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狗镇有感

观狗镇有感

观狗镇有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观狗镇有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狗镇观后感

《狗镇》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可故事几乎与狗没有什么关系。故事的内容一点也没有电影名字那么轻松,它是一部严肃的、寓言式的电影。阐述关于人性、道德、民主、强权与自由等重大问题。

这是一部狗村的伤感故事。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美国的落基山区,用主人公葛瑞丝的话,它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美丽村落。公路只能通到一个废弃的矿坑。看来狗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生态。作者将故事安排在狗村有其深刻的用意。因为相对封闭,狗村的农工商和运输业齐全,人群也是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因此狗村具备了一个微观社会所有的元素。

可是影片没有选择某一个村庄作为外景,而是颠覆性地用了一个平面的、像是舞台一样的场景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这真是导演的过人之处。这个舞台可以在美国,也可以在中国,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个舞台上的演员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象舞台剧一样,电影分九个章节来讲述一个叫葛瑞丝的女子逃亡到狗村后,狗村里所发生的变化。

在葛瑞丝没有来之前,狗村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普通小镇。人们善良正直,喜爱自己的家园。村民们安居乐业,只是还存在着一些像自扫门前雪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叫汤姆的年轻人,正在构思自己的一部小说,他积极地组织村民开会,试图用道德教化村民,希望村民的道德水准能有一个提高。可人们对他的说教,毫不感兴趣,还是像以往一样平静地生活,虽然显得有点死气沉沉。一个晚上,远处的几声抢响,打破了村子宁静的夜空。有一个漂亮的女子逃亡到了这个村子,从此狗村由于葛瑞丝的到来,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电影是我看到的最长的一部电影,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三个小时里,导演开始缜密地让故事一步步展开。

狗村太小,葛瑞丝要在狗村藏身,就必须征得全体村民的同意。村民用民主表决的方式决定她的去留。在两个星期内,葛瑞丝用自己善意的行动,帮助村民做事情,以取悦于村民,博得了村民的好感,最终村民一致同意让葛瑞丝留了下来。葛瑞丝美丽、善良,她勤劳、宽容、理性,她是美好人性的一个代表。她的到来,起初象是一缕阳光照进了阴霾密布的天空,像一股清风吹进了闷热的房间。她将自由的理念,将美好的思想带到了狗村。她让那个虚荣的不能正视现实的瞎子麦凯,勇敢地面对现实。让怯懦的司机班懂得了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力......故事讲到这里,让人心中有了一丝的宽慰,有了美好的展望。但导演是不会就此将故事展开下去的,他是一个魔鬼,也可以说是上帝。他洞察人类的灵魂,他会用他的方式讲述故事。

导演一连用了三个告示作为故事的转折点。第一个告示,是寻人启事,说葛瑞丝是一个走失的人;第二个告示说葛瑞丝是银行抢劫犯;第三个告示说葛瑞丝劫持人质。而且悬赏金一步步加码。使得葛瑞丝在村民中的地位一步步下降,留在村子里的成本也一步步加大。随着葛瑞丝地位的变化,狗村也逐渐显示出它狰狞的一面。为了能够留下来,起初葛瑞丝用增加为村民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减少薪资来维持,但是苹果种植人恰克用告发她来要挟,占有了葛瑞丝。村里的女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又用语言来伤害、摧残她。葛瑞丝不能忍受恰克对她的凌辱还有村民对她的无理,策划了一次逃亡,但没有成功。后来狗村的人们一改当初的纯朴与良善,男人们纷纷以告发她来要挟,对于葛瑞丝任意地欺凌,除了汤姆,村上所有的男人都将葛瑞丝作为泄欲的机器,而葛瑞丝还得为他们无偿地工作。至此,狗村人们人性中卑劣的一面完全显现了出来。

导演简直就是一个魔鬼,他不动声色地、一点点地、冷酷地,站上帝的位置上,用他那冷静的头脑、缜密的思维、深刻的洞察力直击人类的灵魂。他不是上帝,就一定是一个魔鬼。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或是一部书籍让我如此地深深陷入思考。好几个晚上我都在思考狗村人性演变的原因。因而不得不将电影重新看了一遍,甚至不断地摁暂停键,想看清每一句台词,试图捋清一个头绪。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人性、道德、法律、制度、强权还有自由等这样重大的问题。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东方对人类本性认知的基本观点在这里被颠覆了。

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思考最多的是狗村的人们为什么会从良善变到邪恶,而且变得似乎顺理成章。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葛瑞丝不来到狗村,狗村肯定还会是原来平静、祥和的模样。那么来了这么一个美丽、善良,近乎完美地葛瑞丝后,狗村没有变得更美好,反而变得更狰狞了。看来葛瑞丝是这些变化的一个诱因。问题就来了,美好的东西怎么会引发坏的结果呢?我思考的结果是:因为葛瑞丝的到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生态。原来狗村里人们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道德、人性、法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如果葛瑞丝遭到侵犯的时候,她可以告发,以维护自己的权力,那么狗村的人们也不敢轻易地侵犯她。那么问题的根原还是葛瑞丝没有完全的自由,她的地位低于狗村的人,葛瑞丝来了后,狗村有了不平等。狗村原来善恶的平衡被打破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不平等才是问题的根源。这就是导演的那三个通缉令所要达到的目的。导演真狠呀!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犀利天赋人权,生来人人平等的理念和信仰是多么的神圣呀,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认知。以前这些理念在我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成了一个神圣的信仰。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全世界的吧。

故事的结尾更是出乎人的意料,也进一步揭示了道德的虚伪和强权的残忍。而对于恶的人性和虚伪的道德,只有用强权来将其消灭。虽然强权是自由、平等的最大敌人,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事物,但当民主的制度也保护不了善良、宽容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只有以恶制恶,才能遏制恶的人性泛滥和虚假的民主的助纣为虐。这个与西方世界推崇的自由背道而驰的理念的确很新鲜。

在这个故事里,除了三个告示作为故事的转折点,将故事推向作者既定的方向外,还有五次村民的民主会议,也是故事发展的节点。所有的罪恶都是在民主的形式下完成的,这不能说不是对虚伪的民主制度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在第四次村民民主大会上,葛瑞丝向村民们陈述了自己的遭遇,试图告诉村民自己才是狗村里唯一的受害者,以洗刷自己的清白,使村民良心发现,停止对她的伤害。这是始终以道德家的身份出现的汤姆的建议。可是一切都是徒劳。当村民们的道德名声受到威胁的时候,葛瑞丝反而成了狗村的公敌。村民们一致要求驱逐葛瑞丝。连道德家汤姆在感到了如果感情用事,就会遭到所有村民的唾弃,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虽然他很清楚善恶是非,但还是站在了村民的一边,放弃了他爱着的葛瑞丝。这个场面,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文革中的一些惨痛记忆是不是又浮现在了眼前。

其实,汤姆这个人物是编剧安排的一个道德的化身。道德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手段,它比法律有着更广泛的影响。电影试图通过汤姆这个人物告诉人们,在人性的软弱、人性的卑劣一面占上风的时候,道德是多么的虚伪。因此。当道德的虚伪面纱揭开的时候,汤姆竞比所有的村民表现得更为残忍和冷酷,他打了一个电话,是葛瑞丝逃到狗村的当晚,追捕葛瑞丝的黑社会老大给他留的号码。他明明知道葛瑞丝宁愿忍受在狗村里的屈辱,也要逃避的人,该是多么的残忍,但他还是决绝地那么做了。自此在这个故事中一直帮助葛瑞丝,甚至葛瑞丝都爱上了的汤姆,显露出了他的虚伪与残忍的本性。

戏剧性的是,寻找葛瑞丝的是她的父亲。电影里让他以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份出现,有其深刻的含义。他其实是代表了强权和专制。而葛瑞丝代表了自由和美好。所以他们肯定是格格不入的。自由可以宽容人性的软弱、宽容人性的卑劣,但一定和强权、专制势不两立。至此观众也会明白葛瑞丝为什么冒死逃离她父亲的原因了。

导演的深刻还表现在,将强权安排为自由的父亲,女儿背叛父亲而逃离。作者真正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翻开人类发展史,自由、平等的信仰也才是近几百年才有的思想和以之为理念建立的制度。自由就是从专制统治中滋生、脱胎出来的。

葛瑞丝和她的父亲,或者叫自由与强权在车里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父亲:没有人能达到你的道德水准,所以你原谅,还有什么比这更傲慢?但你决不会以相同的理由原谅自己

葛瑞丝:我为什么不慈悲为怀?

父亲:有错就要受罚,他们也一样,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葛瑞丝:当然要。

父亲:但你不给他们机会,这是极端的傲慢

父亲要女儿与他分享权力,葛瑞丝坚决地拒绝了

葛瑞丝:你要逼我回去跟你堕落?

父亲:我逼不了你。

葛瑞丝毅然地下了车,她情愿忍受屈辱,也不会和强权和专制同流合污。

当她走下车地时候,她的悲悯情怀让她看到了众生的可悲、可悯、可怜。可是当月光照亮了狗村,让狗村里地罪恶像丑陋的伤疤一样暴露出来地时候,葛瑞丝又止步了,如果继续她屈辱的生活,那么还会有更多的经过村子的人受到和她一样的伤害,她必须要制止罪恶。她反身回到了车里。

葛瑞丝:我必须立刻负起责任,我将要负责解决问题。

我想让世界变得比较美好。

影片的结尾出人意料,很暴力,很残忍。当汤姆告诉葛瑞丝,这一切他事先都知道,是他想用葛瑞丝做他的试验品来验证他的理论时,葛瑞丝愤怒了。葛瑞丝的宽容到了底线。她可以原谅狗村的人们由于人性的软弱加之于她的凌辱,但她无法忍受道德的虚伪、冷酷和残忍,无法忍受谎言和欺骗。她毅然决然地,毫不手软地杀了汤姆。大的悲剧发生了。葛瑞丝竟然让她地父亲放火烧了狗村,还枪杀了所有狗村的人们。

对于这样结局,我始终想不明白。导演想说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难道恶的人性加上虚伪的道德必须要消灭吗?必须用强权和专制才能制止罪恶吗?如果说汤姆将葛瑞丝交给黑社会,是要以消灭善来恢复狗村平衡的话,那么消灭了狗村,也就是消灭恶这个不平衡点,就能带来更大范围的平衡吗?影片结束的时候,一只狗却奇迹地躲过了劫难,狗村里唯一没有伤害过葛瑞丝的狗狗,导演用一个对它的特写镜头作为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当人性恶的一面成为群体行为时,人还不如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价值。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狗镇》观后感


《狗镇》观后感

原创: 何菌子

刚看完《狗镇》,背后一阵发麻,直到输入这一行字时,这种感觉仍在持续。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想和屏幕前的你分享这部电影,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人性的善和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剧情简介(177分钟)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

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

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格蕾丝日以继夜的劳作,终难逃过不幸的事情发生。

一个镇民在警察搜捕后,强暴了格蕾丝。龌龊的事情拉开了序幕:人们开始随意的污辱她,甚至连汤姆,也揭开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沦为镇上的一条狗,干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渐渐的改变。

镇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女子的神秘身世,让此刻的污辱成为了他日的灭顶之灾。

这部电影最开始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在舞台上,小小的一席之地,用白笔在地上画了房子,摆上寥寥几个道具,一个村庄的样子便完全浮现在了眼前。我想每个人脑海中的都有不同的画面,但那个画面一定是你印象最深的。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之一 —— 以极简的方式勾勒出每个人心中存在的“狗镇”,提醒我们,“狗镇”就在我们身边。

一开始看起来是有点奇怪,甚至有些滑稽,就像是小孩子在过家家。但是一切剧情发展需要的道具都在上图,除了手枪,锁链和女主。

有一个理论说的是电影精彩只需要一把手枪和一个女人就够了(具体是怎么说的我忘了,暗指精彩的电影通常含有性和暴力)。如果给你手枪,锁链,女主,你会构造出怎样一个故事?《狗镇》里是用锁链锁了女主,并像对待一只畜生一样对待她,最后整个村子都罪有应得地死去了,除了那只没有做任何错事的名为摩西的狗。

如果我只是这样告诉你,你可能会觉得,一个恶人村,遭受了应有的惩罚,这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啊,与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恶有恶报”的教育别无二致。那么,如果我告诉你,那些村民,一开始都是善良地接受了她,虽然有抱怨,有迟疑,但对她还不错,你是否会好奇为何他们逐渐变成了残暴的贪婪的恶人?

在片子里的解释是“因为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虽然这种劳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一句话乍一看是完全在理的,但后来愈加严重的虐待行为完美地诠释了破窗效应——有裂纹的玻璃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破坏欲,何况是柔弱又美丽的女主呢?

一开始只是加重她的劳动强度,后来在警察来搜查她时查克包庇她的同时对她进行了侵犯——后来所有的人都威胁她,侮辱他,男性视她为妓女,女性视她为荡妇,将她们对丈夫不忠的恨意通通发泄在她娇嫩柔弱的身上。

只有一个人除外。

她的恋人,一个写作只写了“伟大”与“渺小”两个词语的自封的作家,一个带领她进入狗镇并说服村民接纳她,愿意为她放弃从小到大所处环境的男人。这样的男人,会是她生命中的星光吗?

并不是。

他爱她,但最后背叛她将她送还给黑帮老大的也是他。只是因为她没有满足他的欲望,像满足其他人那样。“你大可像其他人那样胁迫我。”“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竟连这样小小的愿望也不满足吗,你这白眼狼!”看出来了吧,他的话竟如此熟悉——我付出了什么是因为我希望得到些什么,这才是人性,与善良不相关,更别提爱了。

看的时候我有些难受,因为我曾遭受的校园欺凌与电影上的发展竟如此相似,庆幸的是我的“狗镇”只是一个寝室的女生而没有更多人,即使是这样我也遭受了床单被泼水,鞋子被扔,包里的东西被倒出来等一系列已经无法用恶作剧来定义的恶行。

我像女主格蕾丝一样试图说服自己原谅他们。

—”我为什么不该慈悲为怀?“

—”不,有时候应该慈悲为怀,但你的标准要一致,这才公平。你有错应该受罚,他们也一样。“

—“他们是人。”

—”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要,但你不给他们机会。这是极端的傲慢。“

是的,自以为慈悲为怀是种伪善,更是一种极端的傲慢。无论是我还是格蕾丝,和狗镇上的人有着惊人的一致:傲慢,自以为是,行恶而不自知。

那么你也是这样的吗?

生活是一条河流,对着河流一刀切下去的截面便是一部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只能带给你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引发你的思考。

THE END

电影《狗镇》观后感


电影《狗镇》观后感

文/叛卡门

小时候,语文课本告诉我们人世间再苦,也总有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令人豁然开朗,而长大后,美丽而又有灵气的女孩如果落单到了某个小镇却总能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为何天使的降临反让人类主动化为兽类?热心的善念如何转换为理所当然的索取?个体在整个环境的驱使下究竟能守住几分良心?是人类太贪心?还是对自己残破人生的破罐子破摔?走近《狗镇》,人性的善恶直至结尾的爆发也不能令人舒畅一分,以暴制暴的方式让人想到了上帝惩罚埃及人的十诫,可当整个狗镇的人们都死在了为净化世界这个伟大使命上时,恶念也好堕落也罢,仿佛又都不重要了。片尾以众多普通的照片配合着欢快的音乐提醒着人们也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危言耸听,这样考验人性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影片虽然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节奏却一点不慢,特别是占据大量背景的旁白以及人物之间的对白既快且带有相当多的戏剧感和独特的表达模式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在极度简洁化的舞台之上,导演尽可能的忽略掉了一切日常用品,而鲜活傲慢的小镇居民死于枪击之后地上画下的唯一一个生物狗却活了过来,小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狗镇,反倒少了伪装。虽然还是有些为狗这种生物抱不平,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忠诚的动物却被拿来形容人性的低劣和阴暗,即便导演给出了狗改不了吃屎这种本性难移的说法来证明小镇居民的下贱和人性骨子里的本恶,但还是忍不住为狗抱屈,三个小时下来,可以说它是全片唯一一个让人喜爱的喘气的生物了,包括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圣母式的格蕾丝。狗知道报恩,而人类习惯忘恩负义,所以当它真正成为了狗镇,才真算是抬举了。

是非善恶在人心底本应有个天平,只是仅仅忙于生计的人们将之视作奢侈品、甚至垃圾品,日渐饥渴的心灵终于弥漫起遮天的沙尘暴遮住了心眼。小镇上的汤姆自命清高以哲学家的身份无数次给小镇居民传道,事实上他确实最虚伪懦弱的一个,因为只有他亲手给了格蕾丝最大的希望又亲手毁灭了它,在格蕾丝第一次被强暴而他却唯唯诺诺无所作为时骨子里的懦弱便展现的一清二楚,更不用说之后的种种背叛欺瞒和不知悔改。可从本片来看,不论太多或太少都成了错,格蕾丝的理解和原谅无形中成为了最大的纵容,他父亲和她最后的傲慢之争是全片的精华所在,父亲的傲慢因为看透了人的劣根所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势力肆意践踏,在他眼中这都是最不值得被拯救的畜生;而格蕾丝的傲慢则来源于她品性中的博爱,她认为小镇人做出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是因为本性,而自己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本性而去怨恨,其实这和他父亲视人如狗的眼光没有什么区别。所谓以万物为刍狗才是天地最大的仁,还是给站在权力或任何事业的巅峰上的人听的,只有他们可以站在天的姿态看待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

初看到影片的全透息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魔法圣婴》最经典的片尾一幕,导演拉开了床帘让观众亲眼目睹了真相,而本片是绝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格蕾丝在遭受着非人的遭遇时小镇所有人还在安之若素的生活着,或许想着如何在奴役格蕾丝上找到自身的优越感,或者想着用更多的谎言来让自己心安理得。背景下的非白即黑最终在惩罚和审判之下变成了鲜血的红色,纯洁与肮脏本不是世界的唯一色调,弱小和无知也不是人类毁灭的原因,傲慢才是。虽然黑帮最后带着复仇性质来除暴安良,可却透露着对无政府主义的蔑视,谁知道究竟是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还是蛇的出现恰好成为夏娃隐藏想法的一个借口呢,只知道单靠个体的自律和道德感去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是绝对不靠谱的,这也是法律和权力存在的意义,它给试图以知错然后快乐成长的人们一个清醒的教训,即是惩罚。而通过格蕾丝在小镇人们眼中的地位逐渐变化想必有《西西里》的一定借鉴,想到这里不免觉得真像个绝妙讽刺的笑话,金城武曾经为过期的罐头抱屈,那么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想没想过淤泥的感受呢。

只有低微的人才会面对他人的脆弱而高高在上,带着施舍和傲慢做着残忍的事,甚至连原谅都不曾考虑得到。很难想象面壁者悲哀的想到自己要拯救的大部分就是这种人时的会是怎样玩味的苦笑,毁灭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不论是圣母式的格蕾丝遗弃了狗镇,还是狗镇离开了世界,这个世界总算因此平静一些了。


观《狗娘》有感


观《狗娘》有感
五(2)班 戈萌娜
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那一位狗母亲实在伟大!
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叫阿伢,父亲带回了两条狗,一白一黑,在一个夜晚,发生了一志洪灾,阿伢才3岁,在最危险时,阿黑把阿伢救活了。阿黑还把阿伢当亲孩子养。在阿伢被人欺负时,阿黑也会上前吓跑他们。阿伢考上高中,要到城里念书,每当列车要开动时,阿黑就从远处跑来,如果不理它,它就狂叫,还用牙齿咬列车,他们说阿黑老了,跑不动了,骨头都咬不动了。在一个清晨,给我带来了我担心已久的噩耗。。。。。阿黑死了,而且死在了陈旧的站台上,头朝着我乘车离去的方向。那一位狗娘虽然已死,但它那种关爱主人的品质永远记在我们心中,因为那位狗娘知道自己老了,很快就会死去,所以它才会到车站去等主人,它还要看一眼它的半个孩子 ,以前,阿伢家生活困难,阿伢母亲又断了奶水,所以只能用狗娘阿黑的奶水给他喝,而且阿黑关心阿伢,所以阿黑把阿伢当半个孩子来养。但不幸的是,自己死在了车站,但那位狗母亲永远是阿伢的救命恩人和半个亲人,当时阿伢肯定痛不欲生吧!
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小动物。

《狗镇》观后感600字


《狗镇》观后感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人反思的电影,就像每次看完贾樟柯的电影,影片最后绝不是恍然大悟它总是不负责任地抛出问题绝尘而去,空留呆呆的坐在座位上的我们。《狗镇》它是拉斯冯特里嗑药12天写出的稿子却成为2003年棕榈奖遗珠。导演的大胆的对电影的道具进行舞台剧式的布置(讲真,舞台剧都不带这么省的)
道格维尔是一个美丽的小镇像陶潜所描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汤姆是这个镇上的有思想有理想的年轻人。女主人公格蕾丝为了逃离父亲而来到小镇。镇民们一开始并不接受一个陌生人,即使她既漂亮又聪明。为了留下来汤姆帮格蕾丝出谋划策,她完全信任汤姆包括最后汤姆的背叛。在格蕾丝的努力下镇上的居民接纳了她。天真的格蕾丝以为这就是她的乌托邦幻想着美好生活的开始,而警察的一次次贴告示,人们伪善的面具慢慢被撕下来。端倪出现在警察的第二次出现说告示中的女人是通缉犯,镇民们恐惧害怕,因此提出让格蕾丝加倍工作,减少工资。格雷斯接受了。警察的第三次出现格蕾丝被强奸了,她忍受了。最后她被套上了狗琏成为了所有男人性的宣泄工具,她忍受了,当然这一切更使汤姆不甘心,他要回报,他想实施自己的欲望,格蕾丝说我想我们可以在自由中相见,而不是在这儿苟合。汤姆所谓的爱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后,他生气了。恶魔在这个温柔善良的布道者体内要苏醒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他引来了找格蕾丝的人,也引来了灭顶之灾。
你有这种成见,觉得没有取得像你一样高的道德水平所以你为他们脱罪,我想象不出比这再傲慢的了她的父亲一语道破了格雷斯的问题,她迷茫着,她看着镇上的景象就像过去善意而微弱的光线,终于不再为这个小镇遮掩了。
果树只是荆棘
榆树街没有榆树
如果世界上缺了任何一个小镇会更好的话,那就是这个小镇。
她要复仇了,杀光了镇上所有的人,亲手杀死了汤姆,坐上了高级轿车绝尘而去。只剩一只叫莫斯的狗在道格维尔的夜空狂吠。
我不敢肯定我是不是狗镇人,会不会对无辜者施暴。会不会仅仅是因为想躲在群体意识中寻找可怜的安全感。当法律不再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会不会肆意地宣泄心中的恨。狗镇的人是伪善格雷斯何尝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原谅所有的犯罪,助纣为虐。
那么请问何为烂好人?
我不害怕自己人性上的缺陷但惮惧沉溺于缺陷中的不自知。

观《猫狗大战》有感


《猫狗大战》观后感

今天,早晨9点我懒洋洋的起了床,下了床,要去上厕所,只听妈妈大声地喊:小菏,快点起床,洗洗脸,再把你的粉红蝴蝶结小屋收拾的干净整洁,明天哥哥、弟弟、婶娘、叔父就要回来了。我很不情愿的起了床,洗洗脸,拿起扫帚、抹布、簸箕,开始了扫除,不一会儿,就扫完了,爸爸妈妈为了奖励我,把我们家的智能电视机打开,放了个动画电影《猫狗大战》,我一看评分8.9,我想应该是个十分好看的动画电影。

开始了,我专心致志看着智能电视机的屏幕,准备着看我一生当中见到最高评分的动画电影,这真让人拭目以待。在智能电视机的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小男孩乔恩养了一只小狗,他叫巴迪,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个头高大,走起路来精神抖擞,一副王者风范,真是神气十足。一天,乔恩一家有事出去了,巴迪在追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这只小猫挺厉害的呢!她走到了马路中间,假装死了,当巴迪追到了马路中间,真的以为可爱的小猫死了,当要把小猫叼起来时,一辆面包车快速的开来,小猫一闪而过,还没等巴迪反应过来,就被抓上了车,这时它才发现上了猫特工的当,可是一切都晚了看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儿,不知道巴迪的命运会怎么样

最好看的是快结束的时候,也是最感人的:乔恩一家被绑架了,乔恩妈妈又养的小狗小卢知道后,及时赶到地点,邻居们家的小狗知道后也和小卢一起去救乔恩一家,当时小狗小卢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只想着就自己的主人。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小动物们也是勇敢无畏,也懂得知恩图报,我们要爱护它们,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改回多美好啊!


喜欢《观狗镇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狗镇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