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2021-05-22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三篇。

常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书的,老师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三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1

《伟大的博弈》讲述了美国经济成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的一个地方:华尔街,看它是如何从一个毫无规则、粗野狂放的小街,不断的自由毁灭、自我纠错、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直到成为如今世界资本中心。读完大致可以让我了解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历史,也启发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资本市场。

◈任何事情都是由混沌走向有序,规则的完善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华尔街在起步之初,也曾混乱无序、缺乏监管、投机盛行,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弯路,资本的无序导致了一次次的严重危机。但是,在一代代执政者与市场建设者不停地改革和修补中,最终慢慢变成一个完善和成熟的市场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在追求自由经济市场的过程里,也会碰到的许多问题,这也为后来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例如起步较晚的中国股市、期货、证券市场等等。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市场规则,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加理性和先进。

◈客观看待人性中的贪婪,但也要一个恪守自我原则的人

金钱财富在杠杆的作用下能够成倍放大,欲望野心也会相应地呈指数上升。华尔街这个舞台上,涌现过无数各色各样的人,或多或少都带着利益的目的进行着博弈。贪婪是美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它促使投机家寻找漏洞,推动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并诱发更多的人疯狂地投入,因此华尔街总是重复着飞黄腾达、一夜暴富、经济灾难、全盘皆输的故事。在审视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贪婪,而不是单从道德层面出发对这些行为做出评判。当然,每个年代都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人,像Jp摩根,他们战胜贪婪,恪守自己的原则。事实证明,任由自己的欲望和贪婪控制自己,终将是不可一世;唯有克己复礼,忠于自己,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拥有多少财富,仍然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控制自己。

历史总有它的相似性,将华尔街的成长史放到美国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去了解,有助于我们去客观地研究和发现一些经验教训,去寻找资本和金融的发展规律,最终寻找到一条适应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2

华尔街,从一个原始而单一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运行?如何监管?通过一个个历史时期的知名人物,把华尔街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线条呈现,展现给我们一部惊心动魄又让人无限咂舌的资本市场的华丽史诗。而最让我感触的是,在这些遥远的故事里我们却仍然能看到现实的影子。

一、人性的博弈,来自贪婪和恐惧。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却一夜一贫如洗,尽管这样,但总有人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去参加这场伟大的博弈,在世界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历史会像华尔街历史一样,如此频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自己,当你看到现实生活中上演的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时,最让你震惊的是,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市场投机者本身,千百年来都几乎没有丝毫改变。这个资本的游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当投机的狂热占据每个人的头脑,贪婪就是人们利益至上的气息,但最终的最终,可能是法规的重整,可能是击鼓传花式的经济萧条,黑天鹅事件也总不匮乏,总有一天,贪婪者会被付出代价,成王败寇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也彰显的淋漓尽致。

二、来自自由市场和政府的角力。

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在这样一个经济体中,人们能够自由地谋求他们自己的利益。一个自由的市场并不是一个没有监管的市场,市场需要有人仲裁,也需要有人来制定规则。但必须要保证裁判的公正性,要特别小心是谁在制定规则,规则是服务于谁的利益。从野蛮生长逐步过渡到规范性自律管理,只有等游戏规则公平合理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否则,这个游戏规则最终会被放弃。华尔街成长的历程,就是在人性最直接、最彻底的贪婪与恐惧驱动下,一次次大胆的冒险,一次次神奇的辉煌腾达,一次次灾难性的毁灭与规则重建的过程。

三、谁会是最后的强者。

华尔街在一次次的崩溃中重生,神奇的生长了起来,也许贪婪不可怕,怕的是丧失了信心与活力。在金融行业,长久来看需要诚信的品质,一味的投机取巧甚至欺诈只能获利一时,难以获利一世。每个成功者,都要穿越不为人知的黑暗,强者不是没眼泪,只能含着眼泪往前跑。

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中国版的一带一路基础建设,2020年的疫情和熔断等等黑天鹅事件,感慨科技创新的时代,信息市场的吞吐量也不再是300年前的市场,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会以史为鉴,每一次市场的恐慌可能也是一次市场风险的释放,我们有幸能参与到大国崛起中资本伟大博弈的机会,中国资本市场,也会经历从不成熟、不完善到规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纠偏,最后,以这本书的一句话做警醒,“在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即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聪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人。”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3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伟大的博弈》中写道。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神奇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彩”的词语。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伟大”这一充满了光辉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充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但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等。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婪,冷酷这些充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手腕与智慧而惊叹。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能在几个月内暴富,同时也能在几周内一贫如洗,他们的荣辱兴衰甚至可以影响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格局。当然,组成华尔街历史的更多是那些游戏的普通参与者,他们往往无力觉得自己财富的命运,只能选择跟随或是离弃哪个金融家,他们的命运是被主宰的,他们经常成为大玩家手上的筹码和棋子,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梦想中的财富,但是那些纸上富贵也可能在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但是这些普通人的合力却又成了主宰那些大玩家们的力量,只有他们的跟随才能让那些所谓的巨头们可以放手在一场大游戏中尽情创造真实或是虚妄的金钱,而他们的离弃也能是巨头们转眼间成为无助的可怜虫,在这个胜者为王的功利市场上无人问津。这也是华尔街的博弈,一种充满了血泪和梦想的博弈。

华尔街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从混乱走向秩序的历史,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华尔街本来就产生于混乱之中,那是十七世纪疯狂无比的“郁金香泡沫”,起初也是一段充满了草莽气息的赌场。无疑,充满西部色彩的环境是孕育传奇的好地方,但是传奇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故事,这个过程中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正如作者在为中译本补写的章节末尾所说的那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历无数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从它的童年开始,华尔街就经历了恐慌、战争、火灾、骚乱、恐怖主义和无数其他磨难,每一次,华尔街都度过了危机。”正是在一场场灾难中,华尔街逐渐建立起了高效、公正的规则,为大小玩家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游戏环境。没错,只能说是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因为永远没有绝对的公正,没有绝对完美的游戏规则,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之所以成熟就在于它能从不断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可以进而建立更成熟的市场环境。华尔街已经经历了如大萧条,石油危机,9.11,网络股泡沫,公司丑闻潮这些危机,但是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每次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成熟的市场管理者已经可以以成熟的手段处理这些危机,所以华尔街虽然依然有输家和赢家,依然有投机者,依然有违法者,但是即使是输者的代价也越来越小,即使是这个世界第一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

最后来谈谈这本书给我留下的3点启发:首先,一个强国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市场。在美国的经济起飞过程中,无论是19世纪末期的重工业化进程,还是20世纪末期的高科技产业崛起,华尔街都是其背后无形的推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市场有很多缺陷,长期以来倾向于高度自由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一个不断崩溃和重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无法否认,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体中资源配置最迅捷和高效的场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成长是互为因果的,其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正因为如此,中国的高层领导将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让中国的资本市场跟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相匹配和相互适应。

其次,金融投机的背后是不变的人性。回望华尔街的历史,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这一切纷繁复杂的背后,依然是不变的人性,在最近这一次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贪婪和恐惧,几乎和350年前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投机事件“郁金香泡沫”别无二致。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华尔街没有什么新鲜事。

而恐慌,即使是金融恐慌,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其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而不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同时也提醒我们,经济学在本质上是研究市场中人的学问,而人有着与生俱来不可预测的奇怪天性。就像爱无法简单地用一堆数字来解释,经济学同样也是。正因为如此,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大家们,因为我们的经济学家如果能够记住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那么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就会减少很多灾难。

最后,重视品德胜过金钱。有人问Jp摩根:商业信贷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贷款者的金钱还是财产呢?Jp摩根回答:不是,先生,最重要的是品德。摩根出生于富庶之家,长大以后更是随随便便就能玩得起私人游艇,不过他对敛财从来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摩根而言,让美国经济合理化更为重要,而且他在致力于经济合理化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单纯的金钱所能带来的影响力。能力和责任成正比,这句话在摩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小编推荐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1】

什么是伟大?伟大是坚持,伟大是坚忍不拔;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管理别人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

在书中更多的是一个一个的故事与现实的结合文字,笔缝中透过来的是对我们这一群年轻人的谆谆教导,话语很直白,也很容易理解,书中说到的从容是这样产生的,从容是建立在对未来有预期,对所有的结果和逻辑很清楚的基础上的。你只要对内心、对事物的规律有把握,就能变得很从容。大人比小孩儿从容,男人比女人从容,老人比年轻人从容,掌握资源多的人比掌握资源少的人从容,皆是如此。对未来的东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会变得越从容。是对未来有所的预期,这个预期是如何而来的呢,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同的,与每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经历等等都有关系的,我是这样来理解作者的,也许有的地方我还是看的很狭隘。但这是我现在的理解。

大家认为人同时有几个目标要协调是非常困难的,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地做下去。我很赞同他这样的观点,毕竟每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度的,你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好的,这很不现实的,但如果我自始至终都只做一件事情,千百遍,那我就可能在做这件事情上离成功就不远了,做了七八遍与做了千百遍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你就一直做同一件事情,你会专业,专业了,离成功还会远吗?那就需要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熬了。

他提到自己做事比较喜欢西方的价值观,做人喜欢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人处理事情,讲究中庸、和平、宽刷相反相成,通过是看待非,通过非找到是。中国人不争是最大的争。所以作者推崇一种谦让、不争的做人态度。他还举例太极转的功夫是让,让到底,最后反过来攻击;气功则是聚集气场,然后慢慢发功。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此:日常做人聚集你的气场,该让的时候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一昧的的柔和从容,要想做是成功,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也就是不能缺那一份毅力。这份毅力就是我们的熬,熬出来的毅力,伟大或缺不了的根基。我不认为伟大就一定在金钱、权利、物质上,也在我们的精神中,小时候谁最伟大啊,我的回答总是爸爸,现在也还是父母,所以我从这里看到了,熬的有一部分是时间,有一部分是经验,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成长,坚持的一个目标,不论是什么,不要忘记它就可能会伟大。

作者举了王石爬山的例子,他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5年时间就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靠的就是不竭的毅力,能熬。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所以王石能在五年内完成7+2,就是熬出来的。但并不是能熬、会熬就一定会成功,有的人可以不眠不休地玩电脑游戏,很能熬但并不能表示他就能成为伟人,要成功,还必须能严格的自我管理。同样是爬山,王石能取得成功,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做充足的准备,而不像同行的那些人一兴奋就出帐篷,一兴奋就熬到深夜也不睡,这样能量不能储存足够,还怎么谈成功?所以说伟人能熬,还会有一套严格的自我管理。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自我管理,对我们现在以后都是很重要的,我一直在努力去学习自我管理,因为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

读书也是我们一直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一直要去学习的东西,书是值得我们多次品味的,读书仍在继续。这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有的地方可能会有些狭隘,但是是我真实的感受。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2】

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里面很多观念都是直接挂钩时下生活的,整本书阅读下来很流畅,没有晦涩的语言,让我觉得映像比较深的有以下几个观念

1.会折腾,同时还要能熬

表面上看是非常矛盾的,折腾,是主动的去做,熬,是被动的去接受,但是生活就是这样,2080法则了,你要冲进20,就要折腾,有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你要爬过80,那就得熬,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的人就死在明天晚上,所以你得熬啊,靠着坚定的信念好,要会折腾,与时俱进

2.自由和责任

现在好多80后愤青这么说:以前读大学不要钱,到我们读大学就要钱,还贵,以前工作包分配,到我们就是万人过独木桥,以前房子都是直接给,现在我们都得自己买,一个房子压垮几代人。以前听到这些,我也是觉得是啊,作为80后,我也真够背的啊,可是反过来想想,工作包分配,你能够有选择吗?房子直接给,你能够想要市中心,不要郊外的房子,是啊,给的东西,你不用为任何事情负责,可是自己完全没有发言权,没有自由啊,现在市场经济,对自己负责,你要花钱读书充实自己,然后勇闯独木桥,努力工作创造好的生活,压力大啊,但是自由啊,我想干嘛干嘛,为了不负责任的生活,没有任何压力而出卖自己的自由,我不愿意,那样活着干嘛啊,我为我是80后感到庆幸!

3.年轻是资本,做事有方向

年轻吃苦是福,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忍过每一次的失败,等候最后一次的成功。

4.软实力,硬道理

现在是知识经济,股市讲究概念股,什么都需要一个软性的包装,品牌效应。这种软实力,是需要积累和引导的,多想成功的人学习,当然成功的人是不可能跟你面对面一点点的交流,那么读成功人事的书,就是另一种交流和学习,不断的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形成自己的软实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实自己,形成软实力,顺便赚钱,不赚钱的企业公司是不道德的

当然,冯仑是50的人,传统思想也有,这些东西都是对着男性说的,现在女性同样挺身走入职场商场,有性别歧视不好啊,其他的我都非常喜欢,所以向大家强烈推荐这本书!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3】

《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冯仑,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国家干部、大师级的领袖,也是一名学者。起初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清华大学高级讲师时会认为书的内容会讲得很文艺,道理会说得很悬,但其实看了之后会发现冯仑是用极其普通的语言来讲道理的。冯仑以他惯有的幽默、直接、深刻的风格,跟年轻人做了推心置腹又妙趣横生的对话。对于当下很多年轻人面对的迷茫问题,冯仑说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这就是对这本书很好的评价。

本书第一章的内容是《房价是丈母娘太高的吗》,这一章中,冯仑谈到了当今很热的一个话题买房。房价高涨,使买房如此一项关乎民生的事情成了普通人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成为了年轻人交往结婚的一大障碍,所以房价是丈母年抬高的这一说法应运而生。而冯仑认为选择买房与否,其实是在选择人生,买了房子就是选择了稳定的生活,要供房贷、供家庭,不可以随便跳槽,不买房子选择创业,心累身累还有风险,但成功以后收获也丰厚。所以买房子不存在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看你要选择怎样的人生。

仔细想来,买房真的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它涉及几个人,甚至几代人的问题。买房,也就是选择了二三十年的房奴生活,选择了一种长期的压力。有房子的确能让人有种稳定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丈母娘要求女婿有房子的原因,但其实选择供房,就是选择了一个负担和累赘,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心头刺,想做什么都要被它拉着限制着,这样也就不能放胆去创业,成为富翁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少。冯仑认为人同时有几个目标要协调是非常困难的,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谈到这一点,作者又讲到做人处事的一些准则。他提到自己做事比较喜欢西方的价值观,做人喜欢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人处理事情,讲究中庸、和平、宽刷相反相成,通过是看待非,通过非找到是。中国人不争是最大的争。所以作者推崇一种谦让、不争的做人态度。他还举例太极的功夫是让,让到底,最后反过来攻击;气功则是聚集气场,然后慢慢发功。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此:日常做人聚集你的气场,该让的时候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一昧的的柔和从容,要想做是成功,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也就是不能缺那一份毅力。

作者举了王石爬山的例子,他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5年时间就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靠的就是不竭的毅力,能熬。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所以王石能在五年内完成7+2,就是熬出来的。但并不是能熬、会熬就一定会成功,有的人可以不眠不休地玩电脑游戏,很能熬,但并不能表示他就能成为伟人,要成功,还必须能严格的自我管理。同样是爬上,王石能取得成功,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做充足的准备,而不像同行的那些人一兴奋就出帐篷,一兴奋就熬到深夜也不睡,这样能量不能储存足够,还怎么谈成功?所以说伟人能熬,还会有一套严格的自我管理。

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作者从买房一事就引申谈了很多道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把道理说得深刻易懂。做人要从容不争,还要能熬,除此之外还需自我管束。期待阅读本书其他章节的内容,从中能学得更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4】

内容简介:什么是伟大?“伟大是坚持,伟大是坚忍不拔;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管理别人。”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一位50岁的长者向你分享他的智慧人生,年轻时我们所经历的他都经历过,年轻时我们所承受的他也承受过。迷茫你所迷茫,困惑你所困惑。人生就像在爬树,往上看永远是无数人的白屁股,但是往下看你也会看到无数人期盼成功的脸。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尴尬中不断地被打击,又在尴尬中找寻自我不断的努力。这位50岁的长者他好像你的一个朋友,和你一起聊聊他的智慧人生。他告诉你迷茫时候的解决之道,他说:“痛苦最终会转化为营养。”他告诉你如何换种角度理解人生,他说:“人走应该茶凉。”他告诉你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会看到希望,他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告诉你要做个有道义的人,他说:“做良家妇女也是一种投资。”他告诉你有时候不要过多的计较,他说:“不争是最大的争。”他告诉了你很多,他说:“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冯仑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道出了诸多人生真谛,其中对伟大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明晰了前进的方向。以下是本书对我的启迪: 1。从容来自于对内心和规律的把握,毅力来自于看到了黑暗后的光明,包容是把是非搁在独自里消化,智慧是不随波逐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面。 2。窘迫的环境能给人带......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依然冯仑的风牛马风格,与年轻人闲话人生,真知灼见都藏在了朴实乃至粗犷当中,很随性闲聊的言语中,滤出了很多冯式人生哲理。按王利芬的原话,就是“书里都是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极少见到的人生智慧”,王利芬是个很挑剔很追求完美的人,能受她“竭力推荐”的书应该不错的(她最近推荐了两本书《伟大是熬出来的》、《失控》)可......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这本书,虽然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多。

熬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坚持,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一种历练,所以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改变自己。我们都知道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的事情多到自己的精力无法分配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静下心来去等待,去沉淀自己。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合理的去分配时间,然后把工作细化,分时间来做。这样,我们每天的时间就能够合理去分配,去利用。班主任工作是繁忙而且紧张的,要每一刻把安全放在心上而且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抓孩子的成绩。尽量把每一个孩子的成绩提上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那些学困生。利用好课堂,精化每一节课,抓好基础。堂堂清这样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很明显。所以我会去等待,等待那么学困生开出绚丽的花朵,相信,这样的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伟大还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他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管好自己便是最大的伟大。伟大的人不是能够管理统治多少人,而是在于自己是一个怎样严以利己的对待自己的。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这样便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并且有说服力。所以领导都是首先做好了自己,才能够让人信服,更有说服力,所以,伟大不是管理他人,而是管理自己。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6】

原来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诲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他所经历的故事和结交的朋友关系重大。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去接纳新的观点,去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提升。

自从毕业以后,我很少再看书,其实我自己深知,无论是我的阅历还是知识面都是远远不够,但我却总能为自己找到更好的理由不去看书。然而当拿到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本书时,我很快投入了进去。因为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很实在的东西,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老套的理论,有的就是直白的智慧,直面的人生!以下是我的感受:

使人痛苦的东西,必将使人强大

冯仑在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伟大是熬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没有经历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常常认为是机遇,是偶然,其实越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如今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每件事都是那么硬生生的现实。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目前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丢了自己,丢了年轻的梦。冯仑用他自己创业的故事给我们说到了这点,他本可以安安稳稳的为政府机关工作,但却选择了出来奋斗,做自己要做的事。刚刚毕业的我们,好像突然进入了黑色的隧道,看不到前方的灯火。但我想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自己喜欢什么?自己会什么?自己还缺少什么?自己想达到目标最需要什么?准备好这一切然后,坚持去做,一切便不再迷茫。当然奋斗的旅程中有汗水也有泪水,就如冯仑说一路走下去,只要你足够坚持,你就足够伟大!

练就一份从容,懂得一尺退让

很多人以为有钱就能从容,其实不然,有钱人如果仅仅是有钱,那他会有常人无法理解的烦恼。因此从容是对内心、对现状、对事物规律的有效掌握,对未来东西越掌握,越理性,就会越从容。而对于年轻的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前辈的经验中借鉴,去学习,去总结,去反思,掌握的多了,知识面才会更宽,内心才会越充实。

当让,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公平、不公正,但我想唯一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公平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争取那份你可以享受公平待遇的资格。只有你足够优秀,有足够资本,你才有资格要求公平。冯仑说的很直白:想当爷必须先当孙子。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变换角度,适当时把自己当成演员,必要时把自己当成观众,这样不同的视角,便会有一样的感觉。人生就像手风琴,要先被生活和环境给你压缩到零,再从零拉舒展起来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懂得谦卑、记住谦让!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篇7】

冯仑作为地产大佬,写的这本书也非常值得我们读一下,读一遍写的感想其实还有欠缺,我一直都知道伟大来的不容易,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词语去形容过它,而冯仑这个熬字真的是渗透着他大半生的人生感悟!

看这个名字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好,一个连名字都遣词的这么好的作者写出来的必然也是他生活事业中深刻的领悟与总结,现在的人生活在强压力之下,生活节奏也快,所以难免比较浮躁,做事难坚持,经不得多少风雨打击,更不要说熬过困难。所以书中比较实用的观念对我来说就是多读书,读对当下有用的书,读活跃思维的书,读中外名著,通过读书吸取别人的人生经验,书中也说读书是与伟人交流的一种方法,所以读书不但能提升自身素养,更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能用熬来形容的也就是非常困难的时候了,俗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能提现出来,多大的困难都熬过来了,都坚持下去了,那么离成功也就近了说不定熬着熬着自己也就熬成了伟人,到时候也可以写一本书出来了!

所以想要成功,遇到困难必然不能放弃,不管是压力也好阻碍也罢,坚持住,迎难而上,才有机会看到成功,做什么都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树立信念理想,为之奋斗,借其力量,实现它,做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管理好自己,再引导伙伴们!

记得以前看到一句话印象深刻,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所以坚持做一件事,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相遇吧!

长征读后感1000字三篇


长征读后感1000字1

近日读了王树增同志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内心深受触动,在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的今天,回顾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信念与气节!

书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湘江之战。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中央红军自突围以来最壮烈、最艰难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而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年轻的红军士兵前仆后继的壮烈牺牲,令大半个中国山河苍茫。最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带领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走过松潘草地、翻过岷山雪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随后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于十月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胜利。

一路走来,让人感动的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对于红军的全力帮助与支持,书中让人泪目的是描写指战员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以及很多年纪轻轻的小战士们牺牲的场景。让人难忘那橘子洲头的层林尽染;娄山关的西风烈、霜晨月;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壮丽。从南到北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铸就了中国工农红军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铸造了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坚定革命的信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有了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不畏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秉承着长征精神,奋斗在新的时代。2020疫情突袭时,是党组织领导着广大党员同志们冲在第一线。不论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是各行各业的砥砺支持,党员同志们都走在了前面,不畏病毒,勇于奉献,更有许多青年火线入党,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和身边的党员同志们也积极投入到抗疫战斗中,车站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抢装抢卸防疫救灾物资,下沉社区帮助居委会入户调查,登记......在危机时刻,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的安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喜迎建党100周年,今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十六个字道出了党史学习的深刻涵义。我们通过学习党史,以史为鉴,来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长征精神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备感自豪!

长征读后感1000字2

“长征是黑暗天际间迸裂出的一道照彻大地的光亮。”伴随着王树增先生的这句话,我在假期读完了《长征》一书,感触颇多。阖眼后,似有红星光芒万丈,在我泱泱大国高挂。

回想起毛主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踏上红军的长征之路,无时不领略到其大无畏的精神。湘江水,因战略性错误导致了几万红军的牺牲,烈士的鲜血都化作奔腾不息的河水,与其融为一体而又永不褪色;大渡河,红军以急行军速度沿其岸边高山两天内行了二百多里路,二十二位勇士踩着仅有的九根铁索越过咆哮的河面,敏捷而坚韧,最终以奔向火海的无畏铸起一座永垂不朽的石像;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四次渡之,将围剿的敌人远远甩掉……他们在每一次战斗中都将人类大无畏精神最大化展现出来,让我难以忘怀那勇往直前的决心。

前言中有言道,长征被《人类1000年》录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名列。以吾之所见,长征能被世界认同、牢记,并不因为其思想主义或奇迹程度,而是因为它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长征中的红军不单是大无畏精神的代表,更是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牺牲精神的象征。毛主席如是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红军的眼中,险峻的五岭连绵不绝,却只如汪洋一朵浪花般微不足道,高大的乌蒙山陡峭雄伟,翻越它却不过走泥丸般信手拈来。这是红军的气魄,是气吞山河的壮志,是熔铸了汗水和鲜血的史诗,是反抗压迫这崇高理想和斗志的结晶!

长征的史实,因为有了红军的大无畏和乐观等精神,足以历久弥新,拥有极高的历史意义。而红军的无畏向前,也使我不禁想及了眼下的中国。

由红色革命者奋勇捍卫的中国,如今早已改头换面。东方的睡狮早已苏醒,中国正步步迈入富强。从五卅运动到井冈山会师再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一步一个脚印,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起来反抗。无论征途多么坎坷,他们始终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勇气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论黑夜如何沉重,他们坚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路势如破竹,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着革命信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当前,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医护人员毅然决然奔赴抗议前线,星火驰援,领导严防严控,为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而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更应继承先辈的精神,勇往直前,不负时光不负红星。最美好的未来,定是属于最无畏、最乐观的热血少年。

历时整整两年的红军长征,终在山城堡战役取得胜利,踏遍千山万水,只为解放人民;历经战役无数,始终坚定初心;终是转危为安,迎来中华新时代。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观当今之中国,如腾起之蛟龙,崛起于世界东方。如今英雄辈出,有着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之情怀,有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魄,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雄心壮志。今日,共产党已然建立一百周年之际,希望立于东方,英雄精神,传出千年回响,继往开来,不惧风霜,

忆峥嵘岁月,庆盛世华章。吾辈应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将先辈的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心,且看群英雄起,共筑时代脊梁。抬眸高望,红星光芒万丈;迈步向前,红色长征路不可阻挡!

长征读后感1000字3

面对无法越过的困难,面对无论是精神还是生理上的无限压迫,我们从没有放弃过,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历练,坎坷,即使在最后剩下的只有鲜血和伤痕,我们都能死死的捍卫好自己的尊严。

伟大的远征,涅槃的重生。

我们在这平和美好的年代,享受这物质与精神上的财富。相较于之前的时代背景和当代实事,无限的优越性在我们这个金碧辉煌的时代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就此摒弃旧时代的所有。经历过浴火重生而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无数次去进行回味,体会,传承。那份炙热的红心,是这高度文明,科技发展的道德积淀和基础。

我们透过纸张的厚度和笔墨的浓度,回溯历史,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里,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红色。

《长征》是一本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根据地遭到敌人毁灭性的“围剿”或是在军事指挥失误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次巨大的军事转移的纪实性的书籍。一条跨越了中国的十一个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总里程远远超过了二万五千里的征程,红军队伍要随时随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饥饿、寒冷、伤病,还要时常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激烈的交战。很多红军官兵壮烈牺牲了,仅红一方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时有八万六千多人踏上征途,在到达陕北苏区时仅剩近八千人。这是一条已经将残酷的后果明明白白的摆在了战士们的眼前:前进,意味着牺牲;后退,也意味着牺牲。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的选择同样的决定。他们牺牲时还是那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十四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

他们心里向往着没有苦难的生活,这种向往让他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想象着这些鲜活的生命倒下时的情形,让我们扼腕叹息,心疼不已。

“红军不怕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用生命开辟的希望之路。

我们有时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的问题,或深陷其中,或不知所措。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条,那一抹艳丽的、炙热的、充满着血性与正义的红色精神正在逐步的淡出我们的生活。我认为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一个情况,红色的“长征”精神应该更深刻的烙印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根基之中,进一步的增强其相应的文明认同感。

贯通中华上下,起承转合,是这个特殊的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与任务。新冠肺炎当头,正是这“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舍己为人,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医护人员,各业精英,还是那些平凡的市井小市民,都在党中央的积极领导下,为自己,也是向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样一个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世界局盘之中,我们国民更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因为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相互依存的。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万里长征之精神,值得薪火相传。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三篇(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大全1000字1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寂静的春天》是作者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一本书。这本书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这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寂静的春天》自1962年本书出版后,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极大的震撼,作者用详细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介绍了化学药剂的危害,作者还举了很多的例子,一个个例子让人不敢相信,但却又是真实存在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环保的重要性,作者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和人民大众的所受所感讲述了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但总有些人不真心改过。

一开始人类刚获得化学产品,认为并无任何坏处,开始肆无忌惮的使用,直到后来。鸟类的死亡,植物的催败,人类的受伤,不得不让人们意识到农药的危害。这些化学产品,危害了自然的环境也危害了人们的生命,但仍有很多厂商和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宣传贩卖,并声称这种化学产品的危害是极其微小的。作者在一封封来信和自己对春天变化如此之大的感慨之下,写下这本书。书中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出了许多可怕的的事实。

读了这本书,我也学到了许多。一开始人们只是认为农药的喷洒只会影响一部分地区,而对其他地区并无害处。可事实恰恰相反,DDT,含砷物质等化学农药会顺着地下水以及其他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传播到其他的地方。对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的行为是愚蠢的,仅仅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动用了如此大的化学产品,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适得其反的。人们在消灭人们所认为的杂草害虫的时候,也消灭了许多的宝贵的动物和有益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和动物可能只是恰好在化学农药的喷洒范围内,但人们还在不加节制的使用这些化学产品,许多的人们往往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毫无节制地滥用它,路边的野花,天边的飞鸟,溪边的小鱼,都无辜的死去。环境恶劣的变化无时不刻在敲响着警钟,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过错。以作者为首的自然环境保护者开始对政府等机关提出了抗议,在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环境正在逐渐的变好。

“我们需要戳穿虚伪的承诺,刨去那层糖衣,正是难以下咽的苦果”。作者在批判那些以自己为中心,只盯着自己专业领域,而看不到后背反映出的整体的问题的人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就像作者所说的,尽管生物防治比化学防治慢很多,但是它的效果和持续时间都比化学防治要好得多。像选择性的农药喷洒和引进敌对生物等方式。作者举的许多例子无不证实了他的想法的正确。

在文章中也解释了许多科学的现象。比如农药的有毒物质是如何传播到其他地区的。这些科学的依据让更多人相信了他的言论,也推进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增长。

最后回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身边的种种也跟书中的状况相似。我们明明知道空调冰箱汽车排放的废气会破坏臭氧层,而我们还在不加节制的使用。这无疑也是对环境一种莫大的伤害。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电器。减少使用农药,让环境好起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刘奎富)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大全1000字2

蕾切尔·卡森女士花了六年的时间创作出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这本书出版后,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一本书的力量有多大?力量之大就在这本书当中体现。她在国家并没有意识到杀虫剂的使用的危害之大的时候及时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写了这本书。

在卡森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专家当道的时代,一些人出于无知活偏狭,总是盯着自己的专业领域,看不到背后反映出的整体问题。美国的政府也是,在收到公众对于杀虫剂有害的反馈后并没有及时的去制止这种行为,反而还在为这种行为去辩解。公众也只能的到一些半真半假的安慰。

蕾切尔·卡森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她的父母经常在阅读之余带她去郊外辨识花鸟,采集植物标本。这让她从小就对生物有着极高的兴趣。卡森在收到朋友的来信时突然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

卡森在书中很多血淋淋的事实来唤醒无知的人类。

杀虫剂的过度使用给自然带来了无数个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人类,对生物,还有对大自然。可想而知,杀虫剂对于我们的危害有多大。书中作者写杀虫剂是人类患病患癌的部分使我印象深刻。人类但凡皮肤上触碰到一点的杀虫剂,都会使人类换上皮肤病。杀虫剂还可以使人类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可以使人类的记忆力衰退,可以使人类患上精神分裂症,甚至可以是人类瘫痪、中毒,从而死亡。单单这几点,就使我感到后怕。文中写道“氯化经类杀虫剂是最臭名昭著的特征就是损伤肝脏……即使是最轻微的损伤都会引发严重问题……如果肝脏功能失调,人体的防线就会崩溃。”在书中第十四章——患癌率:四分之一当中作者写道“接受化学物质的群体已经不仅限于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沾染个只能够化学品,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胎儿,所以难怪现代社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能搞到了惊人的程度。”由此可见杀虫剂等化学物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操控力。在新生儿中甚至还会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恶性病变等的现象。

杀虫剂不仅仅是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还对生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就比如说鸟类。在杀虫剂所到之处,鸟类都收到了灭顶的灾害。但是得美国公众看到这些惨烈的现象之后都有给当地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诉说和举报。但是当地政府却不为所动,有的甚至是驳回公众们的话。当时美国的政府就像现在的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一样为所欲为,不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没有做到顾大局,识大体。鸟类在接受杀虫剂的喷洒下有些鸟类物种濒临灭绝。杀虫剂还可以使鱼类受盲,灭绝等等。杀虫剂破坏了环境。杀虫剂在消灭日本甲虫的同时还使其他动物大量的死亡。从而破坏生物链,破坏整个生态系统。杀虫剂还会使土壤和水资源受污染。等到地下水受污染的时候,会使牲畜患病,庄稼受损,农作物死亡,进而影响到人类。这其实是一个一直在循环的链子。

蕾切尔·卡森在她的书中明确地表示自己“并不主张彻底禁用杀虫剂”说明她是从宏观的角度去为人类着想,去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要这样做。(文信岚)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大全1000字3

看着寂静的春天这个题目,又看了看目录,心中满是疑惑,这本书的目录基本上和寂静的春天谈不上任何有相关的地方。但细细品味每一章的标题非常的新颖,让我情不自禁地开始看这本书。

从“走进名著”,可以看到人们生活在各种化学添加剂的环境中,一开始还不明白。但当看到第三章死神的灵药时,1.24259亿,6.37666亿这天文数字让我惊讶。我们虽然杀死了虫子,但也对其他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杀虫剂也会破坏人体最为关键的生理过程。再往后翻作者列举了DDT,狄氏剂等各种化学添加剂,上面的各种例子,人们虽然杀死了虫子。获得了干净,但却没有想他们这样过度使用化学品会伤害无辜的动物和人类自己。

看到第八章,再无鸟儿的歌声,这篇文章写了因过度使用杀虫剂,使鸟儿、树大量死亡,让我想起了在家乡,清晨,睡眼朦胧的我每天透过换气管,都能听见鸟儿在歌唱。走在乡间小道上也能看见很多鸟儿在枝头。而回到城市,因没有树,少有鸟儿。

还有,在上世纪80年代,麻雀啃食农民种植的小麦水稻,让人们非常痛恨麻雀,认为它是一种害虫所以,人们大量捕杀使用化学品来杀死麻雀,麻雀的死又使其他动物开始急剧增加,麻雀的死并没有使问题解决,反而到如今人们开始怀念麻雀这种动物,开始保护它。还有鹿和狼的故事,都说明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害动物,人类只是站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来评判有害和无害,每一种动物生活在地球上都有他自己的意义,只是有时人类没有观察到。

发明杀虫剂的化学家,他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农民来说,他是应该的。但对于动物、乐于保护环境的人来说,他发明的杀虫剂就是鸦片。我认为生产杀虫剂的工厂不能随意卖给普通人,应该先教会使用者或在包装盒上标明怎样使用,每次使用不能超过多少等等。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一些治理环境的办法。比如说,现在的深圳,从爸爸的口中得知,我们家旁边的那条河,从前陈有很多鱼虾在那边生存带你附近工厂的过度排放污水,巨臭无比,但现在深圳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通过一代人的努力,现在的水虽然比不上从前,但不会散发出臭味。这也印证了书中所说,我们必须停止对至关重要,也可能是最后一块自然的生存之地的操控。(陈思翰)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1000字三篇(读后感)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1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寒假伊始,学校向往常一样送来精神食粮的时候,我首先阅读的是万玮校长的《学校管理的本质》,万校长用一篇篇发言稿写出了自己悟出的教育管理之道。书中,如实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闪耀着教育教学思想的光辉,引人深思。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学校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教育人、管理者更要明晰教育的本质、学校管理的本质。书中所提炼“搭台,成长,赋能”这六个字给予学校发展更好的诠释,也让我跟随万玮校长的脚步去审视自己的学校。智者的言论和思想,是我们学习的资源,也是我们批判和思索的资源。

一、品牌是帆,注重品牌效应

万校长在自序中提到学校几年内推动一系列改革,创立了“平和教育”的品牌,所在的平和成为社会认可、家长称赞的一所学校。在学校建设中,现在很多提到品牌二字。品牌即口碑,不是贴标语贴出来的,而是矗立在人们心里的,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学校的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拿行知学校来说,以前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问我是哪所学校的时候我总是说“瑶海区”的,因为说了校名别人也不知道。别人再追问下去:“瑶海区哪所学校?”不得已我才说“行知”。“行知是私立的吧?”每每听到别人这么说,内心总是拔凉拔凉的。学校拥有品牌,老师们才有力量,有底气,有自信。行知学校从最初时的小四合院,九个年级共十几个班,经过几代校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发展到现在的集团化办学的一校六区模式,现在我会很自豪地说我是一名“行知人”,行知带给我们的是尊严和荣耀。学校的品牌不一定非得靠大楼、大设备这些硬件支撑起来,实质上更要靠文化、靠内涵来扶植与壮大。

铸造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品牌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文化。虽然我们和真正的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行走。

二、教学理念是打造品牌学校的灵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管理。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如果从小学开始,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这终将让孩子们走上不归路。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教育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种尴尬局面,在大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仍然坚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很多时候,当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教育不过二字,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深意,这是一条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探索道路,学校教育不能走功利教育之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天空,照亮学生的前路。我相信只要用心、用爱教育,不仅是学生,作为老师自己将收获到真正的幸福。

三、文化底蕴是打造品牌学校的关键万校长给教育的定义是:把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两方面就是教育——人格和气质。人格和气质该如何教?这就需要文化。文化蕴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平和文化建设提供给我们三个有效的做法。文化交流中心:学校品牌、文化与价值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课程;管理去行政化: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十年校庆时平和阐释出的校园文化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一整套文化体系。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践行先生的教育理念。作为以教育家命名的学校,我在思考如何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主线,通过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落实“五育并举培养人”的目标。另外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与校本课程研发结合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赖于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我校已开设了一百多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了渠道。今后还可以对科目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创新,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这是一本值得静静阅读的书,看平和的故事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聆听智者的声音,激发我继续去寻梦去思考,读懂自己的学校和学校的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和建设者,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台铺路,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双赢发展。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2

每一次用心的阅读,都是在积累一片片思想火花。或零星,或零散,但雁过留痕,及时记录阅读感受,才能真正地在脑中有所沉淀。

万玮校长的这本《学校管理的本质》,刚拿到手,我被书名震住了,有点望而却步。心想,这本书要么不适合我读,要么我读不懂。但在随手翻阅的时候,我被书中最后一篇《教育者的气象》所吸引,引用经典诗词,加以精彩赏析,一诗一故事,一诗一教育,作者在诗情画意中畅谈了教育思想,传递了教师成长和成功的秘诀。于是,从最后一篇往前,我看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大。

在我浅显的认识中,“教育”和“管理”是两个特别大的概念。虽然我已经从事教师职业12年,进入学校中层队伍前后也有5年,但还是不曾涉猎此类书籍,更不曾真正思考过其内涵和方法。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这两个概念,可大,可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学生时,富有正能量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应该都是教育。而作为一名中层干部,面对学校时,对待一人一事、一言一行的态度,也应该都是管理。

育人先明己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生本是两个独立个体,因教育而密不可分。

我特别认同作者的观点:作为教师,在我们的职业人生中应该有这样三个主题词——“使命”“荣耀”“信仰”。

从我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不再是一个人在行走。

我们不断读书、学习、思考,不只是独自享受收获的过程,还因为我们要教给学生更多的方法和知识。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激情,不只是独自体会其中的快乐,还因为我们要教会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使命。

我们不能一心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更不能为了逐利而突破底线。即便我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仍要竭尽全力握好手中的三寸粉笔,站稳脚下的三尺讲台。若学生因我们勤奋而努力,因我们坚守而执着,因我们信任而成功……这是荣耀。

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信念本身就是一种的巨大能量。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作为教师,我们要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要用坚定的态度唤醒那些沉睡蓄势的潜能……这是信仰。

很多父母都希望将来孩子有更好的生活,而孩子想要的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多么荣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心愿。

管它先律己

关于管理,万玮校长书中提到的“管理学校三个小工具”对我启发较大,即矛盾论、时空观、动力学。当然,以我的能力和层次,自然不是学到如何管理学校,而是在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先学会管理好自己。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遇到一堆事情同时奔涌而来的情况。又因为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于是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连滚带爬地把事情都做完,而并不是全部做好,效率和结果可想而知。

万校长给了一个方法,用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这两对矛盾将事情分类,形成一个四象限图。于是得出,重要且紧急的事马上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则制定计划分步完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可委托他人完成或委婉拒绝,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果断放弃坚决不做,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再多的事也不外乎这四类,或许说出来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如何分类往往就是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得有起码的判断力了。正如袁校长经常说的,要多行动,丰富阅历,要多读书,积累知识,还要多思考,才能练就准确的判断力。

如果在这一点上通透了,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我想也能随之迎刃而解了。作为上有老、下有小、前有目标、后有动力的中青年,难免会遇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这样的困扰。万校长借用朋友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回答: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很简单,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是不想,就做不到。虽然听起来,有点唯心主义,但细细想来,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想要两者平衡,而不是倾斜一方,那么你就会想尽办法去处理双方杂糅到一起的事。怎么处理呢,淡定地从容地用上前面学到的“四象限法”即可。目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最后,借用万校长书中的这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读书心得分享:“人生的意义不是我来过,感受过世界的美好,而是因为我来过,有人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

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因为从决心变得更好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与一个全新的自己不期而遇。让我们带着谦卑、敬畏、感恩之心,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搭台、赋能。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3

第一次听到万玮的名字,始于他的《班主任兵法》,去年寒假,学校为全体行政人员发放了一本《学校管理的本质》,深受启发。读罢本书,不禁感叹:一名出色的校长,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一定是一位博览群书、眼界开阔的智者,一定是一位思维前瞻、眼光独到的能人。万校长认为: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教育者的成长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一言以蔽之:学校应该是一个适合成长的地方。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一所学校的发展诚然要靠制度,但要持续高质量发展,最终还要靠文化,文化的熏陶往往能收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被感染者却浑然不知。“人若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你用鞭子抽,棒子敲,不要说创新,完成的东西连作品可能都称不上。”毕业后便像万校长一样走入了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的管理不可说不严格,执行有力,不讲人情。从表面看,处理问题确实能做到令行禁止,但这种类似于企业式的管理让人身心俱疲,夜深人静的时候,送走学生后,走在空空荡荡的校园里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回旋:这不是我想要的地方。教师始终没有归属感,学生一直没有爱校心,人员流动频繁,办学品质始终难以走出低效徘徊的泥潭。反观现在工作的单位,没有那么多写在纸上且每天被重复强调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跟在你身后盯着你怎么干的检查考核,但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在支撑,这可能就是每个人在行知这个平台中的理想,行知给了我们平台,我们都很清楚要在这个平台上干些什么。以前的单位管理严格,却总是会受到学生乱丢纸屑、打架、顶嘴、逃学等问题的困扰,20xx年9月进入行知后,几乎没听到过这样的事情。细细想来,这就是管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当校园有了厚重文化的滋养,选择信任,用真心赢得真情,每个人的潜能会被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会被释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必然能良性成长。做了8年班主任,却感觉自己的班级管理像“小学生”的水平,可能一直在“执行力”上做文章,面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采取过“高压”的方法,最终“培训”了学生,却没能“培养”出学生。

学校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营造利于教育与受教育者成长的人文环境。从学校管理人员到班主任再到教师都应该承担着这样使命。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环境,班主任则要为班级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创造出有利于他们自由生长的优良环境。在环境的营造中,最重要的沟通技巧是聆听,最科学的方法是对上“频率”。万玮校长“先跟后带”的沟通小技巧十分受用,先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附和着说两句,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是对方从心里接纳你,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对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往往会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境地,甚至学生有时还会产生“你怎么那么像我妈”的感慨,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班主任和妈妈一样唠叨,顶撞、逆反的结果便不难想象了。原来,我们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双方的“频率”没能对上。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何尝不是如此,若能采取这种聆听式的沟通方法,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搭台,是成长,是赋能。学校应该是一个处处充满生长气息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拔节生长的英姿,这生长的动力最终来源于阅读,万校长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校长,海量的阅读,超前的思维,全身心的实践,最终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自己。

我是一个很中庸性格的人,我觉得我身边的同事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不敢也从没想过去表达出批判和否定,因为每个人生存的环境的不同,我必须要尊重和接纳每个人在其生长环境中所带来的性格。就像书中所说,只有双方在情感上相互接纳,有效的沟通才会发生。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就像3月4日早上,我老婆上班途径一个路口左转,因为没有礼让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被交警拦下来扣了3分罚了100。电话里跟我说到这个事,我却很是恼火,我恼火不是因为罚款之类,而是她急急忙忙的表述让我以为她是撞到了行人或者自己撞到了哪里,这时的我就是没有去聆听和接纳她此时此刻的想法,我失去了这一次有效沟通的机会。所以,我应该先去思考怎么安抚她,问清了情况再做判断。

我的性格在学校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弱势。按照万校长所说,我就是典型的人本主义者,我的初心是为了学生和老师,这是一种在“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观念中最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这种没有约束不成体系的思考模式如果贯彻在工作中,确实一切工作似乎都是以人情和关系作为推动力了,那么“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要用合理的规范约束彼此的工作空间,要用合理的人格魅力鼓舞你工作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属于自我的教育理想。

高三的我,模考只在一本线,幸好,琴一直在学,弄了半年小三门和声乐,草草上了高考的战场。很幸运,成为华中师大从安徽招走的最后一名学生。那时候,想着大学毕业出国或者读研,没想到被调剂成了国家免师,也就是说我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定毕业回到合肥做一名老师。我不想,但是我不想给家人带来烦恼,或者说在长时间父母包办的家庭中生活,我不想再麻烦他们为我做什么。教师这个词,我那时候还是很害怕,我害怕自己成了教师,会变成我们记忆中凶狠的老师那样。

不知不觉,七年,很庆幸,我没有变成我讨厌的那样,我因为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拥有了自己浅薄的教育理想,人们说“立于礼,成于乐“,我想成为一个能让孩子们幸福的老师,成为真正做到服务于同事们的政教处工作人员,影响他们的品格谈不上,但我希望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气质,也许我做不到这么高大,但是有时候也需要有一点唯心主义和盲目自信不是吗?就像书中谈到“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不想,你就做不到”。我很想,我很想让孩子们或者比我年轻的老师们避开我走过的这前半生弯曲、不够努力的路。

我曾经也有过抱怨,袁校长也教育过我,我也慢慢发现抱怨会发泄你一时的不爽也会抹杀你身上的阳光,所以与其抱怨不如闭上嘴听听歌,换个情绪再开始。更不要害怕错误,我时常犯错,甚至有时候会连累到同事,记得去年做班主任培训的招标,因为我标书没有做好,招标当天让彭主任、袁校长都感到难堪,但是我知道我下次,一定不会再错一次。

身为人,我们都在追寻自己的空间,这不是一套房、一辆车、一个名分可以衡量的,是对自己的约束、鼓励等等自我要求的集合体。

结合书中最终谈一句,作为教育管理者,我需要去做什么,或者按照书中划分,那所谓的“非常事。就是不断成长和进步自身的能力,身为教师,就做合格教师份内之事,身为政教工作人员,就做因为做好的五育工作。承担好自己身上的信任与责任,用心思考更远的未来。

王华校长曾经在公费师范生招聘时和我说过一句玩笑“浩然你这是把招聘当做事业来做啊?”,那时候就是想搞好,那就是我心里的“非常事”,短期没有太大效果,但是未来一定会有阳光的那种事,这里不得不说,未来的阳光我曾经从来不曾看到,感谢袁校长、感谢各位前辈,为我这种中庸的人拨开云雾,谢谢。

《活法》读后感1000字三篇(优质范文)


《活法》读后感大全1000字1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怀着敬仰的⼼情,拿起稻盛和夫⽼先⽣的著作《活法》拜读。从⼀开始的兴趣盎然到看到内容后的惊讶、怀疑,我不禁停下了阅读的进度,慢慢地深⼊思考⽼⽣这本书⾥所讲的观点、想法以及其个⼈的经历。

毫⽆疑问,稻盛和夫⽼先⽣的“活法”对于其个⼈来说是成功的。并且⽼先⽣胸怀⼀颗博⼤的仁爱之⼼,将其成功的经验向⼴⼤经营者讲授,孜孜不倦。⼀百个⼈读《活法》,应该就有⼀百种对《活法》的理解,以下⼏点是我对《活法》的深度认同。

⼀、⼈⽣真理在勤奋⼯作中领会

《活法》书中写道:佛家谈到参悟之道,其中重要⼀条叫精进。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旁骛、埋头眼前的⼯作。这是提⾼⼼性、磨炼⼈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法。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投⼊每⼀天的⼯作,这就是最尊贵的“修⾏”。劳动、⼯作并不仅是为了谋⽣,通过劳动可以体现我们的价值,以及收获取得成绩后的满⾜和喜悦,在精神上更丰富了我们的灵魂。每天⼀丝不苟地对待我们的⼯作,在劳动中获得智慧和富⾜。

⼆、改变思维⽅式,⼈⽣将发⽣180度转变

⼈⽣幸福美好⽅程式:

⼈⽣•⼯作的结果=思维⽅式×热情×能⼒

热情和能⼒我们好理解,对于⽣活和事业,付予不同程度的热情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关于能⼒,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身存在的不⾜,并加以针对性的学习提⾼。思维⽅式作为⼀项最特殊的指标,其浮动分值范围在正负100分。这个设定,⼀下就形象的体现了思维⽅式在我们⼈⽣和创造⼯作结果中产⽣的决定性作⽤。⼀个⼈的思维⽅式是可以改变的,正因为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是否拥有正⾯的思维⽅式才更难能可贵,也更困难。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思维⽅式是否正⾯,昨天的思维⽅式是正⾯的,但今天的呢?明天的呢?那要怎样才能判断我们的思维⽅式是否是正⾯的呢?稻盛和夫⽼先⽣给予了我们答案——正⾯的思维⽅式⽤常识判断就⾏: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有协调性、善于与⼈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关爱⼼;勤奋;知⾜;不⾃私、不贪欲等等这些简单的伦理观、道德观。

三、⼯作现场有神灵

深⼊⼀线⼯作现场,了解⼯作的每⼀项节点细节,才能从中找出⼯作流程的弊端,优化流程和解决问题。⼏乎每⼀名创业者,最开始都是从现场⼀线⼯作开始做起,把企业做强做⼤就是这个道理。遇到问题,只有到问题出现的现场,才能在细致了解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完美的解决⽅案,如有神灵在指引。做为⼀名经营者,即能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未来,也要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致⼒于眼前和现场。正如《活法》所说:眼睛可以眺望⾼空,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持续努⼒,变平凡为⾮凡。

四、有⽆利他之⼼,天堂地狱之分

《活法》书中⽤了⼀个天堂和地狱⾥的⼈吃⾯条的故事,讲述了只有拥有关爱他⼈之⼼,利他之⼼,每个⼈最终才能吃到美味的⾯条,这⾥就是天堂的结论。作为⼀名经营者,商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这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追逐这个利润。有⽆⼀颗利他之⼼来实现⾃⼰的利润,就是⼀个企业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如⼀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他们不会想这样的商品流通到消费者⼿中后,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只是⼀味的追求利润,其带来的结果可想⽽知。⽽我们只要怀有⼀颗利他之⼼,站在客户的⻆度,怎么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更优质更实⽤的商品;站在员⼯的⻆度,考虑员⼯的⽴场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作环境和成⻓空间;站在社会的⻆度,企业要发展成为⼀家为社会积极做出贡献的公司。这⾥的利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好事帮助别⼈,⽽是从价值⻆度,为他⼈谋利。我们能为他⼈谋利,我们便会被需要,我们的价值才得到体现,同时,我们⾃身的利也在利他的过程中⾃然⽽然的得到。

⼈的⼀⽣可能很⻓,也可能很短,不管⻓短,选择怎样的活法,是每⼀个⼈的选择。⽽我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属于⾃⼰的活法,⽤正⾯的思维⽅式,投⼊最⼤的热情,不断提⾼⾃⼰的能⼒,脚踏实地着眼于眼前每⼀件事,⼀丝不苟地对待我们的⼯作和劳动,⼀天天⼀年年,⼼怀利他之⼼,将平凡的⼈⽣变成⾮凡。(李爱君)

《活法》读后感大全1000字2

在读《活法》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很多道理可能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如何利用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人生道路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阅读《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在这里我就其中几条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敬天爱人

敬天,就是指遵循自然变化、顺势而变。爱人的本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关爱众人,在企业的角度实为“利他”,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自私的人之所以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太少,而是计较得太多。我们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要先学会给予,但是很多人顺序反了,不愿付出只想回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最大限度获得满足感。所以无论企业还是做人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懂感恩的人才懂得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我们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二、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现今社会,物欲、名欲、权欲充斥进我们的生活,人们感到累了,为名权财所累,但即使累了,却不甘心的想去获得更多,欲望不会轻易的得以满足,日日生活在痛苦的挣扎中。抛弃物欲、名欲、权欲,去提升心性,磨炼灵魂,那么大到社会、企业,小到个人,就充满和谐,我们就会活得很轻松、满足、快乐。经营者必须要有高尚品德,高尚的品德,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性。

三、持续的力量

不厌其烦地重复做一件事,让很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的积累。如果你不满意今天的自己,好好把握每一个今天,以更努力的状态去创造未来。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因为过去的时间塑造了今天的你,今天的时光将铸就未来的你。

四、积极的心态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或考验,但只有能够把考验当做机会的人,才能将有限的生命绽放光彩。积极应对,不见得能改变,但消极应对,一定不能改变。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相信自己具备还没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稻盛先生说: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以遇到困难也要改变我们的思维,用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五、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我们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具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要想做成事情,强烈的愿望、认真的思考是起点。这种愿望、思考强烈的程度、持续的长度,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贯彻的认真程度,是一切成败的分水岭。(潘思齐)

《活法》读后感大全1000字3

再次接触到《活法》这本书是在20xx年,发现身边的企业家朋友很多都在学习稻盛哲学,尤其是好朋友朱以容学兄一直多次反复向我提到稻盛经营哲学的魅力,并再次送了我一本南宁盛和塾的《活法》并多次和我分享塾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对稻盛先生经营哲学和实学引用后对企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至此之后,我几次反复研读《活法》这本书,每次都会产生不同的我感悟,总结对我个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路决定出路,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只要心态积极,充满热情,即便能力稍弱,结局一定不会太差。反之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人生观是负面的,则结局一定不会好!要经常告诫自己做事一定要尽可能认真、负责,因为你得到的每一件工作都是来自别人对你的信任以及恩赐,不要轻易去毁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和给你的恩赐。

二、做为人,何为正确

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是稻盛先生的核心哲学。对待员工和客户,只要心存利他之心,则必定长久!做人做事何谓正确,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位置去看待事情,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自己所有努力的原动力其实都是来自于“利他”之心。就如工作最简单的动力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能够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为家人尽心尽力后,无论自己能够给社会贡献些什么,或者是否为社会去做贡献,但这些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是能够证明你来到过这个世界的凭证,活着的意义、价值所在。

三、个人修炼,个人心性的提升

人的一生一定是个精进的过程,六项精进会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流程。从做事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到取得些许成功后不可骄傲,再到每日反省改进,前三条是做事。后三条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再到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则是做人心性的修炼。常存感恩之心,多做善事,站在利他之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性思考,定会不断精进自已!

四、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

想要灵活地运用潜意识,需要反复地不断地加强思维体验。自己制定的经营目标,从早到晚,夜以继日,24小时反复思考。这样强烈而持续的愿望,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朝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只有胸怀强烈愿望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谋划的事情就如谈恋爱追求对象一样只有日思夜想才能成功!(姚东参)

喜欢《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三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