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有感

读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有感

读《寻常一样窗前月》有感。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读《寻常一样窗前月》有感》,感谢您的参阅。

《寻常一样窗前月》读后感

拿到草的这一本《寻常一样窗前月》时,茶家中的春兰刚好绽放,沏上一壶铁观音,静坐在灯影下的兰花旁,翻阅开来,满怀清香,也满心欢喜。

我手写我心,以一颗素朴自然的心,抒写最本真的流年。是茶初读此书最深的感受。凡尘俗世,烟火人家,最寻常的生活,最普通的人事,如同你我每晚窗前行走的月亮,散淡自然,但在作者或优美灵动,或幽默风趣,或纯粹白描的文字下,却彰显出不同寻常的风骨韵致,似一树腊梅临风而立,赤金纯净,不加修饰;又似这一盆如约而至的春兰,香远静好,随意安然。

全书分为《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顽童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以自己创作的对联作为引子,如“野径听风一叶落,远山衔日满江红”描绘出“行走”的浪漫与诗意。“浊酒一杯渔父乐,清溪十里阮郎归”则书写了“尘事”沧桑和浮生感慨。更妙的是,每副对联的上下联最后三个字都使用词牌名,作者的古诗词底蕴丰厚,由此可见。而且书中还总能见到他的诗词,恰到好处点缀其间,升华了文章的内涵。全书通读之后,但觉情真,理达,境宽,悟善,又活色生香,包罗万象。

先说情真。在作者笔下,亲情,友情,爱情,无不真切自然。从不卖弄技巧,也不堆砌辞藻,率性而书,却能直达人心,有时会感觉似曾相识,因为或许这也是你曾经历过的真实情境或有过的心底感触。最感人的篇章是《外婆!外婆!》,读着读着,就不禁会为那份人间至亲至情,泪流满面。八十多岁的外婆,一生慈爱无私,勤劳善良,又那么热爱花草和生活。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外婆弥留之际,作者用一颗最本真的心,讲述了与外婆相处的点滴。当我读到“病得快认不清人的外婆看到作者时说:“大眼,大眼,你怎么又黄又瘦了?!”(大眼是外婆对作者的呢称)随后作者用细节描写了外婆的手,“外婆颤巍巍地伸出手,我一把握住,手背手指筋骨凸起,似一株泥土流失的老树露出的一截枯根。”我的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作者当时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外婆走后,作者重阳节目睹外婆生前种的菊花,以一首词寄托哀思:“月牙斜照,秋意扑林表。四十年来梦好,人一去,都难找。空窗虫语闹,菊花争窈窕。呆伫花前一笑,有清泪,在眼角。”笑中含泪,其情之伤感至极矣。

再说理达。无论对事,对物,还是对人,作者善于汲取市井寻常现象,透过现象说本质,水到渠成,理性通达。如《中国的红灯没有尊严》,感叹在中国闯红灯现象很普遍,因为交警人情执法,红灯变成检验司机的背景和能力了。而在作者行走新西兰的系列文字中,通过对新西兰地域和人文环境的细致描写,对比国内的现状,从而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朋友》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刻画了一位以朋友自许,四处自吹自擂招摇撞骗的人物,得出“朋友相交只为利益,未免可怕,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境宽与悟善的感觉,来自作者流淌在文字间的那份洒脱宽广,悲悯醇厚。作者笔下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不只限于个人的风花雪月,更多是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分析,也有对古今中外人物的解读,还有对身边幸福的珍藏。在《如今护航有奇文》中,他写经年默默为青少年成长奉献的叶小平和萧芸老师,对他们一直从事的“成长110”公益援助的无私博爱,从心里感动敬佩!

他写捕鱼为生自食其力的《老家的瘫子》,也写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的《苏东坡的感情生活》,写活泼可爱吃苦耐劳的新西兰导游《郭妹妹》,还写《庙会上的乞讨者》,《拾荒者》,《残疾人的豪迈情》,甚至骗子,小偷,三教九流,无不信手拈来,尽收笔底。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南太平洋观鲸记》惊险瞬间和《黄河滩头摄天鹅》人鸟和谐自然。

在《爱的放手》写了对一只乌龟的放生,他更用饱含爱意的篇章写夫人和儿子的家常点滴。这确实是适合慢读的一本书,因为当你随意翻开一页,不知不觉中会跟随作者的笔触漫步,然后觉得走进视野的人间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活色生香。会让你很自然地想到这才是最真实的流年,市井万象,也是我们最原生态的生活。

此书语言风格丰富多变,时而深情灵动,让人感染而沉醉;时而幽默风趣,令你喷饭捧腹,忍俊不禁;时而纯粹白描,漫不经心,却引发读者强烈震撼而生共鸣。

《柳色如梦》里他写“她有一张美丽而白皙的脸庞,一条拖到腰下的长辫子。柳条轻垂,我看见比桃花更艳丽的衣角在水上轻轻飘动。棒槌打在衣服上震得水里的白云都晃动起来。一缕秀发从她额头悄然垂下,真想跑过去为她撩到耳后,于是心咚咚乱撞。”这一段青春的梦里对心上人的描写情深意切。

本来翻车是一件严肃而不幸的事,但作者却写得幽默风趣,文末他对一位胖哥说:“你一身都是肉,翻车时有你垫着,不硌人啊!“令人不禁在失笑同时,佩服作者的乐观和幽默。《顽童篇》中的童言系列,更是让你喷饭之际,觉得孩子如此纯真美好。

而白描手法是此书运用得最好语言表达方式。作者善于运用最自然素朴的句子来描写一件事的经过,或者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看似随意讲述,平淡无奇,但你通篇读后,却深受感染。如《金胯子》作者平静地讲述了一位孤苦的残疾人含辛茹苦抚养大了一个孤儿并帮他成家立业,却在老年被儿子媳妇遗弃,双腿完全残废后凄凉地死在阴暗的小屋子里。文中作者未作过多的评说,只是纯粹描写他苦难凄惨的一生和他儿子在他死后大哭,热闹下葬。让你对老人无比同情,对他儿子无言讽刺。

絮絮叨叨,用了不少笔墨,还是未能尽言读此书的全部感受。因为此书内涵之丰厚,醇香如酒,又散淡如茶,字里行间真情满布,又洒脱不羁。作者驾驭文字的才情,令茶望尘莫及。这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且读且悟且藏。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不一样的童年---读《北极童话村》有感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段必不可少的经历,那就是童年。

作家迟子建的童年往事发生在北极村。她那简短而又丰富的童年往事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最感动我的一件事就是作者与老苏联一起学习。作者在老苏联的家里和老苏联一起玩游戏、学认字,还在老苏联家里磕毛嗑,吃蚕豆。看到这里,我也想变成作者,体验一下在老苏联家的学习方式呀!那时候的小孩子如果要玩,就跑出去抓蝈蝈,抓鸟儿,或是摘黄瓜之类的。他们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童年的。可是现在的我们,往往是拿起一个手机或者IpAD,玩电子游戏,电子产品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我很想对小伙伴们说,远离电子产品,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童年!

书中另一件让我难忘的童年往事是过年。作者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全家人一起出动。大人们刷墙、买年画、宰年猪、蒸年干粮。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每年过年,小孩子都会忙得满头大汗。可是现在我们过年的很多习俗都简化了,印象中只剩下拜年拿红包了。我真羡慕那时候的孩子们啊!

我多想回到过去,体验不一样的童年啊!

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有感范文350字


放了寒假在家,老师说要写读后感,我左思右想不知道写什么好?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套新书,名字叫《不一样的卡梅拉》,里面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鸡们的故事, 2017年正好是鸡年,于是我就决定了看这套书。

《不一样的卡梅拉》一共有12本书,这个系列故事讲的是母鸡卡梅拉和她的儿女们卡梅利多和卡门的历险故事。卡梅拉家族里的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敢于幻想,更敢于去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书中充满了惊险和幽默,当然也有那些让人哈哈大笑的段子,去看大海、去摘星星、去追回逃跑的太阳……一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但总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很有趣!笑过之后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正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无论对于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像卡梅拉一样充满激情和自信地面对人生,无论事情变得有多糟糕,只要你充满激情和自信,糟糕的情况就会因你而改变。

大小卡梅拉坚定的认为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对于我们,是否也应该这样想呢?回答是肯定的,除了睡觉,我觉得我也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看电视、玩IpAD,在寒假我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和外婆一起去做义工、练练字、弹弹钢琴、画画等等,别让睡觉看电视霸占了你太多的时间,别让自己的时间就此虚度。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去做,等着我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梦想。

大胆,充满幻想,敢于尝试,执着,这就是卡梅拉,一位生活中真正的勇士。我觉得我应该向卡梅拉学习,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一定要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那么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另一个卡梅拉,那么总有一天我也会像卡梅拉一样看见自己心中的大海。

《幸福像花儿一样》读后感


《幸福像花儿一样》读后感

初次见《幸福像花儿一样》这本书时,本以为是叙述幸福的故事,有一个幸福的结局,于是便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阅读,读完却满心抑郁地发现,原来书中描写的幸福像花儿一样可人的同时也像花儿一样容易凋零。

《幸福像花儿一样》这本书记叙了两位典型的70年代的女性人生,围绕着文工团舞蹈队里杜娟这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和一名赤脚医生王桂花的情感命运展开,细腻生动地讲述了她们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多年的感情纠葛和人生起伏让我们不禁思考:人生重要的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幸福是得到了还是付出?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还是一个无法捕捉的结果?

书中,杜娟面对两个男人的追求,她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充满着令人神往的憧憬,同时也都充满着难以猜测的事情。可是现实没有给人犹豫的机会,杜娟选择了两条路一起走,然而人在爱情这条道路上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所以,错误的开始终将导致错误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而另一个故事中,当兵回家探望家人的李学军喜欢上了村支书的女儿王桂花。每当想起她,李学军的心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她要求他入党;她要求他提干;然后她就嫁给他。可是当李学军接受了命运一次又一次慷慨的施舍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了那么多年的女人,爱的却不是他。他多年来的努力和憧憬,竟然只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梦境。而他,也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在心里装下了另外一个女人,甚至懊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怨恨桂花毁了他本可以更美好的前程。辗转十年,最终两人离婚,李学军入狱了。

当杜娟同时收到两位男性的信而不知所措时,向“有经验”的大梅询问,大梅的回答是“谁能让你感到幸福,你就选谁”。读到这里,我觉得很疑惑,幸福不应该是自己创造的吗?为什么需要别人的给予?“幸福”是一个太抽象的名词,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判定标准。而书中的女性却都以未来伴侣的前程是否似锦作为她们以后能不能幸福的判定标准。大梅在与白杨相处的过程中认识了王参谋,因为白杨父亲地位没有王参谋父亲地位高,于是大梅选择了王参谋;杜娟因为白杨父亲已是干部,而林斌还要去读大学,再且出于时间和物质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白杨。

另一故事中的王桂花亦是如此,面对两年后即将复员的李学军,她要求他提干后才愿意嫁给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选择早已昭示她们最终不完美的结局,而我们也只能叹息。可转念一想,时代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不是吗?再看看我们的周围,现在的都市人比起杜娟、王桂花、大梅她们更加变本加厉吗?大多数的她们在选择伴侣之时,不都以有房有车的对象作为首选吗?不也有部分的人将几代人的血汗变成一套拥有70年产权的房子以寻得个更好的结婚对象吗?所以,我们又怎会有资格去批评过去的人们呢?对待爱情,需要务实,可当爱情与物质有太多太多的牵连之时,便失去了最初怦然心动的纯粹,那更是得不偿失!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是否丰厚,更取决于精神上的丰盈。

于我看来,所谓幸福的爱情,并不是如李学军对王桂花那般肉体上的占有,而是灵与灵的交融,两人在一起,不一定要将她或他完全占有,而是互相地尊重对方、互相地理解对方。我们都应该懂得,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终究会失去,不能强求。有一种爱叫做占有,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爱叫做顺其自然。而我更倾向于最后一者——顺其自然。爱,不应该是占有,亦不应该是放手,因为强求占有的爱不会幸福,而放手不代表洒脱、宽容,而应该好好地把握,不轻易地放手。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把握。

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年轻人的心里盛开了,但现实却无情地撕碎了所有的花瓣,让他们落得个悲凉的结局。也许,在爱情的初期,对每一个憧憬爱情的少女来说都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灿烂地盛开着,只是每朵花都有花期,到最后都会有败落的那一天。每个时代都有一条忧伤的河,或许其中有一滴正是你的眼泪。可是,人不能总是以悲观的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这个作品而否定掉幸福,我们要坚信:幸福一定会有像花儿一样美丽的一天!

《像风一样奔跑》读书笔记


菊朵朝山顶望去,湛蓝天空里,飘着一朵薄薄的云。那是一朵1974年夏天的云,在湘西兰山的蓝天上,在菊朵的眼睛里,又白又亮。这是《像风一样奔跑》中的结尾,可读过此书后,那朵又白又亮的云,吸取着山间的灵气和阳光的温暖,飘进了我的心。

《像风一样奔跑》这本书讲述了菊朵在贫穷的乡土生活,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外婆,与伙伴们经历红枫坪的事。我此前从未了解过旧社会的生活,读了此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70年代的困苦生活。

菊朵家因为有一块两寸的腊肉就被医生称作富人了;孩子们都没有玩具,上完学后就得去放牛、喂猪、砍柴、从地里挖吃的,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场黑白电影;菊朵10多岁了还没有吃过城里的绿豆棒冰,仅在城里饭店里吃了碗面条就让小伙伴芹香吃惊的赞叹了;村里人也不敢乱说话,在背地里信神,否则就得遭到批斗再看看我们,我们从来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从没做过一点家务,天天理所当然地吃着大鱼大肉、等着别人伺候,更不会照顾别人,过着富足的生活,没受过一点苦。我们难道不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我们难道不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吗?我们难道不该关心家人吗?我们难道不该感谢家人吗?

看了这本书后我被震撼了,原来的生活竟然那么艰难。曾很多次听爷爷奶奶说,他们的童年多么不幸福,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成了一种奢侈。我开始还不信他们的话,认为他们夸大事实,后来才知道旧社会的生活确实是很苦的。文中的孩子们也很坚强,即使遇到了不幸,日子也还是要照常过下去,他们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明白,要坚强地活着!

那朵云的故事虽然结束了,却永远飘在了我的心里!

《不一样的苹果》读后感


《不一样的苹果》读后感

参加活动获得的绘本《不一样的苹果》终于收到了,正好女儿也在家里我一拿上来女儿就被可爱的封面吸引了,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了。

《不一样的苹果》这本绘本写的很通俗易懂,通过花斑猪和小黑熊一样苹果树却结出不一样的苹果,说明植物之间也是有“敌人”和“朋友”的。说句实在话虽然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出生的,也了解一些植物的,这个我也是不太清楚的,看看自己也长了不少的知识呢。

“相得益彰”的朋友。玉米和花生是好朋友,花生可以把自己吃不了的肥料,无私的让给玉米。而玉米分泌的碳水化合物,也正好给花生提供营养。这样的好朋友还有苹果树和樱桃树,杨树和槐树,豆角和黄瓜。“势不两立”的敌人也有很多。核桃也能分泌一种“核桃醌”被雨水冲洗到土壤里,就会对苹果树的根系产生毒害,严重时苹果树会整株枯萎死亡。如果在核桃周围钟番茄、马铃薯,同样会中毒死亡。

现在孩子都生活在城市里,接触植物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还好放暑假我们都会带女儿到农村奶奶家体验生活,认识很多的菜和果树。平时周末有空的时候就带孩子去公园玩,看植物、花和树木同时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采摘桑果我们已经带女儿去过了去年五一的时候,有空还要带女儿摘草莓、樱桃和葡萄去,这个在宁波周边地区就有的,让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认识各种的植物,对以后的学习都会有帮助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笔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通读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两个字——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之前,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了教书上,认为知识学好了,学生也就好了。但是现在,我们注重“育人”这个概念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

王维审老师通过教育叙事,总结了很多教育规律。并且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新教师,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多,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也很多。但是因为没有记录,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遗忘,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教育叙事不同于教学反思。“教育”需要文章有意义,有启发;“叙事”需要有完整的事件,有始有终;教育叙事需要有文笔、有事件、有冲突、有总结。这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叙事更像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对于教师管理学生、教书育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王维审老师的《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这篇文章,对我触动比较大。这一篇文章提到了学习动机。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理由,比传授任何知识都重要,梦想不仅孕育着将来的生活,也决定了今天的生活。学生应该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把功利性的目标安排在前方,催促他们前进。

影响学生的,不只是教育体制,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线的我们,只有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影响到学生。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让学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让学生的梦想,改变学生的现在。(王天天)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


其实,在暑假,我就读了《不一样的卡梅拉》。可是当今天重新读这一套书,读那些充满想象的故事,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套书讲了鸡舍里的生活,这套书有八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想去看海》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卡梅拉想去看海。卡梅拉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离开鸡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海边。卡梅拉在海上游泳、潜水、滑行,还拿了一块板子玩起了冲浪。天色暗了下来,可海岸线消失了,卡梅拉躺在板子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第二天,卡梅拉被一个浪卷上了一艘大帆船的甲板。船长想吃掉卡梅拉,卡梅拉急中生智,想出了下鸡蛋的主意,船长答应了:如果卡梅拉每天早上下一个鸡蛋,船长就饶过卡梅拉。有一天,卡梅拉远远望见了陆地,喜出望外,马上来到了陆地,还认识了一只公鸡皮迪克。从此,卡梅拉和皮迪克形影不离。转眼间,大帆船又要起航了,皮迪克深深爱上了卡梅拉,便和卡梅拉一起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最近我读的《鲁宾逊漂流记》,为什么使我想起了这样一本书呢?因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很想去航海,可是也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可是鲁宾逊没有放弃去航海的计划,虽然可能会遇到危险,但鲁宾逊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去航海。卡梅拉也是一样,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但卡梅拉依然坚强不屈地前行,最终终于看到了大海。学习也是一样,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没关系,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最终你一定会看见心目中那漂亮的、壮观的大海。

我还非常喜欢《我要找回太阳》这个故事。讲的是卡梅拉的丈夫皮迪克每天早晨都去草垛顶去叫醒太阳。可是第二天,天空布满了乌云,无论皮迪克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太阳叫醒。卡梅拉的儿子卡梅利多和卡梅利多的妹妹卡门,还有贝里奥想找回太阳,为了找回太阳,卡门还摘了一朵向日葵。他们找了很多地方,可是都没有找到太阳。直到有一天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向日葵指向了鸭子柯尔贝大磨坊,柯尔贝听了卡梅利多他们的目的后,说太阳就在蒙特哥菲尔兄弟厂房里:这是一只热气球。卡梅利多他们坐着热气球来到了鸡舍旁,此时,皮迪克准备完成最后一次鸣叫。皮迪克用尽平生之力,发出一声鸣叫,卡梅利多他们乘坐的热气球冉冉升起,可是他们从热气球下面的大筐里跌落下来,这时,真正的太阳也升了起来。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卡梅利多要找回太阳、帮助爸爸的决心、卡门的智慧、贝里奥乐于助人的品质,还有柯尔贝想尽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助卡梅利多他们一臂之力的精神,假如有了卡梅利多他们这样想找回太阳的决心,那么你心目中的太阳也会被你感动,最终也会冉冉升起的。

《不一样的卡梅拉》里面的语句非常搞笑,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还能获得一些启发,不妨你也看看《不一样的卡梅拉》,也许你也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笔记


关于教研,专家一直都是向我们推荐国外的著作,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太喜欢看英译中的著作,觉得读起来有点像刘墉先生所以说的,假洋餐,也就是中饭冷吃,不太习惯。

所以教育著作我选择了《不一样的教育》,里面的教育叙事写的就是我们山区一线学校真实,朴素的教育故事。

当中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非常真实地展露了我们当前的教育常态。当中每一个生动的人物都好像是在自己的身边学生一样历历在目。而当中王老师的叙事细节里面每一个细节感觉都在我的教学生活当中都有出现,但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没有向王老师这样子,把我们的教学故事细腻地准确地捕捉起来,转变成跳跃式的有生命力的文字。

看完这一本书以后,感觉自己就像进行了一场教育生涯的洗礼,当中过往的一些教育倦怠,仿佛都给它的文字洗刷一遍,感觉心里纯净了、和谐了!

王老师,他把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己的教学生涯融为一体,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学生的心里世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够时刻捕捉到。但王老师不一样,他时刻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的状态,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所望尘莫及的。

如王老师所说的,如果教学就是纯粹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提高成绩,那我们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的意义,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一项神圣使命,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人格的发展,也就是他们性格的培养。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能像像王老师那样,时刻留意着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心里状态,生活状态,学习状态,精神状态,那样我们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真诚地教育他们的灵魂。那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当城市化不断地侵食着当代农村教育的时候,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老师不断大批涌进现县城学校,私立学校。作为一名山区初中的英语老师以及班主任,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沉重。孩子们不出去,是否代表着落后?老师们不出去,是否也代表着退步?留下来的学生惶恐,留下来的老师也迷茫!

时代在变,但是我们育人的心没有变。我也不清楚职业倦怠,什么时候就开始在我们的心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我不知道哪一天他会把我们教师的内心,在悄无声息中慢慢侵蚀掉!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我班主任的方法,跟王老师的对不上号,还是我根本没有做到像王老师那样的,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其实王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我们了,要转变一个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师生之间有了真正的信任,沟通,交流才有不一样的教育,才有不一样的故事。我们应该像王老师那样,把我们的教育故事,一个一个地串写起来,把他们变成一条温润的珍珠,用它来纪念,我们教育的价值!(梁莉莉)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寻常一样窗前月》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