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也许"《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就是你要找的,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了,就翻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而现在,我们必须从各种约炮神器的搜索中逃离,才能找到一丝久违的宁静。其实,爱一直都在,只是以前需要奔赴,现在需要躲避,从执着到选择,变迁的过程,也正是两个主人公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的整个行程。

所以,影片更多的是在展示对爱情认知的心路历程上,台湾电影的小清新小浪漫小唯美,让许念祖和纪雅清邂逅的七天,打败了逼仄都市中月月年年累计的相聚时间,或许,选择任何一方都不是这一段旅程的最终意义,但透过这种行走的相遇,让想去爱的人产生反思和选择,才是影片的价值。

而且,影片也并没有给予这段相遇太过激烈的情感,只有恬淡的相处,以及宁静中波澜不惊的小意外,像《似水流年》一般,轻轻的,淡淡的,即便最激烈的,也不过溅了一身的泥点,但心却就被这种柔软碰触,从而改变了航向,或许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特色所在,这个夏天,太多爱情在银幕中聚集,或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有太多生死相许的激烈,或如《一夜惊喜》有太多灯红酒绿的迷乱,或如《小时代》有太多纸醉金迷的枉纵,什么样的爱情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每个看客想必都有自己的选择,这也就让所有人都回到爱开始的地方。

我们或许已经忘了爱开始于什么地方,是青葱年少时寥寥数字的纸条,亦或欲望都市里的喝大了之后的又一杯冷酒,当成年后的我们背着行囊再次出发时,是凭借理性的分析,还是感性的张望,都未可知,许念祖和纪雅清两个人的相逢,让人再次正视这个被忽略不计的问题,也让这段旅程改变了初衷。我们无意去评鉴一段感情是否值得,只是感动或不感动于选择的理由。

也是旅行意义的一次转变,科技和经济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让爱情的表达从而变得也多元化起来,那些曾经因距离而被疏远的关系,因此有了被感动的机会,但人也因此被困在了原地,所以以前跋山涉水的去看你,变成了现在毫不迟疑的逃离。路程不变,但心意有变。不得不说的是,画家以及杂志编辑的职业,让许念祖和纪雅清多少还是受了的影响,那种文艺青年该有的感性在寻找初恋如此浪漫的工作面前,迅速缴械投降了。就像有人在看过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后,放弃了原本要分手的念头,许念祖和纪雅清在帮助他人寻找爱情的过程,也看清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回到爱开始的地方》不是一种行动,而是一种状态。

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爱,终究是不能忘却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期待《回到爱开始的地方》了很久终于看到我爱的这部电影。有些话总要写下来。云南动人的美景,战乱时期爷爷奶奶的爱情,都市女子在一场工作旅途中找回自己的本心,一切都是简单寻常的故事情节,但似乎正是这些平淡中的真实最能打动人心。

爱情,旷世恒久的话题,无论何时人们都在讨论着感受着的东西。在片子中,我也真实体会到了这种感情的美好。先说爷爷奶奶,全片的泪点大多都集中于此,就像片中女主角说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认定了一个人就可以是一辈子,而现在即使在一起还要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爱。是啊,在那样的混乱的年代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他们不能相守一生,但是心却可以在一起一辈子。那个年代的人或许比我们都单纯许多,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电脑手机可以随时联系到对方,不爱了可以随时删除ta的信息,从此不再联系,这样干脆利落的就可以结束一段感情。而对于他们或许爱情就承载在一封信上,或许只是遇见时一个眼神的交流,或许只是唇边一抹笑容,没有太多浮华的东西,一张薄薄的信纸就是全部爱意。一句我等你,似乎就可以在一辈子在心里留下那个位置给那个人。那个年代不轻易说爱,可是只要爱了就愿意用一辈子去实践它。片中的老爷爷等了一辈子,为那个她写了很多或许她看不到的信。每封信里的话是那样简单却又是深深感动着我们,只要我念着你记着你,一切距离都不重要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又如何呢。我简直可以想象到老爷爷写信时的场景,他闭上眼就可以看到家乡那棵树,他和她的约定,她的笑容他的承诺。即使过去六十多年,他也记得这些,属于他的爱情,他要把他的思念写下来,只希望有天她可以看到。而六十多年过去后,当老奶奶在听到他的名字时,尘封的往事终于被开启,她看着他写的信,看着曾经准备给她的戒指,失声痛哭,原来即使错过了这么多年爱还在。正是天涯海角,矢志不渝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片中的另一段爱情同样值得感慨,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女主角,如果没有这场旅行,或许就会像现在的许多女生一样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又正好有一个各方面都很合适的结婚对象,简简单单的或许没有太多心动的理由,到了时候就可以牵手领证,摆几桌像样的酒席完成曾经幻想过最美丽的结婚,然后一辈子也有可以幸福的理由,即使无关爱情。那场旅行带给她的到底是什么,一次心动?一场回忆?更多的是思考,她开始思考,她是因为真的爱他还是因为在她想要结婚的时候遇到了这个人,在和念祖的旅行中,她也终于通过旅行认清了自己,其实真的很钦佩她的勇气,可以在这样的年龄推翻之前的一切,只为爱情。她和念祖本该是对方旅程中的过客本该擦肩,即使心动。到最后女主角真的选择了不顾一切爱上的那份爱。看影片的观众都松了口气,算是个完美的结局。但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呢?我们自己可能真的没有那个勇气,而没有勇气的我们如果看到周围有这样的人可能还会嘲笑人家傻。或许一部电影不足以改变我们的爱情观,但似乎可以启发我们,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偶尔停下来想想,这一切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最后《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再来说说演员,诗诗的整体感觉真的很符合纪雅清这个人物设定,淡雅微笑的样子真的很舒服,仔仔的眼睛可以很有戏,看他落泪的时候真的有感动到我们。把握纪雅清这个人物是有难度的,和未婚夫在一起时的安于现状,和念祖一起旅行时的轻快放松,是选择一切都准备好的婚姻生活还是一场旅程中的心动,这种矛盾诗诗真的演了出来,开始的为难和后来的勇敢,都让人觉得这个演员在把握角色变化这一点上很不错。仔仔演的念祖也是可圈可点,我能感受到仔仔的眼睛里已经表达出了念祖的一切。而云南的风景真的美到我心里,放眼望去的翠绿,当地人民淳朴的歌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动人,让人心生向往。 电影院看的时候后面坐的是一对老夫妇,不知道他们看到片里老人那段跨越时间的爱是否有共鸣呢?写下影评时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是《可惜爱》和《爱的季节》这两首歌,不得不说这两首歌真的太符合这部电影了,我一听就仿佛可以想起电影里那些感动的情节。如果有机会真的值得去感受第二遍,回到爱开始的地方。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电影观后感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电影观后感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人、景、故事,我期待着也相信这部影片会带给我感动与思考。随着娃娃歌声的响起,电影开始谢幕,却不知道为何我坐着不想走,不知道为何有一股想痛快哭一场的冲动。本来已经擦干的眼泪,哗啦啦的流,大家都走了,工作人员已经进来清场,坚持听完片尾曲后慢慢离开。

这是一场属于纪雅清和许念祖的旅行,这是一场属于两位被命运残忍分离的恋人最后的重逢和别离,这是一场命运的恩赐,这是一场寻找,探寻各自的内心。雅清找的,一是现实生活所必须肩负的工作答案,一是能让她心甘情愿交付自己的人生。念祖找的,一是对祖父一生情感的归宿,一是能让他温暖一世的陪伴。 薇薇安其实也在找,志远也在找。前者最终得尝所愿,幸福的家庭,新生命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后者或许仍然坚定,明白自己要什么,或许有些许迷茫,不懂为何自己的付出未有预期的收益。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故事,甚至你一句话两句话或许就能把故事经脉抽离出来。但是其中的感动与思考,却如那杯桌上的淡茶,给人以无限回味。里面主要的六个角色,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我在每一个角色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并且为之心酸也心疼。这是一个看似自由,却桎梏颇多的时代。我们生活于其中,也挣扎于其中。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阅历增加,随着物质的丰富,我们的内心,可能反而越来越羸弱,看不清初心,放不下得失,渴望热烈燃烧却又害怕伤害,故作坚强理智其实心有不甘,面对现实生活不自量力的反抗然后不断妥协退让。可是每个人心底或许都存在那么一座火山,有的是死火山,有的是活火山。有的休眠,等待某个时机突破压抑而喷发;有的或许因漫长的等待冷却了热情,或许因层层的重压永远的放弃了喷发的梦想。而雅清属于心中有座未沉寂的小火山那一类型。对于自己看似完美的生活,稳定的感情与婚姻,总是心有不甘。这种不甘,是源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人生的珍视,想要追求最期翼的爱情,想要不留悔恨的度过这一生,想要在白发苍苍的人生末路回首今生时,不后悔自己没有放弃跟随内心的指示去努力过。

像薇薇安说的,雅清有点爱幻想。或许在很多所谓成熟的人看来,这些对内心感觉的注重与追求,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幼稚甚至可笑。可是,总要任性这一次,才能无悔这一生。哪怕摔疼了,痛狠了,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经历,也是不可或缺的成长。所以雅清的挣扎,犹豫,痛哭,上面折射的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平凡的我们经历过、正经历或将经历的挣扎?现实和理智与内心和情感的碰撞与撕扯,我们总要在各种两难里,与自己的理智与自己的感觉厮杀,抉择。雅清给薇薇安打电话,薇薇安说,你已经做过选择。然后雅清失声痛哭。看到这里时,内心酸涩难忍,泪落不止。尽管我们努力想把人生的每一步走好,想青春悔恨。命运却常常作弄人。阴差阳错的事,太多。我们难受,我们痛哭,我们觉得委屈得无以复加,最后却时常不得不默默接受。

因这人生,其实也并不是我们可以完全主导的。你能够主导的,或许只是命运允许你主导的部分,而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却最是摧人心肝。比如生离,比如死别。一份被命运分割开来的缘分,一对被岁月捉弄的恋人,六十年,在各自的人生里坚持自己的爱情。他们并不知对方是否有再遇见另一个人,他们也并没有想过值得不值得,他们苦了一生,等了一生,也爱了一生。看到雅清老人的第一眼,她淡然的表情,似乎对什么都不关心。眼泪不自觉已经满面。爱不得,生别离,孤苦一生。他们甚至没有过任何约定,却不约而同为了这份爱情,守了一生。

老人从一个女子最美好的花样年华,守到最后独守空山晚景凄清,她甚至不再唱那首思念的情歌,因这思念永无到达可能,她对之后的漫长岁月选择了缄默,或许是已经无话可说,对世事的无常命运的捉弄,或许是所有心事都化作无声的等待,把所有思念保留在自己的内心独自珍藏品味。听到思念了一生的恋人的名字,老人终于情绪失控,终至痛哭失声。怎能接受,这一生终于等来的消息,却是这一生的爱恋所系之人的死讯。永失吾爱。跟着老人的压抑的哭泣,哭得不能自已。却幸好,他们都没有辜负彼此。幸好,最后的最后,总算重逢,总算可以在一起。那一对迟来的金戒指,是这一生的渴望与遗憾。是迟了六十年的诺言。若能以你之名,冠吾之姓,多好。命运用生离和死别拆散了他们这一生,终于在最后仁慈的让他们相伴左右。不再有分离,不再有伤悲,曲终人散时,终于,圆满。

整个片子,每一个看似淡若山间云雾的角色,都给了我以细致的感动。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沉默,每一次挣扎,每一滴眼泪,都饱含着一种静默却深刻的感染力。他们各自的坚持,也拷问着我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坚持?勿失本心,一直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有的坚持,即使傻,我也不愿放弃。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薇薇安,比如志远,比如念祖。影片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那么多我们的影子。他们的不安,不甘,落寞,恐惧,挣扎,思念,还有快乐,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让我觉得感同身受。

除了人物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画面与音乐同样也深深感动了我。云南,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从懵懂的孩提年代到如今,这种渴望,一日比一日剧烈。而剧中的方言,和家乡话如出一辙,看到云南的山水云雾,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里家园,那片让我同样沉醉留恋的山山水水。我坚信在不远的某天,我们会相遇,会重逢。感谢这一部影片,感谢带给我的这么多感动,感谢影片带给我的坚持的力量。

2018年看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看梦开始的地方感悟


2016看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10月16日下午2时,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在上海大学伟长楼联合举行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上海首映仪式及观影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同继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首映式。同继敏副厅长在首映式上致辞并宣布影片开幕。

作为拍摄主场地,上海市育才中学新疆班全体同学和教师代表受邀和交大附中、上大附中等内高班学生及教师代表参加了首映式。首映式上,影片导演和主演一进场便受到了坐在会场前排的育才师生的热烈欢迎,我校参与影片拍摄的学生代表上台给他们献上鲜花,双方深情拥抱。编剧兼导演苏磊、文慧老师的扮演者严晓频、阿依古丽的扮演者等深情地回忆了他们在育才中学40多天拍摄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不时地向台下的群众演员们挥手致意,并特别感谢上海市育才中学和育才中学新疆班的孩子们,夸奖孩子们在担任群众演员中的出色表现。首映式结束后,导演和主演们陪伴在场的800多名师生一同观看了影片。一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让现场师生都沉浸在新疆孩子与内高班老师的诚挚感情之中,观影过程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看到动情处,不少学生甚至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活动结束返校后,我校召开学生座谈会,会上学生畅谈了此次观影感受。赵雪龙同学说,电影镜头里的一切都那么亲切,那些感人故事都发生在自己身边,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能让他们来内地上高中。高三(10)班的古再丽努尔同学说:“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内高班学生的生活情况,很精彩、很感人,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关心我们的。”同样参加了影片拍摄的高三(9)班热依拉同学说:“我现在有个电影梦。刚来内高班的时候,我想将来考上大学学习金融,但是通过参与影片的拍摄,我希望能去读电影学院,以后能在银幕上展示新疆的美好。”热依拉同学还由文慧老师的无私奉献想到了自己的老师,感恩老师对每一位内高班学生默默无私的教导与关爱。

依合桑同学说,电影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对内高班学生的大爱。刘欢同学认为内高班学生应该珍惜老师的爱,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潘冠榕同学觉得观完电影,更加激发了她的责任感,激励她为祖国贡献力量。王立强同学说自己能参演这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很自豪很骄傲。尼尕热、木斯塔帕、沙娅等同学分别谈了自己参演电影的感受,他们都认为,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都要努力,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

2018年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2016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昨日下午,在伊宁市政府礼堂观看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影片主要是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素材,讲述了内高班各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成长和成才,内高班老师肩负重托,精心育才、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各族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尤其是对新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

影片中孩子活泼开朗,充满阳光,内高班是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他们成才的摇篮。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下,他们快乐地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与内地孩子的相处中,他们不卑不亢,谦虚大度,新疆的豪爽大度在孩子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游泳池较劲”、“篮球场风波”,加深了他们和内地生的沟通,解除了误会,增进了友谊,让远离家乡的孩子真正体会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内高班同学的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文慧老师就如慈母般关心体贴着每一个孩子,为了能孩子们安心学习,她不远千里到新疆做家访,并且和校方领导一起安慰学生的思乡之苦,接亲人来上海见面。尽管自己患病,依旧想着学生的冷暖,带病为他们缝制蚕丝被。当得知文慧老师要调走,他们依依不舍,用蜡烛组成心形,为她祝福。但最终老师决定留下来,一直坚持教到他们毕业,终因病重医治无效而以身殉职。临终前,文慧老师依旧放不下孩子,立下遗嘱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女学生阿依古丽,让这位身患眼疾的少数民族姑娘重见光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文慧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了孩子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这种至情大爱,感动了内高班所有的同学,也感动着我,让我更加真实的感触到,新疆少数民族的新一代人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用知识改变命运,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同时,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团结更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在新疆生活过的人,都会真切的感觉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梦开始的地方》像一首深情的赞歌,久久回荡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放飞梦想,拥抱更加精彩的未来!

2018年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为表现内高班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天山电影制片厂在去年就已策划了这部影片。

2016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讲述新疆各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故事的电影《梦开始的地方》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

影片取材自内地新疆高中班,由天山电影制片厂于4月启动创作。曾出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严晓频在片中饰演教师,多名来自新疆的年轻演员饰演内地新疆班学生。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在首映式上说,影片以独特角度描绘了各族青少年追梦、筑梦、圆梦的人生历程,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疆篇而努力奋斗的鲜明主题。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高黄刚表示,希望用影片中倾尽心血的梦,展示当代新疆与世界的对话;通过电影这个窗口,让世界看到新疆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新疆各民族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新疆艺术学院表演系一年级学生阿依古丽在影片中饰演患有病毒性角膜炎的学生。她告诉中新社记者,拍摄这部影片增加了她对国家民族政策的了解,使她更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新疆学生的关爱。

北京第十中学新疆班的学生依力亚尔·阿力大参加了电影首映式。观影后他告诉记者,国家对新疆学生很关心,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

据介绍,为支援新疆教育发展,1989年起,中央先后启动实施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新疆中职班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自2000年举办以来,已累计招收15届近7万名各族学生,分布在中国14个省、直辖市的45个城市的93所学校,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2018年新疆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精选新疆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塑造了一个十分动人的形象——文惠老师。

文惠老师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接内高班的孩子去上海的火车上,这个生活在上海的中学老师,熟练而准确地说出了学生们的名字、来自什么地方,令学生们、同时也令观众们大为称奇。如果文惠老师不是一个极其敬业的人,如果她对异域来的孩子们没有博大慈爱的胸怀,她怎么可能把功课做得如此之细致!作品从一开头,就给了文惠老师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相。

上高中的孩子正值青春勃发期,叛逆期还没有过去,青春的骚动已经开始,难免经常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控制不住的意外之举,调皮、惹是生非、在异地生活的焦虑等等,让他们成为一群难以管理的年轻人。文惠老师时时出现在孩子们的身边,是他们谈心的姐姐、生活上的妈妈。当孩子们想家影响了学习和情绪的时候,文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积极联系,促成了让一部分家长从新疆到上海去看望孩子们,并举办中秋麦西热甫,缓解了孩子们的思乡之情。在寒假的时候,文惠老师冒着严寒不远千里到新疆的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孩子们从文惠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认真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有用之材的信心和力量。

常年的操劳,使文惠老师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在一次上课后晕厥倒下。她躺在病床上还在为孩子们缝制冬天防潮御寒的蚕丝被,而且给全班40多个学生每人缝了一床。其母爱的深沉一瞬间迸发出来。

孩子们在内高班毕业了,文惠老师带着孩子们挂上了心愿瓶,把翅膀长硬了的孩子们送向了广阔天地,并相约5年后再相见。此后,在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文惠老师都通过微信跟孩子们在一起,几乎是形影不离。5年以后,在社会上大展才华的孩子们如约来到学校,他们看到的却是坐在轮椅上半身不遂、表达困难的文惠老师,她让老伴把她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捐赠书交给阿依古丽。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孩子们,凸显出她爱的深沉和博大。

2018年新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新疆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影片《梦开始的地方》故事情节感人、人物形象丰满、主题立意鲜明、演员表演自然朴实,整部影片温馨浪漫而富有情怀。其中,典型细节的运用和处理更是极为精准,这些典型细节深深触动着观众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深深吸引着观众,使得影片艺术格调大为提升。

首先,影片通过文慧老师“眼睛”这一细节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影片审美意蕴的提升发挥了作用。

文慧老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热情地向学生问好,首先映入观众眼中的就是那双明亮慈爱的眼睛。羞涩的孩子们抬头看着文慧老师的眼睛,立即被文慧老师深深吸引,由此师生情感贴近,一位可亲可敬老师的形象立即生动鲜活起来。当有人主张开除阿依古丽,文慧老师激动地进行反驳,她语言哽咽、眼中满含泪花。她眼中的泪花是她对孩子们深沉炽热关爱的折射。当文慧老师讲课时走到阿依古丽的空桌前,眼中焦灼痛苦的神情将文慧老师对阿依古丽的焦虑牵挂一览无余地展示了出来。

其次,影片通过阿依古丽的“眼睛”这一细节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中的阿依古丽患有眼疾,面临失明的可能,为了能上内高班,她背下了视力表,终于和其他的新疆孩子一起来到上海润禾中学内高班求学。影片刚开始就展示了阿依古丽为上内高班而隐瞒眼病这一情节,使得观众深深为阿依古丽的眼睛而揪心,不知道她的眼睛到底会怎样,这是第一个悬念。当阿依古丽眼病发作住院治疗时,观众一直在担心她的眼睛是否会失明,这是第二个悬念。当阿依古丽出院后,她的眼睛虽未失明,而她需要移植眼角膜才能彻底治好眼疾,观众就一直在为她的眼睛而紧张,这是第三个悬念。影片就这样紧紧围绕着阿依古丽的“眼睛”这一细节不断设置悬念,层层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外,寻找和挖掘细节的深厚意蕴,为电影主题的表达与语义的丰富发挥作用。

虽然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主要讲述了内高班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的故事。透过这些学生的故事,影片还传达了丰富的语义,这些都是通过巧妙的细节运用来实现的。如内高班的生活老师精心为学生选菜做饭这一细节,真切表现了内高班的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当阿依古丽动手术需要手术费,同学们积极捐款,而当他们将捐款交给文慧老师,老师却激动地说:“阿依古丽所有的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出。”这一细节的呈现既表现出深厚的同学情谊,也表现出国家对内高班学生全面而巨大的付出,反映出党中央对新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

2018年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怎么写


2016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1)

梦想,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汇,它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当我们心里有梦想时,在行动上坚持这个梦想、追求这个梦想,那么在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梦想成真!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讲述了内高班的新疆孩子追求梦想的故事。内高班是国家为了发展新疆的教育事业,在内地多个发达城市的中学专为新疆学生设置的高中班。到年底,内高班在校生规模达到了3.4万人,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展现了党中央对新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内高班是一个可以让梦想绽放的地方,更是放飞青春的舞台。孩子们在班主任文慧老师如同母亲般的关爱下,克服了初来乍到的种种不适应,逐渐爱上了内高班。影片中的阿依古丽患眼疾,在学校的救治下,最终实现梦想考上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文慧老师为她甚至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剧中的小演员们真实自然的表演,体现了各民族间真挚的情感,呈现了各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真实生活状态。

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对白以及电影中展现的浓郁民族风情,都是观众喜爱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原因。然而,在电影院线大片云集的今天,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并不能吸引大量的观众。如何重新唤起观众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热情,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进院线,也是目前电影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映了一大批经典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很多脍炙人口的影片让老影迷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性非常强,通过这些影片能够展现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的故事,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

《梦开始的地方》就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充分表现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历程,展现了人性、人情的绚丽多姿,展示人文关怀的温暖与深切,正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神奇魅力所在。

2016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2)

天山电影制片厂最近推出新片《梦开始的地方》。这是一部精心摄制的优秀影片,亮点纷呈。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有三点:一是慧眼选材体现重大性;二是点面结合艺术概括力强;三是以哀写乐,韵味悠长,结尾出彩。

选择题材,是检验电影出品人和编导智慧的试金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直接牵涉到创作者的政治敏感、生活积累、艺术个性,影响到接受者的心理趋向、期待视野,也涉及到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应会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反映的是内高班的故事,15年来内地十多个省市为新疆各族学生举办内高班,培养学生数万名,倾注了对新疆同胞的真情,付出了大量心血。学生们的吃、住、学费全由国家买单。这一重大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疆各族青少年的关怀,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的血肉联系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天山电影制片厂取材内高班的故事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做献礼片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用典型说话,精准发力,十分对路,响亮地讴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电影《梦开始的地方》表现出编导很强的艺术概括能力,点面结合处理得好。开场时,在东去列车上,老师和学生兴奋交谈中就告诉观众,有的学生是来自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有的是来自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有的是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还有兵团军垦人的后代。文慧是众多内地学校办学方的代表性人物,贯穿影片始终,写得有血有肉,充满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待学生耐心细致,亲如家人。影片重点讲述阿依古丽、巴彦和木赫塔尔三位学生在上海求学的心路历程,每条线索都清晰而且丰满,繁华的大上海与新疆的雪山草原,学校与故乡,老师和家长,反复交错呈现,使人物一个个形象鲜明,整个影片色彩缤纷。影片在关键时用字幕介绍内高班的整体规模、办学成果,延伸了观众的视野,使人窥一斑而见全豹。用QQ、微信会话的方式介绍几位小主人公考上各类名牌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成为栋梁之材,这手法既时尚又简练。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揭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写作手法。《梦开始的地方》结尾用了以哀写乐的诀窍,催人泪下,韵味悠长。上海润禾中学内高班的学生毕业了,而且纷纷考进国内外名牌高校,这本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而影片的编导没按常规出牌,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令人揪心的情节——文慧老师因操劳过度,二度脑梗,瘫坐轮椅,不能言语。阿依古丽考上了国外名校却不得不放弃,因为严重的病毒性角膜炎使她面临失明的危险。一位优秀的可敬的老师,一位可爱的学生,两人的命运令观众扼腕叹息。正当此时,编导深入人物内心,放大了人物的灵魂:文慧早已立下了法律文书,当自己撒手人寰时将眼角膜捐赠给阿依古丽,让她的眼睛替心爱的学生继续认识世界,攀登知识高峰,让她的爱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延续。一波三折,起起落落,这种乐已不是表面上的笑逐颜开,而是民族团结、师生情谊、人间大爱的升华。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爱从尊重开始


爱从尊重开始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凯东校区 张 琨

职业原因,特别爱看有关教育的优秀电影。最近,我再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学习马修老师如何赢得孩子们的心,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影片讲的是1949年发生在法国乡村一所专为"再教育"儿童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里的故事。在这里,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用自己的音乐和宽容拯救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春天,带来了希望,教师马修的教育哲学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孩子们,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亲情的缺失,校长滥用体罚的管教方法,缺乏和孩子们心灵的沟通。马修老师没有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但他心里装着孩子们,发自心底的为他们的成长考虑,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却满足了孩子们的各种基本需要,从而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

在第一节课上马修读到了孩子们的理想,他觉得他们如同音乐一样"前方总有希望".他没有像另一位老师那样对这里的孩子形成偏见——"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他永远正面地积极关注,对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正是这样的睿智和宽容,马修老师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首先马修老师在见识了校长的滥用体罚后,为了尽可能帮学生从校长的淫威下解脱出来,他总是尽量避免把犯错的学生交到校长手上,还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身心伤害。因此,孩子们从他那里首先得到了安全的需要。他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为了达到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他采取了独特的惩罚方法:在处理乐格克弄伤马桑大叔的问题上,马修老师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给孩子悔改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悔悟……这些都让孩子们得到了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如果前面都是在体现马修老师的伟大人格,那么在满足审美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方面,马修老师的超强专业技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他没有能力作出那么优美的曲调,不能写岀那么契合孩子心灵的诗词,没有组织能力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合唱队,他就只能做到善良马桑大叔那样。在组织合唱时,马修教师把毫无音乐天赋的两个孩子任命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让每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之美、集体合作之乐。另外,马修老师通过组成合唱团,慧眼识珠,把那个有着"天使脸孔"的音乐天才莫杭治推荐给了音乐学院,为他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搭好了阶梯,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是感人的音乐,而音乐象征着爱。罗杰斯说过,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尊重。马修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理解和尊重学生,因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教育的规律是相通的,我们也需要像马修老师般懂学生、爱学生,才能培养出凝聚力强,班风班貌优秀的班集体。向马修老师致敬!

电影从心开始观后感


电影从心开始观后感

前几天看了《从心开始》这部影片,对我的感触很深。男主角查理·芬曼原来是个牙医,在9.11事件中,他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女儿。艾伦·约翰逊:拥有漂亮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人人眼红的好工作,却因为压力感到无比吃力。他们是大学同学,街头的偶然的相遇,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芬曼面对打击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一蹶不振,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艾伦·约翰逊开始对他的帮助。但故事结尾,其实他们互相都让对方有了改变。故事没有太多的悬念,很平实,却很生活化。让我们反思。

其实从芬曼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和生命的无偿。他原来拥有完美的事业和家庭。但是一个平常不过的离别却成了永别。他不停地装修厨房,他懊恼自己跟妻子电话吵了架。我们都把现在的拥有当成了永恒,我们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却忽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总以为日子还长。比如:为了工作,为了金钱,牺牲健康,忽视家庭,总以为有一天我怎样了,我就会可以弥补这些。有的时候,某些东西等不到弥补那一天,或者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活在现在。

芬曼的病态,生不如死。让我们应该懂得放下过去,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放不下过去的得失,恩怨,结果把自己搞的很生气,充满哀怨。常常拿别人的过错和失去的东西,刺激一下自己,让自己愤怒起来,情绪失控,看起来像神经病。自己活的不开心,家人也活的不开心。对于过去我们能改变什么呢,只能放下。

约翰逊他如果不说自己的苦衷,他就是我们平常人向往的生活,成功,家庭美满。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工作和生活让他觉得有压力。这也许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不要和比人比较,任何人没有可比性。或者说人生而就不平等。有的人出生就拥有,别人一辈子奋斗得来的东西,或者有的人根本怎么也得不到的东西。一个人的成长有太多不同的条件和背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活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想追随幸福,其实幸福跟成功无关,跟金钱无关,跟别人无关,跟自己有关,只要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凡是看开,放得下,懂得舍弃,活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一)

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电视台制作的17集大型电视成就片《新疆是个好地方》将于16日在新疆电视台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频道播出。

从9月16日起,新疆卫视(XJTV-1)每天22:15(北京时间)播出一集;维吾尔语新闻综合频道(XJTV-2)和哈萨克语新闻综合频道(XJTV-3)每天22:40(北京时间)播出。

据了解,《新疆是个好地方》以独特的现代视角、国际视角,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六大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用生动鲜活的故事集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疆的伟大实践,展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展示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展示新疆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各族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博客,微博)的豪迈气魄。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二)

今天看了一段有关反恐的视频,在看过此片之后,我深感震撼,同时也内心很难平静,内心也充满了愤怒。

近年以来,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恐怖主义事件在世界各地都频繁发生,恐怖活动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社会的频频关注。恐怖主义就像挥之不去的乌云一样笼罩着当今世界,当今的中国,给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美好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国际和平与安全正面临来自恐怖主义愈益严重的威胁。关注恐怖主义,即关注世界和平,即关注中国和平。

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扩散,对中国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第二,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第三,邪教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可能进行的恐怖活动。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等进行的各种恐怖活动。最近十几年来,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外共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这三股势力在中国境内外从事恐怖暴力活动,不仅对中国造成危害,也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所以,任何国家或政党、团体不能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自私的目

的,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应共同谴责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对人权的粗暴侵犯。

反恐也不是凭一国之力可及的,需要全球治理,渐进获取。而今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靠自身的安全力量监控跨国恐怖袭击的难度加大。而靠一国之力,想监控全球反对自己的恐怖分子,更是绝无可能的,甚至靠少数国家的联盟来应对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世界各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上投入的效费比已明显上升,各国防范恐怖袭击的天然缺陷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来弥补,而反恐成本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降低。合作反恐是未来各国双赢之路。但这条路不是战争之路,而是全球治理之路。

全球化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仍将是新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将在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交互作用中艰难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新疆,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从心开始》观后感


电影《从心开始》观后感

前几天看了《从心开始》这部影片,对我的感触很深。男主角查理芬曼原来是个牙医,在9.11事件中,他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女儿。艾伦约翰逊:拥有漂亮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人人眼红的好工作,却因为压力感到无比吃力。他们是大学同学,街头的偶然的相遇,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芬曼面对打击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一蹶不振,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艾伦约翰逊开始对他的帮助。但故事结尾,其实他们互相都让对方有了改变。故事没有太多的悬念,很平实,却很生活化。让我们反思。

其实从芬曼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和生命的无偿。他原来拥有完美的事业和家庭。但是一个平常不过的离别却成了永别。他不停地装修厨房,他懊恼自己跟妻子电话吵了架。我们都把现在的拥有当成了永恒,我们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却忽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总以为日子还长。比如:为了工作,为了金钱,牺牲健康,忽视家庭,总以为有一天我怎样了,我就会可以弥补这些。有的时候,某些东西等不到弥补那一天,或者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活在现在。

芬曼的病态,生不如死。让我们应该懂得放下过去,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放不下过去的得失,恩怨,结果把自己搞的很生气,充满哀怨。常常拿别人的过错和失去的东西,刺激一下自己,让自己愤怒起来,情绪失控,看起来像神经病。自己活的不开心,家人也活的不开心。对于过去我们能改变什么呢,只能放下。

约翰逊他如果不说自己的苦衷,他就是我们平常人向往的生活,成功,家庭美满。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工作和生活让他觉得有压力。这也许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不要和比人比较,任何人没有可比性。或者说人生而就不平等。有的人出生就拥有,别人一辈子奋斗得来的东西,或者有的人根本怎么也得不到的东西。一个人的成长有太多不同的条件和背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活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想追随幸福,其实幸福跟成功无关,跟金钱无关,跟别人无关,跟自己有关,只要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凡是看开,放得下,懂得舍弃,活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相信《《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