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安妮的读书笔记

安妮的读书笔记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一】

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是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界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坠落。

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的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期时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她还写道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一个少女的思想与感情,她的日记更多地向我们讲述了我们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二】

去年暑假,我读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安妮弗兰克曾被世界人民称作永远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日记》这部电影,造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安妮日记》这本书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

这本书令人的泪水流个不停,但却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三】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更多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安妮日记》它给人所带来的感动绝不是一星半点,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对于生活最 为真实的感受,这部日记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它延续了安妮的 梦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本文!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一】

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记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从1942年到1994年写下的日记,在日记中安妮讲述了作为一名犹太人为躲避残忍的德国纳粹党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状况。

在日记中,安妮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兰后制定的一些法规法令规定:犹太人应在衣服上绣黄色六角星徽;禁止犹太人深夜出门;禁止去一些娱乐场所!看到这些规定我觉得十分气愤,他们这样做完全限制了犹太人的自由,没有一点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将犹太人逼上死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一家仍然坚强努力生活着,他们不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等来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玛格当时仅16岁啊!难道这些惨无人道的纳粹党连一个小女孩也不放过吗?纳粹党的残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终,大家决定全家搬进秘密小屋,那是一个办公楼上的废弃屋子,由他们的朋友送来食物,他们生活在秘密小屋里,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夜里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只能做一些静态的事情。压抑的生活使大家都变得敏感而易怒,后来秘密小屋中又住进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亚,自私吝啬的凡格太太总是找安妮的缺点,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在这样的情况中,安妮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坚强。在秘密小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安妮并没有放弃学习,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各种语言,同时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与皮特恋爱了,可是安妮的父亲却很生气,他告诉安妮她应该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并告诉她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安妮也决定自己应该她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在这种时候安妮明白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就意味着死亡。 在他们住在秘密小屋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盖世太保无情的对待他们有的被赶上火车送进维斯德堡,还有的被送到遥远的荒芜之地,中煤气而死1944年,盟军登陆,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可他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可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安慰、鼓励,相信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最终,德国失败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终究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读《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即使面临天大的灾难也要学会坚强,要始终保持的处理事情,要保持坚韧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就像安妮说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梦想。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去安妮之家那天,阿姆斯特丹狂风骤雨。

因为场地有限,需要排队入场。我排过许多队,凌晨四点的协和医院,下午五点的乌菲齐美术馆,却没有一次像在安妮之家这么凄惨。

那条似乎永远不会动的队伍绕着安妮她家那栋楼,从王子运河一直浩浩荡荡甩到同性恋纪念柱。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如何从上午10点到下午1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伞都遮不住的瓢泼大雨里,活活给冻成了孙子。

1942年7月9日,星期四。

我就这样在倾盆大雨中走着,爸爸、妈妈和我,每人拎着一个书包和一个购物袋,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早晨上班去的人们向我们投来同情的目光

阿姆斯特丹的早春时节,让我在74年后全方位无死角的体会到当年安妮的同款行程。迈上陡峭的楼梯,经过那架著名的书柜,读她爱她十二年的我,终于真正走进了她的世界。

第一次看安妮日记时我14岁,和她年纪相仿。我们一样莽撞,一样叛逆,一样有许多童话故事一般的幻梦,还有一样不被理解时的落寞。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字里行间那些十三四岁小女孩都有的想法和经历,让我瞬间视她为穿越时空的朋友。我甚至也像模像样的开始写日记,也用给日记写信的方法,倾诉着和她类似的烦恼与快乐。

这本日记的存在,让世人看见在战争的角落里,有人曾经那么热烈的活过。就算他们无法反抗、丧尽尊严、一无所有,失去所有做人的权力,他们仍然如此义无反顾地热爱着这个世界。但似乎也恰恰因为如此,这个世界对于他们的亏欠才更加的赤裸。

1944年7月21日,听闻有人刺杀希特勒,她激动不已:我满怀希望,形势终于看好!是的,真的,形势很好! 和平的曙光就在前方,安妮从未怀疑过这一点。她喜欢透过客厅厚重的遮光窗帘偷看白天的街道运河,想象着战乱结束后走在阳光下的美好生活。她想出版日记,想当作家,想遇到一位白马王子对她一吻芳泽。但命运跟她开了天大的玩笑,她终究没能撑到最后。

安妮的日记到此结束。

短短九个字,这本洋溢着无与伦比的热情的日记潦草地戛然而止。仿佛追了好久的剧被砍了,等了好久的文被坑了,做了好久的梦睡醒了,爱了好久的人不在了,前面所有对和平的向往,对活着的庆幸,对未来的幻想,所有这些费劲心机的铺垫存在的意义,在这一刻,都是默契地突显出结局的苍白。

我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看过雕刻着三十万冤魂的墓碑和堆积如山的发辫和鞋子。有一双坡跟鞋我印象很深,蓝色的鞋面红色的系带,一定是爱美的姑娘心头肉。还有用锅碗瓢盆堆成的山,很多主妇被押来时,天真的以为这是像在华沙那样给他们重新分配住处,还等着回家做饭。还有各式各样的拐杖、义肢,解说说,残疾人和老人总是第一批被带进毒气室的。还有奥斯维辛旁边的比克瑙妇女集中营里那个我以为会睡两个人,结果被告知是睡六个人的狭窄石床

我无法想象安妮走出小屋的时刻是怎样的心情,无法想象她和父母朋友分别时是何种画面,更无法想象在漫长而残酷的人间炼狱里那些翘首企盼光明的灵魂是如何在绝望中死去的。

小屋中总共八个人。其中,

范丹先生1944年9月6日到达奥斯维辛当日即被毒气毒死。

范丹太太在奥斯维辛后经过多次转移,死亡日期不得而知。

彼得1945年5月5日死于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距离解放只有三天。

杜塞尔先生1944年死于12月20日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

艾迪特弗兰克(安妮妈妈)1945年1月6日死于比克瑙集中营。

玛戈特和安妮在1944年10月底被解往吕内堡草原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玛戈特于1944或1945年死于伤寒,安妮死于于1945年2月至3月初之间。

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作为小屋八位避难者中唯一的生还者,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这里时,一切曾保留着当年大家离开的原样。为了不勾起沉痛的往事,他选择清空房间里的一切。但墙上的明星照片、窗外的西教堂尖顶、尘封的收音机、以及王子运河上的船只,仍然在诉说着那段隐秘的岁月。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三】

直到今日,我仍不愿去回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的战争,一想起它,脑中便会浮现出遍野的尸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泪,不要看到绝望无助的眼神,我要听到全世界人民高声颂读渴望世界和平的赞美诗,而不是吟唱无助的咏叹调。

初涉《安妮日记》大约是在两年前吧,好奇的我与一名犹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正是这番不寻常的交流使我的心灵有了如此的震撼与触动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父亲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板,因此小安妮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华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悲惨遭遇。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突袭战,二战由此爆发,接下来便是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无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进了父亲公司中的一间密室,躲避战争。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安妮一家被凶恶的纳粹党徒关进了令人窒息的集中营。但是,安妮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坚强,她努力。她每天在发黄的床榻上悄悄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坚信,这么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并且活得更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记突然中断了,无奈的她终于含泪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并没倒,坚强的犹太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法西斯政策倒台了,她们获得了重生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有被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的感动,更多的是对那种黑暗独裁统治的憎恶、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难道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怅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蒙太奇也好,乌托邦也罢,但那儿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平等下载,愉快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但这可能吗?是的,我敢说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希冀白色的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抛下橄榄枝,希冀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听,远处传来了颂读赞美诗的声音,浑厚而圆润的嗓音萦绕在我们耳际人性的光辉!

读书,总会有感想;但读书,更是为了找到心灵的寄托。读后感,就是这种寄托的外观读课外文学作品,要把自己融进去,慢慢体会,在思想上交流,在心灵上沟通。本篇读后感,基于这种体验,实实在在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触动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融进去了,又跳出来了,固而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的感叹是深刻的,又是现实的;对人性的光辉的赞美,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又是普遍的。就文章语言而言,由于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因而虽不华美,却很准确,也很丰富。

安妮日记精彩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妮日记精彩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安妮日记读书精彩笔记一

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记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从1942年到1994年写下的日记,在日记中安妮讲述了作为一名犹太人为躲避残忍的德国纳粹党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状况。

在日记中,安妮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兰后制定的一些法规法令规定:犹太人应在衣服上绣黄色六角星徽;禁止犹太人深夜出门;禁止去一些娱乐场所!看到这些规定我觉得十分气愤,他们这样做完全限制了犹太人的自由,没有一点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将犹太人逼上死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一家仍然坚强努力生活着,他们不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等来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玛格当时仅16岁啊!难道这些惨无人道的纳粹党连一个小女孩也不放过吗?纳粹党的残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终,大家决定全家搬进秘密小屋,那是一个办公楼上的废弃屋子,由他们的朋友送来食物,他们生活在秘密小屋里,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夜里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只能做一些静态的事情。压抑的生活使大家都变得敏感而易怒,后来秘密小屋中又住进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亚,自私吝啬的凡格太太总是找安妮的缺点,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在这样的情况中,安妮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坚强。

在秘密小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安妮并没有放弃学习,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各种语言,同时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与皮特恋爱了,可是安妮的父亲却很生气,他告诉安妮她应该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并告诉她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安妮也决定自己应该她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在这种时候安妮明白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就意味着死亡。 在他们住在秘密小屋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盖世太保无情的对待他们有的被赶上火车送进维斯德堡,还有的被送到遥远的荒芜之地,中煤气而死1944年,盟军登陆,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可他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可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安慰、鼓励,相信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最终,德国失败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终究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读《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即使面临天大的灾难也要学会坚强,要始终保持的处理事情,要保持坚韧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就像安妮说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梦想。

安妮日记读书精彩笔记二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_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安妮日记读书笔记4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安妮的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