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600字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600字

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读后感,就是自己看了什么书之后引起自己一些对事物的想法和思考,写读后感是能够帮助到我们的理解和我们的写作的。对于读后感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写比较好?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每每听说“善意的谎言”时,我总是嗤之以鼻:世上哪儿有那么多的“善意”!但在读了落雪的《唯一的听众》后,我有了新的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初学小提琴且酷爱小提琴,在父亲与妹妹的打击下,十分沮丧,继而躲到树林里练琴,偶遇一位谎称自己耳聋的音乐教授,在她无私的帮助与鼓励下,“我”努力练琴,重拾自信,最后成为了一个优秀小提琴手的事儿。

可以说,只要我们多给予一点别人鼓励,多给予别人一点宽容,多给予别人一点自信,那么,他离成功就会更近一些。而当今成功的企业家,哪个不是带着大气磅礴与自信走出校园的?比尔盖茨中途退学,若不是因为他爸妈的阵营里的“劝说先生”反水,给予他鼓励,怎能让他豪气冲天,一步登天?李嘉诚若不是受到老妈的鼓励,发愤图强,怎能成为亚洲首富?就像小草一样需要阳光,我们也需要沐浴阳光。缺少了自信的人无法成功,带着自卑永远无法咸鱼翻身!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相信你?文中的“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他没有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的本事,从而在父亲与妹妹的“夹攻”下,十分沮丧,失去了自信;但他遇到了一位倾听他琴声的的老教授,谎说自己是聋子,却是想让作者无所顾忌,放心大胆的练琴,这“善意的谎言”倒不如说是一种“真诚的监督”!

而我们的社会中,这样和谐的音符少了。有些老婆婆、老爷爷脾气暴躁,为一丁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就大动肝火;有些人听到难听的音乐就颐指气使地把人一通好训……还有谁记得那个清晨,那个唯一的听众?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黑人父亲三次让孩子把一件旧衣服买到2美元、20美元、200美元。第一次,他叫卖六个钟头,成功了!第二次,他画上了米老鼠与唐老鸭,轻而易举地卖了25美元;到了第三次,他让巨星拉佛西签名,竟将衬衫卖到了1200美元!父亲告诉他:“出身并不是成功的障碍,只要你自信,人人都是成功者的坯子!”那个孩子,就是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

读了《唯一的听众》,让我明白了:只要你认准目标,相信自己,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精益求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晓倩)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800字阅读

《一面》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阿累深受鲁迅的恩泽,虽然是小小的一次赠书,但是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文章在第二部分写道,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种种残酷的打击,也总是昂起头,高傲的说:鲁迅是和我们们一起的。立时焕发他生命的活力和勇气。对于先生的逝世,他更表现出惊人之处,化悲痛为力量,沿着先生未尽的道路前进,这是一种更加深沉崇高的怀念形式,而且是永恒的。我为之感动。

读至此,我想起对故人失去而有的另外一种形式:痛不欲生,甚至自我了断。这种所作所为,较于阿累有没有低劣之处呢?是否可惜?是否有不珍惜生命之嫌呢?

想起伯牙与子期,为子期的死,伯牙摔琴而逝。这个故事从来都动天泣地。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当自己心爱的人或物失去之后,也就失去了自我,万念俱灰,无了日月,啼血而亡。

这也是动了真性情的,无可厚非。心灵总要有所寄托,才不感到孤独,心灵总要有所依附,才能不感到寒苦。人心需要安慰,需要别人爱的呵护,才会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如果失去了依傍,的确是要碎的了,这是很让人悲哀的事情。看似无情的动物们,因失去佳配都会自损,何况人乎?

然而我在为之流泪的同时,又对此不满起来。她死了你也要死,生命就这么草率的对付来显示其悲怆的主题吗?

如果你真的爱她,就应该从精神上升华的。离去的离去了,留下的更要放出光彩来,向世人展示更加耀眼的一面,以此为逝者而歌而舞,这种纪念的形式,并非无情无义,而是更有深情的。这另一种比啼血而亡的更灿烂形式,是承载着双份的生命分量。她何其伟乎,壮哉!

如果我真的在某一天悄然而逝,我希望爱我的人不哭。也在要求自己当失去最宝贵的东西的时候,还要重新站起来。

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梁家河的读书笔记


这个四月我阅读了《梁家河》一书,阅读过后,我不禁感到:我们身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原本的一个北京孩在经过了七年的插队下乡知青生活,脱胎换骨,磨平了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异,深刻地体会到了贫困人民生活的不易,内心中便立下了决心要从实际出发真正地改善人民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69年1月去的,75年10月离开陕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贺敬之那个诗呢‘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这样的感情。”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对于曾经的梁家河生活的难忘,也正是这段经历,激励了青年时的他练就了过硬的本领,而他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也来源于梁家河,7年的知青生活,让年轻时的他就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但是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内心对党的坚定与认同,即使他青年时因为父亲习仲勋的冤案,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斗,但他仍不放弃入团入党的理想,虽然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是他一份一份的不断上交,终于得到了党的认可。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是改变自己未来道路的一把钥匙。

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没有经历过老一辈所经历过的苦难,但是我们也应当学习老一辈的精神,能够在内心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我的信念,就像是最近的疫情阻击战,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医生,志愿者,其中不缺少90后的身影,用青春和热血保卫我们脚下的土地,都在为人民而付出自我,这都是因为他们有着为祖国奋斗的坚定信念。而我们00后,虽然此刻显得弱小,刚刚踏入大学,但是我们也应该停课不停学,在家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努力地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自我的实践,创新能力,争取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孕育着伟大的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贡献。(张靖乐)

《思想的星空》读书笔记


1、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集中时间快速的把一本书读完了。生活的琐事、工作的忙碌,还有自己对互联网的迷恋,让我平时只是在零零散散的读着书。

读《思想的星空》,让我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魅力,让人们读起来总是那样的舒适、自然而又充满思考。自己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无时不刻的在发生接触、碰撞、纠缠。让我深入去思考我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美、对诗、对文章、对作者、对世界,还有对自己的看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充斥着时髦、时尚,但我觉得那都是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而人与人的差别在于灵魂,在于精神世界。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推崇读书,好像读书也成了一种时尚。如果我们把读书当做一种时尚的话,那很有可能是我们在读一些时尚类的书,消遣我们的时间,把这当做一种休闲。这应该不能算作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也就是说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

读书犹如交友,在这旅途上,人与书之间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共鸣也可能误解而后恍然大悟。人与书的关系如此的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书只是给人生添加了如此多的情趣。所以说读书不仅仅是消遣,要读好书,而不是天天看一些娱乐新闻,或者某些明星的八卦。

那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我们又应该怎么样选择?周国平先生说,我们也许可以粗略地把书分为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和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可能有益处,但是不读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专业书籍应该归入此类,对于专业人员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这些书就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言,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就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生命有没有终极意义?相信每个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是在逃避这样一个问题;二可能是年龄还太小。我在读硕士的时候,面对学习压力和即将要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没有终极意义,因为人最终都是要死的。你看历史上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不都归入历史的尘埃中嘛。有何意义可言,身后万事空。人不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死后又回归成那些化学元素,继续去循环。

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困惑,但是都逃避了这样的问题,不再问自己这个问题而是浑浑噩噩的继续活下去。但当我读了《思想的星空》,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无数前人、现代人思考研究的问题。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终极差别不会是别的,只能是思想。只有思想可以使现实生活中的卑微者变的高不可攀。”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内在、在于灵魂、在于精神世界,如果是出于灵魂的需要去生活,也许生活就有了终极意义,使我们享受生活而不沉湎其中,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对待。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读书应该是人生的种种享受之一,读书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可使自己与书中的灵魂交流,可以丰富和增长自身的精神。我们应该好读书,也应该读好书。好的书籍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如果我们只是热衷于享受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不去享用人类的精神财富,这蒙受的损失该是多么大啊!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读经典书。“时间”帮助我们挑选出了经典,我们应该以轻松的方式和态度来阅读,没必要刻意求解,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久而久之便会熏染出人文修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2、思想的星空读书笔记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终于在寒假里把周国平的散文文化陶冶卷读完了。

之前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读他的文章可以发现周国平老师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800字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位老先生还活跃在语文课堂。

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

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如同初入江湖的后辈小生,把目光放在技法上,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方法上。在书中我关注的也是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如何设计过渡语,如何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效的评价。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因为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于老师说: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做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

试想一下,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

哪一位家长又会不喜欢呢?

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能有这样一手的于老师,必定是对语文教学有了千百次的思考,有了过于常人的付出。

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是在自己个人的成长上,这种付出又是值得的,必要的。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老师的理念将在他的书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从事语文教育的人。

还记得十几年前,初为人师,分配的农村小学也比较偏远,网络也还不够普及,学习的机会更是不多,恰好地是当时遇到了一位中心校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她在指导我上课的时候,见我课堂语言琐碎,让多去学习学习一些语文名师的课堂,鉴于我是男老师,又带低年级,为我首推于永正。

为此,史老师还专门给我找了于老师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尽管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而曾带我认识“于老师”的史老师也已经退居二线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你的头脑中有了这么个想法,那从现在开始修炼吧。(张文勋)

《同桌的鬼脸》读书笔记(精选)


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能让阅读变得更有意义。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是什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桌的鬼脸》读书笔记(精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了《同桌的鬼脸》这本书,我觉得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幽默,那么生活就没意思了。

这本书太精彩了,你看:

绰号的学问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谁要是连一个绰号都不曾拥有,真叫悲哀,也太难为情了。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谁要是没有一个绰号,拿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要说这绰号,可不同于名字。

名字是娘老子给起的,到字典上十分虔诚地找呀找,找到一个挺灿烂的词,就算是你了。绰号呢,可不是凭谁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往往带着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往往是认识和理解在日积月累之后的凝练,必须得带大伙儿一致公认才算数,它可是群众智慧的伟大结晶,集体创造的光辉杰作,尽管你不乐意,不接受,也无济于事,它会像你的影子,你想甩也甩不掉,想逃也逃不脱。

一个精彩的绰号,一旦诞生就是不朽的。

炎热的夏天

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的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儿。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底下的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到处是喧闹声。

莫名的烦恼

我常常很苦恼,夏天想在雪地里打滚,冬天想在大海里游泳,这莫名其妙的想法使我痛不欲生。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太阳和季节都听我的。看看那些神气十足的音乐指挥家潇洒地甩动头发,气势磅礴的挥动双臂,我嫉妒的脸色发青,不一会我就开心了,反正节目一会就要结束了。

名字的看法

我常常抱怨编辑们,在我发表的文章中,把我的名字弄的不够大。现在孩子们的大多数近视。最惨的是进了语文课本里的作家们,像做贼似的,要么名字在最下面,要么就小得要用显微镜看。这样一想我就开心异常。

我叫“导读”,捣蛋鬼读书嘛,不叫“导读”就叫“捣读”好了。很多人没见过捣蒜把?捣捣捣,很过瘾的捣烂你,捣死你。我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所以就拿来这两个字遮遮思维贫困的羞。我的想法是,很多作家都写幽默小说,我和他们站在一起,也要幽默点,否则他们会说你这个人没有一点幽默感。我体贴一下作家,又抚摸一下读者,所以就这样“导读”了。现在,我的粉丝们叫我安老大。可不是《51号兵站》的小老大。那是地下工作者,我可是地道的地上工作者。他的意思是:你的年龄很大了,你写作的时间很长了……我想他们一定是这个意思的,但我还是忐忑不安,害怕别人把我当成野心家。

……

这些内容都是我所喜欢我所熟悉的,好像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我怎么就没想起来把它们写下来呢?难怪老师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呢。我以后一定记着把它们记下来。

幽默无处不在,幽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音乐课上的幽默

有一次,我们上音乐课,窗外有一只青蛙在“呱、呱、呱、……”叫。老师教我们唱国歌:“起来,起来,呱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呱呱……”同学们哄堂大笑,心想老师今天怎么了,唱歌还学青蛙叫。老师不知原因大声说跟我唱,于是同学们大声的唱起来:“起来,起来,呱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呱呱…”这时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都捧腹大笑起来,老师也笑得前俯后仰。

“案”的故事

一次,我们班的陈大雪和高航迟到了,老师正在讲“案”的意思。他俩刚坐下老师就喊:“陈大雪你说一说‘举案齐眉’中的‘案’字是什么意思。”陈大雪毫不犹豫的站起来说:“‘举案齐眉’的‘案’字是桌子的意思。”接着老师又喊高航你说呢?高航说:“和陈大雪的一样。”老师抬头一看是刚才迟到的两位同学便笑着说:“不是罚你们,我按点名册刚好到你们俩。”接着老师又说:“这个案字,是桌子的意思吗?带字典的同学快速的查一查……”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我班的“小博士”刘文涛就说:“这个词表示夫妻互敬互爱。”于是老师说开了:“乖乖,一个小女子把桌子举起来让丈夫吃饭,这家伙有多大的劲啊!”班级少不了又是一阵哄笑。

总之,生活充满了幽默,幽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信《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唯一的听众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