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对我的感触颇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是忙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考试等教学任务,还要应付各种学校的任务和检查,而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略了对学生诚实、善良、正直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而李老师则不同,他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送生日祝福,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励她。对于后进生万同,他用关爱和平等一直激励着这个孩子一步步的健康成长。
我们班有个学习困难户小王。平时上课讲授的知识,不论怎么样也听不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完成作业更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的还要整出一些小麻烦。有一次,坐在他前面的同学小马的文具都不见了,急得哇哇大哭。
我说“这是谁干的?”“是小王扔出去的,我都看见了。”一位同学斩钉截铁地说。
“明天把你的家长请来吧。”
“我爸爸今天值班,
“那就叫你妈妈来!”我毫不示弱。
“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听到这,就好像有一股电流击穿了我的身体,我真恨自己,学生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我居然都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扔同学的铅笔盒?”
“我向他借铅笔,他不借给我,根本没人喜欢我!”说着,他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了症结所在,失落、不自信、没有安全感,这些都是父母离异带给他的负面影响。而我因为不明真相给他施加压力更让他幼小的心灵雪上加霜。
“谁说的?老师就很喜欢你呀!”听了这话,他停止抽泣,透过眼角偷偷地看着我。
“是呀!”我放大了声音,“你看,有的时候放学了,别人都背着书包出去排队,你却默默的把那些没有抄起来的椅子搬到桌子上,当时老师并没有表扬你,但是老师是不是说过最喜欢默默付出的男子汉?”
听到这,他的头完全抬了起来,眼里也有了光芒。可也只是片刻的喜悦,头马上又低了下去。我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说:“今天的事,老师不会告诉你爸爸,小马的铅笔盒老师也会帮他修好,但是你一定要去和他真诚的道歉。”听完,他高兴地点点头。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为他(她)是后进生而放弃对他(她)的培养与转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教育”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可很少沉下心思考: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
有这样一个人带我们深入了解,关于教育是什么,他娓娓道来……
1、与教育相关的因子
书的开篇并未直接说明“教育是什么”,而是从个体人被文化而文明成长规律图、三维九方认知体系图、三维九方课堂软环境图、群体人类被文化而文明进化路线图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关于教育所涉及的所有因子。这些平日里不曾留意的存在都和教育息息相关,从肉体到心灵、从认知到外在,每个触角都与教育有关,教育体系真庞大啊!
2、教育是一个过程
直到书本的第三章,作者才明朗地使用一次“教育”作为标题,阐述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可以触摸到核心词汇了。章节开篇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可以模仿,但是“人的教育”不行,有关教育真正重要的是“人的教育”,哪怕是教育创新,也是人的教育的创新。
在这里,作者围绕“教育(人+环境)图——教育服务过程图、三维九方德育体系图——德育服务方法与过程图”两张图,分析体育、智育、德育和学生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教育。简明解释各自要义,继续深入阐述各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只是简单罗列,譬如作者讲到“体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基础”、“体育包含智育和德育”。
3、教育的方法论
书本读起来并不枯燥,每一篇、每一章节,作者都会旁征博引,恰如其分地列举事例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将落脚点落在A型、AB型和B型三类软环境课堂上,从软环境、与社会环境相适度、作为人的学生在三类课堂环境里的成长状态等方面对比分析,强调环境教育人,论证B型课堂软环境是有助于释放人性全部自然禀赋的世界主义的教育计划,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关于教育的维度和方向。
4、教育关乎你我
不从事教师行业、不为人父母,教育与我无关吗?当然不是的。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始终在接受教育,更新自身,作为社会环境的组成分子,我们与众人融合又塑造着社会环境本身,教育在其中,像空气一样,促进互动与融合。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你我他,影响每个人的思维和言行,关乎祖国和未来,它无处不在。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大全800字1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m.dhb100.com/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是因为李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李老师的内心的教育思想对我启发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于教育的人。他的教育信条“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响了无数人。其次,从教以来,李老师能从学生的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他的学生有爱心,纯洁,努力向上。他深刻地印证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最后,李镇西老师真正参与学生的成长,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并总结自己经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首先,我们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教会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既要教他们学习真、善、美,也要告诉他们要有一个宽容的心,包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的小事中培养优良品德,发现感动,留住感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
其次,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班里的管理干部能锻炼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标签,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班级强调奉献精神,建设和谐团结的班级。
最后,教育的对象是人。各种教育理论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对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与习惯,我们学习理论与借鉴经验,都要结合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
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大全800字2
最先认识李镇西老师,是关注了他的镇西茶馆,利用闲暇之余我会翻看一二。看过后我就很佩服李老师,这样一个专家为了发表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有的都修改了五六次,可见他做事的执着。
上周看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到晚上等孩子睡了看。只是粗略浏览了一下,纵然如此,但是书中内容还是让我感慨颇深。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过让从我教过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掉队,但我从未想过孩子们以后的人生,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林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了,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的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的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路途有多远,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万同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她在母亲那儿,并没有得到多少爱,他母亲提起万同就骂,狗日不争气的同娃儿,李老师是这样描写的:其神态之凶神恶煞,使我怀疑她是不是万同的亲妈;其语言之不堪入耳,让我脸红耳热,同时生怕坐在一旁的万同跳起来和她对骂,然而,万同居然神情自若,俨然受辱不惊。没有温暖的家庭,没有父母的关爱,万同就和社会上一些小混混交往,别人有的坏毛病,他都有。面对这样一名学生,李老师没有强制,没有严厉批评,他对万同更多的是同情,想尽一切办法转化他,先找他谈心,对于自己不能遵守纪律怎么办?让万同自己找帮助人,帮助人随时注意他的表现,并提醒他改正,还在家校联系本上写出当天的在校表现,这个办法让万同有了好转,但只维持了两周,故技重演,李老师又让他手炒《烈火金刚》课堂上有事做就不会扰乱课堂,但好久不长,万同毛病又犯了。李老师又利用集体力量来感化万同,让学生写作文以《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或《我为万同的退步而痛心》为题,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感动了万同,以心灵赢得心灵。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断的被感动,不断地想,不断反思自己,我们班有没有类似万同的学生?我用了多少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学生?对待他们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想我做不到,我会生气伤心,我会觉得他们是教育不过来的学生,不知道老师是对他好,不知道感恩。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会再这样想,我会从自身找原因,觉得主要是自己的爱心不够,还没有感染他。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情换取真情,用爱心收获爱心,让教育成为爱的沃土。让我们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信,为自己在班级里的存在而感到自豪。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疫情当前,不能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宽广,欣赏自然的美好,那就通过别人的文字去体会世界的奥妙。这个假期我又重温了一遍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www.dhb100.com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再读这本书,尤其是初入班主任队伍,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当然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我常聆听许多老教师教诲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助教师教育出好的学生。经过这些年的教育见闻和经历,我赞同这个观点: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爱——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那就肯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把载有爱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这应是一个精彩的灵动的过程,就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而绝不是一潭死水。我认为,建立在师生平等互敬互爱基础上的对话,不仅是促进课堂和谐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当追求师生情感交流、思维沟通、生命对话的和谐互动境界。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s://m.dhb100.com/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这种爱细水长流是一般的老师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看似耀眼的火花却闪耀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入微的瞬间。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着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越来越碌碌无为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呵护我们的孩子!带着爱心和他们共同成长吧!
《战争与和平》不仅描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它还唤起我们对民族和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唤起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切关怀。这是任何专门描写和研究战争的论著代替不了的。而作为一部伟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任何学术论著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还是一部人们心灵的史诗,一部生命的史诗。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
我把娜塔莎比做皎洁的明月,因为她美得像神话,有大美之形,像天赐。
当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惨败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感觉受到了命运的欺骗和遗弃。安德烈的感情世界曾象是古拙的老橡树: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但他的难以言寓的绝望和痛苦敌不过少女的快乐。当饱经沧桑的安德烈到罗斯托夫家的庄园时,不是被清脆的少女的笑声吸引的吗?少女娜塔莎是多么快乐啊!
娜塔莎用她那强大和青春的生命力顽强的抵抗住了命运的挑战,忍受住了美的背后那巨大的担当;没有一遇苦痛,便忧怨、乞怜、颓伤,呈现败像,变成丑陋。在莫斯科即将沦陷之时,娜塔莎肯于舍弃家财,以救治、运送伤员为第一要务,谱出一曲高尚、美好人性的千古绝唱。
经历风雨屈辱、苦难煎熬之后,还能典雅迷人、唇齿留香,便是不朽。
书中总不乏悲惨而凄凉的场景,对于生活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的人,对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刚毅而有英勇的安得烈就几次触摸到死亡的底线。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亡之神,但他的死伟大而令人敬佩。死亡对与这本书中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并不遥远的,也许今天躲过了明天还会在来,若又躲过了明天,总有一天死亡也会临近。但他们面对死亡的做法却可以深深启发我,也许这本书中还有太多的启迪,但对于我来说这的确是启发我最深的。
喜欢《《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