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像风一样奔跑》读书笔记。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像风一样奔跑》读书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菊朵朝山顶望去,湛蓝天空里,飘着一朵薄薄的云。那是一朵1974年夏天的云,在湘西兰山的蓝天上,在菊朵的眼睛里,又白又亮。这是《像风一样奔跑》中的结尾,可读过此书后,那朵又白又亮的云,吸取着山间的灵气和阳光的温暖,飘进了我的心。

《像风一样奔跑》这本书讲述了菊朵在贫穷的乡土生活,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外婆,与伙伴们经历红枫坪的事。我此前从未了解过旧社会的生活,读了此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70年代的困苦生活。

菊朵家因为有一块两寸的腊肉就被医生称作富人了;孩子们都没有玩具,上完学后就得去放牛、喂猪、砍柴、从地里挖吃的,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场黑白电影;菊朵10多岁了还没有吃过城里的绿豆棒冰,仅在城里饭店里吃了碗面条就让小伙伴芹香吃惊的赞叹了;村里人也不敢乱说话,在背地里信神,否则就得遭到批斗再看看我们,我们从来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从没做过一点家务,天天理所当然地吃着大鱼大肉、等着别人伺候,更不会照顾别人,过着富足的生活,没受过一点苦。我们难道不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我们难道不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吗?我们难道不该关心家人吗?我们难道不该感谢家人吗?

看了这本书后我被震撼了,原来的生活竟然那么艰难。曾很多次听爷爷奶奶说,他们的童年多么不幸福,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成了一种奢侈。我开始还不信他们的话,认为他们夸大事实,后来才知道旧社会的生活确实是很苦的。文中的孩子们也很坚强,即使遇到了不幸,日子也还是要照常过下去,他们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明白,要坚强地活着!

那朵云的故事虽然结束了,却永远飘在了我的心里!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像TED一样演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像TED一样演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像TED一样演讲》这本书是[美]卡迈恩·加洛所著,他观看和分析了不下500场TED演讲,并直接和演讲者沟通对话,然后得出了高效演讲的9个技巧,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情感、新奇、难忘。我的思考收获如下:

part1:情感

原文用有一句:“追随你的热情,发现你的所爱,认识真正的自己,勇敢去做”,关键词是“热情”,演讲也是如此,唯有热情才能感染自己,从而感染他人,而热情并不是刻意捏造的,而是带着无私分享的心,从而放松平静中被他人所感知。

可以试着寻找自身和主题相关的连接点,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热情,因为有趣的故事可以刺激大脑,吸引观众注意力,同时拉进和观众的距离。

另外,在表达上以自然的状态最为舒适,仿佛再和朋友聊天,那么随心又不随性,怎么理解不随性呢?

是因为在演讲过程中想要自然表达,首先要对内容很熟悉,而且是在经过他人意见反馈调整,以及各种刻意练习之后才能达到的状态,并且要求分享者从语速、音量、声调、停顿上去下功夫,并借助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来辅助实现。可见,关热情,就很需要耗费心力了。

part2:新奇

新奇指的是分享的内容是以新视角来切入的,因为新奇有趣的事情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而多巴胺容易成瘾,会是使人保持亢奋的状态。而要做到新奇,不仅仅是要做到跳出思维局限,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从主题设计上需要花心思切入,就连分享环节也需要花心思设计,比如利用多感官刺激大脑、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并结合图片、视频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并且让他们铭记于心。

我补充说明的地方是:这个地方可以加入互动体验环节,《4C法则》这本书就很经典的介绍了很多链接的技巧。最后,掌握新奇技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幽默感。

part3:难忘

对于难忘这个部分的内容,以“18分钟”为重点进行说明。为什么要将TED演讲时间控制在“18分钟”内呢?是因为如果分享时间过长,信息量过大,容易造成认知积压,反而不利于分享效果的呈现;读书笔记·同时以心理学上记忆力容量7±2个单位的运用延伸来说明,人对信息记忆最靠谱的数字是3,因此“18分钟”的TED演讲也是符合“三”法则的。

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在18分钟内去设计内容呢?书中介绍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140字符的短标题。

第二步:用三个关键信息支撑标题。

第三步:用故事、统计数据和案例来强化三个关键信息。

另外,做到难忘,依然需要多感官的体验,让观众和分享者感同身受,同时,分享者也应该以真实的自己去面对。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难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尾,引用书本原话:成为优秀发言人的关键就在于,组织一个简洁有力,能够表明你观点的句子。

最后,关于技巧,其根本在于练习+刻意练习。作者:蒋小妹

《幸福像花儿一样》读后感


《幸福像花儿一样》读后感

初次见《幸福像花儿一样》这本书时,本以为是叙述幸福的故事,有一个幸福的结局,于是便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阅读,读完却满心抑郁地发现,原来书中描写的幸福像花儿一样可人的同时也像花儿一样容易凋零。

《幸福像花儿一样》这本书记叙了两位典型的70年代的女性人生,围绕着文工团舞蹈队里杜娟这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和一名赤脚医生王桂花的情感命运展开,细腻生动地讲述了她们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多年的感情纠葛和人生起伏让我们不禁思考:人生重要的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幸福是得到了还是付出?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还是一个无法捕捉的结果?

书中,杜娟面对两个男人的追求,她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充满着令人神往的憧憬,同时也都充满着难以猜测的事情。可是现实没有给人犹豫的机会,杜娟选择了两条路一起走,然而人在爱情这条道路上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所以,错误的开始终将导致错误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而另一个故事中,当兵回家探望家人的李学军喜欢上了村支书的女儿王桂花。每当想起她,李学军的心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她要求他入党;她要求他提干;然后她就嫁给他。可是当李学军接受了命运一次又一次慷慨的施舍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了那么多年的女人,爱的却不是他。他多年来的努力和憧憬,竟然只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梦境。而他,也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在心里装下了另外一个女人,甚至懊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怨恨桂花毁了他本可以更美好的前程。辗转十年,最终两人离婚,李学军入狱了。

当杜娟同时收到两位男性的信而不知所措时,向“有经验”的大梅询问,大梅的回答是“谁能让你感到幸福,你就选谁”。读到这里,我觉得很疑惑,幸福不应该是自己创造的吗?为什么需要别人的给予?“幸福”是一个太抽象的名词,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判定标准。而书中的女性却都以未来伴侣的前程是否似锦作为她们以后能不能幸福的判定标准。大梅在与白杨相处的过程中认识了王参谋,因为白杨父亲地位没有王参谋父亲地位高,于是大梅选择了王参谋;杜娟因为白杨父亲已是干部,而林斌还要去读大学,再且出于时间和物质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白杨。

另一故事中的王桂花亦是如此,面对两年后即将复员的李学军,她要求他提干后才愿意嫁给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选择早已昭示她们最终不完美的结局,而我们也只能叹息。可转念一想,时代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不是吗?再看看我们的周围,现在的都市人比起杜娟、王桂花、大梅她们更加变本加厉吗?大多数的她们在选择伴侣之时,不都以有房有车的对象作为首选吗?不也有部分的人将几代人的血汗变成一套拥有70年产权的房子以寻得个更好的结婚对象吗?所以,我们又怎会有资格去批评过去的人们呢?对待爱情,需要务实,可当爱情与物质有太多太多的牵连之时,便失去了最初怦然心动的纯粹,那更是得不偿失!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是否丰厚,更取决于精神上的丰盈。

于我看来,所谓幸福的爱情,并不是如李学军对王桂花那般肉体上的占有,而是灵与灵的交融,两人在一起,不一定要将她或他完全占有,而是互相地尊重对方、互相地理解对方。我们都应该懂得,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终究会失去,不能强求。有一种爱叫做占有,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爱叫做顺其自然。而我更倾向于最后一者——顺其自然。爱,不应该是占有,亦不应该是放手,因为强求占有的爱不会幸福,而放手不代表洒脱、宽容,而应该好好地把握,不轻易地放手。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把握。

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年轻人的心里盛开了,但现实却无情地撕碎了所有的花瓣,让他们落得个悲凉的结局。也许,在爱情的初期,对每一个憧憬爱情的少女来说都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灿烂地盛开着,只是每朵花都有花期,到最后都会有败落的那一天。每个时代都有一条忧伤的河,或许其中有一滴正是你的眼泪。可是,人不能总是以悲观的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这个作品而否定掉幸福,我们要坚信:幸福一定会有像花儿一样美丽的一天!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笔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通读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两个字——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之前,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了教书上,认为知识学好了,学生也就好了。但是现在,我们注重“育人”这个概念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

王维审老师通过教育叙事,总结了很多教育规律。并且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新教师,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多,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也很多。但是因为没有记录,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遗忘,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教育叙事不同于教学反思。“教育”需要文章有意义,有启发;“叙事”需要有完整的事件,有始有终;教育叙事需要有文笔、有事件、有冲突、有总结。这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叙事更像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对于教师管理学生、教书育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王维审老师的《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这篇文章,对我触动比较大。这一篇文章提到了学习动机。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理由,比传授任何知识都重要,梦想不仅孕育着将来的生活,也决定了今天的生活。学生应该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把功利性的目标安排在前方,催促他们前进。

影响学生的,不只是教育体制,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线的我们,只有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影响到学生。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让学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让学生的梦想,改变学生的现在。(王天天)

喜欢《《像风一样奔跑》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