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太行上上有感

观太行上上有感

观《太行上上》有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观《太行上上》有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太行上上》观后感

我们所看的影片叫《太行山上》,写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一起保卫太原的一段英勇事迹。当时战火如荼,八路军和国民党同时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团在平型关拦住了日军,打伏击战。而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在发动前一天晚上下了暴雨,使山上发生了泥石流。使得八路军的人死伤了。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决心与去路。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领下,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由于国民党的军队贪生怕死,没有拦住日军的去路,使得日军逃走了。八路军打出了漂亮的第一仗。但是因为敌强我弱,国民党实力弱、又苟且偷生于日军于共产党之间,太原很快就失守了。朱德带领八路军的1个师团逃到了临汾。让另一个旅长带领2个师团在后面拦截日军。几天后,朱德和旅长顺利在林分会合。日军想乘机包围临汾将他们一网打尽,还在这关键时刻将共产党交流的电台密码破解了,可以随时窃听共产党的对话。想不到八路军依靠机智与勇敢成功的逃到太行山上,就这样,太行山上的战役开始了

太行山上的战役惊心动魄,事迹感人。独臂将军单刀伤战场杀敌;在电台密码被破解之后,几个师长又凭借他们的机智,通过明语(俄语)来交流,使得日军不能正确得知共产党的消息从这些事迹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朱德领导的八路军的英勇善战、顽强杀敌,奋不顾身的精神。他们虽然人少,但是他们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日本帝国主义不败的历史破灭了。他们的团结,让我切身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班级现在的状况,就是因为男女生不团结,大家都很散漫,所以才会有点倾倒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将班级建设好。言归正传,八路军勇敢的冲在最前线,与敌人拼搏、厮杀、甚至是肉搏战。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枪没了用刺刀,刺刀没了就赤身上战场。许多八路军在搏杀时都与日军纠缠到了一起,拉都拉不开。。。可想而知,八路军在多么分离拼搏啊。

八路军,用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观《上新了,故宫》有感


每逢星期五的晚上,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上新了,故宫》这一综艺节目。每一期的节目内容都让我眼前一亮,每一期我都陶醉其中。它,让我既学到了知识,又让我开拓了眼界。
称帝不容易,做明君更不容易,在乾隆年间,在乾隆帝的励精图治、不懈努力之下,才让大清国达到一个鼎盛的时期。乾隆一生十分喜爱江南美景,只有在乾隆的秘密花园:倦勤斋和竹香阁中,才能放下帝王身份,放下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回归自己想要的江南生活中去。
戏曲,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也是清朝历代皇帝最喜欢的。戏曲在乾隆年间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乾隆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去修建畅音阁戏台。畅音阁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总面积685.94平方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 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台对面的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皇后和妃嫔看戏的地方。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畅音阁里还具有精致的设计:戏台的底部设有几个水井,方便传播音量;在倦勤斋的戏台上,唱戏演员们正唱着《游园惊梦》,从乾隆年间唱到宣统年间,也唱出了大清国由盛及衰的历史变化。
最让我感叹的是皇室家族皇子们的学习安排。皇子们凌晨三点起床,五点就要开始背论语,匆忙吃过早饭,又要开始学习诗词和满语。此外骑士、摔跤也是每天的必修课。我常常在想:“皇子们,黄金贵胄、锦衣玉食,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登上顶峰。”可当我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时,我又不禁想到今日的佼佼者们,他们天不亮就起床背课文,背笔记,上课认真听讲,从不开小差,利用课余时间踏踏实实的复习,没有过丝毫倦怠。他们总是人前风光,总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家长赞不绝口。可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又有谁能做的到?
观《上新了,故宫》,感受紫禁城的雄伟魄力,感受帝王的心酸和背后付出的努力。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之前关注了一个推荐电影的微博,偶然看到推荐教育题材的电影,看到《地球上的星星》,与《心灵捕手》、《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几部看过几遍的经典电影放在一起推荐,想来估计也不错,看到是印度电影,难免有点降低期待,但想到也很出色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应该不会太失望。看完电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影片的男主角是位在小学三年级已经读了第二年的8岁小男孩伊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的好奇(看的时候脑中一直出现《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场景,感觉相当类似的两个小孩),对绘画有着独特的天赋,但所有的学科却都是0分。一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节进展排除了此推测,还在思考的时候,那位帅老师(对所有儿童都有发自肺腑的关爱,真帅!),揭晓了是阅读障碍,对字母的识别、拼写存在困难。

在伊桑的眼里,学习本是不在乎的,但有一位门门课都第一的哥哥,有父母的督促,有老师的各种指责、批评,甚至恐吓性质的教育,渐渐地让他失去了以前的开心、好奇、自信,尤其被迫转到以纪律为校训的学校,更是各种不堪,别人睡觉他在哭,别人上课他却跪在教室门外,尤其当镜头呈现出伊桑,这个年仅8岁的男孩,却站在了学校楼层的最高处栏杆旁,那一刻,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绝望,仅仅因为那些老师们认为他学习不用心,单词一再拼错,语法怎么教都不会,怀疑有智障,在他的眼里,“那些字母在跳舞”,他根本无法分辨,理解不了,但又不能承认是自己有问题。

庆幸他遇到了一位理解他的天使般的老师,庆幸这位帅老师尼克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庆幸帅老师尼克是一位关注弱势儿童的老师,庆幸帅老师尼克知晓其症状,并深有感受,尼克走访家庭、说服校长,给予伊桑特别关注和引导,渐渐地,伊桑找回了自信,尤其在最后全校美术比赛上,夺得冠军,彻底找回了该有的童年。

影片中几个经典的镜头,父亲对他的指责、谩骂甚至扇嘴巴,学校的老师对他怒吼、打手背、到教室外罚站,甚至之后被罚跪在教室门外,对于8岁的儿童,这是怎样的一种侮辱、摧残···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但影片中权威而武断的父亲,硬是给孩子贴上了“态度恶劣”的标签、出现问题只是怒吼、暴力,之后简单粗暴地将其送到一座“管理严格”的学校,甚至在尼克来家访时说明问题还不予理解,怒吼道不会竞争如何生存;而伊桑的妈妈,尽管像许多母亲一样,温柔慈爱与善良,却对伊桑的情况一筹莫展,只能在深夜里一边看着儿子的影像记录,一边默默流泪。

影片里尼克老师给孩子父亲讲述了关于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的村民使用一种独特的伐木方法,对着大树吼叫、咒骂,连续30天,这颗树就会慢慢的枯萎,死去,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尼克老师的出场,就有些震撼,普通的美术课,第一次课却吹着长笛、穿着小丑服,跳跃着、唱着歌来到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发现伊桑总是低着头、也不画画时,从他的同学、老师、家长那里充分了解他到底怎么了,更重要的是之后他的关爱和引导,讲述也存在阅读障碍的优秀人物,或许也正因为他自己经历了这样的困难,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特别希望拯救这位即将迷失的少年

其实尼克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理解与关爱……

或许现行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关注有限,能做的有限,也少之又少,但相信只要每个人多做一些,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关爱、细心、耐心、赏识心,总会有所改变,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这些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终会散发独特的光芒。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八)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最近看了印度电影《Like Stars on Earth》(中文名《地球上的星星》),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通过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天才都与众不同。

印度电影在国内可以说是属于小众电影,我之所以专门找到这个电影看,是因为看过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共鸣的印度电影《3 Idiots》(中文名《三傻大闹宝莱坞》,其实这个片子里面根本没有提到过宝莱坞,只是因为宝莱坞是印度的好莱坞而已)后跟一个印度裔的同事聊起来,他向我推荐了这部同一个导演的电影。直到最近下载到了1080p的高清版,看了以后真的是觉得是相见恨晚啊!

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8岁的小男孩Ishaan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他的智商并不低(甚至高于同龄人),但是他就是无法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打个比方:你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能告诉你正确答案;可是他却看不懂试卷上的1+1=?这道题目)。可想而知,在学校里他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所以,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眼中,Ishaan是差生的榜样:上课总是走神,考试永远不及格他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在又一次被学校老师集体声讨后,Ishaan的父亲忍无可忍,把他送到了一个以管理严格出名的寄宿学校。在新学校里Ishaan依然是个差生,而且他觉得自己被家人给抛弃了,他开始逐渐的封闭自己,直到代课老师Nikumbh来到学校。Nikumbh跟Ishaan一样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Ishaan,开发他的潜能,让他重新获得自信

跟《3Idiots》(其实《Like Stars on Earth》比《3Idiots》出品要早,只不过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一样,《Like Stars on Earth》也对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是对孩子天性的泯灭和创造性思维的扼杀。我国的教育模式跟近邻印度几乎如出一辙,而我们也是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跟电影中一样,我们从小就被要求只要记住课本和老师教给你的正确答案就行了。因材施教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成语而已,没人会在乎我们的看法;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完全因为是你自己不努力学习,老师和家长根本不会去深究你为什么学习不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只能成为世界工厂中的一个工人。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改变MadeinChina的模式而成为Created in China,可是如果不从最基础的教育方式改革,那么中国永远都只会处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地位。

片子中有一个情节很发人深省。Nikumbh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孩子们画画,孩子们马上就问:讲桌上什么都没有,我们画什么啊(我想同样的状况应该也会发生在我们的教室里)?Nikumbh却告诉大家:这张桌子对于你们美丽的想像力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你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大脑中的想象,然后随便抽出一张图片,把它画到纸上就行了!他说得是多么好啊!我们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种启发式教育啊?!我觉得孩子跟成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是这个人类世界最美好、最有创造力的东西却在我们的教室里被老师、在家庭里被父母给逐渐扼杀,以至于把孩子们都变成了一个个的考试机器!

现在说一下片子中所抨击的另外一件事儿:成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言行。虽然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却逐渐失去了小时候所拥有的想象力、童真、纯洁以及创造力等等很多美好的品质。在我们的眼中,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已经被量化:那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有了好成绩,就能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就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我们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可是,有谁仔细的想过,这样的道路是孩子想要的吗?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当年在父母的要求下走这条路,我们是否曾经放弃了很多梦想呢?就像片子中Nikumbh对Ishaan的父亲说的那样:如果喜欢竞争的话,去养赛马就好啦,干麻养小孩?!孩子被迫去忍受父母追求野心的负担,真是比童工还惨!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时,总是很武断的觉得是因为孩子没有努力学习,而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影片中,为了让Ishaan重新获得自信,Nikumbh举了很多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名人:爱因斯坦、达尔文、毕加索等等。而且解释道:正因为他们有阅读困难症,所以与众不同,从而拥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得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也正是这样他们才能有超越常人的成就。

正如本文标题写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天才都与众不同。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时,不管它是不是合乎逻辑(成年人的逻辑),我们都不应该武断的去否定它,而是应该尽量的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她,毕竟我们也是从孩提时代成长起来的啊!如果能跟孩子们一起在我们早已经被考试、升学、事业等等给打磨得一干二净的想象中自由飞翔,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儿啊!

片子中的Ishaan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好老师Nikumbh,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深埋在自己身上的绘画天分得到了发挥。可是现实中的孩子呢?又有多少像Nikumbh那样的老师或者家长能真正理解孩子呢?!

老师们,家长们,当你们遇到一个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的把他归为差生而责备他!请你试着去了解这个孩子,找出他为什么会这样,也许一个天才就会在你的呵护下诞生!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一)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最后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

小男孩伊桑瘦弱的身材,有着标志性的大门牙,大大的眼睛。让人对他的长像有了深深的印象。在他的眼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三年级的伊桑,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在他的眼里,所有的字母和数字都会跳舞,所以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零分。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桑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的出现。俊朗干净的线条,棱角分明的侧脸,温和宁静的眼神。老师发现着他。他的孤独,他的自闭,他的才华。尼库巴老师质地柔软的心被浸润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降临在凡世的小星星,正如那冬日的阳光撒在院子里,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彻底温暖我们,我们不能失去那些地球上的小星星。

他翻阅着伊桑的画稿和是他收发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他的眼睛。他想尽自己的所能去引导、感化这个自闭的孩子。

尼库巴老师带孩子们去池塘边游戏。伊桑还是独自一人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后面带着螺旋桨的并能在水上滑行的水上飞机。在尼库巴老师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桑却静静的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尼库巴老师带着伊桑的所有作品找到了校长,说服校长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并且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校长也被伊桑的绘画作品深深的感染,同意了尼库巴的意见。在j接下来的日子里,尼库巴耐心的用尽了各种办法帮主伊桑记忆。(观后感 )在愉快的日子里,伊桑在一天天的进步。伊桑和尼库巴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打开了内心快要关闭的门,走出了乌云。

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绘画比赛,当校长宣布获胜者是伊桑是,他成了充任瞩目的焦点,全场的人为他鼓掌,欢呼时,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可以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己的逛照亮这个世界。影片中,伊桑与尼库巴老师,原始两个陌生的灵魂,却在无意之中相遇,为彼此带来生命的温暖和慰藉,这样的感受,是纯粹的人性美,至诚至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与脆弱,许多时候我们不信任冰冷现实的外界,于是像是空谷之中一只独自盛放的白莲,静静等待有一个人来撷取。平凡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的潜在能力,却可以用爱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而希望多一点的人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也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美的地方。

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观后感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未来。这样的武断结论值得商榷,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观《悬崖上的金鱼姬》有感


《悬崖上的金鱼姬》观后感

这是第2次看宫崎骏的电影了,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情感都非常丰富,每次看心都会暖暖的被一种感情包围,每一次感情就会被剧情牵着走,这次观看《悬崖上的金鱼姬》觉得更加精彩!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宫崎骏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

波妞藤本和Gran Manmare的女儿。本名布伦希尔德。偷偷离开家时不小心让自己的头卡在玻璃罐里,而这时救了她的就是宗介,宗介把她命名为波妞。有着类似人类的脸而被秋称为人面鱼。因为舔了宗介的血液而成为半人鱼。喜欢火腿。会对讨厌的人喷水。宗介保育园向日葵园的5岁男孩。心胸宽广又耿直,在悬崖下遇见波妞并决心要保护她。直接称呼自己父母的名字(莉莎、耕一)。5岁即会发送摩尔斯电码。

就在这两个小孩子萌发了纯真的感情时,波妞的父亲却阻止了,但是因为波妞非常喜欢宗介,而且,在波妞消失的一阵子里宗介也非常思念波妞,所以波妞就变成人类出现到宗介面前,可是波妞的出现的方法,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不得不说波妞的做法任性,但是波妞也有颗纯真、热情的心,在波妞和宗介拯救村民时非常积极,宗介也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的男孩,宗介非常有爱心,拯救了还是金鱼形象时的波妞。但是这两给小孩子的感情遭到了父亲的阻止。随着波妞引起的困扰,波妞的妈妈出现了,波妞的妈妈是一位非常美丽善良美人鱼,波妞的妈妈和宗介的妈妈非常赞成宗介和波妞的感情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波妞的父亲在最终还是同意了波妞和宗介在一起。

看到这两位可爱的小朋友纯真的小朋友能在一起,我们也非常开心,但是作为学生现在做重要的事把学习成绩提高,把知识面扩散,这才是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别想一些有的没的,因为现在适合我们的词是:纯真。所以做好我们该做的就好了,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自然观点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和自然必须要的相互依靠的。但是这部片子中反映出了两个人的感情牵动了整个大自然,谁然说是小孩子的任性,但是人类始终是不能破坏大自然的。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1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英文名Every child is special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差异性的故事。内容过度煽情不讲,教育问题并非单纯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就能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还是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激励。

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这个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对他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寄宿学校进行改变。他们可以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害怕差异,我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性,差异便宣告了规矩的被破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当学大雁,别做海鸥》,如果在海鸥的脚上系上一根红丝带就等于为这只海鸥宣判了死刑。在教育上,海鸥行为其实并不少见。许多小学中学的班上,一些老师会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最前排一个人坐,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我就是差生,我就是可以无所顾忌任意捣蛋的心理。差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往反面发展。

电影里伊夏进了寄宿学校,在英语、数学课堂上被批评,在美术课堂上被打手心,伊夏因为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上的滞后,却得不到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他越来越消沉,放弃了画图,也丢失了快乐(影片里,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伊夏逃课走上街头,就像电影插曲里唱的这个只有短暂几天的童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的朋友啊\别辜负了它)。

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尼克老师的引导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多了份耐心与关爱,多了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的鼓励和宽容。他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差异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成就了天才。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光芒各异的星星才汇成了美丽的星空。


观《太行山上》有感2


《太行山上》观后感2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观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有感1000字


观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有感1000字

老师讲的每堂课都很吸引我,课上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同时,也知道接下来老师又会带给我们一场视觉大餐,老师又会推荐好看的电影了,我也很期待。

周六迫不及待的看《地球上的星星》,开始的时候,看到小伊桑的表现,我在猜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看到这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他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才导致他有这样的表现?带着好奇看着,我才恍然大悟。

剧中的父母认为这是个竟争的世界,现在的分数便为将来,我看到了爸爸的认知: 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妻子负责照顾家和孩子;孩子负责好好学习,当妻子和孩子出现的状况不是他所期望的样子时,他就去指责妻子和孩子。

我看妈妈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小伊桑生活和学习上事情的大包大揽,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时,她感到委屈,因为她为家放弃了事业。

爸爸妈妈以大儿子尤汉学习成绩优异而骄傲,他们觉得小儿子也应该像哥哥那样,这才是正常的,他们的基因是如此的好,伊桑学习不好,就是他不肯努力的结果,这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所以父母决定把伊桑送到寄宿学校,严加管理,这孩子缺少的是“大棒政策”,可是伊桑的状态并没有改观,反而更加糟糕了。

当伊桑在学校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时,父母也不站在他这边,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猜想伊桑的心是困惑的,恐惧的。得知父母要将他送到寄宿学校时,他很委屈,他真诚的告诉妈妈他在努力的学习,却被父母无视。

伊桑没有办法学会,这真的不是他的错,可惜,父母并没有去听他内心真实的声音。被送去寄宿学校的伊桑绝望了,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放弃,他也放弃了自己,他与面的一切抗外着。

美术老师尼克姆的出现,告诉孩子们课上可以自由驰骋的想像,活出自己,尼克姆拯救了伊桑,他透过种种现象,找到了伊桑问题的根源,这是他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他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真实的想法,给他们鼓励和肯定,不给他们压力,让他们顺从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学习,享受生活。

当父亲打伊桑的时候,我的内心有愤怒、有指责也有对孩子的心疼,感受到了伊桑的委屈。当尼克姆给伊桑的父母讲所罗门群岛伐树事件时,我有自责、有羞愧,因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但我又有很庆幸,自己在从那个无知的意识里往外走着。我也感叹到,遇到尼克姆这样老师,是何等的幸运啊,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幸运,不是吗?想到这,我不禁有点小失落呢。

可是,转念一想,我又问自己:为何要把这种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呢?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就是孩子这样的老师啊?就等于把这份偶然变成必然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想到这里,心情瞬间好了,也增进不少继续努力学习的力量呢。

在剧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对爸妈的爱是那样的单纯真诚,虽然爸爸不顾及伊桑的感受,打他骂他不听他的解释,但伊桑仍然深爱着爸爸,爸爸明明是出差,却骗说不回来了,为了挽留爸爸,伊桑不停的认错,看到当时的他是恐惧和自责的,而爸爸还活在他对伊桑的不满中。当哥哥告诉他爸爸回来的时候,还在床上的伊桑,迅速冲到爸爸怀里撒娇,那一刻的爸爸也很享受这种亲情,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这么简单,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却附加了那么多条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扭曲的爱,是伤害!

文学评论: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文学评论: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曹瑞冬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693053)

摘要:

中国的梦想是想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努力生活的人们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真是让人向往的梦想,在耀眼的太阳下,闪耀着中国最美丽的梦想之光,这个梦就由我们来守护,现在就由中华民族人民来发扬,所以并未结束,也并没有停止。“才下舌尖,又上心间”是中国人对梦想味道的永恒追求,而文化也在梦想感召下产生共鸣与共融。也许,中华文化在未来会更加不容于这个世界,可为什么不可以从《舌尖上的中国出发》继续着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梦想的事情。《“才下舌尖,又上心间”的文化共鸣探索——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旨在对其七集纪录片分别分析,分析中华民族在自然、人际、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而探索民族文化与梦想的共鸣。由舌尖传递到心间的民族记忆与展望,也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序列谱上。

关键词: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 文化共鸣 ;传承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

作者简介:曹瑞冬(1993-),男,江苏南通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Under the tongue, they got the idea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esonance

The concept of "tongue on the Chinese" feeling

Ruidong Cao

(Humanities College,munion. perhaps,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uture mercial Times 2012年09期;

[5] 《“文化中国”的范围与文化包容意识》[J]. 江海学刊 ,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BIMONTRLY) 1994年01期;

[6] 鲁迅,李晓虹 《中国最好的散文》 [M]. 崇文书局 2011.10 p82;

[7] 严书翰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J]. 红旗文稿 2012年15期。

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荐读】


影片中的库尔班大叔,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幸福的暖流通过库尔班大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缓缓流入心田,令人激奋,令人昂扬,催人奋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有感一】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学生时代就熟知的一个感人故事。

那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6月28日下午,一生历经坎坷的库尔班老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库尔班大叔虽然满脸皱纹,很消瘦,但此时此刻,老人的精神很好,眼中充满对毛主席的感激、崇敬之情,双手与毛主席的手紧紧相握,毛主席则亲切地对他微笑。对库尔班的远道而来,毛主席也很感动,他说,新疆的老百姓多好啊!

库尔班大叔全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维吾尔族人,是新疆和田地区的农民。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童年是与地主家的牛羊一起度过的。成年后,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生活,库尔班带着妻子逃到荒漠里,靠吃野果活下来。后来妻离子散,他孤身一人度过了17年贫困交加的生活。后来新疆解放了,库尔班大叔才知道,是毛泽东主席使他翻身解放,回到人间,过上了幸福生活,便执意要到北京去见恩人毛主席。用他的话说:“能让我亲眼见见毛主席,我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解放前的新疆80%的土地掌握在不足5%的地主手里,90%以上的农民都是地主的奴隶,当牛做马,两头不见太阳下地干活,一年下来还吃不饱肚子。新疆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维族农民们分田分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过上自由民主的新生活。像库尔班大叔一家在当年是比较普遍的,而特别的是库尔班大叔执意要到北京去见恩人毛主席。村民们笑他不知去北京的路有多艰难,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库尔班大叔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他说,北京在地上,只要我的毛驴不倒下去,一直走,就一定能到北京。能让我亲眼看看毛主席,我这一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久,这件事就传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那里,为了满足库尔班大叔的心愿,特批他随国庆观礼团乘飞机来到北京。这不,对于库尔班大叔真得很幸运,不仅远距离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还亲切地接见了他,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也成为全中国的美谈。

喜欢《观《太行上上》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太行上上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