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民防知识读后感

民防知识读后感

《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

在《知识不是力量》中,南桥所论述的知识与见识之间的差别,有震撼,但更多的是赞许。以下摘抄片段:

1.我为学生感到可悲。学生离知识的仓库多远?一根网线而已。

2.艺术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高效地表达。

3.几百年后,还有人会咀嚼《红楼梦》,因为它有很多东西还没有被打开,但是,几百年后,有谁会再去看《战略管理》,现在谁还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4.那些被物欲蒙蔽了眼睛的人,仍照旧过着灰暗的、时时无聊的生活。在这漫长的绝望中,文学给我们的生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5.现在,我们的作业通常是“基于知识”,而不是“基于问题”,或者“基于现实项目”。

6.国内学科越来越专业化,各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大家在一起只是交流学科的考题,并以此作为指挥棒,指导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叫出来的就是一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生。请注意,“你以什么来衡量,你就会得到什么。”

7.过去我以为自己很笨,后来发觉不是学生笨,是老师笨。事实上也不是老师笨,而是教育制度笨。在动物庄园,你怎么能让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一起参加游泳统考呢?

在晚自修时,我说了《圣经》里的一个故事给学生听:某一天,耶稣从房子出来,外面是他的学生。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种的时候,有些落在路旁,被飞鸟吃走了;有些在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但日头一晒,因为根不深,枯死了;有些落在荆棘里,把他挤住了,有些落在好土里,就结实。”

其实,撒种好比所谓的德育,撒在路旁,被飞鸟吃走了,说明老师对你的教诲你没有听进去,还是照犯;落在石头地上的,说明你只是害怕权威,老师说完后,怕再被老师说,所以有一段时间注意,但不深刻,过一段时间你又重犯。

有些落在荆棘里,说明当其他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时,你随主流,似乎他们成为了你继续犯错的“勇气助推器”一样,使得你又一次犯错。而那些落在好土里的种子,开出的果实师结实的,而且时间越久越结实,是他们真正听到心坎里去了,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在学校里,生活中,工作上都一直恪守着老师的教诲,他们的成就也就更丰硕,更结实。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永恒的力量》读后感


《永恒的力量》读后感

我是利用中午午休和晚上的时间看了《永恒的力量》这本书的,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这样带给我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无论是从情感深处还是从思想深处都不能平静,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疯娘》、《母爱等于0.018秒》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她们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更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善良和韧性。让我这个身为女儿和作为母亲的女性自愧不如……

母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沉重得让我不敢轻易下笔。我只是怕,亵渎了伟大的母爱,最终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我这个人属于感性的,所以今天只想从情感的角度说说我的体会。

我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在许许多多的文章中的母亲的形象也都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一些影子。天下的母亲都是相同的,母爱都是共通的。

虽然我的母亲没有做出像文章里的母亲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但我的母亲从我出生到现在的一万五千个日夜里天天为我操心、为我受累、为我忙碌、为我伤心……这同样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经过岁月洗礼和考验的母爱,岁月改变了母亲的一切,唯有她对我的爱是恒古不变的。

但我坚信,在危机时刻,她同样会有那样的举动。

日复一日,我心安理得地接纳着母亲的这一份关爱而变得有些许麻木,甚至感觉理所当然。偶尔还为她的婆婆妈妈而厌烦,但过后总不免歉疚满怀,内心也经常自圆其说的默默承诺:将来等母亲老的时候、等自己条件优越的时候、等自己不忙的时候……一定要陪同母亲一起去看看风景,好好报答她的关爱。

直到一次母亲眩晕摔倒,并固执的认为不要紧时,我突然感受到母亲衰老的真切。看她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发髻,不由想起那句话: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母亲啊,如果说从前您是水,我就是那尾游弋在您心里的小鱼儿,今后我要变成水,将您放在我心里。

《知识就是假设》读书笔记


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知识就是假设》读书笔记,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知识就是假设》读书笔记1

德尔斐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所知道的,以及布朗劳斯基领悟到的就是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很得到的,或许根本是不可能获得的。真正的知识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反事实,最重要的是,它从不可能被精确地获得。对那些通过观察获取的东西,我们总会抱有一些怀疑。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一无所知,而我们现在却是恰好相反,总是认为自己知道的太多了,懂的太多,也会认为自己是个懂知识的人。实际上,我们在学生时代学的那些,根本就不是知识。只能说是背了一些应试教育下的答案,而且还是只有对错之分的答案。

真正的知识很容易被误解,不可能被精确地获得。对于这句话,在落雪兰老师的国学课上,大家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在学生时代,国学也曾被节选到课堂,然而,我们只是记住了那几段话,就连字面意思都没能理解,更别说其背后真正的意义了。其中有许多被人们相传的名句,经过老师的解读,才发现这么些年,都被我们误解了。而其真正的意思,有时候却刚好是相反的。

而对于那些通过观察获取的东西,我们总会抱有一些怀疑,有许多事情,我们并不能去好好的衡量。例如文中写的那样,每天一杯酒,到底对身体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3D眼镜对儿童的眼睛是不是有损伤?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每天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知识就是假设》读书笔记2

文章的开始,作者就借用德尔斐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话,直接指出,我们所领悟到的“知识”,即真正的知识,是很难得到的,或许根本不可能获得。

因为,真正的知识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反事实,最重要的是,它从不可能被精准的获取。确实是这样,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学过的“知识”,当我们自认为自己理解并掌握时,在生活中应用时却总是事与愿反。我们原来认为的很多想当然,在生活或工作中却处处碰壁。因此,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掌握的“知识”。

事实上,知识之所以不可能被精准的获取,不仅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也是由于我们测量的任何东西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并且,很多事物实际上很难被测量。就像文中所提到的,智力应该怎么测量?减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每天一杯酒是否对身体有益?3D眼睛是否会损伤儿童的眼睛?什么样的刷牙方式才是最好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测量?应该被谁测量?测量多久?这个没有答案。

所以,知识是不可捉摸的,我们在理解和应用时应该特别小心,尤其对待别人的答案时,既要包容,又要质疑。知识应该被当成一种假设。就像文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目前为止,我们对真实的所有科学测量都是小儿科的,但这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民防知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