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巩乃斯的马读后感

巩乃斯的马读后感

《巩乃斯的马》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或许你需要"《巩乃斯的马》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周涛是著名作家,他在新疆写了一篇《巩乃斯的马》。我所读的,正是这篇文章的节选。

这一小篇文章写的是,在新疆的巩乃斯草原上,突然下起了夏天最猛烈的暴雨。就在这暴雨的冲打下,作者看到了一幕惊人的场面:一幕古战场再现、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那万马奔腾的场面。

读了《巩乃斯的马》后,我被马奋勇向前的精神感动了,它们不想被约束,它们热爱奔跑,喜欢奔跑,以至于想踏住那闪电;我被马的勇敢感动了,虽然前面有狂风暴雨的阻挡,有倏忽消逝的闪电,但它们毫不畏惧,不怕暴雨的长鞭,也不怕低沉的怒雷,摆脱了牧人的控制,面对困难永不后退;它们为了自由,不顾一切地去跟狂风暴雨做斗争。

读了《巩乃斯的马》后,我深刻地体会出马群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我感受到了马对生命、活力的渴望。 而作者正是像那群马一样,被拘束着,没有自由。他每天都过着被拘束的生活,得不到他(作者)想要的自由。

作者多么想像暴雨中的马那样,自由地、毫无拘束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呀!他现在渴望自由,希望得到自由,想去追求自由,逃出这拘束的魔掌,到自由的世界里去。 可是,谁会给他自由呢?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虎门节马》读书笔记


《虎门节马》这个故事据说是真人真事,发生在清朝末年,陈连升是一名千总,有一次驯马时,其中一匹怎么驯也驯不服,这时,陈将军想起了自己,于是他决定将这匹马当做自己的坐骑,并取名为:黄骝。在一次剿匪的行动中,黄骝在临危之际救了陈将军一命,后来,在将军心里,马比儿子还金贵。在清兵与英军决战时,陈连升不幸身亡,英军也知道黄骝是匹好马,于是将它掳去香港,谁知黄骝不吃也不喝,最终绝食而亡。
看完《虎门节马》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一匹马被驯得如此惨烈,竟然还不肯低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陈连升与英军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黄骝不屈服于英军之下,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坚持与忠诚。
坚持与忠诚是两种无懈可击的精神,如果王二小没有这种精神,能将日军引进包围圈吗?就像一只平凡的宠物狗,没有这种精神,能在临危之际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它的主人吗?
生活中也是一贯如此,比如C罗能像现在这样出名,还不是他坚持训练的成果?人要会坚持,否则将一事无成。还要有忠诚的品质,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

《小红马》读书笔记


乔迪生活在西部山村的一个牧场里,他有了一头自己的小红马。
小红马几乎改变了他的生活,同学们对他充满了一种前所却没有的羡慕和尊敬的目光,乔迪的地位奇迹般地上升了。
他每天为小红马梳洗皮毛,母亲还没有醒,他就起床去看小红马,他看到小红马的耳朵,就知道马的内心情感,他让马习惯戴笼头,长缰绳训练,为小马套上马鞍,上辔头
正当小红马长得又快又漂亮时,正当他练习骑马时,小红马被大雨淋后,病了,病得一天比一在厉害,乔迪为了照顾它,没日没夜。但最后小红马还是死了,他很伤心,读到这里时,我也哭了。
乔迪还喜欢和他的外公在一起,倾听爷爷的那些关于他年轻时的重复故事。
我多么向往乔迪的生活,让生命在自然界里壮大和成长,可惜我没有小红马!但我有比乔迪更好的爷爷!

《马云说》读书笔记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马云已经开始了他对自己高精度预见的发展。而同样是那个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年代,懂得投机的人都成了马云口中的生意人或者勉强的可以并入商人的行列,但挣扎却终究没有避免,因为他们没有使命感,当你的目光你的声音都充满金钱的时候,信任便成为了一种危机。 这让我自然而然想到了李想,这位和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个人
听了太多人介绍马云,评论马云,没有比聆听他的演讲更能认识一个真正的马云。马云是一个天才企业家,是一个战略家,是一个狂人赋予马云的标签远不止上述几个,《马云说》将告诉您的是,马云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他风趣幽默且又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且又富含哲理。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团队,不断创造着商业奇迹,马云的演讲也确如其名,天马行空,给人以拨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蕴含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智慧。书中精心收集整理了近年来马云在不同场合发表的精彩演讲,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就像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人类创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一样,马云必将成为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

乔布斯读书笔记


乔布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者,一个被父母遗弃的私生子,一个只能忍受六个月大学生活就退学的叛逆者,一个曾经吸食大麻的瘾君子,更是一个不创新就等于死亡的践行者。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读他的传记,给我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说到乔布斯,你也许会羡慕他的财富,也许会惊叹他的事业,同时你也一定会喜欢他带来的ipad和iphone,但如果有时间,我建议你好好研究一下乔布斯走过的路,思索一下他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在乔布斯眼里,生命就是一场战斗,这个略显偏执的信念,激励他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今天,苹果每推出一款新产品,都让世界各地的人疯狂地趋之若鹜,当人们惊奇于乔布斯不断取得成功,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都不过分。但,回过头追寻他走过的路,你会发现这并非坦途。为追求卓尔不群,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也不惧怕任何失败。在创新途中,他曾经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达13年之久;他创办的NeXT公司亏损到差点全军覆没;他收购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克斯公司,在早期也差点被迪斯尼抛弃

乔布斯经历的坎坷,比你我只会多不会少,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惧,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引领下,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以此苛求自己的付出。这也许才是他最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我们总是惊叹美国的科技,惊叹美国引领世界IT潮流,究其根源,是因为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乔布斯,他们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追求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中去,甚至不怕用生命的代价去追求与众不同。微软的盖茨,为了坚持心爱的事业,不惜中途退学创办自己的公司,最终成为电脑操作系统的绝对国王。在西雅图,102栋办公楼里,数万名世界顶级的工程师,在他打造的这片天地日夜辛勤奉献,盖茨本人也早已成为世界首富;甲骨文的埃利森,同样是个IT狂人,一天近20个小时的工作量,谁人能比?他的数据库已成为行业的绝对领导者,在硅谷,他一口气把一个海洋公园买断,几栋圆柱形的大厦,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每次去硅谷,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看着一个个行色匆匆的人,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这里,还有多少勇者在向传统挑战,在向自己挑战?就在这片绿荫下,竟然有1万多家世界领先企业有些已经是世界顶级的,有些刚刚成名,有些则即将成名。

在国内,我也经常访问高新区和高新技术公司。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令人感叹的成绩,但,与硅谷相比,我还是觉得它们缺了点什么。细细想来,我感到最缺的可能就是为内心的理想敢于放弃一切的破釜沉舟的胆略。很多想创业的有才华的人,总是患得患失,不敢迈出关键一步;很多敢于创业的人,又急功近利,逃不脱小打小闹的狭隘。当然,其中也不乏例外,李彦宏因为敢于放弃美国的富裕生活,才有了今天的百度;王文京敢于放弃最高国家机关的名利,才成就了今天的用友;任正非敢于放弃部队正团级待遇和社会地位,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理想有多远,你的路才能走多远!美国人说,我们需要一万个乔布斯。我们说,中国同样需要一万个乔布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人民才能真正富裕。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一

作者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前不久,在《中华活页文选》上,我读到一个寓言,说的是西西弗斯的幸福。寓言中的西西弗斯做着周而复始推石头上山的苦役,有人说他悲观到了极点。可是,一天有人遇见他下山,步伐轻盈、吹着口哨,满脸的无忧无虑,还没有等这人开口,他就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寓言于是意味深长地说,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西弗斯的幸福。看了这则寓言,我在想,这真的就是幸福的真谛么?不是,这是偷换概念。我不否认西西弗斯也有幸福,但不会是逮蝴蝶、小虫?不会是阿Q?我读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说得多么透彻啊!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士。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人在做着非人的苦役,他从内心深处没有体会到自己付出的意义,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幸福,那么,即便置身于仙境、即便有太多美的细节,即便他自己给自己找出不少小的快乐的理由,他的灵魂仍是炼狱。因为,别的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最核心的东西有了意义,即便环境再恶劣,他仍可能觉得是在仙境!我又想起了近日看到的《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平庸》,文章说:幸福好像更容易光顾到普通人的身上,而不是降

西西弗的神话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上商城的网友:他就是传说中的西西弗,因为触犯了众神,被处罚每天必须推着一块巨石上山,推到山顶之后,他一松手,巨石又会滚到山下去,于是,他来不及擦把汗,就又要冲到山下的谷底,再重新推那块巨石。 他不知道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他不睡觉,不吃饭,不擦汗,就是这样一直推着这块石头。无休无止。 辛苦之外,还有无边的寂寞。他每天都是一个人来面对这块石头。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帮助他,哪怕为他擦一把汗,哪怕递给他一杯水,哪怕有句安慰的话也行。可是,没有。永远都没有。只有他一个人面对着这块巨石,走在这唯一的一条路上。当巨石被地心引力又引到谷底的时候,他又会沿着那唯一的一条路走下来,然后再推着这块巨石沿着这条路上去。 辛苦、寂寞,同时又单调乏味。一次次重复这个动作,一次次地毫无结果。眼看着把巨石推向了最高处,回头之间,它又跌落到了谷底。他再来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单调地重复,重复地绝望,绝望得令人发疯。 众神笑着看着他,等着他崩溃。 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众神发现他非但没有发疯,在他的脸上甚至时常会浮现出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幸福的笑容。 众神迷惑了,他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之中的一位下去探访西西弗的幸福奥秘。 你每天面对同一块巨石,走着同一条路,你不觉得无聊吗,你不会绝望吗? 不会,因为我给这块巨石和这条路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块巨石叫希望,这条路叫爱,我每天手推希望走在爱的道路上,我又有什么无聊呢,更不会绝望。眼看着我的希望被我自己在爱的道路上越推越高,我所感受到的只有快乐和幸福。 可是,你的希望最终还会落下的啊。 那个神欣喜地发现,在听到他的这句话后,西西弗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悲哀,但这丝悲哀很快又被快乐的笑容覆盖,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恼怒的事情,当我把希望越推越高,推到最高点的时候,我的希望忽然又会落入到谷底。那一刻,真是让人恼火得想发疯。最高点哪老兄,可它就这样

《西西弗斯的神话》读书笔记二

自杀的缘由很多,最显而易见的缘由往往不是最有力的。引起危机的缘由几乎常常无从查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杀如通俗剧一样,相当于忏悔自己不知一生为何物,碌碌而为之。然而,我们不必给出太多的相关类比,不如回到日常用语当中。忏悔只是一句人生不堪如此多的苦难。

这段话摘自本书第一篇文章《荒谬与自杀》。相比于其他晦涩艰深的文本来说,这段较为易懂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的确,人生不堪如此多的苦难。

还记得第一次被命运这个词深深击中的时刻。那是在我中预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为我们朗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不同寻常的事,完全脱离课本的教学给尚且十二三岁的我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因此我听得很认真。第一次知道了史铁生其人,感受了他最有名的这篇散文,和其中几个人的故事

一个捕鸟的汉子,他单等一种过去很多面现在非常罕见的鸟,其它的鸟撞在网上他就把它们摘下来放掉,他说已经有好多年没等到那种罕见的鸟,他说他再等一年看看到底还有没有那种鸟,结果他又等了好多年。

一位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几年牢,出来后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已。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却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容群众场面的照片。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三十八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么也没说。

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有那么两三年,经常在那几棵大梨树下见到他们,兄妹俩总是在一起玩,玩得和睦融洽,都渐渐长大了些。之后有很多年没见到他们,我想他们都在学校里吧,小姑娘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必是告别了孩提时光,没有很多机会来这儿玩了。时隔多年,在一个晴朗而又令人心碎的下午,见几个少年在戏耍一个少女,才幡然醒悟这位少女就是几年前曾见过的那位。她仍然算得漂亮,但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双眸迟滞没有光彩。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哥哥赶来,带着她无言地回家去了。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面对这些虚无、徒劳、遗憾,这位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作者领悟了如下道理: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从那时起,我便把这段话奉为了生命中的无上圭臬。我是如此崇拜这位作者,因为在我看来,命运的打击总会使思想者超脱,而使怯懦者沉沦。以至于多年后的一个清晨,我还在床上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母亲走进我的房间,把我推醒,轻轻投落了一张报纸盖在我的床被上。待她走出房间,我艰难地睁开眼,然后看到了这样一条报导:他去世了。我突然清醒地坐了起来,耀眼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投射进来,阳光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特别,我想正如他所言:太阳,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中/生死同一。

曾经那些疯狂的叛逆、极度痛苦、对生命质疑,就在时间中渐渐消融,最后得到了一个如此宁静安详的彻悟,并将它以文字的形式馈赠给后世。我毫不怀疑在过程中,他曾动过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想法。

我尝以为自杀是对生命的反抗命运为何待我如此不公,实在太没道理,你赋予我生命,却要让我痛苦地活着,我偏不让你如意,待我自己了结生命之后,你还能奈我何?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自杀并不表明了反抗的逻辑后果。相反地,自杀是由于假定人类的默许先于反抗的行为。书在《荒谬的自由》一文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反抗就是人类不断映入眼帘的自我展现。它不是远大的抱负志向,因为反抗之中没有希望的依存。那种反抗实际上不过是确信命运将会彻底地惨败因而我们不顺从命运、与之为伍而已。这种反抗赋予生命以价值。它贯穿生命的整幅长卷,是它将庄严和壮美复归于那个生命。

反抗是生命重量的来源,人的根本恐惧就在一个轻字上,一段生命轻得飘散了,没有了,以为是什么原来什么也不是,轻易、简单、灰飞烟灭。因而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神圣是上帝对心魂的测量,是心魂被确认的重量。死亡光临时有一个仪式,灰和土都好,看往日轻轻地蒸发,但能听见,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还在。

西西弗斯亦是如此。不断地将巨石推向山顶,又眼睁睁地看着巨石滚落,直到一切努力白费,他又需要重新来过。多么荒谬的故事。西西弗斯在山巅驻足回首的片刻,他看到的是永无止境的苦难。如果说这个神话具有悲剧色彩,那是因为主人公是有意识的。倘若他每跨出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撑,那么他的酷刑还算什么呢?但是,纵然经历如许磨难,盖吾之垂暮与灵魂之尊崇,吾必有所得:一切皆善。他知道自己才是一生的主宰。

人事百般,其原委皆源于人,一个盲人渴见天明,虽然尽知长夜漫漫,他仍然坚持不懈。西西弗斯教会我们以更高的忠诚否定诸神。所有的行为并非徒劳,这些行为构成了我们的命运,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推石上山的挣扎本身已足以让人心底充实。我们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快乐的。文章以这样一句激励人心的话结尾,让我不由敬佩起加缪来。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无知无畏的人,而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却依然爱它。以前觉得只是空谈,毫无深意,而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同了。因为本以为看透的是时间的恶和不堪的人性,现在想来,看透的大约是世界的荒谬和虚空了吧。

其实说来惭愧,比起努力奋斗一类的词,我更善于也乐于接受命运。当然,尤其是它带给我幸运和快乐的时候。所以当它给我带来悲伤或痛苦,我也没什么话好说,想着因果报应、因缘循环之类的道理也就这样过去了。故而,当我面对荒谬如西西弗斯的命运,必然惊叹于他的一切皆善这样圣洁凛然的宣示。

荒谬均来源于人类与欲的对抗,贪求人生的意义。我们一直试图在荒凉中走出一段繁华来,而我们拥有的只不过是这刹那刹那。行阴迁流,念念生灭,时刻不停。很难想到的是,恰恰是因为执着于外物,我们才变得泯然众人了。老子曰: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锻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由此可见,人求名、求利、求永恒,其最终结果都难得乐观。再怎么波澜壮阔的故事,追其究竟,不过是一段历史而已。

其实可以很坚定,试着直面并接受命运,并反抗它、超越它,赋予生命以直接的重量。毕竟,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至于其他的事,并没有什么好说。

《与马同跑》读书笔记


《与马同跑》说的并不是马。

人一生下来,就要取名字而不是被编号。一个名字代表一个人。人不像动物被分门别类,也不像化学药品用标签来区别,人的价值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每一个人都有名字,而取什么名字,其实并不比人有一个名字这件事来得重要。

名字不仅代表我们本人,也包含了对一个人的期望,并宣告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它代表个人,同是也召唤我们去实现未来的我。

一个人的名字并非被派定的角色,乃是引我们进入现实的通行证,也是我们在现实中持续的方向,或者我们落入别人的窠臼中,使我们失去神赋予的独特性,所以越活越无聊。

在上帝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他将来要成就伟大事工的对象,而不只是父母亲基因的结合。他们会是谁,会成为怎样的人,与上帝是谁及他的作为有密切的相关。

神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认识了我们,将我们分别为圣,并总是慷慨的给予;他认识我们,因此我们的存在绝非偶然,他拣选我们,因此我们不再是毫无价值。因为他将他儿子毫无保留的赐给我们,他也要我们这样做。

纵观以色列历史,其中大部分人的名字都与神的名称有关,由这些名字可看出神对他们长大后的期望,他们中间有些人活出了他们名字所蕴含的意义,而有些人则辱没了他们名字所蕴含的伟大应许。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巩乃斯的马》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巩乃斯的马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