虽然我在很多词语上磕磕碰碰,似懂非懂,有时甚至觉得枯燥无味,但我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启发,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对孔子的敬仰。我一定会花很长时间去读,把里面的知识记在心里。

读《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


书是一座其乐无穷的迷宫,常常让人乐不思蜀;书是一曲意味深远的乐曲,让人深陷其中。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在昨天,我读了一本妈妈给我买的书,它叫《我来自孤独星球》。

这本书中的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它描述了一位孤独的小女孩江冰蟾的故事。班花江冰蟾因为成绩好,又有点清高,而遭遇了班里以凌扬波为首的几个女生的敌意与排斥,为此她内心深感困扰。妈妈突然出事,又令她看到了成人社会复杂和冷酷的一面。而小堂哥方乐天,却与江冰蟾截然不同,活泼开朗的他,有一大群好朋友。他给江冰蟾带来了种种麻烦,更带来了快乐和对友情的领悟。

在这个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江冰蟾为同学们对她的态度的无奈,和处为优生的孤独。在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因为成绩好而被孤立,而被同学们疏远,成为一个独行侠。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种名叫嫉妒的东西蒙住了我们纯真的心;一种无声的攀比,正悄悄地进行。而处为优生的学生们,总是心高气傲,似乎什么也比不上他们;而优生们也习惯了孤立,习惯了没有朋友,只有竞争对手。

从这本书中,我充分的认识了友谊的可贵,明白了不要让嫉妒蒙蔽我们的双眼,这样只会使得我们错失知己;不要心高气傲,这样只会让友谊越走越远。

读我能行


暑假里,同学借了我一本书《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完这本书后,书中的主人公小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陷入了深思

小米是个女孩,她的妈妈总是帮她张罗好所有的事情,从不让小米分担家事。小米整天懒洋洋地享受妈妈的服侍。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名叫智律,他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双休日,正当其他孩子忙着穿梭于各种培训班时,智律就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奶奶。但奇怪的是,智律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于是,小米悄悄地把智律当作自己的榜样,慢慢地学会了自律,最终学会了独立。

我也有个包罗万象的妈妈,她替我安排好所有的事情,从不放手让我去做。妈妈,今天我来烧蛋炒饭吧!别,宝贝,油要溅起来的,妈妈来!今天的衣服我来洗吧!别,你洗不干净的,到时还要弄湿衣服,妈妈来!我渴了,我去烧水吧!别,要烫到手的,妈妈来!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妈妈的包办!所以,我到现在都没开过煤气,更别说烧菜了。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那时大人都不在,我们在床上看电视,突然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起来。朋友问我:饿了吧!我点点头,她诡异地笑笑说:等我,马上来!说完,便噔噔噔跑下楼。我也紧追不舍,看看她葫芦里卖的啥药!跟到厨房,只见她熟练地打开煤气灶,再从冰箱里拿出一块牛排。见油锅温了,便把牛排放进油锅里,上下翻动,从容地放上各种调料。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牛排出锅了。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么娴熟的动作,是一个11岁小孩该有的吗?她跟我一样大,为什么我就不会煎牛排呢?

从小到大,妈妈就把我宠得像个小公主,我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但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像小米,像智律,像朋友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怕困难,努力前进。我相信我能行!

读《你是我的宝贝》读后感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智障儿童?他们带给你悲伤还是欢乐?这几天,我就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你是我的宝贝》。

这本书主要讲了:贝贝是是个唐氏综合症患儿,有轻度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贝贝的爸爸在贝贝两岁不幸去世,慈爱宽厚的奶奶以顽强的毅力训练贝贝,使贝贝成为一个自爱自立有自尊心的人。贝贝十岁那年,奶奶因心脏病去世,贝贝成了孤儿。贝贝在福利院呆了一段时间,舅舅、舅妈带着孩子小胖还有贝贝外加一条大狗妹妹,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在80后青年李大勇的关照下贝贝逐渐长大,逐渐成熟起来。

当我看完了整本书时,我被贝贝的善良所感动。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男孩,受到了那么多的关爱,因为他的善良!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智力残缺的孩子一定受到了歧视,受到了异样的眼光。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是你,别人那样看你,你会怎样想?因此,我们要去帮助他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该有歧视,而更多的是关心和爱!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我读》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我高呼我书我快乐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