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是一部详尽的1932~1972美国史。1932-44罗斯福当政,扭转了胡佛时代的“大萧条”,联手美苏大干“二战”;n1944-52杜鲁门接手,从不被认可到全面振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n1952-60艾森豪威尔继续,人心所向,踏上富国兴邦之路,完成朝鲜之败战,麦卡锡主义盛行,民权运动开启;n1960-63肯尼迪的悲催,民意测验最高,开启与苏联太空之战,柏林墙竖起,成功遏制共产主义敌对倾向的古巴核战事件,当然,还有傻傻的猪湾事件;n1964-68约翰逊的苦恼,民权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越南东京湾事件后开始大量增兵逐渐深陷越战泥沼;n1969-72尼克松上台,反战运动达到高潮且战且退,阿波罗11号登月,女权运动推进,乒乓外交中美关系开始冰释;n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40年的问题,我想说,人类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遮不住变换飞腾的二十世纪(1900~1999)。两次世界大战在这期间爆发,为什么反复提起?n首先,它们既像溶血剂,又似凝血剂。一战前的大部分世界地区还是欧洲列国殖民地,经过两次大战重新拼配、划定、为民族为独立而斗争……就像一部疆界二维演变动画一样,经反复交融终凝固于现状,同时诞生出了现今世界的独立各国。于是,才有了当今各种势力分配遍布而产生的世界稳定指数热力图。其次,战争催生出的科技。整个世纪包含了三次工业革命,科技产生的推力给了世界一次次几何级数的加速度。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解读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互联网;量子物理、放射性元素、长短波应用、空间技术都飞速发展于这个世纪,艺术方面除了电影却好似停止了,也或许,此时的科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如何,随着闪耀的勋章逐渐蒙上灰尘,时代也从蒙昧的保守迈向杂乱无章的开放。貌似多样化的时尚穿着与自由言论,因历辈们的荣耀终究实现了现世中的梦想,别辜负。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四十年的光阴,对于个人来说,可谓半世经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啻为厚重一笔;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流星划过,转瞬即逝。

       《光荣与梦想》一套书,四册,篇幅很长,耐心读完,不觉间已耗费近一个月的点滴时间,跨越春节前后,沉浸在另一个时空和精神世界里,体验深刻,获益良多。

       四十年,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言,总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对于美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到七十代初,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人类的文明进步史上留下这么多的深刻记忆。

        这本书叙述了美国四十多年的历史,以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等总统为主线,又有美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诸多问题为重点,包括了经济起伏、政治对峙、军事斗争、意识形态、民主运动、民权解放、种族斗争、妇女解放、性解放运动、环境领域反思等等,全方位打开并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生动画卷,既有精神的追求,又有物质的满足,也许这也是书名,“光荣与梦想”,是一个美国梦的生动叙述和表达。

       作为读者,打开一本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是在精神世界里畅游翱翔,汪洋恣肆,信马由缰。

       作为后人,品味一段历史,就是了解发生了什么,过去的经历又对现在的我们有几多借鉴和增益,这是我们读史的目的和根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国家的四十年,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来描述,来歌颂。

       毛主席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铭记历史,反思过去,珍惜当下,鉴古知今,实践记述我们的历史,成就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此人生大乐所在矣。

        为经典点赞!

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有一派历史学家认为,普通人的琐碎物件也许比大事件更能重现历史,例如信件、干花、舞会节目单、玩偶等曾让人爱不释手不忍丢弃的物件。

怎么讲呢,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各样的反抗。从书的开篇开始,一战老兵游行,到后来的反越战游戏,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以及监狱的叛乱,还有工会组织的罢工斗争。几乎穿插着整本书。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反抗与斗争,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全书主要是围绕着总统来写的,总共经历了胡佛、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等。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转折中,总统们的选择,以及政治的另一面。写的是比较详细的,人名也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有时候会觉得罗哩罗嗦。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美国的驴象之争,看到在特定的时期,美国的人民是如何选择的。

最后书中穿插着美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美国青年的选择,成长于大萧条时期的人们,迷茫的一代,以及深受嬉皮士文化所影响的一代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选择。同时我们也不必忧虑我们社会的未来,曾几何时的8090后,让一批家长十分忧心,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并没有那么可怕。如同美国一代一代的青年人一样,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每一代都在忧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但是我们发现,这种顾虑可能是不必要的,当主动权交到下一代手里时,这个社会,同样在发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范文一

从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20年时间美国从一个经济崩溃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这里面掩藏着许多秘密。

1932年,当富兰克林?罗斯福拖着假肢当选新一任届美国总统,本书作者威廉?曼彻斯特还是马萨诸塞州一个普通工人10岁的儿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当年的美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崩溃。也是在同一年夏天,2.xxxx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兵在华盛顿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发还补偿金,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率领后来成为美国英雄的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对退伍兵进行了血腥镇压,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长达130xxxx页、15xxxx字的《光荣与梦想》以这样风云变幻的开头,拉开了美国4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景画卷。1979年,此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影响了一些记者的写作手法。2004年,我花了三个星期的课余时间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半个多世纪前他们走过的路,我们有的已经走过,有的将要走,即使从最功利的角度看,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事实也可能如罗斯福所说的那么简单: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威廉?曼彻斯特以新闻的真实和文字的敏锐描述了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在这20年里的变化:从对现实的绝望、明天的沮丧到对国家的热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世界的担忧,从权贵阶层的角斗到中产阶级的产生壮大,上层人物和平民百姓的两条主线一直交叉贯穿。

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过什么:罗斯福百日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斯大林去世,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被刺,越南战争,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却被威廉?曼彻斯特杂糅在一起。威廉?曼彻斯特所显现的才能不仅仅在于他对史实的娴熟和现实的洞察,他的驾驭历史的能力也是我所仅见。这些事实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左右20世纪的历史走向。

我深感兴趣的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国会给予他们几乎相同的权力,然而十年以后,一个成了世界英雄,一个成了20世纪的罪人。正如有人所说:罗斯福当年如果想搞独裁,易如反掌。从华盛顿、林肯到罗斯福,这三位最有机会走上独裁道路的总统,最终都不约而同地将美国带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威廉?曼彻斯特要将这本书取名为《光荣与梦想》,光荣来自于伟大的传统,梦想源于对自由的渴求。

另一个我感兴趣的人是尼克松,在他执政时主动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格局。也许不是巧合,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国家战略从干预世界转向了国家利益;而在同时,中国也将国家战略从世界革命转向了国家利益。这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光荣与梦想》正像它的书名那样,看完之后特别能激发一个人的雄心与抱负,让你去追求记录历史,描摹时代的梦想。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范文二

在我几年前读西方人的新闻时,哪怕经历了翻译可能带来的失真,仍觉得它与国内的新闻有很大不同。国内的新闻总是平铺直叙的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而西方新闻往往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表现手法使得新闻有趣,充满了可读性,其中如经常的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表达的内容。近几年,国内的新闻也变的有趣起来,比如当时我读到《经济观察报》的主笔许知远的文章,特别长篇专题文章时就明显感觉了一种西方新闻的味道。

后来,我知道了,中国新一代新闻人很多都受到了一位美国记者、作家的影响,他叫威廉。曼彻斯特,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那本横跨1932年到1972年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名作《光荣与梦想》。 终于,每天下班回去,翻看一个小时,慢慢的看完了这本大部头,领略了四十年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这部作品很厚实,但是阅读的体验并不艰深或是沉闷,如果真是这样,想必本书的写作方式也不会被这么多记者模仿了。尽管这部书从多角度表现了整个美国社会那段时期的社会生活,但是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美国总统,从胡佛直到尼克松,中间有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这几位美国总统也经历着美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巨变的时代。

尽管美国政治相对更加大众化一些,但是毕竟站在舞台前端的总是那些风雨人物,所以以美国总统的更迭阐述美国政策的更迭,进而表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成功的写作策略。本书还有一大特点,便是把美国社会放在当时整个世界的背景下看待,所以,每一章的最后总会有一段同时期世界的局势阐述,与美国历史对比,制造一种风起云涌的效果,很有感染力。而本书最具煽情-色彩,也是被中国记者们吸收的手法便是,在一个时间段上,说说后来的风云人物当时的情况,如还只有N岁,如还在某某学校念书,如还在干着某某显得不那么风云的小事。如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就是本曼彻斯特痕迹浓重的作品,当然,这里不是想抹杀《激荡三十年》的出色之处,毕竟,写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的作品,《光荣与梦想》确实是很好的参考和框架。

在曼彻斯特笔下的四十年美国史确实可以称得上波澜壮阔,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颈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光彩的总统,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罗斯福着开始了他的时代。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的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的猜疑和他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的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而国内,臭名昭着的麦卡锡也开始了美国内政的黑暗年代,另一名反共斗士尼克松似乎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却显得没麦卡锡那么强硬。

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竞争开始,书中对当苏联在初期处于领先地位时,国内各式各样的反应有着生动的描绘。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总统,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后来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约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总统,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总统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对约翰逊有更多的了解。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反共斗士任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

本书以水门事件及其余波结束,也让我结束了一段畅快的阅读体验。 尽管本书以美国总统的更迭牵起了主线,但是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对各个时期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侧面的细致和生动的表现。而经常引用当时媒体的很有个性的表达,也让今天再看别有一番趣味。而比照中国的当下现实,竟也发现中国现在的很多现象与当时的美国颇有些形似,至于是否神似,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中文版难得的翻译的很不错,至少读着感觉很流畅,我已经不知多少次目睹一本好书被糟糕的翻译糟蹋了,所以,对国外优秀作品来说,好原着还得配好翻译。对于想了解那段美国历史,也不愿了解的那么本质,那么学术的人来说,我强烈推荐本书,每天翻翻,在愉快的阅读中畅游一段异国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年代,比照现实,或许会给我们些力量。

读《光荣与梦想》有感


读《光荣与梦想》有感

谢寒波

各位书友好,我是石牛寨镇谢寒波,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

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似乎从一出生就与"山姆大叔"有着无法割舍的爱恨情仇,我们既羡慕、赞叹美国的科技发达、生活富裕,也喜欢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新奥尔良烤翅,又对美国独霸一方而"耿耿于怀",在我们身边也充斥着"东风"与"西风"的对比较量,最近的一次阅兵似乎又将美国推到了"不可原谅"的境地。美国不是我的国,但似乎是我不得不了解的国。

《光荣与梦想》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时代,它浓缩了美国1932至1972年40年的社会发展历程,涵盖了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人权运动、种族隔离制度、空间竞赛、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从我所熟知的历史来看,这似乎就是美国历史的一大半,也正是这40年,美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飞跃,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开启美国时代。本书一共四卷,151.5万字,垒起来和四大名著差不多厚,是个大块头,一个月下来才看完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大半,所以此刻只能提半桶子水来见大家了,非常惭愧。幸好,看完的部分正好涵盖了罗斯福执政的前后,所以我就分享这一段较完整历史的读后感吧。据说本书自1974年面世以来,就广受读者热捧,估计在书友中我算是初生牛犊了,不当之处,请各位书友多多指点。

对于所读的1932-1950年的美国历史,我有以下三点主要感悟:

一是苦难铸就辉煌。本书历史自1932年开启,正值美国经历经济大萧条。那是一个灰色的时代,工厂破产,农场产品堆积,成千上万的人饥肠饿肚,四处游荡,又惨遭各州警察驱离,就连那些曾经为国献身的"一战"老兵也得不到任何救助,针对大型公司的游行、罢工此起彼伏,流血冲突不断,国会山被流民"占领",以致需要麦克阿瑟将军动用军队来镇压贫民,政府忙于自救而无暇顾及世界大战正在进行。1932年,日本攻占锦州,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也正遭受着磨难。美国比我们幸运,历史选择了罗斯福,这个坡脚但睿智、坚韧的老人。他实施了"百日新政",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改革法案,拯救产业,增加就业,开始"炉边谈话",告诉绝望的美国"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带领美国人民找回自信。但罗斯福并非一番风顺,法官平均年龄达78岁的最高法院,思想保守,随时都可以推翻新政,事实也是如此,到后来,拯救危机的关键举措《全国工业复兴法》被控违宪而宣告终止,《社会保险法》也被渲染成《共产党宣言》的翻版,罗斯福则被诬告为"赤色分子",反罗斯福阵营十分庞大。改革与对抗不断交织,但美国在罗斯福的带领下最终走出了危机低谷,工人开始工作,商店有了生意,游荡的人可以租得起房子。美国人重拾信心,无比团结,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可以说,大萧条是美国失落的低谷,也是振兴的开始。

二是大国始于担当。在过去宣传中,美国是好战的、野蛮的,善于发战争财,似乎是个讨人厌恶的黑心商人。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起初的美国,并不热衷于霸权,而且奉行的是"中立主义",此前的《中立法》规定美国不能向交战国出售军火,美国公民不允许乘坐交战国的船只,否则后果自负,美国也曾拒绝与英国联名谴责日本侵华的行为,很多美国人甚至认为根本无需保留军队。但中立的美国再强大也是无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也无法领导世界。纳粹的进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罗斯福已感觉到美国不可能免受灾难,开始援助英法等国,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美国正式卷入战争,并逐步担当起反法西斯的重任。在欧洲战场,美国与英法阻击疯狂的希特勒,并成为欧洲反攻的中坚力量,在太平洋战场,美国与日本开始了海上争锋相对,消耗了日本大部分舰队、战机,夺取了日本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最后两枚名叫"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弹彻底击碎了日本负隅顽抗的武士道心墙,日本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其实在此之前,美国并未遭受国土侵犯,也并不强大,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不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命运、世界的命运,那时罗斯福连同丘吉尔、斯大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者,而不可否认罗斯福正式带领美国成为世界权力中心的中心。二战中,美国军事工业、科技创新都实现了跨越发展,美国经济也摆脱了萧条,美国外交开始触及世界。假如美国继续奉行"中立主义",没有参与二战,那今日之美国,今日之世界又会怎样?历史似乎是偶然,也是必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似乎还有很多路要走。自己喧嚣的强大或许并不是世界认可的强大。

三是变革强过偏见。印象中的美国是怎么样的?不少人会说自由、民主、开放、高度文明等等,并借此批评我国现行的政策,指责我们的人权,也有很多人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太快等等,劝我们要等待、要包容、要拥护。但反观美国70年前的历史,或许我们该放下偏执、偏见。危机中的美国并不光明,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失业、流浪而得不到救助,甚至被州政府无情驱离,必要时还以"维护国家安全"之名动用军队镇压;罗斯福时代也并不民主,一段时间内罗斯福似乎等同于了法律,议员们只是履行了"举手"的义务;战时的美国也曾实行配给制,物资极度匮乏,营养不良影响了几代人;现今美国大片里的露骨镜头,在那时的广播电视几乎不可能出现,审查相当严格,人们也不可能公开谈"性";那时的美国人权同样糟糕,黑人依然不能享有同等的投票权,依然被上流社会所提防,工人们被压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在1932-1972这40年,美国也经历了无数大变革,无数次重新洗刷自己,有黑暗、有动荡、有保守、有愚弄,但美国的优势在于包容,能顺应潮流,又善于创新,在困难面前选择变革,在变革来临时选择顺应。我们或许无需一定要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对比出个一二,然后说这个好那个不可以,或许我们也无需要盯着自己的伤疤然后不断重复回忆过去的苦痛,或许我们也无需炫耀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快,国家之强大,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问题,然后全力去解决它,至于什么道路,什么技术,或许只有成功后才有最终的定论,而且会是不错的定论。

鉴于本人阅读的还只是本书的部分,所见识的也很浅显,暂时只能分享这几点不成熟的读书感悟。不过,《光荣与梦想》这本书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作,经典,值得推荐。该书采用了蒙太奇式的记述手法,像是展开了一部历史大剧,每段历史都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趣味性较强,同时又专注于细节,展示了美国40年的点点滴滴,内容十分丰富,既厚重又气势磅礴,与作者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融合,让历史变得立体可感,轻松愉悦。后段我会继续读完《光荣与梦想》第三第四卷,同时结合书友推荐的《纸牌屋》《民有政府》作为了解美国的启蒙读物,希望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有所帮助,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兴趣相投的书友们一起交流分享。

《光荣与梦想》第一章读书笔记1000字


《光荣与梦想》第一章读书笔记1000字:

经历过“一战”之后,各种规模的生产技术结合,将每工时的效率调高了40%以上,产品更多了,但是人们的工资并没有上涨,据当时的统计,一个正常的美国家庭,需要年收入达到2000美元,才能正常的生活,但是当时在美国有60%的家庭都没有办法达到这个水准。美国进入了生产过度,但是消费不足的时期。那时候美国1%的人掌握全国59%的财富。人们不断的通过信贷达到正常的生活水平,一直到信贷过度,美国的股市出现了大崩溃,一下子很多中产阶级都被消灭了。

其实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并不等同于大萧条,这是两个概念。大萧条来临之后社会进入了一个很奇怪的模式,人们找不到工作,四处游荡,农场主无法供应农产品,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卖出的牛羊啊,农产品啊产生的利润甚至不够支付运送这些东西的路费。

美国出现了往外移民大于往内移民的现象,在美国生活变得非常糟糕,找不到工作,一个招募6000人的技术员岗位,有10w人来应聘。比我们现在招募公务员都要夸张。

开始的时候美国家庭里的丈夫们开始没有工作,但是为了面子,他们不得不假装自己还在工作,他们可能乔装打扮去另一个州去乞讨,家庭主妇们也不断的缩减自己家里的开支。再后来,装不下去了,他们很多就把自己的院子变成一个迷你的高尔夫球场,把自己家的客厅变成杂货铺,当然生意仍旧很暗淡,因为根本没有人来消费。

而在资本市场,各类大亨都在不断的做空自己的股票,金融诈骗不断的出现,每周都有爆炸性的消息出现。全国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但是胡佛对记者依然表示,人民生活的很好。他甚至表示,纽约的流浪汉一天能吃十顿饭。人们对这个政府非常的失望,已经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暴动。

美国大部分的学生营养不良,老师发不出工资。人们陷入了无法生存的状态。这个时候人民大救星,罗斯福出现了,罗斯福的演讲,是帮助人民更好的生活,解决人们温饱。但是有意思的是,罗斯福的这些演讲遭到了主流媒体的攻击,没有大媒体相信罗斯福能竞选成功。政府官员那边也很讨厌罗斯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罗斯福揭穿了什么。

罗斯福还是成功了,他被人们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他们希望有一个极权的社会。关于XL提出的问题,这里还给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答案,当大萧条来临时,什么行业发展的更好了呢?避孕药、电影院、收音机、香烟。

钢铁行业啊,航空行业啊,汽车进入暴跌,除了有声电影之外,其他娱乐行业基本销声匿迹。还有个小现象,就是当经济倒退时,服务会越来越好。当然这也让一些媒体宣传大萧条的好处。

从第一章看出,罗斯福宣扬了改革,牵涉到了很多利益既得者的利益,他被主流的媒体攻击嘲笑,被政府官员的不喜欢。而这些人恰恰都是生活在40%的美国家庭之内的,他们可能知道美国陷入严重的衰退和萧条,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并不愿意改革。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做的是错的。

最后民心所向,罗斯福说出了那60%人们的心愿,他当上了总统,被赋予了极大的希望。罗斯福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跟这个开头有着巨大的联系。作者:隐川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1000字


一本关于美国从罗斯福执政到水门事件之间的恢弘断代史,作者威廉曼切斯特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热点人物和事件,甚至女性的服装潮流、性观念的更迭娓娓道来,铺展成一卷描写美国社会发展的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阅读前确实有被他的厚度所震慑,本书一共分四卷分别是《应运而起》、《牺牲与变化》、《种下恶根》、《必得恶果》,洋洋150万字,但一开始,就有种根本停不下来痛快,或唉声叹气,或捧腹大笑,远可观大洋彼岸之利坚光荣与梦想之始,近可观华夏重新崛起之端,出版40余年,依然能给我们这一代人新的启发和感动。

我在读这本书时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厚!150万字确实不少,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了,详尽叙述了40多年前美国社会生活之方方面面,好一副美国浮世绘。其中印象挺深的一个内容就是第一卷关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的描写,太平洋战争怎么打起来的,乌龙的珍珠港事件,美国的国内外困境等等,很多年前,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课本上仅仅几段文字就将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轻描淡写就结束了,远远看去,不过如此,但是当我再细看《光荣与梦想》时,就会发现,事情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历史还是要细看才有意思,看看当时人在最具体情境下的选择,看看他们处理困难与问题的智慧和做出的那些不得已的决定。

除了美国最著名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执政,那代表了美国战时的光荣与梦想,也有和平时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这当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本来是一件跟尼克松毫不相关的事情,但是基于政治博弈,手下人干事手脚不麻利,自己决策失误,为了掩盖错误等种种原因,尼克松就这样一步步被拖下了水。整个过程层层推进,高潮迭起,堪比美国大片。其中那些愚蠢的手段和办事方式,比如为了讨好尼克松去民主党办公的水门大厦装窃听器的米切尔和李迪这帮人的行为,用一句网络用语概括就是猪队友,可以让你忍俊不禁,仿佛一出默默上演的悲喜剧。也有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检查官员考克斯这群人的伟大付出,哪怕是总统和上级的施压,也要保守自己的原则,把对美国的历史和公众的责任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大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也让我们肃然起敬,心生敬佩。在我看来这群人所代表的美国大众,当算得上是美国和平时期的光荣与梦想。

听过一遍《光荣与梦想》的电子书,再看一遍纸质读物,皆有所得,对于我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当下美国精神,从历史趋势中理解中国发展大有裨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诚不我欺。

《神雕侠侣(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_1700字


《神雕侠侣(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1700字

跨越三周,历经9天,耗时46小时20分钟,在世界读书日之后的一天,《神雕侠侣》读完,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神雕》是我最熟悉的金庸武侠之一(《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也很熟悉,其他较陌生),也是最早接触的金庸武侠,大概是四五年级的时候,古天乐&李若彤版《新·神雕侠侣》,风靡一时,也是90后觉得最经典的《神雕》影视版本,甚至有时候会称他们这个版本为“杨过版”,深入人心程度,可见一斑。
后来又翻拍过很多版本,个人觉得,除了特效比95版强,其他的,在我心中都不及,不赘述。
此番读原著,联系古天乐李若彤版电视剧,不仅领略了电视剧中领略不到的各个人物的不同风采,而且通过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对整个故事又有重新的认识,对金庸武侠,兴趣更浓。略记几点。
一、《射雕》中的人物
出现在《神雕》中的《射雕》人物,主要有,靖蓉夫妇,全真七子(六子),五绝(除王重阳),周伯通,瑛姑,蒙古相关(可忽略不计)(记性不好,欢迎指正)。
先说靖蓉夫妇,郭靖没什么太多可说的,除了人变成熟,武功精进以外,基本保持了《射雕》中的样子,黄蓉就不一样了,都说一孕傻三年,黄蓉有了家庭生了孩子倒是没傻,就是变得疑心重重,或者说是盲目自信,略招讨厌,但想想出发点都是好的,也能理解。
再说全真七子(五子),功夫差劲了不少,我不觉得霍都达尔巴尼摩星等等蒙古武士能力很强,虽然原著里说是很强,但全真诸子也太菜了点,或者是作者不想把他们放在太重要的位置。
五绝,欧阳锋、洪七公和黄老邪没什么变化,大概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主要是教杨过武功。一灯,比《射雕》里更像大boss,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期待一灯来就行了(略显夸张)。
周伯通和瑛姑,瑛姑还是神神叨叨恋周伯通,没啥可说,周伯通,各种学习新武功,心态又好,较之《射雕》里大进步,最后成了五绝之首。
大概如此,随便写写,如有不合理,欢迎各位书友讨论交流。
二、《神雕》人物
杨过,自不用说,从小屁孩,历经各种奇遇,成为一代大侠,终获五绝之一~西狂,各种评价,自在人心,不赘述。
小龙女,就是梦中情人啊,人美心善功夫好,除了小时候在古墓长大,性格有点缺陷,而且不谙世事以外,几乎完美的存在,毕竟是金庸先生的心头肉(得不到就毁掉她,甄志丙何德何能,玛德!)
金轮国师,类似于鸠摩智的武学奇才,五轮功和龙象般若功,我认为,龙象波若功可能比黯然销魂掌等等厉害的多,降龙十八掌可以一战,可惜国师不是好人,不过最后救了(放了)郭襄,也不枉为出家人,和鸠摩智一样,最后都弃恶从善了,只可惜一个被废了武功,一个死了。
霍都,垃圾,就是想骂人,跟赵志敬差不多。
达尔巴,忠心耿耿,好人。
尼摩星等,虽然书里说他们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个人觉得很一般,很多次都几个打一个还打不赢,和《射雕》里彭连虎等人作用差不多,穿针引线。
李莫愁,美若天仙的大魔头,几乎贯穿这个故事,女二号吧,死不悔改,但怜惜郭襄说明还有点人性,原著和电视剧的死法略有区别。
郭芙,就是草包啊,她爹妈都这么说。集齐了女生所有缺点的一个人物,狗仗人势,爱攀比,自负自大,毫无本事还嘴上不饶人,虚荣,玛德太多了……砍了杨过一条胳膊不说,还差点害死自己的爹。
程英、陆无双,都适合做老婆,一个温柔体贴,一个活泼开朗,适合不同的人。
裘千尺,厉害的人物,可惜断了手筋脚筋,枣核钉绝技无人得传,也很可惜。
公孙止,武功方面大概和金轮国师同级别的人物,可惜是个好色没人性的坏蛋。
……
太多了点,有空再补充。
三、略述全书
伏笔众多,悬念层生,环环相扣,太多的意想不到,武功描写极细致,给人无限想象,几乎所有赞美优秀小说的词,都可以用在《神雕》上(其他的我还没看原著,不好评价),但可能金庸小说的小说是胜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刻画等,相比之下,文笔就并不是特别好,或者可以说一般,你可以说我是鸡蛋里挑骨头,但确实我个人的感受,是不好,或者说,没有那么好。
书中还有些许不合理的地方,我也略作记录,可能是个人认为不同,不说好坏。
总之,《射雕》看完读《神雕》,《神雕》更棒,金庸武侠,更感兴趣了,继续。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刘嫣

这本书,以前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挺有名气,他说这本书是他的镇店之宝,总共四套,差不多要两百块钱。 这么贵,书也太厚,也不见得算什么名著,我就没打算买。但是心里也痒痒的,觉得很好奇。罗振宇毕竟是一个很有见识的能人,他对这书这么推崇,要不我先在网上看一下免费试读章节,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书。呵呵,不看不打紧,一看我就停不下来了。有一个社科院研究员推荐说,“这本书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那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魅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依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读过全套书之后,我觉得他的评价非常中肯,毫不夸张。甚至最后一句的希望,显得太过谦逊。这真是一本传世经典,里面涉及到的人性既深刻又真实,不光影响了当代的年轻人,将来的年轻人也必定会从中吸取不少的宝贵经验。

1

一、人性的阴暗

共和党的麦卡锡是党内最出名的人,他为了帮助自己缺乏实力的朋友赢得州内选举,煞费苦心的出版了只有一期的小报《记录》,报纸上用了一张移花接木的假照片显示了朋友的竞选对手、很有实力的泰丁斯正与美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握手。当时的美国民众对共产党视若洪水猛兽,这张假照片使泰丁斯因失去了4万张选票而落选。一位资深参议员说,“丧钟为谁而鸣?”然后冷冷的回答,“为君而鸣”。

一个这么有名的政治家,做起事来却如此的卑鄙猥琐。虽然他成功了,但是他在人品上却是绝对的失败者。就像刘邦和项羽,刘邦赢得了天下,可大家却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评价一个人,看的是最终结果,还是过程呢?做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还是过程的光明正大比较重要吧。否则,像武则天那样的,靠掐死自己的孩子成功上位,可是梦里又常常被噩梦惊醒,那样人生过得又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要做坏人,就要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想想自己的各种下三滥手段,内心依然觉着坦坦荡荡,可以一觉睡到天明。这样的坏人才算是做得值。那种白天做坏事,晚上睡不着的坏人,就过得太不值了,太对不起自己,不如就规规矩矩做个好人吧。

2

二、人性的愚昧冲动

美国的氢弹爆炸成功后,面对“放射性尘埃”这个危险的词,江湖骗子的生意逐渐兴隆。他们卖铝制睡衣,兜售震伤特效药(主要成分是小苏打、食盐和水),建筑公司修建1995美元的家庭掩体(包括混凝土墙壁、塑料地毯和储藏室)。有些人甚至担心在爆炸当日,面对着没能修建自家掩体的邻居的可能的强行进入,还要准备手枪等在内的武器。

作为不懂科学、缺乏思考辨别能力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反应也真是让人捧腹大笑。可是笑过之后,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见识过更多高科技的现代人,是否就比他们更懂得科学、更会思考和辨别真伪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愚昧盲从,缺乏思考,在我们这个时代甚至在将来依然会存在,只不过会稍微换换形式而已。前几年日本地震核泄露后,据说吃含碘的盐可以抵御核辐射,中国民众掀起了抢盐热潮。等到专家辟谣之后,有部分地区又掀起了退盐热潮。这种不加思考、见风就是雨的行为,我们见的难道还少吗?这几年盛行的新闻大反转,不也是过分渲染情绪、不假理性思索的结果吗?女司机被男司机暴打视频曝光,女司机受到广泛同情;男司机行车记录仪显示了女司机多次故意别车变道,舆论立马调转“枪口”转向女司机开火。这么多年,我们作为普通吃瓜群众被打脸的次数还少吗?不少啦,但是依然没长记性,每次一看到这种能挑起人的激动情绪的新闻事件,先不管真相是什么,唾沫横飞地发泄一番才是王道。作为一个正常人,感性先行,理性在后,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能不能在感性先行之时,先别急着采取行动,发表议论,等理性的脚步跟上来之后,再决定自己要说什么,要做什么呢?《正面管教》这本书反复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人在自己冲动的时候要给自己一点冷静的时间,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对方,如何对待冲突。

3

三、人性的幻想

超人的扮演者,乔治.里弗斯,在开车撞到石墙,撞破额头后,看见自己的血而晕倒。即使这样,他的影迷还是继续幻想他无坚不摧。

幻想有时候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尤其在脑残粉面对自己的偶像时。甲壳虫的列侬,被自己的粉丝给枪杀了,就是因为他觉得列侬变了,列侬的精神已死。做为一个普通人,你有变化的自由,你没有必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但是一旦成为偶像,你身上就寄托了太多的人的精神追求,你就成了他们的理想的象征。一旦你作出与自己原来形象不符的行为,粉丝们是很有可能感到生气,甚至愤怒的,觉得你破坏了他们的理想。我最近刚感受过这样的一次心理体验,原本觉着日本的木村拓哉非常的英俊帅气迷人,可是那毕竟已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当年的美好形象现在似乎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留下。看看现在的他就像是做了一次整容手术一样,作为一个曾经的粉丝,感觉很不能接受,心想这是谁呀?真难看!也曾经看到过自己的偶像做怪脸的形象,每看到一次就觉得自己心碎一次。理性上会说,偶像也是人呐,正常人会有的吃喝拉撒他们也都会有的。可是感情上依然接受不了。所以我觉着做一个普通人就挺好,万一你在别人的眼里被抬得很高,或者被贬得很低,你就应该离这样的人远一点。因为,如果你做出了和他们理想中的你不一致的行动,他们不知会对你做出怎样的行为。社会舆论中的“捧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喜欢《光荣与梦想(全四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光荣与梦想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