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在我们上高中后,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籍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在读过的书籍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84年前,一位带着重重疑问的记者踏上了旅程,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充满了疑团的地方,“红色中国”,这被铜墙铁壁所遮挡住的革命根据地,即将为他揭开神秘的革命精神。这个年轻的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宣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共产主义精神。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一个外国记者远渡重洋的揭开红色中国的秘密,斯诺作为一个先驱者,坐上前往西安的慢车,会见了一位位革命的栋梁。

斯诺通过重重封锁,来到了周恩来,毛主席的面前,他们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在充满硝烟的历史中,为了解放天下所有被压迫的人民而奋斗!带领着群众一步步迈向成功,晚霞的余晖映照着,微弱的火光,在草地上亮了起来。

在这些革命家的带领下,在同一个伟大目标的指引下,一个个无名英雄站了起来,他们性格各异,却又有着同一个伟大的目标,他们质朴无华,但战士们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一次次的冲锋陷阵中,红军的英勇无畏,仿佛如一幅画卷展开在了我的眼前,草地上的每一颗红星,如希望散发出的光芒,渐渐模糊了,这红星指引着方向,这难道不就是历史中闪耀的光芒?在深黑的夜里,散发自己微弱的光……

回到当今,历史早已翻篇,英雄们仍在我们心中,重温了这段历史,我汲取到前进的动力,面对如今的困难,我们应响应时代的号召,在困难之时,献出自己微弱的火光,这,就是红军精神!

夕阳西下,似血般的晚霞染红了无边际的草地……(陈恩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编辑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笔,描绘他们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展示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这部不朽的著作一问世便轰动了全世界,时间过去了八十年,仍充满着涤荡我们心灵的精神力量。矢志不移,追求真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红军领袖将领和普通人一样,或出生贫苦,或家境富足,却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不断发生转折,逐渐了解和接触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从学生、士兵、农民成了旧世界的**者,这就是一个个共产党人的由来。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笃信不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无论普通群众和红军战士,坚信共产党人带领他们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义无反顾地加入这支穷人的队伍,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坚韧不拔,顽强斗争。红军长征,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是一部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围堵之中,红军缺衣少食、武器简陋,既要和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还要经受雪山草地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战胜自身的疲劳、饥饿、疾病,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创造这一奇迹,依靠的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钢铁般顽强的革命意志,这正是红军维系旺盛斗志的革命觉悟,是他们为之战斗和牺牲的简单的信条,如果有丝毫的迷茫、动摇、懈怠,是不可能战胜这些超越人类想象的艰难困苦。公而忘私,思想纯粹。他们追求崇高的理想,一切只为革命的目标,致力于革命事业,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奉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共产党人和他们的队伍,食物粗粝、住所简陋,其中很多人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长期艰苦的生活。这里没有贪污浪费、穷奢极欲、腐化堕落,表扬的是个人或集体的勇气、无私、勤劳和其他美德,批评“政治落后”、“个人主义”、“反动习气”,培育和保持高尚的革命情操。官兵一致,干群一心,领袖和群众关系亲密而融洽,革命者为劳苦大众勤奋工作、英勇战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觉得这十有八九是本十分枯燥的书。但无奈,这是必读书目,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读了。但刚看了七八页,我就彻底改变了对它之前的看法。

这本书对我们写作有很大帮助,比如它的写作手法还有用词方面都值得借鉴,它的语言平实,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却引人入胜,内容充实,却又不脱泥带水。

现在正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此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刚出版时,为了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他来到当时动乱的中国,想要一探红军与共产党的真面貌。但当时所有有关红军与共产党的消息,都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真算得上是“铜墙铁壁”啊!面对这种情况,斯诺只得踏上了对红色中国探寻的道路,后将所见所闻写成此书,《红星照耀中国》就诞生了。

在斯诺的所见所闻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描绘万里长征的部分。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最终到达井冈山胜利会师。

两万五千里,对当时落后的社会来说,可是一段不短的路,但是却被红军用坚毅的意志和双脚走完了。尽管途中困难重重,但他们硬是没有放弃。长征途中,寒冷,饥饿,疾病等数之不尽的绊脚石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深知前方的路不可能会平坦,但是为了解放国家和人民,他们从容不迫,一步步跨越这些绊脚石,哪怕付出的是他们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看到他们这么顽强,再看看自己,跟他们比,我简直就是一粒尘埃。他们明知前进途中有许多困难,却丝毫不畏缩。而我呢?我一遇到困难就老想着在哪里歇歇脚,在哪里避一避,在哪里放弃。学习时,一遇到难题,就“蹦”过去,事后再求助手机;劳动时,干了没三分钟,就想着明天再做吧……我还真得跟他们好好学一学呀,学一学他们的毅力和恒心。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坚持,还学到了勇敢、乐观等许多受益终生的品质。

一本好书,作用真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600字


几张纸轻描淡写下的一段曲折岁月,却承载了几代人浓墨重彩的奋斗青春。我们无法回首亲视那段伤痛的岁月,却可以在此书中窥见一斑。

当时之中国正值兵荒马乱之际,在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不断交替的混乱统治和日寇野心勃勃的外敌侵略中,一批国人终于在不断探索中觅得一条共产主义路。几千几万的知识青年被激发出伟大的梦想,又投身民间,激起无数无产阶级的一腔热血和激烈号召,其中不乏有像果敢谦逊的农民学生毛泽东,像法国求学的独立共产者周恩来这样的人。他们深信他们的终会造就更丰满的生活,又为之而奋斗。

有人不远万里赴保安,有人年纪尚小就一腔热血自愿当红小鬼,有人弃国从共,有人未成家立业先鞠躬报国。他们或义愤填膺,嫉恶如仇,或至死不渝,血战到底。面对这对中国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危难,文人投笔从戎,壮士献身为国,他们深信革命必胜,自由之花必将盛开。

然而,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下,红军被迫展开了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强渡乌江,攻克泉州,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穿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造了中国精神,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既表现了红军的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时至今日,长征精神仍照耀于国人,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而长征本身也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我们再无需奔波抗战,奋勇杀敌。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必要以长征精神为信念,嗜学勤奋,以天下为己任,所欲有甚于生者。传承红色基因,让红星永照中华,让中华之风永驻世界之林!(孙镘辰)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读后感范文)


西北,苦寒之地,夐不见人,飞尘萧索。正值天朝国难,全球政治动荡之刻。鲜有人知,于崇山峻岭间,村落市镇里,共产党之苏维埃政权已然步步壮大。其人民之军队曰“红军”,甚是骁勇善战,无可匹敌。美利坚记者斯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季夏至开冬登访天朝,深入陕北之革命根据地,期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之命脉领袖。往往彻夜畅谈,秉烛不倦,其尝调查大街小巷之风土民情,撰写采访数余篇。上自浴血奋战之铁血军人,下至衣衫褴褛之乡里百姓,莫不一心向党。斯诺于回程中思索再三,将党员干部之无私,建设革命之思想,决策阶层之果断,底层战士之勇猛等种种事迹精神整理编合,删繁就简,终得一著,名曰《红星照耀中国》,风靡久矣。

此书予瞻慕久也,今朝终得翻阅,一气读完,大呼快哉。斯诺笔下之红色中国名副其实,苏区,蓬勃发展之一点一滴,均记录在册。有俗语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以旁观者之身份,不计偏倚,描摹昔日之中国图景。无歌功颂德之成分,亦无忌讽贬低之偏激。彻底于人民之立场考虑,于人民之视野评判,真乃人民之肺腑之言尔!不愧于“长征第一手资料”之名。

再观书中之领袖风采:手指江山社稷,口令百万雄兵。以毛泽东最为典范,其自幼酷好读书,后因变故退学,自修甚勤,不懈努力,终得五车学富,后于连年征战中步步为营,皆凭于此;尝留学于德意志、法兰西之周恩来,在校成绩尤为优越,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心怀报国热血,砥砺前行;更有邓小平、贺龙、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各领风骚。众人之坚毅、深邃、勇猛亦或幽默,均为个人魅力之表现,予钦佩不已。

斯诺之作品同是哲学。于兵粮寸断之最绝望时,共产党之军队迎难而上,竭全力予敌之围剿当头一棒,于敌重重阻击中不渝使命,犹星火置于朽木,敌之打击愈烈,火苗之势愈旺,眼看即可燃遍全中国鲜明之火光!

星星之火,不堪燎原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600字


斯诺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80年前,红色的中国不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延安。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朴实无华,又把笔下的人物写的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带着鲜明的语言。它记录了伟大革命者的生活工作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的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往过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着阳光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时刻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作为中国之少年,一定要珍惜当下,不忘先辈之初心。(王一菲)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