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四大名著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读名著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提高读者的想象力。我们在读完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将会更加记忆深刻。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再读水浒》

——  转自段品章

水浒是我人生中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它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但说实话,小孩子还是去看电视剧版的好。因为原著实在少儿不宜,无论是其中的淫秽与血腥场面,还是全书的精神,都远远超出了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儿童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他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主角就是“好人”,而当主角做出“好人”所不会做的事的时候,他们要么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这也是好事,要么就会觉得这是一本坏书。

很多人把水浒当做武侠小说看,认为这本书说的就是一百零八个大侠如何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故事。持这种想法看水浒的人大部分都会失望,因为全书都是在杀人放火欺负老百姓,就连那些“大侠”也不例外。尤其是领头的那个宋江,身为江湖领袖,不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也就罢了,怎么能如此阴险猥琐!这真是一本坏书。

觉得水浒差的,大抵就是这两种人:小孩子和被电视剧误导的大人。

抱着这样的观点来读,未免忒轻看了水浒的深度。

水浒讲的从来不是什么惩恶扬善,替天行道,更不是所谓忠义两全,浩气长存。全书说淫说盗,说快意恩仇,归根结底说了四个字:逼上梁山。

水浒是一本属于成人的黑暗故事。

世界上最好的黑帮小说是哪一本?教父?那是第二。

世界上最好的黑帮小说非水浒莫属。

教父只告诉你西西里的故事,而水浒里的故事,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每一天都在发生。

绝望的故事。

水浒世界里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黑色。不仅江湖是黑的,寻常巷陌,清修之所,就连庙堂之上也全是黑的。黑道是黑的,白道比黑道更黑。那是血干涸的颜色。水浒的每个字都带着血的沉重,它撕下了现实最后一块遮羞布,把一副地狱图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地狱,是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变成鬼。

水浒中的人间,就是这样的地狱。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永远出不去的地狱。

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好歹有他的上帝,而水浒中的好汉们,没有救赎,只有手里的刀。水浒更加一针见血,不留余地地指出了这世界的残酷,从而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生活在这残酷世界中人的选择。

林冲是第一个展现出全书精神的人物。他做事低调,事事让人,从不惹是生非,是个标准的普通良民。他拥有不高也不低的职位,美丽的妻子,和睦的家庭,高超的武艺,还有几个知心好友。我们理想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吗?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你不找事,事也会来找你。官二代高衙内闯进了普通良民林冲的生活,于是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撕碎了。大好的前途没了,幸福的婚姻没了,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他。就因为一个官二代看上了他妻子,一夜之间,他几十年奋斗得来的东西全都没有了。

即使如此,他还是忍耐。甚至当两个公人差点暗杀了他,他还是劝鲁智深不要杀了他们。因为林冲还相信,靠勤勉和本分,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挣回所有的一切。就算鲁智深再三劝他干脆落草,他还是想做个清清白白的正经人。直到草料场那一夜的忍无可忍。

没有人天生想做坏人,怎奈这个世界里只能有两种人:坏人,和死人。

那就他娘的做个坏人吧!

林冲终于被逼上梁山。在那里等着他的是最后一道试炼:投名状。

你要做坏人?杀个无辜先。林冲蹲在山下等了几天,想动手,又没机会。敢情当个坏人也这么难。真的难吗?还是你骨子里不够坏?

等到期限最后一天,等来了杨志。长得这么凶,就你吧。

杨志其实就是另一个林冲。做坏人第一个要杀的不是别人,正是还有良知的自己。纳了这投名状,从前那个一心想做正经人的自己也就彻底死去了,从此之后,世上少了一个良民,多了一个魔头。

看着杨志下山远去,林冲想必感慨良多:早晚有一天,你也会来到这水泊梁山的。早晚。

普通人如此,英雄也逃不掉。

武松是小说前半段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没有之一。但很多人只看到他的武勇,他的机智,却忽视了他所遭受的人间惨剧。

水浒里有各种各样的兄弟,有何涛和何清那种为了钱可以翻脸不认人的,有李达和李逵那种弟弟刚到家哥哥就去报案的,也有武大和武二这种兄弟情深的。

武家兄弟俩从小父母双亡,是哥哥武大郎一手把弟弟武松拉扯到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苦命的两兄弟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什么。武大郎矮小丑陋的身体难道是天生的吗?一奶同胞的弟弟武松为什么反而如此高大呢?把这些信息拼凑起来得出的结论,几乎可以解释武松所有的行为。

武大郎含辛茹苦将弟弟养得又高又壮,自己却因为营养不良加上过度劳累成了个人人嘲笑的半残。而武松也是个有良心知感恩的弟弟,哥哥的所有付出他都看在眼里,因此武松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敢欺负武大。二人虽是兄弟,情义胜却父子。

这两兄弟的感情,是一个潘金莲可以撼动的吗?

武松那么反感诱惑自己的潘金莲真的是因为他也喜欢潘金莲吗?武松说:“武二不是那没人伦的猪狗!”有人说这是封建礼教,是大男子主义。说这话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谁有个从小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对自己百般照顾无微不至,甚至饱经风霜却不说苦不说累的哥哥,他还做出对不起哥哥的事,那这个人不就是猪狗不如吗?有点良心的人谁会这么做?

武松从小命苦,没爹没娘,只有一个哥哥可以依靠,长兄如父,是哥哥给了他一个虽不富裕却温暖的家。如今自己终于发迹,总算可以好好报答哥哥了。戏文里的大团圆结局也不过如此。可出差一趟回来,哥哥却死了。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一个亲人,死了。

武松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武松在灵堂哭泣的那个夜晚,读来令人心碎。

哥哥死得蹊跷,武松一看便知。他从小吃尽苦头,心思细腻,又做了两年逃犯,江湖经验极丰富,这点手段如何瞒得过他!于是他默默查清真相,收集了全部证据,准备用法律手段让仇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武松不是天生杀人狂,他也曾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他的公道却没有来。

整个县的司法系统都被西门庆买通了。世间的公理就是谁有钱谁有理。

你叫武松怎么办?忍了这口气?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武松不去为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哥哥讨回公道,他还配叫人吗?

于是武松做了个决定,他决定放弃自己的人生。法不给我公道,我自己来给自己公道。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局,在所有街坊邻居的见证下处置了两个主犯,押着一个教唆犯自首了。

打虎英雄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一直很赏识他的官员特地轻判了他,街坊邻居和部下自发送他盘缠食物。而武松的心里却是空虚的,天地悠悠,家在何处?哥哥的恩情已经无法再报,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这样,他到了孟州。此时的他,毫不遮掩自己的桀骜,仿佛打虎当日喝醉后的不顾一切。前途已经如此黯淡,再糟又能怎样呢?他就这样卷入了施恩与蒋门神的恩怨。

所谓施恩与蒋门神的恩怨,其实是施恩的父亲与新来的张团练在孟州的地盘之争。武松不是不清楚,但那又怎样?武松不在乎,随你们吧,你让我打,那我就打,我还要索性打得好看一点,教大家笑一笑。整个醉打蒋门神的故事里,武松的精神是颓废的,他完全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明知施恩图报,却并不在意,好歹还有酒喝。

这时候,张都监出现了。他给了武松目标与希望。金钱,地位,这些都无所谓,武松把钱都锁进了箱子。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张都监这里,武松忽然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可能,他甚至有了一个未婚妻。武松的精神久违地一振:难道这样的自己还能为了什么而奋斗吗?

——骗你的啦。

一切的一切原来是个骗局。希望之后是更深的绝望。那些关于未来的美梦,一个个全都破碎了,只剩下一片黑暗。解决掉刺客们,武松走向了鸳鸯楼。他冷静得可怕,就像为兄报仇的那天一样,只是这次,他不会再留余地了。为了不暴露自己,武松把一路上撞见自己的人全部杀光,包括那个欺骗了他的未婚妻。这不是精神病式的屠杀,而是有计划的谋杀。武松的黑化,黑得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强大的英雄,也可以变成一个最可怕的凶犯。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是挑衅?是炫耀?不,这是投名状。

从此以后,他拿人祭刀,抢人酒肉,打家劫舍。武松终于成了一个和张青孙二娘他们一路货色的江湖人——一个坏人。

因为水浒的世界,好人无路可走,只有坏人才能活得快活。这是一个逼得好人去做强盗的世界。水浒告诉我们:当法律无法捍卫正义的时候,人就会变成这个样子。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林冲,成为杨志,成为武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的最后一条路,就叫做水泊梁山。

但是,如果梁山中只有林冲和武松这样被社会逼迫而不得不落草的良民,恐怕水浒的现实意义要低一大截。水浒如实地写出了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股恶势力:黑道。它没有简单地将梁山好汉与朝廷写成善恶二元的对立,而是极其细致地描绘出一个与表社会同样复杂而丑陋的里社会。

江湖人称自己为“好汉”而非“英雄”,他们崇尚的不是正义,而是血性,是义气,是快意恩仇。这群人的组成是极其复杂的:不光有晁盖、裴宣、欧鹏这样的揭竿而起者,还有史进、吕方、郭盛这样从小崇拜古惑仔的杀马特少年,有周通、燕顺这样的土匪恶霸,有张青、孙二娘这样的人肉作坊、有揭阳镇三霸这样的成熟黑社会组织,有石秀、焦挺这样的社会闲散人员,有李逵这样的精神病患者,更有一些人,像宋江、戴宗、柴进,游离在黑白两道之间的灰色地带,左右逢源闷声发财。这帮人有的是天生凶恶,有的是被逼无奈,总之,什么都干,就是不怎么干好事。事实上,水浒中的普通百姓不但受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欺压,还受到那些打着替天行道旗帜的所谓“义士”的残酷对待:周通、王英强抢民女,燕顺、孙二娘好吃人肉,穆家兄弟横行乡里,李逵滥杀无辜。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和高衙内、西门庆、毛太公之流没有任何不同。整部书的一开头就告诉你了,他们不是什么好人,是魔。

于是水浒中有了一种特殊的受害者:被江湖逼入江湖的人。

秦明,好好一个军官,剿匪失败被活捉,随即被宋江、燕顺等陷害,全家被杀,在威逼利诱下无奈落草。

扈三娘,好好一个巾帼英雄,援助结盟村坊时被活捉,全家被杀,在威逼下无奈嫁给变态色魔王英。

李应,好好一个土豪,梁山要打祝家庄,钱也给了,粮也给了,最后他们说这点钱哪够啊,干脆你人上山来得了。

徐宁,好好一个教头,因为梁山要破连环马,被自己亲戚汤隆当了投名状,连全家一起诓上了山。他的内心是几乎崩溃的。

李云,好好一个捕头,教了个叫朱富的孝顺徒弟,自己做贼不忘接师傅上山享福,简直日了狗了。

安道全,好好一个大夫,因为千里之外的宋江背后生了个疖子,就被张顺给坑了。想和姘头多待一晚,结果那狗日的居然就把人给杀了还嫁祸给自己。

最无辜的两个,是朱仝和卢俊义。

朱仝这个人长得像关公,做事也像关公。义气深重,人见人爱,魅力值满点,男神一样的人物。他为了义气,放走了晁盖,又放走了宋江。如果没有他,梁山的两任老大连村口都出不去就挂了。

然而这却成了朱仝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搭档雷横犯了事,朱仝故技重施,偷偷放了他,不惜为此被判了个玩忽职守,刺配沧州。在沧州,朱仝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很快就获得了知府的赏识和其子小衙内的喜爱。伶俐人到哪里都吃的开,不出意外的话,相信不久之后,朱仝的生活就能回归正轨了。

朱仝做着东山再起的美梦,却忘了他的“兄弟”们是怎样的一群豺狼。

看到小衙内支离破碎的尸体的那一刻,从没失态过的朱仝疯了,他冲上去想和李逵拼个你死我活,却被吴用等人的一跪挡了回来。看着自己不惜牺牲前途也要放走的兄弟们如今居然想出如此毒计来陷害自己,看着那么可爱的一个小孩子因为自己的缘故惨遭横死,朱仝何尝不想把面前这些满嘴大义的禽兽全都砍了。可他能吗?他连李逵都制裁不了,何况晁宋。

他打心眼里不想和这些人待在一块,可他还能去哪呢?

对救过自己的恩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别人。

卢俊义是一个糊涂人。人傻钱多,名望高,底子干净,这样的他成了宋江上位计划理想的的关键棋子。

出身于财主家庭的卢俊义,像大多数富二代一样从小被娇生惯养,刚愎自用。虽然武艺超群,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他涉世不深,不知人心险恶,号称自己一个人就能平了梁山,可梁山真来了的时候,没有任何势力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一代社会名流被扮成气功大师(误)的吴用成功洗脑,不听忠言,执意作死。被引到梁山泊还高举大旗独自一人挑战整个山寨,结果被车轮战打得找不着北。被抓上山的他天真的以为对方会简单地放了自己。没想到吴用这头稳住他,转头就把墙上反诗的秘密告诉了管家李固让他回家发财。等卢俊义回到大名府遇上报信的忠仆燕青,竟还不相信李固已经背叛他,反而怒斥燕青,自投罗网,身陷囹圄。

不知深浅,不识好歹。天下无双的玉麒麟,终究只是个外强中干的公子哥而已。在凶残狡猾的黑道面前像个婴儿一般不堪一击。

智赚玉麒麟这一计,作为宋江上位计划的关键一环,虽然在后半段跟进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吴用标志性的掉链子,但依然是水浒前七十回最阴最损最毒最厚颜无耻的一计没有之一,堪称吴用狗头军师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一计中最富戏剧性的是管家李固的命运。李固本来就对不明事理一心作死的主人心怀不满,当听到吴用告诉他的秘密,他却像他的二货主人一样蒙住了双眼,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发财大计。故事的最后,他被绑在柱子上,耳边响起了宋江的声音:“休问这厮罪恶,请员外自行发落!”,恐怕直到这时他才醒过味儿来:原来自己只是一枚一开始就注定要被舍弃的棋子。可惜为时已晚。

卢俊义和李固的故事,展示了普通人面对犯罪团伙侵害时的真实状态。

像大多数上山的好汉一样,遭逢惨变后的卢俊义也变了,他不再是那个目空一切的公子哥,彻底地屈服了。他乖乖地配合宋老大演戏,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宋江顺利的开展上位计划,先是利用绝对不可能做老大的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彻底断绝了山寨内部人员(林冲)夺位的可能,接着又做了一出戏,安排了一场所谓的“公平竞争”,但就算吴用不在卢俊义身边,难道他还敢赢不成?

卢俊义比谁都清楚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名为副统帅,实际上就是个垫脚石。他也只能安于这种地位。也许在他杀李固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身陷魔窟,周围是群魔乱舞,一步走错就性命不保。这些被江湖逼进江湖的人,是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水浒对于黑道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循环:普通人被恶人所害,成为更坏的恶人,然后再去害更多的人。黑恶势力就这样如同滚雪球般不可控制地越来越壮大。

有一个人曾试图打破这个循环,那就是公孙胜。他曾以探母为由逃离了宋江与晁盖的权力争夺战,结果费尽心思躲藏却还是被强行带回了山寨,宋江用行动告诉他:你一天是黑的,一辈子都得给我是黑的。于是公孙胜再也不敢藏私,从被吴用一喝就能吓住的普通妖道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法师。排座次后,他和卢俊义一起住在西边房内,警卫员是宋江的徒弟:孔明和孔亮。摆明的被监视。

公孙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旦进入这个循环,就没有人能够逃脱。

水浒的这种对于地下社会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已经足以让它超越其他所有黑帮小说。但水浒并没有止步于此,它更加深刻地指出了如此庞大的黑势力以及这黑暗的人间地狱能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乱自上作。

有人说连城诀等作品在黑暗程度上不亚于水浒,两者的差距就在于此。连城诀之类作品仅仅将问题归咎于人性的贪婪这种老生常谈之上,而水浒对社会问题的剖析达到了外科手术般的精准,一下子命中了专制社会的死穴,不仅对人性本恶体现的淋漓尽致,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能够激发人性的恶。这就使水浒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而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从前有座魔窟,魔窟里有个魔王,魔王的梦想是不要做魔王。

作为全书第一男主,宋江是水浒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也是最复杂的形象之一。

就像乞丐的霸主还是乞丐,人渣的首领也只不过是个人渣而已。毫无疑问,宋江是一个坏人,而且是坏人中的坏人。他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厚颜无耻,睚眦必报。他同时拥有老维托·柯里昂的手段与蒋天生的虚伪,是个天生的黑社会老大。

可他一点也不想当个黑社会老大。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宋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原本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绝不是每天和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从一开始,宋江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是黑道。黑社会,从来都只是宋江的一部分,而不会是全部。宋江的梦想,不是替天行道,而是出将入相,功成名就。

他开始结交黑势力,只因为他是个老油条。小吏这种工作本来就是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黑白势力之间闪转腾挪的。而宋江长袖善舞,对人情世故钻营投机之事十分精通,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已臻化境,不仅在县衙上下无一人说不好,居然还在黑道上博得了“孝义黑三郎”的名声。凭他的精明,如果没有卷进晁盖这件轰动全国的大案,相信他早晚会有机会鱼跃龙门吧。

某种程度上,宋江上梁山也是被逼无奈。他本已经无数次拒绝了黑道朋友的邀约,可惜酒后现形,栽在黄文炳手里。一生谋划,毁于一旦。小说里展现宋江凶残的情节有很多,但对黄文炳,是这个平日里的斯文人最失态的一次:“生食尔肉”不再只是个形容词,甘冒被全歼的风险也要跑去杀你全家。宋江一辈子再也没对谁有过如此之深的恨意。

无极里的谢无欢说得好:“你毁了我做好人的机会。”

被逼成了黑社会的宋江不甘心,于是他找到了另一条路:招安。

招安一直是宋江身上最大的黑点。但事实上招安也许是这些江湖人唯一的出路了。

与方腊不同,没有根据地,没有人民支持,连粮食都不能自给的梁山,拿什么跟朝廷死磕?人才方面,林冲不过是八十万禁军中一个普通教头,鲁智深不过是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一个提辖,而官军中还不知有多少林冲鲁达。如果真的惹恼了朝廷,调一支身经百战的边防军来,剿灭小小的梁山只是须臾之间。何况人是会老的,而梁山没有持续补充人才的好方法,等林冲他们打不动了,梁山的末日也就到了。李逵之流动辄叫嚣打上东京,哪里有那么简单!更重要的一点是山上兄弟的子孙后代怎么办?难道子子孙孙都要做贼吗?

无论是从实现宋江个人的野心的角度,还是从山寨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招安都是唯一的选择。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黑帮,最终要走的路都是洗白。

于是宋江联合了同样想洗白的吴用,对一心“与朝廷做个对头”的晁盖一派亮出了爪牙。并最终获胜。金圣叹直说晁盖是宋江所弑,其实我觉得证据不足。但不管怎么说,阻碍山寨发展的晁盖不在了。之后宋江费了一番周折,总算上位。没有顾忌的宋江立即开始了招安大计。几次试探,终于成功。

宋江走向了人生巅峰。

然后带着所有人落入了深渊。

归根结底,梁山的贼,只是小贼。真正的大贼,在庙堂之上。

在写梁山的一百零八个魔头之前,作者写了一个人:高俅。而且重点写了他的发迹史。

高俅是什么出身呢?泼皮,也就是梁山里一抓一大把的那种流氓无赖。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对少年高球的描写和对梁山好汉燕青出场的描写几乎一模一样,除了颜值。而他阴险又精明的性格,和宋江极其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俅就是一个未入黑道的成功版宋江。

高俅这样的人是怎么坐上太尉的位子的?因为他背后有人。

天下的大贼,就是以宋徽宗为首的统治者们。

一个在国内盗贼四起,边境硝烟不断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逛妓院的荒唐皇帝,提拔起一众荒唐大臣:因为球踢得好而青云直上的高太尉,年年寿诞都要收取无数金银财宝的蔡太师,因为搜刮奇珍异宝而起家的童媪相,陪着皇上寻花问柳的杨太监······

单只是花石纲就让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又有多少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四大寇为什么能一呼百应?为什么武松和林冲们得不到法律应许的公道?若天下太平,谁愿落草?众匪首尚且是走投无路,更何况那成千上万的喽啰。

宋江作乱,乱却自上而起。

宋江自以为能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却不知真正的魔窟就在此处。梁山的小贼杀人尚有尸首可寻,朝廷的大贼吃人却不吐骨头。最凶残的恶人不是梁山的杀人狂,而是这些谈笑间数万生灵涂炭的国之蛀虫。小贼想和大贼斗?你们还太嫩了。

君不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上山?不上山?招安?不招安?无论哪条路都是死路。

纵观水浒,你找不到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每一个主角都只是如你我一样有好处也有缺点的普通人,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种面目,却只能走向同一个归宿。

他们可恨吗?当然可恨。

他们有多可恨,就有多可悲。

和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一样,水浒也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世界的大悲剧。水浒讲的是在一个扭曲的世界中普通人的选择与畸变。它用近乎完美的古白话与精巧的谋篇布局把一个触目惊心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传达给读者。作者春秋笔法不做评判,而其中的悲壮与凄凉却透纸而来。

水浒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时代。每次翻开水浒,看着其中的一些面孔,总令我想起另一时空中的另一些面孔,是否,他们本不必走上这样的道路?是否,这个社会可以少让一些人走上梁山?水浒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  二0一八  立夏

施耐庵:《水浒》(中)

这个阶段的宋江,并不大知道自己究竟要些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不能聊以混日,必须有所准备这个准备,小的方面是在郓城这个小县城的安身立命,大的方面则四面八方,直通全国。

我们以后来宋江所积极鼓吹的忠义精神来衡量此时的宋江,是四个字:不忠有义。身为国家官吏,不忠于朝廷不忠于皇帝,而是广挥长袖,利用官吏的身份以权谋私,为自己谋取义气的江湖声名。

宋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无论是文是武,他都并没有发达致身,功成名就的机会。如此,他只能寄希望于广泛的铺垫关系,夯实人脉,以求在未来利用社会的力量,江湖的能量为自己博一个繁荣发达的机会。这就是所以后来宋江题下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内在原因。

宋江上梁山的由头是怒杀了阎婆惜,而杀阎婆惜的原因是被这女人看到了他和梁山的书信往来,以及梁山送来的银子。由此我们也就同时解了一个宋江的那许多送不完的银子从哪里来的疑问,原来都是受他所交接沟通的一些江湖人士的报答回报。这也是义的一部分,受人滴水,涌泉相报。从道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并不反对这样的报答行为。唯一值得我们介意的,是这些银子沾染了太多血腥,太不干净。

宋江初上梁山,此前所累积的声名效应立刻显现,威望直逼寨主晁盖。此前晁盖的忠实拥趸吴用,很快和宋江打成一片,不仅在形式上,也在实际意义上架空了晁盖。当然,我们从根底上去看时,这个结果主要还是在于晁盖自身缺乏领袖的能力。

利用山东及时雨的声名,宋江不费吹灰之力陆续收伏不少山头。至三打祝家庄以后,无论是威望还是实际权力,宋江几乎已经完全压过了晁盖。所以到打曾头市时,晁宋矛盾有节制的暴露了出来。双方都很克制,因为他们都崇尚一个“义”字,并且赖此字以为是生。晁盖身死以后,遗言说谁打死史文恭谁做山寨之主,其实在意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轰轰烈烈,几乎是庆祝晁盖之死一般要求宋江上台。没有人理会晁盖的遗言,晁盖除了是前寨主,并没有别的贡献。无论是文是武,还是收伏别的山寨还是规划和建设梁山。这一伙不要命的好汉对于宋江此时是真心实意的拥戴。

晁盖时代,梁山以“义”字为精神。宋江时代来临,他以“道”字取而代之。义是兄弟情义,这个仅仅只限于你来我往,有交情的人之间。道则要宽泛得多,江湖道义,涵盖四方,四海之内,无论识与不识,只要是一路人,就都皆兄弟也。再进一步。道就不仅仅只是包含义字,还为以后的“忠”字打下了基础,忠道义道,忠义之道,招安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在逻辑上,宋江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在这一点上,满腹经纶的落第秀才对于宋江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开始,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晁盖时代的“聚义厅”也变成了“忠义堂”。

这个替天行道的天,梁山一众好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关胜秦明这些人眼里,天主要是皇帝。他们要替皇帝行道,杀贪官污吏,拯救忠道。在鲁智深武松石秀这些人眼里,天主要是上苍,他们要替上苍践行善恶的报应,拯救义道。还有一些人比较奇特,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道的概念,你喊什么他们都是那样一个嘴脸,他们杀人放火,谋财害命,甚至吃人肉,主要就是爽快而已,这一类的杰出代表,就是李逵,其次是十字坡的两夫妻,卖板刀面的张顺。后面这一类,是一些无法无天极其可怕的人。

招安过程中梁山的忠与义的内在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爆发,许多人由此开始怀念晁盖时代。义是自由自在的,他的对象只有特定的个别人。忠则不那么自由,她要求你服从整个既定的统治秩序。皇帝最大,其次是各级官僚。在人之外,还要服从各种礼仪规范。这是这一群草莽英雄们极其厌烦的,然而恰恰是梁山最高核心主导者们所追求。

宋江一生布局,就是为了招安的这一天。光宗耀祖,留名后世。如果梁山仅仅只有他这样想,是不足以成为现实的,好在于同声同气者所在多有,几乎包括了整个梁山的核心群体。真正有影响的反对派,只有鲁智深和武松以及三阮,还有李逵。然而反对派并不坚决。由此,通过宋江和吴用的一番布局,最终还是使招安成为了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梁山一众好汉的确成了宋江发达的工具。没有这些人,宋江终其一生,无非文武稀松的一个平凡小吏罢了。

招安以后,梁山的义道时代结束,进入了新的时期,这就是对于忠道的追求。以后,就以忠道为第一追求,然后才是兄弟的义道。

征辽是梁山好汉招安以后的第一个高峰,然后是平田虎,王庆。这三大战役,三个高峰,都打得很漂亮,令我们对于这一伙草莽豪杰不得不刮目相看,的确是一群豪杰,不是乌合之众。这个成绩,当然和宋江是分不开的。如果梁山仍然在晁盖的领导下,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发展。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败的鲜花,不缺的月亮。从征方腊开始,梁山好汉很快进入了急剧的衰落期。

平辽以后,宋江一生的矛盾再次显现。他并不确定接受招安是不是真的走对了路,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还是得不到朝廷的承认,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先锋将军。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后究竟会怎样?自己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其他兄弟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他迷茫徘徊,很希望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这就构成了他一路随公孙胜鲁智深拜访罗真人,智真大师的理由。

我们在这里不妨放大一下,其实宋江是在招安以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于是对自己曾经熟悉的儒家权术发生了怀疑,转而向道家,佛家寻求突破解决之道。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只能坚定的继续在选定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他已经顾不了自己的生死,弟兄们的生死,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一种空前的无力感笼罩着宋江,那些曾经豪气干云的日子最终成为往事,只能回忆。

在征方腊的途中,燕青射杀了一些大雁。宋江郑而重之的对他进行了一番训斥,大谈仁义礼智信之余,说什么杀了几只雁,其他的雁有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全然忘记了自己和自己领导的梁山好汉烧杀抢掠时的种种快意行为多么伤残天理,忘记了自己为逼迫别人上梁山时搞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往事。虽然这些已经都是往事,然而我们在这里还是看到宋江内心中深刻的忏悔意识。他隐隐约约已经意识到此去的这一条征方腊之路,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和一众兄弟的不归路。

方腊当然还是打下来了,可惜梁山好汉也终于七零八落,走向尾声。死的死,残的残,散的散。宋江和卢俊义,毕竟还是不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一念虚荣之心,最终还是把他们送上了绝路。宋江临死,为自己的身后声名着想,骗李逵喝下了毒酒。这是宋江最为人们所不齿的事件之一,其人之人性的自私,贪婪和虚伪,显露无疑。

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宋江,他之与晁盖的心性相比,并不见得高明多少。晁盖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遗命使梁山的义道精神趋于可笑。宋江则是使梁山的忠道精神趋于可悲。这就是这样一群可笑可悲的好汉,他们以自身的选择,诠释了自身的属性。

到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罗真人留给宋江的法语中为什么有八个字:“忠心者少,义气者稀。”

宋江的困境在于,义道并不能使他得以实现人生的抱负和追求,然而能给他以自由。忠道是唯一可以实现他人生价值的途径,然而忠道的路途上除了坎坷就是陷阱,并且没有为之随心所欲的自由。他往佛道的路上去尝试,然而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指引和接纳,他实际上是被拒绝了。他的忠心义心,实际上是功利虚荣之心。佛道之门,绝功戒利,开易入难。

        《吴用》

  

        吴用此人,实是梁山第一可恨可耻,可怕可恶之人。堪为儒家自私虚伪的草根代表。

        仅仅为了骗人上梁山入伙,多少原本美满如意的家庭毁于其人的设计之下,多少无辜死于非命,多少灾难降临人间。他虽手未杀一人,但是杀戮之重,惟恐在梁山众人之中无人可及。

        梁山以忠义自居,此人则其实堪为是不忠不义的代表。哲学上所谓的机会主义者,大抵就是吴用这样的人。他是没有任何原则底线的,一切见风使舵,看菜下饭。尤其可恨者,心狠手辣,不计后果。

        此人先是晁盖的拥趸,到宋江上山,发现了宋江的领袖能力强于晁盖。于是开始主动投怀送抱,多次主动替宋江打断腿晁盖的话头,否定其提议,其心实已背离晁盖。此是不义。后来招安,看见有功利可期,于是纠合其他人配合宋江,达到了招安的目的。招安后征辽,辽国许高官厚禄,离间宋江,如果不是宋江紧守忠道,劝其反叛者,必是吴用。此是不忠。

        不义不忠之徒吴用,更兼设下无数杀着,先后陷杨志卢俊义等人于家破人亡的绝境。这样一个人,真是可怕。心智高于其者依附之,不如其者利用之。心中则什么道义精神,完全无存,一切视现实需要而摇摆之。

        所谓巧言令色,鲜于仁。吴用辈耳。尤须着重,提防小心之。

        

  (待续)

施耐庵文学艺术手法写的刻骨铭心,善恶美丑奸忠义礼孝信基本让人明了,古代文笔的深厚思想与艺术魅力是现代文学无法比拟的,比如施老的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雀便欺雕与罗贯中的龙入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简直是俚语中的绝笔,古代文学的深厚文笔艺术和思想的魅力是现代文学无法比拟的,虽然很多读者边哭边骂,更说明了对小说留恋和不舍,作者通过宋江等108将归招安后,舍生未死报国家,驱除辽寇,灭河北田虎,淮北王庆,损兵折将平定方腊,其中宋江至死忠言:宁宋朝负我,我不负宋朝,自古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读的让人感动,让人悲戚。最后作者终于历尽艰辛为一帮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草寇更换了荣耀的国家英雄至高身份,虽然宋江等已经知晓太平之后,必定被奸雄所害,但是英雄死的壮烈与忠义,被时代一直歌颂,相比前半生草寇苟且梁山是实现了梁山泊的最终的使命,其中文中有很多精华处也有让人哗然的缺憾处,作为历代受后人喜悦唱诵读批评的经典名著实在不为过。。。。。。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3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一)

2015届 杨周锦

原文: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两三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在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得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赏析:

终于,林冲爆发了。忍气吞声太久,却始终未动过反抗之心。甚至在得知董、薛二人将害自己时,还替他们说情保命,这是何等的宽广胸襟。但宽容过了,便是懦弱。当亲耳所闻儿时同伴陆虞候,曾经保其性命的差拨为讨好高俅,不惜一切奸诈毒辣的手段要结果自己性命时,想必他定是怒不可遏了吧。风雪山神庙里这一场打斗,血光四溅在漫天纷飞的洁白中格外扎眼。他打杀得酣畅淋漓,便也宣泄了每一位读者内心冲天的怒气。若是这样的世俗之风能够同这些奸诈之人一道挥斩于林冲刀下,杀个片甲不留,这社会或许便是另一幅图景罢。

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二)

“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读了水浒传,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使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吴用了,他虽不如青面兽杨志武艺高强;也不似武松的性格刚烈;但他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吴用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但是我觉得吴用也有一点缺点,就是太衷于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的宋江了,因为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朝廷趁此借刀杀人。他壮大了梁山,却亲手毁灭了梁山。因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所以我对宋江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意愿,使整本书的结局成了悲剧。宋江被害时,吴用便随自缢了,这是令人读了非常可惜的下场。

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是我觉得我们青少年们应该读水浒:它体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刚好与我们当今社会相反。

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三)

作者:宏力学校2015级综实1班 张天硕

指导老师:王建伟

《水浒传》是我国明朝时期施耐庵的用白话文写的一本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上梁山起义聚义,被招安以及四处征战的故事。俗话说:少读水浒老读三国。意思大概是在少年时期应读《水浒传》,老年时期应读《三国演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造反小说,许多人应该读出来的是武松、林冲等人的的嫉恶如仇,智多星吴用的神机妙算,宋江的仗义疏财等。我则不然。就拿武松打虎这件事说吧,难道武松就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么?许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你们想过没有,武松在酒店喝酒时并不相信山上有老虎,在那告示前他是知道了有虎,但他想的是回去了会让人耻笑,自己就一定会遇到这老虎么?这是他抱有的一种侥幸心理。

林冲为什么在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敢出去教训他,如果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住,那还有什么资格说去保家卫国呢!梁山108将,其实许多不是被官府逼上梁山,而是被梁山兄弟逼上梁山,就算那个政府对你不公,但没有对人家不公,你有什么资格决定人家效忠谁呢?

三打祝家庄,起因是一件小事,不过是时迁石秀等3人偷了店主的一只鸡而已,这本来就是时迁的错,他们三人还拿着梁山的名号去威吓他们,这才有了后来的三打祝家庄。这原本就不是店主他们的错,而梁山却硬要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去攻打祝家庄。但虽然我对这些事有疑问,但还是有很多剧情是我认为比较正确的,如: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林冲风雪山神庙,宋江怒杀阎婆惜等。总而言之,我读水浒与别人的感悟不同,也许是着重的不同,也许是我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吧。

读了《水浒传》我还是感触颇深,虽然这与我听别人讲的不同,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一起聚一义到梁山。受朝廷招安,再到战场大破辽国兵,最后把叛党一网打尽,却遭阴险小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这整整一本书。

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两个字,那两个字大家应该猜到了那就是忠和义。

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的帮助。宋江在有一种有一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宁死不屈,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的羞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上,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只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能做到这个?义?字的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一个?义字?,包括了数也数不清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就只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或一个人的信誉或等等什么宝贵的东西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老人孕妇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大勇气,甚至是以命换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感。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正义感、贪生怕死的人。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水浒传》读书笔记_水浒传读后感4000字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毛泽东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清代刘銮的《五石瓠》里说: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浒传》里的义,还不能取代旧的伦常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革命最坚决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水浒传》作者歌颂梁山义军,却又反对方腊起义,实际说明他同情、歌颂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不僭号称王的起义。所以,《水浒传》中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口号。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观念,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正是统治阶级借天命来欺骗人民,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历来帝王正是借天命来统治万民的。《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意义,说的是朝廷无道时,由这些好汉来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则是□臣蒙蔽了圣聪,因而他们造反便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天子脚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终于换成顺天、保国了。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对于衙门里公事和官府的应酬,十分熟悉。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总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对人民的造反,只是抱着同情态度,或在某种情况下在行动上作一点有限的支持。从他思想上说,他是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是一个广有谋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长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将来能够为国立功,作出一番事业来。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而当时朝政黑暗,□臣当道,一些才能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恰在这时宋江又犯了杀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拿住,问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汉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这时,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声誉,前后有大批好汉随他上山,壮大了山寨力量,给山寨事业带来了一番兴旺发达的气象。梁山起义军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之下,接连打了许多胜仗,给予一些贪官污吏以严重的打击和惩罚,并且震动了朝廷,这些胜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劳分不开的。但由于他忠孝观念根深柢固,虽造了反而这种观念并未改变,这就伏下了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契机。他上了梁山后口口声声说皇帝是至圣至明,只是□臣当道,谗佞专权。他反复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权借水泊栖身,专等朝廷招安。他在与官军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这样,梁山起义军的力量越强大,梁山的事业越兴旺,也就越为宋江的受招安积累资本。他终于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军队大败亏输之后,光荣体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义事业断送。宋江投降之后,又奉朝廷之命去镇压方腊起义军,正如鲁迅说的: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这是对《水浒》的最尖锐的批评,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严重局限。

《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其中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征辽也可能是插增的,因为第一,征辽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腊,历史上无迹可寻。其次,和平田虎、王庆一样,征辽中梁山一百单八人无一死亡。这个看法尚有争论。从思想内容来说,《水浒传》前半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则是写忠臣反□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矛盾。作者写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爱国思想,鲁迅说: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这话是有根据的,水浒故事流传的时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写宋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至于忠臣反□臣,也是和这一思想有关的。在小说结尾写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说: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水浒传》的作者是把宋江作为忠臣来描写的。第85回辽国欧阳侍郎招降宋江,吴用向宋江献策:要富贵,投降辽国;要忠义,报效宋朝。宋江说: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里的尽忠报国实际上就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立场。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和作者对受招安者的鉴戒来说,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总之,《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描写的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还是不见容于当权执政者,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水浒传》读书笔记_水浒传读后感300字


读了《水浒传》后,我不禁对《水浒传》里的108个好汉起了敬佩之情。他们疾恶如仇,行侠丈义,惩恶扬善,为民造福。可恨皇帝晕庸无能,奸臣当道,100单8个好汉,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108个,就只活着23个,让我倍感惋惜。

我认为梁山好汉全栽在及时雨宋江手上,因为宋江一直盼着朝廷招安,官军多次来犯,他都手下留情多次放过高俅、杨戬等奸臣,皇帝招安不恭,他也恭恭敬敬,毫无怨言。破辽国无功,他也不说什么,奸臣当道,陷害忠良,他也不进直言,最终也被用毒酒毒死。然而,黑旋风李逵却截然不同。他疾恶如仇,惩恶扬善。哪怕是宋江犯了法,他也马上抬着斧子找宋江理论。朝廷招安出言不逊他怒扯招安黄傍举拳就要揍史臣,虽说鲁蟒,但也是打抱不平,恨朝廷出言不逊,小看梁山泊好汉。

但是梁山好汉们的做法在如今,早已死了N次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水浒传》读书笔记_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


读完《水浒传》,我不禁掩卷沉思,在那样一个奸臣当权、在那样一个傀儡皇帝统治下的黑暗、动荡的年代,涌现出的一批用正义感的英雄为什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是当初宋江的错误抉择,是奸臣的嫉贤妒能,是傀儡皇帝的懦弱无能。是这些原因的结合,才组成了这样的悲剧。那么,宋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实力?为什么各路英雄豪杰都不约而同地上水泊梁山落草?

有一部分是因为犯下了大罪,畏罪逃到了梁山泊,朝廷越是不管这个地方,逃到这里的人越多,逃到这里的人越多,朝廷越是不管,或是说不敢管,也管不了这个地方。所以才使得这里匪患猖獗。

还有一部分是冲着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来的。当然,为了让山寨更加强大,山寨头领也不得不各处招贤纳士,所以,在军师吴用的计策下,他们也逼一些人上了梁山。比如朱仝,吴用为了赚朱仝上山坐一把交椅,令李逵杀害小衙内,让朱仝不愿上山也不得不上梁山。

当然,随着水泊梁山的不断强大,朝廷也不得不盘算着怎样去摧毁这样一个组织。所以就不断派兵去剿匪,因此在与朝廷的战争中,也俘虏了许多大将。在他们引颈受死的时候,宋江往往亲解其缚对待他们那是相当的好,让他们受宠若惊。而后再告诉他们自己本无意与朝廷作对然后诉说自己的苦衷,然后只盼朝廷早日招安对于想要的人,就耐心劝说,对于他们的顾虑家人的安危,也是积极解决,派人将一家老小搬到山寨所以就定了他们的心。

对于于自己无用的人,也以礼相待,天天肉山酒海,最后在苦留不住的情况下,将他放下山,让他传达自己的苦衷。这一切都天衣无缝,因为被捉到在梁山泊上,人心自危,对于宋江的话,只能唯唯诺诺。因为宋江山上的人,可不是好惹的,李逵就是最典型的。杀人不眨眼。要是看到有人对自己心中唯一崇拜的人不敬,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最后就有了一百单八将这样的雄伟场面。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

李逵这个人,作者刻画得很成功,他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不管是谁,只要遇上李逵这个对手,那都是不寒而栗。李逵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特别爱惹事,由于性格卤莽、性子急躁等原因,总是头脑发热爱冲动,不断地惹麻烦,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作品平添了许多波澜。好在所惹的乱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总是能被那位兄长般的主将一一化解。让我总是严肃不起来。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的集体,后来却走向了衰落。在归顺朝廷后,破大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百单八将,不曾折一将。但是在后来的战役中,却十去其八:阵亡正偏将五十九员,于路病故正偏将佐十员,鲁智深杭州六和寺坐化,武松折臂不愿恩赐于六和寺出家,公孙胜回还蓟州出家,不愿恩赐,于路辞去正偏将四员: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在京正偏将五员:安道全,黄甫端,金大坚,萧让,乐和。这样一个表,皇帝看完后,也嗟叹不已: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

这样的结局,谁看完都会难受的。可是噩梦远远没有结束,高俅一伙人唯恐宋江一伙人日后飞黄腾达,报复自己。于是在皇帝面前告宋江等有谋反之心,皇帝让高俅赐宋江御酒,问详细情况。高俅在皇帝赐的御酒中下了慢药,让宋江喝了药酒,宋江怕李逵等知道后再聚义造反,背叛朝廷。所以叫来李逵,给李逵喝了药酒,让李逵死后和自己一起葬在蓼儿洼。宋江自从当官以来,就常常来此游玩,此处有和水泊梁山一样的景色。李逵洒泪而别,几日后果然毒发身死。尸体运来与宋江葬在了一起。也正是宋江说的: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近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后来,小李广花荣和军师吴用得一奇梦,梦中宋江和李逵向他们诉说了此事,并且让他们去蓼儿洼看望自己,吴用和花荣奔到了蓼儿洼,亦悲伤不已,在此自缢,可怜英雄一世英名,就如南柯一梦。

皇帝当晚亦得一梦,梦见到了蓼儿洼,宋江等齐齐跪下,诉说冤屈。皇帝梦醒后,得知宋江等确实已死。龙颜大怒,召来高俅等人问责,蔡京、童贯却说:人之生死,皆由注定。皇帝最终还是被他们掩饰过了,并没有问罪。

在那样一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就是这样一批义字当先的绿林好汉,由盛转衰。让人痛心不已。而这只是一支代表人物,是当时的黑暗的代表,是民不聊生的代表。也是人民心中真实的想法的代表。这部经典巨着,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省。所以我们要同样去感激作者,把这样一个真实、残酷的真实世界留给后人。引发起所有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的价值所在。

喜欢《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