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傅雷家书

读书笔记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所培养的对象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且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 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而所谓的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些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再忍受人格尊严被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共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吧。

他们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成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 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是用人字所结束。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得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家教得过严,过细而不以为然一样。然而正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让他们照一照自己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为了孩子他们自己应该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热爱之情同样流露给了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许多丰富的养料,而父亲也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中,犹如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一样,让他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更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还是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甚至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半点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随父爱而来。

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也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作为父亲的傅雷很早就发现在儿子傅聪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样。他为幼小的孩子亲自编制教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且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自己做到,也同样要求儿子做到,真乃真父子啊!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法污染的圣洁,读《傅雷家书》,在不知不觉中,人的灵魂可以得到净化,人的境界可以得到升华。从中,我读到了爱国者的一片赤子之心,它是一块莹白的玉,不是华美而耀眼的,却有一种清澈的魅力。这也使我懂得:一个伟大的人,本该具有一份赤子之心。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秉性刚毅,他的赤子之心如火焰般照彻人心。“文化大革命”之初,傅雷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1966年9月3日凌晨,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愤然离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但他却用那潺潺细流般的语言,向孩子传达爱国思想的光辉。视其色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如时雨之润,他的赤子之心,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正如他所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南宋末时,曾有赤胆忠心一人——文天祥,赤子之心并非出于一时之激,而是久而弥坚,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被押到刑场的那天,从容不迫,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回答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死前,他又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他不惧生死,一心为国,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赤子之心,报国之心!

可还记得两弹一勋邓稼先。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它“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他曾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赤子之心,报国之心!

肖邦也同样拥有赤子之心。1848年2月16日,由于远离祖国和亲人,思乡之情以及对祖国波兰前途的深刻担忧一直折磨着肖邦。他肺病久治不愈,日渐恶化,稍一走动就虚汗如雨。弱不禁风的肖邦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次音乐会。在那充满鲜花与掌声的音乐会上,他的演奏是那么出色,扣人心弦。过度的辛苦和兴奋,肖邦只觉得眼前金花飞闪,一切都在晃动,人们连忙把他搀扶下去。音乐会第二天,他的病情就加重了:发烧,气喘,极度虚弱,这并不是个好兆头。而这时,正是大革命席卷欧洲之时。巴黎人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望着映在窗玻璃上的火光,倾听着远处枪炮轰鸣和大街上“自由万岁”的口号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波兰又有了希望。1894年10月,三十八岁的他离开了人世。照遗嘱,他的朋友们取出十八年前从波兰带来的银杯,把杯里保存了十八年的祖国泥土洒在了他的棺木上。愿他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离去。他的心脏也运回波兰,赤子之心只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才能安心。他的举动像他的呐喊一般:“祖国,我永远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唱歌和战斗!”赤子之心,报国之心!

无论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人无不具有一颗赤子之心,爱国之心。我们也需要一颗如此赤热的心,学习傅雷的赤子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法污染的圣洁。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喜欢《《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傅雷家书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